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医学论文范文

2023-03-15

外科医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为消除我院临床医生对我科室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怀疑,查找原因和制定预防措施,从而加强检验结果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我科室《临床沟通记录》和Ⅸ差错事故登记》中有关血常规的记录,对病人重采标本检测、进行沟通和交换意见以及自查。结果:临床医生对我科室血常规检测结果是有抱怨,怀疑结果不准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结论:医生对检测结果有抱怨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采用多种预防措施,有助于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临床医生的抱怨,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血常规;结果;影响因素;预防措施;质量控制

一、引言

口腔颌面外科作为口腔医学领域的主要分支之一,包含了口腔颌面的创伤诊治、头颈部肿瘤诊治、牙颌面畸形、唇腭裂诊治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新兴学科。受到疾病种类复杂、发病率较高等原因的影响,口*腔颌面外科近些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恢复时间较长,患者自我应对疾病的能力对其术后恢复效果影响严重。已有的研究表明,依赖作为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状态会从多个方面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患者对护理的过度依赖会影响术后恢复效果。本文的研究中借鉴了国外的护理依赖量表,通过对该表的记录和研究,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影响患者护理依赖的因素,以期能够降低患者的护理依赖程度,提升患者在后续康复中的自护能力。

二、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了2020年1月至2020年lO月期间住院的101例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所有患者满足如下标准:首先,患者自愿参加研究且年龄满18岁以上,配合较好;其次,患者无精神疾病史、病危史等;再次,根据患者的量表评分,患者在自理能力和病情方面表现为术后二级护理的患者:最后,选取颌面部外伤手术、口腔肿瘤术和颌面部畸形手术的患者。

2.2方法

本文的研究采用了目的抽样调查法,在取得了研究对象的同意后,坚持保密的原则进行匿名调查,得到一手数据以支持本文的研究。采用的工具包括:第一,一般资料问卷,通过问卷调查表记录患者的一般健康资料和社会学统计资料,如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疾病诊断、职业等:第二,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主要用于测试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共设置了问题43个,每个条目下设有非常不像我、有一些像我、没意见、有一些像我、非常像我五个选项,每个选项配给固定分值,总分为172分,根据分数评级,分数越高代表自我护理能力越强,以57分、113分为分界点分为低水平、中水平和高水平;第三,制作护理依赖量表,该表共分为5级,通过具有护理资质的护士对患者的评价完成表格填写,主要包括内容为沟通、清洁、活动能力、排泄、社交、避免危险、体温、昼夜节律、饮食、体位、穿脱衣物、日常生活、学习能力、规律意识、娱乐活动等,每一个条目有对应不同分值的选项,得分越高的患者依赖程度越低。

2.2.3质量控制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为了保证问卷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要进行预调查,在回收问卷时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填写有错误的问卷,使用办公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录入、分析和保存,对填写内容缺失超过5%的问卷进行剔除。共发放问卷101分,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约等于100%。

2.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l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检验独立样本£,得到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5结果

研究对象白护能力和护理依赖程度情况统计显示患者的自护能力平均得分在115~141分之间,占总分值的70.3,这些为高水平,显示患者的护理依赖得分与自护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三、讨论

3.1研究对象自护能力和护理依赖程度现状及相关|生分析口腔颌面外科的疾病一般集中在头面部,所以患者的日常生活一般没有受到明显的限制。自我护理能力是自我照顾行为,也是个体保证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护理依赖是一种状态,任何人都可能面临疾病或者残疾,因為能力的限制必须依靠他人的支持,这可以是一个临时的,长期的或者永久的状态。在平时自护能力强的患者在患病期间依赖他人的程度会低,而平时自护能力较低的患者护理依赖的程度会较高。

3.2研究对象护理依赖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3.2.1性别研究表明,女性较男性更具有自我护理的倾向,对自己照顾的更好,而男性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忽视很多生活细节,在患病之后往往有父母或配偶在照顾,因此护理依赖程度更高。

3.2.2疾病患有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不同疾病患者护理依赖程度有一定的差异。在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患者护理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疾病及各自的需求来提供不同的帮助和护理,以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

四、总结语

目前临床上是以患者病情与自理能力等级相结合进行护理级别的划分,更加科学合理,更全面地反映患者需求,较好地体现护理工作量,有利于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但是,护理依赖量表从15个方面反应患者的依赖程度,除基本需求也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社交、价值观、规则意识以及娱乐活动、学习能力,如能从这些方面满足患者的需要,即更加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及意义。

口腔外科住院患者护理依赖程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护理依赖程度与性别和疾病种类有关。可见,临床上尽管护理级别相同的患者,护理依赖的程度仍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在住院患者的护理中针对不同性别、不同疾病种类以及患者的护理依赖程度,整合患者社会资源为其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关于如何干预才能降低患者护理依赖的程度,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靖.浅析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护理依赖的相关因素[J].医药前沿,2017,7(26):18-19.

