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文化论文范文

2024-03-05

南北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2、经世以为学,创新以求是——黎虎先生史学研究述评

3、论《世说新语》中魏晋社会的风俗文化

4、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动物纹金饰片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哲学思想

6、两汉魏晋南北朝方音研究述略

7、近三十年中国古代家族文学研究综述与展望

8、谢赫“六法论”的哲学根源

9、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内容资料及教学方法分析

10、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特征

11、回望魏晋南北朝:五条线索与七大特征

12、魏晋南北朝诗体变迁三题

13、读《中华文化史》之魏晋南北朝文化有感

14、魏晋南北朝孝感动天现象考论

15、走出“唐宋变革论”的误区

16、略论魏晋南北朝史学家的“正统观”

17、魏晋南北朝淮颍流域文学家族研究的设想

18、浅析魏晋南北朝早婚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19、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鬼形象浅析

20、魏晋六朝对《孔雀东南飞》的流传和接受

21、南齐永明文学的形成及其主要特点

22、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底蕴与美术创作及发展的关系

23、魏晋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及审美取向

24、审美的觉醒:魏晋时期艺术欣赏美学探蠡

25、魏晋南北朝文学中道教对其的影响思考

26、魏晋时期胡汉冲突下的文化交融

27、魏晋南北朝史学发达及其原因探析

28、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开放风气

29、魏晋时期的阅读理论生命意识研究述评

30、论魏晋南北朝“礼”与“法”的结合

31、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哥特式时期身体观念的审美异同比较

32、魏晋南北朝汉字史研究材料述论

33、魏晋南北朝论体文的人文品格

34、从婚姻现象看魏晋南北朝妇女的社会地位

35、汉代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语言研究比较

36、魏晋南北朝嘉礼服饰探析

37、魏晋艺术美学的哲学探析

38、四十年来魏晋南北朝等断代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39、魏晋士族门第婚姻研究

40、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吐谷浑汗国与青海道的繁荣

41、东西方史学家著述中国史的对比分析

42、魏晋南北朝绘画的时代性特征对当代绘画的启示

43、从劝进表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劝进现象

44、魏晋南北朝水盂、砚滴浅析

45、抄本时代的文本复制研究

46、试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神鬼形象

47、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自然审美观

48、从《隋书?经籍志》管窥魏晋南北朝时期礼学的发展

49、魏晋南北朝娱乐体育文化简考

南北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1.古籍

三国志,〔西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59年版

晋书,〔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宋书,〔梁〕沈约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南齐书,〔梁〕萧子显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魏书,〔北齐〕魏收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梁书,〔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

陈书,〔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北齐书,〔唐〕李百药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撰,中华书局1971年版

南史,〔唐〕李延寿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北史,〔唐〕李延寿撰,中华书局1975年版

隋书,〔唐〕魏征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撰,中华书局1975年版

新唐书,〔北宋〕欧阳修、宋祁撰,中华书局1975年版

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撰,中华书局1976年版

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元〕胡三省注,顾颉刚等点校,中华书局1956年版 华阳国志校注,〔东晋〕常璩撰,刘琳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文选,〔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洛阳伽蓝记校释,〔北魏〕杨衒之撰,周祖谟校释,中华书局1987年版

水经注疏,〔北魏〕郦道元撰,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颜氏家训集解,〔北齐〕颜之推撰,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律疏议,〔唐〕长孙无忌等撰,刘俊文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唐六典,〔唐〕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中华书局1992年版

初学记,〔唐〕徐坚等撰,中华书局1962年版

通典,〔唐〕杜佑撰,王文锦等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版

元和郡县图志,〔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艺文类聚,〔唐〕欧阳询等撰,汪绍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

建康实录,〔唐〕许嵩撰,张忱石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

太平御览,〔北宋〕李昉等撰,中华书局1960年版(据上海涵芬楼影印宋本复制重印) 文苑英华,〔北宋〕李昉等撰,中华书局1966年版

册府元龟,〔北宋〕王钦若等撰,中华书局1960年版

唐会要,〔北宋〕王溥撰,中华书局1955年版

五代会要,〔北宋〕王溥撰,中华书局1998年版

文献通考,〔元〕马端临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据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十通本影印)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据世界书局本影印)

