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作管理论文范文

2024-01-28

运作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交通运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想保持竞争的优势,就必须要摒弃过往的只注重产量,而忽视物资在消耗上的问题。当交通运输企业的运输成本在不断增加的时候,就应该考虑降低在成本上的支出,努力控制住不该有的消耗,使得企业有一个长远的发展提供基础。今天来谈谈物流中的仓储,如果没有一个精细化管理,必然会大幅增加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对企业的自身效益会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交通运输企业 仓储物流 运作过程 精细化管理

1 引言

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存活的,一个没有经济效益的企业,是无法立足于激烈竞争的商业生态链中的,交通运输企业同样如此。如果没有经济收入的最大化,同样会被无情地淘汰。在交通运输企业中,节约成本是增加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尤其是仓储成本,控制好仓储成本就得有一套精细化的管理流程,将这种流程细化区分,是企业节约资源的一个有效方法。仓储运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太令人满意,仓储物流的精细化管理也应是每个交通运输企业所要重视的问题,这样才能使效益低下的运输企业有一个起死回生以及效益增高的一个方法。

2 仓储在运作流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针对相关交通运输企业对仓储物流在运作过程中的问题,调研了部分交通运输企业的现状,发现了一些问题。只有找出问题与根源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

2.1 环节不明确,整体的轮廓模糊

在物流倉储中,有许多环节是非常繁琐而复杂的,这些繁琐的环节,都可以通过简化能够得到很便捷又快速地解决,繁琐的环节无形当中增加了各种成本的支出,这些看似较完整的环节,其实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是一种负担,也对工作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1]。相反地,在某些环节中却又相对过于简单化,轻而带过,虽是一蹴而就,但是并无具体的操作步骤,这种看似简化的流程,其实反而会增加了劳动成本,在单位时效内无法达到一定的效率,延长了效益产生的时间。如有些流程只简单地标注收货信息,上架环节就简单带过。以上两个问题都是仓储物流运作流程不可忽视的问题。

2.2 仓储运作流程的执行力差强人意,制度有待完善

在仓储运作流程执行力和制度完善方面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交通运输企业仓储运作流程的制度并不完善,无法有效地去通过制度来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执行力。甚至将近全部的交通运输企业反映,仓储运作的涵盖面很小,在这种严峻的挑战之下,交通运输企业的仓储运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2.3 效率低下以及成本增加无法控制

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就得对其中的运作做一个分析,尤其是对仓储运作流程作一个分析。如果没有对当前的仓储运作流程制定一个制度,那么再好的运输企业都不可能有持续性的发展,它的效益也不可能持续走高,同样的,成本的增加会使企业不堪重负。在仓储运作流程中最基本的一个制度就是堆存成本以及操作成本,如果这两个成本没有加入制度化管理,那对于后期的统计工作也就无法完成,而经过调研发现,有近80%到90%的交通运输企业都没有这个制度控制。

3 仓储运作流程的价值链

提出这个价值链的是一位美国教授,他在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本书中就明确提出来价值链模型的概念,这个概念主要说明一个企业的价值有两点,一个是主,另外一个为辅。如果将这种概念用于交通运输企业的仓储运作流程中时,就是将一个企业的主要活动与辅助活动相互关联起来,从而达到价值的最大化[2]。这里说的主要活动包括各种入库的流程,以及上架,备货,出库等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基础设施,技术支持,物品采购等等,只有以主带辅,以辅助主才能构成仓储运作的一个精细流程。

4 仓储运作流程的方法

仓储运作流程的方法其实有很多,今天主要介绍一个ECRSI方法,这种方法也是仓储运作流程精细化的一部分。它主要的是将上面说的价值链与价值流相互关联的一个过程,具体的就是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若干过程当中,细分为若干个价值活动,再将这些价值活动与业务活动划为等号。从而来分析仓储在运作流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取消一些不必要的流程或增加一些必要的流程,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就能够使企业效益能够得到提升,同时也会看到经济效益的产生。

5 仓储管理的价值体现在顾客对交通运输企业的要求

仓储管理存在的价值就是顾客对交通运输企业的要求,如果一个企业离开买方市场,那就永远无法产生效益,仓储管理在这当中就能够很好地体现其价值出。因为仓储管理流程的科学化,这样能够保证客户在合理的价格区间得到货源,使得客户所需货物的数量能够得到保证,及时地供货,在这当中,客户的良好体验就是仓储管理的真正价值所在。

