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健康教育范文

2023-09-23

慢性支气管炎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收入院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2例,女38例。年龄40~80岁,其中29例40~53岁,23例54~65岁,16例66~77岁,12例78~80岁;临床表现表现为咳嗽、咳痰、乏力、胸闷等症状,胸部X线检查肺门阴影增深、肺纹理增粗。肺部呼吸音粗,有散在干、湿啰音。单纯型38例,喘息型42例;患者中并发支气管扩张8例,并发肺源性心脏病者10例。全所有患者确诊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规范》的诊断标准[3]。

1.2 护理

1.2.1 一般护理

(1)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病室,定时通风换气、消毒,保持病室内的清洁,保证患者的充足休息;(2)预防褥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经常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等;(3)不良刺激(如寒冷)可使支气管粘膜的局部抵抗力降低,支气管炎的病情加重,应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受凉,气候变化时注意衣服的增减,加强患者的身体耐寒锻炼,锻炼需从夏季开始,耐受力强、体质好者,用冷水进行全身大面积摩擦,直到9月份,然后用冷水继续摩擦面颈部。一般患者先用手按摩面部,后用冷毛巾擦头面部,渐及四肢;(4)用0.9%盐水2次/d清洗口腔,预防口腔炎,促进食欲;(5)用药护理: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感染,用药时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体温变化、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等,避免患者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1.2.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促进患者康复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由于疾病的反复发作,患者容易发生恐惧、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多了解影响患者疾病的家庭、社会、心理等因素,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尊重患者,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耐心聆听患者的倾诉,从而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紧张、抑郁的消极心理,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毅力和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2.3 饮食护理

(1)给予患儿高营养、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禁油烟与刺激性气体,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减少感染的发生。(2)为降低痰液粘稠度,为使痰液容易排出,应给患者充足的水分,每日饮水>1500m L。(3)避免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如油煎食物、坚果、干果等[4];(4)避免进食产气食物;(5)常吃一些水果或果汁等以绝生痰之源,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影响呼吸。

1.2.4 保持呼吸道通畅

(1)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促进分泌物顺利排出,保持气道的通畅;(2)减少不良刺激,严重者给予支气管解痉剂;(3)转换体位,拍背,患者咳嗽、咳痰时,应帮助翻身拍背,2~3次/d,5~20min/次,促使痰液排出,及时清除患者口鼻分泌物,必要时予以吸痰;(4)改善呼吸功能,如呼吸困难者经常更换体位,以减少肺部瘀血和防止肺不张;(5)保持病室环境的舒适,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减少氧的消耗;(6)给予吸氧,正确的氧疗可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及血氧含量提高,减轻缺氧,可舒张痉挛的支气管,促进气体交换;(7)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咳嗽,咳嗽的正确方法:深呼吸,咳嗽时腹胸用力收缩,一次吸气,连续咳嗽数声;(8)体位引流:清晨应用最有效。通常有胸部垫枕、抬高床脚、侧卧位等几种方法。将病变部位置于高位,引流管的开口向下。体位引流15~20min/次,3~4次/d,引流同时轻拍背部,痰液更易咳出。

1.2.5 呼吸训练

(1)缩唇腹式呼吸:通过缩唇呼吸可使呼吸减慢,小气道陷闭延缓,从而使呼吸功能改善,腹式呼吸,可增强膈肌活动,从而使肺活量提高,因此,缩唇腹式呼吸可使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有效地提高。取舒适体位,一手放于前胸部,另一手放于腹部,先缩唇,然后胸前倾,腹内收,用口呼气,用鼻吸气。吸与呼时间之比为1∶2或1∶3。(2)加压腹式呼吸:用口呼气,腹部下陷,经鼻吸气,腹部鼓起,10~15min/次,2次/d。(3)在呼吸运动中逐渐增加呼气练习与平稳呼吸的深度[5]。

2 结果

2.1 评价标准[6]

(1)无效:胸片示肺部炎症未吸收,用药5~10d,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有所加重。(2)进步:X线胸片示炎性病变部分吸收,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3)显效:胸部X线检查及肺部体检示炎性病变基本吸收,临床表现部分消失。(4)痊愈:胸部X线检查及肺部体检无异常情况,临床表现完全消失。

