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范文

2023-09-17

书法教育范文第1篇

全省中小学书法教育推进活动在南京举行

全省中小学书法教育推进活动1月26日在南京举行,《江苏教育》(书法教育版)同时正式首发。活动总结交流了“十二五”期间全省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表彰奖励了2015年中小学“墨香书法展示活动”获奖学生,部署了下一阶段全省中小学书法教育重点工作。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版)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刊物将追踪书法教育动态,指导书法教育、教学改革,引领书法教育研究,推动书法教育发展。(江 教 报道)

书法教育范文第2篇

关于开展书法教育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好洋教体发[2011]150号《洋县关于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推动广大青少年热爱书法、学习书法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实施目标

1、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能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能规范、整洁的书写汉字,具有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鉴赏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初步建立完善的书法教学评价制度,调动师生书法教与学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书法教育的长效机制,促进书法教学质量。

3、锤炼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书法教学教师队伍,培养一批书法爱好的“小书法家”,创作出拿得出来,走的出去的优秀作品。

4、创建书法教育示范学校,争创省市级书法教育名校。

5、努力做好书法教育教学研究,争取在书法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中做出成果,创出特色。

三、具体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为加强领导,确保书法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成立书法教育指导小组,负责全校的教师培训、教学研究、评价操作、组织活动等工作。

组长:李宏兴

副组长:杨建波魏桥安

成员:张文勇何甜张继峰彭娟各书法教师

2、组建书法教师队伍。为确保书法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特组建书法教师队伍。

李宏兴(书法教学带头人)彭娟刘义军李阳庆杨发武 马志林蔡文学李厚朴

3、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教师的书法基本功和教学水平是决定书法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要大力加强师资培训,力争通过各种有效的培训,使书法教师具备三方面的素质:能写一手好字,成为“活字帖”;有较强的理论水平与教学艺术,具有较强的“读帖-临摹-创作-评价”等书法教学能力;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书法教学。

4、落实书法教学内容,做好教学安排。每周每班安排一节书法教学写字课,

一、二年级,练习写硬笔字。主要依托书法写字课进行,加强正确写字姿势的指导,注重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

三、 四年级,用毛笔临摹名家名帖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可以选择楷书、隶书中一种字体进行练习。

五、六年级,用毛笔临摹名家名帖书法,进行初步的毛笔书法创作练习,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5、构建校园的文化氛围

学校学校利用班级黑板报、学校黑板报、橱窗栏、校园网页、走廊墙壁等多种形式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6、以常规考核和学校组织书法类活动平台为依托,做好书法教学的检查考核,调动广大师生的书法爱好和热情。

7、加大书法特色建设的投入力度 。向书法特色建设适当倾斜,加大资金、人力的投入,提供后勤保障,确保目标的实现。

黄家营镇中心小学

书法教育范文第3篇

摘要:小学书法教育是以汉字和汉字文化为载体的一种教育形式,将其融入基础教育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道德品质,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广大教师必须要树立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小学书法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从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小学书法教学;德育渗透;素养;

引言:意大利教育家但丁说:“道德能弥补智慧的不足,而智慧却永远不能填补道德的缺陷。”可见,在育人成才的过程中,德育的影响力要远超于智育。作为小学书法教育工作者,我们务必要在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他们在形式多樣的文字表达中了解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从而形成更加强烈的爱国情感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改善管理和教育导向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势复兴,书法教学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肯定。然而,受到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学校软、硬件配置等方面的影响,很多书法教师在书法教学中仍然以理论式的说教为主。如此一来,天生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不仅会在书法课堂教学中感到枯燥、乏味,甚至还会因为枯燥的理论讲解逐渐走向教师的对立面。同时,还有一部分教师重视书写技巧的传授,忽略了书法课程中所蕴含的道德教育力量,无法将书法的文化影响力最大限度挖掘出来。

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得到道德品质、文化底蕴与知识技能的共同提升呢?在笔者看来,想要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就必须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积极改善管理模式以及教育导向等,使学校、广大一线书法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价值观念,在指导学生书写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提升。

