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怎样护理范文

2023-09-19

慢性支气管炎怎样护理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 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 选取时间段为2012 年1 月—2015 年6 月。 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 且具有糖尿病史。 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将这100 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的病例中。

采取数字抽签法对这100 例患者进行分组, 分为各有50 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中, 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值为24:26, 年龄分布于41~79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9.17±7.32) 岁, 慢性支气管炎患病时间长达3~11 年, 平均 (6.83±2.21) 年;观察组中, 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值为25:25, 年龄分布于42~78 岁, 平均年龄为 (59.21±7.63) 岁, 慢性支气管炎患病时间长达3~10 年, 平均 (6.79±2.34) 年。 两组就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诊断方法

慢性支气管炎诊断参照1979 年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3]:临床症状以咳嗽、吐痰为主, 并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时间达到3 个月, 且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发病;X线检查可见病变;肺功能检查存在异常。

糖尿病诊断参照1999 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4]: 患者出现糖尿病症状; 任意时间的血糖超过11.1 mmol/L;空腹血糖值超过7.0 mmol/L。 如患者满足以上3 条中的任意2 条, 即可被确诊为糖尿病。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 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 (3) 配合研究, 积极性较好, 且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 (1) 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 肺结核、尘肺、肺脓肿等肺病患者, 支气管扩张或哮喘患者, 心脏病患者, 慢性鼻咽炎患者; (2) 临床资料欠缺者; (3) 治疗依从性不高者。

1.4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措施, 具体如下: (1) 基础护理: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系统性的评估, 对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 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2) 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常规健康知识宣教。 (3) 给药护理:按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 为患者讲解药物使用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告知患者坚持用药的重要性, 督促患者按时服药。 观察组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主要包括排痰护理、心理护理、胰岛素不良反应护理、健康教育。

1.5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呼吸功能各项指标、血糖控制情况, 并对护理前、出院时、出院3 个月后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行评估。

呼吸功能检测指标主要有用力肺活量 (FVC) 、1 s用力呼吸容积 (FEV1) 、1 s用力呼吸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 (FEV1%) 。

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分别于患者清晨空腹状态、餐后2 h采集外周静脉血, 使用血糖检测仪进行血糖检测。

自我效能量表[5]主要包括情绪管理、呼吸管理、活动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等5 个方面, 每个方面的分值为1~5 分, 分值越高, 代表患者的自我效能管理水平越高。 评估方式主要采取提问方式,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回答进行详细记录。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表示为n (%) , 进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 (±s) , 进行t检验。 以P<0.05 表示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呼吸功能各项指标对比

与护理前相比,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功能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 (P<0.05) , 但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功能各项指标改善程度较之对照组更加显著 (P<0.05) 。 见表1。

注:与护理前对比, ▲P<0.05;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与护理前相比,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 (P<0.05) , 但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改善程度较之对照组更加显著 (P<0.05) 。 见表2。

注:与护理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3 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对比

与护理前相比, 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的各项自我效能评估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P<0.05) , 且其出院3 个月后和出院时的自我效能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 (P>0.05) ;对照组出院时自我效能各项评估指标较之护理前得到改善 (P<0.05) , 但出院3 个月后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相对于出院时出现明显的下降 (P<0.05) 。 见表3。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均属于慢性疾病, 需要长期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较之单纯的慢性支气管炎或糖尿病的病情均更为复杂, 临床上控制这类患者的病情以控制血糖、改善呼吸功能为主, 以达到减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目的。 但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 患者很可能会由于各种因素而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 有必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 以保证治疗效果, 寻求一种合理的护理方法对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与护理前相比, ▲P<0.05;与出院时相比, △P<0.05。

该研究为了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方法, 以期能够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提供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 特选取了该院收治的100 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主要包括排痰护理、 心理护理、胰岛素不良反应护理、健康教育, 具体措施如下:

(1) 排痰护理: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能量消耗巨大, 呼吸肌往往处于疲乏状态, 排痰能力减弱, 导致支气管内的痰液无法有效咳出, 因此, 有必要指导患者进行有效排痰。 患者可进行5~6 次深呼吸, 吸气, 张口, 浅咳, 使痰液到达喉部, 迅速咳出痰液。