2.2 疗效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收入院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综合护理,使80例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痊愈42例,显效18例,治愈率75%,进步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发的慢性疾病,具有病程漫长、反复发作、起病缓慢等特点,多见于冬春季节。其中内因有呼吸道免疫功能及局部防御减低、过敏反应、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外因有气候寒冷、大气污染、环境温度剧烈变化等理化因素感染因素,吸烟,气候等。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呼吸道防御功能开始退化。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通过对80例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护理体会主要总结如下:(1)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如保持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2)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3)营养因素缺乏等易反复发病,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应做好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补充营养,禁食肥腻、生冷、过咸或辛辣食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提高病变组织和创伤的修复能力。(4)支气管炎患儿要确保呼吸道通畅。(5)做好呼吸功能的锻炼。(6)使温湿度适宜、病室环境舒适、空气流通,确保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7)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的同时,重视预防和健康教育:如护士应丰富知识面,提高自身修养,通过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激发患者关注健康,多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7];增强体质,防止感冒;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提高机体抗病、耐寒的能力,坚持呼吸功能操锻炼,秋后可继续冷水擦面,户外活动等;改善劳动卫生环境,净化环境,防止空气污染;清除鼻、咽喉等部位的病灶;戒除吸烟等的不良习惯;避免呼吸道受刺激,如冬季外出戴口罩,避免粉尘、烟雾及刺激性气体。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给予患者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生活上的调整和护理[8],帮助患者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对待疾病,可降低慢性支气管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延缓疾病的进展,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治愈率、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摘要:目的 探讨和总结80例慢性支气管炎综合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收入院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有针对性的综合性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80例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痊愈42例,显效18例,治愈率75%,进步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可降低慢性支气管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护理

参考文献

[1] 李莹.慢性支气管炎42例的临床护理及体会[J].中国现代内科学志,2008,5(1):86~87.

[2] 王杨,张建华.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B):4.

[3] 王小慧.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4):59~60.

[4]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0.

[5] 王玉宇,朱惠玲.慢性支气管炎的自我调护[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2):1421.

[6] 卫生部.抗菌药物研究指导原则,1993年(颁布).

[7] 王崇华.护理社会学[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5:55~60.

慢性支气管炎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我院门诊, 住院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其中男性32例, 女性28例, 年龄38~78岁, 发作时间3~39年,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0例, 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0例, 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组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和病情程度上分布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措施,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国际公司生产) 15mg/支, 每次3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静脉点滴, 每日2次, 疗程7~10d, 治疗期间治疗组禁用其他祛痰药物。

1.3 疗效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痰量明显减少, 痰量稀薄且易于咳出, 无呼吸困难;有效:痰量减少, 痰液较前变稀, 能够咳出, 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无效:咳痰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2.1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 (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上腹部烧灼感, 无过敏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结语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黏液溶解剂, 是目前唯一用临床的静脉给药的呼吸道清道夫。在咳嗽、祛痰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它能分解糖蛋白的多糖纤维部分, 使其断裂, 致痰液粘稠度降低, 具有促进黏液排除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可作用于气道分泌细胞, 调节浆液和黏液分泌, 增加溶胶层厚度, 使纤毛活动空间增加, 加强纤毛摆动的强度和频率, 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减轻气道阻塞, 缓解喘憋状态[1], 研究还发现可改善气道黏膜纤毛区及无纤毛区痰液的输送,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抗生素在支气管分泌物中的浓度, 因而显著促进排痰, 改善呼吸状况[2]。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时患者黏液的分泌可恢复至正常状况。咳嗽及痰量通常显著减少, 呼吸道黏膜的表面活性物质可发挥其正常的保护功能。另外, 氨溴索对肺组织具有高度抗原性, 它能提高抗生素在肺组织中的浓度, 从而提高抗生素疗效, 缩短疗程。通过大量临床应用发现氨溴索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出现不良反应小, 本组不良反应率为3.1%。故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咳痰的祛痰疗效确切, 使用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氨溴索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2组均给予解痉、平喘、抗感染、吸氧、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氨溴索注射液静滴。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90.0%, 显著高于对照组80.0% (P<0.05) , 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安全有效。

关键词:氨溴索,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陈红兵.氨溴索液呼吸道冲洗对机械通气早产儿肺力学影响的研究新进展[J].实用儿科杂志, 2007, 22 (2) :149~151.

