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运动员范文

2023-12-10

网球运动员范文第1篇

双手反拍击球技术出现在上世纪

七、八十年代,是网球比赛中十分常用的一项基本技术。由于此项技术易于掌握,不仅可以保持更好的稳定性而且这种握拍法对于力量不足的人学打球可以增加力量,便于打出上旋球。是初学者、青少年选手以及职业选手经常使用的反手技术。因此,了解双手反拍击球技术的技术特点及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1. 双手反拍击球技术的技术特点

双手反拍击球技术的动作方法 握拍方法(以右手为主动手为例) 右手使用东方式反手握拍法,也就是掌根置于拍柄的上平面;左手采用东方式正手握拍,也就是虎口呈“V”形对准拍柄上平面的中心线;然后,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左手紧靠右手。 击球过程

从准备姿势开始,当球飞向反手方向时,迅速判断球的落点并移动到来球位置,最后一步要保持右脚在前,身体右侧朝来球方向;转肩后摆引拍,持拍手臂的肘部保持适当弯曲,拍头稍微翘起指向后方,眼睛注视来球;挥拍时,拍头低于击球点,小步向前或将身体重心转移,在迎球过程中,挥拍手臂与向右转体动作相配合,使球拍由低向高挥动,拍与球碰撞的击球点在身体的左前方,高度在膝与腰之间;拍触球时手腕固定握紧球拍,拍面与地面保持垂直,击球中部;击球后球拍随势挥至身体的右侧前上方,身体重心从左脚转移至右脚,然后恢复成准备姿势。 双手反拍击球技术的优点

1.2.1击球的稳定性高、力量大 双手反拍击球技术相对于单手反拍击球有着更高的稳定性。对于初学者和青少年选手来讲,首先将球击过球网是第一目标,双手反拍正如一块硬板将来球挡回,易于发力且降低失误。双手握拍更容易固定击球动作,使得击球的准确性和攻击性增强。 1.2.2 击球动作隐蔽

由于双手反拍击球技术在击球时球拍距离身体近,引拍指向了身体后方,可以根据对手的站位击出直线、斜线、高球、小斜线等角度的球,使得对手难以根据挥拍动作判断球的线路和旋转。 1.2.3 易于击出上旋球

用双手反拍击球技术可以击球的后上部,使得作用力不通过球的重心而产生绕左右轴向前的旋转。由于球旋转时受到了空气的阻力产生了弧度而不容易出界,并且在落地时球体会给地面一个向后的摩擦力再结合球体本身的重力,使得地面给球体一个向前的冲力而导致球在落地会急速前冲、反射角小,从而增加了接球的难度。挥拍速度越快、力量越大球的旋转则更强,前冲也就更强。在当今网坛上旋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技术。 1.3 双手反拍击球技术的局限 1.3.1 对体力要求较高

双手反拍击球技术的击球点距离身体近,这就要求运动员判断要准确,移动要及时。这样就加大了跑动的范围,消耗了体力。 1.3.2 控制范围小

由于双手握拍,双臂被限制在了拍上,这样前挥的幅度就会变小,对于控制球的角度就产生了很大的局限,从而增加了对手的控制范围。 1.3.3 回位难度大

由于双手反拍击球技术的身体姿势是侧对球网,当做完双手反拍击球的动作后,衔接下一动作时要求首先要调整身体姿势,从而耽误了第一时间击对方的回球。这就要求运动员尽量采用开放式的步伐,便于回位 2. 双手反拍击球技术的教学 2.1 教学顺序

2.1.1 教师讲解并示范

教师详细的讲解双手反拍击球技术的动作要领、用力顺序并强调易犯错误;进行不同位置的动作示范,使得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动作的概念和方法。 2.1.2 徒手挥拍练习

在教师的口令提示下,学生做原地的挥拍练习,以便固定动作。徒手挥拍练习的顺序是:准备姿势、侧身引拍、挥拍击球、随势挥拍、恢复准备姿势。 2.1.3 底线喂球练习

学生做好引拍动作,教师在学生的左侧前方,手持网球在学生做好动作后松手将球自由落地在学生合适的击球位置,待球弹起后学生挥拍击球。 2.1.4 网前喂球练习

教师在对面场地网前中央用拍子喂多球至学生反手位,进行多球完整动作的练习。

2.1.5 对墙练习

学生在网球墙前

4、5米处对墙进行练习。 2.1.6 底线移动中击球练习

教师在对面场地网前喂不同位置的球,要求学生在移动中用反手将球击回,并逐步加大击球力量和增加角度的变化直至形成动作定型。 2.2 教学的难点及重点

双手反拍击球技术教学的难点在于击球时转肩和转腰发力,在讲解和示范的过程中要加以重视;另外在移动中击球是固定动作、接近比赛实践的练习方式,要进行重点练习。 3. 小结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双手反拍击球技术来讲,稳定性强、力量大且容易掌握。由于反手位是经常被对手攻击的位置,因此必须加强练习,并且结合力量、步伐、落点来逐步提高击球的稳定性和攻击性。

