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

2023-06-03

第一篇: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

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负责人。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张太雷等先后加入,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推选包惠僧为书记。

1920年秋,施存统、周佛海等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施存统为负责人。

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春,在与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共产党”分道扬镳后,陈独秀等重新组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陈独秀、谭平山先后任书记。

1921年,张申府、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等在法国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学生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张申府为负责人。

这些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名称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叫“共产党支部”或“共产党小组”,它们的性质相同,都是组成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后来被通称为“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发起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工人刊物,开办工人学校,领导工人成立工会,开展工人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样,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就基本具备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党的早期组织。这些组织当时叫法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则称共产党小组或支部,由于它们性质相同,因此,后来统称它们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

由于党的“一大”召开于7月,而在战争年代档案资料难寻,具体开幕日期无法查证,因此,1941年6月在党成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文正式规定,7月1日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党的一大开幕日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由党史工作者考证清楚,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和考证成果,确定一大的召开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闻一多治印的故事

有人把闻一多六十年前所刻印章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前夕捐赠给有关部门。中新社消息说,这枚玉石印章的边款,用行草刻著一百二十六个字:「忝与毓棠为忘年交者十有余年,抗战以还,居恒相约:非抗战结束,不出国门一步。顷者强虏屈膝,胜利来临也。而毓棠亦适以牛津之邀,而果得挟胜利以远游异域。信乎!必国家有光荣而后个人乃有光荣也。承命作印,因附数言,以志欣慰之情,非徒以为惜别之纪念而已也。卅四年九月十一日一多於昆明之西仓坡寓庐。」消息称这是一封抗战「家书」。

这是闻一多为孙毓棠刻的一枚篆章。孙是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毕业后赴日留学。抗战爆发后,两人同在西南联大执教,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交」。抗战胜利后,闻推荐他到牛津大学做客座教授。这段边款文字,其实就是一段临别赠言。把它看成是一封特殊形式的「家书」,固然未尝不可;但是,治印者利用边款记录时事友情抒发胸中感慨,则是篆刻艺术的主要特徵之一,现在青年人对此大多不甚了了。闻先生治印边款留言者甚多。譬如他在一九四四年底送给华罗庚一方图章,边款写著:「甲申岁晏,为罗庚兄治印兼为之铭曰:顽右一方,一多所凿,奉贻教授,领薪立约,不算寒伧,也不阔绰,陋於牙章,雅於木戳,若在战前,不值两角。」也是夹叙夹议,感慨良多。华罗庚后来在《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中说:「在几十年迁徙辗转的生涯中,我一直珍藏著它,每当我取出它,就想到一多先生,它上面所凝聚的患难之交的革命情谊成为鞭策自己不断进步的动力。」

闻一多治印,主要是在西南联大时期。当是时也,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生活在前所未有的灾难之中。闻一多虽是一名教授,所拿薪水却无法养活家人,不得不挂牌治印补贴家用。他在一封信中说:「弟之经济状况,更不堪问。两年前,时在断炊之威胁中度日。乃开始在中学兼课,犹复不敷。经友人怂,乃挂牌刻图章以资弥补。最近三分之二收入端赖此道。」从一九四四年四月到一九四六年七月,闻一多留下一千四百多方印谱,可见其治印之勤,更可见其家庭经济状况之窘迫。他的印章艺术价值很高。浦江清特别撰写过一篇《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称他是「黄济叔之长髯飘洒,今见其人;程瑶田之铁笔恬愉,世尊其学。」季镇淮《闻一多年谱》记载说,浦江清教授曾经专门解释过这两句话,说:「黄济叔是明代刻印名家,其为人长髯飘洒,喻闻先生之风度;程瑶田清代经学名家,兼长篆刻,以之拟闻先生最为恰合。」这篇《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由梅贻琦、冯友兰、朱自清、潘光旦等十多位教授联合签名,名噪一时。

