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范文

2023-03-25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中职院校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当下,国家正在大力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因此,职业教育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体育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等与传统教学相比较,都有了新的变化,各个院校更为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作为中职教育的组成部分,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体育课程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但是,全面体育教学的现状还不容乐观,无论是师资力量、教学理念、联系方法、教学内容等存在一些问题,不仅影响中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中职院校要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

关键词:中职教育 体育教学 综合素质 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新变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中职教育也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积极采取措施,对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中职体育教学也明确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除了在教学中使学生的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据此,中职体育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模式,在体育教学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一、中职体育教学特点

1.特殊性。中职教育阶段将学生和社会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一时期,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中职学生面对两个选择,一方面,学生可以直接进入社会,选择就业;另一方面,可以选择继续教育,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提高个人含金量。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更为注重实用性,这种教学理念下,中职体育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形成一套自成一体的体育教学系统。中职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但是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育没有成熟,容易受到外因素的干扰,从而误入歧途。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2.运动性。体育教学的内容比较丰富,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如球类运动、水上项目、田径运动、冰上项目等,这些项目多是以比赛、运动的形式实现,所以体育教学具有竞技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竞技,可以充分发挥体育运动项目众多、锻炼方法多样的优势,可以利用这些项目达到锻炼中职学生身体素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这也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

3.群体性。体育教学不仅是教师的工作,而且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室外训练,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有些项目必须有多名学生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如足球、排球、篮球等项目,如果仅凭一个人难以完成。因此,中职体育具有群体性的特点,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扮演者一定的角色,遵循相关的规则参与体育运动;学生之间关系是互相合作、互相竞争的,在这种氛围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4.社会性。中职学校体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中的体育有着诸多相似性,虽然受到中职教育理念的影响,形成带有中职教育的深厚色彩,但它的运动性、群体性等特征决定它还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可以说,中职体育课程是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在开展社会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使体育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产生了影响,这是促使教育走向现代化的一种有效途径。中职学生面临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现状,所以中职学生的体育锻炼要和社会接轨,增强体育教学的实用性和社会性。

二、体育教育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1.发展学生智力,强化审美能力。中职学生是处于青春期,这一群体的思维比较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校园文化等有着浓厚的兴趣。体育教学内容具有形式多样的优势,竞技运动项目充满竞争性和挑战性,教师可以结合中职生的特征,让学生可以融入体育教学,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娱乐自我,欣赏其他学生的表演,在这一过程中,都能使学生从中获益,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同时有助于提高中职生的智力水平。大量科学研究表明,体能运动可以有效促进大脑发育,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在体育运动中,促使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得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强,“终身体育”的理念深入人心。体育与“美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有诸多的共同点,有些体育项目旨在展示人体的形态之美、速度与力量之美,同时彰显体育精神之美,如团结协作、敢于挑战、不畏困难等。在体育运动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而且让学生学会表现美,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

例如,在进行《太极》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教学中学生讲述“太极”的来源,让学生感受道家思想,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庄子的混沌哲学思想。然后,在教学中,通过练习太极拳,让学生在实践的同时,体验太极的形态之美,如“狮子抱球”、“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将太极招式与动物的姿态联系在一起,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

2.增强集团体意识,提高道德素养。体育活动中有许多竞技类运动,这不仅是学生能力之间的较量,也是学生心态的比拼,在活动中学生会懂得区分假恶丑与真善美,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可以利用团队形式体育项目,让学生通过体育项目来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从而使其树立良好的集体观念,养成互相帮助、帮助他人的优良品质,同时陶冶了学生思想道德情操。

例如,在学习《篮球》一节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各个小组之间进行竞赛,让学生在竞技的过程中达到德育目的。每个学生都是集体的一分子,如果团体取得胜利,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如果团体失败了,所有成员都承要总结失败原因并进行反省。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为集体而奉献自我的品質。当学生进入职场面对诱惑时,依旧能坚持正义感,以集体利益优先。