参考文献:

网球运动员范文第2篇

现如今, 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经济、文化之间的渗透也越来越突出。网球运动作为一种舶来品, 近几年来, 网球运动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无论是经济水平, 网球人口, 还是场地设施、各级赛事, 都得到了较大提升。网球运动之所以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 是因为这项运动具有起独特的娱乐性、功能性, 较好地迎合了我国人民群众的需求。基于当前社会形势而言, 网球运动在我国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应应当采取有效地措施为我国网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网球运动的概述

网球是运动员借助网球拍进行发球、接球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 这种运动项目不仅有强身健体的功能, 同时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网球这项运动最早出现在法国, 紧接着英国也开始盛行网球运动, 而真正普及这项运动的国家就是美国。早期, 球是用布卷的, 场地中间架起一条绳子为界, 利用双手把球从绳子的一边丢到另一边。早在16世纪初, 网球运动就被法国人发展起来, 出于好奇, 开始模仿, 很快就传到了城市, 并改进了设备。球拍是用羊皮板代替木板做的。球拍面积增大, 握把手柄加长。在17世纪, 球场中央不再使用绳子, 取而代之的是小格子网和网球拍。1873年, 英国人沃尔特·克罗普顿·温菲尔德把早期的网球运动改为一项在草地上进行的夏季运动。大约在1885年, 网球传入中国。1906年, 在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学校举行校际网球比赛, 促进了网球在中国的传播。1980年, 中国网球协会正式加入国际网球联合会。

三、网球运动的功能

网球是一种有氧户外运动, 该项运动与人体结构学、运动心理学、营养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 网球运动可以强身健体。网球运动需要运动员集中注意力, 跟着球的走向来回走动, 这一过程中会消耗机体多余热量, 并在来回走动过程中锻炼身体, 增强机体免疫力。其次, 网球运动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一种价值取向, 网球这项运动也不例外。网球这项运动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产生的, 代表着一种文化信仰和价值取向, 通过网球运动中的技能、心理、准则、礼仪等, 将网球文化传递给运动员, 进而使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提升素质。另外, 网球运动非常讲究团队合作, 教练与球员之间, 球员与球员之间, 尤其是球员之间, 如果他们之间缺乏默契, 就无法在网球比赛中获胜。通过网球运动训练, 可以有效地增进队员之间的默契, 使每个球员具备团队合作精神[1]。

四、中外网球运动的比较

(一) 网球普及率比较

网球是从国外引进来的, 这项运动在西方国家比较大众化, 以美国为例, 根据美国体育制造商协会的统计表明[2], 美国网球人口正在不断增多, 仅在二零零九年这一年例, 其网球人口就达到了2700万人。在网球人口增加的同时, 必然会带动网球相关产品的发展, 如网球、网球拍、网球场馆等。就我国网球普及情况来看, 网球的发展呈现出东部地区较好, 西部地区少, 而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东西部经济水平差距较大。

(二) 技术水平比较

根据近年来我国参与的网球赛事来看, 我国网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以2006年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女单比赛来看, 进入第二轮的就有李娜、孙甜甜、郑洁、彭帅等。且我国运动员的打球稳定性高。从我国男网球运动员来看, 潘兵、张择等名将在我国网球事业中也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我国网球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我国网球运动员注重发球的得分率, 发球威力小, 以至于在比赛过程中很难争得主动。

(三) 国内外网球运动员培养情况比较

我国网球运动发展较晚, 远远落后于英法美等国, 这种落后也造成了网球运动员培养方式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网球的启蒙方式不同。在俄罗斯, 运动员一般是在学校或者俱乐部接触网球, 当有天赋的网球选手被发掘后, 就会被安排成为职业运动员;而在我国, 网球一直被当作是一种高消费运动, 是上流人士该有的运动项目, 所以一般家庭很少让孩子去接触网球。

五、网球运动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 对外开放政策的持续开展

网球运动是从国外引进来的, 在我国国门未打开之前, 网球运动主要盛行于英、美、法等国家。全球一体化背景下, 封闭的格局逐渐被打破,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也日渐频繁。由于国门逐渐打开, 国外一些文化也开始涌入国内, 其中就包括了网球这项体育运动。可以说网球运动之所以在我国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入, 使得国外一些有价值的运动、文化开始涌入国内, 较好地满足了国内民众的生活需求。

(二) 国内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升, 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疾病。同时, 在生活、工作双重压力下, 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也随之产生, 在这种环境下, 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球运动在国内的快速发展。网球运动是一种有氧运动项目, 网球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 同时也能健美, 改善心肺功能, 提高机体免疫力。也正是网球运动可以促进人体健康, 使得我国越来越多的人才喜欢打网球。

(三) 体育文化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随之受到重视。在我国体育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体育运动项目, 渴望参与更多的体育运动, 在这种环境下, 网球运动也开始活跃在人们的视野, 成为人们强身健体、娱乐的主要项目之一。

