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武术论文范文

2024-03-07

竞技武术论文范文第1篇

一、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形成过程

中国的武术主要由我国传统的农耕文明而形成与发展, 一直到最后的全面成熟, 武术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也是我国传统文明精神的象征与载体。而在鸦片战争后, 我国的近代史的序幕也被逐渐的拉开, 西方文明与文化也被注入到了中国的发展中, 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 我国的武术也被注入了很多西方文化, 进一步的推动了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形成与发展。在西方文化的大力影响下, 我国的竞技武术套路在民国时期就进行初步形成, 比如在很多大型会议中的武术表演以及武术竞赛等等,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武术竞技套路难度动作。在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形成的初期, 竞技武术的发展虽然已经经历了很多的尝试与发展, 但是在这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比较客观的因素。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 由于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 根据所产生的客观因素为凭证, 从而制定了武术竞技套路动作的发展模式, 将套路动作作为主要的发展内容, 并且在其中树立正确的形象, 将竞技武术套路动作引向更加高质量的发展方向。

二、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发展历程

(一) 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发展的初期

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发展初期在民国时期, 主要是由于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 使武术向竞技化发展。在民国时期, 武术的主要竞技方式就是“击打与练习结合”, 在这其中有两次比较著名的事件, 第一是中央国术馆在1928年与1933年于南京举办的两次竞技比赛, 第二个事件是1929年在杭州举办的“国术游艺大会”。除此之外, 也有比较单一的套路演练形式, 比如在1923年举办的“中华全国武术运动会”以及“第一次武术单项运动会”就属于单纯的武术套路难度动作演练, 在举办的过程中, 一共可以分为三方面进行评审, 首先观摩武术套路的演练, 其次对手部、眼部、身体、步伐以及方法进行评审, 最后通过动作、力道以及姿势进行评审, 这种评审的方法相对于比较简单。所以, 在民国时期, 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知识作为一种表演形式的活动, 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竞技武术, 但是民国时期的武术表演也为竞技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是竞技武术发展的最初阶段。

(二) 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发展中期

在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这个发展阶段, 可以说是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发展成型期, 武术也真正的富有了竞技的含义。在1953年举办的“全国体育大运中”, 竞技武术被作为主要的竞技内容, 从而打开了竞技武术的大门。但是, 在这次竞技武术的比赛过程中, 所使用的比赛方式仍然是民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击打与练习结合”的模式, 从而遭受到了改革派的抨击。同时, 在当时, 因为政治的形式十分的复杂、多变, 并且有些武术技艺者会通过武术破坏社会的稳定, 从而骗钱敛财的活动, 更严重的甚至是从事反革命活动, 所以这也就导致竞技武术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而后, 当时的国家体委武术负责人明确的指出经济武术套路的主要内容, 以及经济武术套路运动的重要意义, 可以将竞技武术看作是艺术体操的形式, 使其不仅能够表现出优美、敏捷由勇敢的人民形象, 同时也能够提升人民的身体素质, 达到前身健体的目的, 从而进一步的促进了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发展。

(三) 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发展的停滞期与前进期

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发展的停滞期主要就是指的文革期间, 在这期间为武术的发展带来了十分大的影响。在文化大革命的前期, 我国很多的武术类型被扣上了“封建迷信”的帽子, 比如罗汉拳、少林拳等等, 而醉拳则被扣上了“对现实发展不满”的帽子, 太极拳则被认为是活命哲学, 使武术的发展停滞不前, 任何武术练习者与拥有者都被认为是在为反对革命做打算, 也正因为如此, 武术这项运动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 这也是我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最大劫难, 而且, 在这种大的环境下, 所有的竞技武术活动也被迫终止, 武术的发展也陷入了停滞的阶段。在70年代的时候, 我国的体育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而“中国功夫”也成为了我国在与世界各国交往过程中的主要明信片, 在国际交往的过程中, 我国的武术运动员凭借自身出色的竞技武术套路表演而广受各国友人的欢迎。李连杰可以说是中国武术的第一人, 当时年龄尚小的李连杰, 在白宫进行武术表演后得到了美国总统的夸赞, 这也就标志这武术是我国重要的历史瑰宝。在这之后, 我国的武术套路表演形式越来越多, 而缺少了武术中特有的击打特点, 这也就是武术过分激进发展所带来的弊端。