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瑢等撰,中华书局1965年版

金石萃编,〔清〕王昶撰,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据1921年扫叶山房本影印) 八琼室金石补正,〔清〕陆增祥撰,文物出版社1985年(据吴兴刘氏希古楼刊本影印) 廿二史考异,〔清〕钱大昕撰,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廿二史札记校证,〔清〕赵翼撰,王树民校证,中华书局1984年版

十七史商榷,〔清〕王鸣盛撰,北京市中国书店1987年版(据上海文瑞楼版影印) 历代职官表,〔清〕纪昀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刘祜仁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

三国会要,〔清〕杨晨撰,中华书局1956年版

南朝宋会要,〔清〕朱铭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南朝齐会要,〔清〕朱铭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南朝梁会要,〔清〕朱铭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南朝陈会要,〔清〕朱铭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两晋六朝文,〔清〕严可均辑,中华书局1958年版(据广州广雅书局刻本复制重印)

全唐文,〔清〕董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三国志集解,卢弼集解,中华书局1982年版

晋令辑存,张鹏一撰,三秦出版社1989年版

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赵万里集释,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赵超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唐代墓志汇编,周绍良、赵超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国家图书馆善本金石组,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版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著,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唐五代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辑录,唐耕耦等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

吐鲁番出土文书,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等编,文物出版社1981—1991年版 二十五史补编(

二、

三、四册),中华书局1955年版

2.今人论著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万绳楠整理,黄山书社1984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著,中华书局1963年版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谷川道雄(日)著,马彪译,中华书局2002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上、下),王仲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

9、1981年版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吕思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谷川道雄(日)著,李济沧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隋唐五代史 (上、下) ,王仲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隋唐五代史 (上、下) ,吕思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隋唐史,岑仲勉著,中华书局2004年版

剑桥中国隋唐史,〔英〕崔瑞德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金明馆丛稿二编,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寒柳堂集,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二)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唐长孺著,三联书店1955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著,三联书店1957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著,中华书局1983年版

山居存稿,唐长孺著,中华书局1989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著,中华书局1985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严耕望史学论文选集,严耕望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1991年版

中国中古政治史论,毛汉光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中古社会史论,毛汉光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读史集,何兹全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读史存稿,缪钺著,三联书店1963年版

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著,中华书局2004年版

才不才斋史学论文集,祝总斌著,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黎虎著,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探索,郑欣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六朝史论,朱大渭著,中华书局1998年版

唐研究论文选集,池田温(日)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国史探微,杨联陞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六朝隋唐),刘俊文主编,中华书局1992年版

日本中青年学者论中国史(六朝隋唐),刘俊文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五朝门第,王伊同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8年版

六朝的城市与社会,刘淑芬著,学生书局(台北)1992年版

拓跋史探,田余庆著,三联书店2003年版

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逯耀东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1985年版 从西郊到南郊:国家祭典与北魏政治,康乐著,稻禾出版社(台北)1995年版

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张金龙著,甘肃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胡如雷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汉晋唐时期农业(上、下),张泽咸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唐代工商业,张泽咸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唐代阶级结构研究,张泽咸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唐代财政史稿(上、下),李锦绣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

5、2001年版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编卷中),严耕望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北)1963年版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

三、四卷),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汉唐外交制度史,黎虎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著,中华书局2002年版 北魏官僚机构研究,郑钦仁著,牧童出版社(台北)1976年版

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甘怀珍著,财团法人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台北),2003年

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上、下),张金龙著,中华书局2004年版

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高敏著,大象出版社1998年版

府兵制度研究,岑仲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府兵制度考释,谷霁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唐书兵志笺证,唐长孺著,中华书局1962年版

北周六典,王仲荦著,中华书局1979年版

北周地理志,王仲荦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九朝律考,程树德著,中华书局1963年版

历代刑法考,沈家本撰,邓经元、騈宇骞点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著,中华书局1983年版