(四) 网球运动具有很强的娱乐性

网球的娱乐性主要体现在其竞技性上。同乒乓球、羽毛球一样, 网球运动需要一定的战术和技巧, 可以说网球是一种斗智斗勇的运动, 在网球运动过程中, 其间控制与反控制所带来的心理体验贯穿于比赛的全过程, 是一项很容易“上瘾”的运动。网球运动大多是在室外进行, 室外空气新鲜, 视野广阔, 可以让人呼吸新鲜空气, 接近大自然。现行社会形势下, 我国群众承担着较大的社会压力, 在这种压力下, 人们的身心健康开始出现问题。而网球作为一种娱乐性的项目, 可以娱乐人们的身心, 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下适当放松。

(五) 网球运动在国际体育竞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 各种体育赛事也不断举行, 较好地迎合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网球这项运动对人体当作有着一定的要求, 可以将人体优美的线条展现出来, 使人们在网球运动中尽情展现自我。随着网球运动优越性的不断被挖掘, 这项运动逐渐成为国际赛事中重要的一个项目。在世界各国都流行网球运动的过程中, 我国也开始重视起网球运动[3,4]。由于国民体育意识的提高, 网球这项运动在国内开始被接纳, 由机关干部、白领阶层开始向大众普及。

六、加快网球运动在国内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 开设网球课程

基于我国网球运动员数量少的问题, 政府部门应当鼓励各地区的学校开设网球课程, 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球教育, 使更多的人了解网球, 掌握一定的网球技术, 从而使他们认可网球这项运动, 愿意去从事网球事业。

(二) 建立网球场地

现阶段来看, 我国接触网球的大多是学生, 游离于学校之外的人大多没有时间去打网球,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 一是没有专门的网球运动场地, 二是现有的网球运动场地大多是收费的或者是针对特殊人群开放的[5]。对此, 国家应当加大网球场地建设, 为民众参与网球运动提供支持。首先, 各地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实况, 建立公共网球场馆, 全面开放;其次, 政府要鼓励学校面对社会开放网球场馆;再者, 政府要对现有的网球场馆进行调节, 适当取消收费问题。

(三) 注重网球市场的管理

随着网球这项运动在国内逐渐兴起, 越来越多的网球培训机构也随之诞生。但是就我国网球培训市场来看, 整体规模不大, 市场比较混乱,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是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储备军, 为了促进我国网球事业的更好发展, 加强青少年网球培训市场的管理尤为重要。首先, 政府部门要加强宏观管理, 支持有实力的网球培训机构发展, 为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培训提供支持。其次, 网球培训机构要注重自身的管理, 革新培训方式, 注重青少年网球运动兴趣的培养, 进而促使更多的青少年投入到网球运动中来[6]。另外, 有关部门要注重网球培训市场的管理, 取缔不合理、不合规的培训机构, 营造一个健康的培训环境, 保证网球培训质量。

(四) 单飞模式的借鉴

单飞模式是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一种成功借鉴, 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在我国女运动员李娜身上, 李娜的运动生涯为我国网球运动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我国网球事业改革任重道远, 而要想促进我国网球事业的更好发展, 我们应当积极更新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价值观, 肯定运动员的价值和作用[7]。另外, 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调节我国网球市场, 为网球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五) 加大专业教练员队伍建设

教练员是网球发展的关键因素。就目前来看, 我国网球教练员整体水平相对不高, 大多是退役运动员, 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教练员而言, 他们在网球训练中, 一味地强调训练强度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没有考虑到运动员的自身特征,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运动员水平的提高。对此, 要想促进我国网球运动的更好发展, 就必须加强专业教练员队伍建设。首先, 要对国内现有的网球教练员进行集中培训, 丰富其知识结构, 使其接受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其次, 要对外引进专业、资深的网球教练员, 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水平, 进而不断提高我国网球运动水平[8,9]。另外, 要落实责任制, 将网球培训相关责任落实到教练员身上, 进而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 科学地指导运动员训练。

(六) 加快发展网球相关产业

要想促进网球的更好发展, 就必须加快与网球相关的产业发展, 如制造业。网球运动是运动员借助网球拍将球从一方打到球网的另一边, 基于这项运动, 要想提高群众接受程度, 就必须壮大网球产业。结合我国网球运动发展实况, 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 鼓励发展网球配套产业, 进而更好地满足网球运动发展的需要。同时, 政府部门要扶持龙头企业, 为企业做大、做好、做强提供支持。另外, 政府要鼓励社会、企业等支持网球运动发展, 多方面出力, 为我国网球运动的更好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七、结语

综上, 在诸多因素的诱导下, 网球这项运动项目逐渐大众化。网球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 同时还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帮助人释放压力, 陶冶情操。但是就我国网球整体水平来看, 与国外一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而要想不断能缩短我国与国际网球的差距, 政府及有关部门就必须结合我国网球运动现状, 加强网球教育和培训, 壮大网球教练员队伍, 规范网球培训市场, 进而为我国网球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摘要:网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运动项目, 该运动不仅具有健美效果, 同时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先介绍了网球运动的起源, 然后分析了网球运动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原因, 并指出了发展网球运动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网球运动,发展,原因,建议

参考文献

[1] 周阳.山西省高校网球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 2017.