(四) 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正确回归期

自改革开放以来, 党中央就在落实“事实就是”的方针与策略, 很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错误也一一得到改正, 其中就包括对武术的限制, 多为国家重要的领导人, 都对武术的回归与发展给予国充分的关注, 使竞技武术得以回归, 将武术的击打特点作为主要的发展内容, 而不再侧重于表演, 这也是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主要内容。武术的回归在三方面得以体现, 首先就是整理与挖掘民间的武术形式, 其次是恢复武术竞技比赛, 最后重视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发展。

三、竞技武术讨论运动的发展对策

(一) 以传统武术的基本理念为发展的中心

我国的传统武术主要以攻击为主, 防守为辅, 所以在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发展过程中, 必须要以传统武术的基本理念为发展的中心, 从而在传统武术的基本理念上进行不断地创新与完善, 将竞技武术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表演形式中。在武术竞技比赛中, 虽然比赛的规则更加重视比赛过程中的攻击与防守动作, 但是在实际比赛的过程中仍然会将攻击与防守的动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夸张, 使其与真正的竞技武术产生一定的差异, 如果一直按照这种方式发展下去, 则会导致竞技武术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成为了一种观赏性质的舞蹈表演。因此, 在实际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 应该将竞技武术中的精髓提炼出来, 并且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创新, 使竞技武术能够得到真正的传承与发展。

(二) 融入现代化的发展理念, 接轨国际体育运动

武术可以说是最具我国传统特色的一种体育项目, 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世界已经迎来了一个全球文化大汇聚的时代, 我国的武术传统也正在受着西方文化的影响, 所以, 在现在这个时期, 中西体育文化的结合已经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够使武术文化长远的流传下去。因此, 在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发展中, 应该融入现代化的发展理念, 通过中西合璧的发展, 与国际体育运动接轨。此外, 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也应该充分的符合市场产业的需求,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市场中, 站稳脚跟, 吸引观众, 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竞技武术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 回顾我国竞技武术套路难度的发展历程, 我们更应该注重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 站在合适的高度, 总结发展过程中的不足, 寻找发展的规律, 使我国的传统武术能够发扬光大。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国人民的经济条件以及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 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对于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有了重新的要求。武术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历史的结晶, 而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不仅是人民智慧的象征, 同时也是我国武术的传承形式之一, 所以, 在现阶段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也成为了我国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 本文主要分析了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发展历程以及对策, 希望能够更好地将中国武术传承下去。

关键词: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齐洲.表象训练法在高职院校武术套路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武术研究, 2018, 3 (10) :72-73+82.

[2] 李平.武术申奥对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影响研究[J].武术研究, 2018, 3 (09) :32-35.

竞技武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文化 文化互补 文化冲突

社会发展决定了体育文化的发展。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体育文化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模式。随着历史的长期演变,体育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研究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我们可以发现,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与之是有着冲突与互补的矛盾存在。

一、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两个根本不同的体系。它们是随着历史发展先后出现且并列平等发展的两个文化系统。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两者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并没有明显的冲突和融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航路”的开辟和国际间交流的频繁,特别是由于西方列强在近代对外侵略扩张,使两种文化开始正面交锋,日益冲突和斗争。由于这两大文化本体及其存在环境的巨大差异,所以它们在交流中的对立是绝对的。具体表现在:

1.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植根于“天人合一”、阴阳、八卦、五行等理论之中,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在西方哲学重外在、分析,重与自然的斗争等观念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整体观重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带有某种经验、直觉、模糊的性质,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科学实验、解剖学、生理学、现代医学等的综合运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重节奏、韵律、神韵、内涵、和谐美,重朦胧、抽象、含蓄美,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重阳刚的力量、速度之美,重外在、形体美。

2.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贯向着娱乐性、表演性、礼仪性方向发展,注重个人修养,形成以追求“健”和“寿”为目的的民族内向性格,融进了以身心合一、动静结合的导引养生、武技的发展,然而削弱了体育运动中的竞争性;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始终向着竞争性、惊险性、公开性、健美性、超味性方向发展,并使体育形成体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忽视了人竞争中的道德教育,容易产生残忍与暴力。西方竞技体育文化追求“强与险”,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追求“健与寿”。