(2) 心理护理:由于慢性疾病需要一个长期治疗的过程, 长期的病痛折磨下, 患者往往会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估, 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耐心聆听患者的倾诉, 对患者的想法表示理解, 为患者耐心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 告知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

(3) 胰岛素不良反应护理:糖尿病患者治疗需长期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使用的过程中, 容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如低血糖、水肿、皮肤局部反应。 针对低血糖, 应告知患者胰岛素正确使用的方法, 并适当给予患者加餐;针对水肿, 应倡导低盐饮食, 严格控制盐分和水分的摄入, 必要时可给予患者利尿剂; 针对皮肤局部反应, 可换用高纯度的胰岛素制剂, 注射部位应注意时时更换, 尽量减少深部注射次数。

该研究结果显示, 与护理前相比,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功能各项指标、 血糖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 (P<0.05) , 但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功能各项指标及血糖指标的改善程度较之对照组更加显著 (P<0.05) , 说明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同时还能有效控制血糖;与护理前相比, 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的各项自我效能评估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P<0.05) , 且其出院3 个月后和出院时的自我效能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 (P>0.05) , 对照组出院时自我效能各项评估指标较之护理前得到改善 (P<0.05) , 但出院3 个月后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相对于出院时出现明显的下降 (P<0.05) , 这主要是因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健康教育更加详细, 使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有更好的认知。

综上所述, 对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有效控制血糖, 改善呼吸功能, 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有利于改善预后。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方法 , 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提供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 选取时间段为2012年1月—2015年6月。采取数字抽签法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分组, 分为各有50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呼吸功能各项指标、血糖控制情况, 并对护理前、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行评估。结果 与护理前相比,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功能各项指标、血糖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 (P<0.05) , 但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功能各项指标及血糖指标的改善程度较之对照组更加显著 (P<0.05) 。与护理前相比, 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的各项自我效能评估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P<0.05) , 且其出院3个月后和出院时的自我效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出院时自我效能各项评估指标较之护理前得到改善 (P<0.05) , 但出院3个月后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相对于出院时出现明显的下降 (P<0.05) 。结论 对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有效控制血糖, 改善呼吸功能, 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有利于改善预后。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护理

参考文献

[1] Kosiborod M, Arno ld SV, Spertus JA, et al.Evaluation of ranolazin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chronic stable angina:Results from the TERI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Type 2 Diabetes Evaluation of Ranolazine in Subjects with Chronic Stable Angina)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3, 61 (20) :2038-2045.

[2] 贾静.2型糖尿病合并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感染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4, 11 (23) :241-242.

[3] 李郁香.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75例临床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18 (4) :166.

[4] Corbridge S, Wilken L, Kapella MC, etal.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COPD:Part 1-A review of current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the first of a two-part article[J].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Official Magazine of the American Nurses'Associstion, 2012, 112 (3) :46-57.

慢性支气管炎怎样护理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间我院内科病房共收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8例, 男39例, 女19例, 患者临床表现咳嗽、咯痰, 或伴喘息反复发作, 每年发病至少3个月, 并连续2年以上。X线征象:X线检查阳性, 16例患者见两肺下部纹理增粗, 或呈索条状, 8例患者有斑点阴影重叠其上, 5例支气管碘油造影可见到支气管变形, 4例患者支气管狭窄, 6例呈柱状扩张, 12例由于痰液潴留, 呈截断状。

2 治疗方法

2.1 抗生素

青霉素及一代、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的常用药;红霉素及阿奇霉素, 对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双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严重感染时选用三代头孢, 并及时做痰培养, 根据痰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选用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效果好。舒巴坦用于对青霉素耐药、反复呼吸道感染且长期反复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者。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及对症支持处理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mg/支, 每次30mg加入10%Na Cl 100m L, 静脉滴注, 2次/d, 疗程7~10d。氨溴索时患者的痰液分泌可恢复到正常状态, 咳嗽及痰量显著减少, 呼吸道黏膜的表面活性物质发挥其正常的保护功能。

3 结果

入选的58例患者有29例咳嗽消失, 偶有咯痰, 气喘减轻, 能胜任日常生活、工作, 观察1年无复发;27例患者咳嗽明显减轻, 咯痰减少, 气喘减轻, 治疗后3个月无复发;总有效率96.66%, 2例治疗无效, 1例并发心力衰竭后死亡, 另外1例转院治疗。

