计算机毕业设计范文

2023-03-22

计算机毕业设计范文第1篇

摘 要 应用技术型大学是2014年提出的新命题,它的出现给很多地方性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的战略发展及其定位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方向。那么这样一种类型的大学究竟要怎么发展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德国 应用技术大学 教育

Enlightenment of Germany Applie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Experience to China Universities

MAO Lu

(School of Education,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

Key words Germany; applied technology college; education

教育是关乎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经不起折腾的。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来看,对学生的实用技能培养这方面不是能够被称为榜样来学习的。而德国在这方面却是比较成功的典范。

1 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成功的原因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又称 “双元制大学”,它与综合性工业大学和中等职业教育三者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德国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在过去的几年德国各个方面整体来说能够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这其中工程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恰恰这种重要的人力资本确有三本之二毕业于应用技术型大学。①这样的数量足以能够说明德国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方面是成功的。

1.1 教育受到重视

首先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德国的义务教育在全世界来说是最早得到普及的。1806年的普法战争失败,威廉三世提出“誓以最大的热情,特别重视于……公共教育事业”;哲学家费希特呼吁:“教育,也只有教育,才能拯救德国人民。”②加上洪堡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德国的义务教育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到19世纪末,德国的小学教育已经普及,文盲率还不到1%。③

和我们国家不同,德国属于老牌的工业国家,是经历过工业革命的众多欧洲国家之一。德国的工业革命贯穿了差不多整个19世纪,在这期间对工人数量需求巨大,其中妇女和童工数量占绝大多数,并且很多都是不曾受过教育的。1876年,德国产品在费城世界博览会上受到嘲笑、讽刺,从而意识到培训熟练技术工人的重要性。于是当时工厂和企业纷纷对工人进行扫盲教育,久而久之企业中形成了一种自觉培训员工的习惯。这种习惯是在德国当时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已经根植于每个企业的文化中,直到现在也一直在延续。我们国家没有那样的背景,自然而然也就没有那样的习惯,没有那样的文化。

1.2 完备的法律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可追溯的历史很久远,同样这方面的立法也是很早就存在了。最早颁布有关法令的是萨克森州州政府,是对15至18岁青年实行职业义务教育的规定。1969年正式出台了的《联邦职业教育法》。而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是在1995年才正式颁布,比起德国晚了20多年。

德国的职业教育相关法律不仅出台早而且数量多,不仅如此,在德国职业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有成套成系列的特点。比如它有《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联邦职业教育保障法》,这样形成了一套相互衔接的法律体系,易于操作。

1.3  雄厚的资金支持

办教育是个高成本的工程,德国政府投入到高等教育中的钱不是一个小数目,并且这种经费资助行为有相应的法律予以规定和确认。按照联邦德国的《基本法》中规定:GNP的1.1%、PI的2.5%要用于职业教育,并由议会审定监督。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每年投入的教育经费合计占GNP的4.3%。④

为了促进教育机会的公平,德国还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相关补助政策,例如在《联邦教育促进法》中就有提出资助计划:一是每月400马克的基础性补助;二是与其家庭收入相对应的特殊补助;三是毕业阶段的专项贷款。⑤除此之外,企业直接资助也是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企业建立开设职业培训中心。1981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中规定:“每个企业有对学生提供培养经费和生活津贴及社会保险的义务。”不可否认,来自多方的资金注入,为德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一剂强有力的肾上腺素。

2 德国应用技术型本科特点

2.1 定位明确

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有十分明确的办学定位,立志于培养具有扎实文化理论基础又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人才。⑥他同传统的综合性工业大学相比,侧重于培养实际应用的高级技术型人才,例如高级工程师。而职业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一般是助理工程师或者一线的管理者及技术骨干。可以看出德国的整个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中各个主体目标定位是很明确的。

我国高等教育学校总得来说由三大类组成:普通研究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其中应用型本科一直以来都处于比较尴尬的状态。特别是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如今出现了向研究型大学转型的热潮。一味的朝研究型大学进军,这样就很可能导致自身发展缺乏资源支持,从而走向畸形。

2.2 入学条件严格

在德国如果你想进入应用技术型大学经行学习,那么仅仅持有文理高中或者高级专业学校的毕业证书是不够的。除了学历要达标,入学标准中对你的实践经历也是有要求的:如果之前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那必须在专业对口的岗位实习至少3个月。⑦在我国实践经历这一块内容是不纳入入学资格考核中的。

在系统的理论学习之前先有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经历,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对于那些操作性强的专业,例如:财会、计算机信息技术、医学、土木工程……这样能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3 重视师资

高质量的师资力量是保证高质量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德国极端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拿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来说,该校招聘教师除了必需获得博士学位以外,还需要5年以上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或者说是在非学术性机构工作3年以上。⑧另外,德国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还大量的招聘兼职教师。这些教师每天工作于高校和企业之间,能够很好的把企业中的新技术的研发动向、市场的最新需求等在第一时间告诉学生,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其次,企业中的先进管理思想和手段也能够由他们带入高校,从而促进高校能够更加科学的运作。

