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调查报告范文

2023-06-15

理想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理想如一座灯塔,它指引着在茫茫人生大海中航行的生命之舟。鼓舞你在航程中博击波涛、勇往直前,驶向光辉的目标。

人不单是靠吃米活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在的精神追求,而理想则是追求的具体化和理想化。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灵魂上就刻下了人人生来是平等的理念。因此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利。

无论一个人的处境是如何的不济,都有做梦的权利。理想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精神上的灯塔。20世纪60年代,马丁路得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打动了千千万万的黑人,激励着他们团结起来,为了实现自己的生活理想而奋斗。

理想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让人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看到未来的曙光,永不迷失前进方向;理想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给人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理想提高人生的思想境界,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避免内心的空虚和迷茫,也能引导人们不断追求更高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

年轻时的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型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正如书上所说: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在满足眼前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同时,对现状永不满足,对美好未来不懈追求而形成的,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的确,为了明日的美好,为了未来的幸福,每个人都在向着理想的灯塔扬帆远航,乘万里风,破万里浪。用汗水浇灌希望,用信心铸就辉煌。尽管不能预知草莽中是否潜藏着毒蛇猛兽,不能勾勒出命运的风刀霜剑,但是理想不会破灭,梦想永不止步。

理想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在于其不仅具有现实性,还具有预见性。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实践产生理想,理想指引实践,理想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推动着人们立足现实,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理想越是高远,其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时间也越长。人们往往期望理想早日实现,但每一个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充满艰险和坎坷,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毅力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所以,要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就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同时,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理想与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脱离实际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理想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班级:

一、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此次班会,旨在帮助大家托起梦想,为自己的未来绘制一幅理想蓝图,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同时增进班级同学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二、教学目的:

通过此次班会的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梦想对于自己人生的重要性,进而寻找到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三、活动形式

讨论与表演相结合

四、活动前准备

1、班级同学讨论,结合同学们的实际问题。

2、学生讨论商定,确定主题,即激扬青春,放飞梦想。

3、围绕已定的主题,动员大家积极参与进来。

4、做好策划,落实好时间地点等活动前准备工作。

五、活动过程

环节一:学生分享各自的梦想 生1... 生2.... 环节二:学生讲故事《三个泥水匠的故事》 通过学习委员带来的《三个泥水匠的故事》,让同学们意识到梦想的重要性。 环节三:老师讲故事

美好的梦想,犹如黑夜中的灯塔,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然而,并不是有了梦想就能驶向成功的彼岸,因为成败在于人品的优劣

1、成败在于人品的优劣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赫华斯博士多年的研究成果,事业的成败在于人品优劣。

成功有九大要素:①为人有幽默感;②待人处事温文尔雅;③注重友情、热心;④与同事真诚合作;⑤仪表大方;⑥人格平衡发展;⑦富于想象力;⑧有克服任何困难的勇气;⑨有必胜的坚强毅力。

失败也有九大因素:①言行孤僻,不善与人合作;②言而无信;③脾气古怪无常;④处事敷衍,工作丢三落四;⑤自负,目空一切;⑥惹是生非,胆大妄为;⑦看不起同事,自诩天下无双;⑧不求进取,懒惰;⑨不尊重别人建议,亦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赫华斯教授指出:“成功人物最重要的是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身心,事业上的失意者大都是由于品格低劣及不能自我调节。”

2、成功的秘诀

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八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3、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惟有坚持,沙粒才能成为珍珠。 长成一颗珍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养蚌人,他想培养一颗最大最美的珍珠。他去海边沙滩上挑选沙粒,并且一颗一颗地问那些沙粒,愿不愿意变成一颗珍珠。那些沙粒一颗一颗都摇头说不愿意。养蚌人从清晨问到黄昏,他都快要绝望了。就在这时,有一颗沙粒答应了他。旁边的沙粒都嘲笑起那颗沙粒,说它太傻,去蚌壳里住,远离亲人、朋友,见不到阳光、雨露、明月、清风,甚至还缺少空气,只能与黑暗、潮湿、寒冷、孤寂为伍,不值得。可那颗沙粒还是无怨无悔地随着养蚌人去了。

斗转星移,许多年过去了,那颗沙粒已长成了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而曾经嘲笑它傻的那些伙伴,却依然只是一堆沙粒,有的已风化成土。

