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传媒问题论文范文

2024-01-27

当代传媒问题论文范文第1篇

《学科发展报告综合卷》及发布稿审稿会议召开

3月23日,学科发展综述及2012学术建设发布会发布稿审稿会议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民出席会议并讲话。《综合卷》编写组专家、部分学会代表,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和学会服务中心的领导及有关负责同志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随后,会议围绕学科发展综述及发布稿内容展开热烈讨论,与会专家集思广益,在对学科发展综述及发布稿给予基本肯定的同时,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对内容架构、素材选择和文字表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会议还就后续的修改工作进行了布置,要求各位专家在会后提供修改意见,并补充提供本学科发展规律和态势。

中国科协召开专家记者座谈会

畅谈科技期刊科学道德建设

4月5日,中国科协召开加强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专家记者座谈会。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民出席并主持会议,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运泰,《林业科学》常务副主编、中国林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清华大学出版社副主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颜帅等出席座谈会。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部长李森、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参加会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等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座谈会。与会专家就加强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等问题发表了意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科学道德存在于科技界的方方面面,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展示与交流平台,科技期刊在科技界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已成为科技界的共识。专家认为,加强科技期刊科学道德建设,首先要加强科学道德教育,从学术道德层面加强科技工作者的科研诚信和社会责任感;其次要建立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从制度层面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科技期刊也要加强审稿把关环节,共同推动学术道德建设。与会专家与记者围绕科技期刊在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建设、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中的作用以及广大科技期刊工作者如何进一步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维护科研诚信、培育良好学术生态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

全国学会2012年度科普工作交流会在京召开

2012年3月30日,全国学会2012年度科普工作交流会在北京召开。来自158个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的领导及科普工作负责人,中国科协科普部、学会部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各科普直属单位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学会学术部决定,对在2011年度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中国化学会等32个单位给予表扬。并希望各全国学会以受到表扬的学会为榜样,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切实担负起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的社会责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科普工作能力和水平,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做出新贡献。参加会议的领导向受到表扬的学会颁发了奖牌和证书。徐延豪在讲话中指出,科普工作是一个国家的长远大计,是国家发展重要的基础。中国农学会、中国铁道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气象学会的代表在会上围绕创新工作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志愿者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经验交流。

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剧本研讨会召开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塑造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爱国奉献,求实创新、学风严谨的良好社会形象,中国科协与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支持部分高校以排演话剧或歌剧等艺术形式,重点宣传一批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经与教育部和相关高校充分沟通,综合考虑学科领域、地域分布和基础条件等因素,确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五所高校为“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2012年试点单位,分别排演邓稼先、王选、竺可桢、钱学森和李四光五位科学大师的剧目。五所试点高校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校领导亲自挂帅,协调校内资源,成立精干的工作队伍,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项目工作人员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与会专家对“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赏,一致认为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既是在校园弘扬科学精神、树立大师楷模、教育引导学生的重要形式,也是促进话剧艺术在高校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还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专家纷纷表示,将大力支持工程的实施,不遗余力地为高校创作剧目提供指导和建议。在听取各高校汇报和专家意见后,王春法强调,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首先要找准宣传点,找到科学和艺术交汇的闪光点,让它能在广大学生中、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其次,要深入挖掘科学大师的内心世界,表现他们在科研上取得重大突破的内心喜悦、在实验探索中的苦恼和痛苦,以科学家独有的情感打动人;第三,要把握科学家的科技特点,在创作剧本、情节设计、表现形式和舞美设计等方面应该突出科技特点,能够教育、引领学生;第四,要把“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做成精品、成为经典,让每一代新的大学生都能看到这样的精品,接受精神上的洗礼;第五,要有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使科学家形象得到师生、亲友和社会的接受和认可,要能够经得起社会和历史的检验。

中国科学家学术谱系研究深入开展

2012年3月21-22日,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在合肥召开“当代中国科学家学术谱系研究工作研讨会”。会上,各个课题组就学术谱系的研究进展、主要发现和研究规范进行了研讨交流。由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袁江洋负责的化学家谱系研究课题组,梳理了化学学术谱系中具有代表性的传承关系。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中心主任田洺负责的遗传学家谱系研究课题组,结合其研究的体会指出,师承谱系是人的谱系,学术谱系是观点的谱系,这就是科学的传统。由中国科技大学教授胡化凯负责的物理学家谱系研究课题组,通过中国高能(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及其学术谱系分析发现,在老一辈物理学家的带领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物理学学术传统。由北京大学教授张大庆负责的医学家学术谱系课题组,以系统梳理中国当代医学家的学术谱系为主线,着重选择有代表性的医学家团体或研究机构进行学术谱系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刘钝负责的数学家学术谱系课题组,对中国当代数学家的学术谱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其他课题负责人也就学术谱系研究思路、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以及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既充分肯定了研究成绩,认真总结了经验,又提出了思路和设想,达到了交流研究心得、借鉴研究方法、提高认识的目的。目前,中国科协已启动实施了物理学、医学、化学、数学、生物学、遗传学等12个学科的当代中国科学家学术谱系研究,对于梳理相关学科在中国的创立和建制化以及与国外典型科学家学术谱系间的比较分析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意在通过对学术谱系的研究,探索中国科学传统的形成与延伸,准确把握未来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主要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科学大师成长的规律。

