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防治范文

2023-09-18

高血压的防治范文第1篇

1 高血压的病因病机

1.1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

高血压的病因尚不十分明了, 就目前所知, 高血压是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所致。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是脂质沉积于动脉管壁形成局部斑块的过程, 此过程经由炎症反应介导[1]。痰湿、瘀血、浊毒沉积于血管渐成斑块, 最终斑块破裂出血或脑血栓形成引起脑血管恶性事件的发生。

1.2 传统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

中医虽无高血压的病名, 但可散见于“眩晕”、“头痛”、“痰饮”、“心悸”、“水肿”等疾病之中。其致病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

1.2.1 内因 (1) 正气内虚: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正气内虚, 脏腑功能失调, 致痰、瘀、毒等病理物质阻滞脉络渐成本病; (2) 先天禀赋:父母本虚, 禀赋薄弱, 后天失养, 伤及脉络而成, 或父 (母) 传子承, 禀赋了脉络易损的随机性和倾向性。

1.2.2 外因 (1) 外感:

风、寒、湿、火等六淫侵袭人体, 久居络中, 脉络受损而成; (2) 饮食起居:饮食失常, 膏粱厚味, 食盐过多, 烟酒过量, 劳累过度, 睡眠不足等都可致脏腑功能失调, 伤及脉络而成; (3) 气滞:肝气不舒, 气滞络阻而成;或精神紧张、生活压力、应激、焦虑等气滞络阻而成。

2 早期高血压的防治

目前用西药降压、除了毒副作用大之外, 主要是:吃了降、降了升、再降再升, 以致终身服药也难逃“卒中”之厄。用中药降压, 虽有许多优势和特点, 但还需继续挖掘潜力, 并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 有所创新, 有所突破, 才能解决当前的一些疑难问题, 固步墨守, 只能使中医的发展停滞不前。唐代名医孙思邈早就指出:“五脏六腑之盈虚, 血脉荣卫之通塞, 固非耳目之所察。”中医要发展, 就要充分利用现代检测技术, 将其作为视珍的延伸, 并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诠释, 形成新的理论体系以指导临床。

血压是血液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血压之所以升高, 是因动脉血管痉挛、硬化所致。血管硬化, 弹性降低, 内膜受损, 斑块形成, 炎症侵润, 最终引起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 药物单纯降压是“下工”之法, 上上之策是“上工治未病”。即非同日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者, 虽无任何症状和不适, 也应第一时间进行防治。此时虽然无证可辨, 但可按中医体质属性辨治, 按患者所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辨治, 以此作为早期干预的切入点。临床上, 高血压体质辨治以:“痰湿质”、“瘀血质”、“阳热质”多见, 病因以痰、瘀、毒、郁、风、火等多见, 据此, 笔者自拟一方, 暂称之为“参龙软脉化斑汤”。药用:丹参10g、地龙6g、茯苓10g、胆南星6g、红花3g、山楂6g、石块明10g、夏枯草6g、生姜6g水煎服, 每日1剂。方中丹参苦、微寒, “能破宿血, 生新血, ”功专活血养血;地龙咸、寒, 其柔绕指, 最善屈伸, 无骨而有血, 形象似脉, 能通经活络, 故为软化血管专药, 二药合用能活血养血, 疏经通络, 具有软化血管, 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共为君。茯苓、胆星、红花、山楂能健脾化痰, 活血祛瘀, 四药共为臣。其中茯苓味甘淡而入脾, 功专健脾利水, 脾健津行, 以溉四旁, 则生痰之源自断;色白补肺, 肺肃水利, 宣散输布如常, 通调治节有序, 则痰断其流。山楂味酸入肝, 色红入血, 若煮老鸡硬肉, 入山楂数枚则易烂, 其专消肉食油脂之功可见一斑。石决明、夏枯草能平肝风肺气, 凉血散结而降压, 石决明又能补充人体微量元素。夏枯草醇提取物有舒张血管的作用, 提示夏枯草有降压作用[2], 二药共为佐。生姜为使, 古称其为“御湿菜”, 能温经散寒, 走而不守, 为阳药开路先至以温化寒痰, 阴药后随, 再将痰、瘀庭扫, 此亦病痰饮者和之以温之义。诸药合同, 能化痰软坚, 活血祛瘀, 清热降火, 从而达到软化血管, 稳定斑块, 阻止炎症, 平稳降压不易反弹的目的。现代研究亦证明, 祛痰药、化瘀药、清热解毒药等都有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降低血脂, 消除炎症, 改善血液的黏稠凝聚, 阻止血管内皮损伤等药理作用。

