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教学范文

2023-09-12

服装设计教学范文第1篇

摘要:服装不仅仅是商品,它更是一种文化,凝结着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审美意识,展现着一定的文明水平。意识到审美思维培养这种重要性之后,如何在服装设计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便成为诸多教学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整体审美能力、审美表述能力和审美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学;审美思维能力;培养

服装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综合体,体现着人的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民族风貌的时代精神,浓缩着人类发展历史和文明史,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服装设计专业需求的是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它需要我们重点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一直都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现行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诸多环节,均不适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服装设计专业日益发展的多方面需要。

一、服装设计教学中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世界范围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对我国的全面渗入,服装设计这一新兴的文化形式很快受到国人的瞩目和青睐。各类层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服装专业毕业生也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这无疑是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可贵的基础。然而,随着毕业生社会信息反馈,服装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

表现在:专业教育重艺术,轻技术,重纸面效果,忽视服装的内涵本质等。由于许多院校初期的服装教学是由搞绘画艺术的美术教师或搞染织的工艺美术教师担任,学生所接受的训练多是美术基本功和服装画的描绘技法,而服装设计所涵盖的艺术与技术的内在联系没被更多地意识到。造成了学生只会画,不会裁,也不会做(特别是对有变化的结构),无法使设计意图得到完整体现。服装教学经过前一阶段的发展与反思,教学上有了较大改进,服装的制图、剪裁、工艺缝制的比重加大,对学生强调动手能力,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不过,对服装工艺技术的重视并不等于就是抓住了专业教学的本质,对于怎样能使服装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相互交融,仍然还是教学中所要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设计教学上,款式造型与结构设计相分离现象还较普遍。结构制图课教学仍然较多地注重在常规服装上,对于款式造型设计及所对应的结构变化分析缺少必要的教学环节。

二、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审美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整体审美能力的培养

服装设计是一个整体性的工程,包含着设计、制作、穿着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它要求在教育学生进行创作之时,一定得具备整体性审美能力。从整体系统方面进行审美,不仅能对设计成形的服饰本身进行审美,还能考虑到它在市场与生活中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统一性、生产过程中的科学性、消费者穿着消费方面的协调性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并将之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参照,形成一个完整的审美系统。

教师要使自己适应学科交叉的要求,在掌握丰富的服装设计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要努力充实自身的美学素养,在授人杯水之前做自己桶水的储备。美学是一门相当形而上的学科,这是和直接致力于实践创作的服装设计有着显著的区别。美学素养的提高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之余需要不断地、系统地阅读中外大量的美学专著。只有在自身美学素养达到丰裕的提高之后,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审美思维的构建起到提纲掣领和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

整体审美思维的第一要求是充分考虑到服装消费者自身的和谐感与舒适感。这不但促使学生从设计式样本身去考虑,还要充分考虑与服装相关的材料,着装者本身的气质与环境、气氛之间的协调性等等。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让学生保持一个充分的整体性认识,认识到形式上的美并非决定一切的因素,从质到形,美是一种与诸多因素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比如:自然环境不同时节中,要考虑季节更替对服装色彩与质料的要求;再比如不同的环境、场所对服装包装与质料要求等等。

(二)审美表述能力的培养

审美是一种综合自身体验而最终达到审美享受的过程。对于任何一种艺术,审美者通其外在表现形式,在自身经验影响的推动下领略美好的享受。在内心获得了这种享受的快感之后,审美主体用语言来富有感染力地表述自己的审美感受。这种表述就是一种审美表述。进而言之,审美表述能力实质上是一种对已设计成功的作品的鉴赏和评价能力,一种思维中的艺术接受能力。

但与整体审美能力相区别的是,审美表述能力侧重于说的方式,侧重于对内心美感体验的外在的表达。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多方面知识和多方面经验的归拢和丰富在审美表述能力培养中显得尤为突出,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服装设计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去积累、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也注重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努力建立一种包含历史、文化、政治、环境、民族、经济、宗教、时代、专业修养、语言运用等多方面知识经验的综合能力。作为一个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否对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作出很好的欣赏和全面的评价决定着自己设计能力能否不断地得到提高。而这些欣赏和评价往往就取决于这种综合能力的高低。