除此之外,在德国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有对教师的培训计划,代根多夫大学的教师培训计划就开设了涉及六个领域共计18门课程。⑨但是高校对教师的这种培训并不带有强制性,其培训计划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少教师对不断获取新知识以及想习得新技能的需求。

2.4 与社会联系紧密

德国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在很多方面都能够体现出其与社会联系紧密的特点:

(1)课程设置方面:它并不需要学生学得特别全面,这一点是和传统的工业大学不一样的。有可能是根据实际需求来开设,也可能是学校所处地区某种产业发达,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技术的支持,学校就开设什么样的学科。像斯图加特州的汽车产业是很出名的,那么其地区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多以开设与汽车相关的专业课为主。这种做法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以达到节约办学成本的目的。

(2)学生培养方面:学生毕业之前需要去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并且需要计入学分,最后作为毕业的一项必修任务。其次就是毕业设计。我国本科生都是在学校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而在德国的应用技术型大学中,学生可以选择在企业中去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他们可以选择就自己实习的企业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或者项目来进行研究,从而得出解决方案。企业所提供的环境是学校所模拟不出来的。学生不仅能够得到学校老师的理论指导,还能得到企业中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的辅导,能够更好的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校管理方面:在德国高校如同企业。像代根多夫大学有五个系,每个系设有主任和副主任。还有财务部、事务部、办公室、职业指导中心、质量管理中心。⑩

3 启示

2014年起我国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方针措施,特别是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方面。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颁布;从35所地方本科院校在天津发起“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到《驻马店共识》的签订。 可以看出政府和高校都是有意向解决目前应用型大学的尴尬状况的。

对我国而言,德国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发展带给了我们如下几点启示:

(1)观念的转变:现在在我国社会中有一种把高等学校分为三六九等的习惯。这种习惯也是在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可能由于企业招聘时过于注重文凭、也有可能是高校自己的定位不明确、还有可能是由于政府的一些财政政策的倾向问题……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能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是有其历史原因的,这一点我们不能拿来对比。但是可以不要在各种制度、拨款政策上有所偏颇,使不同类别的学校之间机会均等。

(2)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较之于德国来说是不完善的。对于高校外部的主体来说,绝大多数还是认为教育就只是学校的事。这种观念形成的很重要原因就是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这种合作在我国没有一个完整的可以借鉴的法律法规。虽然说有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但这个过程中各个主体具体有哪些责任和义务我们无章可循。

(3)加强国际合作:关门办教育是不科学的做法,许多教育发达的国家虽然与我们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体制和历史文化,但是依然有很多经验是可以借鉴的。我国同德国经济贸易方面的往来是很密切的,在教育方面的我们国家也在20世界80年代同德国开始了合作,那么以应用技术型大学为平台进行新一轮的交流也未尝不可。

发展应用技术型大学,它的出现应当要能够担当起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重担。应用技术型大学也绝不能够是为了弥补现在高校市场的尴尬局面而更换一块招牌,而需要高校、政府、企业各个主体共同努力,真正为我国发展需要培养出高技术型人才。 (下转第25页)(上接第14页)

注释

① 姜锋.应用技术大学:德国工程师摇篮[N].中国教育报,2014-05-07:002.

② J. E. Russell , German Higher School , The History ,Organization and Methods of Secomday Education in Germany Germany,Longmans , New York, 1913, p. 81.

③ E. P. Cubberley,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New York , 1920, pp. 583, 714.

④ 陈金元,高峰.关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对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几点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1(1).

⑤ 壮国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条件分析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5(9).

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杜云英,孙诚.欧洲应用技术大学,什么样?[N].光明日报,2014-11-25014.

⑦ 姚寿广.德国两类技术型大学的比较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1.3:92-95.

⑧⑨代根多夫大学官网[EB/OL]. https://www.th-deg.de/en/university

⑩ 魏小英.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启示——赴德国研修培训报告[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10:75-76.

贺祖斌,张原等.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十大事件盘点——“2013年高等教育大事”学术沙龙[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5-17.

计算机毕业设计范文第2篇

摘 要: 毕业设计是高职计通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分析了导致毕业设计总体质量不高的原因。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一是通过培养专业认同感、优化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改革等措施打好日常教学基础;二是通过细化实施环节、合理安排时间、规范指导工作等措施提升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 高职; 计通专业; 毕业设计质量; 思考; 探索

0 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职计通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其他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和补充,对训练学生综合应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大量的毕业设计和论文粗制滥造,抄袭、剽窃现象十分普遍,各种兜售、代写毕业论文的网站让指导教师防不胜防,在这种状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高职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必要性。