[2]周云.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依赖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5,(z2):42-43.

[3]袁卫军,李丽,顾成龙等.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护理依赖的相关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6):35-38.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61)

外科医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外科护理 护理风险 对策

医护人员处在医疗工作的首要战线,对病人的健康安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承担着保障人民的重任,随着日益复杂的医疗护理制度及群众公共健康安全知识的增多,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护者开始面临更多的困难与挑战。外科病种繁多,医疗方式也有所大不同,若一时疏忽,患者的病情也有很大的变化,潜在的护理风险也开始增多,这也要求国家政府和医护人员制定出更加完好的政策和解决方式,来防止隐患的滋生,从根本上保障病人的医护安全。

一、 护理安全的概念和医疗患者的安全现状

护理安全是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确保病人的安全,创造一个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程序操作,避免来自于药物、器械、病菌对人体的伤害,护理人员应在操作过程中做好护理记录,避免来自于患者的医疗纠纷,用法律保障各自的安全。护理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错药物、窒息、跌倒、烫伤等以及其他与患者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风险事件和患者的非安全因素也在不断地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患者在500万人次,约19万人因此死亡,构成严重的不良反应者占据13%,为了维护患者的安全和维护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2008年国家也在法律上制定了相关条例,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医疗事业的安全。此后医疗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医疗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也得到了巩固,有效地保障了医疗服务的安全性,病人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二、 外科护理存在的原因、风险和具体对策

护理工作人员与病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护理人员的治疗方式能直接影响病人的身体状况,如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给错药物的发生率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人的安危。

1、外科护理存在的原因

随着医疗机构的工作量不断加大,检查身体的群众增多,目前年轻的实习医护人员开始成为了主要的工作者,由此存在着缺乏经验、技术较不熟练,责任心不够大的问题,导致潜在的外科护理隐患开始增多,滋生了安全隐患的增多。日前,看病的人数增多,导致医疗机构的工作量加大,工作时间在安排上不算特别合理,导致部分患者无法进行有效的全面医疗检查和及时护理,带来了外科护理隐患。部分医疗机构本着不正直不为患者着想,只顾自己利益的目的,不顾病人的安危,给病人诊断为错误病情或滥开非正确药方,或服务不周,缺乏专业的医疗管理,缺乏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未及时记录病人的病情或记录不符,导致病人身体恶化,也易导致外科护理隐患的增加。医疗设施的落后或不完善也易给病人带来安危。医疗环境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心安全。

2、外科护理潜在的风险

用药错误、操作失误、发生压疮、管路拖出、病人跌倒、服务态度不周等。这些源自医护人员的细微疏忽或是病人自身没意识到隐患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导致。外科护理潜在的风险既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也由于病人自身的疏忽,部分由于医疗设备的老化或不完善。如今年轻的医护人员缺乏足够护理经验,没及时意料隐患的存在,病人没有提高保护自身的安全意识,医疗设备的质量等都有可能产生风险,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3、外科护理的具体对策

首先,加强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沟通有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及思想了解,针对患者不同的性格、生活习惯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在沟通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和及时诊断,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做好预知,及时发现患者的意外反应,恰当并准确地做出及时记录、 处理,赢得患者的信任、理解、尊重,让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同时也对自身的护理安全带来有效保障,避免护理隐患的发生。

其次,完善医疗管理制度。患者的安全与高质量的医疗管理制度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如医护人员按时查房、对患者的病人作下详细记录,加强细节的管理,确保制度的严格执行,对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出适当防范,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做出合理安排,加强预防工作,严格进行交班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三、 外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当代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医学事业带来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这些极大地推动了外科科学的不断发展,当前医学界对临床外科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外科具体科目方面划分得愈发专业、细致,这也要求医护人员及时学习先进的技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满足患者的需求,以更专业、更高、更完善的标准来避免当下的护理隐患的再次发生。多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护理技术,探索出适合医疗机构及病人的科学方法,提高护理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隐患的发生率。国家政府也适当鼓励医疗机构发展新的方向,鼓励新的医疗制度和管理方法,保障医疗改革的顺利进行,从而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