按:因高血压初期病轻邪微, 法当防治结合, 病轻药轻, 故该方用药份量较轻, 若是沉疴疾, 则病重药重, 非大刀阔斧不可, 以直捣黄龙。如京城名医汪承柏教授用药之重, 世所罕见, 不深谙歧黄, 岂敢擅用。痰、瘀与风, 犹皮之与毛, 今脂溶斑消, 血和脉畅, 则风无物以附, 故该方不用风药而风能自散。该方药性平和, 无毒无害, 若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其提纯以增疗效, 制成片剂、胶囊便于服用、携带, 则对防治高血压病将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

3 卒中及后遗症的辨治

3.1 卒中的急救

目前中西医治疗中风及后遗症正处于白热胶着状态, 要改变致死率高和致残率高这一现状, 就必须有所创新, 对现有理论、思路、治法进行新的探索。依据卒中是络破血溢这一主要病理特点, 通过以理推证, 推演预测病证、病势, 截断其传变, 就把握了先机。卒中初期, 减轻出血量, 阻止脑水肿就成了抢救患者生命、减轻致残的关键一环。因此笔者提出以下急救三法, 虽有一定风险, 但千钧一发之际, 两害取其轻, 有条件的医生和医院在做好中西医抢救的同时, 应该做一尝试。 (1) 针刺:高热伸昏者, 立即用三梭针针刺十宣放血以引血下行, 一则可减轻脑出血, 防止脑水肿, 二则可降温降压; (2) 抽血:体质壮实者, 立即用空针静脉抽血以减少血容量, 从而减轻脑出血; (3) 灌肠:腹胀便秘者, 药物灌肠釜底抽薪, 以排毒泄热降压。至于放血、抽血的多少, 应在保证脑有效灌注的前提下, 视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而定。经抽血后即使出现脑供不足, 依据现代监测技术和治疗手段, 可输液补之, 所以风险也不是很大, 但脑血栓、脱证、虚证和阴寒太甚者不用上法。

3.2 后遗症的辨治

笔者见一医治中风后遗症, 每剂辄用全蝎10g、蜈蚣5条、穿山甲10g, 连用30余剂尚不思停, 此不可取。盖上“三虫”乃辛温有毒之霸药, 久服有耗损正气之虞。祛风通络法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固然重要, 但应辨证运用, 不可将一方一法进行到底。中风急性期, 可辨证选用活血祛瘀法, 祛风通络法、化痰除湿法、益气法、滋阴法、壮阳法等法, 并尽早选用水蛭、童便、三七、血竭等以增疗效。而恢复期则应以健脑益智为主, 前述诸法为辅。因此时的偏瘫不用, 是脑神受损, 元神运转失灵, 脉络闭阻, 神令难行所致。即中枢控制系统和传出效应器系统的问题, 是神经缺损, 细胞凋亡的问题。只有恢复了脑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 恢复了神经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则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都可迎刃而解。目前运用前述诸法治疗后遗症医界都很重视, 但对补脑益智, 补钙壮骨则认识不足, 故在此作一强调。补脑益智可选用:核桃仁、猪脊髓、龟板、酸枣仁、人参、制首乌、枸杞子、百合、茯苓、天麻、远志、柏子仁、黑芝麻、益智仁等。中风卧床不起者钙的流失量大, 故补钙治中风后遗症的重要性亦不容忽视。补钙可选用:驴皮、猪足、龙骨、牡蛎、石决明、海蛤壳等。