[2] 杜丽明, 陈延柯.浅析网球文化及发展历史[J].当代体育科技, 2017, 7 (10) :224-225.

[3] 梁勇建.丽水市网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 2015 (32) :213.

[4] 刘甘霖.制约南阳市网球运动发展的因素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20) :154.

[5] 付辉.浅析高校体育网球运动的发展前景[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5 (13) :121-122.

[6] 王擎宇.我国网球运动职业化进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 2014.

[7] 余文娟.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外网球运动[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5.

[8] 徐林江.浅析网球文化的历史分期及内涵[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 2015 (7) :19-20.

网球运动员范文第3篇

目前,如何建立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笔者以为,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依赖于人际关系,大学生如果能生活在团结、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中,可以使大学生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并能正确地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笔者调研得知,现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竞争与社会心理压力逐渐增大,其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常常会因为一些客观的因素以及主观认知、情绪、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偏差而走入了心理误区,以至出现像自卑、孤独、嫉妒、报复和异性交往等交际障碍,那么,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障碍和人际交往关系成为一个急待解决问题。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广大学生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并且都希望通过更健康、更时尚的方式与朋友、同学、老师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所以,现在很多大学生会选择在运动场上与他人进行友好的交往与交流来削减生疏,用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平衡心中的不安与困惑。网球运动所具有的功能特征正好与此要求不谋而合,是健康交往的首选项目之一。学生可以通过网球活动与同学、老师、各种方式与模式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交往,从而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不难看出,这种非正式的沟通形式往往能使学生们感到平等、可信和文明,使得他们沟通起来更加顺利,其效果更显著,加之网球运动可以使人的神经得到较好的放松,让彼此之间沟通更加通畅。就此而言,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球运动是一种很时尚、很有趣的体育项目,认为参加网球运动能够促进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鉴此,本文试图分析网球运动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关系,探索网球运动运用何种策略及路径才能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旨在为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策略及路径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2网球运动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

2.1 网球运动的特点为大学生人际交往创造了机会

现在的大学生自尊心强,内心的想法、要求不会向他人随便诉说。然而大学生迈步进入校园生活后,随着生活空间的扩大而出现强烈的交往需要,二者构成矛盾。然而,网球运动所具有的一些特征为缓解这一矛盾提供了平台。网球运动具有人际交往的开放性,运动过程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创造了机会和条件。网球运动中许多项目不仅需要个体的自主性活动,更需要同伴之间的协作配合。往往个体的自主性发挥必须通过协作才能发挥出来, 集体性项目更是如此, 需要队友之间长期的练习———交流———磨合———再 练习———再交 流———再磨合才 能完成的,这为大学生的互相接近提供有利的条件。竞争是网球运动固有的本质属性,网球竞赛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失败一成功一再失败一再成功的过程, 有句话说得好得田径者得天下,但是运动场上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者。运动场上的一个微笑、一次安慰都会给同伴带来极大的鼓励和鞭策,带给全队必胜的信心, 所以网球运动对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直接作用。我们发现,在网球活动中,如果不小心将球打到对手或者是裁判员的身上,我们都会向被打到的人致歉,当我们获得得分的机会时,如果这个球有可能打到或者对手的安全时,我们宁可不要这次机会,也不能将球打到对方的身体上。又如在练习时, 球落到了正在打球的旁边场地时, 如果贸然地进去捡球,会被视为很不礼貌的行为,应该等到别人练球的间隙向别人说对不起的同时快速地进入场地捡球,或是请别人把球传出来。练习时我们总会像队友或是对手为自己这次的失误或表现不佳而道歉,为队友或是对手的出色表现而做出发自内心的赞扬。竞赛结束之后双方会握手或者拥抱致意, 同时还要对裁判员表示致意。这些现象不仅能使人与人之间互相认识、信任、支持,在精神上、物质上互相影响,网球运动还被认为是沟通人与人之间、阶层之间、民族之间乃至促进国家统一的催化剂。