3.锻炼学生意志,提高心理素质。中职学生群体比较特殊,他们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社会经验少,不仅面临着成长的烦恼,更要面对就业的压力。健康的身体可以让学生抵御自然环境的侵袭,良好的心理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险。在中职体育课堂活动中,虽然胜负之分不如竞技体育比赛激烈,但是可以让学生感受输赢的体验,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得失观,让学生进入社会之后,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依旧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他们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更好地迎接挑战。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长跑训练,让学生在不停地跑步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耐力,使学生性格变得坚韧,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为学生将来的成功增加砝码。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体育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职院校教学理念与普通高中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中职体育教育也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中职体育课程自身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焕荣.浅谈中职体育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6):93-94.

[2]黄华林.新课改下如何做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8):270-271.

[3]龙彦廷,张诗咏.现代育教学与中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分析探讨——以赣州中职院校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6(29):363.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出现的虚度光阴和浪费时间的现象以及我国大学生目前存在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就业难等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在学生管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商丘师范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蓝本,认为高校要重视业余时间的教育,引导、督促大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业余时间。同时,高校应该为大学生多样化的业余生活提供设施、场所,为大学生业余时间的成才,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业余时间;综合素质;科研项目;社会实践

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培养者,应该加强管理措施,督促、引导大学生科学、有效地管理业余时间,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笔者结合自身在学生管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商丘师范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蓝本,提出以下几点应注意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高校管理提供参考。

一、高校应普及人生规划教育

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时间管理和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杜绝大学生浪费业余时间的现象出现。目前,很多同学没有利用业余时间的观念,很多大学生迷茫和浪费时间的原因就是因为其在大学生活过程中没有目标[2]。针对这一点,高校首先从大一开始普及职业规划教育。职业规划是在评估个人性格倾向、实际能力和主观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结合外界客观条件和社会发展趋势,通过综合分析与权衡,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定位,确定个人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从而为之付出实际行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能让学生理性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工作,能理智地分析自己和社会的需要,树立长期的职业目标,并能为之确立短期目标。高校应该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价值并能有效地普及到学生中间去。为此,高校应该每年开展职业规划相关的活动,如职业规划大赛,让职业规划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同学的头脑里,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能合理地认识自己,确定自己的目标,有了目标,就会有执行的动力和合理的计划,再通过时间管理的教育让他们合理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业余时间。“四象限”法就是一个很好地管理自己时间的方法。第一象限是重要又急迫的事,如学习任务;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第三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第四象限属于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同学们按照这四个标准对自己的事情进行规划,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促进自身的发展。到了高年级以后,学校要组织一些就业指导和培训,让大学生为就业作好各方面的准备。针对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还可以开展创业培训并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创业。

二、高校应该为大学生的业余时间提供一些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平台

当前,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多,高校有优越的教师资源和活动平台,应该根据大学生的不同特长为其提供多种平台,让大学生在业余时间提高自己。

(一)高校要利用业余时间,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

首先,对于学习兴趣和能力比较高的学生,可以成立一些科研兴趣小组,由专门的老师指导,这些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一些课题研究,学习撰写本专业的论文,能力强的科研小组还可以单独申请课题并承担课题的研究。拓展和延伸这些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他们日后深造打下基础,同时也会在同学中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高校要多组织科研或者科技大赛。除了国家举行的一些比赛,如建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外、发明大赛等,应该在本校举行了一些切合学生自身能力的小规模的比赛,如论文比赛、翻译文献大赛等。

另外,高校应该多邀请专业领域的专家给学生们作讲座,在业余时间多组织一些科研交流会、研讨会等,扩大学生们的科研接触面,让更多的学生能走进科研。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科研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不多。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大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科研活动。