我校信息电子系历来重视毕业设计环节,从一开始就对高职计通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指导,针对毕业设计各环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逐年提高。但是,课题组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发现,高职计通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还存在选题不当、设计作品功能不够完善、论文写作能力不强等问题。我们认为,导致毕业设计总体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思想不重视。不少学生以为毕业设计只是走过场,无需投入太多精力。也有学生对自己要求较低,认为只要花几天时间突击完成作品,过得去就行。学校把就业作为首要任务,答辩过程往往流于形式,也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②时间较紧。第六学期,学生面临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就业三重压力,这样,他们花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势必减少,没有心思踏踏实实完成毕业设计(论文)。③基础薄弱。高职计通专业大多数学生专业起点低,知识不够扎实,难以胜任高质量作品的设计工作。④选题有局限性。学生在毕业设计前期所作的调研工作有限,选题内容单一,而且虚拟的题目多,实战型题目少,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⑤指导教师忙于其他工作。指导教师课时繁重,有的身兼数职,还要处理很多行政事务,个别指导教师经验缺乏,责任心不强。⑥系里对教师命题、指导、组织答辩和成绩评定的管理不够严格和规范,学生过关比较容易,因为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过程没有压力,所以学生不下功夫,满足于过关,以致毕业设计和论文质量不高。⑦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对毕业设计(论文)持消极态度,之前对高年级学生如何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也漠不关心。毕业生只有在指导教师的再三要求下才会开展相关工作,他们的设计和撰写过程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谈不上有新想法、新思路。⑧指导教师给出的论题缺乏新意,有些教师的题目甚至多年不变。题目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程度差异,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能抄袭、拼凑交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本人没有任何收获。⑨虽然学生对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必要性有一定认识,但由于在此之前,没有进行过相关训练和前期准备,与指导教师的沟通又不够,因而学生选题盲目,缺乏完成任务的信心。

1 日常教学环节,夯实专业基础

1.1 培养专业认同感

学生填寫高考志愿时,往往比较盲目,有的认为计算机通信专业就业形势好,有的因为喜欢玩电脑网络游戏而填报计算机通信专业,有的看大家都填这个专业,也就跟着填,还有的是服从分配调剂过来的。而真正接触计算机通信相关课程后,他们才发现,这个专业与自己原来想象的差距非常大。这个时期,是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关键时期。学生专业认同感提高了,后面的专业课程就能踏踏实实地学下来;反之,三年的大学时光很有可能虚度。专业基础若不打实,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毕业设计必将摇摇欲坠。

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召开班级主题班会、邀请行业人员开设专题讲座、邀请已毕业学生现身说法、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示等。总之,在这个时期,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认同感。在接下来的专业学习中,他们就会勇于探索、迎难而上,而不是畏畏缩缩,止步不前。

1.2 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设置。如我校计算机通信专业第四学期的企业网络设计、园区网互联、综合布线工程项目实践等课程是在前三个学期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这些课程本身带有相当程度的综合性,能够培养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需要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细化课程内容。如企业网络设计、园区网互联、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实施、小型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路由与交换等课程都要求学生在学期结束前完成一份大作业,即课程设计,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其学习兴趣,还为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强化实践教学。学生只有在日常实践教学环节中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他们的专业水平才能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开展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暑期见习、顶岗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从大一和大二的综合实践课程、大二暑期的见习活动,到大三的毕业设计(论文)、实习、顶岗实习,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循序渐进地开设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训课程,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并使学生的技能与社会需求更好地接轨。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学生创新课题,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创造更多学习机会。以赛促学。根据学生的特长,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大赛、网页制作比赛、网络技术大赛备赛小组,鼓励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参加省、市级别的各项专业竞赛,以强化优秀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关键能力。校内还有装机大赛、动画制作比赛、网页制作比赛、网络知识竞赛、简历制作比赛、PPT 制作比赛、文字录入比赛、电脑清洁小分队等多项校内比赛和活动,能够照顾到本专业学生不同兴趣和方向,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3 实施教学改革

在日常教学中,改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效果,让学生一步一步夯实专业基础,进行量的积累,这样,才有可能在毕业设计阶段,产生质的升华。例如,配合学校“教学改革年”,推进路由与交换重点课程建设,推行“学习岛”的实训方式,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考核改革。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市场调研并汇报调研成果, 使学生自主获得市场最新硬件信息,还通过比赛促进教学;软件编程基础课程针对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差异大的特点,实施小班上课、分级教学,根据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班教学;网络安全技术和高级路由与交换课程实施项目化、案例化教学,增加综合性、创造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Windows网络配置与管理课程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发挥优秀学生传帮带的作用;动态网站架设与管理课程注重过程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分阶段验收,并让学生互相观摩成果,共同促进提高,确保教学实效。

推行考核改革。制定《课程考核改革方案》,以完善课程评价机制,更好地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课程考核从内容、要求、形式等多方面实施改革,即注重课程实践性的考核,加强考核的实效性,采取开卷、实践操作等具体形式的期末考试及过程考核。