6 仓储运作流程管理目标

交通运输企业的仓储运作流程的管理目标其实就是客户,在这当中,即使仓储运作流程再精细,再科学化,如果没有得到客户的认可,或者说客户的体验感不强,超出客户心理预期的成本,都是不合格的仓储运作。当客户在提货过程当中无法准时供应,数量达不到客户要求时,仓储运作都是不合适的[3]。仓储运作的目标是以客户为主要中心,加强自我在处理货物时间的速度上面,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具体的数字参数都要有一个精准的把握,只要以自身强大的辅助,才能得到客户对自己的评判,这才是仓储运作的最终目标。

7 仓储运作流程精细化管理的成本管控

对于交通企业来说,进行成本管控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在仓储运作过程当中的成本管控最为重要,交通运输企业管控成本有许多方法,但一定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方法。任何以个人主观的判断或利用个人有违科学常理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利用交通运输企业自身的特点,积极控制成本,有效利用资源,整合资源,使得经济效益有所提升[4]。在管控成本的过程当中,要认清自身的不足之处,抓住自身的薄弱环节,尤其要注意资金流入的环节更要严把关,把好关,使资金的消耗有一个明白帐,对不该消耗的资金坚决予以整改。交通运输企业中的仓储运作还要经常性地检查,甚至是定期检查各项台帐的合理性,以及制度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在执行制度的过程当中,存在的不合理性也应及时适应新要求加以改正,这样才能在企业的管控成本上面有所成效,否则制度成了一纸空文,对企业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仓储管理本身来说就是市场化下的一个产物,如果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淘汰是迟早的事情。仓储管理只有依托市场,及时把控市场的脉搏,根据市场需求来完成相关的改进建设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另外,有些运输企业有自己的品牌效应,这样就可以利用自身的优点,发挥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从而扩大价值链,达到使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创新也是交通运输企业物流仓储运作当中的一个改进,只有创新才能走一条有竞争力的道路,才能使企业在商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企业陷入低谷时,要懂得适时改革,摒弃自身的短板,从困难中求得一线生机,这样才能使交通运输企业有一个良性的发展。

在仓储运作流程成本管控当中,一定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在成本管控当中,科技力量的介入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管理还是建设都不应离开科学性,积极利用现代科技为企业服务,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8 仓储物流应注重绿色物流的地位

首先在物流领域,绿色物流在交通运输企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重视绿色物流才能使得企业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是政府主导且是一项朝阳产业,在绿色物流当中,积极培养高科技人才,使得绿色物流在企业中能够有一个良性发展的势头。

9 结语

交通运输企业当中的仓储运作本文着重讲解了在流程上的一些精细化管理,对当下仓储运作流程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法,提出了仓储运作的价值所在,管理的目标还有成本管控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交通运输企业物流仓储运作的一个精细化流程。但无论怎样,仓储运作的流程精细化首先要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客户为中心作自我改革和创新,才能在这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侯琦.浅谈交通运输企业物流仓储运作流程的精细化管理[J].经营者,2019,033(002):49.

[2]刘晨阳,祁航,王鹏.交通运输企业物流仓储运作流程精细化管理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v.40;No.286(04):16+62-63.

[3]馬连晔.浅析精细化在仓库管理标准工作中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79.

[4]白玉娥.浅谈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J]. 交通与港航,2020(3).

运作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平遥古城充分挖掘自身的传统文化资源,与摄影这一现代视觉艺术相结合,在2001年举办了平遥国际摄影节,并经过7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进行创意产业运作,打造文化品牌。本文试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力图为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挖掘和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平遥国际摄影节;文化品牌;创意产业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文化创意产业由于其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备受关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经过了最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也在不断的消除运作缺陷,进行文化重组和产业重构。什么是创意产业?多位学者都曾对其下过定义。笔者比较倾向于约翰·哈特里对其所作的解释。他说:“创意产业着力描述创意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媒体技术语境中和新知识经济中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是服务于公民——消费者间新的互动关系的理念。”[注:参见[澳大利亚]约翰·哈特里《创意产业》一文,《电影艺术》,2006年第5期。]哈特里强调了创意艺术、科技知识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最终指向的是消费大众。可以说,使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把注入创意的艺术文化形态直接与产业运作相关联。那么,选择合适的文化艺术媒介,使创意注入艺术文化当中并进行产业运作就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解决之处。而自2001年起每年举办一次的平遥国际摄影节是平遥乃至国内目前文化创意产业运作较成功的个案,它的独特艺术文化创意和收效甚大的文化产业运作模式或许可以为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一些提示。