(二)高校应为大学生业余时间的体育锻炼提供场地和活动器材

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减轻压力,调节不良情绪、治疗心理亚健康、预防心理疾病。

(三)高校要能为大学生业余时间的社会实践提供校内和校外环境

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与教学理论相适应,以实践方式来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教育形式,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将知识技能转为运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前,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一般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在校内,实践能力强的同学要开展一些学生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们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校外实践一般都安排在大四进行,但是对于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如果在平时就能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加深和检验理论知识,弥补纯理论学习的不足,就可以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高校要根据专业需要,建立不同的校内实践基地或者在校内提供实践的机会。对于需要在校外进行实践的专业,高校要在社会建立一些校外实践基地,比如为师范类学生联系一些幼儿园、小学、初中等作为学生们的校外实习基地;酒店类专业要到酒店实习,高校还要根据自己学校所设专业的不同,和社会上一些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有的专业可以实行校企合作,实行学校和企业的双导师制。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知识面也是更加宽泛的,满足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对于还没有校外实习基地的专业,高校要鼓励大学生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或者兼职活动。

此外,高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多组织一些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技能发展的各种活动和比赛。同时,高校应该完善其硬件措施,要能满足学生学习、体育锻炼以及发展特长等需要,比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学生活动中心、体育活动场地建设如乒乓球台、篮球场等[4]。

三、高校应该为贫困生的业余时间提供校内和校外的勤工俭学岗位

为了帮助贫困生在经济上获得独立,很多高校都设有勤工俭学岗位。但是,现在高校的勤工俭学岗位和以前相比,变化不大,还是以前的那些打扫教室、整理图书、食堂帮工等单纯劳动型岗位,而且劳动报酬也不高,已经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了。因此,高校应该设立一些管理型的(比如辅导员助理、宿舍管理等岗位)和科研型的岗位(如助学岗位)。同时,为了满足贫困生打工的需要,高校可以和一些企业、培训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机会,让贫困生到有保障的地方去勤工俭学[5]。

四、高校应该抓好社团建设,让社团成为大学生业余时间的第一选择

高校应该认识到社团建设的战略地位。社团建设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成熟、人格完善以及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社团是大学生业余时间培养和发挥兴趣爱好的重要组织,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也日益显著。但是,现在的社团一般都是学生自主组织的,管理比较松散,社团成员和活动都比较随意。要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高校应该发挥统筹优势,合理地建立一些能切实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社团,并且能加入到社团的管理中来。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让学生们定期开展活动和项目。同时,对成绩突出的社团,高校要作出一些相应的奖励。对一些好的做法要普及,从而完善高校的社团建设,为同学们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五、高校辅导员要督促和引导大学生科学、健康地利用业余时间

高校辅导员和学生接触最为紧密,因此其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业余生活并督促、引导他们合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首先,辅导员要善于发现并纠正大学生业余时间中出现的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辨别不清,很容易被别人利用,有的大学生在业余时间的打工过程中认识了一些不法分子,被骗上传销的道路,甚至被骗到一些邪教组织中去。辅导员一定要能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对于业余时间经常不在学校的同学更要重视。辅导员要把握大学生的业余时间安排,首先,要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学生的身体、思想的健康发展;其次,在和学生的交流中,辅导员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科学、健康地管理和利用业余时间,第三,辅导员要重视宿舍文化对业余时间利用的价值。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宿舍里面度过的。宿舍活动是形成文化的重要基地,是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学生宿舍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流行性和思想行为真实性等特征。辅导员应该把宿舍当成教育的第二阵地,要善于利用宿舍文化引导功能,在宿舍中形成珍惜时间、爱学习、争上进的文化氛围。

爱因斯坦和鲁迅都曾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大学生业余时间比较充裕,但是会对业余时间进行安排的人很少,很多同学都是随波逐流地以消遣为主。因此,高校应重视对学生业余时间的教育,引导、督促大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业余时间。同时,高校应该为大学生多样化的业余生活提供设施、场所,为大学生业余时间的成才、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左冰,赵辉,宫萍.关于大学生业余时间管理的对策思考[J].科教导刊,2013,(0).

[2]赖文强.加强大学生业余时间管理的几点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0,(12).

[3]夏莉莉.当代大学生业余时间分配情况的调查研究[J].知识经济,2011,(4).

[4]黄雪燕.大学生业余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1).