健脑益智法, 补钙壮骨法还应与“肾藏精”、“肾主骨”的中医理论相结合用药。又因脑居上焦, 故用药份量应偏轻, 以便“清轻上行”, 再使以舟辑之药, 以便穿越屏障直达病所。

4 结语

疑难顽症难治的原因就是“病已成而后药之”, 有许多重大疾病都是经过漫长时间逐渐积累, 由量变到质变, 受外因触动而突发。有的人认为此时就是得病的时间, 慌乱求治, “犹斗而铸锥”, 一旦归西, 则怪医索赔。因此要大力普及健康知识, 改变他们的健康观, 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治未病中来。例如高血压一病, 其防治就贵在一个“早”字, 早发现、早治疗。高血压早期虽由正气内虚所致, 但此时的虚是“小虚”, 只需祛邪即可安正;此时的痰、瘀是“微痰”、“微瘀”, 乃芥疾微恙, 药之、随拔随应, 具有疗程短、治愈率高、且用药味数少、份量少、花钱少的优势和特点。同时戒烟、低盐、少脂、乐观开朗、劳逸结合、生活规律有序亦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内容。对社会功能和生理功能不健全者,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 还应多加以照顾安慰以解心结, 劝解开导以舒情志, 方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摘要:基于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理机制的微观探析和研究, 与传统医学的宏观整体辩治相结合, 抓住高血压是动脉硬化所致这一主要矛盾, 认为:高血压病应尽早干预, 防治的重点在于逆转动脉硬化, 阻止斑块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 自拟“参龙软脉化斑汤”。对卒中的急救, 提出针刺十宣等法放血以减轻脑出血, 防止脑水肿, 对后遗症恢复期的治疗, 主张以健脑益智为主, 其它诸法为辅, 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高血压病,参龙软脉化斑汤,卒中,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郭双庚, 李娜, 张林.痰瘀热毒与动脉粥样硬化炎性机制的关系探讨[J].中医杂志, 2010, 51 (6) :485~487.

高血压的防治范文第2篇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

1、原发性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病因不明确的独立性疾病,占总共高血压的90%,由于动脉血管硬化,血管调节中枢异常所造成的动脉压持续升高。

2、继发性高血压,这类疾病病因明确,高血压只是这种疾病的一种表现,血压可暂时升高或者持续升高。如肾病引起的肾性高血压。

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什么样的血压才为高血压? 根据2005年修订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化分以下几级:

正常血压:收缩压(高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低压) 小于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在120-139,舒张压80-89 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舒张压大于等于90 轻度:收缩压140-159,舒张压90-99 中度:收缩压160-179,舒张压100-109 重度;收缩压大于等于180,舒张压大于等于110。

二、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高血压表现多样化,有的毫无症状,甚至有的人一生都无症状,有的表现头晕头痛烦燥等。

早期:病人有头晕头痛,口渴、乏力、心悸、心慌。逐渐发展有的病人有视力障碍、眼底充血,恶心、呕吐、多尿、夜尿、甚至血尿,蛋白尿,未经治疗后期可发展为心衰、肾衰、急性心肌梗死,动脉血栓形成等。

三、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

一般地说,高血压的治疗应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种。非药物治疗有:一般治疗(合理休息、适当镇静)、饮食治疗、运动等。早期、轻度高血压病人,应在用降压药物前可先试用非药物治疗。3-6个月后复查血压,如多次测量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可继续非药物治疗,并定期测血压;如症状明显,则应同时应用降压药物。对于中、重度高血压病病人在采取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配合非药物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

