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2023-05-09

应急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危机管理应急机制问题探讨

内容摘要:危机常常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给人们带来生命和财产损失,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政府为应对危机采取了种种措施,并建立了危机管理机制,本文对危机管理的应急机制进行探讨。笔者认为,为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应当进一步完善危机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以及相关法律

法规。

关键词:危机预警快速反应机制

危机常常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给人们带来生命和财产损失,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因而研究危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危机管理的应急机制进行探讨。

危机与危机管理

关于“危机”一词的含义,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和阐述。对于危机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意思相近。所谓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从时间系列的角度分析,危机事件遵循一个特定的进程或是发展周期。危机事件和其他事件一样从最初的发生发展到危机爆发、持续直至结束,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对于危机管理通常是结合时间因素进行的,即根据危机自身的生命周期,将危机管理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危机的发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应对处置措施。

格林(Green)认为:危机管理的任务是尽可能控制事态,在危机事件中把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事态失控后要争取重新控制住。米特罗夫和皮尔逊认为收集、分析和传播信息是危机管理者的直接任务。危机发生的最初几小时(或危机持续时间很长时的最初几天),管理者应同步采取一系列关键的行动。这些行动是“甄别事实,深度分析,控制损失,加强沟通”。薛澜认为,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危机管理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事务的管理。在危机到来之前,应当尽量地避免危机;一旦危机发生,则要迅速采取措施阻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扩大,尽量减少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失;当危机结束后,要迅速进行恢复重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并且进行总结学习。

建立应急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是危机管理中两项最基本的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公共紧急状态给民众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损失和给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的巨大破坏。

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危机发生的时间、地点往往是不可预见的,危机的发生往往是出乎人们意料的。同时,危机事件又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危机事件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影响范围等在事前均是未知的。比如自然灾害引发的危机,其发展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危机采取的处置措施不同,也会对危机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为应对危机,应当在平时进行主动监测,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若发现可能引起危机的征兆则应尽快采取措施,以避免危机的发生。而当危机一旦发生,则应当尽快采取措施,隔离、控制危机,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必须建立应急管理机制,以便预防和控制危机。

如前文所述,危机管理,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应当包括危机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危机事件也和其他事件一样,其形成有一定的过程,只是该过程长短不同,危机状态也是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危机发生前,一般会有一些先兆。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可能导致危机的先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则可能防止危机的发生。在危机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将危机化解于萌芽阶段,避免危机的发生,并且为积极应对危机做准备。因此,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将对危机的事前预测、控制纳入日常管理中。

危机发生前的准备阶段对于危机管理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阶段。通过收集到的大量信息,根据科学的依据进行分析,能够对可能引发危机的事件的前兆进行防范、加以疏导,争取将危机的前兆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危机的发生。但是,建立了预警机制,也并非所有的危机都能完全避免。

应急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防范全县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建立统一指挥、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的应急机制,增强应对事故灾难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置矿山事故灾难,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2、依靠科学,快速反应,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

3、集中力量,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三)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内非煤矿山重大、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

二、危险性分析 东海县现有非煤矿山企业近100家。其中采石企业34家,砖瓦厂50多家,主要矿产有水晶、石英、蛇纹石、榴辉岩、金红石、玄武岩等10多种,年产量15000万吨,从业人员近万人。根据我县非煤矿山企业的生产现状和矿山的地质情况,最有可能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有:

1、山体滑坡

2、窑体及烟窗坍塌

三、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1.组织体系

总 指 挥: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县长 副总指挥:县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

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单位及职责:

1)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进展情况,执行上级的指令。负责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监督、检查各乡、镇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督促和指导应急救援演练,负责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组建设,开展应急救援咨询服务工作,对非煤矿山事故组织调查处理。 2)县消防大队:负责事的拯救,组织搜救伤员、失踪人员的工作。

3)县公安局:指导、协调公安派出部门负责事故灾难现场的安全警戒、人员疏散、维护事故现场及周围地区治安秩序;保障交通运输的畅通和安全工作。

4)县卫生局:负责指导、协调卫生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负责指导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医疗器材和急救药品。

5)县环保局:负责及时测定事故对环境危害的成份和程度,并提出控制措施和监测。

6)县交通局:负责指导、协调交通部门组织运输车辆,运送救援人员、撤离人员和救援物质。

7)县经贸局:负责指导、协调供电单位保障事故抢险所需电力供应;负责协调组织救援抢险物质的供应。

8)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协调重大地质灾害防治。

9)县民政局:负责协调事故中死亡人员的后期处理工作;协助善后处理工作。

10)县劳动保障局:负责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待遇的支付工作;协调事故中伤亡的从业人员的抚恤、补偿、赔偿工作。