[5]胜令霞.大学生业余时间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决策——以河南大学为例[J].中州学刊,2011,(5).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从学校和学院层面为经济困难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很关键。为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经济困难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本文提出“经济困难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的方案设计。

关键词: 课外科技创新项目    经济困难大学生    创新型人才

一、问题提出

创新性不足一直是当前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由于大多生活在边远山区,与社会接触的渠道少,容易出现自信心不足、实际操作能力弱等问题,并制约其发展,因此,从学校和学院层面为经济困难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显得尤为重要。为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经济困难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本文提出“经济困难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的方案设计。

二、研究实践意义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院每年到校的科研项目逐渐增多,学院学生管理队伍充分利用专业优势资源,立足学科优势,结合专业特色,为经济困难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学院鼓励并组织经济困难学生申报科技创新的课题,联系学院资深教授、导师或优秀的青年教师,充分利用学院优势科研资源,通过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省级、校级创新团队、国际合作实验室、校企合作实验室等平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实践动手能力,促进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的出现,同时促进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程,以满足市场经济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完善贫困生资助和培养体系

通常各院校针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模式主要是物质资助和经济困难生活动的开展,例如各类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爱心礼包、自助活动等。通过课题研究的参与,贫困生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巩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完善经济困难生资助和培养体系。

(三)为师生交流提供平台

由于受跨校区影响,高校师生在课堂中交流时间减少,通过该项目的开展,为师生交流提供平台。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科研方法、学习理论知识、培养科学态度,同时也了解学生的需求,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项目实施步骤

(一)申报范围

学院在校本科生,以经济困难生为主,项目执行时间12个月,要求学生离校前完成申报项目。

(二)申报要求

1.申报项目要有一定的前期预研基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技术可行性;申请者应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能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

2.每项目负责人仅限1人,参研人员一般为5人(含负责人),不得少于2人;负责人不得同时申报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项目;在研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本次立项项目。

3.项目时间周期为12个月。

(三)项目管理办法

1.根据项目建设计划,项目组自觉接受学院对项目的管理,包括参与学生学术交流活动、成果展览、接受中期检查、抽查和结题考核。

2.中期检查:学院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中期或阶段性检查,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

3.项目结题:学院成立项目结题答辩工作小组,由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项目结题答辩工作。学生项目负责人要及时撰写项目结题表和总结报告等,提供相关研究论文、调研报告、创意方案、实物作品、软件等成果的支撑材料。考核结果分为不合格、合格和优秀,考核优秀的作品将组织推荐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的创新性实验的比赛。

(四)项目实施步骤和阶段安排

项目实施步骤:对项目进行全面宣传——组织学生申报课题——组织专家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评审——对评审通过的课题进行中期检查——课题结题——形成可研性报告,成果推广。

第一阶段: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管理制度等资料。

第二阶段:对项目进行宣传,组织学生申报科技创新课题,提交课题申报书,并组织专家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评审。

第三阶段:收集整理前期工作的资料,并形成项目中期报告。

第四阶段:学生提交中期检查报告,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中期检查。

第五阶段:课题结题,要求各课题负责人提交研究成果、结题报告和发表的论文、专利等相关资料,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考核。

(五)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学院经济困难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的经费由项目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并进行运作,由项目组组长监管。

项目经费的使用要本着以下原则进行支配:一是项目导向原则。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大学生尤其是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课题申报,促进学院深化教学改革,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二是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项目经费的支持对象是在校的经济困难学生,做到专款专用,转账核算,将经费的使用切实落实到学生身上;三是鼓励创新原则。项目经费的资助倾向于创新性强、有利于成果转化的科技项目,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的发展。

每学年资助10个创新性项目,每个课题预拨支持经费1000元,具体的经费审批视课题情况而定。

四、效果及反馈

(一)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

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充分調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创新性与创造性的科学研究锻炼,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成一批大学生创新性成果的出现。

(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生生直接深入接触课题研究,充分实现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参与过项目的生生在本科学习过程中既拥有科研经历又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后期发展奠定基石。