闻一多治印是为了补贴家用,但是他治印从来没有影响自己的教学。他在清华,研究学问就很认真。赵俪生《篱槿堂自叙》说「他一回到清华就拚命下功夫,许多蝇头细字的读书笔记都是在新南院写出来的」。西南联大南迁之时,文学院曾经在南岳衡山山腰圣经书院旧址上课,宿舍紧张,闻一多一度与钱穆、吴宓、沈有鼎四人合居一室,只见他从容自若,一丝不苟潜心学术研究,认真读书备课。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回忆此事说:「室中一长桌,入夜,一多自燃一灯置其座位前。时一多方勤读《诗经》、《楚辞》,遇新见解,分撰成篇。一人在灯下默坐撰写。」生活艰难却研究不懈,一九四四年终於完成学术专著《楚辞校补》,出版后被学术界公认为文献研究中的力作。这种敬业精神,令人神往。

朱自清在《闻一多全集序》中说:「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他始终不失为一个诗人,而在诗人和学者的时期,他也始终不失为一个斗士。」治印也反映出他这种形象。陈明远《文化人与钱》有一章《闻一多的经济生活》,其中说到在昆明学生运动遭到镇压以后的一件事。「一二.一」惨案的祸首李宗黄,竟然附庸风雅,请闻一多刻印,说明两日之内刻好,润例优厚。闻一多根本不予置理,将石料原样退回。这就惹恼了特务,公然把大街上代闻一多治印收件的商店招牌砸烂,以此泄愤。他自己常用的闲章之中,有一枚文曰「叛徒」。他给人题词,常常盖这方印章。别人问他为什麼叫「叛徒」?他说:「我要做一个旧世界的叛徒!」这不正是一个正气凛然的斗士麼!

邱少云的故事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1931年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市铜梁县)。13岁那年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1年3月25日,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跨过了鸭绿江。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消灭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敌军。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独特,易守难攻。在敌军和我军阵地之间还有三千多米宽的开阔地,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必会导致我军较大伤亡,影响战斗的顺利进行。上级决定采用隐蔽作战,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要使几百人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而不能有一个暴露目标。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畏惧,争相请战。临行前,邱少云下了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十多名身披伪装茅草的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那蒿草丛生的开阔地埋伏了下来。

11日清晨,三九一高地上敌方那层层的铁丝网和一簇簇不暴露我军潜伏秘密,观察所里的指挥员当机立断,下令用炮火将这股敌人全部歼灭。

次日中午,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他身边的草丛,这时,他只须打滚翻身即可避免烧身。但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一动不动,像一块巨石。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黄昏来临,出击的时间到了。战友们怀着满腔仇恨,高呼着为战友报仇的口号,排山倒海般地向敌人冲运河。才过了二十分钟,敌人全部被消灭,三九一高地上飘扬起胜利的旗帜。战斗结束后,同志们在邱少云潜伏的位置上,看见他用双手在地上抠出的深深的土坑……1952年10月12日,邱少云牺牲。

40多年来,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然而,人们却不知道,这样一位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英雄,却差点成了无名英雄。

次日中午时分,敌人向潜伏区打来几发燃烧弹,烈火烧着邱少云的衣服、鞋袜,直至烧遍他的全身,可他至死都是一动不动。

牺牲时,他年仅26岁。

战斗结束后,连队给邱少云报请了三等功,此事似乎也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过去了。

据邱少云生前战友林炳远后来回忆说,那次战斗半个月后进行战斗总结,他和邱少云的指导员王明世一同到师里去汇报。当时,一位组织部门的干事要求王指导员举个具体的人或事来谈谈。

王指导员于是提到了邱少云。并说,在执行任务前进行战前动员时,战士们很激昂,纷纷表了态,可邱少云却闷不吭声,因此连里对他很不放心。于是我找邱少云谈心,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他也向我表了态:就是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也不暴露目标,暴露目标就是革命的罪人。

第二天,他向党支部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在申请书中他表示:为了战斗胜利,愿贡献自己的一切。

可不曾料到,第二天他便牺牲了,真的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那位干事听了王明世的介绍,非常感动地说:这样的英雄行为,太感人了,三等功不行,应报特等功!