4 讨论

国内外研究均证明[1]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吸烟时间愈长, 烟量愈大, 患病率也愈高。戒烟后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 病情缓解, 甚至痊愈。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主要为病毒和细菌感染, 鼻病毒、粘液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多见。在病毒或病毒与支原体混合感染损伤气道粘膜的基础上可继发细菌感染。从痰培养结果发现, 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及奈瑟球菌四种为最多见。感染虽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说明为其首发病因。只认为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继发感染和加剧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如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的慢性刺激, 常为慢性支气管炎的诱发因素之一。接触工业刺激性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人, 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远较不接触者为高, 故大气污染也是本病重要诱发病因。正常人呼吸道具有完善的防御功能, 对吸入空气具有过滤、加温和湿润的作用;气管、支气管粘膜的粘液纤毛运动, 以及咳嗽反射等, 能净化或排除异物和过多的分泌物;细支气管和肺泡中还分泌免疫球蛋白, 有抗病毒和细菌作用, 因此, 在正常情况下, 下呼吸道始终保持无菌状态。全身或呼吸道局部的防御及免疫功能减弱, 可为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提供内在的条件。老年人常因呼吸道的免疫功能减退, 免疫球蛋白的减少, 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衰退等, 致患病率较高。当呼吸道副交感神经反应增高时, 对正常人不起作用的微弱刺激, 可引起支气管收缩痉挛, 分泌物增多, 而产生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综合上述因素, 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 气道在不同程度敏感性的基础上, 有一种或多种外因的存在, 长期反复作用, 可发展成为慢性支气管炎。

除上述因素外, 气候变化, 特别是寒冷空气能引起粘液分泌物增加, 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在冬季, 患者的病情波动与温度和温差有明显关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也可能是本病的一个内因, 大多数患者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现象。部分患者的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气道反应性较正常人增强。老年人性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 喉头反射减弱, 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机能衰退, 也可使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增加。营养对支气管炎也有一定影响, 维生素C缺乏, 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 血管通透性增加;维生素A缺乏, 可使支气管粘膜的柱状上皮细胞及粘膜的修复机能减弱, 溶菌酶活力降低, 易罹慢性支气管炎。遗传因素是否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有关, 迄今尚未证实。α1-抗胰蛋白酶严重缺乏者能引起肺气肿, 但无气道病变的症状, 提示它与慢性支气管炎并无直接关系。

摘要:老年人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应根据老年患者病情及时治疗, 选用针对性强的抗菌药物, 治疗应以综合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应用抗生素是关键。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参考文献

慢性支气管炎怎样护理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住院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45例, 其中男25例, 女20例, 年龄22~62岁, 平均45.3岁, 病程2~20年, 平均6.8年, 吸烟者30例。伴有阻塞性肺气肿12例。

1.2 诊断标准[1~2]

(1) 中医诊断标准: (1) 咳嗽喘息有喉间痰鸣或哮鸣有声; (2) 咳痰质稀或痰白黏稠或胸膈满闷; (3) 脉象弦紧或浮紧; (4) 舌淡苔薄白或白滑或白腻。 (2) 西医诊断标准: (1) 咳嗽咳痰伴喘息, 每年发病3个月, 连续2年或以上者; (2) 每年发病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 (如X线, 呼吸功能测定等) 方可诊断; (3) 能排除心肺疾病 (如肺结核、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 。

1.3 治疗方法

采用自拟平喘化痰汤治疗, 以清热肃肺、平喘化痰止咳。组方:半夏10g、桑白皮12g、瓜蒌仁10g、枳实10g、陈皮10g、川贝母10g、炙麻黄12g、杏仁12g、制胆南星6g、栀子9g、黄芩12g、知母10g、桔梗9g、橘红5g、茯苓12g、甘草4g。随证加减:痰稠胶黏难咳出者, 加青黛;痰多气急者, 加鱼腥草、生薏苡仁;痰涌便秘者, 加紫苏子、生大黄;烦躁不安者, 加竹茹;痰浊内蕴者, 加苏子、莱菔子;痰中夹血者, 加百部、三七。水煎服, 每日1剂, 早晚2次分服, 1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行血、尿、粪三大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

