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设计专业范文

2023-09-12

动画设计专业范文第1篇

[摘 要]当前中国高校动画专业普遍在寻求“校企合作”,提倡按照产业化与市场化的标准来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相对忽视甚至排斥其他类型的动画艺术,这对高校本科专业教学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中国独立动画对高校动画专业的影响由来已久,且在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发展态势。从解决当前本科动画专业建设困境的角度出发,结合当代中国独立动画对高校动画专业教学实践活动的影响,能为目前高校本科动画专业改革与教学实践活动的推进提供启示。

[关键词]独立动画;高校教学;实践活动;校企合作

随着中国动画行业的发展壮大,中国动画呈现出繁复纷呈的样貌。在商业动画之外,中国的独立动画经过十几年的韬光养晦,慢慢地从“小众的自娱自乐”变成了中国动画圈内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有了专属的群体、组织甚至是一定的话语权。虽然这股力量目前仍显薄弱,但是在青年人中间——尤其是在学习动画与热爱动画的青年人中影响很大,这其中又以高校动画专业的学生为主。

2015年10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推动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与政府决策的高度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的选择依据。而在此之前,我国高校动画教学实践活动早已普遍呈现出一种以服务市场、服务生产为己任的状态。而随着中国动画行业逐渐开始发展壮大,各大高校动画专业都因时制宜地在强调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充分利用教学实践活动磨炼学生的生产能力,使之能有效地与市场对接。以商业市场与工业生产促进教学实践仿佛在一时间成为动画专业发展的主流语境。

高校动画教学实践是以学生为主体,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检验专业教学成果、产出优秀作品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能够体现专业办学特色的重要考量方面。一味地以市场与产业为主,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盲目追求“校企合作”,从长期来看,对整个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影响将弊大于利。而当下的中国独立动画将为改善此局面提供必要的助益。

何谓独立动画?如何界定独立动画,这是我们在试论之前首先应该厘清的问题。

综合目前学界与业界比较认同的定位与表述来说,我们可以把独立动画理解为:脱离创作初期商业的运作、不受外来资本与市场的限制、以实现作者本人的自我表述为目的的一种动画艺术创作。简而言之,如何区分独立动画与其他类型的动画可以归纳为两个关键点:独立创作与独立思考。

以下两个概念经常与独立动画混淆在一起,他们在某些程度上确实与独立动画的概念有相同之处,但并不完全等同于独立动画,需要我们进行区分。

1.实验动画。实验动画以实验性为目的,一般分为创作技法的实验与表述手法的实验,其极具个性的视觉效果与表述方式与独立动画的特质十分接近。独立动画中有很多作品确实带有很重的实验性,但仍能以是否是独立创作与独立思考这两点为判断依据,将其和实验动画区别开来。“不是说迪斯尼公司永远不会做实验动画,但假使它真的出品一部实验动画,也依然不能算独立作品。”很多大公司都会制作一些实验性的动画短片以此来宣传他们的新产品、测试他们新研发的技术或者工作流水线。这一类的实验动画显然无法算作是独立动画,而一些独立动画也可以使用常规制作手段来制作。

2.学生动画作业。学生群体是独立动画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生动画作业都能称之为独立动画。一般来说,学生动画作业确实基本以个人或个位数成员构成的小组独立创作而成,单看这一点是符合“独立创作”这个条件的;而“独立思考”往往是中国学生最为匮乏的一个特质,且不论动画制作技法的青涩与画面表述语言的单薄,仅以独立思考这一点为基准线,就能将绝大部分的学生作业排除出独立动画的范畴。

一、中国独立动画对高校动画专业的影响溯源

中国独立动画正式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被公众媒体报道的历史并不长,2011年首届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的建立与2012年首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的开幕,这两个一直持续至今的独立动画活动是中国独立动画这么多年来屈指可数的、稍具社会影响力的大活动。而独立动画尚显薄弱的社会文化地位与其在国内高校动画文化中潜藏且深远的影响力的不对等,是中国独立动画很有趣的一个现象。

探究中国独立动画影响力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Macromedia公司(于2005年被Adobe公司收购)的二维矢量动画制作软件Flash的出现,使得个人独立制作动画的便利大为提高,而1999年成立的Flash網站“闪客帝国”可以说把动画尤其是Flash动画变成了当时网络的流行文化,形成了可观深远的市场与文化效益。而在2000年,北京电影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几所艺术院校开设了中国第一批动画本科专业,尽管无法证实这两件事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是肯定有环境影响的因素在内。