(三)审美创新能力的培养

审美的创新能力是以整体审美能力和审美表述能力为前提基础的一种更高层次上的思维能力。审美创新能力的思维核心在于创新思维,所以也可这么说,审美创新能力就是一种符合审美标准的创新设计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现代化、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创新与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主旋律,消费品的更新换代与新陈代谢呈现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快速节奏。这点表现在服装消费上也是非常明显的:服装款式在流行中不断更新,服装市场竟争十分激烈。人们的眼光也格外挑剔。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参与市场竞争的服装设计者如果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在设计中不能注人一种独特的、能够引领时尚潮流的超前意识,总是步其他人或者流行的后尘,那么他必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惨遭淘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思维关系着服装设计学生在未来的从业生涯中的生死存亡。那么,如何去引导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强化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摆在每位服装设计从教工作者面前的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问题。

结论

总之,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培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它是一种系统化的教学,对学生个人发展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本专业的从教工作者,一定要有耐心、有信心,调动一切智慧去培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服装设计事业培养出更多更杰出的具有优秀审美思维能力的设计师来。

参考文献:

[1]马晓芳.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研究[J].戏剧之家,2015,24:237.

[2]金润姬.论服装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中国艺术,2014,04:102-103.

[3]陈雪.浅谈服装设计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经营管理者,2015,25:370.

[4]周荣梅.高职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路径思考[J].艺术教育,2015,12:236.

服装设计教学范文第2篇

摘要:以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为着眼点,建立在项目教学法下的服装工作室模式基础之后上,对其基本含义、研究必要性、运行内容以及教学结果这几方面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据此论证了做好这种实践性强的项目教学工作对完善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理论水平与操作能力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服装工作室;服装设计;项目教学法

一、服装工作室的基本含义

从理论上来说,“工作室”是现代知识经济型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将教学的两大宗旨——理论与实践融合为—体,学生不仅能够在工作室中学习到更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时的实践性知识。

何谓服装工作室呢?顾名思义,就是从事服装工作的地方,它是围绕着服装设计进行的。而服装工作室下的项目教学法从本质上而言,正是一种将课堂与市场紧密联系的有效途径。

二、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从当前层出不穷的高校服装教学方法综合来看,“轻能、重知”是服装设计传统教学的主要问题集中所在。从社会的角度看,学生毕业后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明显不足,导致工作适应期时间比较长;从学生的角度看,多半的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但是比较喜欢做设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也因而出现被动学习的现象;从传统教学的整体效果看,与社会及企业的要求仍相差一定距离,实践教学手段相对落后,且与理论教学结合不够紧密,以致传统教学的整体效果不佳。

在服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思维、实践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设计知识的获取不能仅仅从教师在课堂教学里所教授的内容当中去吸取。很显然,传统模式下由教师全权掌控的教学方式是难以与服装设计理念相适宜的。

与此同时,服装设计教学中对于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的要求也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满足的,如果将服装设计教学视作一个整体,基础教学与专业学习则是这一整体中最关键的两大组成部分。基础教学旨在于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的专业兴趣,而专业学习则侧重于培养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对这两种目的不同的课程教学之间缺乏明确的区分,也就无法满足学习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

三、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运行的内容分析

按照“教师导学一学生自主学习一师生合作研讨”的一般倒序,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可以按如下步骤来实现。

(一)成员的选取

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在成员选取时应当采用双向选择、内部组合的基本方式。学生按3-4人分为一组,组长根据组员的特性进行分工组合。

(二)基本教学内容方式

1 对理论知识进行合理延伸

教师可以选取与工作室设计理念比较接近的实践基地作为知识扩充与延伸的根据地,结合当下服装潮流信息,通过PPr多媒体形式直观地反映给学生。

2 制订项目课题

学生需要结合市场发展趋势,通过产品定位、服装流行预测分析等手段制订出服装设计项目课题,使学生具备对服装设计理论知识更深层次的体会。

3 解说与讨论

组长需要组织成员将项目课题调查方案及设计思路进行整理汇总,通过PPT形式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解说与讨论。

4 指导定稿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职能,对小组上报的项目课题进行研究与改良,指导学生对服装设计所需要的面料、配饰等进行选择,以确保修订稿的设计先进性与技术可行性。

5 成衣制作

组员可以讨论选取小组主打设计,并进行成衣制作。教师可以将成衣制作作为服装设计课程综合成绩评估当中的一个项目,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建立起了对服装设计的浓厚兴趣。

