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集团简介范文

2023-12-27

吉利汽车集团简介范文第1篇

根据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提出的“企业管理数字化,数字管理自动化”的要求,自2003年以来,集团先后投入9亿多元用于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设,使得集团在信息化建设上有了较为雄厚的基础。在2011~2015年吉利迈向“全球化吉利”规划的这个阶段,随着海外出口,并购等工作的展开,到2015年实现轿车产销200万辆,其中100万辆销往海外的宏伟目标。这同样对集团的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问题:信息化应该提供怎样的支持?IT的使命是什么?

信息化提升制造水平

近年来,随着低端市场竞争加剧,利润降低,汽车企业很难向前发展。为此吉利在产品设计方面,首先提出了平台化的产品研发,其次是质量管理、过程控制,对汽车产品,包括产品零部件的生产日益提升,质量管理也对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集团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车型配置的多样性,单件、小批的生产越来越多,单通过定容定量定制所设置出来的看板已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线的需要。为了满足混线生产背景下生产执行过程的控制需要,集团自主建设了一套MES制造执行系统。

在生产方面,一般的产能设计和销量比平均为1.5:1,这就意味着50%的产能是浪费的。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如何将产能设计和销量的比例缩小,这样既不增加生产的产能,又能保证及时供货,准时化供货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实现零库存、不落地物流。通过与整车厂互通,及时掌握生产订购需求与整车厂库存量与计划销耗量,准确把控生产需求与生产计划,能同步协同整车厂与供应商生产节拍,减少库存量,提升生产准确性。

通过实施车间生产跟踪系统,使各部门相关人员可随时跟踪在制品移动位置,将在制品信息实时传递,从而保证各环节在制品分布情况的一目了然。另外一方面,通过产品的条码信息管理,简单有效地提高产品流转效率,并且为日后主机厂质量追溯提供数据支持。

MES制造执行系统与业务系统、生产自动化系统的集成,总体上使整车的业务模式从生产计划、排产到生产、物流、供应这个范围的关联流程实现了整合,实现生产过程的快速反应与敏捷、精确制造,现已在集团下属5个主要生产基地推广应用。

实现跨平台数据深入分析

对吉利集团来说,市场销售和经营情况将决定汽车的生产计划。吉利集团实施了SAP BI系统,市场营销分析、销售分析和售后服务分析等功能的实现,搭建了集团级的业务数据分析系统,业务数据源可以来自ERP、G-DMS、VMS等业务处理系统,也可以来自EXCEL表格等形式,突破了数据分析的平台限制;大大提高了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分析报表的查询速度由以前的平均3分钟缩短到平均12秒;基于“例外管理”和“用数据说话”的管理手段,大大降低了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管理的难度并提高了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统一、跨平台、跨业务的分析系统,能够有效地支持领导的决策并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为管理层初步搭建了决策分析的辅助平台,以及高效便利的操作环境,使管理层能够第一时间较全面的了解每天企业的经营状况。

基于一个指标体系(所包含指标100多个)和一个维度体系构建的立体经营分析框架初步建立,将分析指标由上至下贯穿集团各层面,并通过不同维度的切换和信息挖掘,从不同角度,快速定位企业问题,快速决策;通过信息及时的预警跟踪,以及关键有效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了更为简洁的监控能力,以提高管理效率,防范信息阻塞及死角带来的风险;统一的数据仓库建立,实施信息高度共享与统一,通过信息关联,以模型固化管理规范为手段,以信息引导数据的分析为方法,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并且通过生产、销售、售后、市场竞品、采购、质量等方面综合信息展现,为决策者综合管理平衡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实现根据分析维度的灵活组合查询与分析。在应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标准数据信息的规范。

两化融合孕育新产品

汽车制造发展到如今,早已由以前的机械结构发展为复杂的机电综合体,随着电子元件及系统越来越多的进入汽车部件及车身网络,信息化技术早已深入的渗透其中。1月上旬在北京举行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李书福分享了他对未来汽车的展望,他提到“现在汽车已经从机械的 1.0 时代和电子的2.0 时代,步入智能化的 3.0 时代,未来能够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必将引发一场革命,它将解放人类在汽车中的那段时光,从‘人适应汽车’到‘汽车适应人’。”

在汽车智能化及信息化成为市场发展的潮流下,吉利汽车以“科技吉利”为战略转型理念,以科技化、智能化产品开发为目标,设立智能化电子技术产品平台建设项目,专门研究开发智能电子技术,通过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与供应商合作开发展车,参加行业学术会议等方式进行技术积累,总结开发经验,目前已取得多项科技成果,例如G-NetLink远程信息系统,智能手机远程监控及车内智能操控技术、BMCS防爆胎技术,360度车载摄像技术等等,从汽车智能化、信息化及辅助驾驶等方面完善车辆功能的同时提升车辆科技含量,促进车辆销售,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从2010年开始,吉利同联通等公司合作开发出车联网车载终端G-NetLink及相配套的娱乐、导航、便捷、安防等服务功能,安装于帝豪的部分车型进行试运营。后来又通过车联网安防为主的远程服务功能的开发,完善了G-NetLink产品功能,使G-NetLink由低技术含量的简单娱乐终端转向结合信息处理中心及呼叫服务中心的名副其实的“车联网”系统。功能的实现涉及服务后台及呼叫中心、车辆及用户信息管理、车辆运行及诊断数据采集分析、4S店及呼叫中心提供服务等多套业务流程、基础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全面融合。该产品已于2012年正式搭载在帝豪EC7上销往市场,目前市场反应良好,2013年预计销量将达到3万台。其中车联网服务的使用频次在2013年年初达到23.7人次/月(行业平均水平在 10人次/月)。

汽车行业多年来处于一个封闭和稳定的产业环境,李书福说,我们需要正确看待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建设对汽车业创新模式的冲击。

