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中国元素

2022-07-10

第一篇:服装设计中国元素

最炫中国风之中国元素服装设计

文章来源:http:///

张爱玲曾经说过“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暗语,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

5000年的文明史孕育了独特的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服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服装与西文服装结构体系相互交融,使得服装舞台上的东方情结闪烁不灭。中国画风的印花与刺绣,华丽的绸缎面料,中国特色图案,旗袍式结构等„„无一不透露出中国情调。悠远的东方文化已不再只代表传统和国粹,她快速成为一种流行于国际的时尚。

中国风的服装有一种沉静气质和浓厚底蕴,在奢华当道、热闹缤纷的伸展台上,它永远是一道让人流连的美丽风景。

何谓中国元素?中国元素其实是在今天的世界视野或融入世界视野中用到的中国传统。

元素一:织锦刺绣

中国江南特色的织锦刺绣被直接运用于各大品牌的服装面料上。最常见的是栩栩如生的刺绣花朵,或镂空或采用凹凸不平的刺绣方式,在面料的表面上展开花朵最妖娆的姿态,让面料充满了立体感。

元素二:泼墨手法

运用中国山水国画的泼墨手法在服装上也展现了独特的魅力。

元素三:旗袍结构

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极品,最能体现东方女性的个人魅力。旗袍式披肩立领 、侧衩、盘纽等经典元素也是极为常见。

元素四:民族图案

近年来时尚界大吹民族风,一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将民族风元素提升到了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

元素五:细密繁花

细密的繁花常常出现在中国典型的小家碧玉身上,显得俏丽可爱,又带着点羞赧。实话说,在采用细密繁花时会有些矛盾的,因为这种细密的繁花图案既能让女人变得很土气,也能让女人变得很娇媚。

元素六:青瓷花瓶

青花瓷作为中国元素的重要部分,代表着中国的委婉和韵味。以其独具的魅力,近几年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以中国传统服装作为灵感来源,表现出不同凡响的生命力,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你的、是我的、也是世界的,当“中国风”走出国门时,也是中国服装走出非常重要的一步,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元素、更多的品牌走出去,只有这样“中国制造”才不会永远被作为廉价品的代名词。

第二篇:中国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旗袍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中国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旗袍

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

那旗袍是如何而来的呢?旗袍的起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时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旗袍属于袍服类中的一种,它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发展下来的 。众所周知,古代的服装多为上衣下裳形式,而在众多古代服饰中,只有深衣是衣与裳连在一起的。《礼记·深衣篇》有记载:"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采者"。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但事实上深衣制作时还是上下分裁,中有缝连接,将上衣下裳连成一体。深衣自春秋战国一直到汉代都为人所重视,后世的袍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在马王堆出土的古代深衣,提供了确切的形样。裳的一侧相连,另一侧用曲裾掩盖,这与后世的袍服是十分相近的.深衣在中国政治服饰上也有一定位置。《深衣篇》有载,"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在古代,深衣虽不是法衣,但圣人服之,先王贵之。士之吉服除朝祭之服外,深衣为次等服饰,而庶人吉服惟深衣。可见,深衣的用途之大,深衣后来演变为袍服。袍服开始代替深衣,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袍,明代直身,这些都是典型宽身袍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和统治阶层,而后在民间也蔚然成风。服饰的宽大,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标志。在宋代上衣下裳制与袍服制是并行不悖、旗鼓相当的。但随着顺治帝入关建立后金,满族的袍服开始占据主要地位。清朝初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易服浪潮,传统冠戴衣裳几乎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制被压制下去了,于是袍服在这时成为主要服装。由于清朝满族原为游牧民族,因此一般都较为紧窄合体,以利于骑射或激烈运动。清朝中后期,随着"康乾盛世"的远去,旗人生活安逸腐败,旗袍开始趋向于宽博来隐藏女子曲线美,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这体现出清代统治者病态的审美观。装饰也其繁琐,几乎至登峰造极的境地。领、袖、、襟、裾有多重滚边镶绣,有的旗袍可以说是几乎看不出本身面料质地。186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大门被列强打开了,随之而来的也有外