2 毕业设计环节,重在质量提升

2.1 细化实施环节

准备阶段。成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制定毕业设计实施计划,毕业设计中的各项进度严格按照计划进行。①毕业设计动员。在毕业设计工作展开之初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引导学生重视毕业设计,并要求学生按照毕业设计的计划和要求进行毕业设计工作。②毕业设计辅导。在学生进行选题之前,由本专业骨干教师对学生作毕业设计的辅导,帮助学生熟悉毕业设计环节、明确毕业设计的要求,并向学生示范毕业设计的实例。

选题阶段。鼓励有较大应用价值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选题,鼓励学生的选题与就业单位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合适的课题使指导教师与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得到有效提高。聘请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开设不同方向的系列讲座,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还能明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专业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合理科学地选题。①课题的来源: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教改课题,从中选出适合学生情况和教学要求的部分。同时指导教师将生产实践中收集的材料进行裁剪、组合,采取假题真做拟定题目。学生在工厂、企业、科研单位进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拟定有研究开发价值的题目、接受委托协助研究开发的项目;学生在科学活动中自立的研究课题。②选题的分配:选题由指导教师确定,并说明其意义、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前期工作及具备的条件,经系教研会议集体审定,报系主任批准后,方可列入选题计划。选题计划向学生公布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申报选择意向,再由信电系协调。信电系根据学生意向与学生本人的实际能力和以往成绩,以及课题的类型、性质、工作量、难易度,结合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综合平衡,最后确定课题分配。指导教师以书面形式将设计任务书下发给学生,以便学生早做准备。在我校历届计通专业学生中,已有多位学生设计的网络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正是他们的工作单位所急需使用的,这些系统已应用于学生所在的工作单位,其成果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设计中期。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采用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并加强过程管理。①提供毕业设计指导手册,内容包括选题指南、实施计划、毕业设计流程及常用方法、任务书、开题报告等过程文档的内容及要求、答辩注意事项、评分标准、论文基本框架及格式规范等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还可以参考毕业设计指导书,在不方便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时,也能获得相应的指导。②学生每周参加一次指导教师的集中指导。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指导完毕后需要填写指导记录表。指导形式不仅可以是面谈,还可以电话交流、聊天工具交流、电子邮件交流等多种方式,以利于指导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进展情况,学生也能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得到帮助。指导教师还要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答辯及成绩评定。答辩委员会组织若干个答辩小组,分批对学生进行答辩,总评成绩为优秀的学生必须通过大组答辩。学生的设计过程和成果符合要求、论文内容和格式规范、装订统一,指导教师及评阅教师通过之后才能进入答辩。答辩的要求、答辩的准备工作、答辩的具体过程、答辩过程的注意点都包含在毕业设计指导书中,供学生参考。大组答辩要求低年级学生旁听,通过学长带动学弟学妹的方式,引导专业各年级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学生成绩评定需要规范的评审程序和合理科学的评分标准。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总评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三部分评分组成,比例分别为20%、30%和50%。其中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不能是同一人。

2.2 合理安排时间

第五学期学生任务繁重,既要完成课程的考核,还要进行毕业设计、参加毕业实习。过多的任务会使学生疲于应付,更不会关心毕业设计的质量。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在时间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毕业设计开始的时间提早到相对较空的12月份,提交正稿的时间推迟到第六学期的5月底。这样组织安排毕业设计环节较为合理,也能缓解考试、实习和就业压力。

2.3 规范指导工作

在毕业设计辅导和选题等指导环节中,指导教师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需要明确指导教师职责。指导教师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全程的跟踪与指导,帮助学生通过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合格的毕业设计,并检验学生设计作品的真实性。指导教师须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不能包办设计,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要求,不能纵容学生的抄袭行为。在毕业设计指导期间,定期召开教研会议,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培训和指导,对指导工作带来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使指导教师能够更加有效地、高质量地指导学生。由于我校计算机通信专业师生比例小,每个专业教师需指导10个学生,工作量非常大,所以也需要对指导教师进行鼓励与激励。

3 结束语

高职计通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确实面临着重重困难,表现为优秀作品少之又少。通过对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出解决方案,以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全面素质,为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的研究侧重于教学内容和环节方面,而提高高职计通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还需要管理者、指导教师、毕业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伊犁师范学院教务处伊犁师范学院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方案[Z],2007.

[2] 温显斌,王法玉.构筑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应用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

育,2010.10.

[3] 陈祥章,魏勇.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4.

[4] 乔孟丽.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计算机教

育,2010.1:108-110.