吉利汽车集团简介范文第2篇

1991年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仅有100多名员工但却有着6000多万元银行存款的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毅然以8000万元的代价有偿兼并了有6万多平方米厂房、2000多名员工,并已资不抵债的全国罐头生产骨干企业之一的杭州罐头食品厂,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从此娃哈哈逐步开始步入规模经营之路。

1994年,娃哈哈投身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建设,兼并涪陵三家特困企业,组建了娃哈哈涪陵分公司,以成熟的产品、成熟的技术、成熟的市场,辅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及娃哈哈固有的品牌优势,使涪陵公司一举打开了局面,产值利税连年快速增长,成为三峡库区最大的对口支援企业之一,跻身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

1997年以来,在西进涪陵的成功基础上,娃哈哈再接再厉,在三峡坝区湖北宜昌、国家级贫困区湖北红安、四川广元、吉林靖宇及沈阳、长沙、天津、河北高碑店、安徽巢湖等26省市建立了40余家控股子公司,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外地分公司的产值占到整个集团公司的近一半,不仅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同时也使娃哈哈实现了销地产,发展成为中国最大、最强的饮料企业,取得了"双赢",达到了互惠互利的目的。

娃哈哈的对口支援、对口扶贫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和赞赏,江泽民、李鹏、吴邦国、温家宝、邹家华等领导同志先后莅临视察。

1996年,公司以部分固定资产作投入与世界500强、位居世界食品饮料业第六位的法国达能集团等外方合资成立五家公司,并坚持合资不合品牌,由中方全权经营管理,一次性引进外资4500万美元,先后从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引进大量具有九十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流水线,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发展民族品牌,娃哈哈再次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1998年,娃哈哈经过十多年的历炼,感到自己羽翼已丰,已具备了与世界大品牌进行竞争的条件,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研制,推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娃哈哈非常可乐",在饮料界主动扛起了向国际大品牌挑战的民族工业大旗。自98年5月投产以来,非常可乐异军突起,现年产销量已超60万吨,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打破了非常可乐推出市场时一些人的"非常可乐,非死不可","非常可乐,非常可笑"的预言,也打破了可口可乐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广大民族品牌参与国际竞争的勇气和信心。

非常可乐的开发、推广成功进一步稳固了娃哈哈的发展基石,提高了娃哈哈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娃哈哈的新世纪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领域。

2002年,娃哈哈继续秉承为广大中国少年儿童带去健康和欢乐的企业宗旨,选择了与孩子们生活、成长紧密相关的童装业作为跨行业发展的起点。引进欧美的设计人才,以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设计,一流的面料,高起点进入童装业,按国际"环保标准"组织生产,并采取零加盟费的方式吸引全国客商加盟,在全国首批开立了800家童装专卖店,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童装品牌之一,初步显示了娃哈哈跨行业经营的信心和决心,为开创企业发展新支点,进一步向多元化企业进军奠定了基础。

吉利汽车集团简介范文第3篇

根据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提出的“企业管理数字化,数字管理自动化”的要求,自2003年以来,集团先后投入9亿多元用于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设,使得集团在信息化建设上有了较为雄厚的基础。在2011~2015年吉利迈向“全球化吉利”规划的这个阶段,随着海外出口,并购等工作的展开,到2015年实现轿车产销200万辆,其中100万辆销往海外的宏伟目标。这同样对集团的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问题:信息化应该提供怎样的支持?IT的使命是什么?

信息化提升制造水平

近年来,随着低端市场竞争加剧,利润降低,汽车企业很难向前发展。为此吉利在产品设计方面,首先提出了平台化的产品研发,其次是质量管理、过程控制,对汽车产品,包括产品零部件的生产日益提升,质量管理也对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集团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车型配置的多样性,单件、小批的生产越来越多,单通过定容定量定制所设置出来的看板已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线的需要。为了满足混线生产背景下生产执行过程的控制需要,集团自主建设了一套MES制造执行系统。

在生产方面,一般的产能设计和销量比平均为1.5:1,这就意味着50%的产能是浪费的。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如何将产能设计和销量的比例缩小,这样既不增加生产的产能,又能保证及时供货,准时化供货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实现零库存、不落地物流。通过与整车厂互通,及时掌握生产订购需求与整车厂库存量与计划销耗量,准确把控生产需求与生产计划,能同步协同整车厂与供应商生产节拍,减少库存量,提升生产准确性。

通过实施车间生产跟踪系统,使各部门相关人员可随时跟踪在制品移动位置,将在制品信息实时传递,从而保证各环节在制品分布情况的一目了然。另外一方面,通过产品的条码信息管理,简单有效地提高产品流转效率,并且为日后主机厂质量追溯提供数据支持。

MES制造执行系统与业务系统、生产自动化系统的集成,总体上使整车的业务模式从生产计划、排产到生产、物流、供应这个范围的关联流程实现了整合,实现生产过程的快速反应与敏捷、精确制造,现已在集团下属5个主要生产基地推广应用。

实现跨平台数据深入分析

对吉利集团来说,市场销售和经营情况将决定汽车的生产计划。吉利集团实施了SAP BI系统,市场营销分析、销售分析和售后服务分析等功能的实现,搭建了集团级的业务数据分析系统,业务数据源可以来自ERP、G-DMS、VMS等业务处理系统,也可以来自EXCEL表格等形式,突破了数据分析的平台限制;大大提高了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分析报表的查询速度由以前的平均3分钟缩短到平均12秒;基于“例外管理”和“用数据说话”的管理手段,大大降低了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管理的难度并提高了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统一、跨平台、跨业务的分析系统,能够有效地支持领导的决策并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为管理层初步搭建了决策分析的辅助平台,以及高效便利的操作环境,使管理层能够第一时间较全面的了解每天企业的经营状况。