“闪客帝国”时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独立动画作品,如《大话三国》、小小系列、《新长征路上的摇滚》MV动画,等等。而从“闪客帝国”走出来的独立动画人,其中一部分如今都成为了对中国动画行业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如《神秘世界历险记》系列动画电影的总导演王云飞、《泡芙小姐》与《哐哐日记》动画剧的导演也是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的创办人皮三、畅销漫画《阿桂》的作者桂华政、最近热映并引起舆论话题的《大鱼·海棠》的动画电影导演梁旋与张春,等等。

十几年前,这些独立动画人的作品影响并感召了一批年轻人投身于动画行业,国内高校动画专业中很多教师都是当年这些年轻人的一份子。十几年后,这些独立动画人完成了从当年网络红人到如今社会成功人士的蜕变,在当今很多动画专业学生的眼中,他们变成了一种可供参考学习的模板甚至是景仰向往的理想图景。从文化影响这个层面上来看,中国独立动画的发展对中国高校动画专业教学的影响已比较深远了。

二、校企合作的困境

目前国内高校动画专业教学实践活动极为注重校企合作,与动画市场接轨,注重加强建立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践基地,“项目进课堂”与“学生进企业”双头并进。自2010年起,动画专业连续四年上榜《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十大红牌专业后,各大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改革就很“默契”地以就业率为基准线,以市场需求为首要目标,而当下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更是为其提供了政策性的环境便利。这样,中国独立动画在学界本来不高的地位就显得比较尴尬了。

加上很多学艺不精的学生把他们一些质量不高的动画作品冠以“独立动画”与“实验”之名,意图对教师进行学术绑架以换取高分,而一些学术修养不高、造诣不深的教师往往对此愤愤不平,并以此为论据诋毁独立动画,由此所引起的师生之间的观念矛盾与不明就里的舆论冲突,对一些高校动画专业在实施与推进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诚然,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提高就业率为目的,以服务市场需求培养人才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纯粹以学习制作商业动画、服务市场至上,忽略甚至是排斥其他类型动画的行为就显得有点极端。这不仅有悖于高校教育和动画艺术发展的主旨,还会产生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

笔者在此绝不是为独立动画摇旗呐喊。笔者曾于2015年10月参加中国传媒大学的高等院校动画研修班期间随队探访了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其卡通动画公司等一线动画企业,在与公司管理高层的座谈中笔者了解到,“校企合作”在目前国内高校动画本科专业的推行并不是很顺利。以其卡通动画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制作动画电影《神秘世界历险记》时确实考虑到进行校企合作,但是遇到了问题:本科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无法让学生完全按照商业化项目进度进行专业学习制作。这意味着如果以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为准,带进校园的这部分项目工作无法按期按量完成,就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如果以商业化项目进度为准,学生的文化课等学校教学活动就会受到冲击从而影响学生毕业。在诸多努力尝试未果之后,其卡通把合作方向转向了管理制度较为灵活的高职学校——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尔后在双方的努力合作之下项目顺利推进完成。

制度的约束使得高校在推进校企合作时束手束脚,还必须面对教学同质化的问题。这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各本科院校之间动画专业教学的同质化,这种形势在强调提升教研水平、突显办学特色的当下显得尤为严峻,尤其是一些三本的艺术院校或综合大学艺术专业在面对评估时,如果没有自身特点很容易被责令整改停招甚至是停办专业;二是高校本科教学与高职学校教学的同质化,如果本科专业不能形成应有的学术高度与文化特色,那么在面对职业培训更加专业的高职学校的竞争时将无能为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李志军表示现在“本科生不如技校生”,这种尴尬的局面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

三、当下中国独立动画的面貌

现在距离“闪客帝国”时期已过去了十多年,Flash也从当时主流网页制作与动画软件变成了专门的动画软件Animate。当下的中国独立动画在继承了前辈独立创作与独立思考精神的基础之上添加了很多新时代与年轻的元素。如果说当年的“闪客”们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点电脑发烧友的技术宅成分的话,今天的独立动画人则把动画与数字媒体、当代艺术融合得更为紧密,独立动画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样貌。

以2014年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为例,此次展览拓展了“动画”一词的既定意义框架和语境,在主题展部分共邀请了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38名(组)艺术家和导演参加。作品创作时段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横跨近百年,展出的作品包括实验动画、纪录片、录像艺术、新媒体、装置、现场幻灯电影表演等,基本涵盖了影像艺术的各种类别和表现形态,把一整套的影像机制纳入展览中,为“独立动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跨界的深入解读。