二、创设鉴赏情境,激发审美意识

小学书法教育具有较强的审美功能,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其艺术价值,为学生提供欣赏和鉴赏的空间,以此丰富学生美的体验,从而为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升,导致他们对于美好事物的体验主要都来自于具体观察。为此,广大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性的鉴赏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汉字的形象美和内涵美,以便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在实际书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演示用笔方法和书法技巧,同时为学生展示多样性的书法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书法的整洁美观,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极为有利的。比如,在书法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篆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名家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书法的艺术特点,并在对比的过程中了解每种字体的书写技巧,以此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书写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去欣赏颜真卿各个时期不同的楷书作品,其中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大唐中兴颂》。让学生通过欣赏去感受颜体字的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以此为学生构建了审美的标准。

三、建设多元文化阵地,营造良好书写氛围

随着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校园、家庭以及社会等在小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无数实践证明,只有多管齐下,小学生才能真正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得到全方位、无死角的保护,从而更加健康地成长,更加快乐地学习。由此可见,想要促进小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我们就必须在书法教学中建设多元文化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周边环境的带动下更好地感悟文字的力量。

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发挥校园、家庭、社会等多方教育合力。就校园方面而言,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字本身的欣赏、感悟以及鉴赏等途径来了解汉文字,并从文字中感悟中华文化,也可以通过书法家的故事讲解让学生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进而对文字的内容、文化意蕴等产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为学生的书法练习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使之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书法练习过程中。就社会方面而言,我们可以带领小学生到一些博物馆参观,使之在碑刻或者是文化典籍中欣赏先人的书写轨迹。其次,将书法教学的真正价值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由于年纪偏小,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都欠成熟,教师想要更高效率地实现书法教学目标,就必须要在减少书法理论讲述的同时让学生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多练习、多实践、多感悟以及多反思等。

结论:在小学书法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书法书写技巧的掌握,又要深入挖掘书法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深入挖掘书法起源,品读历朝历代各大书法家的性格魅力,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加学生民族自豪感。另外,为学生讲述这些书法大家的励志故事,塑造学生良好品格,在书法教学中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白自立自强,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继而令学生具有国家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使其在书写时传承我国书法文化,领悟书法之精髓。

参考文献

[1]熊少严.关于小学书法教学功能的理解与实践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9(04).

[2]郑爱清.核心素养下小学书法教学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

[3]李维君,孙文佳.书法教育的功能.书法教学法指导,2015

书法教育范文第4篇

摘要: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艺术教育可以为理工科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作出自己特有的贡献。书法艺术教育可发挥独特的德育功能,有效增强理工科学生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提升对中华民族创造潜力的自信心。其次,可以发挥独特的智育功能,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改善动手实践能力。再次,可以发挥独特的美育功能,增强学生审美意识,丰富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审美修养。充分发挥中国书法艺术的德育功能、智育和美育功能,可以通过一系列书法教育实践活动来实现。

关键词:理工科学生;通识教育;书法艺术教育

10052909(2016)040170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1] 因此,各高校应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1] 。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推行通识教育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手段,已成为我国各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通识教育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人文素养是通识教育的重要构成,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人格意志品质,还能拓展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其灵感。从人文素养对理工科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意义来看,中国书法艺术由于其艺术价值高、技法习得周期长、创作及欣赏场合广,在通识教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特别在提升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磨炼意志品质、提高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具有美育、德育和智育功能,应积极提倡和实践。

一、当前高校理工科学生对人文素养的认识偏差及影响

(一)高校理工科学生的素质结构及对人文素养的认识偏差

高校理工科学生普遍接受了较为系统的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但却普遍存在人文素养上的欠缺。对人文艺术课程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在很多理工科学生看来,人文艺术不过是空洞的说教,没有研究价值,出现了“重实际、轻精神,重科技创新、轻人文艺术”的倾向,认为人文艺术是“纸上谈兵”,只有数理化才是真正的科学。

(二)人文素养欠缺对理工科学生的负面影响

人文素养的欠缺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成才之路出现了不协调现象,

甚至有碍于他们对专业技术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挥。

(三)造成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欠缺的主要原因

高中阶段文理分科过早,使理科学生往往重理轻文,缺少人文艺术方面的熏陶,产生了科学与人文分离的印记,影响了理科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高等教育长期沿用专才教育模式,理工科学生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忽视交叉学科和人文学科,造成知识结构单一化,削弱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书法艺术教育在理工科学生通识教育中的功能定位

