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自我总结范文

2023-07-08

历史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刘爱军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是顺应创新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在哪些方面作了改革,课程改革对历史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老师该如何去做?这些都是课改后我们思考得最多的问题。下面我将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历史课程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培养现代化的创新人才的需要,是为国家未来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历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是人类为生存而不断战胜困难、不断创造自我的过程,是人类行为的轨迹,正是通过学习历史,人类才认识了自我,不断地改善自我并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治史”,“以史为鉴,明理启智”。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曾说过:“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在历史中汲取养分。”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历史就受到中外士人的青睐,并拿它来为我们的现实服务。在这方面,毛主席是个典范,正因为他对历史著作的孜孜不倦,才造就了他惊人的政治军事指挥才能。鉴于历史如此重要的地位,我国对历史课程进行了改革,以更利于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真正的去感受历史,体味历史,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悟出人生真谛,增强民族感、荣辱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信念,这或许也是课改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综观整个初中历史新版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新教材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是在课程内容上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的灵活性、科学性。如内容量大大缩小,而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为了增强对学生视觉感官的刺激,新教材的设计比以前漂亮了,特别注重实物的展现而避免了过去那种一大段一大段抽象术语的枯燥描述。同时,新教材还增加了许多新的史学观点,将最近研究的史学成果、考古发现编入课本,让学生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总之,教材改革在总体上是进步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也是必须的。

当然,新的教材必然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那种满堂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再也不是被动的接受和为了分数而痛苦地死记硬背的过程,而应该是反思历史、感受历史、探究历史、发展历史的过程。历史的经验只有与学生产生共鸣,通过主观的感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智慧,外显为力量。因此,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反思历史直接制约着历史教学社会功能的发挥。日本曾对21世纪的教师形象作了这样的要求:要有超越时代的教师专业素质,即教育的使命感,对于儿童的理解、教育爱、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养等。我国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教授也指出:当代教师必须具有立足于全球视野的能力,生存于变革时代的能力,专业持续发展的能力。要具备这些能力,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国这次课改的最高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怎样利用新教材求得每一位学生的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和谐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时时思考的问题。经过近段新课改研究和探索,我们在课改中有以下几方面作出认识:

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历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客观事实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掌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教师只有自觉地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时代要求,才可能在教育实践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创新和发展。目前,我县所推行五步三查 教学模式,就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也是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其次,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专业素质。教师是学生学习时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和利用最方便,即使用频率最高的教育资源。教师应靠自己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由喜欢老师到喜欢课程,这是老师提高自己教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历史,是一门与自然、社会、人类活动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历史老师肩负着学生德育工作的重大责任,因此他的人格和行为都要力求做学生的榜样,这就要求他们向着“完整型”的标准努力。

历史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第 1 课 鸦片战争

1、背景:

<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①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

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③统治机构更加腐败。

④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⑤严重削弱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虎门禁烟:1839 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2、战争经过:

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 见课本第 4 页画像。

3、结果:

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 2100 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③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

见课本第 5 页《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和《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第 2 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 1956 年 10 月——1960 年 10 月。

<3>主凶 英、法 。 <4>帮凶 俄、美 。

2、列强的罪行:

<1>英法——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1860 年 10月)

<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领土 150 多万平方公里。

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

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抗击洋枪队,在慈溪之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1 (见课本第9页华尔的照片。)

第 3 课 收复新疆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歌颂扬了19 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

<1>1865 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2>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3、“海防”与“塞防”之争:

李鸿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保东南海防;

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 ,主张“海防” 与“塞防” 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1875 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②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③1878 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5、历史意义:

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6、评价左宗棠:

(见课本第 15 页自由阅读卡,见课本 13 页画像。)

左宗棠是湘军的重要将领,后做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他和李鸿章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但是左宗棠与李鸿章在对待外国侵略的态度是有很大不同, 左宗棠对外国侵略势力主张抵御,是抵抗派的著名将领,左宗棠认为新疆乃西北屏障,新疆一失,必祸及内地,因此,他坚决主张出兵新疆,驱逐外患,收复失地,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第 4 课 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2>主要战役:

①黄海海战:此战后,日本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②旅顺战役:旅顺陷落,日本对旅顺和平居民进行野蛮大屠杀。 ③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溃败,李鸿章—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见课本第16页导入框。

2、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1>签订时间;1895年。

<2>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3>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4>影响:

2 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用史实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 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 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 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总结:《马关条约》后,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

<1>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斗争对象: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运动中心:京津地区。 <4>主要战役:廊坊战役。