于是,29师政治部立即上报邱少云特等功的报告,报请志愿军司令部批准。

报告引起了志愿军司令部领导的重视。

起初,个别领导认为:邱少云不过是战时特殊死亡,算不上英雄,三等功就可以了。但更多的同志认为他严守纪律,为了整体牺牲自我的精神难能可贵。

后来,意见终于统一了,少数服从多数。

第二篇:浅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

1921年7月23日,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是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的日子。从此中国革命面貌开始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饱受灾难和压迫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同时也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可以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人民没有得到革命党派正确的领导。比如之前的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从他们失败的原因来看,一个是农民阶级的局限,另一个是中国名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这些失败的教训提醒着中国的革命者,要想挽救中国。必须要有新的思想,创建新的政党来领导中国革命。正是由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新生了一股重要的阶级力量,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暴发之际,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加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作为一种新的思想开始被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所认识。也让他们意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李大钊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宣传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创立了属于自己的革命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为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压迫,中国共产党开始带领工人们进行工人运动。但是遭到了残酷的镇压和打击。之后在与国民党合作进行了大革命,在大革命中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由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蒋介石控制下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叛变,共产党人遭到了血腥的屠杀。最终大革命失败。这段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黑暗时期,一宗宗血淋淋的惨案,让共产党人深切的意识到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统治。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领导下的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名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后来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狠狠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基础。

在共产党转向由农村包围城市的战争策略后,随着根据地的不断发展壮大,蒋介石为了想彻底消灭中国共产党,先后对中共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围剿,前四次都被失败了。但第五次围剿中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在危急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从此确立了毛泽东在党的领导地位。在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些著名的战役,四渡赤水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等,让我深刻感受到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才能。在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毛泽东的领导能力也得到充分的体现。

通过十几年的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互相扶持,同甘苦,共患难。时间能检验一切,同时也证明只有共产党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实现了人民民主和自由,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中国开始进入全力发展经济的时期。尤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了改革开放稳步推进,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巨大的改善和提升。中国能有现今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的巨大成果,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最后,我想以一句歌词来表达此刻的想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读党史有感 读过党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果。但是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来看,它的成立又是中国进步力量发展选择的结果。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获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无数优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虎门硝烟、三元里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革命先烈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悲壮的赞歌,但是都失败了。其原因,一是由于中国的封建统治力量异常的强大,拒绝踏入世界已经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进程,无论是改革派还是革命派都不能仅凭自身的力量或是改造封建体制或是推翻封建体制将国家推入现代化进程;二是由于帝国主义的贪婪,对封建统治者既压迫又勾结形成一种阻碍中国进步的强大力量,

思想,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但是农民阶级有时对封建统治者还抱有幻想,因此也不能够与资产阶级进行联合。这种各自为阵的革命形式的结果就是进步的思想和革命的火花在强大的封建统治势力摧残之中、在帝国主义帮衬的围剿中一次又一次熄灭。在黑暗中,中国人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如何作为,像一盘散沙。即使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但是封建势力依然存在。 民国政府建立之后,资产阶级的一些进步思想观念在封建军阀那里支离破碎,为军阀们为我所用而任意取舍,人们对民主共和失去了信心,对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府感到困惑。权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只是灾难。反对强权,寻求自由是这一时期中国有进步思想的人士的第一感觉上的追求。他们不满足资产阶级的建国方式,因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本身的弱小决定了其软弱,在权力的角逐中必然向封建势力妥协。他们也不相信共和政体,因为共和体制不仅不能够给国家带来有序安定,而且还被军阀所利用走向了反面。他们要反对一切权力。早期的共产党人无一例外的都是从激进的无政府主义者转变过来。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令无所适从的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之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走向了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阶级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给中国社会带来