[5] 张清荣.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问题与思考[J].现代计算机,

2010.1:98-100

[6] 王素芳.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9:236

[7] 阮文惠.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软件工

程师,2009.9:43-44

计算机毕业设计范文第3篇

1 传统毕业设计制作与创新式毕业设计制作的比较

过去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具有三大弊端, 即理论为主;普遍抄袭;缺乏自己的观点。针对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所存在的不足, 参照理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思路, 提出了具有创新式实践教学活动特点的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完成过程中, 创新之处有“三性”:一是教师的指导性, 教师指导是毕业设计完成的关键环节。为了真正实施有效的指导, 必须纳入教师课题研究之中。近几年来我系师资队伍水平高, 科研数量多, 仅2005年所取得的计算机横向研究经费就达50多万元。这就保障了每一项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项目都有教师项目支持。高水平及众多的科研项目为研究型的毕业设计提供了可能。二是师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和指导老师的积极性是学生自主性、教师指导性得以真正实现的关键。以往我们也倡导过教师吸纳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但没有得到相应的资助和承认。在工作量方面得不到认可。为此我们采取项目经费由导师统筹支配;导师工作计工作量等措施, 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 保障了毕业设计的顺利实施。同时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也有相应配套措施, 如发表论文及获奖成果都可获得版面费和奖学奖励。三是管理的规范性。主要措施有固定的日程安排、规范的项目申请书、公开的立项评审、设计报告和专家评议, 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实践从立项、可行性论证、项目实践技术路线、撰写项目申请书、设计完成报告、答辩等全方位的科学研究环节。通过规范性管理和系统训练, 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到什么是研究, 如何发现问题, 以及怎样开展研究, 如何归纳、整理、补充所学知识, 学以致用, 全方位提升创新能力。

与过去的毕业设计模式相对比, 新模式其特色可以归纳为三点: (1) 范围广、协调好。既有理论研究成果, 又有实践的成果;既有文字材料成果, 又有多媒体光盘材料的成果。各学校之间、各专业之间紧密协调配合。 (2) 有深度, 有远见。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贯穿在各个方面。从各种类型的成果当中, 总结出毕业设计对大学生在四个方面的作用。首先, 毕业设计是一项实践性教学改革活动。其次是毕业设计强化了学生专业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再次是毕业设计促使管理专业学生直接走向企业。四是毕业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战操作能力。 (3) 受益面积大。可以说理科专业特别是所有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可受益。

2 创新式毕业设计制作的方法与方案

实施方法:我们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对近年大学生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 在调查和总结的基础上, 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毕业设计的教学经验, 通过英特网等现代通讯手段查阅、搜集世界著名大学, 如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研究型大学和实地考察国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进行调查研究等手段, 深入了解, 学习他们在毕业设计方面的革新经验, 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的自身特点, 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 为学校制订并组织实施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提供科学研究材料和运用经验。具体实施计划:采取跨学校, 分别在我院和南华大学;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分别结合计算机的软件开发、计算机应用、硬件开发、网络工程等多个专业的情况, 围绕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 进行交叉研究。开小型调查研究会, 通过发问卷、填调查表等方法深入了解专家、教授及广大师生, 为毕业设计改革, 加强学生创新素质等搜集资料。鉴于我校具有实践经验的学科带动人不多的现实, 学校应加大人才引进, 尤其是加快师资队伍博士化, 积极申报国际合作及国家级课题、横向课题, 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 建立起良好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机制。

实施方案:当前教学改革主要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科研实践、考核指标体系四个方面进行。这四个方面的改革都围绕一个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1) 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就是要构建起符合各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 主要是教材内容的更新和创新。 (2) 改革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两个层面。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是完善课堂讨论制度,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以此提高教学的效果。对指导学生的方法进行改革, 就是要形成师生良性互动, 在共同从事项目攻关中, 将教师的科研方法与经验传授给学生, 使得学生得到的不是抽象的教条, 而是实实在在的研究能力 (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之一) 。 (3) 科研实践。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 只有经常保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才能实现科研的创新。这就要求有一套符合各专业实际的科研实践体系, 建立起有利于大学生从事科研实践的机制 (这正是计算机专业实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 (4) 考核指标。是用来衡量一个大学生学习成绩、科研水平与综合素质的标准, 有什么样的考核指标就会有什么样的学习方向。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实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上述四方面的改革是紧密相联, 相互促进的。例如, 教材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如果没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相应改革, 教材编写得再好, 课程设计得再合理, 也仍然改变不了“教材、黑板、考试”的模式, 学生仍然摆脱不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如果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而学生没有从事科研实践的机会, 没有师生科研互动的促进, 也不可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科研的能力与水平。如果教材、教学和科研实践都进行了改革, 但是衡量学生成绩的指标仍然是分数, 学生为了成绩只好仍以知识的记忆为主, 因此上述四个环节的改革融为一体, 构建起一个素质培养型的教学体系, 在这个统一体系中, 我们选取毕业论文的写作为突破口, 以毕业设计取代过去的毕业论文。由毕业论文的改革带动课堂教学、课程体系、考核指标等的改革。在具体内容上, 我们将毕业设计在时间上分为四个阶段:即前期准备、市场调查分析、方案设计和完善、成果论证与验收。