6 设计评分

教师根据成衣与设计方案之间的契合程度、成衣的潮流程度、成衣的技术水平等方面因素综合考量,以组为单位进行点评与评分。

7 作品参赛

它是整个服装设计课程与市场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最关键的部分,学生通过这一形式可以认识到自身服装设计能力在整个服装行业中的水平与地位,据此更好地激励学习。

8 作品展示与陈列

它不仅是服装工作室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更是工作室对外宣传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通过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教学中一段时期的应用,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方式有着如下几方面较为突出的优点。

(一)提高了学生学习服装设计的积极性

使用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潜在的专业积极性充分地被激发出来,学习的过程既是理论知识的巩固,又是自身设计才华的体现。

(二)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服装工作室模式将学生划分为了不同的组别,以小组为单位制订服装设计课题。学生在完成项目课题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提点,不仅使所完成课题的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合作、互助意识的提升。

(三)树立起了服装设计的职业自豪感

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对考核成绩过分关注的思想,它所重视的是学生在服装设计中所经历的全过程。它不仅培养起了学生在遇到设计难点时,自我思考、自我分析、自我解决的能力,同时使学生逐步建立起了自身身为服装设计专业领域职业人的自豪感、使命感。

总而言之,将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引入服装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浓厚的专业氛围当中吸取专业知识,在设计生产基地提升实践操作技能,是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产物。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需要坚持“在实践中谋发展,在发展中谋真知”的宗旨,及时发现并总结其在服装设计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缺陷,做出相应调整与改进,才能保证这种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始终带领着服装设计教学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红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项目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民办教育研究,2009.

[2]刘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新论:以旅游市场营销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作者单位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大学艺术学院)

服装设计教学范文第3篇

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综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和项目教学法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1.就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言,在教学方式上要把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主要是在教师的作用下,学生消极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常常依赖老师从事学习活动。既没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有意无意地把学生看成一个知识的容器,不能使学生成为灵活地创造性地从事具体工作的人,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后者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去,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由消极变成积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就思维能力而言,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始于他人式假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思考。这种教学无异于老师在表演一场木偶戏,老师怎样动作,学生就怎样活动,如此一来,一个富有潜力的生动的学生就变成了老师一个机械呆板的玩偶。诸多有个性、思想活跃的“天才”,由于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被“扼杀”。素质教育又成为一句空话。而后者,学生的思维是自我探索的真思维。真正的思维应是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真正的思考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3.就实践能力而言,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践由学生单纯的完成教师课堂布置的作业转变为创设广阔的健康向上的学校大舞台和社会大舞台,引导学生自我投入,自我选择,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总之,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讲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思维、实践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认真学习,真思维,真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开创他们的创新能力。而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学习,我发现项目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理念。

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

性和实用性,学到了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技能,包括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项目”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还学到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项目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通过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

就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服装设计是一门涵盖知识量非常广泛的课程,它是理论与实践性均强的学科,而且很多理论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理解和领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能力、设计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学中的项目设计很关键。

1.精心设计项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总是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好的学习任务,首先应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其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提出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应不同的学生,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项目设计质量直接决定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项目的设计至关重要。第一,创设实践可行的问题情境。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设计问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对问题解决活动,学习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甚至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的各项活动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不断结合实际生活,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

第二,掌握项目设计中的层次性。要注意学生的个体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学习的许多目标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进行“项目”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项目”要有层次感,确立任务,细化到人。比如,研究连衣裙的设计中,有研究款式造型种类的,有研究面料的,有研究装饰手法的,有研究风格的,等等。

第三,项目的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提出“项目”之后,不要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提出完成单元计划教学中的问题需要做哪些事情。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的新知识点,这正是这个单元计划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一些提出的技巧,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来,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设置一些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把问题提出,然后教师再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水到渠成,让学生自然而然建立对新知识的认识。例如,我在教连衣裙的设计时,先让同学

们自己搜集各种连衣裙的式样,然后,进行分组研究连衣裙的设计,提出问题,教师给予启发和指导,最后,由每一个组派代表讲述研究结果,这样不仅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四,“项目”的设计要适当留白。所谓留白,就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比如,连衣裙的设计,并不事先告诉学生从造型、面料、装饰手法等方面去研究,而是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启发他们亲自去尝试和探究,鼓励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内容的风格与体例应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素材和依据。

2.转换教师角色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综合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服装的发展十分迅猛,“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