(三)创新实验项目影响广泛

每个创新项目在学生中都产生广泛的影响,某些未参与项目的学生表示对本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希望以后有更多让他们深入实践的机会,其中一些项目被推荐参加全国性比赛。

(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在课堂以外接触的学生面通常只有研究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为本科生尤其是经济困难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进一步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推动创新培养模式落到实处,就要促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在本项目开展过程中,严密的管理机制、灵活的运作机制、完善的激励机制是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措施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管理到位是项目领导小组超强执行力的有力体现,形成多种育人途径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人才培养体系,有效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增强实践动手、社会交往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更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培养方式,有力地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需要改进方面

(一)需要充裕的时间完善项目

时间充裕的话,学生通过良好的研究平台,在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会取得更卓越的创新成果。研究具有连贯性,指导教师希望参与项目的学生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参与科研工作。

(二)项目资助面不够宽

由于经费有限,项目资助面有待拓宽,项目应该提高整体资助力度,使得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项目,为项目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措施保障。

(三)保证项目持续性开展

一是可以保障同学们的参与课外科技创新项目的连贯性,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二是为学院的研究平台源源不断地输送学生,既保证科研的连续性,又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得以贯通。

参考文献:

[1]纪利琴,苏巧平,薛颖操等.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方式方法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2,28(11):192-193.

[2]朱德荣,常云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24-25.

[3]曾琦,向曉东,张榜生,等.以学生为本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5):16O-161.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范文第4篇

河北省三河市新集镇 张庄小学卢丽君

【关键词】 促进学生发展评价

<摘要>基于现代教育理论,评价方式应该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 改革的步子迈出去了,但思想依旧在“鞋子”里,“流于形式”是最普遍的问题。 要从观念上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积累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

一、评价的含义及作用

评价就是主体根据一定的目标,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客体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评价应该发挥这样一些功能:(1)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2)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3)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4)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促进学生的发展”应该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 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发展成果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要用开放、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舞台。基于这些理论,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想其他智能领域迁移。

1、应该注重对学生建构知识时采用的策略或方法的评价,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2、应该采用师对生、生对生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

元评价机制。而上述种种评价方式或指导思想上的转变,

无不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

“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

3、我们在评价方面的确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如:设计

了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册、采用了多

种形式的考试方式等等。为此对原先的评价机制进行了幅

度不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践中同样发现有

不少问题存在。改革的步子迈出去了,但思想依旧在“鞋

子”里-----“流于形式”是最普遍的问题。因此,新的

评价机制在某些方面,没有让教师、学生、家长体会到对

学生发展的明显的促进作用。

下面就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做一点探讨。

1、关于《素质评价手册》。

(1)期末进行的素质评价数学部分,分为概念、计算、

应用题3个方面,评价由教师、该生所在小组及学生本人

三方面给出,从形式上看,倡导了评价的多元化。但落实

到教师、小组、学生本人怎样去进行评价,却没有细致可

行的方案出台,使评价流于形式。

以学生互评为例,仅用一堂课时间,让

6、7个学生围

桌而坐,在缺乏足够的素材展示(如个人的作业,四个方

面测试的结果)的情况下,让学生凭印象给同组的其他成

员评定四个方面的等级,这样的评价结果其信度和效度是

可想而知的。对一个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评价,也应该有

一套类似医学诊断的、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测量后的数

据积累,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些数据不仅教师

要掌握,学生也应当了解。以便他们能在同别人的对比中

加以自我的反省,也便于别人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

(2)“以学生为主体”,这是课改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话,

但是否作为一种观念深入人心,尚有质疑。表现在评价方

面,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对来自学生的评价重视程度不够,

在心里把学生评价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项目。造成这种现象

的原因很多。如学生的评价目前尚缺乏信度和效度。对此,

要对生—生评价予以指导,让学生学会比较客观地评价他

人。如:可以倡导学生自拟题目或自己组织数学活动,在

小组中进行测量,使他们通过测试活动,积累评价他人必

须依赖的数据;可以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对各人的作业

进行阶段性的评价,结合按时完成与否、完成质量的高低

等方面做一个综合评价。 在成人这方面,要从意识深处

更新传统观念,要懂得充分尊重学生的评价。成人对学生

评价的尊重,才能带动学生对评价的重视,使学生认真参

评,真正发挥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促进作用。

2、关于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即时评

价。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其实是在一个

个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中展开的。随着课改的

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懂得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表达自