如果说世上有“点石成金术”的话,那就是“艰难困苦”了。这可是人生的至宝啊!你忍耐着、坚持着,当走过黑暗与苦难的长长隧道之后,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平凡如沙粒的你,不知不觉中,已长成了一颗珍珠。

4、坚持,还必须有承认失败的勇气。

从小到大,我们总是生活在大人的庇护之下,我们从来都不愿意正视我们所犯下的过错,于是我们学会了撒谎。当我们长大一点,那些本会因为撒谎而显现出的面红耳赤便不再会阻挠到我们说谎的进程了,我们开始变得从容,并头头是道,似乎每一件过错的发生都有其理由的。

当我们再次想起那些事,是否看到那正是我们没有责任心的表现。

学会对自己的过错负责,是的,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勇气。

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是遇到什么挫折,我们有些同学就萎靡不振,哀叹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容易放弃努力。每到此时,我就会想起一个人来:他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4岁生意再次失败,25岁当选州议员,26岁情人去世,27岁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六个月 ,29岁竞选州议长失败,31岁竞选选举人失败,34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37岁当选国会议员,39岁国会议员连任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51岁终于当选美国总统。这个人就是林肯,是公认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此路艰辛而泥泞。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稳;但我缓口气,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来。" ——林肯在竞选参议员落败后如是说

环节四:学生讨论: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生1:刻苦学习..... 生2:严格要求自己.... 环节五:老师发言

在风中跌倒,在雨中坚持,我们永不言弃,因为我们相信,“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环节六:全班合唱《真心英雄》

歌词进取向上,给人以力量,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像今天所说的这样,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梦想!加油! 环节七:老师发言:

理想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

重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5.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启发式、案例教学、适当提问、讨论

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配合板书

学时安排:2课时

教学导入:

2009年3月13-15日,英伦三岛最热销的不是歌星或足球赛的门票,而是在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召开的"共产主义观念"会议的门票。本来该会议计划安排在能容纳200人的学术厅,但是听众太多,不得已三次改换场地,最后在一个能容纳千人的报告厅召开。会议涉及的不是"如何分析最新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形势,或如何组织新的政治运动这样的实践-政治问题"。因为今天更为迫切的不是行动,而是理解共产主义观念的哲学意义。他认为,"从柏拉图以降,共产主义是哲学家唯一值得思考的政治概念。"会议最有戏剧性的一幕是大会结束时齐泽克领唱《国际歌》。本章中,我们会集中给大家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自己客观的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起点: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

重点:对资本主义弊端及根源的批判与揭示。

创新点: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

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

——恩格斯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会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会和我们一样聪明。”

—— 马克思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播放视频:《共产党宣言》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1.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品的极大丰富

2.废除私有制

3.生产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

4.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1.阶级消灭

2.国家消亡:国家失去了它的镇压对象和必要性,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军队、警察、监狱等将失去作用。

3.“三大差别”消除

4.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5.人与自然和谐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1.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含义

人的发展是指“每个人”,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个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等。人的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来衡量。

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才能和能力的协调发展。

自由发展是指人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力量。

充分发展是指人的一切天赋和才能得到发展。

2.必然王国、自由王国的含义

必然王国:是指人们受盲目必然性的支配,特别是受到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奴役的社会状态。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支配,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从而也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的社会状态。

3.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从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的飞跃,不是自发地实现的,需要人们为之积极争取和努力奋斗。社会实践是人类由必然王国通向自由王国的根本途径。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 共产主义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  可以根据对社会结构的认识,从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生活

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去把握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 可以根据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对共产主义轮廓和基本特征不断加深认识  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不断向共产主义推进

(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

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包含着人的努力奋斗。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典型案例:中国革命

(三)争取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最终实现,不仅是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标志,也是全人类得到解放的根本要求和体现。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根据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可以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概括为:

物质条件: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精神、政治条件: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

国际条件: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取代资本主义。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一、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科学区别,只在于第一个词是指从资本主义生长起来的新社会的第一阶段,第二个词是指它的下一个阶段,更高的阶段。”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消灭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打碎了以资产阶级专政为核心的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

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一)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

(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体现在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行动中。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的理想目标,要在未来才能实现,而作为一种追求理想的实际的运动,则已熔铸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当前,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就集中体现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我们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课后思考题:

1.在历史上有许多思想家,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作过描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展望与以往这些描绘有何本质区别?