笔者认为在同济大学这所理工科背景浓厚的高校开展书法艺术教育,有助于实现《纲要》要求的德育、美育和智育三大功能。

(一)德育功能

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符号,以书法艺术教育为载体可以传承爱国主义和理想道德的信念。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和工程师是有国籍的,艺术家熊秉明在《书法与中国文化》中提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哲学,而‘核心的核心’是书法。”[2]书法表现了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精神,书法艺术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写好中国字,汲取传统文化的道德养分,树立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自爱,让书法艺术在青年学生及普通民众中得以推广,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中熠熠生辉。尤其是在键盘输入逐渐成为主流的电子化、信息化时代,更应大力提倡书法艺术教育。

书法艺术教育的过程可提升学生人格意志和修养情操,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工匠精神”,在研读碑帖和临摹创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技法训练的“非人磨墨墨磨人”过程中坚持不懈、坚韧不拔。而具有这样人格力量和意志品质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会更加全力以赴、追求卓越。同时,书法艺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巧训练和学习古代先贤的书写技法,更重要的是从古代书家的人格和道德中汲取精神力量,学习他们的治学精神和处事原则,培养自己的人文修养和道德情操。

(二)美育功能

书法是一门在实用基础上更能示人以美的独特艺术,其最直接的功能就是美育功能。书法艺术中用笔的提按、收放,用墨的枯润、浓淡,结体的向背、欹正,章法的虚实、疏密,都体现了“和而不同,违而不犯”的整体和谐。书法艺术所表达的由文字的点画到结体,由结体到布局,由布局到写意传神,体现了书法艺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抽象概括事物变化与书写运动过程的本质特征。书法中的平衡、匀称、粗细、虚实、俯仰、呼应包含了美学中的许多基本原理,有着极强的感染力,领会了这些美学的基本原理就能触类旁通,也有利于理解和发现其他科学门类的美感。

科学技术素养的习得和书法艺术的习得过程是相通的。书法是在掌握识字、写字基本功后,发挥书家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一定的技法和创造,借助书法的线条形式把文字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以更好的形式表达出来,而科学技术则是在遵循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发挥科技人员的主观创造性,通过一定的技术对素材进行加工并把结果以更符合人类认知的形式表达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学功底对理工科学生的学习、研究、创新非常重要。通过书法艺术教育可以不断拓展理工科学生的审美视野,丰富其审美知识,启发其审美、思维、整体归纳等能力,进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发挥创造性来表达科技之美。

更好地了解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鼓励我们去参观博物馆和各种展览等,多角度开发我们的人文素养。”

通过书法艺术教育,有的学生成为学校各类学生社团的积极分子和优秀组织者;有的学生发挥专业的优势,成为行业中的优秀员工和佼佼者;有的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创办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服务于社会;有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能力突出,进而直接进入硕士、博士层次的学习与研究;有的学生学有所长,在省市级书法展览中频频亮相,屡屡获奖,被吸收为书协会员;有的学生弃工从艺,跨专业深造,有志于书法艺术实践与研究。

(三)理工科学生书法艺术教育面临的挑战

书法艺术教育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加以解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容量有限,形成“一课难选”的局面;二是课程设置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年级、专业以及不同基础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四、书法艺术教育融入理工科学生培养全过程的思考与对策

通过上述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高校面向理工科学生系统化地开展书法艺术教育,解决教学资源、教学力量和教学形式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使其更好地融入理工科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一)明确书法艺术教育对理工科学生培养的定位

“现代大学教育不仅应当进行以培养科学知识、技能、能力为目标的专业教育,而且同时应当进行以提高基础综合素质为目标的通识教育。” [5] 书法艺术教育既对全体理工科学生开放,也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分类开放。首先,书法艺术教育应定位在通识教育范畴,重视发挥其德育和美育的作用,既不是只传授技法的“写字课”,也不是学生社团的“第二课堂”。其次,书法艺术教育课程应在中低年级学生中优先开设,高年级为补充,以较早发挥其对理工科学生智育补充的作用。再次,应鼓励部分对美育需求较高的理工科专业学生参加书法艺术学习,拓展其对美学原理及思想的认识,以更好地学好本专业。最后,在师资允许的情况下,应根据教学的侧重点和难度,设置分级、分类的书法艺术教育课程,对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优化书法艺术教育课程设置,解决“一课难选”问题