四、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

老年高血压的发生以五脏不足为主,其中以肾、肝、心、脾四脏为基本,其中肾虚者为多,且气虚阳虚为最多,阴阳两虚及气阴两虚次之,而单纯阴虚最少。因此,对老年高血压忌盲目辨证为肝肾阴虚及肝阳上亢。临床上常接以下几型辨证论治:

1、中气不足: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胸脘满闷,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弱。治以补中益气,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当归、川芎、升麻、柴胡、甘草。

2、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腰酸腿软,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弦数。

治法:滋养肝肾,养阴填精。方用杞菊地黄汤:枸杞、菊花、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

3、命门火衰:头晕目眩,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面目虚浮,阳痿遗精,夜尿频多,五更泄泻,舌淡胖、苔白,脉沉迟弱。治以温补肾阳,

方以右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桂枝、制附子。

4、肝阳上亢:头晕头胀,烦躁易怒,目赤面红,耳鸣耳聋,失眠多梦,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栀子、黄芩、川牛膝、益母草、桑寄生、茯苓。

5、心脾两虚:头晕目眩,怔忡心悸,动则加剧,失眠健忘,乏力纳差,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胖有齿痕,脉细弱。 治以补益心脾,方以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白术、当归、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甘草。

6、痰湿中阻:头晕头沉,头重如裹,胸脘满闷,恶心呕吐,纳呆多寐,形体肥胖,舌胖苔腻,脉弦滑。

治法:燥湿祛痰,平肝熄风。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蔓荆子、甘草。

7、气滞血瘀:头晕目眩,头痛剧烈,胸闷胸痛,舌暗有瘀斑,脉涩。

治以理气活血,方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生地、川牛膝、柴胡、枳壳。

五、高血压病的中医食疗

高血压病的饮食疗法,是中医的传统疗法。早期患者,在合理饮食的同时,可选用食疗,用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1.芹菜50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或芹菜250克,红枣10枚,水煎代茶饮。

2.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砂糖10克。先将山楂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砂糖煮粥。每日服2次,可作上、下午加餐用,不宜空腹服,7~10日为一疗程。

3.桃仁10~15克,粳米50~100克。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同粳米煮为稀粥。每日服1次,7~10日为一疗程。

4.莲子15克,糯米30克,红糖适量。将上3味同入砂锅内煎煮,煮沸后即改用文火,煮至粘稠为度。每日早晚空腹服。

5.新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将鲜荷叶洗净煎汤,再用荷叶汤同粳米、冰糖煮粥。早晚餐温热食。

6.绿豆、海带各100克,大米适量。将海带切碎与其它2味同煮成粥。可长期当晚餐食用。

7.生花生米浸泡醋中,5日后食用,每天早上吃10~15粒,有降压、止血及降低胆固醇作用。

8.糖、醋浸泡1个月以上的大蒜瓣若干,每天吃6瓣蒜,并饮其糖醋汁20毫升,连服1个月,适用于顽固性高血压。

9.水发海参50克,冰糖适量。海参炖烂后加入冰糖,再炖片刻。早饭前空腹1次食。

10.海带20克,草决明10克,加水2碗,煎至1碗,去渣饮汤,每日2次。

11.煮熟的黄豆浸于食醋中,2~3日后食之,每次10~15粒,每日3次,坚持服食,有降压作用。

12.青萝卜切碎榨汁,每次饮用30毫升,每日2次,连服10日为一疗程。

13.罗布麻叶6克,山楂15克,五味子5克,冰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常饮此茶可降压,改善高血压症状,并可防治冠心病。

14.何首乌60克,加水煎浓汁,去渣后加粳米100克、大枣3~5 枚、冰糖适量,同煮为粥,早晚食之,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降血压之功效。

15.淡菜、荠菜或芹菜各10~30克,每日煮汤喝,15日为一疗程,对降压有效。

16.胡萝卜汁,每天约需1000毫升,分次饮服。医学研究证明,高血压病人饮胡萝卜汁,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六、降压注意事项

高血压的防治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4例围术期高血压患者 (A组) 及204例围术期非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 (B) 组, 2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调查方法