2.2 网球内涵特征具备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良好个性品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增强人际吸引力、提高人际动态,促进人际交往,而不良的个性品质则会妨碍人际交往,为人际交往蒙上一层暗纱。人们一般都喜欢真诚、热情、开朗的人,而讨厌那些自私、狡诈、冷漠的人。然而网球为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良好个性品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学生借助于积极地参加网球运动,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 更加重要的是对别人打开了心中的那道枷锁,展现了最真实的自我。通过学习网球运动的相关礼仪规范,能够让大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消除心理上的隔阂,交流起来更加顺畅无阻。在进行紧张而又激烈的网球运动的同时可以有效的消除和释放心中的负面影响,减轻在学习中积累的压力,从而以积极地心态面对自己的生活。通过交往,获得支持、友谊、认可、慰藉这是大学生提升自尊自信的必要条件。在网球运动当中,能够增强竞争意识,磨练坚韧品质,从而提高决策判断能力。经常进行非正式的比赛,所产生的对比心理可以使大学生们做出积极地自我评价, 逐渐完善自我品质,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通过不断地进行网球练习和比赛,可以使大学生们学会怎样思考、学会合理的运用平时在脑中所储存的知识和智慧, 合理的运用战术来获得胜利。可见,网球运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公正严明、自我控制力、勇敢、坚强、忠实和协作等个性品质的手段和方法。另外,经常面对成功和失败也能塑造学生开朗的个性,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让他们懂得人生就是一河,教训、失败、挫折、坚强、忠实……是一条涓涓的小溪,只有积少成多才能成为河,我们也愿这条河一直流淌下去。

2.3 网球运动能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加广泛而深入的联系与协作, 因而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网球运动在人的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 它在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参与网球运动能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所必要的仪表和风度。一般说来,一个人看起来仪表堂堂、潇洒英俊、衣着得体、举止大方、动静适度便会得到更多的注意、赏识和吸引。网球运动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生物功能,包括健身、健美和保健。经常参加网球运动能帮助人们形成挺拔的身姿、健壮的体格、柔美的曲线、弹性的肌肉,网球运动对塑造形体美具有特殊的功效。参加网球运动必须着运动装,运动服装给身体带来轻松自由的感觉, 对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具有极大的放松效果, 对要求穿职业装上班的人是一种身心的双重解放,对一个人的仪表和风度也是自然的塑造。所以现在高校上网球课和开展网球赛事, 都要求学生和队员着统一配发的运动服装。所以,网球运动能培养大学生开朗自信的性格,培养认同他人和正确自我评价精神,培养宽容和善待他人的品德,改善个人的仪表和风度,这些都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网球运动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3 网球运动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及路径

3.1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现如今, 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正在以令世界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 这是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而以往的教学模式过多的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大大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寻求一种新型的、适合于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在这里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小先生制、合作式等。通过这些现代的、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他们自己亲身体验备课的过程,备课过程当中难免有碰壁之处,这时又要合作式来完成这个问题的探究, 正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 同时他们自己查阅资料、阅读教材、选择合适的方式讲解新知的过程也是自主探究、阅读自学的过程。在学生上课的过程中, 又体现了他们合作交流、协作共勉,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及巨大的潜能。这样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无形之中增加了人际交往中的能力, 世界因差异而变得更加美丽。总之,我们应肯定的是,现代学生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好的策略和路径往往对事物的进展会有好的促进作用。

3.2 课外网球协会的教学模式

从现阶段学校开设网球课程来看,其时间安排的确偏少,仅依靠体育课的常规开设不能保障学生学习网球知识和学生间相互沟通与交往的作用。所以,课外网球协会的教学模式很能有必要,不仅是当前高校顺利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力措施,更为球友们的沟通交流增加机会,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网球的积极性,更为人际交往的发展带来憧憬与希望。笔者以为,在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向着新的符合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身心健康以及养成终身体育需要的体育教学模式———第一课堂(体育基础课、选项课)与第二课堂 (体育俱乐部教学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迈进, 是符合阳光体育背景下的一种体育复合型教学模式,这种复合型的教学模式既然深受学生的喜爱,那么就有推广的价值,推广就会取得大的成效,所以我们坚持把这个课外网球协会的教学模式坚持的推广下去。笔者也试图从网球运动的参与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策略及路径做一点微薄的力量, 为和谐校园的建设策略及路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俗话说得好:好的环境才能培养出好的人才,鞋舒服与否只有脚穿了才知道。那么在课外网球协会教学模式下的道路上, 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迈步到此路当中来,这里会为你的人际交往插上腾飞的翅膀。只有在切磋当中才会发现问题,才会发现培养感情的真谛。

3.3 社会网球实践活动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特别是进行网球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认识形形色色的人,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实践能力。就从我的自身经历来说,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接触网球运动,在接触网球的过程中给我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也认识了社会上各界的人物,并且与他们进行交往,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优势互补学到了独到的见解和思想、换种方法说是扩展了自己的人脉,打通了人生的渠道。这就是资源,有的时候资源是可以共享的。在我的日常生活当中除了与学校的老师、同学打球之外,还曾与政府机关的领导、红塔集团的教职员工、红塔区一小的学生、红塔区四中的高中生等打球与接触,并进行交谈与了解。实践是灯,点亮前进的路;实践是火,播下爱的种子;实践是路,造就美好人生。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应通过参与社会网球实践活动,可以使他们认识自己、感受社会,对生活的认识,就会有一个新的视角,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助于每个同学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是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方法,寻找新载体,创造新经验的有效过程。人只有通过不断接触社会逐渐增加社会经验才能在将来走上社会时不致于茫然失措, 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对于他们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4结语