项目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地位不是削弱了,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不可缺少,任务更艰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的引导作用在于,要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与方向。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启发的作用在于,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提示点拨。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准备时间应比传统的教学教案设计更长。抓住学生心理活动,充分地了解学生,精心设计好单元教学中的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因此,不能认为只有站在讲台上讲课才是教师的本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实施准备工作: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及时改进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及时做好学生作品评价与交流工作,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发表、推广、应用学生的成果。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填鸭”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同时,项目教学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带来了的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以往传统教学的教师“一言堂”局面,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

3.确定评价内容与方式

学生在完成项目后教师要求他们进行自评、互评。学生自评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且可以改进课程或教学的设计,其作用是重视学生学习主体,重视学生的反思,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互评让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共享,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客观地从正面进行相互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别人的特长和优点,以评价促进学习,让学生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后教师对各项目组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这一工作是最主要的,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研究结果时不能只进行优劣评价,而应该要指出问题所在,给出具体改进及修改建议等,让学生去完善。

4.和社会接轨,提高实践能力

服装设计是活的,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校门洞开的今天,对外设计服务已不可逆转,以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可与几家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服装设计人员的身份到产学合作单位或工作室参与服装的设计,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设计课题,以实际设计成品成果来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三、项目教学法的反思

1.主要观点

(1)通过实施“项目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较多的成就感;

(2)项目教学能够改变专业课之间自成体系、理论知识过度、知识技能分割的现状,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全面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

(3)职业中学的学生同样具备自主构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只要教学活动设计能够激发他们的兴奋点;

(4)项目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反思的过程,也是学生技能、能力发展的过程。

2.发展与创新

(1)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解决,满足了师生共同的自主发展的需要,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探讨;

(2)通过一个个的项目,实现了教学和生产经营的有效结合,同时,找准企业和学校的切入点;

(3)教学内容置于项目的解决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体现了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教学实践思路的创新;

(4)通过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机制同时进行,使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目标有效落实,既是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也是一种学校特色的形成。

服装设计教学范文第4篇

[摘           要]  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之下,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就需要走向市场,深入地对市场进行研究,处理好服装设计、服装创新和市场之间的联系。高校的服装设计教学活动不能盲目地追求创新,还需要切实有效地考虑实用性,了解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市场让服装设计得到创新。因此对市场导向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市场导向;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在当前阶段的服装教学中,很多学校和专业过于追求新颖、追求潮流,关注美学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缺少重视。服装设计教学也过于关注理论忽视了实践,没有反映出服装设计活动的价值。因此,在关注服装行业发展多元化还有内涵化的今天需要聚焦市场需求,关注大众需要,由此才可以让服装设计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一、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缺少创新性和时代性

在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缺少创新是存在的很大问题,并且没有和时代融入。服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每一个人都是服装设计的参与者,是服装的使用者,学生只有了解市场的变化,具有创新性精神才可以真正地实现服装设计的现代化。可是就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活动在很多环节上存在缺失,学生的视野有限,对服装创新的理解不足,设计水平存在障碍,很多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非常狭窄,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

(二)教学考核不够健全

服装设计需要进行考核,考核也是多个方面的,但是从目前的状况看,服装设计考核存在诸多不合理和不科学的现象。对任何教学活动来讲,评价的完善性是学生积极热情参与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有所认知并且带去良好的反馈,从学生的自身学习上看到一些缺点和不足。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还需要客观地以学生的专业设计为标准,寻找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差距,在服装设计中有了完善的考核评价才可以更好地去调整教学机制,但是考核和评价不够完善,极大地限制了服装设计和创新的进行。

(三)过度追求新颖,忽视创新价值

服装设计追求新颖不足为奇,但是不能全然不顾内涵和创新,新颖是一个方面,在服装设计中要认真地去挖掘创新的价值,注重服装的实用性。设计活动是否能够有效果地显现出价值是检验一个服装设计师的关键。服装设计活动需要和设计应用相匹配,脱离了实际和使用的服装设计价值为负。从当前的高职服装设计教学来看,在多数的服装设计教学中更加强调的是理论的内容,缺少对学生思维和创新性的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十分的落后,因此实用性和严谨性在服装设计活动中存在严重的缺失。