而一些年轻独立动画人则以青年艺术家的身份活跃于各大国际动画节展,他们凭借其极具风格化的独立动画作品吸引了很多品牌的合作,然后又以此支持自己的动画创作。无论是其动画作品还是与品牌合作作品,这些年轻的独立动画人都不拘一格,极力在诸如动画、纪录影像、装置艺术等更多层面探寻可能的表达方式与表现技法。这些探索实践相较于他们的前辈有了很大进步。

得益于近年来动画艺术的发展以及早期独立动画人的回馈,独立动画活动的参与者也由之前的个人延展到了集體、组织机构与企业公司。譬如之前说过的皮三在自己的公司步入正轨后自己出资、策划发起了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这样的活动,而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亦来自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主办支持。

四、当下中国独立动画对动画教学实践活动的影响与启示

目前,无法把高校学生在学校内独立完成的动画短片简单地归纳为独立动画,或者说不能把这种行为看作是受到独立动画的影响,即便是他们满足了独立创作与独立思考等条件。我们所讨论的独立动画是基于动画艺术理论中关于动画类型的研究语境之上的,而涉及类型,就需要作品具有该类型的艺术特征,就需要作品具备一定的艺术水准与思想内涵,这对创作者本身的要求是很高的。在这个前提之下,显然全国每年生产的海量学生作业里,只有少数相对成熟的作品能够称之为独立动画。

而当下中国独立动画对动画教学实践活动的影响更多还是在基于方法与形式的层面。它基于当下的互联网环境,在传统动画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之外探索到了更多的可能。例如,由一群爱好动画的热血青年们所创立维护的独立动画网站AnimeTaste几乎每年都会组织线上的集体动画创作活动,由主办者制定主题并做好关键帧草图,然后通过网络分发给选中的志愿者们进行绘制,约定收稿时间上交,再返还给主办者进行统一剪辑与合成,最后成品在网站上与大家分享。后来,他们还专门为这个动画创作活动取名“冰糖葫芦儿”,并建立了专门的页面(http://bingtanghuluer.com)。

这种方式相当于是把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学院动画专业联合作业的形式移植到了互联网上。虽然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且是在业余时间操作完成,组织形式上可能会比较松散,但这仍然有很多地方是值得肯定的。

1.专业的、有激情的独立动画人或青年艺术家作为活动组织者,能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发挥学院专业教师的统筹管理功能,而且他们的年龄与学生年龄较为接近,又具有丰富的动画艺术创作经验,能够保障项目有序、有趣地推进。

2.参与者身份的多元化。除了在校大学生之外,有相当一部分其他的独立动画人、青年艺术家、动画行业从业者、高校青年教师等社会人士参与进来,而且这些人分处在全国不同的城市,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思想与灵感的碰撞是十分激烈的,尤其是对于参与项目的高校生来说。这不仅能够拓宽他们对动画艺术的认知视野,还有机会扩展他们在动画圈子里的人际关系。这些都为他们以后从事动画专业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了很有意义的经验与财富。

3.活动参与者都是出于对动画的热爱而自愿报名的,这种自主参与的积极性相对较高。因为都有本职工作或者本身的学业要去完成,项目本身并没有任何功利性,因此能够参与进来的都拥有对项目足够的热情,而且能够把控个人时间。相比很多高校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盲目性与应付了事,这更能确保项目有质量地进行。

4.AnimeTaste还负责作品完成之后的展示与推广,这得益于其媒体平台的优势与艺术定位,网站的受众面广而且专业,甚至有很多知名的动画公司管理层与一流艺术院校的教师都是其关注者。作品不仅在其自营网站上进行推广,还在包括微博、微信、豆瓣、优酷、Youtube、Tumble等各种社交媒体与视频网站中推广,宣传渠道十分丰富,形成了非常好的文化影响力。

独立动画人、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博士生刘书亮也于其创建的动画学术平台“动画学术趴”(http://anim-babblers.com)上开展了类似的集体动画创作项目“耍”系列,以此来致敬一些经典影视动画作品。①笔者作为创作人曾参与过其中两期活动,个人觉得对学生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体验,对教师来说,这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教师既能够通过这了解当前大学生所感兴趣的艺术文化,又能锻炼和衡量自身的专业技能,而且对于很多非一线城市或非发达地区的高校教师来说,这也是一个拓展视野与专业更新的契机。