袍服自汉代被用于朝服,袍服式样历代有变制,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裥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宽身长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及统治阶层,久而久之蔚成风尚。袍服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因而代表的是一种不事生产的上层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闲生活。宽衫大袍,褒衣博带,逐渐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一种象征。

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至此传统的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从顺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界,此时的清王朝正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在中国学生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始。

旗女之袍渐受日本欧美等国服装影响,融入了不少特点,形成了近代"中西合璧"的旗袍。

旗袍是近代中国妇女服饰的最大特点,它既适合中国妇女穿着,又吸收了西装的优点,即造就了民国旗袍的魅力。民国时期旗袍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传统的直身平面剪裁为主,并开始移入西方的多省工艺,使旗袍更加合身,称为经典旗袍;第二个阶段引入更多的西式服装元素,如装袖、装垫肩和拉链等, 使旗袍更加西化,称为改良旗袍。从时间上来说是以30年代为分界的。

旗袍是民国的旗人之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上个世纪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当时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级交际花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曲线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时装之一,但是并非汉族的民族服装 ,这是一直存在的一个误区。

旗袍以其 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 性情与气质。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 彩虹。愿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憧憬、美的风韵洒满人 间。

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旗袍的审美,似乎可以从这里谈起 。

旗袍之源——枣(zao 三声)旗袍作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与旗袍枣旗袍不是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把旗袍 视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虽看似无大错,却难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民国之初——悄然过渡过的旗袍。

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

20年代——倒大袖与新样式。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黄金时代(I)

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黄金时代(II)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50年代——也有过灿烂的一瞬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

80、90年代——辉煌难再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旗袍的审美

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旗袍的京派与海派

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艺术家与旗袍

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设计师与旗袍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旗袍与配饰

油纸伞、香扇是旗袍的重要配饰,身穿古典旗袍,一手执香扇、 一手撑把油纸伞,款款的步伐,雅致的身影,古典的气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油纸伞是旗袍重要配饰

韵,是东方古典美的化身。

辛亥革命后,人们还大多穿着清代服饰,而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后,清朝冠服就此成为绝唱。

20年代前,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对生活的追求无疑的体现在当时的服装上。以上海为中心的女性妆饰新一轮的展示台,已悄然拉开帷幕。在这一时期,城市女性中率先兴起一阵"文明新装"热,即由留洋女学生和中国本土教会学校女学生率先穿着,城市女性视之为时尚而纷纷效仿。《妇女杂志》第九卷第一号载:“民十二年时上海的妇女运动照片中,大部分都还是着上衣下裙,数十人中只有一妇人穿旗袍也较为宽博。上衣多为腰身较小的大衫袄,摆长不过臀,袖短露肘或露腕呈喇叭形,袖口一般为7寸,称之为倒大袖,衣摆多为圆弧形,裙为套穿式,初尚黑色长裙,长及足踝,后至小腿以上。”此时的旧式袄裙也层出不穷地变换小花样,如裙面褶裥越来越少,衣领降低,露出颈部。旧的服饰逐渐远去,新的服饰接踵而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来。最初旗袍是以无袖马甲的改良形式出现的,长马甲代替了长裙,随着不断的改良,演变成了现在的旗袍。20年代初,京派旗袍初露头脚。

张爱玲评价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20年代中叶初,一种新的旗袍流派诞生。上海是当时公认的服饰时尚中心,其声势远远领先于其它地区并左右着中国服饰时尚的变化,这一新流派被称为海派,它从此便开始领导旗袍的发展。20年代末,旗袍开始收腰,摆线提高至膝下,喜倒大袖,旗袍呈平直造型,几乎看不出胸腰臀曲线,腰节线较低。而1926年后,旗袍的下摆一升再升,1929年,上海女学生穿的旗袍,摆线已到膝盖处。这一时装最显著的特征是倒大袖,它一直到30年代才慢慢消失。