3.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身体锻炼来以外达内,由表及里,由形而下的身体有形的活动来促成形而上的无形精神的升华,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透射出十分明显的重人格倾向;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则重人体胜于重人格,注重人体本身的价值,更讲究从人体的培养上来考虑体育的价值,通过让人在肌肉的运动中,在各种力的交汇中去实现完美人体的塑造,进而实现理想的人生。

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互补

体育文化的产生是一个长期孕育演变的过程,其发展更是一个长期积累、选择、变异、冲突、交融、定型的过程。由于体育文化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存在,所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在相互交流的同时,势必会互相吸收融合其文化中的精粹部分,这就是文化的不自觉内在的统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伦理道德观念的追求。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政治经济条件,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出现了勃兴。在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势必要注入新的血液,因此,西方的竞争观念,自我价值的彰显也成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追求。西方一些知识分子也开始致力于东方体育文化精神的研究,试图从东方的处世之道和养生方法中寻求解脱。

2.相互移植对方的优秀运动项目。如气功、武术、龙舟竞渡、踏青、放风筝、秋千等,开始向西方移植,冲破了西方竞技一统天下的局面。而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等项目已深入中国各民族人们的心中,获得大家的喜爱。

3.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为西方所接受,西方竞争观念为东方所认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统生命观、健康观和与此相适应的保健体育,蕴含着有关人体科学的丰富内容,如注重身心统一、内外协调、动静结合等许多辩证思想,对指导当今的人类保健活动,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竞技体育所表现的竞争观念和现代社会是相吻合的,正被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所认可和接受。

三、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矛盾存在的意义

1.体育事业进步的动力。体育文化是一种需要人们广泛参与的休闲文化,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任何一种形态或地域的体育文化都在寻求与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中得到对方的文化精粹,可以推动世界体育改革的步伐,促进世界体育的发展。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深入中国内地,很多项目获得各民族人民的喜爱,在全国兴起了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

2.维系体育文化发展的连续性。虽然,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交流还不到几百年的时间,由于其文化的相互矛盾存在,不断碰撞磨合,它们不仅各自获得新的文化血液,而且获得新的文化生存空间。

3.调节各地区体育的平衡发展。各体育文化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交流的各方吸引对方精华,吸取对方的经验教训,互相补充。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有着对立统一,才有其交互影响的可能,这一东方与西方的体育文化对话可以丰富世界体育运动的手段与形式,完善世界体育科学思想体系,拓展人类体育功能结构的外延。中国民族地区的体育文化在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交流之后,由于其文化巨大差异而产生的文化对立,显示出中国民族地区的体育事业的相对滞后,为力争与西方体育文化平衡发展而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如中国民族地区的体育文化也开始试图完成产业发展,并与其他产业诸如旅游产业联姻发展,这在云南、西藏等民族旅游地区已取得了一定成就。

四、两种体育文化对立统一的辩证认识

不同类型和模式的体育文化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发生冲突,因此,体育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不是畅通无阻的,不同性质的体育文化遭遇到一起的时候,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是客观的,它不仅会改变原来体育文化的性质,还会由于两者契合发展产生新的体育文化,带来体育文化的变迁。体育文化的冲突是区域性、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集团性等多种类型的综合,认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就应在此入手,认识两者是政治、经济、地理等生存环境差异下的矛盾存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由于各层次发展水平不一,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会冲击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生激烈而全面的冲突。此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作出全方位的调整才能适应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矛盾冲突。有效利用这两种体育文化的内在统一因素,寻找两者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这将有利于消除或减少两者冲突所产生的负面因素,使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忠利,宗文举.中西文化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193. 255.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194-198.

[3]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4]熊志冲.传统体育与传统文化[J].体育文史,1989,(3):6-7.