一、古城形象的艺术化再现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早在1938年《世界图像的时代》一文中就指出:“从本质上看来,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副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注:参见[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86页。]当今世界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使得所有并非具有视觉化特征的东西予以视觉化。也就是借助于科技手段,世界被视觉化了。而居伊·德波更进一步地把当今社会称之为“奇观社会”。“在现代生产条件蔓延的社会中,其整个的生活都表现为一种巨大的奇观积聚。曾经直接地存在着的所有一切,现在都变成了纯碎的表征。”[注:参见[法]居伊·德波著,吴琼译《奇观社会》一文,收录于《视觉文化的奇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8-59页。]奇观社会就是一个充满着图像表征的社会。而这些图像表征打破了以往社会中以赋有一定抽象意义的文字或语言等为信息传播载体的一统天下的局面,取而代之的则是当代社会对图像或是视觉存在的偏好。这种偏好影响着当代消费大众的商品接受心理,左右着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

而平遥古城文化创意产业运作良性发展的前提,就是找到了既与平遥自身特色有效结合,又打造消费大众乐于接受的视觉图景的方式——与摄影联姻。平遥是我国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以一座完整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其拥有的别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已使这座古城提高了知名度,为我们去平遥体验文化差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但是,调查发现,其旅游资源,特别是人文旅游资源潜力极大,但是长期以来开发乏力。[注:参见郭英之《中国旅游温点地区旅游市场营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一文,《人文地理》,2003年第1期。]2001年平遥展开了新举措,把摄影这一现代视觉艺术与古城相结合,创办了平遥国际摄影节,收效甚大。并且7年中不断对这个视觉打造的平遥古城进行挖掘,例如利用平遥古城墙进行影展的布展,对旧工厂的创意改造,并依靠策划者、决策人、组织者进行的文化创意产业运作,最大程度上开发了平遥古城的当代价值。

图1平遥国际摄影节形象信息的传播流程

摄影艺术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它既是创造精神财富和纪录社会现象的艺术形式,又涵盖商业性的技术操作层面。可以说,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此外,摄影是一门视觉艺术,它可以给人一种直观的视觉体验,用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记录平遥古城,传播古城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加上通过媒体的宣传和造势,可以很好的达到提升平遥形象的效果,使平遥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再利用的空间得到了最大拓展。通过平遥古城的组照、影像的记录、文化艺术节的形式以及对平遥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使平遥传统文化与视觉艺术紧密结合。这种利用现代视觉艺术来进行商业化的运作,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创意模式。它不仅使得平遥固有资源通过视觉图景的打造得到了扩大化的传播,并且透过国际摄影节这一形式使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再次提高。而作为当代最强势的一种传播艺术——摄影又通过创意性的图像表达发扬了传统文化,衍生出新市场、新文化产品和新机会。据相关资料表明,2001年平遥大展创办当年,旅游门票的收入为700万元,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就飙升到了7500万元。

二、品牌效应:传统文化的有效利用

文化创意产业与其它传统产业发展的相同之处在于:离不开对固有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然在于对文化资源的开发。而文化资源根植于民族传统中,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文化资源中文化所独具的精神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把其所蕴含的经济价值体现出来。

细观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不难发现,创意产品和服务带有很深的传统文化的痕迹。平遥就有效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挖掘出自身的传统文化气息并加以运作。在2007年平遥国际摄影节期间,还举办了首届中国(平遥)漆文化艺术节。此外,多次承办了“晋商文化社火节”、“晋中旅游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打造平遥传统文化品牌,吸引了国际范围的关注。其实,我国有许多地区都具有这样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而且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用多种形式加以运作。但是目前,这种优势并没有使之有效的转化成为文化符号和产业优势,这种资源优势就可能会被别人无偿使用。比如最近美国的尼克频道正在热播动画剧《降世神通:最后的气宗》,整个制作班底虽都是美国人,但是此动画剧却蕴含着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在《降世神通》的设定中,画面和人物造型皆为中国风,有些地方用了水墨画效果,处处可见中国武术,中国建筑风格等,目前,这部剧已造成轰动效应,电脑游戏紧跟而出,周边玩具、图书、装饰品等相关产业营销和运作都已展开且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

联合国贸发会议创意产业部部长埃德娜·多斯桑托斯曾说,传统的创意产品在世界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它融合了传统和现代技术,这些都是中国繁荣的重要因素。[注:参见赵爱玲《“创意产业”如何“创富”》一文,《中国对外贸易》,2007年第7期。]只有拥有优秀的创意产品,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才会得以运作并不断发展。优秀的创意产品要想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要有本国的创意品牌。而中国创意品牌确立的关键就在于对传统文化进行符号化再创造,也就是创新。没有创新,文化资源也不能转化成为文化创意产品。而这正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所缺乏的地方。