总而言之,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的今天,外科护理学有了更加全面的变革,外科护理学的整体发展趋势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根据患者的身心特点,依照合理的护理方案、计划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心护理。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不断引进和陆续突破,也使外耳护理不断朝着更专业、更高质量、更细致的方向发展,外科护理工作在新时期出现了更多新的矛盾和需求,医护人员的工作则要求更加严格,必须对病人的生命安全做出完好保障,关爱患者的安全,是医疗事业义不容辞的艰巨重任。

参考文献:

[1]蒋建中.外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模式和实践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6)

[2]华丽.外科常见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1(05)

[3]永利容.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实践研究[J].沪州医学院学报,2010(03)

外科医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满意率

护理风险指的是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管理指的是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识别以及处理等工作[1]。医院外科护理过程中,需要及时识别、评估存在的护理风险,并通过应用有效风险管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2]。本组研究主要对护理风险管理在普通外科中的应用措施进行研究,详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外科2013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300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68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35.0±5.3)岁,手术种类:52例胰腺癌,32例结肠癌,18例肠梗阻,15例肾结石,12例乳腺癌,11例胆结石,10例胆结石;对照组: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70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35.3±5.5)岁,手术种类:51例胰腺癌,38例结肠癌,23例肠梗阻,19例肾结石,10例乳腺癌,6例胆结石,3例膽结石;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手术种类等三项指标对比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入院宣教、介绍病房环境、药物护理、饮食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

1.2.2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建立风险管理小组、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合理排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水平、制定护理管理制度以及外科手术管理等,具体如下:1.2.2.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风险管理小组成员主要由护士长、护理组长以及责任护士等组成,主要职责为评估分析不良事件和相关问题,分析总结后,制定相应处理措施。1.2.2.2增强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外科科室定期培训护理人员,注重培养护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感、提高护理人员实践能力以及独立操作能力等,使医护人员熟练掌握相关业务。另外,及时总结、分析近期出现的医疗事故,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如质控小组定期查房,掌握患者病情,提前评估潜在的风险,保证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如出现护理风险,及时更改护理改进方案,提高护理质量。

1.2.3加强病房环境管理。为保障患者安全,在医院内设置醒目的标示,如在水房放置热水防烫伤、防滑等标识;给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适宜调整病房内的温度、湿度,营造良好休息空间;定时通风、消毒处理,保持室内卫生;此外,严格遵照医院制定的探视制度,患者家属禁止探视过于频繁,这样不利于促进患者机体快速恢复。

1.2.4合理排班。根据护理人员工作经验、技能水平,为其制定合理的排班计划。如中班、晚班、节假日等时间段,人力资源较缺乏,该时间段护士长则要统筹安排,保障在突发急诊、患者增多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保障护理工作有序进行,进而有效防止出现不良事故。

1.2.5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水平。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学历不同,那么要为其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进行培训时,严格根据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培训,对于护理人员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培训;另外,医院定期开展知识讲座,讲座内容主要包括护理常规、医院规章制度、急救措施、三基技能、外科护理技能以及护理急救措施等,旨在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水平;此外,医院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主要考察护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技能等掌握情况。

1.2.6外科手术管理。应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要注重预防,并加强治疗过程的监控,最大程度降低手术治疗风险;对患者行手术治疗前,应用访视制度,根据患者病情为其确定最佳护理方案;术前严格检查与手术治疗相关的设备、仪器,检测性能,避免发生器械运营不畅的情况;严格制定仪器设备清点制度;要求巡回护士熟练掌握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全面、认真、具体的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为患者合理安排手术时间,确保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严格遵循手术室质量监控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保证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表示计数数据,比较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出现1例感染,1例管道脱落,1例摔倒,风险发生率为2.0%;对照组:出现12例感染,5例沟通不良,6例管道脱落,9例摔倒,风险发生率为21.3%;研究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与健康认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临床护理过程中,要以提高护理质量、营造和谐护患关系、降低护理风险以及保障护理安全为目的。护理风险指的是在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医护人员以及探视人员等可能出现的风险事故进行评估,提前预测,制定出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主要以保障治疗过程顺利进行为目的,实施时具有一定的风险和难度,特别是在疾病繁杂、种类多的科室,护理风险更大。因此,加大医护人员培训力度,加强风险管理,增强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提高患者配合积极性、降低风险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组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普通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峰.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与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01(04):518-519.