魏晋神仙道教,胡孚琛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汉唐佛寺文化史,张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唐代科举与文学,傅璇琮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王晓毅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魏晋隋唐乡村社会研究,齐涛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黄烈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乌桓与鲜卑,马长寿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马长寿著,中华书局1985年版

北朝胡姓考,姚薇元著,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姓氏研究,陈连庆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周伟洲著,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蔡鸿生著,中华书局2001年版

西域史地文物丛考,马雍著,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向达著,三联书店1957年版

西域史地丛稿初编,张广达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敦煌吐鲁番文书论丛,朱雷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敦煌艺术宗教与精神文明,姜伯勤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姜伯勤著,中华书局1987年版

敦煌学十八讲,荣新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荣新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余太山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荣新江著,三联书店2001年版

唐代的外来文明,谢弗(美)著,吴玉贵译,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王小甫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隋唐帝国与东亚,〔日〕堀敏一著,韩昇编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北周珍贵文物,贠安志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北京大学盛唐研究丛书,荣新江等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日中国际共同研究――地域社会在六朝政治文化上所起的作用,〔日〕谷川道雄编,玄文社1989年版

九品官人法の研究——科举前史,〔日〕宫崎市定著,同朋舍1956年版

秦汉隋唐史の研究,〔日〕滨口重国著,东京大学出版会1966年初版、1971年再版 六朝史研究政治•社会篇,〔日〕宫川尚志著,平乐寺书店1964年初版、1977年再版

中国古代籍帐研究概观•录文(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报告31),〔日〕池田温著,东京大学出版会1979年版

六朝贵族制社会の研究,〔日〕川胜义雄著,岩波书店1982年版

魏晋南朝の贵族制〔日〕越智重明著,研文社1982年版

六朝贵族制研究,〔日〕中村圭尔著,风间书房1987年版

中国贵族制社会の研究,〔日〕川胜义雄、砺波护编,同朋舍1987年版

魏晋南北朝官僚制研究,〔日〕窪添庆文著,汲古书院2003年版

魏晋南北朝时代の民族问题,〔日〕川本芳昭著,汲古书院1998年版

六朝都督制研究,〔日〕小尾孟夫著,溪水社2001年版

中国中世史研究-六朝隋唐的社会与文化,〔日〕中国中世史研究编,东海大学出版会1970年版

隋唐帝国と东亚世界,〔日〕唐代史研究会编,汲古书院1979年版年版

中国都市の历史的研究,〔日〕唐代史研究会编,刀水书房1988年版

3.期刊

历史研究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

中国史研究

文史

汉学研究(台)

考古学报

考古

文物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武汉大学)

唐研究

东洋史研究(日)

东方学报(日)

南北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第五讲、小学状物作文指导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抓住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把握这一物品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

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小动物也 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力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借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佳作欣赏:

小草

有人爱牡丹的美丽,有人爱玫瑰的芳香,有人爱喇叭花的可爱,而我却爱小草的平凡。

小草全身碧绿,像穿了一件朴素的绿衣服。它的叶子尖尖的,两边还有许多锯齿。你别以为她很温柔,你一旦伤害她的时候,她的牙齿会把你咬破。高大的树讽刺它的矮小,娇艳的花讥笑他的平凡,而它却一点也不生气,依然昂首挺胸地站在土地上。

无论是陡峭的悬崖边,还是坚硬的岩石缝里到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它不怕风吹雨打,不怕日晒雨淋。哪怕是狂风把它吹拂,她也只是扭动一下自己的身躯。被人们踩在脚下,但她从不低头,向人们显示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

它既没有淡雅的清香,也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它却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它们拉起手,走到了大草原上,一起养肥了牛羊,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它们拉起手走到了花园中,把花朵衬托得更加美丽。它们拉起手,走到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挡住了风沙。它们拉起手,走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地球妈妈重绽笑容。