美国动画剧《降世神通》和平遥国际摄影节的运作成功无疑带给我们解决难题的提示。首先,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开阔视野、扩展思路、努力创新,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提取出可以进行产业运作的文化符号。其次,将文化符号与艺术尤其是视觉艺术相结合。传统文化优势想要立足和发扬,必须和科学技术、艺术形式进行联姻。无疑,视觉图像的载体例如摄影、电影、电视、网络是最具推广效果的技术媒介。也就是说,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把传统文化所表达的价值观和其他各种精神追求的象征符号与视觉艺术的图像相融合进行传达,才能够实现传承、发扬,构成鲜活的当代文明成果。第三,依靠策划者、决策人、组织者进行文化创意产业运作,并可以选择同影响力大的国际文化创意机构合作,利用其全球的文化营销网络,使中国的优秀文化创意产品得以推广。例如平遥国际摄影节建立和实施了与国际接轨的“策展人”制度,通过与一些国际知名创意机构的合作,通过全球500强中的跨国公司阿尔卡特和欧莱雅的加盟,还有桦榭集团、香港卫视、中国移动的赞助,进行国际性的宣传和推广。可以说,创意产品的成功打造会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运作前提和保障。

三、眼球经济:建立产业链条

当然,将目光局限于文化创意产品的推广是不够的,关键是利用创意产品进行产业运作,使各项产业形成有序的产业链。产业链是一个经济学用语,指的是一系列相互依存或互为基础的相关产业,围绕某种特定需求提供服务以及进行特定产品生产而进行的有机集合。这种产业链就是对一种或几种资源进行配置并使其经过各产业不断流通直至消费者的集合过程。形成有序的产业链就意味着可以使资源达到最大化的配置,以及带来附加价值的提升。作为一种新经济增长模式,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文化创意产业运作的的核心和目的。而文化创意产业的最终指向对象是当今的消费大众。所以,建立产业链以其能够最大化的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满足不同消费大众的要求,成为发展和壮大文化创意产业的重中之重。

平遥国际摄影节通过7年的实践和探索,从起初的简单模仿、数量优先、缺乏有序运作的初级阶段步入了立足于国际市场,提高影展质量,进行国际营销运作,优化资源整合,形成比较优势的新的发展阶段。由起初的小规模、分散型运作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平遥国际摄影节由组委会提供平台,评比、颁奖完全由企业运作。设立了驻欧洲办事处,引入“策展人”制度,赴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国举办新闻发布会和国际招商。积极建立了标准化的会展管理工作和运作流程,并且利用摄影资源首开了全国巡回展出,成立了平遥国际摄影大展PIP研究中心,还成立“平遥国际摄影节图片交易中心”,得到中国图片库、中新社图片网等中外有影响的网站、传媒机构、图片公司的加盟,这样保证了图片的成交率,也使交易更加规范和集中。除此之外,组织建立影像培训基地,邀请国际摄影大师授课,并开展国际摄影座谈会、讲座等活动。并且以摄影展为纽带,带动了当地的区域经济,使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片源提供等得到充分的发展。随着产业链的流动,摄影节相关内容被制作成电视片以及开发其它衍生品,其版权价值被多形式、多途径的开发,资源通过产业链的流动得到了充分的配置和利用,并且满足了消费大众的各种需求,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平遥国际摄影节可以看出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是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而这种有序的产业链使得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一个规模,使其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竞争力,从而吸引消费大众的眼球。想要得到消费大众的青睐,首要的就是要吸引消费大众的眼球,即注意力。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是和注意力经济紧密相连的。发展文化创意的目的是争夺更多的眼球注意,加以进行产业运作,其结果就是具有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拥有最大资源分配的可能。若文化创意产业运作太过分散和松散,势必会分散消费大众的注意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然选择。

四、城市区域空间的艺术化重构

文化创意产业要想形成一定规模的一个直接和主要措施就是建立产业园区。2007年第七届平遥国际摄影节中,往届的棉织厂分展区已经被打造成平遥国际艺术中心。该中心总建筑面积164984平方米,设有艺术工作室、体验工厂、国际青年公寓、当代艺术馆、展示中心、研究中心、博物馆、会务中心、主题餐厅等一系列场所。其借鉴国外国内经验,成功的把一个旧工厂的区域空间重构成为富有艺术气息的创意产业园区。高大的厂房屋顶、烟囱、棉纺织机器、交织的管道、墙壁上的语录,原生态的车间,这些特有的元素都被刻意地保留下来,并对其进行艺术重构,变成现代、时尚、艺术创意的一部分。平遥国际艺术中心借鉴了许多国内外的实例。而国外如英国、德国等国家非常注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创意规划和艺术化建设。比如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艺术化重构:把水塔改建成博物馆;大型焦炉被完整保留下来,在其周围做了供市民活动的景观水池,冬天就变成了溜冰场;在鲁尔区一个钢铁厂被改造成三部分,底层是展览厅,中层是体验先锋视听艺术的场所,顶部则被改造为观景平台……[注:参见贾冬婷《“798”之外的工业记忆》一文,《三联生活周刊》,2007年第39期。]可以说, 将旧工业建筑更新发展为创意产业园区己成为许多国家进行城市更新、发展城市经济的新思路。