[2]郭玲.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01):144-145.

外科医学论文范文第4篇

1目前临床见习存在的问题

1.1各个方面重视不够

首先,带教教师对见习教学重视不够。带教教师除有教学任务以外,多有繁忙的医疗工作。教师的重心主要放在大课讲授与指导学生临床实习上,加之对临床见习的重要性没有深刻认识及心理懈怠,备课不充分,授课不认真,影响教学效果。第二,教学医院对见习教学重视不够。教学医院也同样把重心主要放在大课讲授与指导学生临床实习上,安排的带教教师往往年资较低等。第三,医学生重视不够或不能适应临床见习。医学生首次进人临床,可能不适应医院环境,使见习课成为走马观花看热闹,或者认为临床见习不重要,考试仍以理论为主,实践内容以后还有机会等,从而影响见习效果。

1.2 影响临床见习的各种因素

首先,来自患者方面的因素。目前,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服务和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当许多患者和家属把治病定位为消费时,认为自己没有义务成为学生的见习对象,进而拒绝配合。第二,来自临床医生的因素。由于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造成了部分临床医生害怕出现医疗纠纷,于是只管自己专业的问题,或教学方法与知识陈旧,给刚刚进入临床见习的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第三,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据调查,只有37.5%学生是出于喜欢而自愿报考医学专业的,另外有55%的学生是听从了父母的安排或是出于社会对医学专业的认可才报考的,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并非对医学专业感兴趣,对医生这一职业还缺乏深刻了解,且对该职业可能存在的困难没有足够的准备。在接触临床工作后,40%的学生认为自己与患者沟通存在问题,所有的学生均认为自己的沟通技巧有待于提高。调查结果表明,在影响学生与患者沟通的因素中除了医学专业知识不足外,缺乏沟通技巧的训练和缺乏信心占有较大的比例。这是学生与患者沟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来自课程安排方面的因素。学生进行临床见习的时间通常比较短,仅仅一到两周,要看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各个病种确实不容易。此外,学生进科之前,缺少培训,通常对该科的情况尚不了解,对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很茫然,造成入科后抓不到重点。

2教师须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临床见习课故名思义就是看病人进行学习,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通过看病人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它既不是单纯的理论课,也不是临床实习课。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从理论学习过渡到毕业生产实习的一个重要学习阶段,是将书本学到的理论知识初步应用于临床的一个过程,通过临床见习可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巩固理论知识。在临床见习过程中,此时的医学生刚刚完成纯理论课程的学习,对临床工作充满期望和好奇,学习的欲望非常强烈。但是真正接触临床却往往无所适从,发现以前所学的知识与临床差距很大,往往需要通过教师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性临床思维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修养。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大课掌握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如何提高见习阶段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带教老师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我院外科教师不仅承担着理论大课讲授、见习和实习教学三阶段的临床教学任务,培养不同层次的医学人才(包括本科生、大专生、进修生等),还要从事繁重的医疗和科研工作。此外,由于我院收治病人逐渐专科化或专业化、每位医生局限于某一专业的工作,如果不通过教学或继续教育的学习,很难再接触或复习相关专业知识,不利于医生掌握外科学的“三基”知识和技能,例如胃肠外科医生长期接触胃肠外科疾病的诊治而极少碰到颅脑外科疾病,久而久之便对颅脑外科疾病的诊治进展不太了解或了解不够深入,有碍临床教学。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带教老师在见习前必须进一步梳理外科学知识,复习相关专业的理论,使之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以便学生掌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教师直接面对学生,其人生观、价值观、思想作风、治学态度、科学思维方法和渊博的学识直接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水平。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及文化素质。换言之,高质量的教学就必须有高素质的带教老师[1]。