南北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手卷式的绘画, 据考证东汉时期已经出现。挂轴与屏条式的绘画, 成系统的出现, 则相对较晚,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才逐渐进入文人的视野, 整体成为系统的文化门类则完备于北宋。到了南宋以后, 挂轴与屏条式的绘画成为手卷之外的主要形制。“卷轴画”主要就是从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制上来归类。大多是指在纸或者绢上的绘画作品作品, 为了便于欣赏、保护和收藏, 画作需要装裱成各种形制:横长竖短画幅的画作一般装裱成手卷, 因其能握在手中顺序展开阅览得名, 其幅度特点为“长, 故又被称“长卷”;而竖长形方形的画幅一般都装裱成挂轴, 亦称“立轴”;成组的竖长形画幅一般装裱成屏条, 单独挂的称“条屏” (屏条) , 四幅并排悬挂的称“堂屏”或“四季屏”, 多幅称“通景屏”或“通屏”。又称“海幔”。分开则为轴;若干小幅作品则装裱成册子, 合之称为册, 分开为页。手卷、挂轴、屏条、册、页统称为“卷轴画”。

“卷轴画”出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战乱不断、政权更迭, 但此时士族阶层的兴起、道教的兴盛、佛教的输入, 及波斯、希腊文化的传入各种因素, 却极大地促进了多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卷轴的初步成型。现存世的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的宋人摹本, 就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卷轴画。

然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花鸟画仍处于酝酿阶段, 曹不兴、两晋的王戎、史道硕、司马昭、戴述、戴勃、戴顺、顾景秀等人曾涉猎过龙、鹿、牛、马、狮、象、鹅、鱼、鸟等多种花鸟题材, 但是这些作品已散失在历史中、难知其详。关于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创作则, 从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写到“魏晋以降, 名迹在人间者, 皆见之矣。其画山水, 则群峰之势, 若细饰犀栉, 或水不容泛, 或人大于山, 率皆附以树石, 映带其地, 列植之状, 则若伸臂布指。”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其仍然处于草创阶段。而人物画创作则从姚最在《续画品》中的描述和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记录, 以及现在一些存世作品可以看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处于兴盛阶段, 几乎所有的著名画家都是以人物画驰誉后世。这时期的绘画有几个明显特征:一、在绘画内容上比汉代更为丰富了, 比较突出的是佛教画的兴起, 寺院壁画成了画家们挥毫逞气的主要场所。其他如历史画、风俗画、肖像画等都是常用的题材。二﹑在表现方法上克服汉代粗疏稚拙的缺点, 日益精密。三﹑由于技法上的成熟, 出现了不同风格流派。四、印度佛教美术的传入, 给人物画的成长输入了新的营养;而士大夫的参与绘画活动, 使绘画与文学、书法有了联系, 并写出了理论著作, 所以这时期人物画得以迅速提高, 直接影响到隋、唐人物画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 混乱苦痛的社会政治使得传统的儒家思想日益衰微, 崇尚老庄的“玄学”开始流行。许多文人, 艺术家放荡不羁, 不收其形, 纵情于艺术。此时大批涌现的“魏晋风流名士”不仅有思想上的“风流”, 而且还有行为上的“不拘一格”。这在《世说新语》中有不少记载和描述。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是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他们或肆意畅饮, 服药舒散;或抚琴长啸, 纵适简慢;或裸形放达;或乘兴访友, 兴尽而归。另外当时自由解放的玄学思想进一步推动了思想的争鸣, 解放。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作的发展, 与这一时期人物画画家的传承与发展的脉络大致相同。

曹不兴, 被称为人物画之祖, 《历代名画记》载, 说他“幼好学, 善书画”。尽管天妒英才只活了二十岁, 但他绘画水平极高,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称他为“善画者”据记载他曾创作了《祖二疏图》、《盗拓图》、《黔娄夫妻图》等人物画作品 (已失传) 。曹不兴最擅长的是人物画。据《建康实录》载, 他曾在宽五十尺的素绢上作画, 所画人物的头面、手足、肩背、前胸等皆不失尺度。