基于一个指标体系(所包含指标100多个)和一个维度体系构建的立体经营分析框架初步建立,将分析指标由上至下贯穿集团各层面,并通过不同维度的切换和信息挖掘,从不同角度,快速定位企业问题,快速决策;通过信息及时的预警跟踪,以及关键有效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了更为简洁的监控能力,以提高管理效率,防范信息阻塞及死角带来的风险;统一的数据仓库建立,实施信息高度共享与统一,通过信息关联,以模型固化管理规范为手段,以信息引导数据的分析为方法,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并且通过生产、销售、售后、市场竞品、采购、质量等方面综合信息展现,为决策者综合管理平衡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实现根据分析维度的灵活组合查询与分析。在应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标准数据信息的规范。

两化融合孕育新产品

汽车制造发展到如今,早已由以前的机械结构发展为复杂的机电综合体,随着电子元件及系统越来越多的进入汽车部件及车身网络,信息化技术早已深入的渗透其中。1月上旬在北京举行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李书福分享了他对未来汽车的展望,他提到“现在汽车已经从机械的 1.0 时代和电子的2.0 时代,步入智能化的 3.0 时代,未来能够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必将引发一场革命,它将解放人类在汽车中的那段时光,从‘人适应汽车’到‘汽车适应人’。”

在汽车智能化及信息化成为市场发展的潮流下,吉利汽车以“科技吉利”为战略转型理念,以科技化、智能化产品开发为目标,设立智能化电子技术产品平台建设项目,专门研究开发智能电子技术,通过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与供应商合作开发展车,参加行业学术会议等方式进行技术积累,总结开发经验,目前已取得多项科技成果,例如G-NetLink远程信息系统,智能手机远程监控及车内智能操控技术、BMCS防爆胎技术,360度车载摄像技术等等,从汽车智能化、信息化及辅助驾驶等方面完善车辆功能的同时提升车辆科技含量,促进车辆销售,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从2010年开始,吉利同联通等公司合作开发出车联网车载终端G-NetLink及相配套的娱乐、导航、便捷、安防等服务功能,安装于帝豪的部分车型进行试运营。后来又通过车联网安防为主的远程服务功能的开发,完善了G-NetLink产品功能,使G-NetLink由低技术含量的简单娱乐终端转向结合信息处理中心及呼叫服务中心的名副其实的“车联网”系统。功能的实现涉及服务后台及呼叫中心、车辆及用户信息管理、车辆运行及诊断数据采集分析、4S店及呼叫中心提供服务等多套业务流程、基础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全面融合。该产品已于2012年正式搭载在帝豪EC7上销往市场,目前市场反应良好,2013年预计销量将达到3万台。其中车联网服务的使用频次在2013年年初达到23.7人次/月(行业平均水平在 10人次/月)。

汽车行业多年来处于一个封闭和稳定的产业环境,李书福说,我们需要正确看待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建设对汽车业创新模式的冲击。

吉利汽车集团简介范文第4篇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汽车市场营销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营销活动日新月异,与国际汽车营销接轨的步伐正在加快,日趋复杂的汽车市场,对今后我国汽车生产、销售、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现在厂商之间比拼的已不仅是资金、产品和规模,汽车销售技术的较量已日渐激烈。谁采用了先进的汽车营销技术,谁就可能在汽车市场上占得先机。

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吉利汽车营销策略概况、4P营销策略、国内与国际营销策略现状分析。以吉利自主品牌为例,首先研究营销策略的发展,并分析吉利汽车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吉利 、营销策略、市场

一、汽车营销策略概念

汽车营销策略就是汽车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商业界的期望值,有计划的组织各项汽车经销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汽车和售后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美国市场营销专家麦卡锡教授在20世纪的60年代提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4大营销组合策略由即为4P。产品(product) 价格(price) 渠道(place) 促销(promotion)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为4P,奠定了营销策略组合在市场营销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它为企业实现营销目的提供了最优手段,即最佳综合性营销活动,也称整体市场营销。而汽车营销也大都遵循此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产品策略是企业为了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在生产、销售产品所运用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产品组合策略、产品差异化策略、新产品开发策略、品牌策略以及产品的生命周期运用策略。企业的产品策略是其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产品组合策略

针对市场的变化,调整现有产品结构,从而寻求和保持产品结构最优化,这就是产品组合策略。

(2)产品差异化策略

产品差异化策略是企业提供同一种类不同类型的产品和服务,利用顾客的求知欲望心里和挑剔心里,来完成企业目标计划的一种竞争生存战略。现在的竞争是多元话、差异化的竞争,只有在你企业所涉及的点上,突出你产品和服务的特色,才能吸引众多的消费者,成为行业的典范。

(3)新产品开发策略

开发新的产品来维持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开发新的产品可以是开发全新的产品,也可以是在老产品的基础上做改进,如增加新的功能,改进产品的结构,简化操作,甚至哪怕是改善外观造型和包装等,都可以视为进行产品开发,都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市场效果。

(4)品牌策略

品牌策略是一系列能够产生品牌积累的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方法,包括4P与品牌识别在内的所有要素。品牌战略决策主要有:产品线扩展策略、品牌延伸策略、多品牌策略、新品牌策略、合作品牌策略。

(5)产品的生命周期运用策略 任何一个产品或品牌,就像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出生和死亡这样必然的自然循环一样,总是要经历从投入市场到推出市场这样的必然过程。从营销角度来说,我们通常将产品的生命周期根据销量、营销水平和竞争力等情况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弱期这样四个阶段,也就是从产品默默无闻到被市场广泛接受最后到被淘汰这样一个过程。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由于企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不同,为了增强产品或者品牌的竞争力进而实现盈利的目的,需要企业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二)价格策略