慢性支气管炎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1例, 均符合《实用内科学》慢性支气管炎诊断相关症状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症状。其中男57例, 女34例, 年龄15~80岁, 平均46.1岁;病程最短5年, 最长22年。诱因:吸入烟雾、煤气、花粉、冷空气而诱发。9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3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均无显著性差异 (均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 或伴喘息, 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 并连续2年以上, 排除肺结核、尘肺、肺脓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咽疾病等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等, 同时予以吸氧、祛痰、抗生素、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 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 基本方:麻黄l0g、杏仁10g、生石膏25g、代赭石15g、旋覆花 (另包) 20g、款冬花10g、桔梗10g、白前10g、半夏l0g、大枣10枚、党参15g、茯苓15g、甘草6g。每日1剂, 水煎服。7d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判断标准[2]: (1) 临床治愈:咳嗽、咳痰、气喘基本消失, 肺部哮鸣音消失或减轻者; (2) 显效:咳嗽、咳痰、气喘明显好转或有一定好转, 肺部哮鸣音明显减轻或有一定减轻; (3) 无效:咳嗽、咳痰、气喘及肺部哮鸣音无改变或减轻不明显, 以及症状及哮鸣音加重。

注:2组总有效率比较, #P<0.05

1.5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3.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48例中:临床治愈33例 (68.75%) , 显效11例 (22.92%) , 无效4例 (8.33%) , 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43例中:临床治愈16例 (37.21%) , 显效14例 (32.56%) , 无效13例 (30.23%) , 总有效率69.77%。2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以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 严重时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源性心脏病。本病的发生与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因素、理化因素、呼吸道防御功能及免疫功能低下等有关。加之抗生素的长期应用造成人体菌群失调, 免疫功能降低, 导致复杂性并发症, 病情反复发作。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痰饮”等范畴,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多数学者认为其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 多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水湿内停, 聚而生痰, 又复感外邪, 引动伏痰, 导致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所致。方中麻黄、杏仁解痉平喘。现代药理研究认为[3]:麻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 具有拟肾上腺素样作用, 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增加肺通气量;苦杏仁含苦杏仁甙, 能轻度抑制呼吸中枢而起到镇咳平喘作用;石膏清肺;半夏、党参、旋覆花、茯苓、桔梗理气止咳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化痰平喘、清肺止咳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以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能控制感染并迅速缓解症状, 合用中药能起到提高疗效、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的作用。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故笔者认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1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等, 同时予以吸氧、祛痰、抗生素、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 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1周为1个疗程, 用药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 (44/48) 、69.77% (30/43) , 2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疗程短、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慧, 罗明.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 9 (3) :61~62.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58.

慢性支气管炎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12例, 随机分成2组, 治疗组106例, 男39例, 女67例, 年龄36~76岁, 平均56岁;对照组106例, 男38例, 女68例, 年龄35~71岁, 平均53岁。2组患者间年龄、性别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西医治疗 (治疗组) 药品通用名称: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商品名称:博清;规格:1g、1.5g;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1.0 g:国药准字H 2 0 0 3 3 4 5 0;1.5 g:国药准字H20044318;静脉滴注。先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适量溶解, 然后再用同一溶媒稀释至50~100m L供静脉滴注, 常用量1d2~4g, 分等量每12小时静脉滴注1次。

1.2.2 中医治疗 (对照组) (1) 燥热伤肺型:

临床症状:咳声短促, 甚则气逆而喘, 痰少不易咳出, 口咽干燥, 甚则胸痛, 或有形寒身热等表证。舌尖红, 苔薄黄, 脉细数。治法:辛凉清肺, 润燥化痰。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药物组成:霜桑叶9g、石膏12g、人参2g、甘草3g、胡麻仁[炒研9g、真阿胶9g、麦门冬 (去心) 10g、杏仁 (去皮尖炒) 9g、枇杷叶 (刷去毛, 涂蜜炙黄) 9g。 (2) 脾肺两虚型:临床症状:咳嗽气短, 声低乏力, 神疲倦怠, 自汗纳差, 胸脘痞闷, 大便溏薄, 每遇风寒则咳嗽气喘发作或加重, 苔白薄, 脉缓。治法:补肺健脾, 益气固表。方用:六君子汤、玉屏风散加减。药物组成: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陈皮3g、半夏4.5g、防风10g、黄芪20g、白术20g。 (3) 肺肾两虚型:临床症状:咳喘久作, 呼多吸少, 痰稀色白, 畏寒肢冷, 腰膝酸痛, 苔白而滑, 脉细无力。偏肾阴虚者, 则午后颜红, 五心烦热, 咽干口燥, 舌红苔少, 脉细数。治法:补益下元, 纳气平喘。方用:生脉散与六味地黄丸。药物组成:人参9g、麦门冬、9g、五味子6g、熟地黄20g、山茱萸10g、牡丹皮6g、山药10g、茯苓6g、泽泻6g。

1.3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 出现稀便或轻度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的5例。 (2) 过敏反应:出现斑丘疹、荨麻疹、药物热症状的3例。 (3) 其他反应:出现头痛、发热、寒战、注射部位疼痛等症状的2例。总的不良反应率为9.43%。

1.4 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症状明显好转、体征消失, 偶有复发;有效:症状与体征均有好转, 但易复发;无效:体征或症状未见好转或反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观察2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 χ2检验, 应用SPSS 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以P<0.05说明有显著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治疗组:显效62例 (58.49%) , 有效34例 (32.08%) , 无效10例 (9.43%) , 总有效率90.57%。

(2) 对照组:显效39例 (36.79%) , 有效36例 (33.96%) , 无效31例 (29.25%) , 总有效率70.75%。

2 组数据比较, 显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χ2检验, P<0.05, 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 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变化[3]。中医认为该病归属“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治疗采用辛凉清肺, 润燥化痰;补肺健脾, 益气固表;补益下元, 纳气平喘等方法疗效一般。西医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复合制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比较理想。因为舒巴坦为广谱酶抑制剂同时具有较弱的抗菌活性,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多数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具有强大的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头孢哌酮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差, 两者联合, 不但对阴性杆菌显示明显的协同抗菌活性, 联合后的抗菌作用是单独头孢哌酮的4倍。流感杆菌、产气杆菌、不动杆菌、肺炎杆菌等均对本品有较好的敏感性。所以利用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本病确实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并且针对性较强, 不良反应少, 是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安全的药物,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为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用药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治疗组106例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与对照组106例采用中药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 治疗组显效62例 (58.49%) , 总有效率90.57%;对照组显效39例 (36.79%) , 总有效率70.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 P<0.05,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并且针对性较强, 不良反应少, 是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安全的药物。

关键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不良反应,疗效

参考文献

[1] 贾成銮.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 2010, 29 (26) :102.

[2] 吴秀芳.痰热清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急性支气管炎62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30) :48.