当代旗袍

自上世纪70年代后,中国十年浩劫的远去使中国服装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又迎来了一个春天。在一些人眼中80年代将又是旗袍一统天下的时期。照理说社会变得宽容,人们爱美的天性不再受那么多束缚,当年大受青睐的旗袍理应会再次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并未再度流行,而只少数年纪大的人在穿。不能否认旗袍在改革开放了的国土上已显得有些落伍了。中国人多年的自力更生,与新鲜事物接触勾起了人们躁动的心态,他们憧憬未来,渴慕外面世界。这一时期,连衣裙、喇叭裤、发式、鞋袜……从头到脚的模仿西方,人们便开始狂热的追求外来的东西了。他们再无暇重温昔日旗袍的旧梦,更不再会平心静气的去做旗袍的审美者。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影响旗袍的流行。

80、90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条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在一些反应30、40年代的影视作品中,便出现了当代旗袍的"修正版"显而易见,这是人们将80、90年代的审美观映射到了以前的岁月中。旗袍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如时装化的旗袍或有旗袍风味的时装,是这一时期设计界的焦点之一,时装表演和参赛的作品中常有旗袍出现。1984年,上颌时装模特队第一次走出国门,身着旗袍的佳丽在国外受到热烈欢迎。虽然旗袍并未广泛流行,但它毕竟回来了,并且作为中国的一种象征走向世界,这在传统文化迅速流失的今天显得那么可贵!延续了近一个世纪之久的旗袍,多经事故却依然保持浓郁的中国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风情,其顽强的生命力非其他传统服装可比。毫无疑问,旗袍还会继续流传,或许将来某一时期会再度辉煌。

80年代旗袍的地位确实有回升。在一些正规隆重的场合,如婚礼、宴会、电视节目中,旗袍被作为的首选。旗袍多次参加国际服装展出并屡屡获奖,受到许多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师的称赞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设计,这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因为只有国家强大了,代表这个民族文化的东西才会称为国际的流行。时装设计师们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便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正因为如此,旗袍独特的审美趣味才打破了国界,被全世界所接受和赞赏。

京派

辛亥革命后,北京是当时的军政所在地,是明清两代的京都,所以在服饰上也受它的影响又因北方妇女喜用红绿,即形成京派.

海派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上海市通都大邑,自海禁开放后,外来影响也反映到服饰方面。欧美的服饰以当时的法国巴黎为最,而巴黎的时新服饰,在

三、四个月后就会流传到上海来。所以上海在当时已成为全国服饰的中心,各地也都以上海的趋向而追踪。一衣一扣,一鞋一袜,都足以影响全国。即使是如南京、苏州、北京也都是昂首以瞻.

广派:

广州地处南端,地理气候等关系,也有其不同于他处的特点,即露、亮、奇。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苏派: 苏州盛产丝绸等布料,而旗袍的主要面料是丝织品,苏州 妇女喜红装,这些方面优势为苏派旗袍奠定了基础。

总之,旗袍是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高,因而极富有收藏价值。现代穿旗袍的女性虽然不多,但现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传统韵味,同时又能体现时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引用文献:《中国大百科》 旗袍篇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中国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

——旗袍

论文题目:中国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 姓 名:盛春艳

所在学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专业班级:艺术设计0702 学 号:20070011206 指导老师:郭 萌

旗袍的历史与流变

第三篇:平面设计中中国传统图形元素探索论文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2013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别具一格的魅力。图形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重要的构成元素,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从文字的演变、书法艺术和服饰图案的丰富多彩都体现着图形元素的独特魅力。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中国传统图形元素,将会使得平面设计的意蕴更丰富、更具有文化气息,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及文化视觉冲击,触碰人们的心灵和思想。本文简单分析了中国传统图形元素的意蕴,以及在平面设计中渗透中国传统图形元素的有效策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的流失较为严重,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并且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也正以较快的步伐迈向世界,让世界共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