<5>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6>性质及意义:是一场反帝爱国农民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见课本第21页。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爆发: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发,俄,德,意,日,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2>主要侵略罪行:a攻占天津,北京(第二次遭受洗劫)b镇压义和团运动 <3>结果:清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a赔款白银4.5两。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坼毁大沽炮台派兵驻扎要地。 D划定使馆界。

<4>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注意:重要问题

1、《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最沉重的枷锁,请你结合《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谈一谈该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 答:

1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的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 清政府一方面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萧条;另一方面大量举借外债, 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2 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使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

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帝国主义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4 在北京设“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各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3

2、西方某历史著作认为:林则徐虎门销烟,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如果没有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这一观点你赞成吗,请结合史实,写一篇50—150字的辩论稿。 这一观点不对,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正义行为,英国殖民者以此为借口,

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决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历史的必然性,因为工业革命后, 英国工业发展水平很高,资产阶级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 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3、《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有道理。通过《辛丑条约》,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 并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帝国主义的军事监督和武力控制之下:

按条约要求,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官员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守土官长”,

慈禧更是对洋人言听计从。这些均表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忠实走狗。 说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毫不为过。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

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90 年代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既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4、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6、洋务运动主要活动:

<1>前期“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目的:武装军队

a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近第一个兵工厂,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 b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近代军事工业(见书第28页);

c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中近第一个交通企业, 也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见书第29页插图)。 <2>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原因:辅助军事工业) a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中近第一个轮船公司。

b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中近第一个钢铁厂)见书第29页。 <3>筹划海防,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奕訢创立的,是中近第一所新式学校。)见书第29页插图。 <5>设立翻译馆,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7、洋务运动的破产: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

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

4 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因此,洋务运动没能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第7课

戊戌变法

1、维新思想的传播:

<1>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主要领导:康有为、梁启超。见课本第32页照片。 <3>公车上书(见课本32页插图)。①经过:《马关条约》签订后, 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②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4>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2、百日维新:

<1>时间 1898年6-9月 <2>内容:

A,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传播维新思想,创办报刊,

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3>性质: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3、戊戌政变: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2>戊戌六君子:维新派人士谭嗣同(见书32和33页插图和他说的一段话) 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人遭清政府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却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映, 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 因此,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8课 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见书第38页,袁剪辫子表示革命)

3、辛亥革命

<1>背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2>孙中山创建革民党

①兴中会:1894年,美国檀香山。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见书36页会址) ②中国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机关刊物《民报》。

5 ③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阐释为民族) 建立民国(建立民主共和国,阐释为民权),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阐释为民生).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武昌起义和****成立:

<1>武昌起义:1911年,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

武昌起义成功带来的影响:仅一个月左右,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清朝的统治名存实亡。

<2>****成立: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2>袁世凯定“孔教”为国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3>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见书第41页照片。

4、旗帜:“民主”与“科学”

5、内容:

<1>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来颂扬十月革命, 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6、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进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发动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

①爆发: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主力是北京大学生。 ②发展:全国各地学生支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③高潮: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来支援北京学生的斗争。 <3>口号:a“外争国权,内除**”;b“废除二十一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4>结果:取得三大初步胜利 a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b罢免曹汝霖等卖**的职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精神。 (见书48页的两副插图传单和49页的“五四”传单,50页三张照片,51页“一大”会址, 嘉兴南胡游船。)

6 <5>五四运动与**成立的关系: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为**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五四运动中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③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起了重要作用, 不久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为**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时间:1921年7月23日,**一大召开, <2>地点:上海(嘉兴南湖的一 艘游船上) <3>参加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4>**一大的内容:

①通过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共产主义。 ②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①标志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②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③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在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北洋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帝国主义在中国仍然享有许多特权。中国仍没有摆脱贫穷和落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仍然很弱。 所以,即便是战胜国,中国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第11课 北伐战争

1、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见书52页〈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和旁边的导入框中的对联): <1>时间:1924年5月 <2>地点:广州黄埔。

<3>人物: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4>办学宗旨: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5>办学原因:孙中山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过去革命依靠的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 这也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2、北伐战争:

<1>北伐目的:为了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对象:吴佩浮,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3>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4>主战场:湖南、湖北。 <5>经过:

①:湖南、湖北战场: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佩浮主力。 ②江西战场: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③福建战场:攻入浙江,上海。

<6>结果:北伐胜利进军(北伐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 (7)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①建立黄埔军校,创建国民革命军。

②国共合作,成功有力推动北伐战争的进行。 ③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英勇善战,冲锋在前。

(8)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1927年,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在4月,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9)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 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第12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进行血腥屠杀。 <2>时间:1927年8月1日。 <3>领导: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 <1>背景:“八七“会议后,党中央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2>地点:湘赣边界。