网球运动特殊性功能和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有效的交流平台,特别是在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强健体魄等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教学实践也表明,大学生长期性、经常性参加网球运动表现得更为自信,在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更自如、轻松和更有技巧性。可见,为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可尝试采取网球运动对大学生施加影响。如在网球教学活动中积极创造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的氛围及环境,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校外网球活动, 为学生与社会各类人群的网球爱好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和讨论平台,为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作贡献。

摘要:当前,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重要综合素质之一,大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塑造自身形象,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扫清障碍。而网球运动开放、提倡相互交流、促进性格开朗的特质和氛围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观、提高交际能力,也有利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就此,本文试图从网球运动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及路径做一些分析与探索,旨在为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网球运动员范文第4篇

1 中国网球从“举国体制”到“双轨制”的转变

1.1 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俄罗斯《莫斯科时报》说:如果失去特有的制度, 中国的竞技体育将不堪一击[2]。这个特有的制度就是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这种体制是以行政地域划分竞赛利益群体, 以行政地区划界进行逐级选拔, 以专业队为竞争基本力量, 以全运会为国内激励机制, 表现出了极大的行政干预力量[3]。举国体制自上世纪50年代形成至今已50余年, 虽然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开始转型, 举国体制这一计划经济的产物日益走向一个尴尬的境地, 然而不可否认的一个重要事实就是正是因为长期以来, 我国在发展竞技体育的历史过程中, 坚定不移地实施了举国体制, 才造就了我国竞技体育当前的国际地位[4]。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 正是得益于这一竞技体育体制。奥运会结束后, 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说:“对于举国体制的态度很明确, 一要坚持, 二要完善[5]。”可见, 举国体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但在竞技体育朝向职业化、国际化和商业化的发展趋势中, 改革现行的竞技体育体制已势在必行。

1.2 中国网球走上“双轨制”道路

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无疑绕不开举国体制, 我国网球选手在近两届奥运会上的优异表现也得益于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为我国网球竞技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现代奥运会发展的影响下和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的推动下, 我国竞技体育部分项目逐渐走向了职业化。我国网球推行职业化发展道路, 是我国网球适应国际职业网球大环境的必然选择[6]。在举国体制依然并将继续发挥其效用时, 中国网球运动职业化发展之路注定只能艰难前行。有一道简单的选择题:全运会和大满贯赛事, 你选择哪一个?或许全世界的网球高手都会选择大满贯, 只有中国选手会选择全运会。中国选手再无限接近“职业选手”, 但最终不是职业选手。西方的职业球员是以个人家庭为起点、以商业赞助和参赛奖金为出路, 而中国球员从小到大都是国家投资培养, 为国 (省) 效力被视为中国球员的天职。运动员与国家应该是利益的共同体。但事实上, 两者之间总是有利益冲突的[7]。2005年“彭帅单飞”事件是职业化模式和举国体制碰撞下的阵痛, 其冲突的焦点就是个人利益回报问题。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入, 我国网球运动员培养体制在理念上、体制上、运作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积极寻求建立适应现代网球发展潮流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 实行了多年的举国体制培养模式和利益分配方式已经到了必须重新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时候。2008年奥运会结束以后, 中国网球开始进行“双轨制”改革——“彻底职业化选手+国家队集训”, 彭帅、李娜、郑洁、晏紫四人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化道路, 他们的训练和比赛将完全由自己的团队安排, 赛事奖金大部分也将归其个人所有, 这样的方式已经非常接近国外职业运动员的发展模式。实际上, 早在2003年初中国网协就确立了“必须坚持走职业化的道路”的指导思想[8], 但中国网球的职业化道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脱离不了举国体制, 因为这些走上职业化道路的网球选手依然是省队和国家队辛勤培育的人才, 他们的成长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 特殊的身份要求他们在参加国际比赛的同时还要兼顾国家队以及国内比赛, 必须服从征召。从“专业体制”到“半职业化国外训练”, 中国网球一直在体制改革之路上艰难前行[9]。虽然“双轨制”尚不能完全符合国际网球职业化发展潮流, 但从国家奥运战略的需要以及突破国际网球职业赛制对中国网球发展的制约这两方面来看, 在目前的条件下, “双轨制”标志着中国网球在体制改革上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

2 中国网球“双轨制”改革主要动因分析

2.1 举国体制系统外部环境的变化

举国体制作为一个独立系统, 有其内在的生长规律和变革动力。根据系统论原理, 环境影响系统的生长, 系统生长是适应环境的产物, 但对环境也有反作用。影响举国体制系统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文化体制以及国际环境, 这些因素共同对举国体制形成一种外力, 构成了举国体制改革的动力。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政治体制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上, 试图建立一个“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 要求竞技体育管办分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要求办体育“社会化”, 建立一个“符合现代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自我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10]”;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文化由封闭保守走向开放现代, 文化的多元化、民族化和全球化共存, 在国际竞争中, 要求中国体育进一步开放、深化改革, 符合国际惯例, 在制度层面要求建立更加协调、灵活、高效、民主的体育体制, 以适应更开放和更多元化的体育发展。因此, 举国体制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对举国体制进行改革, “双轨制”是适应了新环境的产物。