价格是市场营销组合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它直接关系到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影响市场需求和企业利润的多少,涉及生产着、经销者、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利益。虽然非价格因素同益受到重视,但价格始终是一种重要的竞争手段,价格策略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价格制定的合理,消费者消费就多,产品就畅销,企业在获利的同时,其市场占有率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自然而然的其他国际竞争力也就增强了。一般来说,企业在制定价格时,都要考虑其定价目的、产品成本、市场需求和 竞争者的产品价格等。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有三种基本的定价策略可供选用:撇脂定价、参透定价、跟进定价。究竟哪一种定价策略更适用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撇脂定价是指企业的产品在进入国外市场时,把产品的价格定的很高,来获取最大的利润。

(2)参透定价是指产品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市场,以此来吸引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一旦取得期盼的市场份额,国际化企业就会提高价格以弥补成本,同时获得相应的利润。

(3)对于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来说,其目前的综合实力和跨国汽车企业集团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注定了其既不可能是市场的领导者,也不可能是市场的挑战者,只能是市场的追随者。面对目标市场上都有跨国公司存在以及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之间自相竞争的局面,跟进定价不失为一条正确的定价策略。

(三)分销渠道策略

汽车的销售涉及到运输、储存、库存控制以及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合理的安排这些活动,正确的选择分销渠道,有利于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扩大商品销售,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流通费用。

分销渠道策略大体上可以分为密集分销策略、选择分销策略、独家分销策略。 (1)密集分销策略 在密集分销策略中,凡是符合生产商的最低信用标准的渠道成员都可以参与其产品或服务的分销。密集分销意味着渠道成员之间的激烈竞争和很高的产品市场覆盖率。密集式分销最适用与便利品。

(2)选择分销策略

生产企业在特定的市场选择一部分中间商来推销自己的产品,采用这种策略,生产企业不必花太多的精力联系众多的中间商,而且便利于与中间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还可以使生产企业获得适当的市场覆盖面。

(3)独家分销策略 生产企业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只选择一家中间商来销售自己的产品。

(四)促销策略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促销就是企业通过人员和非人员的方式,沟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引发、刺激消费者消费的欲望和兴趣,使其产生购买行为。

促销就其方式而言可分为:广告、公共关系、营销推广和人员推销,企业在制定促销策略时必须考虑其产品因素。

(1)广告:汽车作为一种耐用消费品,在促销方面有自己的特性,选用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以及各种车展等广告形式都是极为有效的宣传途径。

(2)公共关系:这种促销手段,在企业进入目标市场的初级阶段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由于进入目标市场初期,公关任务繁重,但是利用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促销手段,成本低、影响广、可信度高,对汽车品牌的树立起着十分重要的目的。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营销的初级阶段应当把公关作为重点,吸引高素质的公关人才,以广告宣传作为配合措施。

(3)营销推广:是在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市场推销的交易活动中,工商业组织以各种手段向顾客宣传产品,以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行为,扩大产品销售量的一种经营活动。

(4)人员推广:主要指的和终端密切相关的促销人员所做的推广活动。人员推广是最原始但有时是最有效的产品促销策略。

二、吉利汽车发张历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140亿元。连续六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连续四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建有六个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变速器的生产能力。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吉利熊猫、上海华普、中国龙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整车产品;拥有1.0L-1.8L八大系列发动机及八大系列手动与自动变速器。上述产品全部通过国家的3C认证,并达到欧Ⅲ排放标准,部分产品达到欧Ⅳ标准,吉利拥有上述产品的完全知识产权。

集团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拥有近500个4S店和近600家服务站;投资近千万元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快捷服务;率先在国内汽车行业实施了ERP管理系统和售后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了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和市场信息快速处理。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已经超过120万辆,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集团投资数亿元建立了吉利汽车研究院,总院设在临海;目前,研究院已经具备较强的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器的开发能力,每年可以推出4-5款全新车型和机型;自主开发的4G18CVVT发动机,升功率达到57.2kw,处“世界先进,中国领先”水平;自主研发并产业化的Z系列自动变速器,填补了国内汽车领域的空白,并获得2006中国汽车行业科技进步唯一的一等奖;自主研发的EPS,开创了国内汽车电子智能助力转向系统的先河;同时在BMBS爆胎安全控制技术、电子等平衡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经获得各种专利718项,其中发明专利70多项,国际专利26项;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是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

三、吉利汽车营销策略

(一)吉利汽车产品策略

产品是一个企业立足的根本,吉利汽车产品策略的立足点是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产品策略的首要任务是提升产品的形象,打造品牌价值。任何一个企业,若想要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立足、获胜、发展,只有在产品上随着市场的变化、科学的进步,不断创新,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以满足各种多样的变化,不断变化的需求。

(1)从吉利汽车设计开发策略分析来看,2008年吉利汽车的战略转型将产品组合从中低档次转向较高档次以及售价较稳定的轿车上来,为其2008年业绩的大幅增长做出了贡献。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吉利汽车的“战略转型”成果较为理想,其于2008年11份推出针对中青年市场的“吉利熊猫”销情向好,而整体上该集团的产品在顾客满意程度、产品质素和可靠性以及品牌形象方面也得到持续提升。吉利熊猫上市,吉利推出了全新子品牌全球鹰,吉利汽车的分品牌战略逐渐清晰,这可算是吉利汽车在品牌突破上的战略举措。随着上海车展的临近以及FE系列两款车型的发展成熟,吉利第二个全新子品牌“帝豪”已经隆重登场。日前,吉利帝豪渠道建设已经启动,吉利主打中高端车型的帝豪品牌及其产品全面推向市场,作为吉利主打中高端的车型品牌。