可从以下几方面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首先,变“一课难选”为“一课先学”。鼓励未能选上课程的学生旁听,建立旁听学生学习名册,实行在册学生与旁听学生的统一管理,旁听学生在完成学期中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学习任务后与在册学生一起参加考核,其考核结果在本科学习阶段存档备案,待选上课程后可免考获得相应的学分。其次,变“一课”为“二课”。调整和充实课程内容,将原来的书法艺术内容扩充到书法篆刻艺术内容,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注能力,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再次,变“一校区开课”为“多校区开课”。增加教学师资力量,组成教学团队,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多校区开设书法公选课程,增设多层次书法技法传授,面向理工科学生多元化拓展、传播和普及书法艺术教育。

(三)引入多方面师资,拓展教学范围

逐步形成以学校教学力量为主,以社会教学力量为辅,两者相结合的书法教学团队,形成中国优秀文化传播的正能量。同时,安排一些有书法艺术造诣的理工科教师担任书法教学工作,进一步融合理工科教育与书法艺术教育的联系,由此提升理工科书法艺术教育的实效。

综上所述,书法艺术教育对当前高校理工科学生形成完美人格、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专业学习、促进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2]熊秉明.书法与中国文化[M]. 上海:文汇出版社,1999.

[3]李政道.柳怀祖编.李政道文录[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

[4]钱学森.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5]哈佛委员会. 李曼丽,译.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书法教育范文第5篇

素质教育离不开德育教育,应包含思维、道德、心理、行为等许多要素。单纯的讲道理,对小学生来说,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在书法教学中,结合有关的教学媒体,联系书法五千年文明的丰富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滴渗透,使之潜移默化,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旨在研究书法艺术教学和德育教育两者的和谐统一关系,研究书法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途径,分析德育教育对学生书法技能、鉴赏能力、素质提高的作用方式、影响效果。寻找德育教育对书法教育发挥的功能优势,关注学生的艺术学习,提高书法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书法能力的进步、提高。因此,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就要注重德育与书法教学的相辅相承。书法教学不单单是书法技法的训练,不仅关注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提高,更要着眼于通过书法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以书载道,书道融汇育人”的德育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德育在书法教学中的渗透,表现形式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不是为德育而进行的“德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然般和谐统一。

一、讲述书家人品,塑造美好心灵

清人刘熙载说过:“书者,如也,如其人,如其学”。书法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学书先学做人。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王羲之“骨硬”,虞世南“德行忠直”,颜真卿“忠义光明”,柳公权“心正则笔正”,蔡襄“才德俊伟”,黄道周“不谐流俗”,他们的品格令人高山仰止。在书法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介绍中国历史上顶天立地、坚贞不屈、英勇顽强、勇于抗争外辱,敢于为民请命,且书法上有一定造诣的英雄人物、著名政治家、知名学者等的故事,激发培养学生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通过讲述,可以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塑造美好心灵,从而影响学生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养成沉着冷静,做事有始有终、勤动脑、善观察的良好品质。

二、欣赏书法之美,陶冶高雅情操

鲁迅先生有言:“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书法是通过线条和空间的运动产生出无穷的意境,可表现书者的胸襟,表现生命的活力、意志以及无限的情愫。不同的书体,如篆书的古雅朴厚、隶书的沉雄遒劲、楷书的严整瑰丽、行书的秀娟活泼、草书的奔放奇逸,传递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信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书法艺术产生一种心灵的交流,情感的共鸣,精神得以升华,心理得到愉悦,性灵得以陶冶,情操得以培养。由于书法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书法中体察提按、转折等用笔的美,刚柔、粗细等线条的美,浓淡、枯润等墨色的美,俯仰、向背等结构的美,疏密、穿插等章法的美。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从不同的书体中汲取营养,感受诸家书体的美,如先秦书法的稚朴古雅、魏晋书法的奇逸开张、唐楷书法的法度森严、明清书法的个性张扬,以及现代书法的异彩纷呈。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学习、观赏和评点,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读帖时欣赏到汉字的结构美,从而在书法实践中产生审美体验,进而起到陶冶情操、培养高雅情趣的作用。