3 充分做好带教前准备

首先,应精心备课,精读教材和查阅有关的参考文献,然后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如临床本科、检验专科或影像本科等,根据教学大纲认真编写具体教案,力争做到简明扼要,概念准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有启发性。其次,课前应找好教学病人。见习课是实践课,见习的对象主要是病人,有闻有见,才能学用贯通。课前切实安排好一些依从性好、表达清楚、病情较为稳定而且检查资料完整的患者,事先要跟患者沟通好,争取患者的配合才能有利于带教的顺利进行。第三,准备好教具。如见习骨折相关内容时,准备好X光片、CT片、石膏绷带、小夹板和有关手术录像带等。第四,利用网络医学资源,传统的教具、挂图虽然直观,但是形式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一些解剖图谱、模型,教学效果欠佳。网络上免费的医学资源十分丰富,信息量很大,利用网络医学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网络上还有来自不同医院的医师参加的对有关病例的讨论,他们提出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以及不同的处理意见,学生从中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提高对创伤疾病的认识。此外,网络上可以免费下载很好的教学图片,制成教学幻灯片,在教学中加以利用,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4 开展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着重训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见习教学中,如进行病例讨论,常采用“提问式”、“研讨式”、“引导式”等教学方法。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多项信息沟通,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自我表达的机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互动式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最需要什么知识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完善的指导[2]。笔者体会,先让学生到病房接触病人,并要求学生独立询问病史、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回到教室总结讨论,要求详细汇报病史、提出诊断依据及治疗计划,对学生提出的诊治意见正确的给予肯定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及时纠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责任性,加深同学们对此病的认识和体会。目前该方法收到的效果较为理想,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责任感,也提高了见习教学的质量。

5理论联系实践

可通过参观一些简单手术的诊疗过程,必要时结合多媒体教学,强化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目前,外科临床见习教师一般采用先重点复习理论知识,然后带学生进入病房,看一些常见病、典型病例,进行总结,或再看手术录像等方式。而有些学生总认为见习课就是让自己单纯看一看病人就完了,忽视外科手术、临床操作见习,忽视理论与临床的结合,忽视教师在带见习课中的重要性,起不到见习课的作用。其实这需要一种正确的引导,否则就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习。实际上,我们有时特意安排学生参观一些简单手术过程,或通过多媒体观看一些手术录像,教师同时讲解手术的洗手、穿手术衣、麻醉选择、体位安排、消毒、铺无菌单、手术过程中的切口选择、一般手术器械的使用等;有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在见习到四肢骨折时,给学生互相体会小夹板和石膏外固定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6培养学生做好医患沟通工作

医患沟通与交流是医学生所必需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良好的交流沟通可以起到缓解医患关系,增加医患间信任的作用。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水平外,还应学会如何取得病人的合作与信任。通过见习让学生直接接触病人,可以锻炼学生与患者间的相互交流,并在搜集病史资料过程中与其他医护人员建立联系,使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3]。见习医生刚进入临床见习时,因为环境不熟悉,流程不清楚,面对病人时往往缩手缩脚,普遍信心不足,带教老师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把见习医生介绍给病人,使他们以“医生”的角色“名正言顺”地面对病人,从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多接触病人,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充分鼓励、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增强他们的信心,对出现的问题不能一味批评,要仔细地分析原因,引导制定解决的办法,提高学生医患沟通工作的能力。

7端正学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4]。所谓“医者父母心”,这是中国古代人民对医生的高度赞美。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医务工作者必须认清医患关系的新型变化形势,要有高尚的医德,只有医学技术没有医德或只有医德而缺乏医学技术,都是不合格的医务人员。首先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医疗服务就是救死扶伤,关爱病人的意识,是减轻病人的疾病与痛苦,态度应和蔼,服务要周到。同时,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及高超的技术。作为带教老师应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来体现,为学生做表率,要求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对病人的高度同情心、责任心,树立救死扶伤的观念,教育学生要掌握各方面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综上所述,外科临床见习课是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一个桥梁,要求掌握的是外科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原则,逐步形成临床思维的过程,如何真正搞好这一环节的教学尚需进一步思考、探索。只有在临床带教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江平,杨迎暴,杨雪梅,等.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A]//中高等医学教育研究进展.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145-146.

[2]袁学武.交往式教学模式的哲学思考及对培养创新思维的功能[J].教育探索,2006(9):17-19.

[3]姚平,林国彪.谈儿科临床实习教学的几点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2):109-110.

[4]刘文亮,吴洪涛,陈游,等.素质教育在七年制外科手术学教学中的实践体会[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2):440-441.