吉利汽车在近几年的产品开发上,大量启用了现行汽车消费市场上有着较大需求的汽车元素,如大功率、排量各异的汽车发动机,精致、亮丽的外观及人性化的车内配置,汲取了很多中高端车型的造型所长,注重汽车安全性的打造,这些都是吉利品牌技术优势积累的运用。吉利品牌在其产品策略上甚至推出了概念车型,及由意大利乔治亚罗公司设计最近国内十分畅销的SUV。吉利能够造就这些在国内甚至国际均处于领先水平的车型,一是吻合了我国现行汽车市场的消费者需求,二是证明了其汽车设计与制造实力,三是提升了吉利品牌形象,对于吉利汽车的整体发展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2)从吉利汽车制造过程来看,吉利汽车研究院拥有较强的轿车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气的开发能力,每年可以推出一款全新车型和机型。在汽车造型设计开发、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气设计开发方面拥有行业顶尖的技术专家和技术力量,累计获得各种专利120项,发明专利13项;自主开发的4618发动机,升功率达到57.2kw,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器,填补了国内汽车领域的空白;自主研发的EPS,开创了国产品牌的汽车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先河,也是吉利汽车品牌取得长久发展的基础。

随着设备的引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吉利汽车的生产效率有大幅的提高。2005年人均整车产量为6.5辆.。虽然距日本人均40-60辆、欧美人均20-40辆还有一定距离,但是远远高于2003年人均3.44辆的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民族汽车企业的经营效率还比较低。从资产构成看,国有企业资产比例占53.15%,外商合资企业占25.42%,但从利润总额、所得税和增值税这三项指标所占比例看,国有企业分别为10.20%, 24.26%和33.14%,而外资企业分别占82.55%, 54,15%和49.92%。不难看出,外资具备效率上的绝对优势。

(二)吉利汽车价格策略

吉利汽车在价格策略上大体采用了以下几种:修正传统成本导向定价方法、捆绑式销售节省变动成本、创造差异价值、正确分析竞争对手价格策略。

(1)修正传统成本导向定价方法。吉利采用的价格策略虽然以成本为基础,但是它不是局限于传统的成本导向定价的方法,而是先寻找顾客可接受价格,以便能有效拉动需求,然后确定销售量以估计单位成本和相应的利润,以此来制定合理的具有吸引力的价格。吉利车低价策略奥秘还在于它能有效降低成本。刚开始,吉利生产能力是一年2.5万辆,避免了一次投入几十亿或上百亿元。宁波美日公司年产15万辆的规模,也只投资10亿元,是同规模企业投资的十几分之一。吉利在新车型、新技术的开发和配件的配套协作上,采取全球资源“技术共享,为我所用”的策略,为此省下了汽车行业最花钱的开发成本。控制投资,资源优化组合形成了吉利的成本优势。

另外,吉利不开发配套体系,而是广泛利用大厂的过剩资源。国家定点的轿车企业配套的零部件企业生产能力普遍过剩,于是吉利通过招投标,与国内400多家配套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零部件能通用的就通用,不能通用的,请他们为吉利开发,节省开发成本,而且,这些厂家生产技术相对成熟,能够保证质量。吉利付款及时并采取现金交易,获得配套厂家的优惠价格。同时吉利专门成立了机构,对外协厂进行质量监督。

(2)捆绑式销售节省变动成本。在汽车销售上,吉利采用“捆绑式”销售法,在全国各地以区域经营的形式,由经销商买断产品,企业只同经销商发生支付关系,而不直接同客户发生营销关系,这样也节约了营销成本。吉利在价格上采用拉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在渠道上使用推的方式,营销对象主要是经销商,因此大大减少了渠道和营销的复杂性。低成本是吉利低价格的基础,但吉利并不是简单的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方式,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利润就确定销售价格,而是和企业的营销战略相辅相成的长远策略:瞄准了中国这一市场空白,用具有足够竞争力的价格占据,进而拉动需求,把整个市场的蛋糕做大。

(3)创造差异价值。面对中国购车消费者,吉利并没有一味设定高价标榜高价值,亦没有盲目设定低价倾销,吉利放弃了以往民营企业的普遍做法----以利润目标、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的标准来制定价格,几乎不考虑所设定的价位,消费者是否愿意,或可以承受,而是采取了细分市场,以不同的产品和分销渠道满足不同价值标准的顾客群体的做法。

(4)正确分析竞争对手价格策略。公司在制定价格策略时,除了考虑成本与消费者,还要对竞争者进行战略分析,具体是分析:竞争者对公司将要采取的价格变动和最可能采取的行动;竞争者的行动和反应将如何影响公司的盈利和长期生存能力。

吉列在刚生产汽车的时候,第一次定价就是全国最低,后来还在降价。吉列车价格只卖三万至六万元,有的车型价格甚至低于国内同类车的一半,定位在低端经济型轿车。在低端轿车市场中,吉列的竞争对手主要有奇瑞、比亚迪、美日汽车等。吉列汽车的生产成本很低,资源优势十分明显,竞争者要发动比它低的价格战必然会有损失。奇瑞等轿车厂商,有中低端的汽车品牌,在汽车市场的份额相对较大,但吉列汽车的车型有限,仅限于低端品牌,市场份额相对较少,即使销量提高也不会对竞争者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吉列打入低端市场是可行的。因为消费者购买产品时考虑的因素很多,有效的价格策略不仅仅在价格范围内进行竞争,还要在各方面提高产品本身提供给消费者的价值。吉列车的车型美观,在同样3万-5万元价款的其他品牌车型中显得更突出。2002年3月,吉列汽车推出优利欧全新车型,在外形上优于奇瑞QQ和比亚迪F0,在较低价格上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价值,使吉列保持了竞争优势。

基于以上各方面的努力,结合详细地分析了竞争对手的可能反应,吉利采取了“最低价”的市场渗透定价策略,以能最快的抢得市场份额为主要目的,成功进入了以打价格战为主的中国轿车市场。

(三)吉利汽车分销渠道策略

浙江吉利汽车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根据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和市场形势,进行了渠道策略的不断创新,目前吉利汽车渠道策略由4S 渠道策略、分网渠道策略、直营渠道策略和汽车城渠道这几部分组成。