二、市场导向下的高职服装设计教学活动实施

以市场为导向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在这个理念的影响之下也给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提供了多种复杂的多向性的要求。市场是服装设计的核心,是走向,因此还需要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去完善每一个环节,去做好流程的健全。市场导向之下,服装设计要走向创新,因此也给该专业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要求。那么要如何理解市场导向下的服装设计,主要从以下两点展开讨论。

首先,在市场导向之下的高职服装设计教学,为了能够焕发出工作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就需要融入时代特点,融入大众的诉求,争取能够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体系结合在一起,不断满足大众对服装设计的需要,也能做到真正的创新。创新精神、时代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才能够实现服装设计的市场追求。

其次,市场理念的导向之下要关注和构建服装设计活动相匹配的考核机制,特别是对传统评价标准的调整和优化。在做服装专业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使用更多的数据做好评判工作,学生注重自身综合素质和实际情况的融合,通过优化教学体系让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作业和设计受到客观评价。优化教学体系设计,完善客观评价标准才能够更加合理地对服装设计做出引导。

三、市场导向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一)转变教学理念,以市场为依托

转变服装设计的教学理念,增加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才是当前市场上需要的服装设计人才。在现代化服装和服饰设计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市场上所欠缺的并不是精美的服饰,而是一些设计精美服装的设计人才。高职院校在对这些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转变理念,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開放设计空间,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设计,提升职业水平。坚持以创新进行人才的培养,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得以发展的一种条件,外界环境的支持,服装与服饰人才的成长,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还需要学校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机制,以市场为依托去培养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学,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关键,因此课程教学还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对这两者充分的理解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也能够按照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认识到行业的时代特点,分析专业性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这几个小组到市场上去做信息调研,做好信息的反馈工作,争取能够了解市场,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还需要在专业考核方面做好调整,教学实践以市场为基本导向,让高职服装设计教学更加突出,以专业人才为培养动力培养以职业素质为根本的人才。

(二)关注设计思维,完善设计方法

服装设计时要遵循一定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对服装进行造型,完善功能,了解服装的基本样式,设计过程中人员还需要有创新思维,了解一些服装的概念性因素,并且对此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改造或者做好相关的规划。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必须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按照市场上的服装设计需要进行特色化分析,了解流行元素还有市场上流行的搭配等,让学生的服装设计更具有灵活性,具有美学意义,是灵感创造物。市场导向下的高职服装设计教学还需要做好多个方面的改革工作,强化学生的设计能力还需要对学生的创造力做好培养,争取能够在教学内容充实以及教学模式优化等方面有所突破,不断地增强教学效果的表现。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让服装设计要求和服装设计活动相匹配,通过专业化的课程学习进行特色设计价值的实现,尤其是课程内容设置上更需要将设计活动和服装美学以及服装文化、市场趋势结合在一起,充分增强服装设计的时代性特点和市场化特征,让服装设计在市场上能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高职服装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可以符合市场的基本要求。

(三)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课程结构

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和传统教学存在一定的不同,也有一些不足点需要进行了解,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融入一些新的因素、市场元素等,让服装设计、教学和市场、时代更加匹配。在新时期的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上,教师要做好多方面的课程安排,如进行远程教育,做好翻转课堂和微课的教育教学,还需要进行多媒体展示教学,让学生对市场上的服装信息有多方面的了解,学生更可以自发地进入商场、企业、市场,对大众的服装需求做调研分析,了解和掌握行业信息资源,能够对服装设计和实践课程有新的领悟。学校建立起实训基地,安排相关的学生做好岗位实习的工作,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设计思维有所改变,能够产生灵感,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并且和市场需要之间相互匹配,让教学走在市场的前沿,做好资源的合理运用,不断优化课程,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完善课程结构模式。

(四)创建课程活动,实施校企合作

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还需要从传统模式中进行改革,坚持走市场化道路,以市场为基本原则和导向,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也让学生从理论课程的学习逐渐转为专项实践应用,结合着锻炼自我的理念,让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学生只有对服装设计深入的理解,才能够真正地进行精髓的掌握。在市场导向之下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需要对客户的需求及特点进行分析了解,提升服装设计的水平和质量,进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导向之下,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可以给学生组织多种不同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到服装秀表演中,也给学生设定不同的主题。例如,以环保为主题的服装设计,学生要对时尚、对流行趋势有所了解,更需要准确把握服装的实用性,在实用价值基础上做好服装设计分析工作,由此更好地改善以往的服装设计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的一种方式方法,学校可以将学生安排到实习岗位上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环境有所了解,强化学生的实践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所使用,并全面地结合使用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实训基地和企业中学生将会对未来的职业走向与服装设计走向更加了解。

综上所述,本文对市场导向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高职院校培养社会基础人才,在服装设计方面还需要走向市场,秉承市场化的基本原则,促进学生就业率的提升,也为服装行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秦辉.如何在高职服装设计教学中融入服装设计师职业标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0):293.