慢性支气管炎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60例病例均为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我院中医内科住院观察患者,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1]中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的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 男17例, 女13例, 年龄46~72岁, 平均年龄60岁, 病程5~10年。对照组30例,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47~73岁之间, 平均年龄62.6岁, 病程5~12年。2组病人均排除心源性哮喘和肺心病, 其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对在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以控制感染为主, 伴发喘息时, 加以对症祛痰, 镇咳, 平喘等为辅。口服左旋氧氟沙星片0.2g, 每日2~3次;氨茶碱片0.1g, 必嗽平8~16mg, 均每日3次;地塞米松片0.75mg, 每日3次, 1周后逐渐减量。以7d为1个疗程, 治疗2~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 加用中医辨证施治。中药基本方:自拟中药方剂补肾平喘益气汤:蝉蜕15g、紫草10g、白僵蚕10g、干地龙15g、桔梗10g、麻黄6g、杏仁10g、黄精15g、仙灵脾15g、紫河车3g、淮山药10g、茯苓10g、甘草6g, 每日1剂, 水煎早晚分服, 5d为1个疗程, 连服2个疗程。随症加减:痰多者加桑白皮12g、发热者加黄芩15g、鱼腥草30g、喘息重、哮鸣音多者加炙麻黄10g、苦杏仁、紫苏子各10g、声低气怯者加党参15g、面黯舌瘀、胸痛者加桃仁、红花各10g、肾虚者加山药30g、补骨脂15g。每日1剂, 水煎分2次口服。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与判断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中医新医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咳、痰、喘等哮喘症状完全缓解或明显好转, 肺部干湿音消失;好转:8~10d轻咳、不喘, 两肺哮鸣音减少不明显;无效:咳痰喘等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无改变, 或症状加重。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30例中显效17例, 好转10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0.0%;对照组49例中显效12例, 好转8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在使用补肾平喘益气汤过程中患者精神体力明显改善, 见表1。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 喘为肺失肃降, 肺气上逆, 患病日久, 必致肺肾两虚, 肾虚则气失摄纳。故中医有从肾论治之法。益气补肾以扶正固本。临床上, 笔者除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外, 还配合自拟中药方剂补肾平喘益气汤。本方中蝉蜕、杏仁、麻黄、甘草、紫草、等均为祛风理气之品, 能抑制过敏递质的释放, 降低IgE水平及增加CAMP的含量, 从而起到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3];麻黄辛温祛风散寒、宣肺平喘, 为治喘之圣药[4];地龙有平喘利尿之功, 通过实验发现能部分对抗组胺所致的哮喘及离体支气管痉挛[5];上述组方既固本补肾, 健脾敛肺, 又治标宣肺、泻肺、止咳平喘、化痰, 从而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取得满意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急性发作安全、有效的措施方案。方法 采取抽样, 大部分为住院观察治疗病例。将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3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同时辨证加服自拟中药方剂补肾平喘益气汤, 对照组30例, 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 对照组为66.7%, 2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补肾平喘益气汤结合西药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喘息型支气管炎,疗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80, 3 (2) :61~6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76~78.

[3] 江杨清.中西医结合内科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7:21~22.

[4] 黄娟.喘证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 的临床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 1999 (1) :42~45.

慢性支气管炎健康教育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病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 共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30例, 其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18~55岁, 平均 (39.4±12.6) 岁;病程1~2年, 平均 (0.8±0.6) 年。对照组30例, 其中男17例, 女13例;年龄18~56岁, 平均 (38.9±11.9) 岁;病程1~2年, 平均 (0.8±0.5) 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 符合1979年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 (2) 年龄>18岁; (3)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咳嗽、痰量增加、脓痰者, 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中性粒细胞>75%。

1.2.2 排除标准

(1) 排除对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过敏者; (2) 排除有免疫缺陷者; (3) 排除病情较重需住院治疗者; (4) 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及非肿瘤患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500mg, 口服, 1次/d;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400mg, 口服, 1次/d。2组均以5d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按1993年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标准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愈率观察组为36.67%, 对照组为23.33%, 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5) 。2组有效率均为76.67%, 2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见表1。

2.2 2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 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气道进行性炎性病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 支气管结构逐渐被破坏, 患者呼吸功能逐渐下降。阿奇霉素作为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在呼吸系统感染中也显示了极大的作用。这主要得益于阿奇霉素在呼吸系统组织中浓度高且持续时间长, 并可经巨噬细胞转运到达感染部位, 它在血清中快速被吸收。因此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可获得良好的疗效[2]。本研究结果亦表明, 阿奇霉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其中治疗后治愈率观察组为36.67%, 对照组为23.33%, 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5) 。2组有效率均为76.67%, 2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 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摘要:目的 比较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500mg, 口服, 1次/d;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400mg, 口服, 1次/d。2组均以5d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愈率观察组为36.67%, 对照组为23.33%, 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5) 。2组有效率均为76.67%, 2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 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

关键词:支气管炎,性,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疗效比较

参考文献

[1] Hurst J, Wedzlcha J.What is (and what is not) a COPD exacerbation:Thoughts from the new GOLD guidelines[J].Thorax, 2007, 62 (3) :l98~l99.

上一篇:幸福的作文范文下一篇:节能服务行业现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