(1)4S渠道策略

吉利汽车从销售之初就开始采用4S 渠道模式,而在2004年年底渠道中出现了严重冲突,此后,吉利汽车按照分销模式建立了专卖店(整车销售、售后服务、零部件供应、信息反馈四位一体的4S 店)。吉利汽车的专卖店分为三种形式:“四位一体”的4S 店,销售功能3S 店、售后服务1S店。吉利汽车的4S模式主要按国内合资厂家模式建立起来的,但由于吉利汽车和这些合资汽车在市场上存在明显不同的特点,如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经销商实力、市场环境等因素不同,所以在实行相同的4S模式时却出现不同市场反应。

2007年全国汽车行业销量整体增幅较大,然而吉利汽车的销量却大幅下降,显然吉利汽车4S策略出现了问题。随着吉利汽车的不断发展,4S 渠道模式运作一段时间以后,吉利汽车渠道逐渐出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最为突出的有如下几点: <1> 经销商开发周边市场不积极,也不愿意自费较多的费用进行任何市场推广,满足于目前的销量和利润,甚至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其他品牌汽车。

<2> 在一个城市中同一车型有多个经销商,相互之间以低价的形式进行恶性竞争,这极大地阻碍了吉利品牌战略的实施。

<3> 有一部分经销商伴随着吉利汽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壮大, 但后来由于竞争激烈, 他们中的有相当一部分吉利汽车的渠道策略开始兼营其他品牌,甚至有的经销商脱离了吉利汽车而加入其他品牌的行列。

(2)分网渠道策略

鉴于以往的4S渠道策略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从2008年1 月开始,吉利汽车着手对渠道策略进行重大调整,重点推行了分网渠并结合相应的品牌专营制度。吉利汽车在进行分网渠道时所采取的主要策略有:

<1> 吉利汽车将现有车型划分为吉利系列、英伦系列、全球鹰系列、上海华普这四大系列。将这些车型分成五张网,每张网销售不同的系列车,也就是金刚与自由舰这两款车放在同一个经销店里销售,另外三张分别网销售英伦、全球鹰、上海华普的系列车。

<2> 吉利汽车分配品牌的依据是经销商的实力。具体方法就是通过竞标方式,经销商上报自己期望销售的车型、目标销售量,随后厂家进行分配。

<3> 减少渠道中一级经销商数量,充分增加市场覆盖面。要求每一个区域只容许一家销售系列车的一级经销商和另三家销售系列车的一级经销商,所以每个区域最多只有4家一级经销商。例如一个地区只有一家吉利的4S 店,那么他可以销售吉利的所有车型,如果某个区域内没有吉利一级经销商,其他区域的销售商可以在那里建4S店。

<4> 在实行4S店的基础上,建立二级代理销售商。吉利汽车所有的一级经销商都必须互为二级代理。对于经销商而言,作一级经销商和二级经销商的最大不同就是奖励方式,一级经销商在销售自身代理的车型时,可按双方拟定条款进行阶梯式返利,二级代理商销售车辆,仅能获取销售奖励提成,其销售业绩将被计入该车型一级代理商名下。另外一级经销商享受到的是吉利汽车的统一销售政策,而二级经销商则根据自身的销量和能力受到一级经销商的管理。

<5> 在分网渠道的基础上建立了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分网销售取得成功,吉利汽车实行了市场网络管理、经销商管理和服务支持等一系列措施。

分网渠道策略的实施,使得吉利汽车渠道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由于分网渠道的成功,吉利汽车具备了在同一地区选择不同销售平台机会的能力,扩大了授权经销商的销售范围,同时还有利于吉利汽车的品牌战略的有效实施。

(3)直营店渠道策略

2008 年,吉利汽车在销量不理想的的广州建立了第一直营店,随后由于广州市场表现提升比较快,吉利汽车很快就把直营店转给当地的经销商来运营。此次只是作为吉利汽车市场推动的一种方式,直营店存在的时间并不长。

2008 年7 月,为了更好地推动浙江市场的发展,吉利在杭州建立了第二家直营店。这个直营店经营的效果非常好,不仅直接带来销量的增长,还大大提高了当地经销商的积极性,为当地市场注入了极大的活力。后来又由于2008 年江苏市场上吉利车型的销售达不到吉利汽车全国的年平均增长水平,于是2008 年吉利汽车在南京的直营店开业。吉利汽车除了重资营建南京直营店,还抽调优秀的销售人员给予支持。南京直营店对当地市场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表现不理想的江苏市场,吉利汽车采用这种直营店来帮助当地经销商进行市场开拓,以直营店来作为其他渠道模式的重要补充形式。

(4)汽车城渠道

2007 年初,作为对分网渠道模式的补充,吉利汽车推出了另一创新的渠道模式,提出了建立超级4S 店集群的“扩能竞赛”计划。这是在中国首次出现的单品牌汽车城,吉利汽车计划于2016年在全国共规划20个汽车城。2006年吉利汽车第一个中国汽车城在慈溪开业,2009年台州、兰州的两个汽车城相继开业,随后其他的汽车城将陆续建立起来。

经销商只要有独立营业执照、独立经营4S 店、独立的组织机构、独立且封闭的运营资金就可以具备申报吉利汽车城的资格,并且汽车城不受一个企业只能代理一个事业部产品的政策影响,设置成若干个经销吉利汽车不同产品的销售大厅,配备统一的服务及配套设施,成为“品”字布局的吉利汽车城。吉利汽车城的功能还在4S 店功能外继续向外延伸,为顾客提供保险、上牌、客户联谊等“一站式”的附加服务。

(四)吉利汽车促销策略

吉利汽车的营销策略不仅仅是制定低端价格、选择合适的渠道策略向市场提供令人满意的产品,而且还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促销。促策略是四大营销策略之一,正确制定并合理运用促销策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条件,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必要保证。吉利汽车的促销策略由广告、公共关系、销售促进、安全营销四部分组成。