同样,对于这些地区的高校动画专业教学实践活动来说,在没有足够质与量的动画企业资源、没有足够发达的文化交流平台的环境之下,利用互联网、抱团取暖未嘗不是一种选择。在四川省,我们看到各大高校的动画专业已经在做着这样事情,成都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集合力量来发展动画教育教学,并逐步形成了具有西南地区区位特点的动画艺术研究平台——四川动漫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现在已经成为了在全国比较有影响力的动漫艺术研究机构。在产业之外构建起关于动画学研究的学术阵地,这既丰富了教学实践活动的途径,又推进了专业学术理论体系的建设,这对于当下的动画教育与动画专业发展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2014年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国际动漫教育高峰论坛上,除了来自国内外一流艺术院校动画专业的代表之外还出现了一名年轻人——雷磊,他是本文之前所谈到的那些年轻独立动画人中的一份子,也是中国独立动画圈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此次雷磊被邀请出席并做专题讲演,可以视作中国动画教育已经开始正视独立动画对高校专业教学实践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而对于中国高校的动画专业教学实践活动来说,中国独立动画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为动画专业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选项。它能够帮助高校动画专业在全国加强“校企合作”、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大趋势之下树立起有动画艺术特色的旗帜,而不是卷入工业化、市场化的大流之中。

在当下整体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雷同的局面之下,适当地进行独立动画的教学实践活动探索,将有助于找准本土学校动画专业的艺术定位和发展方向,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正如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所说:“独立动画不是一般的商业化动画大片,而是小制作的艺术动画,它的创作基础是艺术观念,功能定位是艺术,精神实质是前卫探索,学术地位是个人美学,其意义并非满足视觉消费的娱乐或意识形态的说教,而是以动画影像的方式在对世界进行艺术的思考和观念的解读。”考虑到中国每个地区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只要进行适当的发掘与整合都能找到本土化的艺术美学特征,这些都是需要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去发掘的,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视觉表面。

独立动画的介入并不需要从框架上动摇现有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可以通过一两次有内涵深度、操作性与连贯性强的教学实践活动,慢慢地去激发学生的独立观察与辨别、独立思考与归纳、独立创作与整理的能力,以小见大,从细节做起去赋予近似的教学课程以不同的文化风貌,从点滴积累去构建高校本科动画专业教学应有的艺术高度。

[ 注 释 ]

① 动画学术趴“耍系列”集体动画第2部新大闹画室.2015-11-25,观看地址:http://weibo.com/3899327798/D5x4xBAC

0from=page_1005053899327798_profile&wvr=6&mod=wei?鄄

botime&type=comment

[ 参 考 文 献 ]

[1] 皮三.独立动画是一种精神[J].颂雅风·艺术月刊,2014(12):90.

[2] 李杰.动画实践教学探索——嵌入式自循环实践系统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电视动画,2014(5):38-46.

[3] 钟远波.试析实验动画对中国动画未来发展的影响[J].当代电影,2015(11):188-191.

[4] [美]大卫·埃利希.独立动画是不是实验动画[N].中国文化报,2012-12-26(05).

[5] 唐衍武.动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1(2):64-65.

[6] 顾静芳,全国政协委员李志军.有本科生毕业不能直接上手,不如技校生[EB/OL].澎湃新闻,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40196,2016-03-06.

[7] 程丽仙.当动画成为一种表达方式——首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侧记[N].中国文化报,2012-12-26(05).

[责任编辑:陈 明]

动画设计专业范文第2篇

我是一名动漫设计专业的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因为学设计可以绘画出自己的理念,让更多人感觉到你的快乐。四年里,我参与了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还多次参加了多次设计大赛,很好的锻炼自己,包括专业知识、心理素质,使自己更加理性成熟。参与使我充实、快乐,使我成长。此外,我热爱文学,能够把丰富的文学知识运用到学习与创作中。 在思想方面。在校期间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会用正确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我的思想理论学习和实践还差的比较大,如何正确运用理论去指导现实生活将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 在学习方面。以专业动漫为主体,其他科目知识为辅。大学三年认真学习各科专业课程,已基本掌握专业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体系,另外,我非常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每天早上坚持起来晨读,注重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大学期间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 社会实践方面。通过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工作,我懂得了劳动的艰辛,懂得了做任何事都需要认真、耐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让我更珍惜所有劳动成果,更合理使用父母的血汗钱。在其中我更是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懂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我相信我用百分百认真处事工作的态度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再加上合作伙伴的帮助和指教,可以战胜一切。

动画设计专业范文第3篇

摘 要:双创教育虽已在高职院校如火如荼的展开,但一直都是以就业的导向的,并未与专业教育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整体,教育效率低。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的推动下,只有进行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整合,才能实现高效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具备双创能力、专业基础扎实的新型人才。本文构建了模块化的“专业教育+双创教育”整合模型,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整合体现在知识的整合,技能的整合,表现在知识模块与技能模块的整合。重点研究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整合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模块化;“专业教育+双创教育”;整合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与各行各业充分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相互促进,相互交融。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的老牌工科专业面临着转型发展,如何培养出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成了教育的关键。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扎根在专业教育的沃土当中,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培育新时代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落脚点。