11)县财政局:负责提供县级应急救援演练经费保障。 12)县总工会:配合事故调查工作,及时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负责协调、协助组织当地工会负责事故中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协助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13)县委宣传部:负责配合政府主管部门组织新闻宣传工作,保证事故报道导向的正确性。

14)事故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职责:负责组织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单位及时做好现场施救、现场警戒、治安保卫、后勤保障和善后处理工作。

15)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全面负责现场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确定应急救援的实施方案、警戒区域,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实施救援行动,汇报和通报事故及救援工作情况,需要外部力量增援时,报请领导。

2、队伍编成及任务

县非煤矿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成立六个救援专业组。 1)事故救援组

组 长:县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

副组长: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任务:

a、组织安排救援人员和调运所需装备物资; b、组织抢救事故现场人员;

c、研究并采取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 2)交通治安保障组

组 长:县公安局副局长 副组长:县交警大队大队长

任务:

a、迅速调集警力,组织事故现场人员疏散和警戒工作; b、维护现场治安,防止事故现场人为破坏和其他突发事件;

c、协助抢救工作组组织调动运输工具; d、维护事故现场附近交通秩序。 3)医疗救护组

组 长:县卫生局局长

任务:

a、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

b、协调各大医院对事故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c、协调血站、防疫部门做好受伤人员的供血和防疫工作。

4)事故救助协调组

组 长: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任务:

a、组织做好伤亡人员家属临时安顿工作; b、组织协调有关治疗和善后处理等问题。 5)事故调查组

组 长: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副组长:县公安局副局长 副组长:县总工会副主席 副组长:县监察局副局长 任务:

a、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事故勘察、取证、分析等工作; b、追查事故原因及有关责任人员; c、完成上级部门和领导交办的调查工作。 6)事故综合组

组 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副组长: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任务:

负责综合协调与县政府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联络,并向社会公布事故应急救援的进展情况。

3、快速反应力量

以专业救援力量和快速反应能力强的力量为主体,组织快速反应力量,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实施应急救援。

1)快速反应力量组成: 县卫生局

安峰镇矿山事故救援队 房山镇民兵预备役应急连 2)基本救援力量

由非煤矿山企业根据县指挥部命令,迅速集结队伍,携带必要的救援设备器材,赴救援现场。

社会救援力量由县卫生局和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事故当地医院组成,根据县指挥部的命令执行增援任务。

3)指挥中心设置

指挥中心设在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电话为:87215504。

4)应急联动机制

启动东海县非煤矿山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时,各相关部门急救、医疗、供水、供电、交通警戒应根据处置事故需要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并按其职责分工完成各自任务。

四、预警和预防机制

1、预测

我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预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滑坡;二是坍塌(包括窑体、烟窗)。

2、信息传送和报告

指挥中心办公室设在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工矿科,负责信息收集报告,对非煤矿山事故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有关信息组织其成员按职责分工监测和上报。

1)信息报送渠道

主渠道:全县开通报警电话(报警电话为:1

22、8721550

4、87986029)可直接报送。

分渠道:各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报送至县开通的报警电话。

2)信息报送时限: 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必须马上将事故概要情况报县非煤矿山指挥中心,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

3、预警

指挥中心负有接警、报警的责任。对非煤矿山的事故行使指挥权,现场指挥部成立后,指挥权自动转移,由现场指挥部行使指挥权。

4、预警级别及发布

1)预警的级别:即:三级、二级、一级。

2)预警的分类:一般事故(三级),重大事故(二级),特大事故(一级)。颜色依次为蓝色、橙色、红色。 3)预警发布: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根据事故现场需要,组织、协调预警发布;如出现重大、特大事故时负责组织其他应急救护队迅速到现场,开展紧急救援工作。

五、应急响应

1、分级响应

1)矿山发生较大事故后,现场人员要立即开展自救和互救,并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2)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组织救援,并于1小时内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各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3)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规定逐级上报,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5)县安监局实行24 小时值班制度,接受全县事故报告信息。

2、响应程序

县人民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按照非煤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做好指挥、领导工作。通知县安监部门和环境保护、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和发生事故乡镇,按照职责的要求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3、指挥程序 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确定非煤矿山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或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时,立即向县非煤矿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请求给予支援。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4、新闻报道

县政府办公室明确新闻发布的机构、原则、内容、程序和规范性格式等,并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向全县发布有关信息。

六、后期处置

1、善后处理

由事故救助协调组负责,组织好伤亡人员家属临时安顿工作,协调有关治疗和善后处理。

2、调查、总结

由事故调查组负责,组长由县安监局主管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公安局副局长、县总工会副主席、县监察局副局长担任。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总结报告工作。