通过查阅麻醉记录单, 对2组患者的主要基础疾病、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转归等进行统计学处理。

1.3 诊断标准

参照高血压诊断标准, 凡是入手术室后麻醉前、麻醉后、麻醉中BP>140/80mmHg, 认为存在高血压。术前治疗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及入院后积极进行高血压治疗, 并且结合外科手术情况选择最佳用药途径及种类。未治疗指的是日常生活中无规范用药, 入院后主管医生未发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或异常血压, 术前未进行任何治疗, 或者术前两日患者盲目骤停降压药物。精神因素分别指对手术的恐惧及死亡的担心, 对疾病本身的焦虑。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1) A组204例术前存在高血压117例, 其中开胸手术68例, 内分泌疾病23例, 神经外科53例。

(2) 急性胰腺炎手术患者围术期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麻醉因素、手术因素、手术类型等危险因素分析, 见表1。

(3) 手术实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204例高血压患者中, 手术暂停35例, 脑出血3例,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34例, 动脉瘤体破裂13例, 术中失血过多7例, 心梗及猝死9例。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工作压力的增大, 高血压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手术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史已属常见。术中持续性的低血压及高血压是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的两大并发症, 能够诱发心律失常、心梗、脑出血, 严重者导致死亡。

为减轻手术患者痛苦, 缓解精神紧张, 近年来我院麻醉医生建议外科医生在麻醉后实施此类操作。除了手术应激反应外, 麻醉操作是诱发患者应激反应的主要部分。对于特殊的患者术前更应该加强血压的监测及维持。对于年龄>65岁的手术患者, 术前加强血压监测,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采用多种干预措施可以安全地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

总之, 关注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生命体征、了解手术特点、降低手术、麻醉应激反应、术前充分准备是防治围手术期高血压的主要措施。

摘要:目的 分析围手术期诱发高血压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出现高血压患者 (A组) 及血压正常患者 (B组) 的临床资料。结果 紧张、高血压病史、术前缺乏规范治疗, 手术、麻醉操作、疾病本身、高龄是诱发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心理干预、规范治疗术前高血压、降低手术、麻醉操作引起的应激反应、完善术前准备、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及药物可降低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发生, 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

关键词:高血压,危险因素,围术期

参考文献

[1] 郭建荣.围术期高血压患者麻醉用药及处理[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5, 8:6.

[2] Wofsthal SD.Is blood pressure control necessary before surgery[J].Med Cli NAmer, 1993, 77 (2) :349.

[3] 董兰, 韩曙君.围术期高血压[J].中原医刊, 2005, 40 (6) :52~53.

高血压的防治范文第4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门诊高血压病人中抽取100例做重点观察对象, 其中男患58例, 女患42例, 年龄40~78岁, 高血压病史1~6年, 全部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前平均晨间血压为 (160±20) / (90±20) mm Hg。以上患者在门诊建册后, 开始实施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

1.2 结果

经过半年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 100例患者的晨间血压 (6~9am) 平均控制于 (130±20) / (80±20) mm Hg之间, 较前明显下降,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2 用药指导

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出:收缩压下降10mm Hg舒张压下降5mm Hg, 10年内对于高危高血压病人可使心血管事件的绝对风险下降10个百分点。

2.1 初始小剂量

由于人们对降压药的敏感性不同, 年龄, 个人体质及所患疾病都有关系。因此初次使用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 根据用药效果, 血压控制情况逐步递增剂量。

2.2 宜使用长效药物

高血压用药提倡平稳降压, 降压最好使用谷/峰比值超过50%的降压药, 即每日1次服用, 能稳定控制24h内血压, 以保护靶器官, 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2.3 联合用药