<3>经过: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开始攻占县城,损失严重,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 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

<4>意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5>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意义: ①是**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②是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得到的教训是: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1、 红军长征的开始: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2>出发地: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3>结果;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革命处于生死关头,

毛泽东有了一个重大决策;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2、遵义会议:

<1>内容:集中全力解决李德,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指挥错误, 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胜利:

<1>经过:江西瑞金——渡过湘江——强度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

8 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年10月)——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胜利的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十四课 难忘九一八

1、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加剧:

<1>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 以此为借口,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影响:

a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见书72页导入框。 b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2>伪满洲国建立。 <3>华北局势危急。

2、西安事变: <1>背景:

A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

B**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C张,杨出于爱国接受了**主张,停止进攻红军,并要蒋联共抗日。

D蒋拒不接受,并亲临西安督战,致使张,杨处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的境地。

<2>目的:逼蒋联共抗日。

<3>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A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十五课 “宁为战死鬼 不作亡国奴”

1、宁为战死鬼: <1>卢沟桥事变:

A时间:1937年7月7日,又称七七事变。

B卢沟桥战略位置: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方的唯一通道, 成为中日必争之地。

C事变影响: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见书第77页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D英雄壮举: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指挥作战中壮烈殉国。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背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3>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占南京之前,为逼国民政府投降,

9 日军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不作亡国奴:

<1>时间:1937年12月。

<2>概况:①屠杀方式残忍: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 有的被当作拼刺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②屠杀人数多:30万人以上。

★南京大屠杀给人类怎样的启示,当今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真相的目的是什么? 作为中国人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珍惜生命,反对战争;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这种行为表明他们不但没有诚意反省战争罪恶,而且企图是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他们这种歪曲,否定历史的行经,严重伤害了被侵略国人民的感情, 不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应引起我们对军国主义复活的高度警惕。

第十六课 血肉筑长城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三次重要战役: <1>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中,山西平型关,

八路军一一五师——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中,山东台儿庄,李宗仁指挥。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最重大的胜利。 <3>百团大战:(指挥-彭德怀,见书82页在前线指挥作战)

A原因: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B简单经过: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 向日军猛烈攻击,取得辉煌的战绩。(见书83页表格)。

C意义;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2、**“七大”的召开:

<1>主要内容: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A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B明确抗战胜利后中国走向何处等问题。

<2>意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见书84-85 页四幅插图)。

3、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抗战取得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胜利的原因:

A 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团结抗战。

B**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 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对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C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对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方针,牵制日军起了作用。 D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际上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

E 得到了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的大力援助。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扭转了屡战屡败的局面,

10 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B中国人民坚持抗战,

牵制了日军大部分陆军和大量空军,使其不能北攻苏联, 又大大减轻了太平洋战场美英的压力,

有力的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以,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十七课 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见书93页插图)

<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目的: A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B为了欺骗人民。

<2>毛泽东谈判的目的: A为了争取国内和平。

B也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谈判的结果:国共双方签定了《双十协定》,又称《会谈纪要》。

2、转战陕北:1947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央在毛泽东, 周恩来领导下,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 贺龙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取得了清化砭等战役的胜利, 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3、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见书94页插图。 →意义: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严重的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第十八课 战略大决战

1、三大战役的胜利:

影响:A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B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占锦州,截断敌人向关内的退路。 →作用:解放了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率领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 →作用: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3>平津战役:华北和东北人民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作用: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见书97页《三大战役示意图》)。

2、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1>意义:A埋藏了蒋家王朝。B它捍卫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 (见书96页导入框插图)。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A**中央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B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C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杀敌。 如**的正确战略战术:首先在辽沈打响,为平津战役做准备;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淮海战役为渡江战役作铺垫。 ★如何看待傅作义在平津战役中的行为?

△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在**政策的感召下,

11 国民党军队总司令傅作义接受了**主张,弃暗投明,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得到和平解放。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傅作义的行为,使北平人民避免了战火的摧残,

又较好的保存了历史名城北平的古迹和文物,是有利于人民,值得历史充分肯定的行为。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设计出了“人”字型的路轨。

2、侯德榜:撰写《制碱》探索出了新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

3、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编成《海国图志》。

4、严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天演论》是他译著的书中影响最大的, 书中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论和“世道必进, 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论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打击封建势力, 对当时中国的知识界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师夷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摘自《海国图志》

回答:<1>魏源编制《海国图志》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2>材料提出主要从哪个方面学习西方?你认为这种做法能达到书中的目的吗,为什么? 答: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不能达到目的。因为仅仅学习军事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如洋务运动学习军事技术,但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却遭到失败。 ★严复著《天演论》的背景是什么?