一、“互联网+”时代特征

什么是“互联网+”?阿里研究院认为,“‘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马化腾认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城创造一种新生态。“互联网+”将对人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巨大且深远的影响,“互联网+”时代将呈现出如下新特征:①大数据资源的出现;②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③信息的自媒体化;④用户的中心化;⑤创业的长尾端化。

二、专业教育、双创教育的区别

专业教育主要是通過课堂与实践等环节,完成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授、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行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偏重于专业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我国的专业教育是根据教育部规定的专业划分,为大学生提供专门教育。

双创教育的目的在于通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双创精神、双创技能和双创能力。双创教育特别注重创新创业知识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注重学生开创型、主动性的开发和提升,使学生具有双创能力、实战能力及敏锐发掘创新点能力,具备创造性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

三、专业教育+双创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我国对双创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一直都是奉行传统的专业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机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才开始重视双创教育。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双创教育都是作为选修课和网课开展,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教育体系,可以说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二者均保持着高度的独立性且缺乏关联,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积极实现“双创教育+专业教育”,即二者整合,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实现对专业知识认知的创新升华,实现专业教育新的社会价值,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整合是提高教育效率的关键。

1.专业教育+双创教育整合是教育效益增长的需求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由教育培养的,因此,这种竞争实质上是教育的竞争。我国的教育规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像教育偏离社会、偏离以人为本的倾向,教育效率普遍低下等问题。为了提升教育的价值,借鉴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验,在传统专业教育中增加双创教育内容,提升创业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提升教育社会价值,促进教育效益增长的有效手段。

2.专业教育+双创教育整合是就业的需要

“互联网+”时代随着国家间竞争和人才流动的加剧,大量依托专业知识的创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为全球的经济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以提供专业教育和专门人才培养的大学教育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和考验。培养具备“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主动精神”的新型人才是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互联网+”时代毕业生将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是工作岗位的创新者创造真。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大幅增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凸显。大学职能转变为在研究和教学之外,还要承担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各专业学生的双创能力,甚至直接向学生提供创业机会。这就要求转变单一的专业人才教育目标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整合模型的构建

教育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专业教育的目的是传授专业知识,双创教育是为了传授创新创业知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所传授的是不同领域的知识,为了研究不同领域的知识,根据赫伯特·西蒙的模块化概念,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模块化。模块化的知识本身是一个独立的子知识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知识系统,必须与其他知识模块融合以构成更大的知识模块或知识领域。为了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整合在一起,将专业教育分为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将双创教育分为双创知识教育和双创技能教育。构建出的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整合模型如图1,专业知识与双创知识在实际的讲授过程中,分散于不同的课程,不同的课程又是由不同的知识模块构成;专业技能与双创技能也要通过不同的实践环节来实现,每个实践环节都有相应的实践模块来承载特定的训练技能。将知识和技能模块化后,图1整合模型模块化后为图2。

[专业教育] [整合] [双创教育] [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 [双创知识] [双创技能] [整合]

图1 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整合模型

[专业教育] [整合] [双创教育] [专业知识模块1

专业知识模块X][…] [专业技能实践1

专业技能实践X][…] [整合] [双创知识模块1

双创知识模块X][…] [双创技能实践1

双创技能实践X][…]

图2 模块化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整合模型

五、机电一体化专业“专业教育+双创教育”的整合

新工科理念,是为应对新一轮科技变革而提出的。新工科专业,是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工科专业。新工科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传统工科专业必须进行升级改造才能与时代接轨。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工程,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杂志《机械设计》的副刊上,由机械学与电子学组合而成,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的一种。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培养以机械学和电子学为基础,既懂机又懂电,熟悉现代机械制造的基础理论、懂得技术装备,能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具备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产物,随着时代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必须烙上“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物联网等时代印记,才能使冷冰冰的机器更加人性化,智能化。

面对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和日新月异的产业发展,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必须进行转型调整。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中高效植入双创教育,是机电一体化专业适应新时代必经之路。依据构建的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整合模型,机电一体化专业要以专业教育为基点开展双创教育,把双创教育整合到专业教育的系列环节中,特别是实践性教学中,将双创教育贯彻于人才培育过程中。