指两种以上的降压药同时使用, 有研究认为, 在许多病例中, 可能需要3种甚至4种药物合用, 既可减少每种药物的剂量, 有助于防止副作用, 又能提高疗效。

2.4 坚持终身服药及逐渐减量

研究证明发病时间越长, 血压控制越差, 越易引发心脑血管病, 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及早用药, 坚持终身服药将血压始终保持在目标水平。另外突然停药易引起血压突然上升, 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症状, 给病人造成危险, 因此高血压病人用药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

2.5 降压药宜在晨起服用

人1d中血压在夜间 (凌晨2时) 最低, 上午6~10时, 下午4~8时各有一高峰, 故降压药宜在晨起定时服用。

2.6 用药过程中要监测血压及定期复诊

用药开始要定时监测血压, 起初最好每天测或每周测1~2次, 居家测量的应晨, 晚测2次, 并做好记录, 以便医生调整药物和剂量, 指导家属掌握测血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强调测血压做到“四定”, 最好以右侧上肢肱动脉为准。一般开始用药后1~2周内血压开始下降, 最迟3个月内达标, 达标后可每个月复诊1次。停药, 减药, 改度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 健康教育

做好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 也是门诊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指导病人饮食规律, 以清淡宜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限制盐的摄入, 每日6g以下;限制脂肪摄入, 选用植物油, 可多吃海鱼, 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同时要戒烟限酒, 适量运动, 生活规律, 自我管理。

4 小结

高血压发病悄然无声, 发展缓慢, 不痛不痒, 有时甚至有并发症才出现症状, 故而也被称为“无形第一杀手”我国老年人三大死亡疾病之首便为脑血管病, 而高血压正是引起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此, 广泛重视高血压病的治疗, 长期正规用药, 减少血压波动, 使血压达标, 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改善危险因素, 逆转器官损害, 最终达到总死亡率, 致残率下降的目的。降压总目标:青、中年及糖尿病血压降至130/85以下, 老年人降至140/90以下。

摘要:目的 探讨门诊高血压病人的用药指导, 效果观察, 健康教育。方法 对100例门诊高血压病人实施有针对性的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 同时对患者进行动态的, 连续性的效果观察, 做出评价。结果 经过半年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 100例患者的晨间血压 (6~9am) 平均控制于 (130±20) / (80±20) mmHg之间, 较前明显下降,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高血压为终身性疾病, 长期严格按医嘱服药, 规律适量运动, 科学自我管理, 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总危险。

关键词:高血压病,用药指导

参考文献

高血压的防治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观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实施精细化护理的价值和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接受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收缩压、舒张压、HAMA、HAMD。结果:干预前两组收缩压、高血压对比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高血压、低血压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HAMA、HDMD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实施精细化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压,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精细化护理干预;血压;情绪

妊娠期高血压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通常会出现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发病后需及时进行干预,避免产妇和新生儿身体异常[1]。近年来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不断提升,临床研究[2]显示,发病5个月以上孕妇为主要发病人群,病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因此需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确保患者的健康。为进一步提升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10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对其中部分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收获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接受精细化护理。实验组年龄范围22~39岁,平均(27.8±3.3)岁;孕周22~35周,平均孕周(26.6±1.5)周。常规组年龄范围22~37岁,平均(27.48±3.1)岁;孕周22~35周,平均孕周(26.4±1.3)周。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针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包括解痉、利尿、镇静。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分娩期护理、胎心监测、饮食护理、出院指导。实验组接受精细化护理,主要包括:第一,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针对性疏导患者,减轻紧张情绪和内心焦虑。干预过程中避免引起患者心情波动,指导患者家属配合护理工作,在精神、经济等方面支持患者。第二,健康教育。组织患者和家属接受健康宣教,采用发放手册、讲堂讲座等方式,将分娩方法、技巧、先兆等详细介绍给患者,引导患者增强对疾病的认识,使得患者充分了解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重要性。第三,患者入院后给予间断吸氧,开展周期性检查,以血压变化为基础评估患者病情,并进一步采取护理干预。第四,饮食护理。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在疾病康复过程中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引导患者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主食应摄入清淡和易消化的植物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物和高蛋白的食物,依据情况定期补充钙元素和铁元素,使得胎儿健康发育。