《天演论》提出学习西方是主张和《海国图志》相比有何发展? 答: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给严复以很大的震动,在此背景下,他译述了《天演论》, 魏源的思想借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巩固清朝的统治,《天演论》则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是生物进化论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论,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打击封建势力, 对当时中国的知识界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作用。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1-5课)

一、主要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 时间:1840-1842年

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 时间:1856-1860年 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 时间:1894-1895年 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

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

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台湾爱国志士徐骧、刘永福打击日军,反对割台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 时间:1900-1901年 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签订的主要条约

条约名称 签订时间 战争、签订双方 内容 影响

《南京条约》 1842年 鸦片战争、中英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 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 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个国家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 1851-1864年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影响达18个省,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因此,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重要战役:李秀成在青浦大胜洋枪队;浙江宁波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这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典型事例。

2、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 1898-1900年

13 1898在山东兴起;1900年与八国联军在廊坊交战,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最终遭到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疆,仅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两国签订条约,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6-9课)

一、洋务运动(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中央是奕欣,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内容:

1、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进步性(积极作用)-

1、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价人才,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启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局限性(消极作用)-没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因而成效不大,没使中国富强起来。

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改革)

兴起: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开始变法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反败,谭嗣同被杀

意义:既是一声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的革命)

简介: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

2、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选举为总理。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3、孙中山在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其后各省纷纷独立,后称为“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定都南京。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 辛亥革命意义: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评价:成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没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四、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

简介:1915年兴起,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旗帜“民主和科学”;《新青年》杂志是主要阵地;后期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14 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前期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具有无产阶级性质。

进步性-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足-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0-13课)

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

简介: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学生为主,6月以后以上海的无产阶级为主。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誓死力争”。

意义: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革命阶段划分-1840至五四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 五四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

二、共产党成立

会议名称 时 间 地点 内 容 意 义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 上海 1大会确定建党,制定了党的纲领。2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3选举出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和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 1922年 上海 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

国民党一大 1924年 广州 国民革命的开始,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

三、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1924年5月 地点:广州的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学校 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进军(1926-1927)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经过: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叶挺独立团:贺胜桥战役、汀泗桥战役,人称“铁军”;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蒋介石(“四一二”政变)、汪精卫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4、三湾改编树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5、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6、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首都。中央革命根据地,就是赣南闽西根据地。

五、长征

原因: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

一、红

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六、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1

22

23

24

25

26

27 早报网

http://

历史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一、学生更愿意上历史课了

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在《三国鼎立》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讲述三国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上完一堂课。还有历史探究活动课,这可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二、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生机。有时需要语言的激发;有时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时需要教师知识的储量大,总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了。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历史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一、存在的问题: 教师方面

问题1:不能有效利用考纲,认真分析考点。

复习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教师对考纲不了解,导致个别复习内容与考点相悖(考点有要求的不复习,没有考点处的却深入复习),对考点的复习深度和广度做得不到位。

问题2:对高考考题研究不够。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范围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研究高考题从而了解高考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高考试题非常注意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平时的备考及训练中就要加强此部分的内容,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怎样阅读、注重方法的引导。

问题3:课堂上老师讲的太多

在目前的课堂上仍存在着比较普遍的教师多讲的现象。教师的讲解应体现在重点、难点、疑惑、联系、知识的运用处,对于学生自己可以完成的任务教师一定不要包办代替,绝对不是我们讲得越多,学生就掌握的越好,从能力的培养来看可能恰恰相反。

问题4:对试题的讲评缺乏归类和必要的学生活动。

对习题应精选精练,及时进行总结讲评,从而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 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⑴要精选习题。⑵要重视变式训练。⑶要注意解题思路的归纳。⑷要重视相关问题的归类整理。⑸要注重总结反思。

学生方面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基本概念、结论理解不深、不透,缺乏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2、审题能力差、解题不熟练,出现所答非所问和时间不够而草草作答的现象,反映在平时学习中缺乏一定量的训练和相应技能的积累。

3、不能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表达生物学现象和事实。

4、部分考生对图表题、实验题畏难情绪严重,心生惧怕,放弃作答。 二.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复习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吃透教材抓基础。

复习时,充分回归教材,吃透教材。要夯实基础,重点章节重点抓。主干知识包括代谢、调节、遗传和实验,复习时一定要“全面撒网、重点捕捞”。

2、透过习题抓能力。

注重能力的训练,尤其是综合能力和识图能力。要突出知识点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注重选修和必修之间的综合。要训练如何正确识别图表的含义,从中准确的提取出所需信息,然后进行图文转换,将所学知识与题中的背景材料相联系,做到正确的解题。

3、平时训练抓技巧。

选题要精、讲解要透、训练要实。在解题时要遵循读懂题目、细找考点、组织答案、科学表达这样的一般程序。

4.加强学生理综答题技巧的指导。

为了备战一诊,在按照原有计划下,学科组教师一起认真分析了近几年一诊试题,对未复习部分印制了练习题,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知识,并在考前留三到五节课时间给学生看书,让学生真正回归教材。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相信在学校和年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有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各位同学的刻苦努力,广元一诊我们将一定取得优异的成绩,2012年高考一定将再创辉煌!