图2鲁尔区由水塔改造的博物馆

图3平遥国际艺术中心展区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指出,城市需要不同年代的老建筑,以维护城市的多样性。“即使是能够承担得起新建筑昂贵费用的城市企业(商业),也需要在紧邻其旁边的地方有一些旧建筑。否则的话,这些企业在经济环境和吸引力方面就会受到限制——以致会影响其活跃程度和提供的方便。”[注:参见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文,《书摘》,2006年第12期。]从旧工业区到创意产业园的转变,正是体现了这种多样性。一些如焦炉厂、钢铁厂、棉纺厂等的旧工厂并没有荒弃或者转而开发房地产,而是进行文化创意产业运作,形成一定规模的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就是“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新科技产业为一体、科技产业与文化产业互相交融、和谐共存的新型经济园区,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最有效的途径。”[注:参见蒋三庚主编《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页。]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同于一般的科技园区或产业园区,是文化企业、个体艺术家等集聚和互动而形成的独特的集群环境。这些创意园区对城市区域的艺术重构使城市区域内逐渐呈现出旧工业区的复苏及城市复兴的迹象,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实现了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近来,随着中国各大城市创意产业园区的纷纷建立,出现了“园区热”。但问题是,一些创意园区自身特色的定位并不强,难以形成差异优势,反而造成了消费大众注意力的分散。例如上海2005年共有36家创意产业园挂牌,但是这些园区大部分功能定位不明确,重复情况较多。而这些情况在其他城市也有体现,造成了国内文化产业秩序的紊乱和结构的失衡。所以,虽然创意产业园区是实现规模化产业链、带来效益的有效手段,但是若盲目跟风,艺术化建构缺少创意,反而会达不到创意产业园区所想要实现的长远规划。

五、结语

平遥国际摄影节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挖掘和利用,使其与现代科技和传播手段相结合,与当代艺术形式相关联,打造文化品牌,建立产业链条,发展文化创意园区,不仅提高了平遥乃至山西的文化形象,也提升了平遥古城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带来注意力经济,收到了明显的多方效益。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把一个文化品牌做大做强,使文化品牌得到健康的产业运作并持续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比如创新机制,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调整产业结构,营销策略的开展,以及产品服务质量的提升,政策的落实和体制的保障等等。目前,创意人才的培养尤其值得关注。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瓶颈在于创意人才的匮乏。据相关资料显示,纽约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12%,伦敦是14%,东京是15%。而目前上海创意产业从事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不到01%。大批创意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我国未来创意产业得到长远发展的前提。所以,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只有通过创意人才的培养和积极介入,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及政策的有效落实、企业的产业运作和长足发展,加之消费大众的广泛参与,这样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才能不断发展和壮大。

(责任编辑:楚小庆)

参考文献:

[1][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著,倪伟译视觉文化导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孟建,[德]Stefan Friedrich主编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蒋三庚主编文化创意产业研究[C]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5]中国民主建国会联络委员会等编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集 [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运作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70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国家政策导向,我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截至201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3000万家。据有关数据显示,每年倒闭的企业数量约有100万家,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一般在3-6年,能存活到5年以上的企业不足7%,10年以上不足2%。有效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策略是指导企业做大做强,拉长企业生命周期的制胜法宝。这种理念还必须具备普遍性适用一般企业的属性,本文将围绕企业管理中的“有序与透明”展开分析,试图找到企业管理中有效的普适原则。

关键词:企业管理;有序;透明;人才与团队

引言:企业存在的哲学:一则企业要创造价值;二则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要小于外部的交易成本。换句话说,就是企业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成本更低,产品价值更大。要做到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且交易成本更低,就需要企业经营的“有序”和“透明”,它既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壮大的基石,同时也是企业治理的需要,是对客户、员工和股东负责的必然选择。“有序”保证了企业经营按照一定的逻辑高效正常开展,“透明”真实反映了企业经营的现状、问题,“人才”保障了企业运营的科学合理,三者为企业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如何做到“有序与透明”“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企业的模块化管理

模块化管理是指对企业管理进行分解,做到科学专业分工与模块间协调的统一,最终达到提升管理效率的目的。企业管理的模块化和职能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必须走的道路。一般而言,企业会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和发展状况,优化内部管理程序,设置运营中心、信息技术、人力资源、资本运作等模块。比如房地产企业模块管理一般分为: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设计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分模块做好标准化设计,选择好关键人选,而这些模块能够外包的尽量外包,标准容易衡量,管理简单、费用较低,效率高,耐克企业是非常成功的模块化管理的范例。