2.2 网球运动自身的社会基础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球运动的不断推广和普及, 我国网球运动无论是在竞技领域还是在健身领域都得到迅速发展, 场馆建设不断扩大, 从事网球运动的人口不断增加, 现今网球场超过1万片, 网球人口逾百万, 从事网球运动的青少年就达三四万人, 注册的各级专业运动员也近两千[11], 可以看出我国网球的社会基础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国在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下逐渐与国际有了接轨。一般来讲, 国际上培养网球运动员的模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家庭模式, 即从小到大, 从投入到产出都是家庭行为, 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模式;第二种是经纪人模式, 在运动员成器之前经纪人或经纪公司负担所有的培训费用, 成器之后双方共享比赛奖金和其他商业收入;第三种为企业或俱乐部投资, 回报条件仅局限于广告效益和扩大影响;第四种为国际网球组织推广和发展战略投资, 属于短期和义务的。尽管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网球优秀运动员, 如李娜、李婷、郑洁、晏紫等均为计划经济条件下举国体制培养出来的, 但目前也出现了多元化培养的趋向。企业和国家、省市联合培养的运动员, 如彭帅;个人完全自主化的家庭模式培养出来的运动员, 如袁梦;还有一些由企业赞助培养模式, 虽然暂时还没有培养出一些知名运动员, 但这也是我国网球运动员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尽管多种模式培养出了高水平运动员, 但最终都要进入国家现有的选拔机制, 又不可避免地与举国体制联系到一起, 这样以来, 一旦运动员进入职业化比赛, 其利益分成必然会起冲突, 而“双轨制”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好地解决了这种利益纠纷。

2.3 奥运战略的需要

男子职业网球选手协会 (ATP) 与女子网球协会 (WTA) 分别于1998年和2003年和国际网球联合会 (ITF) 达成一致, 决定男女选手都要求凭积分获得参加奥运会的资格。奥运会男女网球比赛各有64个席位, 按照此项规定, 其中48位直接获得参赛资格的选手将根据ATP和WTA两大巡回赛的排名确定。而国际网联拥有16个席位的分配权, 其中8个位子也将根据ATP和WTA的积分排名而定。这个规定有助于高水平的男女选手参加奥运会, 提高奥运会网球比赛的精彩和激烈程度。对于一向重视奥运战略的中国网球来说, 意味着必须走出国内赛场, 走进国际职业网球赛事征程, 去争取更多的比赛积分来赢得奥运会的参赛资格。但是, 当更多的选手去参加每年如此之多的职业比赛时, 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中国一个网球选手一年出国参加职业比赛的费用要100多万元人民币[12], 对于中国网协每年有限的经费来说, 这样的花费是个大数, 因此, 多渠道解决运动员的参赛经费问题是保障奥运战略的关键所在, 国家将运动员推向社会或个人, 允许他们有条件地“脱离”举国体制走职业化道路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顺水人情”。

2.4 竞技体育利益分化的矛盾

尽管在网球运动员培养方面, 目前中国仍以国家投入为主, 但随着网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推广和竞技水平的逐步提高, 培养方式出现了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国家投入培养的运动员获得的比赛奖金和其他商业利益必须对国家有一定的回馈, 而社会和个人投入培养的运动员, 其收入则应该首先考虑投资人。然而面对高额的比赛奖金和巨大的商业利益, 一些举国体制下成长起来的运动员开始心理失衡, 甚至“炮轰”国家队的奖金制度, 还有选手抱怨国家队的训练条件, 要求“单飞”。即使是社会或个人培养出来的运动员, 仍需通过国家选拔体制进入国家队进行训练和比赛, 如此一来利益分配更显复杂。因此, 走举国体制下的职业化之路, 有条件地“放飞”一些适宜参加高水平职业比赛的运动员既能提高训练比赛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 又能快速提高我国的网球竞技水平。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将“双轨制”理解为竞技体育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运动员自己投资比赛, 必然有更强的求胜欲望, 更多的胜绩也必定能够保证运动员自身的利益, 而国家仍然可以按投资比例获得回报, 省钱省力, 却获得了网球竞技水平的提高。