3 改革的成效

通过有效地改革措施, 可以产生“四赢”的结果, “一赢” (学生方面) :通过参与毕业设计不但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二赢” (教师方面) :通过参与毕业设计工作, 丰富实践经验, 提高综合业务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三赢” (院系方面) :通过开展毕业设计积累的大量经验, 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 为“产、学、研”相结合积累经验。“四赢” (企业方面) :借助高校拥有高素质人才这一资源优势, 为企业“量身定做”一套切实可行的营销策划方案。此项成果受益面积大, 直接受益者是湖南工学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 间接受益者将是本校理工科专业的所有学生。有些成果, 文科的专业也能借鉴, 也可受益。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办学规模与办学层次都有了很大提高。然而伴随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升学率的急剧提高, 每个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大大增加, 由此导致了某些学校“放羊”及教学质量下降, 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科研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水平, 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旧的教学型教学模式, 构建新的创新型教学体系, 只有从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体系出发, 建立起一种指导和激励学生从事研究和实践的机制, 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 我们从毕业设计的改革开始, 树立实践第一, 创新第一的新模式。

关键词: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1] 茅及源.课程改革——职业教育发展的必有之路[J].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006, 3.

[2] 李晓明, 等.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 2004, 8.

[3]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课程探究性教学的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4.

[4]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M].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计算机毕业设计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得到飞速发展,为机械设计和过程装备制造的工程设计提供了非常重要和强大的保障。文章主要阐述了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的概述,分析了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优点,并探讨其应用优势。

【关键词】辅助机械设计;AutoCAD;Pro/E;应用

1 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的含义和功能

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Computer Aided Machine Design)是指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以计算机作为工具,将人的创造性思维与计算机的高速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等功能相结合,完成对产品或工程的设计、绘图、工程分析和文档制作等,并达到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目的的设计方法,属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计算机辅助机械软件不仅有机械设计,还包括辅助工程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和机械辅助制造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的任务是开发集设计计算、资料处理、数据管理及自动绘图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应用软件,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点。

(1)机械的初步设计。机械的初步设计过程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

在机械设计中,机械零件会失效。此时就有机械设计计算准则,如强度准则、刚度准则、耐磨性准则和可靠性准则等,都涉及大量的数值计算。对于这些常规性、重复性的设计计算工作,由计算机辅助来完成,可使设计人员从大量的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在机械设计优化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给定的设计条件和功能,从不同的数值选择机械零件。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直接对机械零件各种参数进行变更,以满足机械零件的设计要求。设计者可将具体的机械问题模型化,建立和优化数学模型后保存,也可在今后遇到相同问题时调出模型,便可直接得出结果。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需要引用和查询大量的标准、规范性基础数据或模块(如标准的螺钉螺母)。数据库管理可以实现这一功能,将这些标准、规范性的基础数据储存在计算机内,在需要使用时可直接调用。在设计过程中使用检索功能,能让设计更加简便与省时。

(2)对机械的性能分析和模拟仿真。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辅助机械工程CAE。

机械设计要求实用性,且生产出来后能提高生产效率,那么机械设计的运动仿真,需要机械设计者在结构或零部件设计完成后进行模拟,其间涉及大量的运动计算与运动过程。利用计算机辅助机械工程CAE,便可以使设计者清楚地了解到机械运动的各个瞬间,包括姿态、轨迹、受力情况等。

说到CAE,不得不说有限元分析。利用数学近似的方法对真实物理系统(几何和载荷工况)进行模拟。简单地说,它是通过将整个机械结构划分成有限元网格,通过数值计算可以精确地分析机械结构中任意点的应力和位移等数值,被广泛应用在机械与结构分析、热力学分析、电磁学分析和耦合场分析等。

机械结构是否合理,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机械工程进行可靠性分析。外观设计的真实感,通常由三维软件造型来完成,可以直观地获得产品的最终视觉效果,也可以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机械产品的外观进行气体動力学、液体动力学等分析。这些过程体现了CAD与CAE和设计者之间的交互。

(3)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自动绘图。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机械辅助制造CAM。

机械的产品(结构)设计出来后,主要是用于生产制造。计算机辅助绘图利用交互型CAD系统将零部件从三维软件中制作出二维的工程图,并添加尺寸标注、名称、工艺、材料、编号等,供生产制造部门按图纸加工、焊接并装配。

图样的生成由三维软件自动生成,这一过程也体现了CAD、CAM与设计者之间的交互。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过程中,无不体现了CAD、CAE与CAM的相互应用和计算机的智能,极大地便利设计者的工作。

2 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的特点

自计算机被应用到机械工业后,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就贯穿于整个机械设计。其具有以下主要特点:①利用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完全根据设计者的思维来进行设计。②设计者直接在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软件上进行机械结构优化、材质更改等。③机械模型可以直观地在计算机三维辅助软件上展示,不用文字描述。④机械模型可以直接储存在计算机里,以便下次调用。⑤三维软件可以对机械模型进行机械性能分析和有限元分析,使设计者能清楚地知道机械结构的姿态、轨迹、外观和造型等。⑥可由三维模型直接生成二维工程图,以便今后的制造加工、焊接和装配。

3 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具体应用

整个机械设计过程很繁杂,包括机械产品设计的一般要求、内容与步骤、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准则等。