七、相关保障

1、通信保障

建立信息系统维护以及信息采集等制度。明确参与部门的通讯方式,分级联系方式,并提供备用方案和通讯录。明确应急期间领导机关、现场指挥部及其他重要场所的通信保障方式。

2、设施、设备、物资保障

基本设施、设备、物资保障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制定应急救援物资供应保障预案,并负责调配工作。

3、其它保障 县公安局:负责制定人员疏散和事故现场警戒预案。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对人员撤离区域进行治安管理,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县消防大队:负责制定搜救预案,负责组织现场伤员的搜救。

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负责制定交通处置的应急预案。负责事故现场区域周边道路的交通管制工作,禁止无关车辆进入危险区域,保障救援道路的畅通。

县卫生局:负责制定受伤人员治疗与救护应急预案。确定受伤人员专业治疗与救护定点医院,培训相应医护人员;指导定点医院储备相应的医疗器材和急救药品;负责事故现场调配医务人员、医疗器材、急救药品,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负责统计伤亡人员情况。

县环境保护局:负责事故现场及时测定环境危害的成分和程度;对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出警告,提出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测。

八、宣传、培训和演习

1、公众宣传教育

各非煤矿山企业应加强突发事故的应急教育,不断提高非煤矿山企业广大职工的应急知识和技能,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培训

劳动、人事、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按职责分工对干部和职工的防灾、减灾、应急意识进行教育培训工作,把防灾、减灾、应急反应、应急培训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管理,提高应急能力。

3、演习 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县非煤矿山企业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监督检查各乡镇、各非煤矿山企业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每年组织全县应急救援模拟演习一次;负责建立应急救援专家组,组织专家开展应急救援咨询服务工作。

九、附则

1、名词解释

1)应急救援

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2)预案

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指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资、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2、制定与解释

县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预案由县安全生产监督局制定并负责解释。

3、管理与修订

本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单位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依实际情况及时修订。

4、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表

1、中心通讯联络表

应急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第二条值班每天设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

第三条带班领导当日值班要保持通讯畅通,原则不得外出,若确有事外出,

须协调好其他领导顶替带班。

第四条值班人员实行正班负责制,副班协助正班工作,承担正班临时交办的

工作事项,若正班因特殊情况临时离岗,由副班承担主责。

第五条值班人员接打电话用语要文明,接待来访群众态度要和蔼。

第六条值班人员要对当日带班领导负责,认真履行值班职责,做好值班日志

记录,有事要及时向带班领导汇报并按照领导意见处理有关事宜,确保当日事当日处理完,若因特殊情况当日未能处理完,次日要同接班人员做好衔接。

第七条值班人员要严格履行交接班签字手续(交接班时间为次日7:50—8:

00),交接班人员要将当日值班情况和未尽事宜向接班人员交代清楚,确保值班工作的连续性,避免发生失误。

第八条值班人员每天交接班后,要及时打扫值班室卫生,确保值班室干净整

洁。

第九条值班人员值班期间不得聚众玩扑克、看电视、打瞌睡、玩游戏、用公

应急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萧山区人防办:

我公司杭州XXX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

”项目位于xxxxx,该地块为于xx年xx月以挂牌的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性质为xxxxx用地。项目总建筑面积xxxxx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xxxxxx平方米。“

”地处钱江世纪城核心位置,规划对停车位配置的要求比较高,我公司在履行人防建设义务的前提下,想尽可能多设计一些停车位在满足项目本身规划要求的停车位外,也能替政府分担一些压力。为此我公司特向区人防办申请50%的人员掩蔽和50%的物资库。望批准。

杭州xxxxxx有限公司

应急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为迅速、有效地处置档案安全管理中的突发事件,并尽早予以防范,确保社保业务档案安全(以下简称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结合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处置工作原则

一、工作原则

1、档案优先原则。在面临其他财产损失和档案安全选择时,要把保障档案的安全作为灾害紧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档案资料的影响。

2、以防为主原则。应把灾害预防作为档案安全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健全工作制度,强化安全措施,完善防范手段,建立预警机制,提高对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

3、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原则。应坚持统一指挥,提高工作人员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识别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及时正确处理,最大限地避免或减少灾害对档案资料造成的损失。

1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

为做好档案管理突发灾害及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社保局成立档案安全管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具体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部门、中心、处室负责人及档案专职人员 档案安全管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定期隐患排查,提出预警及预案启动的建议;负责档案管理突发灾害及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核实灾害及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情况;在发生灾情时,在专业救灾部门未到达前组织人员进行救灾;负责档案资料和人员疏散指挥,并做好已疏散和抢救档案资料的安全保卫工作,起草灾情汇报等有关材料,向上级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时汇报情况。