3 中国网球“双轨制”发展的展望与设想

3.1“双轨制”在网球后备人才与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方面内部机制的调整

后备人才储备的质量是优秀运动成绩创造的保障。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体校、地方队和国家队的“三级体制”, 但随着我国竞技体制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网球运动竞技水平的逐步提高, “三级体制“开始出现了一些松动, 基层体校生源开始出现萎缩, 而同时社会力量也开始介入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对于后备人才的成长管理提出了挑战, 如果没有一个良性的机制去运作运动员的成长过程, 其结果可能导致各种矛盾, 如运动员的“培养”和“选拔”之间的脱节、国家培养与社会培养之间的利益关系无法协调等等。因此, 在实行“双轨制”的过程中, 必须调整好后备人才与高水平运动培养方面的内部机制, 适时让一些已经成长起来的运动员进入职业化征程。对于后备人才来说, 不管是国家培养还是社会培养的, 最终都要归于网协管理, 在其逐渐步入职业化的进程中, 举国体制在赛事组织和医务、营养、康复、体能、心理、信息收集、训练分析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加强, 而一旦运动员已经进入高水平这个层级, 就可以将其纳入“双轨制”, 举国体制的效用将会随着职业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

3.2“双轨制”对网球运动员培养体制和选拔体制的有序衔接

我国网球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运动员的“培养”和“选拔”之间的脱节, 多元化培养出来的运动员不得不进入国家选拔体制, 即通过参加省队, 参加全运会, 最后进入国家队的体制[13]。这种“培养”和“选拔”脱节的现象严重制约了中国网球的发展, 而继续完善“双轨制”, 使网球运动员培养体制和选拔体制有序衔接将有效地解决这个矛盾。有关研究表明[14], 我国竞技网球选手主要来源于省市专业队、省市体校、俱乐部和一些特色学校, 这些网球选手在成长过程中参加国内各级别、各年龄段的比赛, 通过积分制 (或其他方法) 选拔出一些崭露头角的优秀选手进入“双轨制”, 这些运动员在奥运会、全运会和职业比赛中获得的奖金和其他商业利益的一部分再回馈给培养方和自己的服务团队。

4 结语

“双轨制”是中国竞技体育体制战略转移的一个必然结果。实际上这种模式在篮球、乒乓球、足球等项目中早已存在, 对于中国网球运动来说, “双轨制”也和其他项目一样来的很艰险。犹如当年始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网球在探索适合自己的最佳发展模式的同时, 实际上已经拉开了中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大幕。

摘要:中国女子网球四朵金花试水“单飞”, 开启了中国网球职业化的征程。从“举国体制”到“双轨制”, 在多种动力的推动下, 中国竞技网球管理体制完成了一次嬗变。文章对“双轨制”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和设想, 认为“双轨制”将对网球后备人才和高水平人才培养方面的内部机制进行调整;将有序衔接运动员的培养体制和选拔体制;将在运动员的参赛、选赛方面同时体现出竞技体育的拼搏精神和职业精神。

关键词:中国网球,举国体制,双轨制,嬗变

参考文献

[1, 4]范帆.高沈阳:网球职业化金花试水探索最佳管理模式[EB].搜狐体育, 2008-12~18.

[2] 梁晓龙.举国体制:中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成功之路 (上)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5 (6) .

[3] 杨文轩, 陈琦.体育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98.[5, 14]刘鹏:举国体制要坚持[EB].新浪网, 2008-09-07.

[6] 刘青, 田园.中国网球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障碍与途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29 (11) .

[7] 田园, 刘青.中国职业网球的困境及发展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4 (1) .

[8] 陈一曦.举国体制下的职业化——我国女子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培养体制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 2008, 27 (4) .

[9] 刘晓星.中国网球驶上“双轨制”四朵金花面临三大考验[N].北京晚报, 2008-12~12.

[10] 鲍明晓.中国体育体制综述[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1997 (2) .

[11] 万建斌.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2005.

[12] 田园, 刘青.“举国体制”与职业化的融合——中国女子网球登顶世界的成因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9 (2) .

网球运动员范文第5篇

我院举行“阳光伴我行”儿童轮椅捐赠仪式 5月20日是我国法定的“助残日”,今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不能少。5月16日上午,滨医烟台附院残疾儿童康复部联合牟平区残联在门诊一楼大厅举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阳光伴我行”集善明门儿童轮椅捐仪式,牟平区残联康复部主任曲建浩、门诊部副主任商丽、康复疼痛科副主任孙雪华参加仪式并讲话。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长期以来致力于残疾人康复事业,在门诊三楼专门设立了独立的脑瘫、自闭症、智障儿童康复区域,今年1月30日被烟台市残联批准为烟台市定点脑瘫、自闭症、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自成立残疾人儿童康复机构以来,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康复特色,围绕“人性化康复服务”,开展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引导式教育模式,在改善患儿运动障碍同时,提高其语言交流、肢体协调能力和智力水平。开设水疗、传统中医治疗、物理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感统治疗、心理咨询、语言训练等专业康复技术。最大限度发挥孩子自身残余功能,提高其生理、心理、社会、职业适应能力,使他们能早日生活自理,立足于社会。

受赠的孩子家长表示:有了轮椅,他们解放了一双手,能为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做点事,感谢残联、医院及爱心企业对他们家庭的关心,他们将克服一切困难,积极为孩子治疗、训练,争取让孩子早日康复。

上一篇:运动处方下一篇:保路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