一、中国传统图形元素的意蕴

1.图案蕴含着信仰

在我国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把图腾当成个人信仰进行崇拜,将图案作为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翻阅我国的历史可知,原始社会的人们把各种各样的图案图腾刻画在器物器皿或岩壁上,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传统图形。即使这些构图比较简单,也没有任何章法,却能蕴含着原始社会的人们非常虔诚、淳朴、高尚的精神信仰。在原始社会中,不同地域都有着各不相同的部落,并且他们所崇拜的图腾也是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创作出的图案也是不同的,有些原始部落将植物图案作为信仰崇拜,有些原始部落则将动作图案作为信仰崇拜。

2.图案承载着精神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丰富的,且极具教育意义,其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释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是古人维护社会运行以及规范个人行为的标准,并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当然,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是最为广泛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起初是作为一种宗法制度,成为了古人治理家政的最高指导思想,并且最后儒家思想演变成为治理国家事务的精神理念。研究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可见,儒家思想对民间艺术和传统图案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在传统图案元素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儒家思想的先进理念。例如,传统的白鹤图案则示意为父子关系,凤凰图案示意为君臣关系,并且这些图案在不同的场合中呈现出来,其思想指向也是各不相同。

3.图案体现着民间风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间风俗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在传统民间工艺中民俗文化被体现得非常充分,例如陶瓷、泥塑、剪纸等一些手工制品中都是将各种图案结合起来从而流露出与众不同的民俗文化。每逢春节时,在民间的各个家庭都会在房子里粘贴各种剪纸图案,在粮仓张贴五谷丰登图案、在大门上张贴年年有余图案,这些都是寄托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此外,在其它喜庆的节日同样有着非常丰富的、寓意不同的图案。在民族服饰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丰富多彩、颜色各异的图案,这也象征着各族人民的生活风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今,人们的生活受到多元化的文化的冲击,其审美观念也有所转变,其审美要求更高,虽然有些传统图案元素看起来并不是很光鲜亮丽,却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独具魅力。

二、平面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图形元素的有效策略

1.文字图形的有效运用

在平面设计过程中,运用字体图形使之同时兼具装饰性和可阅读性等功能。例如包装设计、海报设计、封面标题设计等,不仅体现出字体的装饰性作用,还充分展示字体的形式美感。中国汉字的字体繁多,每种字体都有着独特的审美艺术,都具备很强的形式美感。在平面设计中,可以对汉字的笔划点、竖、横、撇、捺等部位进行扩展和延伸,创造性地进行设计,让文字图形化,能进一步加深读者对文字图案的印象。在文字图形设计中,还能在文字的大小对比、排版、疏密排布、笔划粗细等多方面进行创造性设计,使文字图案具备较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给读者美的享受。假设有文字与图形进行搭配,在处理字体时就需要重视图形与文字的协调统一,按照图形的复杂程度、大小等选择合适的字体、字体大小以此来增强视觉效果。图形设计与文字设计必须要有主次之分,有强有弱,层次分明,在有限的空间中达到最完美的艺术效果。此外,在设计文字图形时,需要考虑到编排效果,例如画册则要求做到精致,文本要整洁工整,有着较强的现代感,并且还需要留出空白空间,字体选用黑体为最合适,字体稍小,行距稍大。而如果是散文、小说之类的,字迹也不宜过粗,行距调整事宜,不同级别的标题也要用字体、大小来区分。如果是设计广告招牌,要结合商店的经营范围,若是餐饮店则要求字样时尚、活泼,颜色鲜艳醒目。在设计名片时,字体不能过于夸张,要看着舒服整洁。