[2]陈宝迁.合作办学背景下高职服装设计双语教学模式探究: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中英项目服装和服饰设计专业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3):35-38.

[3]周振东.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服装设计教学现状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4(1):255.

[4]龙柳婧.基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服装美学》课程的教学评價方案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14(23):64.

[5]周盈.关于高职服装专业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的作用分析[J].时代教育,2015,21(14):101.

[6]蔡蕾.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4):44-46.

[7]薛翔凌.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服装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8):218.

[8]周盈.关于高职服装专业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的作用分析[J].时代教育,2015,25(10):67.

编辑 原琳娜

服装设计教学范文第5篇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分别从概念的界定、构建、要素、优化等方面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究,对我国研究现状作了综述和分析,最终确立了开放式的社会实践教学体系,为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实践教学体系 概念界定 构建 要素 优化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的整合。它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教学思路,还为培养社会有用人才提供了强有力保障。课题组试以系统工程原理为理论基础,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确定实践教学的核心地位,使得实践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更为构建新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指明方向。本文拟从概念的界定、构建、要素、优化等方面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究,对我国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分析。

1.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

俞仲文等[1]明确指出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管理和条件等要素。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则是指导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

顾力平[2]认为,广义的旅游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等要素。狭义的旅游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专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

翟轰[3]认为,根据系统工程的理论,一个完整的体系具备驱动、受动、调控和保障功能,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转,从而实现目标。一般研究者认为,可把实践教学体系按上述四个层面分成以下四个亚体系,即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孟欣征[4]认为,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条件支撑体系所构成的整体。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人们经常在教学计划中使用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系统工程的原理,教学系统应该具有驱动、受动、调控和保障功能,才能使整个系统有序、有效地运转,从而实现系统的目标。

吴国英[5]认为,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现途径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它们各自发挥作用,又协调配合,发挥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

易自立、卢向阳等[6]认为,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广义来说,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活动的主体、客体、中介、条件和调控均属体系的范畴。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实践教学体系主要考虑的是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优化组合。并且根据系统工程原理,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系统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实践教学动力体系、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条件体系。

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的[7]研究认为,根据系统工程的原理,教学系统应该具有驱动、受动、调控和保障功能,才能使整个系统有序、有效地运转,从而实现系统的目标。因此将实践教学体系按动力层面、受动层面、调控层面、保障层面划分了教学动力体系、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条件体系五个亚体系。

徐琤颖[8]指出,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具备驱动、受动、调控和保障功能,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转,从而实现目标。据此,可把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五个子体系。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大量书籍和文献,发现前人的观点并没有太大的分歧,基本都是从广义、狭义去理解。其中,针对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学者们均认为实践教学体系就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对于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其一是以俞仲文、顾力平为代表,他们认为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二从系统工程原理出发,按照驱动—受动—调控—保障四方面对实践教学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加以论述,仅出现四个子体系观点和五个子体系观点两种。

就本课题而言,我们认为俞仲文和顾力平提出的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概念过于宽泛。相比之下,我们比较认同根据系统工程原理提出的四个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因为根据系统工程原理构建出的“驱动—受动—调控—保障”实践教学体系较为清晰,且四个子体系的内容足以反映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对实践教学活动实施起着指导作用。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张晋[9]认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点决定了必须摒弃以“理论”为核心的教学体系,重构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当然,这种重构并非意味着在原有学科体系基础上,靠单纯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量来实现,而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导因素,包括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一系列内容的置换。

李树林[10]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研究架构,但并不完全按照该定义所设定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条件保障体系的结构来确立,它融合了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些要素,从机制、环境、方法的视角构建技术本科教育体系的内容。

沈国强[11]强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特别要强调学生主动实践的实现。制订好实践性教学计划、进行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注意借助社会力量建立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和造就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成胜利[12]指出,构建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在科技进歩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的背景下,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总体目标。