只有这样模块化管理才能够使得企业管理的程序简化,秩序有保证,管理才能够张弛有度、高效快捷,业务经营才能够“有序”。

二、企业的计划与预算管理

计划管理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确定和组织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规划。一般企业的计划分为中长期和短期。企业日常计划管理中运用最多的是年度、月度计划。年度计划是企业人、财、物使用和调度的依据,月度计划是每个月各部门员工工作的目标和奋斗方向,再通过周计划的分解和日计划的落实,形成了统一步调一致行动,保证企业最终经济指标和事务性指标的达成。全面预算是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各项业务活动、财务表现等方面的总体预测,包括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预算管理既是企业经济秩序的有效保证,又是企业现金流安排、融资计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企业经营计划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计划管理是对所有资源的管理,全面预算是对资金的预测。两者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管控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发展战略。通过计划管理和预算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的“透明”化,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并有效解决问题。

三、企业的授权与审计管理

企业授权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各种权利行使的基本规则,是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实施授权管理,企业可以建立核心的控制体系,实现有效监管,在企业范围内实现全方位的责、权、利对等,可防范对外风险与系统风险。企业授权坚持权限清晰明确原则、逐级授权原则、授权有度原则。

管理审计是以改善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审查被审计事项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管理职能上的表现以提升管理水平,分为定期审计、不定期审计、专项审计等。审计管理能够优化企业的管理行为,分析企业计划和目标是否具备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以期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及职能部门、人员素质,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合理的授权体系能够快速推进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上层意志,充分调动下级单位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推动公司稳定持久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审计是形成制度化、常态化,能够全方面多方位保障企业运营的有序、合规性。

四、企业的激励与团队建设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知识资本成为中小企业创造效益的推动力。就当前中国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言,高端人才缺乏成为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存在引人才难,留人才更难的情况。企业忽视人才激励及培养,高端人才流动快,无形中会极大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建立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一是要建立与业绩相结合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通过工资性激励、物质奖励、荣誉奖励、升迁,打造高工作绩效、低工资成本薪酬制度。二是重視人才队伍培养,加强培训和团队学习,形成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思路清晰、行动有力的专业化、职业化、军事化的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结语:综上所述,在享受当前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美好时代的同时,更要关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建设,使企业的经营变得“有序与透明”,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从而塑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

参考文献:

[1]李秀杰.基于透明化管理的企业内部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2):67-68.

[2]周娜.浅析现代企业授权管理制度[J].山东青年,2018,(4):141-142.

[3]田亚军.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6(10):306-308.

[4]马梅.论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9):122-123.

运作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继续教育中的非学历教育以其鲜明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市场性等优势,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全球经济教育的一体化和非学历教育的快速发展,非学历教育领域经营运作形态越来越趋向于市场化,高校成为自我承担风险的独立经营者。本文引入风险管理的概念,结合非学历教育的形势分析了该领域中存在的风险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应对策略,使非学历教育更好地满足广大学习者的需求,满足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关键词:风险管理;非学历教育;建议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我国继续教育中的非学历教育以其鲜明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市场性等优势,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伴随全球经济教育的一体化和非学历教育的快速发展,非学历教育领域经营运作形态越来越趋向于市场化,高校成为自我承担风险的独立经营者。近年随着高校不断关注高端培训市场,非学历教育在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如何改进和加强高校非学历教育管理,规避风险,使其更好地满足广大学习者的需求,满足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引起了高校的高度重视。

本研究尝试引入风险管理的概念,对高校非学历教育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应对策略,为加强非学历教育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一、风险

风险(risk),一般被认为是目标和愿望实现历程中不确定的因素。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在其研究报告中认为,现代意义的风险概念是对后现代时期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的描述,应该将关注重点从结果转移到原因上,强调风险是由人们的行为而产生的不希望的结果。他们认为,任何给完成目标、计划带来威胁的事情,任何有损于组织声誉、破坏公众信心的事情都是风险。[1]

高等教育机构的风险如同其目标一样具有多样化,并处于不同层次,包括战略(学校)、学院、学系、其他部门和个人等层面的风险。英国研究认为,高等教育机构主要面临11类风险,即健康与安全风险、财政风险、财产风险、战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学生事务风险、信誉风险、教职工事务风险、教学风险、海外办学风险和研究风险等。[2]

我国学者认为,高等教育机构主要包括经营运行风险、行政管理风险、教育教学风险、安全保障风险等。其中经营运行风险,包括政策法规风险、社会环境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行政管理风险,包括体制改革风险、内部管理风险、财务管理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教育科研风险包括专业设置风险和科研投入风险;安全保障风险包括食品卫生风险、校园环境风险和人身心理风险。[3]