2.吉祥图案的有效运用

在平面设计中经常会运用到中国传统图形元素中的吉祥图案,从本质上讲,构成与图案是对同一个问题在不同背景下的不同认识,图案构成一方面要追求时尚,另一方面还要彰显民族特色,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设计者能合理地运用图案元素以及当代构成理念进行完美展现。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很好地将人与动物的形象巧妙结合,象征着人与动物、自然的和谐共存天人合一的理念。把中国传统图形引用到了吉祥物上,其中“贝贝”帽子纹饰就引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就在平面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吉祥图案包括:春花三杰、香花三元、春兰秋菊、凤戏牡丹、岁寒三友、天仙寿芝、鱼龙变化等等一些象征吉祥如意、健康平安的景物或动物。由于吉祥图案的纹样是丰富多变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提前搜集多种一些类似的图案进行对比分析,如福字、寿字、喜字等,找出形式不同的图案之间的关键因素,然后不断地对其设计作品进行修改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3.民俗图形的有效运用

我国有56个民族,各具独特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在平面设计中运用民俗图形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于人们的审美需求。现代社会对传统民俗图案也非常喜欢,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喜庆图案,受到人们的广发欢迎,它象征着吉祥、平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目前,运用较多的民俗图形元素主要包括金鱼数尾、狮子滚绣球、儿童抱鲤鱼、三羊鼎立、象驮宝瓶、鸡立于石上等等。例如,在运用鲤鱼元素时,通过传统剪纸的鲤鱼元素,来体现平面设计作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感,鲤鱼象征着富贵、吉祥、健康和幸福,也寓意繁荣、欢乐,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再如,在设计龙凤这些有着极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俗图案时,都会把凤凰和龙放在一起,代表着龙凤吉祥的寓意。设计者应不断学习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深入挖掘各种民俗图形所代表的寓意,然后在设计中结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到其中,创造出既具时代感,也充满民族特色的作品,给人们无尽的美感享受.

总结

中国传统图形元素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代表着优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彰显着民族文化的魅力。在平面设计中,有效地、巧妙地运用这些传统图形元素将会使得设计作品充满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不仅给人视觉上的冲击,还能给人精神和思想上的享受。

第四篇:中国元素在专题页面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摘 要: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十几年间,随着报业网站不断发展成熟,新闻专题已成为网络媒体进行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利器,是提高访问量和增强网站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新闻专题的视觉效果和设计风格也越来越受重视。“中国元素”作为一种独特的风格,灵感来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能让网友直接感受到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有力提升了新闻专题的内涵。在专题网页中将“中国元素”重新组合,令整体视觉效果产生别具一格的感染力,也使专题具有更强大的表现力和生命力。那么,在新闻专题网页的创意和表现中,如何介入与应用“中国元素”呢?

关键词:中国元素; 专题; 页面设计

1中国元素的概念和本质

什么是“中国元素”?从《辞海》上看,“元素”是一个现代用语,“中国元素其实是在今天的世界视野或融入世界视野中用到的中国传统,可理解为具有中国特有气质、反映中国文化精神的事物及其要素。”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文化历史、文化气质、文化鉴赏标准。

中国作为一个富有美育传统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形成并积淀着自己的文化基因,逐渐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宝藏。过去,由于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和渗透,国人固有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被持续地动摇着,使我们的设计逐渐偏离民族个性。现在,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中国经济、文化、政治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都大大增强,中国成为了世界的焦点,“中国元素”在各个国家和不同领域受到了欢迎。目前,中国各界已经意识到了“中国元素”的重要性,开始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思想的融合之路。

2专题网页设计中的中国元素运用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渊源流长的文化知识,传统文化元素自然也包罗万千,以下罗列了小部分中国元素:中国书法、篆刻、秦砖汉瓦、竹简、陶瓷、漆器、传统纹样、吉祥图腾、文房四宝、中国结、戏剧脸谱、皮影、线装书、剪纸、风筝、织绣、国画、壁画、唐装等等。设计要让人感动,足够的细节本身能感动人,图形创意本身能打动人,色彩品位能打动人,文化内涵也能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的组合,每一个元素都要有传递和加强传递信息的目的。中国元素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这正是设计师们汲取营养的沃土,对网页专题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2.1标题文字设计