1.3血压检测

应用传统血压计检测收缩压、舒张压。检测方法:指导患者将手臂放置的桌子上,并在手臂上部缠绕压脉带,掌心朝上。在肘窝动脉处放置听诊器的胸端,记录收缩压、舒张压。HAMA、HDMD检测。应用HAMA、HDMD量表检测,每个项目0~3分,依据患者严重程度评估,焦虑、抑郁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 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压对比

干预前两组收缩压、高血压对比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高血压、低血压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HAMA、HDMD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后不及时干预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并发生负面情绪,最终对患者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3]。临床研究显示,针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实施科学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臨床症状、妊娠结局[4~5]。精细化护理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基础,为患者提供精准定位和高质量的护理,将其应用于临床,可提升临床整体治疗和护理效果[6~7]。

本研究将精细化护理干预引入到实验组患者中,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收缩压、高血压对比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高血压、低血压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HAMA、HDMD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可见,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实施精细化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压,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姣,贺棋. 精细化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价值及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21,43(12):1906-1908,1912.

[2] 曾淑华,胡群英,刘丽娟. 精细化护理联合硫酸镁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药品评价,2019,16(15):57-58.

[3] 潘惠珍,龚素昭,唐蓉蓉.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生殖道感染的相关因素调查及精细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4(13):99-101.

[4] 李瑞. 精细化院前急救护理在重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341-1342.

[5] 张延静. 精细化院前急救护理在重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0(10):1302-1304.

[6] 王月玲. 适度有氧运动干预联合细致化护理模式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18(z1):125-127.

[7] 段建萍. 精细化护理对高龄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干预效果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16(11):1661-1663.

高血压的防治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中也有一些特定的适应证, 如心血管方面对心脏的效果ACE比较好, 对肾功能的保护ARB比较好, 而脑血压的保护CCB则较好。所以当正确选择用药并且单药治疗的疗效确定时, 应使用有效足量降压药物, 不必联合用药。相反当疗效不明显或患者疾病需要时, 合理的联合治疗要比增加药物数量更为重要。实际上大部分患者需要通过联合治疗才能降压达标, 且能避免或尽量减少副作用。

1.2 联用方法

1.2.1 2种药物合用一些原则 (固定联用2种药物可以简化治疗, 提高依从性) (1) 以利尿剂为基础的联合用药:

(1) 利尿剂加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ⅡRA) :利尿剂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 (RAS) , 可增强这两类药对RAS的阻断作用。此外, ACEI可防止由于利尿剂或心衰所致电解质丢失如钾、镁等不良反应[1]。而新型的选择性拮抗RAS的AⅡI型受体药物如科素亚 (losartan) 已问世。通过利尿剂对RAS激活从而产生更强的降压作用。此类药物对血尿酸有一过性排出增加, 血钾稍上升, 因此, 与小剂量利尿剂合用是较好的配伍。 (2) 利尿剂与β阻滞剂和 (或) α阻滞剂合用:利尿剂增快心率作用可被β阻滞剂抵消;而β阻滞剂和 (或) α阻滞剂促肾潴钠作用又被噻嗪类利尿剂所抵消。在扩、缩血管作用上, 噻嗪类利尿剂可使β阻滞剂的缩血管作用抵消, 而使α阻滞剂的扩血管作用更强。 (2) 以CCB为基础的联合用药: (1) CCB加ACEI:在扩血管方面, CCB有直接扩张动脉作用, 而ACEI通过阻断RAS降低交感活性, 能扩张动、静脉, 因此有协同降压作用。由于ACEI有扩静脉作用, 尚可抵消双氢吡啶类CCB常见的踝部水肿副作用。此外, 在血管壁局部保护及心、肾保护作用方面, 已证实两种药物在抗增殖, 减少尿白蛋白等方面有协同作用。 (2) CCB加α阻滞剂:2者对外周血管扩张有叠加作用。其中异搏定与特拉唑嗪合用时, 由于前者抑制α阻滞剂肝氧化作用使经肝代谢增加, 血药浓度上升, 从而加强了降压作用, 但应注意可能使α阻滞剂常见的首剂低血压反应更明显。 (3) 双氢吡啶与非双氢吡啶类CCB合用:由于两类药分别作用于细胞膜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外侧和内侧, 与该通道上的相应的药物受体结合, 使通道失活, 关闭态延长, 从而阻滞钙内流, 产生协同降压作用。 (4) 双氢吡啶类CCB与β阻滞剂合用:β阻滞剂的缩血管作用、降低心输出量CO及心率的作用被双氢吡啶类CCB扩血管及轻度增加CO作用所抵消, 降压作用加强。 (3) 可能不适当的降压组合: (1) 双氢吡啶类CCB和利尿剂:与一般降压药不同, 双氢吡啶类CCB在高钠状态时降压作用更强。当与利尿剂同服时, 尤其在先用CCB的基础上加服利尿剂降压效果无协同。 (2) β阻滞剂和硫氮唑酮:由于两者对心脏收缩及传导有叠加抑制作用, 仅适用于无心衰及无房室传导阻滞的高血压病病人当合并心动过速, 但又不宜大量服用β阻滞剂时。 (3) β阻滞剂和ACEI:可能由于β阻滞剂抑制肾素而ACEI有阻断RAS作用。故两者无明显协同降压作用。

1.2.2 2种以上的药物合用 (若患者在联用2种药物后仍未控制) (1) 经典的“三联”治疗:

70年代提倡的“三联”组合, 其机制为:血管扩张剂 (肼苯哒嗪) 的水钠潴留可被利尿剂所对消, 而利尿剂的加快心率作用可被β阻滞剂 (心得安) 所对消, 副作用小而降压疗效反有协同作用。 (2) ACEI (如卡托普利) +噻嗪类利尿剂+水溶性β阻滞剂 (如Atenolol) 有协有作用, 但加脂溶性的, 如心得安等无协同作用。 (3) CCB+ACEI+利尿剂:CCB (如氢氯地平) +噻嗪类利尿剂虽无协作用但加入ACEI阻断RAS后可使三药起协同作用, 但CCB+ACEI无效时加β阻滞剂则疗效差。 (4) ACEI+CCB+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用药组合之一。

1.3 高血压伴复杂疾病时的联用

(1) 糖尿病或肾病高血压患者使用ACEI或ARB+CCB较好。

(2) 高血压伴脑卒中患者使用ACEI+利尿剂较好。

(3) 冠心病患者使用B受体阻滞剂+CCB较好且必要时应联用ACEI。

2 讨论

合理的联合方案会提高降压疗效, 抵消不良反应。反之则不利于患者的健康。

(1) ARB+ACEI+保钾利尿药可使血钾升高。

(2) B受体阻滞剂+ACEI加重患者气管方面的疾病, 哮喘患者需注意。

(3) B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CCB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及已知个别病例有心衰恶化情况。

(4) 吲达帕胺片+ACEI于缺钠的情况下, 存在引起突发低血压和/或急性肾衰的危险性。

总之, 联合用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由于高血压病病人个体差异 (异质性) 及临床上常伴有其他如:血脂、血糖、心衰、肾衰等问题, 对是否以利尿剂为基础的联合用药, 目前观点不一, 还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需要和临床特征调整。

3 结语

数据显示, 高血压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 高血压患者人群逐步上升, 并日渐年轻化, 降压治疗的研究正向优化联合治疗方案和治疗药物的方向转移, 怎样合理联用以提高疗效, 值得我们药学工作者的重视和进一步学习探讨。

摘要:探讨如何合理的药物联用治疗高血压。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联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服装批发市场范文下一篇:检视问题剖析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