外科医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医学生 外科 综合能力 培养 策略

1 高职医学生外科综合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高职医学生外科综合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高职医学教育与高校医学教育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存在显著差异,高校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其强调的是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能力并重,但侧重于理论教学,高职医学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实用型、专业型、技能型的人才,因此,侧重于实践教学。为了能够加速高职医学生职业角色的转变,积极培养医学生的实践、学习、思维、创新以及科研等综合能力对提高外科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2 高职医学生外科综合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首先,高职医学生群体的特点是文化程度偏低,但个体之间在知识水平、求知欲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较为薄弱,理解、接受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学能力;其次,由于高职医学教育按专业和科室进行学生管理,所以医学教师能够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培养高职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可行的。

2 高职医学生外科综合能力培养的策略

2.1 加强教学内容的完善与优化

外科学作为高职医学教育中临床医学的核心课程,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当前,高职医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理论与实践想脱轨、学生实操动手能力薄弱、“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教学资料和内容缺乏创新等。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加强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和优化成为了高职医学教育的关键所在,具体优化流程为:在全面了解外科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以执业医师考试的内容和范围作为调整依据,重新规划、设置教学内容,重点增加常见病、急危重症、多发病的案例教学和实践,从而加深医学生理解,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

2.2 强化医德教育与职业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导医学生从事外科临床诊疗工作的重要行为准绳,因此,高职医学教育要将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和职业教育深入的贯彻到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首先,要不断强化医学生的责任意识,要求医学生树立“以病患为本”的理念。

其次,要想医学生不断灌输“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让医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的意识,在外科诊疗期间,要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职业素养,用心维系好医患之间的关系。

最后,医学生要努力塑造积极、向上的医生形象,从而让周围的病患能够感受到正能量。

2.3 注重实操动手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外科学的实践性极强,这就对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培养医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是极为关键的。为了能够全面实现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加强高职院校外科实验室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在外科教学实践中,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执行教学计划。

首先,要让医学生树立无菌观念,即在进手术室之前要洗手、更换无菌手术衣、佩戴无菌手套才可以。

其次,要对医学生进行基本的手术技术训练,例如:要在实验课上增加打结、缝合等操作练习,直到医学生手法娴熟,达到规定标准为止。

再次,增加动物实验操作练习,以切除兔子盲肠手术为例,医学生不仅要熟悉整个手术的操作流程和顺序,还要掌握消毒、局部麻醉、切开、止血、打结、缝合以及显露等基本技能,从而在提升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实现逻辑思维连贯性的辅助训练。

最后,可以通过分组练习的形式,让医学生互相协助、互相监督,进而掌握基本的心肺复苏、换药、包扎等操作。

2.4 加强临床观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外科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培养,医学教师可以借助课堂讲解、示范、病例讨论、实习等一系列的教学形式来有目的训练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医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观察教师示范操作、学习网上临床操作、到医院见习观摩手术操作等方式完成,总之,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扎实、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作支撑,因此,医学专业知识是开展一切医学工作、培养一切外科综合能力的前提。

2.5 重视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医学学科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探索性和实验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领域虽然攻克了很多难题,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未知领域需要医务人员去探索和挖掘,这就需要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是推动医学进步的内在动力,是提高医学生分析、研究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医学生进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经常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从而使医学生能够快速了解医学发展的前沿动态,进而继续钻研、探索下去。

2.6 注重医患沟通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外科学是一门能够直接解除病患的学科,医学生在诊疗期间要全面了解病患心理、性格和特征,从而便于快速和病患建立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首先要学会基本的病患沟通技巧和方法;其次在分析病患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开展沟通工作,从而消除病患的恐惧、焦虑心理,为化解医患间的纠纷矛盾打下良好基础。

2.7 加强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高职医学生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医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医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积极引导医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理念,然后,合理规划外科医學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课程的分配比例,教师可以通过不定期提问、抽查操作的形式增强医学生的学习频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医学生外科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医学生共同努力,就教师而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就医学生而言,要不断实践、总结和创新,从而为成为实用型、技能型医学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奕,张媛,王磊.高职中药专业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8):18.

[2] 武腾.试论高职班主任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J].雪莲,2015(35):127.

[3] 郭英辉.社区实践是高职高专医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J].文教资料,2011(10):239-240.

上一篇:医药工程论文下一篇:中国医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