文字是一种镌刻着国家和民族印记的文化符号。汉字是在象形符号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成的方块字,它跨越数千年时空,至今仍充盈着旺盛生命力和独具一格的魅力。甲骨文的简洁象形、篆隶的古朴厚重、行草的狂放恣肆、正楷的刚毅或娟秀等特点,以及汉字的图解、隐喻、装饰等文化功能,既有传递信息的直观作用,又有思维导向和图形表意的作用,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这些元素及其功能给了设计师们无限的灵感。

在网页专题设计中,文字的作用不容忽视。设计者应根据不同意境和需求选择不同字体以表现不同的效果。这就要求设计师应在字体笔划、结构特征、书写法度以及各种美术字体设计等方面有所钻研,这样才能在设计中合理地利用文字自身的特点,与设计创意找到最佳契合点。我们在制作新闻专题的标题文字时,可通过借鉴传统书法等中国元素来提升文化品位,利用墨点、墨线、墨块、墨韵等抽象视觉符号营造视觉意象美。例如,南方报业网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激流岁月之2008》新闻专题页头标题由书法字体构成,同时通过动画技术给文字加入了动态感和冲击力。标题糅合了传统书法和现代动画,配合阿拉伯数字特效“2008”,强烈的对比体现了视觉的层次感和丰富感。总之,成功的文字设计能有效提升整个新闻专题的意境,进一步增强视觉传达效果,应受到高度重视。

2.2主图和衬托图案的选取

中国的图形艺术不仅起源早,而且不断得到发展,传统图形资源极为丰富,如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图形、春秋战国时期的鸟虫篆、汉代漆器上的凤纹、唐代的宝相花纹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构件、吉祥纹饰、戏装、面具等等,充分体现了或恢弘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等多种手法,为新闻专题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我们应当深入体会传统图形的意境,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相结合,在新闻专题网页设计表达上做进一步的创新。

在设计新闻专题页面时,我们应该学会充分将以上传统图形资源转化为现代设计的视觉元素,重新解读传统图形的美学意义,使我们的设计更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中国的视觉文化资源博大精深,给我们带来广泛的创作空间。在设计获得广东新闻奖网页设计一等奖的南方报业网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风云》专题首页时,笔者运用中国元素充分突出了中华文化的主题。第一屏显要位置上是中国画风格的人物肖像和晕染墨点,使页面具有浓浓的中国风。其中三个人物肖像作放大处理,并用大墨点作人物背景衬托,另外两个人物肖像缩小并用星星点点的小墨点点缀衬托,虽放置了多个人物但不会散乱,墨点和人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有力的对比。导航条、栏目的分割线框和背景图案则采用了中国传统纹样图案。首页突出了大小、浓淡各异的墨点,将各栏目国画、版画等中华风格的图片嵌套在墨点里制作成按钮,当鼠标放置在按钮上的时候,图片在网页中心位置进行放大突出处理。动画制作的墨滴坠入纸中,呈现出亦真亦幻的奇妙景象让人仿佛进入三十年间文化的风云变幻中。通过纸张和水墨等高品位的肌理使作品呈现出古雅的神采和高远的境界。运用一些不同质地、纹理的素材,皴、擦、点、染和笔墨的干、湿、浓、淡等所呈现的肌理效果的笔墨变化使作品产生丰富的层次和特殊的形式美。装潢形式借鉴了传统古籍的卷轴装的独特版式,并参考中国画主次分明和对称均衡的版面布局、注重留白的构图方式,使页面呈现出韵味无穷的视觉效果,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令人感受在时光流逝中。主图和衬托图案的装饰,有力地使新闻专题页面呈现出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积淀感。