1.把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与双创业教育的整合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是高校专业建设的战略性、统揽性工作,是指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纲领。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与双创业教育的整合,首先要把双创教育的理念整合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电一体化专业以创新为主线、以创业为导向、以专业知识为依托、以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为总揽,开展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整合的课程体系建设。要实现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强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整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必须完成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专业课程建设,包含课程理念、课程架构,课程内容等。致力于培育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专业素质、创新思维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使其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产业运行规律和经济运行方式,做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种准备,做到即便不创业也能在本职岗位上创新,并充分实现其人生的价值。要將专业教育与双创业教育整合后内容纳入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中,必须做到如下三点:

(1)以创新为主线寻找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点,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指以新思维、新创作、新发明、新技术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教育的发展更要有创新。只有将大学教育目标定位为培养双创型人才、将学校办学定位为创业型大学,将创业基因植入个人人生规划之中,才能实现教育的创新。双创教育成为专业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将二者整合好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2)以实践为平台尝试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的路径,双创教育是一门实战性教育,不但强调过程,更注重通过能力的发挥与资源的整合并产生实际结果。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也已成为专业教育实战性的重要内容,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按照学科、专业大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尤其是要增加综合性的实践项目比例,提高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质量,实践平台搭建将成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必经之路。

(3)以课程为载体探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与双创业教育的整合机制,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最前沿、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本文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加强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整合,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处理好通识教育、科学基础与专业教育等方面的关系,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尤其要结合国家政策发展与行业发展的实际构建平台,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2.将双创教育内容整合到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大纲中

课程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大纲,整合了双创内容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大纲才能符合产业和时代的发展需要。因而,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要在专业教育中整合入双创教育内容,课程内容要符合产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实际,融入能够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双创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够基于专业背景敏锐发现和把握创新创业机会。

3.将双创元素整合到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建设中

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际应用强、与企业联系紧密、与产业直接对接的特点,将双创元素整合到专业教育中,更具有可行性。专业教师需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典型的企业创新创业案例,在介绍专业知识同时重点要把学科发展过程中和社会前沿技术可能产生的创新创业点提炼给学生。学生通过整合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具有创业激情和创业意识,能够发掘出未来将要学习专业的创新创业点。

4.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创业课程

为了实现学生以创业为起点的高层次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成功率,不但要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还要增加符合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色创业课程,在该课程中介绍可以触发创业机会的每一个创新创业知识点和机会窗,把每一个创新创业点整合到专业知识中,实现专业教育+双创教育同步教育的双重目的。

5.将双创教育整合到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中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包括专业课程的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三者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实习,可以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机电一体化专业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进一步熟练技能。学生围绕毕业设计题目,学习和提高研究设计、数据处理、资料统计、资料总结、论文撰写等综合技能,为创业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准备。在顶岗实习环节,学生通过接触企业生产实际,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双创教育高效整合到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中,将提炼识别的创新创业点整合到专业实习中,并进行重点实践。

六、结语

本研究课题构建的模块化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整合模型为职业院校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双创型人才提供了借鉴,从专业源头修复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之间的鸿沟,为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搭建了融合之桥。整合了双创教育的专业教育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效率,达到了高效教育的目的。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整合是巩固专业知识、提升专业实践行动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手段。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整合模型应用到机电一体化专业,实现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双创教育”的整合,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及培养双创型人才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阿里研究院.互联网+:从T到DT[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15:2.

[2]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

[3]彭文博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4).

[4]张项民.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6.

[5]邵伟,张蕤.“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多维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12.

[6]刘阳.高校创业教育校内支持的困境与出路[J].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04.

[7]赵莹,王林桂,姚广龙,王健,余文刚,宋希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性研究——以海南大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06.

[8]王元卓,于建业.新工科背景下的大数据教学体系建设探析[J].大数据,2018,11.

[9]杨涛,杨晓培.民办高等教育如何走出窘途[J].职教论坛,2012,09.

[10]曾鸣.未来,是“互联网×”的时代[J].支点,2019,02.

课题来源于“天津市职成教学会、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年度科研课题”,“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课题编号XHXB2018B087

动画设计专业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高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的相关问题,提出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遵循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文章从课程设置特色化,课程内容职业化,课程建设模块化,课程实施项目化以及课程整合科学化五个方面来论述,并列举了相关课程设置的改革案例。

关键词:园艺技术 课程体系 实践技能 课程改革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园艺基本知识,掌握园艺植物生产管理、良种繁育、植物应用和设计等岗位能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园艺产品经营、生产管理、花卉苗木生产、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产品贮藏加工等工作,或在园艺生产资料经销、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园林绿化施工、花艺设计与制作等领域自主创业。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形势发展与本专业特色,笔者分别从课程设置特色化,课程内容职业化,课程建设模块化,课程实施项目化以及课程整合科学化这5个方面来探讨高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1 立足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特色化