(作者单位:浙江苍南县民族中学)

竞技武术论文范文第3篇

在我国,竞技体育舞蹈比赛项目开始于1993年,该比赛项目的设立不仅极大的刺激了舞蹈艺术的发展,而且还使得舞蹈越来越具有竞技性和艺术性。随着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和竞技水平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体育舞蹈竞技训练和编排具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优秀参赛选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为大众所熟识。众所周知,竞技性体育舞蹈优异运动成绩的获得是多种因素效应的综合反映。作为技能主导类的竞技性体育舞蹈,竞技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编排质量则直接影响竞技的总体水平。另外,评委点评也是影响参赛选手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它不单单是在用分数选优择优,也是在用分数告知参赛选手的不足之处。因此参赛选手不仅要努力训练竞技舞蹈的编排动作与节奏,还要熟知评委点评竞技舞蹈的各项要点。那么在竞技体育舞蹈比赛中,评委是通过何种方式对运动员竞技水平进行点评的呢?笔者希望通过对竞技体育舞蹈的点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给参赛选手更多的提示。

纵观各类竞技比赛,参赛选手最后的胜出是由多种组合因素构成的,总的可以划分为两大块:一是参赛礼仪,二是参赛选手的舞蹈技能(体现在体育舞蹈给人的美感和编排艺术方面)。而这两大块也正是评委对参赛选手点评的重点。当然了!参赛选手的舞蹈风格、舞蹈配选的音乐以及与舞伴之间的配合也是评委点评的重点。内容分析如下:

参赛礼仪

参赛礼仪分为:着装、比赛入场和退场。

(一)着装

参赛选手要着装整洁、漂亮,这不仅能表现出参赛选手的精神面貌,而且也能表示出参赛选手对比赛、大会及观众的重视和尊重程度。所以参与竞技比赛的选手,要对着装有足够重视。

(二)比赛中的入场和退场

主持人点到参赛选手上场以及比赛音乐停止后参赛选手退场时,选手上场和退场的过程不但能体现出选手的气质及综合素质,而且还内含了参赛选手对比赛、大会、领导、评委及观众的重视,同时也能表现出参赛选手对舞伴的呵护与尊重。对于这一点,参赛选手们一定要加以重视。

体育舞蹈技能

评委对体育舞蹈技能的点评一般总喜欢拿“架型”与“张力”说事,这是因为架型是靠张力维持的,架型是舞伴之间握持连接而成,是参与竞技舞者的基本姿态。架型的张力不够,会影响舞伴之间的交流和力的传递。而架型张力的保持是需要舞者的刻苦训练获得的。对舞蹈者而言,架型和张力在舞蹈过程中的保持,既是基本要求,又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世界级考官王子文曾说:“有的选手能保持10秒钟,有的选手能保持一条线,谁保持的长,谁就可能是胜者。”)所以说架型及张力的保持,也体现出舞者的能力。因为架型在舞蹈中保持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舞蹈艺术及舞美的展现。

体育舞蹈音乐

音乐是竞技比赛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舞蹈艺术就是一种用形体表现音乐的肢体语言,可想而知,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性。台湾舞蹈大师、世界级考官王子文说道“在舞蹈中,第一重要的是音乐,第二重要的是什么呢?仍然是音乐,第三还是音乐”这就充分说明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性。所以说听不懂音乐的人,就跳不好舞。踩不上音乐节奏的人就更享受不了音乐对舞蹈的作用及音乐的魅力。只有喜欢音乐的人、懂得音乐的人,才能享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才能在舞蹈中把音乐的旋律和所描述的情感表现出来,从而感染观众。

舞蹈的风格及与舞伴的配合

舞者能否把握不同舞种的风格、特点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华尔兹的摆荡、探戈的休止等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也是竞技体育舞蹈点评的一个基本点。另外,在竞技体育舞蹈中,评委也十分重视参赛选手与舞伴的配合、交流,因为舞伴之间的配合、交流,直接表现了音乐的和谐与情感的交流及感染力。