2.3传统色彩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有着各不相同的习俗和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不同民族的色彩偏好和色彩特征。东方传统色彩一直以含蓄、神秘吸引着世界各国人们的目光,蕴涵着悠久的文明,体现着东方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是以黄、青、赤、黑、白为正色的“五色观”,与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说"相联系,把五色、五行等自然的、宇宙的、伦理的、哲学的多种观念揉合在一起,形成别具特色的华夏色彩文化。其中,赤色、黑色、白色在设计中运用最多。它们视觉效果鲜明、视觉冲击力强,很受人们的喜欢。传统“五色观"中的赤色就是红色,是有史可考的人类最早使用的颜色,也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在中国,红色具有超越其他色彩更多的文化内涵,它还拥有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中国红"。我在新闻专题《香港回归十周年特别报道》设计中,就是以红色的传统视觉元素和传统国人十分喜爱的金色为主要颜色,描绘了香港生机勃勃的景象,华丽的金紫荆雕塑熠熠生辉,带给人向上的力量,瑰丽的传统色彩使新闻专题呈现了良好的喜庆视觉效果。

2.4版式的编排

中国传统的绘画美学观遵循“意境”的美学原则,讲究章法,强调形式美感。在传统美学理论中,构图法则可谓丰富多样。“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经典对比关系为设计者提供了创作启迪;散点透视和留白的运用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这些例子强调构图既要主次分明,又要多样变化,我们在设计中要有意识地借鉴和应用。

在网页设计中,中国传统编排方式和经典样式依然值得参考:竖排文字从右至左,从上至下;编排讲究对称均衡的版面布局,严格遵循统一的尺寸和规范进行图文排列,堪称高雅的视觉享受。平淡的一组文字,经过大小、字体、色彩的设计与搭配,通过错落、变色、变体、穿插等设计,能达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惊人效果。比如我在制作获得广东新闻奖网页设计一等奖的南方报业网的《国家记忆·抗战胜利65周年》专题时,将页面中的标题和文字按照这种从上至下、从右至左的编排手法,有力地强调了雄厚、庄严的感觉,并带有很强东方文化的表现风格,完美地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糅和到新闻专题页面之中。

总之,新闻专题网页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不仅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也是对东方人文精神的发扬光大。我们要注重文化价值的塑造,借助传统文化构建出与众不同的文化意境,诉求于人们内心对古典文化的认同感,在现代社会繁忙、快速的生活节奏下,帮助人们建立贯穿古今的文化价值观。可以说,在多元文化共存的现代设计中,西方的设计理念已不能为设计带来太多灵感,人们已经开始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美的角度去寻找可用的设计元素。当然,我们也要注意,设计风格的营造必须根据主题去发挥,只有在理解和实践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元素”,才能恰当地表现其文化个性,设计出别具一格的新闻专题。

第五篇: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天然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历经时间的沉淀,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积累了大量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如新石器时代自然和谐的彩陶、商周雄浑神秘的青铜器纹饰、战国时期灵巧多变的器皿,以及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等等,都充分体现了或恢弘或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的多种手法。许多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科技和工艺的不断演进经久不衰,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传统元素。这些传统元素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也传承了华夏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元素是东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不管是题材、内容还是形式,它都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这一切无不为现代标志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

标志是一种特殊文字或图形组成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作为现代视觉传达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将具体的事物、事件、场景和抽象的精神、理念通过特殊的图形表达出来。它以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吸引人们的视线,使人们在看到标志的同时,自然而然产生联想,从而产生对品牌的认同感。在整个企业形象的传递过程中,因其出现频率高,应用广泛,易于被人们认知和记忆。同时,标志设计又受本身所要表达内容的限制,实用价值是它独立存在的意义所在。

承袭中国传统美学的观念,近年来,现代标志设计作品中有很多着意强化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运用现代信息符号,对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传统元素进行变化、重组、出新,使其具有传统的形似和神韵,又有现代设计的意味,既体现出现代标志设计的观念与时尚,又折射出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审美取向,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