历史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一、山西古代史

(一)山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1、最早在180万年以前在今天的芮县西侯渡村已有人类生息。

2、山西襄汾县丁村人是山西境内的远古人类,距今约14万年。

3、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西阴人(今山西夏县)早在6000年前已经养蚕取丝了。

4、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山西夏县人)发明缫丝技术和织布方法,后世称其为“先蚕神”

5、传说中的后羿射日(山西屯留县三嵕山)、女娲补天、嫦娥奔月都发生在山西。

6、传说中的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南部建立都城即: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板(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城西北)。

(二)夏商周时期

1、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其地域就在晋南、豫西一带兴起。

2、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是陶寺城墙。陶寺文明也是夏代存在的证明之一。

3、“晋”的由来:公元前1046年,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桐叶封地”),后人为纪念叔虞在晋水之源,建唐叔虞祠(今晋祠),叔虞死后,其子即位,改国号为晋 。

(三)春秋战国时期,国君晋文公为五霸之一。

1、春秋时期,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晋文公打败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2.“寒食节”: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将绵山改称“介山”。清明前一两天吃冷食以寄哀思。

3、春秋末期,赵简子家臣董安于:①晋阳城最早由他主持建造②先祖是晋国大史董狐因秉笔直书“赵盾弑其君”,被孔子誉为“古之良史”。

4、春秋晚期,晋国赵卿(赵简子)墓位于太原市金胜村西北,是迄今为止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墓葬。

5、春秋时期晋国音乐大师师旷有“乐圣”之称。

5、战国时期被韩、赵、魏三国瓜分,此后山西别称“三晋”

6、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使北方出现影响深远的民族融合。

7、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最残酷的战争是---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今山西高平)——“白起坑赵”“纸上谈兵”

8、战国时期起于三晋的法家是:李悝《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封建法典、吴起、商鞅、申不害、荀子、韩非子。

纵横家是:张仪、公孙衍

(四)秦汉时期

1、秦始皇于山西设太原、上党、河东、雁北及代郡五郡。

2、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白登之围”位于今山西大同。

3、 卫青、霍去病是今临汾西南人,被汉武帝提拔,成为西汉时抗击匈奴的名将

4、 从东汉时,迁入山西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畀族、羯

(五)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1、少数民族在山西建立的政权分别是:①公元304年,刘渊(匈奴)建汉,拉开五胡十六国割据局面;②公元439年孝文帝建北魏(鲜卑族)统一中原地区,著名的改革是平城(今山西大同)改革。

2、北魏时期修建的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四大石窟之一

3、山西恒山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誉为“天下奇观”.

4、我国第一个留学天竺的僧人是法显。著有《法显传》,是东晋时期山西平阳人。

(六)隋唐时期

1、隋代初年创建的解州关帝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武庙。

1、 李渊起兵的时间、地点——617年5月、太原、反隋

2、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山西文水人

3、唐朝时,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座城市是晋阳(今太原)。

4、唐代山西籍诗人82人:王绩、王勃、王之涣、王维、白居易等。

5、唐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尉迟敬德、薛仁贵、狄仁杰、郭子仪、裴度等。

6、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块行书碑是谁的手迹——太原晋祠的贞观碑,是唐太宗的手迹(仅次于《兰亭序》)

7、全国仅存的两座唐代木构遗物——山西五台山的南婵寺大店和拂光寺大殿。

(七)五代十国时期

1、五代十国山西崛起的帝王有李存勖(后唐)、石敬瑭(后晋)、刘知远(后汉)、刘崇(北汉)

(八)宋、辽、金、元时期

1、 北汉何时灭亡——宋太祖赵匡胤三次攻打北汉均失败,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 。晋阳古城毁于赵光义之手。982年,赵光义派潘美在唐明镇基础上修筑新城,新建太原城又称“唐明”

2、北宋(杨业)军队与辽军的陈家谷战役交战所在地——今山西朔州南

3、晋祠圣母殿的宋代宫女彩塑,被赞为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作品之一。

4、北宋用分节叠铸法铸成-------晋祠“镇水金人”