三、临摹书法作品,树立健康人生观

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以汉字书写为基础,要达到汉字书写形式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历代书法家都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往往古代许多著名书家又是文学史上重要的人物,如王羲之、苏轼、郑板桥等,因此学生在临摹书法作品中,大量接触的是歌颂祖国、歌颂人民、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向上的经典诗词、名人名言、智人睿语,能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以提高精神境界,净化心灵,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临习书法作品时,要求他们能平心静气地考虑好作品的布局安排,有效地控制好心情,眼到、心到、手到,心手相应则写出的线条就有轻重、粗细、深浅、敛舒、险丽之变化的效果,最终达到抒情达意、精神愉悦、心专意畅的最佳目标。

四、坚持书法训练,塑造健全人格

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创造禀赋,但只有心理正常、健康的人才会把创造潜力付诸实现。”

首先,书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高度认真的精神。一位心理学家讲:调整学生的心理素质,规范其行为有两种好办法,一是练习平衡木,二是练习书法。这两种练习均能使学生进入到一种相对静止的心理状态。练习书法,必须进入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这种状态叫静止状态。只要这种状态能持之以恒,就能使学生养成逢字不苟、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写字前,要求把笔、墨、纸、水瓶放得有条不紊;下课后离开座位,手与桌面上不留一滴墨迹和水迹,这对培养学生动作的准确及谨慎细致的心理很有好处。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的:“养成这种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其次,书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优良心理素质。

实践表明,学习书法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则不达。要心静气和、端正姿势、持之以恒地苦练。如果没有长期艰苦的磨炼,就无法领悟到艺术真谛,难以敲开艺术之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以名家刻苦练字的故事教育学生,如:唐代的怀素,因家贫买不起纸笔,便种下三万株芭蕉,采芭蕉叶练字。老叶摘完了,新叶还小,舍不得采摘,干脆就在嫩页上悬臂练字,终于成为书史名家。郑虔家贫,练字常常没钱买纸,听说长安城南恩寺里贮藏着几屋子柿叶,于是就住在寺里,以柿叶当纸练字,正面用完用反面,竟把几屋子柿叶全写完了。后来,他把自己写的诗和画合成一卷献给皇上,唐玄宗称之为“郑虔三绝”。北宋的欧阳修,小时候家贫如洗,没钱买纸笔,母亲见他好学,就教他用芦秆在沙地上练字。由于他勤奋刻苦,书法终有成就。正是在这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中,学生获得了韧劲与耐力,形成了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在书法教学中如果能注重挖掘这些德育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美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心智与德行一同成长,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会大有裨益。

书法教育范文第6篇

2、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3、特教美术个别化教学分析

4、深度理解艺术教育及其学科价值

5、中世纪阿中文明对话及其缘起

6、董必武家书中的家教与家风

7、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探析

8、美斯乐:泰北绝地的文化薪火

9、中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10、书法篆刻家的古文字学视野

11、运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初中英语教学

12、转折时期的心迹与心学——叶弥论

13、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浅探等

14、孔孚:当代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者与创造者

15、创客教育的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

16、浅谈高职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语境的渗透

17、京津画派——书画市场的“潜力股”

18、信息技术与中学美术课堂的有效融合路径探究

19、100期的100个故事

20、2018 GQ年度人物

21、新教在华传教活动北移探析

22、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困境及突破研究

23、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施方案

24、转型中国为什么需要《旧制度与大革命》

25、学校记忆:教育的一种力量

26、潘天寿中国画教育模式及其评判

27、2015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100

28、探究培养适应中学德育教育师范生的策略

29、林语堂的比较文学跨学科视域

30、黄易及其友人的知识遗产:对《重塑中国往昔》有关问题的反思

31、视觉文化背景下中小学美育教育中的摄影教育

32、我们是怎样抓艺术教育的

33、虚实相生: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镜像

34、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渗透

35、让课堂充满灵性方法的探究

36、获奖是过年,写作是过日子

37、我是扮演者(中篇小说)

38、幸存者说:唐山警世录续篇

39、中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40、红色沃土.山西太行精神光耀千秋

41、美术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现探析

上一篇:影视文学研究范文下一篇:食品安全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