现代设计与传统艺术从本质上讲,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天然的关系,这种联系在社会高度商业化、信息化的外因“催化”下相互之间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视点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就像靳棣强先生所说,我们不一定要画上京剧脸谱,穿上龙袍,才能让人认出是中国人。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传其神。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更可以借助标志本身所特有的持久性和广泛影响力,促进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互动。把中国传统元素的精髓融人到现代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推动我国现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汉字书法艺术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成的方块字。通过象形、会意等六种构成手段来传达特定的表意性,还有一图形化、符号化的表现特质。甲骨文、篆、隶、楷等各种书法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不但讲究字体的造型变化,而且非常重视文字的组合和虚、实、轻、重等整体构成关系。同时,篆刻作为中国独有的一个艺术门类,其朱文、封泥等不同的外在形式和历代印学家丰富多变的风格,使得篆刻艺术在方寸之间营造出万千气象。这些都为现代标志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

最具代表性的运用为2010年世博会会徽,它以汉字“世”为基础设计,其中暗含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印是一种权力,也是一份职责,既是郑重的约定,又是对诚信的承诺。因此,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作为标志的主体图案,这在整个奥林匹克会徽设计史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以古老的印信寓意著有数千年诚信传统的华夏古国的庄严承诺:世界给我以信任,我给世界以辉煌!这个标志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印信中的篆字“京”,代表青春焕发的古都北京,正以她开放的胸襟和吸纳万方、融汇古今的文化凝聚力,欢迎世界各族人民的到来。印信的阴文又将“京”字形幻化为一个飞奔撞线、舞动著迎接胜利的运动员形象,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强调了以运动员为土体和健康向上的精神,充满动感与活力。这个标志把中国文化和奥运会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整个造型体现了力与美的高度结合,神在象外,象在言外,言在意外。在运动中传达出人类体魄和精神的双重之美,是体育精神的完美拴释。

传统图形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提炼与衍生

图形在传统艺术中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要素和风格样式,是传统风格构成的外化形式因素。将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标志设计相融合,并不是简单化的复古,而是用现代设计构造基础的多种手法将传统图形符号进行新的设计重组,在提炼和创新传统图形的形的同时,还需要通过这种融合能准确地传情达意。这样设计出来的标志,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而且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标志所蕴涵的理念与个性。

许多为世界认同又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都是从传统图形中获得的灵感,进行提炼和衍生。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就成功地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凤凰纹样,并采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一凤一凰振翅高飞,铿锵和鸣,将媒体的特点,以及品牌立意高远的王者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至。用两只飞翔盘旋的凤凰形象代表两种不同文化的互补和交融,体现了融汇东西、荟萃南北的文化观念,具有明显的华夏文明的烙印。

中国联通的标志是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的现代演绎。盘长源放佛教的八吉祥,本为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标志采用迁回往复的线条象征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现代通信网络。整个标志易放识记且洋溢著浓郁的民族情结,鲜明的形象所带来的高认知度,为联通用户的扩展和业务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传统吉样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意蕴体现

“吉祥”,其意为预示好运之征兆,祥瑞。《周易〃系辞》有“吉事有祥”的句子,说明吉祥的本意是美好的预兆。在绵延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支流。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吉祥文化的影响从古至今,无处不在。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的事物都一样的心存向往。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体现人们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祝福,办喜事要贴双喜,过年要贴对联,北方许多地方贴“年年有余”、“五谷丰登”的年画等等。如果适宜地把吉祥文化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标志设计之中,必定会使标志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为香港西武百货公司设计的标志就具有浓重的吉祥意味。标志将传统符号双鱼演变为西武百货公司英文名字“SEIBU”的“S",代表阴阳哲学观念的双鱼图,是中国人对宇宙万象观察体会的经验总结,“万物负阴而抱阳”,这种阴阳相对,轮回更迭的自然规律,通过渐长渐消、首尾相抱、相互推动旋转的黑白双鱼表现出来,象征着公司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同时鱼与余同音,又蕴含着连年有余的特定内涵,精妙谁确,恰到好处。

以上这些传统元素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往往是多元并存的。如凤凰卫视、西武百货等标志都是传统图形与吉祥文化,具象与意象,形式与理念的有机结合。这种多元互补的设计构想不但增强了文化厚重感,而且有助于设计理念的延伸和视觉感染力的增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防震避震知识讲座下一篇:防宗教向校园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