己的见解和思想,发表评价意见。但尚存在评价方式传统、

内容浅显、层次较低等不足。如在评价内容上,陈述性知

识评价、程序性知识评价比较多,主要评价基本知识是否

掌握,是知识的简单再现。教师要充分认识评价在教学中

的总结、矫正、促进和催发作用。特别要善于利用评价激

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产生高质量的思

维。

课堂评价举例:

课堂作业:在方格本上画出对称图形。

两位学生的作业完成后展示出来,学生评价后,教师:“这

两个同学的确是画对了,了不起!”进而,教师:“如果你

在应征一个广告设计师的职位,经理要你携带一幅你设计

的对称图形,作为对你设计能力的考察,你会选择上面哪

幅图呢?”(引发学生继续评价)

评析:巡视课堂,每个学生都能抓住对称的特征,进行

作图。但在评价前,学生多以绘制矩形、三角形为主。展

示作业都正确无误,但教师用“如果你在应征一个广告设

计师的职位,经理要你携带一幅你设计的对称图形,作为

对你设计能力的考察,你会选择上面哪幅图呢?”对评价

进行指引。学生议论之后,再次作图时,注意到从构图的

美观,色彩的搭配、图形的创意等多方面去计划自己的图

案设计。由此绘制了精彩纷呈的对称图案。作业质量明显

提高。

在新教材中,还有许多地方设计了可以让学生自由解

答的习题。如:“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在评价

学生提出的问题时,不能仅仅局限于“问对与否”,应该

对思维有深度的提问予以充分的肯定。用适当的评价激励

学生进行质量较高的思考。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关于作业的评价。

教师批改作业,主要目的依旧是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

的错误,考察学生对基本内容掌握与否,以便及时弥补学

生的疏漏。对优秀的作业,主要是采取加贴红花的方法给

予鼓励。作业内容主要以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为主。在促进

学生的发展上,显得力度不足。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应该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给予评

价。采用动态、灵活的评价方式。即,不要把眼光仅仅停

留于传统意义的“对”与“错”上,要多层次、多维度地

看待学生作业。图形设计中,有的学生创意好,绘图不够

美观、有的有创意,但绘图中有错误等等,教师要根据其

实际情况,赋予适当评语,指出他的优点,并提出相应的

改进建议;对学生开放性题目的解答,教师尤其要对思维

质量高的解题方法给予特别的嘉奖并在全班推荐。教师必

须有这样一种意识: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不等于放弃教

师的引导。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教师要重视通过评价从学生作业中了解他们的知识、

技能形成的过程,分析他们作业中错误的成因,并根据学

生各自的特点,帮助他们弥补解决问题策略上的不足。

综上所述,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当始终坚持以

“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

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积累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使评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范文第5篇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享用无穷。”对于学生来说,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即“鱼”不如“渔”。所以现代的教师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培养学生自己获取信息的本领,即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的素质。

进入技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考高中落选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素质较低,而且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上进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滑坡,普遍地经济效益差,在学生心理上造成读书学技术没有前途、没有出路的感觉,学习得过且过考试互相抄袭。根据这一情况,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有一名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老师不可能终身的培伴你,所以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尤为重要,只有文化水平提高了,那么自然的综合素质也就相应的提高了。 这里所谓的自学,不是全盘由学生支配学习过程,取代教师的作用,而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检查的学习过程。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始终起着教学中的主导作用___培养学生的自学心理、自学习惯,并逐步掌握自学的方法,最终达到学生基本上靠自己获取知识、锻炼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为目的。