该校园艺技术专业的设置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以培养浙江省湖州市及周边城市花卉企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并以此为导向来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植物生产管理的特点,按照就业岗位群开设课程,突出课程设置特色化[1-2]。通过设定 “植物种苗繁育岗、植物生产岗、植物养护管理岗、花艺设计岗”四大就业岗位群,而建立起 “园林植物栽培管理技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花艺设计”4大核心课程。

课程改革可充分利用学院师资资源和专业群优势,突破传统园艺以单一种植管理为核心的技能,而是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在大二下学期开设分方向的两大模块化课程,第一模块以培养园艺技术创新创业型人才而设置的课程模块(如盆景制作、园艺产品营销、生态农庄规划、园艺产品采后保鲜技术);第二模块以培养园林植物应用设计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如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制图和设计初步、植物造景、园林工程)。模块化教学模式可有效利用资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潜能,拓展就业面。

再如设立《园林植物配置和造景》,将课程从基础种植提升到绿化美化角度,注重生态效益,加强课程的实用性,与企业的高素质人才要求和环境要求相结合。《园林植物配置和造景》与本校所在分院的环境艺术专业,室内设计专业,建筑专业等存在着紧密的内在相关性,课程开发可促进所属分院专业间的交流和协同发展。

2 紧跟行业需求,课程内容职业化

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性很强,与行业发展联系紧密,课程的设置不能脱离行业和企业岗位性的需求。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加强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的训练,积极探求校企合作模式或校研合作方式,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引进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共同开发课程。

例如,成立园艺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举行专业建设研讨会。一方面,邀请行业内专家、企业管理层以及教育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的修缮,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实验指导书的修改等。聘请行业企业内的能工巧匠担任实践课的兼职教师,将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另一方面,课程内容职业化需将课程内容与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联系起来,通过相关课程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园林绿化工”、“花卉园艺师”、“插花员”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所需的技能,从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综合素质,通过技能證书考试,获取就业岗位能力。

3 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体,课程建设模块化

课程建设要突出模块化的教学特色,以培养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及拓展能力这四大能力分别来建立四大模块:职业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职业技能课模块(专业技术课模块)、综合实训课程模块、综合素质拓展模块。

构建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合理配置,建立以模块为框架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把构成整体教学活动的课程分解为四大模块。模块化的课程教学体系框架如表1所示。

表1 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框架

4 注重实践教学,课程实施项目化

项目化的教学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教学做一体化,以岗位工作能力为核心,以生产流程为主线编排内容,将知识点项目化。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参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获得职业能力。课程实施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开展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实践技能。

比如《园艺产品营销》这门课,单纯讲授理论知识很难让学生领悟园艺产品营销相关知识及技能。课程改革结合该校园艺专业学生在大学生创业园创办的花店,学生以自主创业的形式接受不同程度的生产性承包和经营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完成项目生产和管理。又如,结合《插花与花艺设计》课程的教学建立插花工作室,任课老师扮演经营者角色,学生以插花员的身份为工作室打工。直接参与承接会议、宾馆、婚庆、开业典礼等的花艺造型和陈设。

另外,课程实施需充分利用学校园艺技术专业教学实践基地。通过此平台,开展园林植物栽培实训、绿色食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等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研究、技术应用和创新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

5 归并课程内容,课程整合科学化

一些高职院校园艺专业课程体系太过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自身的专业特色,安排的课程门类太多,导致单门课程学时数很短,实验实训课时受到排挤,学生学不到核心技能,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3]。因次,课程内容的整合和归并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在课程的整合上有多种融合模式可供探讨。

5.1 职业基础课之间的融合模式

多数园艺专业的职业基础课都存在“学科型基础课各为体系;专业服务针对性不强;理论过深而应用性不够”等问题。为此,可将学科型专业基础课适当融合,为专业大类提供基础理论服务。例如,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这两门课合并为植物与植物生理;将土壤肥料、农业化学、农业气象等课程归并融合为植物生长与环境。

5.2 职业基础课与职业技术课的融合模式

在园艺技术专业中,部分职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职业技术课(专业课)指向性很清晰,且课程内容重复交叉得很多。将此类课程进行合理归并,删繁就简,既能避免课程学时的浪费,又能增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解决针对性问题。比如可将职业基础课中的遗传学、苗圃学与职业技术课中的园艺植物育种技术等课程整合为园艺植物种苗繁育技术。