对舞蹈动作与编排艺术的点评

在竞技舞蹈点评过程中,评委最看重的就是参赛选手舞蹈动作的美感和舞蹈编排、连接的流畅性。这也是参赛选手获得好评的要点所在。

1.舞蹈中重心的移动——移动量、方向性和流动性。首先强调的是舞蹈中移动量的大小,不是指步子的大小,而是指在舞蹈过程中舞者的重心,从起点到‘目标终点’的直线距离(包括每一步)。‘目标终点’指舞蹈的移动要有方向,没有方向性的移动就不会有较强的趋势。重心移动量大的舞蹈的流动性就好。而且舞蹈者的横向、纵向及三维空间,就会显得幅度很大,显现了舞蹈的大气。所以舞跳的好不好,舞者重心的移动量、方向性和舞蹈的流动性是判定舞蹈质量的重要因素。与之相反的是跳舞不先驱动重心而是迈脚,若没有目标和方向性,舞蹈动作就谈不上流动性了。

2.舞蹈美感的体现及感染力——肌肉线条延展与音乐的结合。前面提到的架型保持不变,仅是指舞伴之固定架型的张力不变。要达到更高标准,就要用呼吸调节肌肉的张弛,用重心带动身体和肌肉去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舞伴之间的框架应该是弹性连接,而不是刚性连接。若架型过于僵硬,就会使音乐表现的不饱满,也会影响线条的延展。肌肉的延展和线条变化,是随音乐而动的。呼吸、肌肉、音乐的完美结合,就形成了舞蹈的感染力。

3.舞蹈动作的编排与连接

舞蹈老师对舞蹈的编排是很有讲究的,编排的不好,就会影响跳舞者对音乐的展现和发挥。若舞蹈编排不符合乐曲,舞者舞姿即使好也表现不好音乐;如果所编排的动作连接,不符合肌肉的拉伸、收缩工作状态及反向拉伸状态,舞者就会由于没对抗力,使得肌肉延展拉伸不开,肌肉蓄不上力,也就帮不上忙。使得舞蹈失去了表现力和感染力。

|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编校:郑明扬

竞技武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主要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新疆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建立新型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促进新疆竞技体育的更快发展。

关键词:竞技体育;重点项目;新疆;后备人才培养

文献标识码:A

竞技武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对运动竞赛管理的历史发展作了相应的考察,并提出在信息化社会运动竞赛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发展趋势,认为:在体育信息化与运动竞赛管理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体育信息化可使运动竞赛管理更加系统化、精确化、简单化、人性化,达到体育信息化推动运动竞赛管理的发展;另外体育信息化又可使运动竞赛管理内容更加复杂化、范围更加扩大化、过程更加程序化,给运动竞赛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呼唤体育信息化技术的升级换代迎接新的挑战,最终从客观上带动体育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信息化;运动竞赛;竞赛管理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sports informatization and sports competition management reform

WANG Ruo-guang,SUN Qing-zhu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China)

Key words: sports informatization;sports management;competition management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全面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方式与生活方式。信息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必然促使社会具体行业的信息化变革。体育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不得不“利用信息技术对体育信息资源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开发利用,从而对体育实现有效的管理和监控”[1]。体育信息化的发展可推动运动竞赛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体育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可带动体育信息化的升级换代。

1运动竞赛管理的发展

“从应用学的角度来看,体育管理自古时期就已经存在了”[2]。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赛会的延续,“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存在的体育管理”主要的内容便是运动竞赛了。“帕克斯(Parks)和奥格夫森(Olafson,1987)认为,考虑到运动员庞大的规模,当时一定曾有食品和饮料的专门承包商、推销商、采购商、市场营销人员,以及经营管理的决策人员”[2]。可想而知那时运动竞赛管理范围已经从赛场内扩展到赛场外,涉及到营销、广告等内容。可惜公元394年侵占了希腊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皈依基督将中世纪黑暗的纱幕掩盖了古代奥运,形成了由文化绝灭造成的文化断层[3]。待到现代奥运会等一系列现代赛事兴起时运动竞赛管理才随之发展,并没有将上古时期运动竞赛管理的成果保留传承。

就目前来看,现代体育赛事中最古老并延续至今且波及世界的主要有以下7项赛事: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1877年)、美国网球公开赛(188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1891年)、奥林匹克运动会(1896年)、环法自行车公路赛(1903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1905年)、世界杯足球赛(1930年)。这7项世界性体育赛事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运动竞赛管理思想、体制、方法与手段,并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冲突与融合。但对于这些赛事发展壮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便是合理的运用、发展信息技术,因为在竞赛管理中合理运用并发展信息技术,才使得这些体育赛事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迈进。现代体育赛事中运动竞赛管理的发展可以说是信息技术、手段与思想的历史发展。