如果说, 在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家族中, 曹不兴是一位开创性人物的话, 那么卫协则是一位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人物, 他改变了当时绘画流行的线条粗扩、气魄雄健、注意人物的大体动态, 不重视细部描写的风气。卫协的画作对后续的画家顾恺之、张墨和荀韵等均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 (尤其是对顾恺之的影响) , 就古人 (古画) 的粗略而言, 卫协的人物画精工细密, 而且这种“精”可能首先是指人物画在“形”的构造上的相对完备精纯。他的人物画体现了由民间的豪迈风格向士大夫画家的精思巧密风格的过渡。正如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所指出的一样:古代的人物画都较简略, “至协始精。六法之中, 迨为兼善。虽不该备形妙, 颇得壮气”。顾恺之也曾赞叹卫协“巧密情思, 世所并贵”。我们更注意到, 正是在卫协之后, 深受其影响的顾恺之接而就将人物画推向了一个艺术高峰。

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被誉为南朝绘画三杰。顾恺之多才多艺, 在诗赋、弓法和绘画上都有极深的造指。当然顾恺之最突出的还是他的人物画成就。他反复强调绘画应该描写人的神情和精神状态, 这一主张改变了汉代绘画以宣扬礼教为主的风气, 体现了画作观察人物的新的方法以及艺术表现的新的目的。他的画作意存笔先, 画尽意在;笔迹周密, 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这些巨大的成就使他不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家族中出类拔萃, 鳌头独占, 更对后世的画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艺术高度上, 他与书圣王羲之在书法领域中所享有的艺术地位是十分类似的。顾恺之的绘画形态构成如春蚕吐丝一般重叠交错, 环环相扣, 连绵不绝, 成为质感和气韵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人们用“高古游丝描”来形容顾恺之人物画所特有的风格面貌。

陆探微乃是继顾恺之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人物画家。他的人物画直接承袭了顾恺之的衣钵, 后世评论家经常将顾、陆并称, 同归“密体”一路。但是就实际画作而言, 陆探微人物画有很大的独创和发展, 时人对其画作的文字描述, 称赞其能穷尽对象的内在精神气质, 达到上乘的理想境界, 而非限于表面的描摹刻画。谢赫评论画家分为“六品”, 将陆探微置于上品之上, 第一品第一人。同时, 谢赫又在总体上认为陆画“六法尽该 (赅) ”, 即因“穷理尽性”而使画面收到“气韵生动”的效果。如果说, 顾恺之的风格表达为“高古”的话, 那么, 陆探微的风格则表现为“新奇”;如果说, 顾恺之的风格具有“质朴”的品格的话, 那么, 陆探微的风格则带有“精媚”的意味。

曹仲达和杨子华乃是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发展到最后的两位殿军人物, 他们也是六朝和隋唐之间的卷轴画画家过渡性人物的代表。和顾恺之、陆探微一样, 他们被隋唐画家推崇为效法之楷模。唐人把曹画的特点概括为“曹衣出水”, 颇得其形象, 称其为“曹家样”。而唐代阎立本评杨子华画曰:“自像人以来, 曲尽其妙, 简易标美, 多不可减, 少不可逾, 其唯子华乎!”

摘要:中国绘画历史久远, 流派众多。卷轴画作为古代主要的绘画形式在中国古代绘画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而魏晋南北朝 (公元420——公元581年) 又是中国绘画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花鸟画的发展都处于初始阶段发展并不明显, 本文主要就几位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杰出代表之间的传承, 来看这一时期卷轴画的发展并做简要论述。

关键词:卷轴画,魏晋南北朝,曹不兴

参考文献

[1] 钱锋.《中国传世名画全集 (全四卷)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

[2]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

[3] 韩刚.解读谢赫的《古画品录》中国书画报2012年.

[4] 孙晓波.绘画艺术的觉醒——试析魏晋南北朝绘画中的审美理想.

[5] 薛永年.卷轴画史概说1993.

[6]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7] 吴亮.麦积山石窟北朝时期造像的服饰艺术特征2011.

[8] 郑小艳.时代的映像—魏晋南北朝时期至隋唐五代绘画中女性形象的研究2012.

[9] 樊波.魏晋风流——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审美研究2003.

[10] 樊璐.魏晋南北朝绘画美学略谈2014.

[11] 刘琦.魏晋南北朝绘画批评发展浅析2011.

上一篇:灌浆技术论文下一篇:公共选修课论文

热门文章

南北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