1.4 疗效标准

痊愈:咳嗽、喘息、痰鸣均消失, 其他症状体征亦消失;显效:咳嗽、喘息、痰鸣明显减轻, 听诊哮鸣音及干湿啰音明显减少;有效:咳嗽、喘息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 听诊两肺哮鸣音、干湿啰音较前减少;无效:症状及肺部哮鸣音、干湿啰音无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本组45例中, 痊愈18例, 显效14例, 有效9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1.1%。本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粪三大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测均未发现有明显异常变化, 亦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长期咯、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但以冬春季为多, 急性发作期西医予以对症治疗:抗感染, 镇咳祛痰、平喘, 营养支持,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但往往很难控制病情的发展。喘息型支气管炎属中医之“喘证”范畴, 本病发病部位主要在肺, 而涉及脾、肾、肝。发病之初, 多由反复感邪致肺气失宣, 痰阻气道。发病日久, 肺气渐损而邪恋不去, 邪滞又重伤正气, 以致病久反复。肺气不足, 脾失健运, 痰湿内生, 咳而多痰, 久咳而喘。中医治疗以清热、化痰、平喘为本病的主要治疗原则。

平喘化痰汤中胆南星, 味苦性凉, 清热降火化痰为君药;瓜蒌仁甘寒以化热痰, 含“治痰者必降其火”之意;半夏化痰降逆, 配合瓜蒌仁清化热痰共为臣药;黄芩泻肺火, 杏仁降肺气, 取“善治痰者, 不治痰而治气”之意;茯苓祛湿化痰, 使湿去则痰消;枳实和陈皮理气化痰, 使气顺则痰消,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胆南星具有祛痰作用;瓜蒌仁中的天门冬氨酸能促进细胞免疫, 有利于减轻炎症程度, 减少分泌物, 半胱氨酸能裂解痰液黏蛋白, 使痰变稀而易于咳出;桔梗有使痰稀释而易咳出作用;川贝母碱、陈皮具有扩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 减少支气管分泌作用;黄芩、栀子、知母等对多种细菌、病毒、真菌有抑制作用, 且黄芩对过敏性气喘有一定缓解作用;麻黄具有明显抗病毒抗细菌作用, 对过敏介质释放有明显抑制作用, 麻黄碱有肾上腺素相似作用, 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之功能。杏仁、半夏有镇咳作用, 杏仁能抑制呼吸中枢, 使呼吸道安静而平喘止咳[3]。本组资料45例患者, 痊愈18例, 显效14例, 有效9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1.1%;未见不良反应。这表明平喘化痰汤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且安全, 可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平喘化痰汤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对45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平喘化痰汤治疗, 每日1剂, 水煎服, 早晚各1次, 10d为1个疗程, 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45例中治愈18例, 显效14例, 有效9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1.1%;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平喘化痰汤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且安全, 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平喘化痰汤,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

参考文献

[1] 许建英, 胡晓芳, 任寿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3~5.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58.

慢性支气管炎怎样护理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12例, 随机分成2组, 治疗组106例, 男39例, 女67例, 年龄36~76岁, 平均56岁;对照组106例, 男38例, 女68例, 年龄35~71岁, 平均53岁。2组患者间年龄、性别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西医治疗 (治疗组) 药品通用名称: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商品名称:博清;规格:1g、1.5g;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1.0 g:国药准字H 2 0 0 3 3 4 5 0;1.5 g:国药准字H20044318;静脉滴注。先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适量溶解, 然后再用同一溶媒稀释至50~100m L供静脉滴注, 常用量1d2~4g, 分等量每12小时静脉滴注1次。

1.2.2 中医治疗 (对照组) (1) 燥热伤肺型:

临床症状:咳声短促, 甚则气逆而喘, 痰少不易咳出, 口咽干燥, 甚则胸痛, 或有形寒身热等表证。舌尖红, 苔薄黄, 脉细数。治法:辛凉清肺, 润燥化痰。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药物组成:霜桑叶9g、石膏12g、人参2g、甘草3g、胡麻仁[炒研9g、真阿胶9g、麦门冬 (去心) 10g、杏仁 (去皮尖炒) 9g、枇杷叶 (刷去毛, 涂蜜炙黄) 9g。 (2) 脾肺两虚型:临床症状:咳嗽气短, 声低乏力, 神疲倦怠, 自汗纳差, 胸脘痞闷, 大便溏薄, 每遇风寒则咳嗽气喘发作或加重, 苔白薄, 脉缓。治法:补肺健脾, 益气固表。方用:六君子汤、玉屏风散加减。药物组成: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陈皮3g、半夏4.5g、防风10g、黄芪20g、白术20g。 (3) 肺肾两虚型:临床症状:咳喘久作, 呼多吸少, 痰稀色白, 畏寒肢冷, 腰膝酸痛, 苔白而滑, 脉细无力。偏肾阴虚者, 则午后颜红, 五心烦热, 咽干口燥, 舌红苔少, 脉细数。治法:补益下元, 纳气平喘。方用:生脉散与六味地黄丸。药物组成:人参9g、麦门冬、9g、五味子6g、熟地黄20g、山茱萸10g、牡丹皮6g、山药10g、茯苓6g、泽泻6g。

1.3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 出现稀便或轻度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的5例。 (2) 过敏反应:出现斑丘疹、荨麻疹、药物热症状的3例。 (3) 其他反应:出现头痛、发热、寒战、注射部位疼痛等症状的2例。总的不良反应率为9.43%。

1.4 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症状明显好转、体征消失, 偶有复发;有效:症状与体征均有好转, 但易复发;无效:体征或症状未见好转或反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观察2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 χ2检验, 应用SPSS 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以P<0.05说明有显著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治疗组:显效62例 (58.49%) , 有效34例 (32.08%) , 无效10例 (9.43%) , 总有效率90.57%。

(2) 对照组:显效39例 (36.79%) , 有效36例 (33.96%) , 无效31例 (29.25%) , 总有效率70.75%。

2 组数据比较, 显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χ2检验, P<0.05, 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 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变化[3]。中医认为该病归属“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治疗采用辛凉清肺, 润燥化痰;补肺健脾, 益气固表;补益下元, 纳气平喘等方法疗效一般。西医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复合制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比较理想。因为舒巴坦为广谱酶抑制剂同时具有较弱的抗菌活性,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多数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具有强大的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头孢哌酮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差, 两者联合, 不但对阴性杆菌显示明显的协同抗菌活性, 联合后的抗菌作用是单独头孢哌酮的4倍。流感杆菌、产气杆菌、不动杆菌、肺炎杆菌等均对本品有较好的敏感性。所以利用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本病确实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并且针对性较强, 不良反应少, 是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安全的药物,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为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用药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治疗组106例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与对照组106例采用中药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 治疗组显效62例 (58.49%) , 总有效率90.57%;对照组显效39例 (36.79%) , 总有效率70.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 P<0.05,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并且针对性较强, 不良反应少, 是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安全的药物。

关键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不良反应,疗效

参考文献

[1] 贾成銮.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 2010, 29 (26) :102.

[2] 吴秀芳.痰热清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急性支气管炎62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30) :48.