李定清[13]认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考虑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对教育和教学的要求,促使实践教学体系从封闭系统向开放系统转变,主动面向社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吴建设、丁继安等[14]提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实践活动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课程和内容结构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实践教学运行与保障体系;提高就业竞争力,构建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顾力平[2]指出,通过调整教学目标、调整培养计划构建目标体系;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构建教学模式,构建内容体系;以机构、教学基地和人员等的管理及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管理体系;以师资队伍、设备设施、实践教学环境三个重要方面构建保障体系。

以上文献,均从具体实施的角度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分析。在构建的过程中,前人并没有脱离理论教学对其进行讨论,而是以理论结合实践为基础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构建。与以往不同的是,大家都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且改以“理论”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为以“实践”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参考,从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保障体系等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本课题通过借鉴张晋、李定清等人的观点,认为在构建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应强调观念的转变,摒弃“理论”为核心的教学体系,重构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并不仅仅是添加一些实践教学内容,更不能将实践教学体系仅仅作为封闭的人才培养系统中的一个内容体系。而是要结合社会需要,构建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以社会体育专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实践教学活动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3.目前已形成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3.1“三段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认为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由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组成,每个模块下又分若干个实践项目。其特点是以实践能力训练为主线,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靠近培养目标的实践环节体系[15]。

3.2“驱动—受动—调控—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由动力层面(教学动力体系和教学目标体系)、受动层面(教学内容体系)、调控层面(教学管理体系)和保障层面(教学保障体系)组成,这是按教学系统论的原理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16]。

3.3“内外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认为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包括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内部要素包括实践指导教师、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和实践教学实施;外部要素包括实践教师来源、就业机制和社会实践教学机制[16]。

3.4“多要素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它融合了技能的层次、分类、保障及特征。将多种要素综合起来,可以清晰地看到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所包含的要素,对实践教学体系有全面的认识[17]。

3.5“三层次、六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三层次:一是基础层;二是提高层;三是综合层。六模块:一是基本实验模块;二是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三是专业实习见习模块;四是科研训练模块;五是综合实习模块;六是社会实践模块[18]。

3.6“三体系、四层次、八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三体系包括: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成果示范体系、实践教学条件支撑体系。四层次包括:基本素质层次、基础能力层次、专业能力层次、综合训练层次。八模块包括:素质拓展模块、基础能力模块、专业实验教学模块、专业综合能力模块、工程训练模块、综合实习模块、科研训练模块和科技创新模块[12]。

3.7“四个子系统、四个平台和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四个子系统即:(1)实践教学目标子系统;(2)实践教学内容子系统;(3)实践教学管理子系统;(4)实践教学条件子系统。四个平台即:(1)基本实验技能教学平台;(2)工程技术实验教学平台;(3)生产现场实训教学平台;(4)课外实践活动教学平台。四个层次即:(1)德育及素质培养层次;(2)基本技能培养层次;(3)综合技能培养层次;(4)创新能力培养层次[17]。

3.8创建“三三式”实践教学体系,即“三结合”、“三层次”和“三段培养”。三结合即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三层次即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三段培养即校内“基础阶段”、校内教学基地“课内外结合阶段”、校外教学基地“与生产实践结合阶段”[18]。

3.9“4+1”分层渐进实践教学体系(简称“4+1”模式)。“4+1”模式中的“4”即①基础平台;②业务平台;③体验平台;④就业平台。另外,改变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了网上虚拟会计实习[19]。

3.10“点、线、面”实践教学体系。认为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包括:点(实验课)、线(课程设计、课程实训)、面(综合实训、实习)、体(毕业设计、毕业实习、职业资格证书)的系统实践教学体系[15]。

3.11“能力为起点、四因素”的实践教学体系。认为实践教学体系构架,应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基地硬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及实践教学文件四大部分构成,明确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与职责[15]。

整理发现,由于分析的维度不同,因而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与此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共性,最终都是为了将实践教学体系各要素合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其中应金萍提出的“驱动—受动—调控—保障”实践教学体系是基于系统工程原理构建而成的;余有贵提出的“四个子系统、四个平台、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从系统、平台、层次三方面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具体的构建,展现了不同的侧面,从不同角度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指引,确保了实践教学不断线,为培养综合型人才做了良好的铺垫;成胜利、余有贵等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根据各专业的需要构建而成的特殊的实践教学体系。