一、学生自学心理的培养

1. 培养自学的动机。心理学中指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自学动机,学生才可能自觉地、主动地坚持自学,克服以往学习的惯性。并逐步对自学产生兴趣。教师要结合国际国内新形势加强自学目的教育,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从思想上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明确自学的目的,增强历史责任感;通过对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捧铁饭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靠自己的奋斗,同时使学生懂得优胜劣汰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有危机感。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从正面引导学生,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从而从根本上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使之认识到自学的重要意义及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再配合表扬、鼓励、学习成绩反

馈等手段不失时机地进行自学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2. 培养自学兴趣。自学是十分艰苦的劳动只有让学生在自学劳动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才能加深对学习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给学生创造应用知识的条件,发展学生学习兴趣,如搞一些技能竞赛,并有计划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3. 培养自学习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要克服以往的惯性,形成良好的习惯,则需要长期有意识的培养。如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是问一答十或问一答一,还是问而不答。有问必答不可取,提供寻找答案的途径和方法为最好。反过来教师提出的问题,则鼓励学生“问一答十”。

培养学生自学心理还有其他方面。总之要使学生以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自学。自学心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过程中,龙以起步阶段为重要。

二、学生自学方法的培养

教学实践中观察到,学生能力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被动学习阶段、入门阶段和提高阶段。在不同阶段,教师采用的方法不同,自学的内容,程度不同,教师所起的主导作用也不同。

1. 被动学习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自学能力很弱或根本不会自学,新入学的学生有85%处于这种状态。他们只是背记公式、照搬做题的过程,并且依赖性很强。这时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强化学生自学训练,培养自学习惯,增强独立学习意识,使学生初步体验自学过程,在教学的督促下,完成教学任务。

如在教学中,将易学的知识点,或操作要求学生自己学习、教师检查学习效果,或将重点、难点分解开,让学生避难就易,进行自学,逐步培养自学心理养成自学习惯。

在这一时期的指导中,要注意准确掌握自学的深度的数量,切勿使学生丧失自信心要多鼓励,使之顺利过渡到入门阶段。

2. 入门学习阶段。在第一阶段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有了自学的信心和方法,但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方法欠当。这时主导作用和培养目标是进一步传授自学方法,激发自学兴趣,巩固自学习惯。例如,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首先给出一条清晰的学习途径或程序,让学生遵守这个学习方向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要点、思路,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 提高阶段。通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自学规律,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这时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处在快速提高阶段。这个时期主导作用就体现在指导学习方向,建议学习计

划,启发学习技巧和推荐课外读物。如果说入门阶段是教师领飞的话,这时就是放飞阶段。教师除严格控制检查、测试外,其余教学环节均可采用宽松管理。如指导学生阅读,除推荐适宜的读物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1)视幅要宽,在把视线盯在知识点上。(2)尽量少回视,克服回视习惯。(3)要在演题过程中,随时检查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

三、就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谈几点体会

1. 自学初期难度很大,三分之一的学生常处于等待。观望的状态,还有三分之一学习效果不理想,而另一部分学生自学情况良好,完全能按指导目标完成任务。

2. 一学期后,学生的自学能力会有较大提高,同时会产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均会有不同程度提高。

3. 第三学期以后,学生具备了自学能力,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平均成绩比讲授法班级高10分至15分。

4. 自学法与讲授法相比,教师的任务加重了许多,不仅要研究大纲和教材而且要研究课外读物,研究最适合学生自学的方式方法。

5. 在各培养阶段,特别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培养每个人的自学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而竞争的实质是智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职工队伍素质的竞争。哪个单位重视智力开发,狠抓合格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纪律严明的劳动大军,哪个单位在竞争中就可能掌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将会处于被动,失去竞争力。为了使技校不断培养出合格的中级技术工人,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我们就应当尽自己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这样社会和企业才能认可,技校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单位:辽西技师学院

地址: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 电工街23号 辽西技师学院 教务处

邮编:123000

上一篇:日用化学与健康论文下一篇:中小学科技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