5、山西平水是辽、金、元时期我国北方雕版印刷业的中心;金朝设了全国最大的雕版印刷书籍机构叫“书籍所”;《金藏》现称《赵城金藏》是我国仅存的一部金代孤本佛经,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一部 。

6、辽代的山西应县木塔是目前世界最古老、最高的木构建筑。

7、宋代的晋祠的“鱼沼飞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十字桥。

8、元代,山西属中书省,置河东山西省道,山西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划名称是从元朝开始的。

9、“元曲四大家”中三人为山西籍:解州(今属运城)关汉卿、河曲人白朴、襄汾人郑光祖。

10、元代四大爱情戏两部出自山西籍作家之手: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11、太原人乔吉既是元代著名散曲、杂剧大家,又是戏曲理论家。

12、临汾魏村牛王庙元代戏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台之一。

(八)明清时期

1、明代,置山西布政使司;清代设山西省。

2、太原双塔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

3、“问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洞老鸹窝”“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与明朝移民有关。明政府采取“移民宽乡”政策,50年间从山西移民有18次,人数达100万以上,分布在18个省市。

4、明朝丝织业,南方以苏杭为中心,北方以潞安府(长治)为中心。产品称为“潞绸”。

5、元末明初的文学大师—罗贯中(山西太原人)----《三国演义》

6、走西口,泛指山西边界出长城各隘口。出现在明末清初。

7、明末清初,山西跻身于中国33大工商城市的有太原、平阳、蒲州。

8、明末清初---傅山---在文学、哲学、书画、医学方面成就非凡-------后人常以“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

9、明清时期形成的山西四大梆子戏——中路梆子(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蒲州梆子。郭沫若曾用“激昂慷慨不寻常”的诗句概括山西梆子戏特点。

10、平遥古城——被誉为“明清建筑的百科全书”,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10、晋商从发展到鼎盛是在明清时期,主要分布在平遥、祁县、太谷,考察景点有祁县--乔家大院、榆次--常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晋商精神是:艰苦奋斗的开拓创业精神、诚实守信的经营价值观、同舟共济的协调思想。

11、山西票号汇通天下,第一家是日升昌号。1823年诞生在山西平遥,创办人是雷履泰。

二、山西近代史

1、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畬(山西五台人):①美国华盛顿纪念碑上有中文刻的碑文是他对华盛顿的评价;②1848年,出版了亚洲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地理著作《瀛环志略》。

2、洋务运动时期:

①最早将洋务之风吹进三晋的是张之洞----太原新药局(制造洋枪所需弹药),是山西第一家近代企业,标志山西近代工业诞生。

② 对山西近代工业贡献最大的是山西巡抚胡聘之——太原火柴局,是太原最早的民用工业。

3、“戊戌六君子”中的杨深秀是山西闻喜人。

4、“山西近代民族工业之父”-----渠本翘创办山西最早的民族资本工业——双福火柴公司

5、山西省第一条铁路————正太铁路(石太铁路),1896年,山西巡抚胡聘之奏请清政府修建,1907年正式修成通车。

6、山西近代教育发展:①19世纪80年代,山西近代教育开始;

②1884年,晚清山西书院中体制最完备、教学质量最高的令德书院在太原桥头街创立;

③1902年5月,山西巡抚岑春煊将山西著名的晋阳书院和令德书院合并为山西大学堂; ④同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大学堂创办西式专斋,山西大学堂成为一所中西结合的综合性大学堂。与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共同开创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7、辛亥革命中,山西是北方最早易帜的省份之一,1911年11月29日,阎锡山成立山西军政府,清朝在山西统治结束。

8、山西第一位共产党人是高君宇。山西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是在高君宇帮助下在太原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小组,第一份刊物是《山西平民周刊》。

9、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是华北抗日的中心、北方抗日游击战的战略支点。

①1936年9月,山西牺盟会(阎锡山、薄一波)在太原成立-------全国最早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②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捷;

③1937年10月,忻口战役-----华北战场上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光辉范例; ④1940年8月,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规模最大规模的战役。

⑤抗日红色旅游地有:武乡王家峪---八路军抗日指挥部;左权麻田;平型关大捷旧址

10、解放战争时期:

①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之战发生在山西的是上党战役。

②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后,在山西境内进行的第一次大反攻是三打运城。 ③解放战争中,刘胡兰用生命树起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丰碑。

④华北最后一战是1949年4月24日太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山西和华北全境解放。

三、山西现代史

1、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在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是西沟(李顺达)和大寨(陈永贵)

2、一五计划时期:

①太原第一热电厂——前苏联帮助中国建设最大的火力发电厂②二十里铺水库——山西省第一座大型水库③两座中型水库——运城苦池水库、曲沃浍河水库④1960年竣工的汾河水库——全省最大、当时石阶上采用水中倒土坝建成的最高的土坝工程。

3、改革开放后:

①山西最早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区是武乡县

②著名乡镇企业:山西省清徐县第二醋厂、山阴县的古城奶业、清徐县赵家堡暖气片厂 “中国暖气片大王”③四大矿区:大同矿务局(动力煤)、西山矿务局(焦煤)、阳泉矿务局(无烟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④阳城电厂——我国目前最大的坑口电站,世界最大的无烟煤活力发电站

⑤山西化肥厂——目前亚洲最大的高效氮磷复合肥生产基地。

⑥全国最大的特殊钢生产基地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太钢)是全国最大的特殊钢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厂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器厂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重)

⑦基础设施:山西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山西省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万家寨引黄工程

⑧2006年山西启动环境保护的“蓝山碧水”工程

⑨大同被誉为“煤都”,国内最大的机械化采煤企业——大同煤业。2007年9月在太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

⑩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荣获“国际节庆协会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

4、山西各条战线涌现出的代表人物或成就有:

①文学大师――赵树理(山西沁水人),“山药蛋派”,《三里湾》《锻炼锻炼》《灵泉洞》;“山药蛋派”其他代表:马烽、西戎合著的《吕梁英雄传》孙谦《伤疤的故事》胡正《汾水长流》等②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周恩来接见);③全国第一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赵雪芳;④治渣能手――李双良,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选入《保护及改善环境卓越成果全球500佳名录》获“全球500佳”金质奖。⑤戏剧表演艺术家——丁果仙、牛桂英、阎逢春、王秀兰、郭凤英、程玉英、贾桂林、董福、郭金顺等。

⑥舞剧《一把酸枣》、话剧《立秋》(获“文化奖”)双双被评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山西中考古代历史本土知识点 古代山西(政治部分)

1、 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在芮城的西侯度人

2、 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原因——能舍弃前嫌、团结人、实行变革

3、 春秋时期,晋国被哪三家瓜分——韩、赵、魏

4、 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封建法典是——李悝的《法经》

5、 长平之战交战的双方及结果——赵国与秦国、结果:赵军主力丧失殆尽、国力衰败、无力抗秦

6、 卫青、霍去病是今临汾西南人(原河东平阳人),被汉武帝提拔,成为西汉时抗击匈奴的名将

7、 从东汉时,迁入山西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畀族、羯

8、 鲜畀族对开发雁北的贡献——建立了北魏、定都平城(即今大同)、结束了北方混战局面

9、 李渊起兵的时间、地点——617年5月、太原、反隋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山西文水人

10、 五代十国中在山西建立起来的政权是——后唐、后晋、后汉、北汉

11、 陈家谷战役交战的双方及今天所在地——北宋与辽、今朔州南

12、 列举山西人民抗金的重要事例——王彦领导的“八字军”、梁兴领导的“忠义社”、洪济领导的僧兵、王忠植领导的吕梁山义军等

13、 山西移民主要迁往地——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出发集散地是洪洞

14、 大顺军两次入山西的原因是——恢复经济、巩固新政权

15、 北汉何时灭亡——赵匡胤三次攻打北汉均失败,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

16、 晋阳保卫战的领导者——刘琨(刘琨舞剑、刘琨听鸡成语的来源)

二、 古代山西(经济部分)

1、 山西有发展农业的较好条件,有丰厚的矿产资源,自古就有“煤铁之乡”之称。

2、 山西自古有经商和贸易传统,从先秦起,山西商人足迹遍天下,明代晋商与徽商相匹敌,成为全国最大的两个商帮。

3、 反映汉代山西农业生产技术发达的臂画在——平陆县枣园村、是西汉末年的墓壁画

4、 山西人民认识煤炭的文字记载时间是——6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5、 山西何时开始采铜矿石——黄帝时代、晋南地区

6、 山西铸造业的发达的事例——闻喜县出土的“刖人守囿”青铜挽车、 晋国用铁铸的“刑鼎”(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生铁铸造器物的记载)、 唐代在蒲州架设蒲津桥的桥墩用铁铸造,同时有“黄河铁牛”、 北宋用分节叠铸法铸成的晋祠“镇水金人”、 北宋的太原铜镜、 明代的五台山铜殿(是我国现存四大铜殿中最大的一座)、明代的阳城是铸铁中心之一。

7、 我国古代唯一由木工自己写的著作是——金末元初,万泉人(今万荣南)薛景石据历代制造织机法式写成的《梓人遗制》。(明代的丝织业北方以潞州为中心,潞安府的长治、高平、潞州卫是潞绸的主要出产地)