(1)广告

广告作为促销方式和促销手段,它带有浓郁商业性质。成功的广告可以使默默无闻的企业和产品名声大震,家喻户晓,失败的广告可以使企业和产品身败名裂,淘汰出市场竞争。广告作为这样直接而有效的促销策略,吉利汽车通过自身努力,在广告策划的形式上获得发展,吉利汽车的广告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各方面:

<1>电视广告:吉利汽车通过电视广告来提升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在央视和地方电视台都有广告投入,且大多都在黄金时间,电视广告简单精炼,主要表现品牌的形象。

<2>报刊广告:对于知识型白领,由于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室内,吉利汽车选择在他们比较喜欢的报纸和杂志投放广告,广告多以吉利汽车某款车型典型,进行较大篇幅的详细介绍,以此来推销中低端汽车,做到既做了广告,又加强了汽车产品销售。

<3>网络广告:吉利汽车选择时下比较知名的汽车网站,与他们进行合作,通过网络来做广告,让网站方积极的推销他们的汽车产品。

(2)公共关系

成功的公共关系能为吉利汽车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人脉,促进产品销售,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企业更有弹性的应对突发的危机性事件。吉利汽车在公关做了很多工作,不断的跟上行业和时代的步伐。

<1>吉利汽车经常召开新车发布会和汽车技术研讨会,以此来向社会传播和共享企业的相关信息,宣传公司的新产品。吉利作为我国汽车的自主品牌,通过不断缩短新车研发周期,加快整车生产效率,积极宣传公司新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

<2>参加车展:一直以来没有中国汽车企业参加的底特律、法兰克福、巴黎、东京四大国际车展,吉利汽车却在2005年9月份作为国内的第一家汽车企业在法兰克福参展,实现了中国人国际车展零的突破。随后,吉利汽车频繁的出现各大媒体上,各大媒体以《吉利汽车震撼法兰克福车展》、《中国汽车实现四大展会零突破》等进行新闻炒作,开创中国汽车企业先河,在消费者心目中形象也日渐提高,加强了消费者的认可度。

<3>塑造品牌:从2006年车展以来,吉利汽车借势而上,一路高歌猛进,一举挺进汽车销售前茅。吉利从战略角度分析,通过战略性的品牌宣传,吉利把自己打造成社会主流汽车消费的象征,积聚自主品牌力量,以此吸引媒体广泛关注,依靠品牌传播效应,极大地促进了吉利汽车的销售。

<4>事件公关:当吉利在2009年3月份向海内外媒体透露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新闻后,各种传闻、猜测、质疑就从未间断过。令人颇为费解的是,对于这宗跨国收购交易,海内外舆论明显呈“内冷外热”的鲜明反差。国内有媒体先是习惯性猜测吉利收购纯属“作秀”、“炒作”,而后质疑“吉利钱从哪里来?”、“福特都经营不好,吉利能玩得转吗?”,甚至还有臆想者断言“沃尔沃的高成本将拖垮吉利”、“吉利的低端品牌形象将毁了沃尔沃”等。无论海内外做出何等断言疑惑猜测,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吉利汽车一下子火了,全球的眼观都汇聚在吉利,吉利汽车即使收购失败,但是通过此次收购事件所带来的知名度扩大可以说是飞跃性的,2009年吉利变得无人不晓,无人不知,于此同时意图收购悍马汽车的四川腾中重工也火了,鲜为人知的腾中一下子飞入人们的眼中。

(3)销售促进

销售促进策略是我国中低端汽车企业运用最广泛的策略,其促进效果明显,见效快等优点深受企业青睐。虽然其或多或少会贬低品牌价值,削弱企业形象竞争力,不利于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但吉利汽车在销售促进策略实施起,就进行有效地控制,选择适当的方式,确定了合理的期限,努力把不好的影响降到最低。

<1>降价销售:随着汽车行业的竞争加剧,汽车的降价促销首当其选,以此来吸引消费者价格战越演越烈,不利于民族自主品牌的发展。吉利汽车跳出直接竞争市场,选择二三线城市采用低价格销售,吉利的低价格得力于很好的控制成本,有效地ERP实施,吉利并没有盲目的来降价销售。

<2>赠送礼品:吉利汽车为了吸引消费者,向消费者赠送礼品,以此鼓励消费者认购,尤其是在国内的车展上,吉利汽车免费提供汽车边缘产品,为新产品上市做好宣传,避免了新车上市或将面临降价的尴尬,相反还扩大了消费者分期付款购车的数量,效果要好于官方降价。

(4)安全营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渐渐走入了千家万户,交通压力增强的同时,导致了交通事故的频发,汽车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吉利汽车根据自身车系的特点,结合自有技术和国外先进的安全驾驶技术,对吉利汽车进行了汽车安全改进,一手打造出了具有“五星安全”的吉利汽车,吉利已经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变为“造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的好车”,吉利不再打价格战,改打技术战、品质战,更加注重汽车安全,安全营销成为吉利汽车的销售卖点。

四、吉利汽车营销策略的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分析

(1)投资数亿元建成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形成了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器的开发能力。

(2)并购国际大品牌沃尔沃,可以帮助吉利汽车尽快走向国际市场。 (3)在全国拥有多家制造厂,使得吉利汽车在物流方面节省大量成本。

(4)率先在国内汽车行业实施了ERP管理系统和售后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了用户需求的

(二)劣势分析

(1)收购沃尔沃之后,巨额的收购费用给予吉利巨大的资金压力。

(2)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进行文化整合,从而,要是沃尔沃走上正常轨道,对吉利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3)一些4S 店只注重卖车,努力提高自己的销售额,却不注重服务,甚至连维修等环节都实行外包,导致吉利汽车的服务口碑下降。

(4)旗下多款汽车外形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勾不起人们的购买欲望,比如帝豪系GT。 快速反应和市场信息快速处理。