了全新的理念,给中国人民指出了新的发展道路。党的二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破天荒的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并提出联合统一战线的问题。党的三大确定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以个人的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在国民革命的大革命中、在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冲锋在前,担当重任,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中国人民的利益为重,在民族危难之际捠弃前嫌再次与国民党联合共同抗日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全国人民呼吁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社会的主张的声音越来越高。中国共产党人拿出真诚的态度与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希望同国民党联合建立起一个独立自主和民主自由的国家。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凭借他们在军队数量和武器装备的绝对优势,妄想把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军队消灭掉,实现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但是中国人民渴望民主的要求是历史所趋,中国共产党代表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民的愿望,中国人民支持共产党所领导的为民主自由和正义而战的人民解放战争。经过三年的努力,彻底地打垮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起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因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规律的三大生命基础

2011年05月18日11:2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从几十人发展到7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世界强国,成就巨大,举世瞩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取得如此震撼世界的成就?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文试图从探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等不同角度,力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通过综合考察,探索党的90年历程映显出来的真理性经验和规律性认识,特别对党的理论基础、干部基础、群众基础在党的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初步的探讨,突出对三者作为党的历史发展基础和基石的论证性阐述,提升对党的历史发展的生命基石内涵的认识,从一个侧面尝试对党的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初步探索,与大家共同研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成立的理论基础,50多名党员是党最早的干部基础,工人阶级是党成立最早的群众基础。由此显现:理论基础、干部基础、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大基础。伟大的事业筑成伟大的政党,伟大的民族塑造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祖国哺育伟大的人民。从1921年起,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经过千难万险的战火洗礼和百折不挠的风雨奋斗走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7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执政60多年,国家发展繁荣强大,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成就辉煌,举世瞩目。从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与成功实践中发现,三大基础贯穿于党的发展历程始终,至今仍在显示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基石作用,中国共产党90个春秋,不断映出这一规律性的真理光辉。

一、革命历程中体现三大基础,映显特色革命道路风雨阳光

60多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28年的英勇奋斗,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用数千万人的生命与鲜血换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战争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谱写着一个又一个英雄的赞歌,用鲜血染成了一面又一面鲜艳的红旗,其思想与信念、业绩与故事都是当今时代的许多后人无法理解甚至难以致信,但这确实是真实的历史。早在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二卷第533页)一文中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

1 不可能的。”

凡是参加革命或经历那个年代的人都曾感受到中国人民28年奋斗的艰苦卓绝、战火硝烟、内忧外患、国破家寒的苦难岁月,同时也感受到毛泽东等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各族人民为了祖国解放、民族独立而付出的巨大贡献甚至生命代价的暴风骤雨,历经党的创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多个历史阶段,特别是经过包括国民党军队在内的中国军队和人民团结奋斗历时14年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国际正义事业力量的支援下,把外国侵略者赶出中国领土,又经历了解放战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史上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告别百年屈辱从此站立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这是因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制定了系列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主义成为该时期的革命纲领。中国革命走的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个道路在本质上正是中国共产党应用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或者说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的武装与指导;在实践上走的是学习列宁领导的苏联十月革命武装斗争道路;在途径上走的是结合中国国情,以农村包围城市,而不是城市武装暴动。因此说,中国革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所取得的胜利。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队伍建设的胜利。这是因为,在战火硝烟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党在这个时期的革命纲领,必须通过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他们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早在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就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中国革命进程中,他们始终站在革命的最前沿,战火的最前线,风险的最前端。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坐牢,不怕牺牲,以其高尚的人格和无畏的品质,以其大公无私、生命奉献的伟大精神和实际行动,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在各个历史阶段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奋斗在前、牺牲在前。涌现出邓中夏、方志敏、杨靖宇、叶挺、左权等一大批优秀党员领导干部,成为带领人民群众奋斗的杰出榜样,他们是一群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先锋战士。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胜利。这是因为,中国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全中国劳苦大众,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中国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