2运动竞赛信息化

2.1运动竞赛信息化的来临

体育信息化的萌芽始于运动竞赛,运动竞赛信息化的前期始于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首次使用了田径电子计时器和重点摄影装置[4],这些技术的应用目的在于减少运动竞赛中的不确定性,提高比赛过程中的公平性,因为信息可以定义为减少不确定性的值,即熵值的减少[5]。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是以电子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标志的。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运动竞赛信息化也悄然而至,“1964年在东京举行的第18届奥运会,美国发射了‘辛科姆’通讯卫星,首次实现了向全世界转播奥运会,从此世界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翻开了新的篇章。东京奥运会可以说是一届高科技的盛会。这次转播实际上已种下信息技术在体育中应用的种子”[6]。

1964年东京奥运会信息技术的成功应用使运动竞赛的组织、管理、裁判、宣传等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如竞赛办公自动化、竞赛资料整理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图像指挥视频系统中的宽带数字化通信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电子身份鉴别技术等逐步运用到各大体育运动竞赛中,无论是运动竞赛管理、竞赛裁判水平、体育电子商务发展,还是更加准确的运动技术统计等都需要有高科技的信息化技术。

2.2信息化对运动竞赛诸要素的影响

信息化的影响渗透到运动竞赛的各要素之中,无论是对运动员、场馆、裁判员,还是观众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设备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技能状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提高运动员或团队的竞赛能力,例如在环法自行车大赛上,运动员就可以通过自行车上安装的信息设备及时了解当前骑行的速度、自己心率水平从而可对体能做出合理的分配。运动竞赛所要使用的体育场馆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如游泳比赛中水下安装的摄影系统可清晰地判定比赛选手的犯规情况,出发台与池壁上安装的计时感应装置能更加准确地记录运动员比赛成绩并可迅速地传输到馆内大屏幕上,可使观众和运动员即刻知道比赛成绩、名次与破记录情况,使比赛结果更加真实与公正。

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裁判的工作不再像以前那么复杂,信息技术的发展确实解决了不少以前具有争议的比赛问题,减少了裁判工作中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在目前的比赛中裁判仍需高深的业务水平,并具有决定比赛胜负的权力,信息技术是一种辅助性手段,也是一个对裁判具有约束力的监督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裁判员的执法行为,可以减少执法过程中的不公正现象和违规行为。

运动竞赛信息化的直接受益者应当是观众,奥运会通过卫星转播使数十亿人及时观看到比赛,互连网的广泛应用增加了观众对体育赛事信息获取的渠道,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使观众与体育赛事产生互动影响,如足球先生、十佳运动员等各奖项荣誉称号的产生都是观众借助信息技术与体育比赛互动而产生的。

2.3运动竞赛管理的信息化

运动竞赛管理信息化是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在管理过程中普遍广泛运用信息化技术,使管理过程更加的科学、合理、有效地支配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以便更好达到运动竞赛的目标。

首先,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运动竞赛的管理当中,提高了整个比赛的效率。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信息、通讯、系统工程技术在体育竞赛活动中, 如在竞赛的组织编排、运动员资格注册、视觉或指纹检测、登记、刷卡,电子计时,成绩处理和公布,文档查询,通信联络,安全检查,兴奋剂检测等方面的大量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体育竞赛的效率和效果,为成功举办各级各类体育竞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体育走向世界,国内举办的全国性体育竞赛广泛地采用了先进的自动控制、电子计时计分、信息传播和统计以及光电计时测距技术,并已经发展成为由计算机联结在一起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可满足一切项目的计时测速和计分需要。