虽然学者们构建出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有所不同,但都是基于系统工程原理而构建的。应金萍提出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余有贵提出的实践教学体系看似有所不同,但经过详细的分析发现,两位学者提出的实践教学体系之间相互联系,即以“驱动—受动—调控—保障”为主线,以“四个子系统、四个平台、四个层次”为展开,通过四个平台的建立,加强实践教学的实践环节,真正实现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因此,就本课题而言,我们希望能够将“驱动—受动—调控—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四个子系统、四个平台、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以“驱动—受动—调控—保障”+“四个子系统、四个平台、四个层次”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内容。

4.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孟欣征[4]指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遵从系统性要求,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必须在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型和现代教学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实践教学内容、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同时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构建校企共同推动、共同管理,紧密联合的实践教学管理和保障体系。

李阳[21]指出,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应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完善和落实实践教学计划,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做到实践教学的内容要与科学研究密切结合,实践教学的方法应个性化,实践教学构架要立体化。

应金萍[16],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实现了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硬件优化即实践教学设施的优化,软件优化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师资队伍的优化、实践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实践管理的优化等四个方面。

叶志攀、金佩华[22]明确表明,工程实践教学优化的研究基本上围绕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进行,根据优化方式,实践教学优化研究大致可以分为“结构优化论”、“内容优化论”和“过程优化论”三种。

徐利平、薛元等[23]认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并针对四体系对实践教学新体系进行了优化。

张耘[24]提出,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应建立“一体两翼”式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多层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真实情境”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科学、创新”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软硬件”互补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大多数学者从微观层面对体系如何优化提出了各种对策与措施。部分学者认为,应从整体优化、结构优化、内容优化和过程优化等方面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而在具体优化过程中仍然强调要从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四方面出发,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系统优化。

就本课题而言,优化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在社会发展大背景下,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的实际情况,认清实践教学在社会体育专业的重要性,确定实践教学的核心地位,以优化四个子系统为着眼点阐述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建立“一体两翼”的目标体系,“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真实情境”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科学、创新”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软硬件”互补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通过研读大量文献、书籍发现,对于实践教学体系概念的界定,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即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本课题而言,我们比较认同根据系统工程原理提出的“驱动—受动—调控—保障”实践教学体系。

在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构建方面,我们认为应强调观念的转变,摒弃“理论”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重构以“实践”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也不能将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仅仅作为封闭的人才培养系统中的一个内容体系,而是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以系统工程原理为依据构建的“驱动—受动—调控—保障”实践教学体系与余有贵提出的“四个子体系、四个平台、四个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开放式的社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组成要素方面,应以教师、课程、学生为根本要素。根据社会需求,形成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以专业能力培养和专业资格证书获取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素质培养、基本技能培养、综合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四层次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师资、设备、环境为主的保障体系,软硬件管理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除此之外,还应搭配基础技能教学平台、专业技术教学平台、实训教学平台、课外实践活动教学平台,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优化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需在社会发展大背景下,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的实际情况,认清实践教学在社会体育专业的重要性,确定实践教学的核心地位,以优化四个子系统为着眼点阐述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要建立“一体两翼”的目标体系,“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真实情境”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科学、创新”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软硬件”互补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5.

[2]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67-68.

[3]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2002:9.

[4]孟欣征.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以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6.

[5]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2.

[6]易自力,卢向阳,莫利拉.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实用指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239.

[7]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外延[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4):48-51.

[8]徐琤颖.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46-49.

[9]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10]李树林.技术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11]沈国强.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对策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个案[D].中南大学,2008.

[12]成胜利.中原工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D].河南:郑州大学,2012.

[13]李定清.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64):39-40.

[14]吴建设,丁继安,石伟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65-67.

[15]刘仁坤.远程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384.

[16]应金萍.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作用[J].职教论坛,2005(6):39-41.

[17]余有贵,赵良忠.地方院校生物与化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12-115.

[18]盖国强.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办学特色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教研究,2004(12):7-8.

[19]李松青.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05):14-15.

[20]李阳.我国高校本科实践教学及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21]叶志攀,金佩华.中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74-77.

[22]徐利平,薛元,吴宣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J].嘉兴学院学报,2008,20(6):119-122.

[23]张耘.以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33(1):100-103.

基金项目: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1JGA022)。

上一篇:动画设计专业下一篇:绿色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