2 策,通过各级领导干部带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为了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而努力奋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加,党的理论再好也都无法实现。党领导革命必须有军队作为保障,军队必须有人民的支持与加入。“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血肉联系的真实写照,离开人民群众则将一事无成。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亿万人民群众逐渐被最大限度地发动起来,积极参加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洪流中来,人民的力量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因此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实践,揭示了一个真理或者说是总结出一条经验性认识:理论武装、干部带头、群众参加,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三大基础,构成三块基石,同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三大法宝”一样,具有决定性意义。认识和处理好三大基础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党的发展和不断走向胜利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们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中得到的一个真理性发现。

二、建设历程中体现三大基础,映显曲折探索建设发展辛路

新中国成立后的29年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进行风风火火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尽管进程中指导思想有过失误,历史进程遭受过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立了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人民群众生活与生产力水平在曲折缓慢中提高,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模式总体上取得成功;尽管当时党和人民还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但仍然探索了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规律。

早在1954年,毛泽东在《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国家而奋斗》一文中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哲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共党史等四大理论成为指导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和十年建设探索以及后来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主流理论,党校、干校、学校称为“老四门”基础课。这个时期,虽然“左”的指导思想在全党一度占主导地位,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体系影响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地位没有改变。作为执政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全党学习的基本课,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等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核心武装全党,干部学习,工农商学兵的政治、经济、哲学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得到普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占主导地位。

这个时期,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在探索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得到巩固和发扬。1962年,邓小平在《执政党的干部问题》一文中指出: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这个时期的领导干部,艰苦朴素、平易近人、谦虚谨慎、以身作则,处处以工作为第一需要,特别能发挥战争年代那股干劲,风正气盛,为人民做出榜样,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成为社会主流风气。当时干部的口号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为标志的“老三篇”,加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和《反对自由主义》称为“老五篇”,形成“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等典型思想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和每个党员的座右铭,使共产党人不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还要重点突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这个时期明显时代特征的高度自觉的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涌现出焦裕禄为代表的建设时期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展现了这个时时代领导干部在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中的率先垂范作用。

这个时期,人民群众从翻身解放到投入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充分享受到当家作主人的感觉,先后经历并参加国民经济恢复、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三大改造”以及十年经济建设,也包括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建设等等,所有这一切,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积极参加,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巨大成就不可能实现。“两弹一星”、“大庆”等一批人民群众创造的动人业绩和奋斗精神,尽管有时出现了干扰或偏差,但总体上说是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主流、是正义,这些精神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与决心;尽管有曲折有挫折有失误,但也掩盖不住太阳的光辉,人民群众的力量永远是中国共产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源泉。没有人民群众的参加,党的事业就失去了生命力。经过党和人民29年的共同努力,终于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曙光。

三、改革历程中体现三大基础,映显特色社会主义春秋彩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全党的中心工作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同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形成了党的基本路线,只要没有外敌入侵,这条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加快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迫切愿望和坚定决心。

这个时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系列理论成果,最终被党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改革开放指导思想的重

4 要组成部分。全党全国在这个理论思想指导下,改革开放走过了30多年的艰难历程,经过剧烈的阵痛,战胜多次风险挑战,实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突显了艰辛风雨过的春秋彩虹,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这个时期,包括党的政治路线在内的党的理论武装与指导必须由各级领导干部的带头贯彻才能形成群众的力量最终实现。正如1979年邓小平所说:思想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邓小平还指出,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成功。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1985年,陈云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干部队伍保持梯队结构,可以使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代代相传。2007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等等。党的其他领导人对干部的地位、作用和使用都有过深刻的阐述。改革开放以来,党员领导干部再次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孔繁森为代表的改革时期优秀党员领导干部,为党和人民再显了先锋模范作用,为党的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干部队伍的主流。在他们的带领下,虽然干部队伍中出现了少数腐败分子,但是,广大人民群众依靠长期对党的信任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任,仍然继续坚定地跟党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改革实践证明,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加,就没有改革开放的成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其他劳动者和建设者在改革中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历史性贡献,特别在企业改革中,成千上万的下岗职工付出最沉重代价,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奉献者,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今日的辉煌也离不开他们的支持与参加。因此,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党的执政地位都将受到挑战;任何一个政党要执政,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加都将注定走向失败。