其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使运动竞赛管理更加便捷,减少了人们繁重重复的劳动。对于大型赛事的举行,人们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管理系统,包括人员信息统计管理、成绩分析管理、比赛日程管理等。在雅典奥运会上,专门为雅典奥运会设计了许多IT系统。IDS(Information Diffusion Systems)信息传播系统和GMS(Games Management Systems)赛会管理系统是该次奥运会网络上运行的两个重要软件,也是雅典奥运会IT系统的支撑。IDS系统主要用于管理比分和其他信息的实时传输过程,并将这些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官员、赞助商以及21 500名媒体工作人员,当然还有多达10 500名的运动员。若想在观众听到现场欢呼声之前了解到比赛信息,所有的36个大项目中的每一项都必须配备一套与之关联的IDS应用。GMS系统则包括了诸如资格鉴定、赛事注册、食宿、运输、保健甚至VIP礼宾事宜等诸多子系统。

可见,信息化已经是当今运动竞赛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运动竞赛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说明体育信息化对运动竞赛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产生于管理应用层面,并解决了不少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但对于运动竞赛管理的真正变革与发展主要还是从管理思想、管理体制上发生变革,信息技术在运动竞赛管理中的运用不只是解决具体操作问题,还在于解放思想,转变管理体制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育信息化的发展。体育信息化与运动竞赛管理变革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研究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我国体育信息化的发展及运动竞赛管理水平的整体飞跃。

3体育信息化与运动竞赛管理变革的互动

3.1体育信息化推动运动竞赛管理发展

体育信息化对运动竞赛管理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于可使运动竞赛管理更加系统化、精确化、简单化。

首先,体育信息化可使运动竞赛管理更加系统化。运动竞赛的组织管理实际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奥运会组织管理工作从任务上讲涉及接待、交通、食宿、安全、仲裁、比赛安排、信息处理、场馆建设、市场开发、宣传、颁奖、开幕式、闭幕式等;从部门上讲涉及交通、环保、安全、财政、人事、建筑、海关等部门。从这个意义上讲,奥运会组织管理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7]因此借助社会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比如在巴赛罗那奥运会、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期间,社会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显示出了强大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其中系统管理主要包括:程序指挥、计划网络技术、层次管理、目标管理、矩阵结构、流程图、热运行、倒计时统一步调和C3I等方面内容。随着体育信息化的深入,计算机系统软件的不断发展,网络通讯技术的升级促使C3I系统发展升级为C4I,计划网络图也从人工绘制实现了自动化制作,“劳民伤财”的“热运行”也被现代系统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代替。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系统工程方法的升级,提高了大型运动竞赛管理的系统性。

其次,体育信息化可以使运动竞赛管理更加精确化。目前大型比赛的运动场馆都有一套计算机控制系统,分别对水温(游泳项目)、室内温度、风速、空气湿度、气压值、冰面硬度(滑冰等项目)等比赛场馆环境实施监控,为场馆管理提供了精确的数据。另外,在比赛组织安排上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组织管理系统,建立功能强大的信息网络系统,为运动竞赛相关人员提供诸如比赛结果、时间表、统计数据、运动简介、天气信息、交通状况等广泛信息,并可实现对比赛空间的计算机控制,如运动竞赛所需要的器材、饮食点直至床位和盥洗室的安排等。还有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的安全保障系统可以精确地发现安全问题发生的位置,并可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再次,体育信息化可以使运动竞赛管理简单化,这种影响最为明显地体现在小型运动竞赛的组织管理上,如学校、社区、企业等单位组织的小型运动竞赛,由于系统简单,运用计算机运动竞赛管理系统即可合理准确地安排比赛,按照竞赛管理系统软件编排组织小型运动竞赛,可减少人力、物力、财力,还可以避免一些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

最后,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使体育竞赛组织管理过程更加人性化,比如奥运会举办期间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运动员、裁判员、官员、游客必然会集中在主办城市。在这种情况下语言障碍是最关键的问题,通常我们可以为参与比赛的外国运动员、官员等直接提供翻译人员,但由于翻译人员的缺乏等原因不可能始终都会有翻译跟随在外国人的身边,而现代的通讯技术就可以为外国人提供一个在线翻译平台,解决了运动竞赛管理过程中的语言障碍问题。如前不久,由于考虑到北京奥运会期间外国人员在乘坐出租车时的交流问题,北京市开始在40部试点出租车上安装一种翻译系统,出租车翻译系统通过普通的手机就可以拨通(出租车翻译在线)号码打到呼叫中心而实现在线翻译,语言不通的难题迎刃而解,除了英语,在线翻译还可以提供日语、韩语等翻译。