2.西方有的人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宗教信仰混为一谈,把马克思主义说成是一种“新的宗教”,断言“共产主义理想与宗教的天国一样,是永远不能实现

的。”你对此如何看待?应如何认识共产主义理想与宗教天国的本质区别?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理想最终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3.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缈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4.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请用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关系来分析评论这一观点。

5.如何在大学生活中体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个人理想如何才能与社会理想一致起来?

参考书目

1.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三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列宁:《伟大的创举》,《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理想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几乎成了父爱的代言,然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却是父亲的肩膀。

春节回家,发现父亲身体有些虚胖,因为长期睡眠不好,眼袋重了很多,脸上也爬上了一道道皱纹。他的双肩也不再那么结实,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泪光中,浮现出我中考后跟随父亲一起去教育局复查分数的一幕:复查分数的档案室虽然有工作人员在,但中午没有对外开放,只有一扇窗户开着。地势较低,够不到窗口。父亲蹲下身子,满面笑容地看着我说:没事!上来吧,爸扛着你!我怀着不安的心情颤颤巍巍地踩上父亲的肩头,父亲托举着我,仿佛托举着一个家族的希望。他把自己未能实现的读书梦想完全寄托在我身上然而,复查的分数没有错误,我终归还是落榜了。

曾经不止一次听姑姑们提起父亲的旧事。父亲是家里的长子,在那个连麦糊、薯渣都吃不饱的年月,父亲稚嫩的双肩很早就扛起了生活的重担,过早地咀嚼了生活的艰辛。他跟随爷爷一起早出晚归,常常是鸡还没叫头遍,他们就开始起床做线面,然后用箩筐挑着挨村挨户叫卖,后来又四处奔走兜售麦芽糖、正方糕,似乎所有能赚钱的小买卖他都不想错过。

我读初中的时候,父亲承包了一片木麻黄。有段时间,父亲经常驻扎在树林里,用肩膀扛起那刚砍下的一根根粗大沉重的木麻黄,不知疲倦。尽管肩衬很厚,但是那些衣服的肩部还总是最先被磨破,父亲的肩膀也经常被粗粝的树皮磨得红肿,父亲却没有丝毫怨言。有时候他会在酸痛的肩膀上敷上风湿膏。仿佛他扛起的不是木头,而是命运,是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前些年,父亲还揽了一个小工程砌山坡。我不知道父亲与工友们是如何把一块块笨重的花岗岩在陡峭的山坡上堆砌起来。他们肩挑手扛,终日与铁钎、瓦刀、泥浆为伍,双手磨砺得异常粗糙。那个时候,父亲的身体有些虚弱,稍微一干体力活就会汗如雨下,更何况这烈日下的劳作。几个月荒郊野外的生活,白天头顶烈日,夜晚工棚里蚊子成群来袭父亲想,做这个工程虽然比较辛苦,可是家里欠下的那笔外债到时多少可以偿还一些了。然而,活干完了,验收完毕,包工头却卷钱跑路了。父亲和工友们辛辛苦苦赚的一万多元的工钱也拿不到了,这一万多元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我不知道父亲疲倦的双肩怎样扛起这段难挨的时光

理想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理想是前进的方向,是心中的目标。人生发展的目标是通过职业理想来确立,并最终通过职业理想来实现。

职业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比现实更美好。为使美好的未来和宏伟的憧憬变成现实,人们会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行动去为之努力奋斗。

生涯一词的本义,指的是从事某种职业的生活。职业生涯规划,《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我目前虽然还是一名就读机械工程的在校大学生,但是总有一天要走出校门,进入大社会,低层次的要求是解决生存糊口问题,高层次的愿望是能学以致用,一展所长,在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能没有矛盾。与其到时才仓卒应对,不如趁早作适合实际的规划。现代著名作家柳青在《创业史》中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往往只有 1 几步,特别是当人还年青的时候。”由求学到择业就业,便是最要紧处的一步。“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嘛!尤其在今天,就业作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一个即将踏进社会工作的群体,经慎重考虑后作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人生有如一次旅程,若然行程事先有了合理的计划设想,再周密、循序、高效地按照计划成行,就不至走枉路或者遗漏了沿途的大好风光。同样的道理,适宜的职业规划,也会给自己带来胸有成竹的信心和十足的冲劲,使自己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成功在起跑线上。这,便是我写这份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初衷。

那么什么是职业理想呢?