由于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可控性等特征,以及人们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得出风险是可以管理的,“风险管理”的概念由此产生。目前国内理论界比较接受的定义认为“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各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和目标”。高校风险管理的内涵:高校组织为达到其办学和发展的目标,在对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有关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将各种风险进行排列、组合、归类,并制订实施方案和监督实施过程,从而妥善、有效处理风险及其带来的损失的整套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高校风险管理的内容应包括:高校所面临的风险预测、风险分析与评估、制定控制制度、风险控制方案、获取风险信息的渠道和手段、管理及监督措施、管理成本与效益等。[4]

二、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育的大众化、终身化、学习型社会的创建和教育产业的发展为高校非学历教育办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基础。

第一,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理念下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造就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中非学历教育因周期短、针对性强、传播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快捷的特点,对人力资源开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出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社会的迫切需要,继续教育尤其是非学历教育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

第二,继续教育是高校必须承担的“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方面,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和对高校品牌的提升作用越来越引起高校的重视。如清华大学从2005年起,以“三高三不”原则坚持非学历教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高校可凭借着资源优势、专业优势、专家优势和管理经验等综合性优势,在开展高层次非学历教育培训方面占据核心的竞争优势。在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各地高校纷纷重视起非学历教育工作。

第三,“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到要“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更为高校非学历教育办学的开展提供了机遇。

近些年,非学历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培训模式陈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缺乏专门师资队伍,培训质量难以保证;管理队伍专业性不强,缺乏市场管理和运作经验;结构层次不合理,聚集于低端培训;培训运作趋同性,缺乏差异性和竞争性;管理约束机制不健全;高端品牌不足等问题。在这种现状下,非学历教育市场的竞争压力,国家政策和教育管理机构规范管理施加的压力,受教育者维权意识增加,导致危机频发,给学校造成损失和危害。

三、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风险及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法律风险

随着依法治校观念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之中,政府的监管政策和行为不断地转变和调整,受教育者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将日益凸现,防范问题亟待解决。

(二)环境风险

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到来,高校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作为延伸层教育,高校战略调整过程中如何定位非学历教育,将直接影响高校的培训。

(三)市场风险

全球化、一体化的市场压力,无边界高等教育的竞争风险,民间办学机构的加入,非学历教育市场竞争激烈, 生源风险日益体现。

(四)内部管理风险

内控体系是否完善、管理是否有效、决策行为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内部管理风险的大小。风险越大高校内部管理的不确定性越大,控制能力越弱,这将严重影响到非学历教育的正常运行发展。[5]

(五)其他风险

培训中若不实施成本核算,预算不够规范,财务控制不严,可能引发财务管理风险;影响培训水平的师资队伍流动性大也可能带来人力资源风险;其他如校园环境风险,人身心理风险也大大增加。

在此形势下,高校风险意识更显薄弱,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水平较低,无论是风险承受能力还是风险管理能力以及风险管理理念都不强。主要体现在:一是危机意识较淡薄,对风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系统和全面的风险管理;二是缺乏独立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有效的管理机制;三是没有建立风险预警和危机处理机制,缺乏科学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手段;四是缺乏畅通的风险信息沟通渠道,风险识别和监督水平亟待提高。这些问题需要高校重视,如何抓住机遇、规避风险是高校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四、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创造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

从本质上说,风险管理体现了对风险的一种全局观念,考虑的是风险对整个组织、而非局部的潜在冲击。

第一,在非学历教育中应培育科学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第二,应构建垂直的风险管理组织体制。

第三,培养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

第四,应明确设定体现高校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战略目标。目标是对非学历教育办学过程中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非学历教育管理层可通过相关的目标、政策、制度使办学部门和人员明确学校对风险管理的态度、目标及应对原则等。办学部门和人员也要有风险意识,在学校风险偏好和容忍度之内实现学校的既定目标。

(二)健全风险识别和监测系统

风险识别和评估是风险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高校应以设立的目标为标杆,运用现场调查法、风险列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等各种办法对非学历教育中潜在影响的所有事项进行识别,判断是风险还是机会。在确定事项是风险的基础上,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定量化分析,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进行风险评价,为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决策和选择最佳的管理技术提供可靠的科学认知依据,保证风险控制、风险报告、监督改进等环节的顺利开展,从而形成全面的风险管理工作。但风险识别需要感性认识和经验,也需要客观的资料和风险记录的分析和整理来识别所面临的及潜在的风险,这需要高校建立日常風险监控系统。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高校内部相互约束的管理机制是控制内部风险的前提。