5.3 职业技术课程间的融合模式

调研职业岗位能力,按照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的需求,将内在关系紧密的专业课程融合或部分融合,形成新课。比如植物栽培管理、花卉生产技术、苗木生产技术、园林绿化管理等课程进行整合,建成园林植物栽培管理及植物生产技术两门课程。又比如将园艺产品贮藏加工、植物采后技术、园艺产品营销学、园艺企业经营管理这4门课程中相似的内容进行归并,建立园艺产品采后技术、园艺产品营销管理这两门课程。

5.4 公共基础类课程的职业化

园艺技术专业就业面应该是多方面的,传统农学专业在就业上会面临一些困境,为拓展就业面而开设的拓展素质的课程,需要在公共基础类课程的内容上有所铺垫。

将与专业关系密切,且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基础作用的公共基础类课程职业化,也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4]。比如很多高職农业院校的园艺专业都设置了《插花与花艺设计》这门课程,此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美学欣赏能力以及一定的绘画能力,在公共基础类课程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应用美学、应用写作等课程建设,对插花与花艺设计这门课程的开展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5 行动体系课程的构建

行动体系课程的构建,是基于实践情境,以工作过程逻辑为中心的实践类课程体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作用,教师在行动课程体系中扮演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通过职业活动来掌握专业知识,获得实践经验和技能。

行动体系课程的建立,一方面要依托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比如园林植物修剪比赛、艺术插花比赛、组织培养比赛、花园设计竞赛等校级、省级及国家级的比赛,通过职业技能比赛,让学生交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开阔眼界;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活动体系化,坚持课程与实验、课程实习、生产性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相结合,实现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即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融入到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中去。另外,教师需要设定开放实验课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适当机会可合并课程学时,带领学生参观花卉博览会或花卉苗木节等行业内交流活动,了解行业内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

参考文献:

[1]戴士泓.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胡燕燕.浅谈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

[3]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状况分析与改革建议[J].职教研究:河南农业教育版,2008(08):06-

08.

[4]赵秀娟等.园艺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1(4):32-33+36.

基金来源: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服务湖州地区园艺技术专业高技

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013JY05)。

作者简介:

周丽霞(1985-),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园林植物栽培与应

用。

动画设计专业范文第5篇

为服务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出口、贸易产业而创办的中国服装设计教育,能否给加速向创造型转变的服装制造业输送设计人才、创新力量,一直是产学双方企盼的。

应邀参加了多个高校服装毕业设计展后,我纠结了起来:毕业生用设计作品来展示自己的学习业绩,学校通过毕业展来检验教学情况。高校毕业设计作品展作为学校内部的一项常规教学活动,无可非议。但当学了四年服装设计的本科生或读了七年服装艺术设计的研究生们,最后从出与服装设计相关工作者不到10%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确有必要反思一下。服装毕业设计展,如何才能秀出市场的关注度呢?

服装设计工作,是项动手能力较强的实践活动。一些贴近市场和社会需求办学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服装高校,将毕业设计展这项教学活动,打造成了围绕产业创新需求设计作品,促进教学与产业对接,人才与社会对接的重要实践活动。据悉:拥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的法国SSMOD服装设计学院,将每年的学生毕业设计与企业下一季产品开发结合起来,将学生的毕业作品与社会流行的时尚创新活动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设计的作品得到了企业和市场的检验,更让企业在对毕业生专业水准了解的基础上,促进了企业与人才的融合。

如今国内许多服装高校的毕业设计展都在邀请服装企业观摩,希望企业能从中挑选一些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但由于一些高校的设计教学贴近市场需求不够,有些学生的设计作品概念性大于实用性,有些高校设计教育没把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重要考评位置上,一些学生的设计创意好、概念新,但作品基本要请裁缝帮忙制作,难以走向商业化市场化,由此使得企业对毕业设计展关注度逐渐下降。

广东政府针对服装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情况,组织教育部门与服装行业组织,联合举办了“广东大学生时装周”,将毕业设计作品的发布会场,设在服装企业聚集的市场上。利用这个平台,让准服装设计师们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吸引全国服装高校到广东展示设计成果。此举不仅为广东服装产业提供了更多挑选人才的机会,也为服装高校了解产业需求推荐毕业生创造了条件。正是这种服务产业的观念,“广东大学生时装周”平台得到了企业的支助,吸引了越来越多服装高校的参与。

由此百观,服装高校毕业展要想引起产业的关注,首先要有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去秀的胆量和资本。从关门教学生概念,到组织毕业生紧踏流行脚步,围绕市场需求研发时尚商品;从毕业展秀给老师、同学看,到让产业和消费市场来检验作品的创新价值,其根本还在于教学理念的转变。

上一篇:品牌服装设计下一篇:服装设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