(1)机械产品设计的一般要求。机械产品设计一般应该满足以下要求:①实现预定功能,并且在规定的工况下正常运行。②满足可靠性要求。由于机械系统是由许多零部件组成,其可靠程度取决于零部件的可靠度(例如精度要求、载荷、材料及热处理等),因此在设计机械产品时,尽量减少零部件数目。③满足经济性要求,使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成本低、耗能少等。④操作方便,工作安全,有利于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发生人身及设备事故。⑤造型完美,减少污染,使产品外观富有时代特征(例如流线型),尽量降低噪音,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2)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阶段。产品设计内容有产品规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制造及实验等阶段。设计机械零件的一般步骤:①根据产品的具体运作情况进行简单的计算,以确定零件载荷。②根据零件工作情况,分析判断其失效形式,进而确定计算准则。③对零件主要参数选择(例如根据零件尺寸选定材料,并考虑热处理及结构工艺性要求等)。④进行结构设计(要求形状不能过于复杂,以致无法加工或者不能达到其工艺要求)。⑤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利用三维软件绘制零件图,制定技术要求,编写计算说明书及相关制造的技术文件。

(3)机械零件常见失效形式。在进行机械零件设计时,必须考虑零件的失效形式。零件的失效形式一般包括应力超过零件的极限強度(强度极限和疲劳强度)、塑性变形、表面磨损腐蚀、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等。根据零件不同的失效原因,建立设计的计算准则。计算准则包括强度准则、刚度准则、耐磨性准则、散热性准则和可靠性准则。

4 使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的优势

机械设计过程不仅是对机械结构(零部件)的设计(优化),更涉及大量的计算、参数选择、可靠性分析等。在此过程中,设计者无法每次对实际的机械加工、热处理等进行试验,这样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此时,如果利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来进行机械产品设计,一方面可以让设计者直观地看到机械产品的现状并发现其不足,实时优化结构和参数,使设计出的产品能够进行机械加工制造;另一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相关参数等可以直接为今后的计算机辅助制造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大大缩短产品设计开发周期,提高设计效率。

5 典型软件介绍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机械类公司均应用了计算机三维辅助机械设计软件。以下对典型的CAD/CAM软件进行介绍。

(1)AutoCAD软件。提及二维平面图,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AutoCAD软件绘制。AutoCAD系列软件是Autodesk公司的产品,也是最早进入国内市场的二维平面软件。AutoCAD软件最早是针对二维设计绘图而开发,随着其产品日益成熟,如今正朝着三维产品设计发展,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三维设计中实体造型能力不足。总的来说,其操作较为简单,对计算机要求较低,作为一套二维软件来说,还是非常好用的,其应用范围涉及各个领域(如机械制造、室内设计、路桥设计等)。

(2)Pro/Engineer软件。Pro/Engineer简称Pro/E,相较于其他三维软件其优势是参数化、基于特征、全相关等。该软件主要是对产品进行三维实体建模、三维实体零件加工及对产品进行有限元分析。该软件的参数化特征造型是其主要功能,它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包括特征、曲面及线框模型等。系统经过多年努力,把参数化应用到工程设计的各个模块(如三维绘图、工程图、工程分析、数控编程、布线、计算等)。由于系统不断更新,近年来Pro/E出了5.0版本后就没有再更新,而更名为Creo。两者最大的不同点:①特点不同。Creo具备互操作性、开放、操作简单三大特点,而且Creo消除了CAD行业中很多未能解决的问题。②模块的组成不同。

(3)SolidWorks软件。SolidWorks软件是功能强大的三维造型软件,该软件窗口界面操作简单,支持各种运算功能,可以实时进行相关性的参数尺寸驱动。例如:当修改某零件外形尺寸,就会使装配图、工程图的外形尺寸等发生相应改变;另外,该软件使用全中文窗口式菜单操作,给使用者带来极大便利。该软件具有智能装配、动态运动模拟、直观干涉检查、产品外观效果处理等功能,还能快速将设计好的产品转换为能够进行数控加工的二维平面工程图,使CAD与其有机结合。

6 结语

本文不仅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的含义、作用和特点,还阐述了常用的三维软件使用范围。学习软件不仅是学会简单操作,还要了解更多机构结构,从而学好并运用机械设计。软件学习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坚持学习并加以实践。关于软件的配置文件,还需要学习者根据自身习惯进行定义。

参 考 文 献

[1]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102.