所谓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既包括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种类和职业方向的追求,也包括事业成就的追求。青年时期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也是我们的职业理想孕育的关键时期。作为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理想,它体现了人们的职业价值观,直接指导着人们的择业行为。

一个人的职业理想的内容会因时因地因事的不同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强、知识水平的提高,职业理想会由朦胧变得清晰,由幻想变得理智,由波动变得稳定。

2 理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作用,理想是前进的方向,是心中的目标。人生发展的目标是通过职业理想来确立,并最终通过职业理想来实现。俄国的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同学们在现阶段的学习生活中也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一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的热情就会低落,学习的效果就不明显。因此,有了明确的、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再经过努力奋斗,人生发展目标必然会实现。

职业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参照系的作用,它指导并调整着我们的职业活动。当一个人在工作中偏离了理想目标时,职业理想就会发挥纠偏作用,尤其是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时,如果没有职业理想的支撑,人就会心灰意冷、丧失斗志。此外,如果一个人只把自己的追求定位在找过“好工作”上,即便是将来有实现的可能,也不能算是崇高的职业理想,因为,这样的理想一旦实现,他就会不思进取,甚至虚度年华。总之,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无论是在顺境或者是在逆境,都会奋发进取,勇往直前。

职业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比现实更美好。为使美好的未来和宏伟的憧憬变成现实,人们会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行动去为之努力奋斗。12岁时,周恩来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表达了他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

3 你们有什么样的理想啊!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从小立志,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社会的分工、职业的变化,是影响一个人职业理想的决定因素。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人们的职业追求目标也会不同,因为职业理想,它总是一定的生产方式及其所形成的职业地位、职业声望在一个人头脑中的反映。计算机的诞生,从而演绎出与计算机相关的职业,如计算机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计算机打字员等等职业.

我们要站在合适的起点上,制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制定职业理想首先要了解自己----你能做什么人,最难看清楚的是自己。失去“自我”的职业憧憬是“空中楼阁”,是“水中月亮”,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有从自身出发,从自己的所受教育、自己的能力倾向、自己的个性特征、车身体健康状况出发,才能够准确定位,瞄准适合自己的岗位去不懈努力。还要了解职业---要你干什么并非所有的职业都适合你,也并非你能胜任所有的职业岗位。每种职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能力要求。除了具备观察、思维、表达、操作、公关等一般能力之外,一些特殊行业还有特殊要求。最关键的就是了解社会——让你干什么职业的存在和发展与社会的需求是紧

4 密联系的。因此,了解社会的需求是成功择业并就业的关键。了解社会主要是要了解社会需求量、竞争系数和职业发展趋势。

在走进大学后我学会了很多,经过深思熟虑,我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我要创建自己的公司,并将自己的公司推向世界。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解决一部分人的失业问题。二是自主创业,不仅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而且还为别人提供就业岗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创业已经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和潮流。对青年学子们而言,开展创业不仅仅要有理论,更重要的还有实践经验。我喜欢她,喜欢的不是她的职业,而是支撑这份职业的美好理想和她坚贞的信念。

职业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参照系的作用,它指导并调整着我们的职业活动。当一个人在工作中偏离了理想目标时,职业理想就会发挥纠偏作用,尤其是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时,如果没有职业理想的支撑,人就会心灰意冷、丧失斗志。此外,如果一个人只把自己的追求定位在找过“好工作”上,即便是将来有实现的可能,也不能算是崇高的职业理想,因为,这样的理想一旦实现,他就会不思进取,甚至虚度年华。总之,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无论是在顺境或者是在逆境,都会奋发进取,勇往直前。

也许在实现理想的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要有信心。在开始不能为自己的理想做些什么时要形成“自找市场”的就业

5 观。要确立“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就业观。不要把“既舒适又赚钱”作为择业的必要条件,而是要先找到岗位,融入社会,然后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职业理想不是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目标,它需要我们在不断地实践中,不断地进退中来实现。现在的签约并不意味着你要一辈子吊在一棵树上,艰难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有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一辈子不能够换3份工作,那他就不能算得上一个有能力的人.

上一篇:装修调查报告下一篇:房产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