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科学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业绩和成就展示给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目的是增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推动国家不断发展富强;把不足和错误揭示出来告戒全党和人民,目的是增强党的忧患意识,戒骄戒躁,防止腐败。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在辉煌成就面前,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的复杂形势考验面前,任何风险与挑战都不能动摇党和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发展中国、富民强国的决心和意志。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一个根本特征是,在发展过程中,正视矛盾,正视问题,正视困难,但在发展进程中发现规律,揭示规律,尊重规律和运用规律,在矛盾发生时科学分析原因,在

5 问题出现时注意及时解决,在困难产生时勇于善于克服,在危机袭来时沉着冷静应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有了三大基础作保障。

党的领导人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对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有过精辟的论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等都是毛泽东的名言。周恩来曾指出:脱离我们的基本经济群众,就丧失党的基础。刘少奇曾指出:我们的一切事业,都必须同群众商量,取得群众的同意,才能办得成功。朱德曾指出:人民是我们一切力量的源泉。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江泽民、胡锦涛对此有更多的阐述。由此看出,群众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是理论指导实践的首要问题。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或以身作则,首先是给人民群众做表率,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使人民群众自愿跟着党走,这是党的性质决定党员干部的责任使命。人民群众的参加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这是党的事业能否取得胜利的根本标志。

在党的重要历史文献中,对理论、干部、群众问题都有许多深刻的阐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指出,中国共产党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承认苏维埃制度。这是党领导革命的理论原则和纲领核心的重要阐述。随着历史的发展,经过多次修改后,《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党所以能取得胜利,归根到底,是由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原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原理”。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干部队伍素质对于党的路线的贯彻执行,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华民族的振兴,美好未来的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胜利,要靠全体人民的努力”。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胜利,根本原因是在十四年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我们党强调必须以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党的理论和路线,取决于党同人民的团结奋斗”。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像我们党这样

6 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组织得那么严密和广泛,为中华民族做出了那么多牺牲,同人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前进中善于总结经验、郑重对待自己的失误,以形成并坚持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我们提出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依靠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依靠人民的艰苦奋斗来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我们要 “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员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并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告诫全党,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还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 在上述“三个铭记”中,理论基础、干部基础、群众基础的思想和要素都有重要体现。

至此,我们从党的领导人和重要文献中看出,每次总结历史或阐述经验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三大基础”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党的历史发展90年中始终贯穿了“三大基础”的理论思想,并反复作为经验总结,恰恰是规律性反映。我们把这个现象理解为规律是对党的历史经验性认识的提升,是对党的历史发展规律的一个揭示,这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规律,而且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与探索也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教育我们,有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到头作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加,才有了今日中国的空前强盛。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就没有正确的发展方向,没有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改革开放就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也就没有人民群众的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

四、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基石映显中华锦绣前程

7

实践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成党的历史发展的理论基础,领袖群体和领导干部构成党的干部基础,人民群众构成党的群众基础。这是在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中所得出的重要结论。理论基础、干部基础、群众基础作为党的历史发展三大基础,决定着中国共产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可以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生命基石。