8、 解州盐池的开发历史有——4000多年的

9、 山西酿造醋和酒开始的时间——商周时期(清朝顺治年间,介休人王来福创造出了山西老陈醋,三大优点是酸醇、味烈、味长。特点是香、绵、不沉淀、时间越长越香越酸)

(汾酒的特色是——色、香、味“三绝”)

10、 五世纪时,山西何地产的纸有名——蒲州产的蒲纸(山西平水是辽、金、元时期我国北方雕版印刷业的中心)(金朝设了全国最大的雕版印刷书籍机构叫“书籍所”)(《金藏》现称《赵城金藏》是我国仅存的一部金代孤本佛经,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一部)

11、 清朝时期,商业发达的地区有-——太原、临汾、太谷、祁县、平遥

12、 何时起山西的丝绸、纸张、铜器运往国外——汉唐时期,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域,远及罗马帝国(清代时,山西的对外贸易达到鼎盛,形成了著名的两大商帮——船帮和驼帮)

13、 山西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明朝末年,冶铁业中出现的

三、古代山西(文化、教育、民俗部分)

1、元代唯一的一所突出行业特点的学校是——河东运学 地点——河东(今永济西)

2、最早论述 “天元术”内容(即建立数学高次方程的方法如:用a、b、c表示已

知数,用x、y、z表示未知数的记法)的是——刘汝锴(平水人今临汾) 代表作是——《如积释锁》

3、傅山的医学成就——长于妇科、内科、杂病,重视民间单方、验方,治病不拘学派,用药不拘于方书。

4、山西古代的著名医学家——王显、王方庆、许国祯、杜恩敏、傅山

药店有——太原的三和堂、大宁堂、太谷的广盛号(今山西中药厂)

有补王之称的是——太谷产的龟龄集(龟龄集酒1991年获中国优质保健产品金奖、1992年美国国际博览会金鹰奖)

5、山西古代的建筑遗址——五台山南婵寺大店和拂光寺大殿(全国仅存的两座唐代木构遗物)

平遥镇国寺万拂殿、太原晋祠圣母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浑源悬空寺(北魏时建,有奇、巧、险三大特色,被大旅行家徐霞客誉为“天下奇观”)、芮城永乐宫、解州关帝庙、永济普救寺塔(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应县木塔(世界现存最高最古的木结构拂建筑)、太原双塔寺双塔(太原的标志)

6、我国古代县城的实物标本——平遥古城。1997年12月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7、出现的文化名人——王之涣、王昌龄、白居易、王维、班捷抒、薛道衡、元好问、王勃、罗贯中、荀况、柳宗元

8、山西出现过的-著名史学家——官董狐(被称为“良史”)、裴松之(增补了三国志)、裴咽为《史记》作注、温大雅、司马光

9、山西四大梆子戏的名称——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蒲州梆子

有“中国戏曲摇篮”美称的是——平阳地区

10、师旷是何时何国的音乐大师——春秋时期,晋国人,有“乐圣”之称

11、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块行书碑是谁的手迹——太原晋祠的贞观碑,是唐太宗的手迹(仅次于《兰亭序》)

古代书画家——东晋的卫铄即卫夫人、唐代人薛稷、张彦远、五代荆浩、宋代王冼、米芾、明末傅山

11、山西雕塑艺术中最为著名的是——石雕、砖雕、泥塑

石雕中著名的是——大同云冈石窟被称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太原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大同九龙壁——是三大九龙壁中最古老、最有艺术魅力的一座

泥塑——著称的是彩色泥塑。晋祠圣母殿的宋代宫女彩塑,被赞为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作品之一。 平遥双林寺中的彩塑,反映了宋元明清历代不同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

12、山西第一个到海外取法求经的大师是——法显。是平阳武阳人(今临汾,)写成《佛国记》

14、 山西人民有哪些传统美德——勤劳简朴、诚实互助、尊师重教、爱国守法、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等

15、 家乡衣、食、住、行的特色:

衣——以麻、毛、绸、棉为主。

食——面食。分蒸、煮、煎、烤、炸等食品

住——晋西北住冬暖夏凉的窑洞,晋中、晋南住四合院或三合院,晋东南住楼房,运城有农家小院。

现在代表性的民居有——祁县的乔家大院(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罕见的一颗明珠”)、渠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襄汾的丁村民居

行——以步行为主

16、 民间艺术——剪纸、墙围画、面塑、泥人、木碗等

17、 有“摔交之乡”美称的是—— 忻州、定襄、原平

上一篇:改革自我总结下一篇:林场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