五、吉利汽车营销策略的措施

尽管吉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作为一个行业的领头企业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各个方面,从问题中寻找答案,在改进中安稳进步,下面五点是结合国内外营销策略而提出的措施,对吉利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策略措施。

(1)功效优先策略:也可以说是产品开发策略。任何营销想要取得成功,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功效好的产品。因此,市场营销第一位的策略是功效优先策略,既要将产品的功效视为影响营销效果的第一因素,优先考虑产品的质量以及功效优化。吉利集团应该加大技术研发进度,追加技术研发资金,力求在技术上追赶上国际水平,如此,才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能很好的控制成本。

(2)全球化策略: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一个企业想要迈步向前而不被吞并,进军国际市场是必经之道,虽然吉利的出口车辆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与国际企业相比还是微不足道,吉利应该采取外国建立独资厂生产策略、BOT策略和销售推广策略。只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吉利才能长盛不衰。

(3)媒体组合策略:媒体组合策略就是将宣传品牌的各类广告媒体按适当的比例合理的组合使用,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树立和提升品牌形象。吉利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汽车品牌,在广告投入方面很少,为了更好的刺激消费者购买欲,媒体组合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4)终端包装策略:根据产品的性能、功效,在直接同消费者交易的场所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

(5)网络组织策略:组织起适度规模而且稳定的营销队伍,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营销网络组织。网络组织策略,就是根据营销的区域范围,建立起稳定有序的相互支持协调的各级营销组织。进一步来说就是推广网络营销策略,网络营销将会是未来市场的主要竞争地,它的快捷方面是现在主打营销策略所无法比美的,所以,吉利在网络营销方面下功夫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孙忠群,国际营销精要[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2》孟扁宗,汽车营销实务。第二版 《3》姜正根,汽车营销学 《4》管洲,汽车营销与策划

吉利汽车集团简介范文第5篇

车辆工程专业是在国内首批建立的汽车拖拉

机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近50年的办

学历史,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影响 力;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动力机械工程及

自动化)是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并在行业内

有较大影响的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

输专业是为适应未来快速发展的交通对人才

之需求而设置的。

学生情况 在读本科学生1400多名,在读博士后、 博士研究生40多名,硕士研究生350多名。 现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点,6个硕 士点,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其中车辆工

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均为国内首批具有

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和江苏省重

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2003年获得

博士学位授予权,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

点。学院十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鼓励学生辅修其它专业,实行优秀毕业生本 硕连读、硕博连读。近几年,本科毕业生考 研录取率达20%以上,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

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供不应求。 教学设施及师资 学院现设有车辆工程系、动力机械工程 系、交通工程系、交通运输系、振动噪声研

究所、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实验室、汽车电

子电气研究所、汽车摩托车研究所、工程机

械研究所、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江苏省汽

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

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柴油动力机械应 用工程中心、江苏省动力机械清洁能源应用

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江苏大学车辆

产品实验室建在该院并通过国家实验室认 可。学院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汽车、发动机、

摩托车、排放测试分析大型设备。现有教职 工10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教授30 人,副教授29人,具有博士学位31人,硕士

学位37人,留学回国人员11人。有20多位国

内外院士、专家受聘担任学院的名誉教授、

兼职教授及客座教授。 车辆工程学科 该学科创建于1958年,1986年获得硕士 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得博士授予学位权,1998年经国家批准联合建立了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依托学科建设有江苏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技术监督汽车 及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站。学科有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30余名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其中教授12人,博士 生导师7人,副

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骨干教师9人,学科梯队结构合理。近年来共完成20余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9项,其中10项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18篇被SCI和EI收录, 出版学术专著、教材8部。本学科注重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服务江苏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在跟踪学科发展前沿领域的同时,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科研工作。 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 该学科创建于1958年,1981年全国首批 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由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为博士点,1998年其所在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

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3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获批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队伍共26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10人,副教 授和高级工程师10人。近年来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近40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9项,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250余篇。建设了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学科队伍曾多次荣获江苏省及机械部“科技工作先进单 位”称号。已培养博士30余人,硕士150余人,工程硕士40余人,本科生2000余人,为 国家输送了大批内燃机高级科技人才。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 该学科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 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以道路载运工具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车辆运行品质动态模拟与控制、综合节能技术、新能源应用与环保控制技术、车辆及其零部件的可靠性和维修性等领域开展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特色优势,装备了INSTRON电液 伺服振动试验台等先进的实验装备,在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非线性智能控制方法、变节流口式可调阻尼减振器设计理论、车辆运行安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学科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团结务 实并富有创新奉献精神的学术队伍,梯队共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9人,副 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近年来,该学科在科研条件、学术水平、人才培养、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各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12篇被SCI和EI收录,出版学术专著4部、教材3部,有20项获奖或通过鉴定,其中11项获省部级奖励,产 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承担国家、部省级项目30余项。 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是 经江苏省计划与发展委员会批准成立的省属 工程研究中心,它以江苏大学,常柴股份有

限公司,一汽无锡柴油机厂,扬州柴油机厂,江苏五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动股份有限公司,江淮动力股份有公司为依托,实行有限责任管理模式。内燃机工程中心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 主任由各依托单位联合推荐,管理委员会聘任。中心主任和副主任组成内燃机工程中心常设领导机构,执行管理委员会的决议,组织和管理内燃机工程中心的业务活动。 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以 市场为导向,紧跟国内外内燃机发展,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的工程化研究与开发,持续不断地为我省中小功率内燃机行业提供成熟、配套、适用规模生产的新产品、装备及工艺技术和产业化措施。 内燃机工程中心近期重点研究开发项目:单缸节能节材柴油机;小缸径高速多缸柴油机;低污染,低噪声柴油机;高性能摩托车用汽油机等;开发内燃机专用测试仪器设备和生产中的在线检测设备。 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自98年成立以来, 已完成了一批

上一篇:进口付汇操作流程范文下一篇:经理岗位竞聘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