慢性支气管炎怎样护理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60例病例均为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我院中医内科住院观察患者,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1]中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的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 男17例, 女13例, 年龄46~72岁, 平均年龄60岁, 病程5~10年。对照组30例,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47~73岁之间, 平均年龄62.6岁, 病程5~12年。2组病人均排除心源性哮喘和肺心病, 其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对在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以控制感染为主, 伴发喘息时, 加以对症祛痰, 镇咳, 平喘等为辅。口服左旋氧氟沙星片0.2g, 每日2~3次;氨茶碱片0.1g, 必嗽平8~16mg, 均每日3次;地塞米松片0.75mg, 每日3次, 1周后逐渐减量。以7d为1个疗程, 治疗2~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 加用中医辨证施治。中药基本方:自拟中药方剂补肾平喘益气汤:蝉蜕15g、紫草10g、白僵蚕10g、干地龙15g、桔梗10g、麻黄6g、杏仁10g、黄精15g、仙灵脾15g、紫河车3g、淮山药10g、茯苓10g、甘草6g, 每日1剂, 水煎早晚分服, 5d为1个疗程, 连服2个疗程。随症加减:痰多者加桑白皮12g、发热者加黄芩15g、鱼腥草30g、喘息重、哮鸣音多者加炙麻黄10g、苦杏仁、紫苏子各10g、声低气怯者加党参15g、面黯舌瘀、胸痛者加桃仁、红花各10g、肾虚者加山药30g、补骨脂15g。每日1剂, 水煎分2次口服。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与判断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中医新医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咳、痰、喘等哮喘症状完全缓解或明显好转, 肺部干湿音消失;好转:8~10d轻咳、不喘, 两肺哮鸣音减少不明显;无效:咳痰喘等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无改变, 或症状加重。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30例中显效17例, 好转10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0.0%;对照组49例中显效12例, 好转8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在使用补肾平喘益气汤过程中患者精神体力明显改善, 见表1。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 喘为肺失肃降, 肺气上逆, 患病日久, 必致肺肾两虚, 肾虚则气失摄纳。故中医有从肾论治之法。益气补肾以扶正固本。临床上, 笔者除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外, 还配合自拟中药方剂补肾平喘益气汤。本方中蝉蜕、杏仁、麻黄、甘草、紫草、等均为祛风理气之品, 能抑制过敏递质的释放, 降低IgE水平及增加CAMP的含量, 从而起到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3];麻黄辛温祛风散寒、宣肺平喘, 为治喘之圣药[4];地龙有平喘利尿之功, 通过实验发现能部分对抗组胺所致的哮喘及离体支气管痉挛[5];上述组方既固本补肾, 健脾敛肺, 又治标宣肺、泻肺、止咳平喘、化痰, 从而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取得满意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急性发作安全、有效的措施方案。方法 采取抽样, 大部分为住院观察治疗病例。将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3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同时辨证加服自拟中药方剂补肾平喘益气汤, 对照组30例, 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 对照组为66.7%, 2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补肾平喘益气汤结合西药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喘息型支气管炎,疗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80, 3 (2) :61~6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76~78.

[3] 江杨清.中西医结合内科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7:21~22.

[4] 黄娟.喘证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 的临床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 1999 (1) :42~45.

慢性支气管炎怎样护理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病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 共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30例, 其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18~55岁, 平均 (39.4±12.6) 岁;病程1~2年, 平均 (0.8±0.6) 年。对照组30例, 其中男17例, 女13例;年龄18~56岁, 平均 (38.9±11.9) 岁;病程1~2年, 平均 (0.8±0.5) 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 符合1979年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 (2) 年龄>18岁; (3)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咳嗽、痰量增加、脓痰者, 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中性粒细胞>75%。

1.2.2 排除标准

(1) 排除对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过敏者; (2) 排除有免疫缺陷者; (3) 排除病情较重需住院治疗者; (4) 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及非肿瘤患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500mg, 口服, 1次/d;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400mg, 口服, 1次/d。2组均以5d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按1993年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标准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愈率观察组为36.67%, 对照组为23.33%, 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5) 。2组有效率均为76.67%, 2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见表1。

2.2 2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 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气道进行性炎性病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 支气管结构逐渐被破坏, 患者呼吸功能逐渐下降。阿奇霉素作为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在呼吸系统感染中也显示了极大的作用。这主要得益于阿奇霉素在呼吸系统组织中浓度高且持续时间长, 并可经巨噬细胞转运到达感染部位, 它在血清中快速被吸收。因此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可获得良好的疗效[2]。本研究结果亦表明, 阿奇霉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其中治疗后治愈率观察组为36.67%, 对照组为23.33%, 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5) 。2组有效率均为76.67%, 2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 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摘要:目的 比较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500mg, 口服, 1次/d;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400mg, 口服, 1次/d。2组均以5d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愈率观察组为36.67%, 对照组为23.33%, 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5) 。2组有效率均为76.67%, 2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 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

关键词:支气管炎,性,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疗效比较

参考文献

[1] Hurst J, Wedzlcha J.What is (and what is not) a COPD exacerbation:Thoughts from the new GOLD guidelines[J].Thorax, 2007, 62 (3) :l98~l99.

上一篇:母亲节短句范文下一篇:健康教育的类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