第一,通过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制衡,加强组织约束控制。如设立专门管理职能机构,集中统一管理非学历教育办学工作,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还应通过教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等的审核才可实施。

第二,通过流程和管理制度的建立,运用操作约束控制,如办班管理流程、财务管理制度等。

第三,加强监督检查控制。理想的监督体系应是全过程、动态的、权威性的监督。

(四)建立风险处理体系

高校应围绕着明确的目标,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按科学的风险策略观,以学校价值最大化为原则,综合运用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承受和风险转移等应对策略,有效地控制和处理风险,减少给学校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有效利用机会风险,获取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校应从整体层面来分析风险,要以学校价值最大化为原则来选择具体的应对策略,而不必通过层层设防来防止小概率事项的风险。

总之,高校只有提高风险意识,在“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的机遇前,积极实施风险管理,有效控制、管理非学历教育过程中的风险,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学习者的需求,体现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参考文献

[1][2]熊德明,王建梁.高校风险管理:来自英国的认识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3).

[3][5]徐辉.高校风险评估管理体系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4]柳清秀,熊峰.高校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6).

【责任编辑:郭延彬】

运作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电子商务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经济运行方式,对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作用和商机。但是中小企业必须要正确认识电子商务及其表现和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现状与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如何开展电子商务呢?必须从消除观念误区、寻求合适的网络构建方案、积极创造条件,循序前进、重视人才开发、重在应用、政府宏观政策和环境的支持等方面的开展,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才能顺利开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贸易形态

一、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

(一)电子商务应用实现的功能

生产作业活动——产品设计和产品的客户化;经营销售活动——产品策略、定价策略、促销策略;服务和技术支持——网上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网上在线论坛、搜索服务、订单查询;进货后勤和发货后勤;人力资源——网上招聘。

(二)电子商务使中小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可将市场需求与销售、采购、生产制造、保险、运输、银行结算、货运、报关等贸易环节有机结合起来,自动完成整个商业贸易过程。企业采用电子商务,其管理费用和业务开支将大大降低。国外企业应用表明,采用电子商务手段可以使成本降低5%到10%。电子商务使中小企业随时掌握市场和顾客需求、降低业务处理差错、缩短业务运转时间、降低贸易管理成本、改善顾客服务质量、降低库存成本、加快资金流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大量新的市场机会

通过电子商务网络,企业可以发布自己的产品信息,宣传与企业有关的形象资料,并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信息网页;通过上网及时了解顾客的消费状况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寻找新的商业合作伙伴和商业机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可以加强企业同供应商、客户的联系,收集商品供求信息,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利用信息优势来加速企业内部的商品、资金循环。尤其在信息技术广泛普及、行业管理日臻完善、技术成果转让加快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得以比大企业更快地将新产品投放市场。

我国企业全面推广发展电子商务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各级政府积极组织推进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计算机应用方面。近年来,计算机的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管理工作,计算机在中小企业的普及率很高。二是在计算机网络方面。我国计算机网络显著发展,据2005年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量已达到74429M,网民数量已达到9400万人,上网计算机数已达到4160万台,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432077个,这些数据与前几年相比,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可见,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其次是在软件方面。软件行业的快速成长和管理软件的日趋成熟,也为我国中小型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创造了条件。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软件公司已有近40家,其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国外企业管理软件的本地化正在逐年加快,国内有自主产权的软件日益成熟,国产软件中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已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信用卡的普及应用。信用卡以其方便、快捷、安全等优点而成为人们消费支付的重要手段,并由此形成了完善的全球性信用卡计算机网络支付与结算系统,为电子商务中的网上支付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再加上安全电子交易协议的制定。由美国VISA和MasterCard等国际组织联合制定的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ferProtocol,安全电子交易协议)的出台,为在开放网络上的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关键的安全环境。再加上政府的支持与推动。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吉隆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电子商务代表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由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指导,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共同发起的“企业上网工程”正式启动。

二、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现状与问题

中小企业对开展电子商务认识不足、企业间开展电子商务的有用信息不足、开展电子商务的环境条件尚未成熟,此外,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还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虽然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的管理者对互联网的运作机制缺乏真正的理解,没有把电子商务作为未来企业的生存之道来对待。中小企业如何开展电子商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消除观念误区;2.寻求合适的网络构建方案;3.积极创造条件,循序前进;4.重视人才开发;5.重在应用;6.政府宏观政策和环境的支持。

只有把信息安全和标准化问题解决好,为企业的电子商务创造一个规范有序的环境,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才可能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黄宗捷.电子商务概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李斌宁.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网络经济探析,2005.6.

上一篇:赛事管理论文下一篇:志愿者管理论文

热门文章

运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