[2]CAD/CAM/CAE.ANSYS 15.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3]付建军.模具制造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计算机毕业设计范文第5篇

[摘 要] 一直以来,中职教育面向的都是就业。但是,如今国内的中职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以往职业教育具有的课程模式难以适应现今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通过职业分析、工作过程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遴选参照系,构建学习情境,对《网站建设与维护》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设计研究。总结工作过程系统化体系在中职课程设计中的具体流程,进而对国内中职教育现有课程建设以及改革提供一些方法。

[关 键 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中职教育;参照系;学习情境;项目化教学设计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创新以及改革的时代,在这之中,教育能够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特别是中职教育,一直为社会培养一线的操作工人。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网站建设与维护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以及实践性,其中涉及很多工具以及技术,在中职生对网页、网站以及网络这些概念有一定认识,同时对数据库有关技术较为熟悉的基础上,要想让中职生快速熟悉网站建设技术,必须对这一课程进行合理设计以及研究。

一、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开发课程的思路

(一)工作过程以及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所谓的工作过程,指的就是企业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并且为获取工作成果而展开的整个工作程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是基于开放性参照系的,具有课程开发工学结合、学习过程与职业发展相互融合、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训练过程相互交融等多个层面的特征[1]。工作过程系统化是一个综合的,并时刻处在运动状态当中结构较为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具有的内容以及名称指向的不是过去科学学科当中的子区域,其是源于职业行动这一领域当中的一个工作过程。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对课程进行开发最终的目的就是使中职生具备专业以及方法于一身的职业能力。其基本思路包含四点:(1)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与本地有关产业当前经济发展具体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整体趋势进行结合,对岗位任务进行充分分析。(2)对行动领域进行准确归纳。按照能力的复杂程度对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整合,进而形成综合的能力领域。(3)对学习领域进行转换。按照认知以及职业成长相关规律的关系对行动领域进行重构,并且将其转换成课程。(4)遴选参照系,设计学习情境。按照完整思维和职业特点对学习领域进行分解。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站建设与维护》课程设计具体流程

(一)明确学习领域以及内容

伴随生产技术的逐渐发展,各界对人才的整体需求都提升了许多,而且对人才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更是提出了高要求。要想培养出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必须针对实际问题加以解决,确定工作任务,之后把工作任务叙述成工作工程,进而通过学习情境加以实现。把网站建设与维护确定成学习领域,按照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具体人才需求和中职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能力水平来确定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

(二)构建相应的学习情境

情境乃是对学习者现有水平进行促进的环境。而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包含学习情境以及实际工作环境两种,并且二者在中职教育当中要有一致性的表现。促进中职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不是通过简单试验以及练习就能实现的,其必须以真实情境为基础,经历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设计而形成[2]。

参照系:一个学习领域中划分不同学习情境的标准。参照系可以根据工作的对象、内容、组织、手段、产品、环境及特征等来选择。

《网站建设与维护》课程在参照系选择中,借鉴前人的经验,以“平台类型(功能定位)”为参照系,设计了四个学习情境,如图1所示。

(三)教学的方法以及实践

1.借助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指的就是经过教师指导,按照教学内容以及目标的需要,借助案例来组织中职生开展学习以及研究。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来增强学生课上参与感,并且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质量。

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案例,让中职生对教学目标有直观的理解,例如上完課之后,学生可以掌握哪些技术、能够做出怎样的作品等。如图2所示。

图2就是一家淘宝平台当中的网站,该网站当中包含美图欣赏、网站链接以及和我联系等栏目,学生可以以淘宝平台为基础,运用Flash以及Photoshop等软件为网页制作动态以及静态的图画,之后借助JavaScript软件来给网页增添动感。

淘宝网与中职生距离很近,很多学生通过淘宝网进行购物,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课程内容,进而激起兴趣,达成教学最终的目标。

2.借助项目教学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方法指的就是通过实施完整项目,并且在项目具体实施期间寓教于学。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项目,使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独立收集信息,并且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价项目等。项目教学这种方法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结合,激发中职生的潜能,对其综合能力进行提升[3]。

开展《网站建设与维护》这一课程需要学生对一个项目进行独立完成,在电商网站、企业网站以及个人网站当中进行选择,同时也可以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对其他类型的网站进行开发。网站建设包含许多关键技术,如Flash、Photoshop、CSS、SQL Server、ASP.Net等技术[4]。借助项目这一教学方法,中职生能够通过项目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对自身理论水平以及实践操作这一技能进行提升之外,还能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3.借助网络资源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为对中职生整体学习能力进行提升,必须多做一些努力[5]。(1)构建《网站建设与维护》的教学网站,同时将其在网络上进行发布,把本门课程设计的电子课件、考试大纲、电子教案、实验指导、实验大纲以及教学大纲上传到网站上,这样中职生就可以进行在线学习。此网站同时具备在线考试以及留言板这些功能,以便于中职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在线测试,并且在线进行答疑。(2)构建FTP服务器,把本门课程所需软件以及一些学习视频放在服务器上,这样方便中职生在线下载,以便学生对作品进行保存。(3)给学生推荐一些学习网站。

综上可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网站建设与维护》课程是综合的并且时刻处在运动状态之下,同时结构相对较为固定的教学体系。由于《网站建设与维护》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以及实践性,因此在对该课程进行设计期间,必须明确学习领域以及内容,构建相应的学习情境,同时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并进行实践,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全全,闫智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5):57-64.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究,2011(11):70-75.

[5]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5-10.

上一篇:计算机大学论文下一篇:计算机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