中国共产党发展到今天,最有发言权的是那些经历战争年代、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老前辈,他们大多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历史时期。如何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如何继承毛泽东思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中国,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他们实践最丰富、情感最深厚、体会最深刻、认识最清醒。最有时代感的是当下劳动者和建设者,他们正在实践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与使命,虽然只是一个历史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但他们对现实的感受与体会不亚于前辈。这是因为,他们既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和成就,同时也经历或感到了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系列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应对这些问题,党和政府正在从根本上改变,逐步实现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我们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国家空前实力正在越来越显示出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抗非典、战冰冻、抗洪水、抗地震、抗台风和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撤侨万人行动等等,中国人民的意志与精神、实力与能力,全党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目共睹。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成就,就无法实现与战胜自然灾害,就无法迅速与保质重建家园,就无力承办好世界性活动。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发生的难点热点情况,都是党和人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情况。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面前,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我们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更阻挡不住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能力和实力。“十一五规划”的胜利完成和“十二五规划”起步实施是对此最好的体现。我们还有一亿多人生活还不够富裕,甚至还有数千万人生活比较贫穷。这就提醒全党和全国人民,我们仍属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共和国要继续发展,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奋斗,发展就变成纸上谈兵。人民群众是发展的真正动力。人民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诉求,都是我们党和政府的第一信号。只要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党的意志统一于人民群众的意志,党的事业才有光明,国家发展才有前途,人民群众才有幸福。

90年历程告诉我们,理论基础起到思想指导作用,干部基础起到率先垂范

8 作用,群众基础起到决定力量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的三大基础,三者缺一不可。认识和运用好三者极其关系,这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是对党90年春秋历程的真理性认识和规律性概括。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有最多的人力资源,有最大的政党组织,这是祖先和前辈为我们留下的文明遗产,这是老一代为我们留下宝贵财富。这些遗产与财富既对我们既是激励又是包袱。激励推动我们继承、激发动力,包袱体现我们压力、负担沉重。要把压力变动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五千年中华文明。我们没有理由忘记历史,但也没有理由停止不前;我们对历史既有保护、挖掘的任务,我们也有总结、发扬历史文明的使命。我们对理论基础、干部基础和群众基础三大基础作为党的历史发展的生命基石,更要倍加珍惜和护卫。牢记历史,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按照这个要求,科学运用理论指导、干部带领、群众参加这一规律性经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加快全面实现富民强国,迈向振兴中华的锦绣前程。

第五篇: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1、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他对中国革命是也的领导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封建势力和西方列强相勾结,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史,也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职业、风剑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史。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表明,农民阶级虽然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姐姐;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本身政治上的软弱性而导致革命的不彻底性,也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责任。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正当的肩上。

2、 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一. 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二. 各民主党派都有政治上的独立和自由并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 三.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实行政治协商、互相监督

3、 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掉膘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 党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也的领导核心

5、 “三个代表”,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6、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7、 当在社会注意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思想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为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 党 的最高纲领是事先共产主义

9、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基本组织原则

10、民主集中制的内涵: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几种和几种指导下的民主想结合。它及时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11、“四个服从”的原则

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妇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12、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健全民主几种制的重大意义

一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二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推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调动全党和各方面积极性的需要

三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

13、 党的纪律的特征

一 自觉性 二 统一性 三 强制性和严肃性

14、 当得纪律处分有五种:竟要、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15、当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6、改革开放的工作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7、大学生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 一是学号基本理论,树立群众观点。 二是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 三是充分发扬民主,正确几种群众的意见。

18、入党的条件:

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公认、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19、什么是正确的入党动机?端正入党动机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

(一)、正确的入党动机是指要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献身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具体包括:1)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2)愿为工人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而艰苦奋斗,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3)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的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 20、党徽党旗

中国共产党党徽为练到和吹头组冲的团

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漆面缀有金黄色的党徽图案的红旗。

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当的各级组织和没一个党员都要维护党徽党旗的尊严。要按照规定制作和使用党徽党旗。

21作为一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应当怎样运用马克思列宁注意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

分析:共产党员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文化,学习科学技术,才能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业务能力,只有通过学习政治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防腐拒变的能力。要学习和贯彻好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组织的决议和有关精神,注重思想政治修养,用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时刻牢记并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思想意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党悟,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努力争做一个政治思想过硬、学习优异的大学生。 1.

2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答: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做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