3.2运动竞赛管理的发展带动体育信息化的升级

通过对体育信息化推动运动竞赛管理的研究,我们发现体育信息化的发展促使运动竞赛管理越来越趋向系统化、精确化、简单化、人性化方向发展,是有利于运动竞赛管理变革的。然而,随着竞赛管理向积极方向的发展也会相应的出现更为难解的问题。比如,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运动竞赛管理变得更加复杂、管理的范围更加扩大化、管理的过程更加程序化。我们无法清晰地判断这3种发展特征能否有利于运动竞赛管理的发展,但很明显,为了在运动竞赛管理中应对这些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呼唤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更加深化到竞赛管理的各个环节、领域之中。比如在1952年环法自行车大赛首次实现了电视转播,这也是信息技术在环法大赛中的最初应用[8]。环法大赛的比赛过程要比一般的场馆内比赛复杂得多,当增加了电视转播后,在比赛骑行的队伍中又增加了拍摄人员,无疑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拍摄人员既要平稳地捕捉骑行选手的每个精彩镜头,还要紧紧跟随骑行选手不停地“流动”,后来随着直升飞机及空中拍摄技术的发展,整个比赛过程中又增加了直升飞机的高空拍摄,提高了比赛转播的质量与效果。另外,由于直升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一般不能连续超过4 h,而比赛通常会达到6 h之久,当飞机落地加油后再次上升到2 000英尺(约610 m)的高空时很难用肉眼寻找到骑行的队伍,仅这一问题就使整个管理工作复杂难解。信息技术的使用增加了竞赛管理的复杂性,出现了新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还需要靠信息技术来解决。当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环法自行车赛中应用时,便解决了飞行员难以找到骑行队伍所在位置的难题[9]。

自1896年雅典奥运会至今,奥运会的壮大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奥运会的管理范围也不断扩大,从一开始的场内竞赛管理逐步发展、扩大,涉及到营销、交通、安全、志愿者等众多管理领域,运动竞赛管理系统变得愈加庞大,愈需要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持,还需要有功能更加强大的信息系统(如比赛信息、媒体信息、办公信息及商务信息)辅助。运动竞赛管理的范围扩大必然要带动体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在大型运动竞赛中,特别是奥运会、世界杯这样的世界顶级比赛中安全问题非常的突出,而传统意义上的安全问题主要是球场暴力、恐怖组织活动、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但目前信息化社会中还存在着另一种形式的安全问题,就是黑客通过制作非法软件,编制病毒程序来攻击运动竞赛管理的信息系统。由于目前的大型运动竞赛管理在体育信息化的影响下逐渐体现出竞赛管理程序化,任何管理工作都必须通过各个信息系统完成,如果这些信息系统遭到黑客的攻击或病毒的感染就会导致整个运动竞赛管理系统瘫痪,影响整个比赛的正常运行。基于运动竞赛管理程序化问题,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我们还应提高信息系统的应变能力、安全性与保密性,使体育信息化建设更加注重安全保障功能。

总之,体育信息化推动运动竞赛管理变革的同时又会使运动竞赛管理向体育信息化提出新的要求,这样就使得体育信息化推动运动竞赛管理发展的关系转变为运动竞赛管理带动体育信息化升级、更新、换代的一种关系,这两种关系在某些条件下相互转换,即形成了体育信息化与运动竞赛管理变革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孙庆祝,刘逢翔.体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1):7-12.

[2] 帕克豪斯[美].体育管理学—基础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

[3] 孙关龙.文化断层论[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3):7-12.

[4] 李凤华.竞技体育与信息技术[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4):21-24.

[5] 邬焜.信息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5.

[6] 白洁.体育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06(9):48-50.

[7] 王秋华,孙晋海.奥运会组织管理的特点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7):25-26.

[8] 言言.数字环法(二)[J].中国自行车,2003(10):25.

[9] 纪宁,巫宁.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15.

[编辑:周威]

上一篇:社会主义理论论文下一篇:网络群体极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