三、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自然灾害包括:暴雨、高温、雷击、地震等,突发性事故包括:火灾、档案丢失、档案被盗、档案泄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崩溃、数据库数据丢失、档案库房险情等。

四、应急预案的任务目标

1、在应急的情况下,采取最有效行动消除对档案实体及资料损毁的威胁。

2、保护未受损的档案、资料。

2

3、抢救已受损的档案、资料。

三、应急处置程序

(一)灾害及事故预警及启动条件

凡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即启动本预案:

1、 预警性自然灾害。本地区防灾应急指挥机构,地震、防汛、气象、公安消防等灾害管理部门发出预警及相关预案已经启动,预期将对本行政区域内生命、财产造成较大威胁或损失的灾害。

2、 广泛性或区域性灾害。全市性或本行政区域性发生的灾害,对档案的安全直接构成威胁。

3、 安全隐患排查发现的直接危及档案安全的灾情和事故,如线路老化、设备故障、硬件更新、软件维护、更新。数据库出现异常等。

4、单位其他应急预案启动时涉及档案安全。

(二)处理程序:

应急预案的处理操作步骤:分一般性灾害及事故、较大灾害及事故和重大灾害及事故三种情况

1、 一般性灾害及事故操作步骤

(1)发现办公室、档案库房有被烧异味或墙面、地面漏水等现象,办公室工作人员、档案库房管理人员都有责任立即告知周围其他人,共同排查险源,并立即报告领导小组。

3 如险情不大,能自行处置的,要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迅速排除险情。

(2)发生虫害、鼠害时,档案管理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聘请专业机构对档案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对受损档案及时进行修复,并将情况及时上报。

(3)将发现险情及排除情况上报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和局领导。

(4)查明原因,堵塞漏洞,彻底解决问题。

2、 较大灾害及事故操作步骤

凡发现档案库区灾险情况较严重,搞不清虚实、或估计依靠自身力量不能处理的,应立即呼叫单位安全工作人员及抢险救灾工作人员参加抢险,或由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迅速完成以下工作:

(1)较大火情

① 发现火情立即发出警报,提醒灭火和疏散,同时切断电源,向领导小组汇报。

② 抢险救灾人员利用附近的移动消防器材进行现场自救灭火,同时拨打消防报警电话,准确说明受灾地点。

③ 在可能的情况下,组织实施档案资料抢救搬运工作。发生小范围局部火情时,转移至同楼层安全区域;火情严重时,转移至楼外安全区域,实施紧急避险。档案转移应由专人负责。

4 ④ 及时向消防人员介绍险情,一切听从其专业指挥。 (2)较大水情

① 发现库房进水情况,应立即通知领导小组,同时迅速组织人员查找原因,堵塞漏洞,切断水源。

② 启用一切工具和设备排水,必要情况下,请求消防部门等专业部门介入。

③ 领导小组视办公区域、档案库房进水情况,确定档案转移处置意见,立即组织实施。档案转移由专人负责。

④ 当遇强降雨时,库房管理员必须及时检查库房渗漏情况。发现严重渗漏,应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派专人负责联系抢修和维护,库房管理员负责渗漏范围内的档案处置。

(3)档案被盗、信息泄密

① 档案被盗的应及时保护案发现场,档案网络泄密的应及时切断外向传输渠道,并向领导小组报告情况。

② 由领导小组决定向专业机关报告,积极提供破案线索。

③ 档案及文件保管人员提供准确的失窃、泄密档案种类、数量等情况。

④ 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总结改进。

(4)档案信息系统崩溃或计算机遭受病毒侵袭、外来黑客攻击

5 ① 通知本单位信息技术人员,最大限度抢救档案数据,并切断网络传输渠道。

② 联系档案软件维保单位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维修更新,进行软件恢复,数据导入。

③ 查明原因,及时总结改进。

3、重大灾害操作步骤

发生威胁档案安全,同时又伤害人身安全的灾害,如雷击、地震、库房崩塌等重大情况时,可按上述较大灾害抢险步骤进行排除。若险情危及到供水、供电、通信等自身不能处理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抢险工作。

(三)抢救档案及文件秩序

1、 抢救重点区域为档案库房、档案资料整理区域。

2、 档案、资料抢救顺序: (1)永久保存的档案。

(2)保管期限为100年或保管期限为50年的档案。 (3)保管期限为30年或以下的档案及资料。 (4)档案相关目录、检索工具。

四、善后工作处理

灾害和事故平息后,对事件起因,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的总结,以此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现问题,持续改

6 进;肯定成绩,逐步推广;为制订纠正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打好基础。

联系电话:

上一篇:病房管理制度下一篇:资金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