2012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举行

4月10日,2012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副主席、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静海发布了2011-2012年度我国空间科学等23个学科近年的发展状况、未来趋势,中国科协荣誉委员、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运泰发布了中国科协所属科技期刊2011年的发展状况。中国科协副主席、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主任李静海院士介绍了2011-2012年度学科进展情况。他表示从近年学科发展的趋势来看,交叉融合是学科发展的历史必然,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原始动力,强化基础研究是学科发展的战略关键,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的智力支撑。2011年中国科协组织有关全国学会分别对空间科学等相关学科进行学科发展研究,完成23卷学科发展系列报告以及《2011-2012学科发展报告(综合卷)》,共计近800万字。这23个学科中,既有历史悠久的基础学科,也有紧密结合生产的应用技术学科,特别是今年增加了4个发展较快的交叉学科,加大了对交叉学科的支持力度。中国科协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委员陈运泰院士介绍了2011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发展状况。2011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注重提升学术质量,在国际重要数据库的影响力指标进步明显,国际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外学术交流。引证报告显示,43种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学科排名位居第一,在61个学科分类中占70.5%;35种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学科排名位居第一,占57.4%;40种中国科协期刊综合评价总分在本学科排名第一,占65.6%;其中有26种三者同时排名第一,占此类期刊的72.2%。在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0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有66种来自中国科协学术期刊。在“201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文章”中,中国科协有54种学术期刊68篇论文入选,占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自2006年起,中国科协建立了年度学术建设发布会制度。迄今为止,中国科协先后组织94个全国学会开展了91个相关学科的发展研究,编辑出版系列学科发展报告155卷,发行30余万册;先后有1.3万名专家学者参与了学科发展研讨,有7000余位专家执笔撰写学科发展报告。经过6年的实践,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及发布已逐步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趋势分析及其中蕴涵的鲜明学术风格、学科文化,逐渐显现出重要的学术价值,受到科学共同体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得到国内外相关学术组织的关注,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

山西省领导要求科学素质工作见实效

3月27日,山西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召开。会议由山西省副省长、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平主持,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21个成员单位的分管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会议,各市分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副市长、秘书长、科协主席,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员列席会议。山西省副省长张平对做好2012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二是要突出工作重点,确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实效。三是要加强协作,完善机制,共同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再上新台阶。会议总结了山西省2011年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情况,并安排部署了2012年的工作。会议确定,2012年山西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将重点围绕四个方面开展:围绕转型跨越发展,扎实有序推动科学素质工作,为党的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服务主题主线,大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主题活动;深入基层,贴近公众,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服务;完善机制,加强督导,狠抓落实,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科学素质工作。

黑龙江海伦科普大集送科普惠农大餐

3月28日,以“农业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建设同行”为主题的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科普大集暨省农业科技致富套餐配送工程启动仪式在海伦市体育休闲广场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绥化市委宣传部,海伦市科协、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共同主办。黑龙江省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17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及绥化市委、市政府和海伦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领导出席开幕仪式,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陶夏新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来自省农业部门的科技专家、全省各地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和个人代表,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农业科技大王及绥化市农技协代表和农民群众共3万余人参与了现场活动。出席启动仪式的省、市领导向绥化市科普大篷车“走乡村、进社区、入校园”科技万里行服务队授旗,向24名全国和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获奖单位、个人颁发了奖牌。活动现场设立了科普宣传咨询、科普专题展览、科普大篷车展教、科普互动剧场表演、农民工招聘咨询、义诊和健康咨询、农业生产资料展销区、绥化市优秀农技协产品展示区、海伦市农技协科技助残“农技农资一卡通”发放区、海伦科普文化产品展区、海伦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示区等11个展区。本次大集除了在现场集中举行科普宣传活动外,还举行了千名农业科技大王进万家携手致富、科技专家服务团送科技下乡、科普专题报告会等活动,为广大城乡群众奉献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大餐”。

陕西:支持应急管理学会的成立和发展

以提升应急管理科研和实践水平为宗旨的陕西省应急管理学会于4月6日正式宣告成立。当天下午,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西安召开,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发来贺电,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娄勤俭表示祝贺并发来书面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王澜明,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罗振江,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严鹏程、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牟怀岐等领导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或致辞。陕西省级有关部门领导、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领导也出席了会议。娄勤俭在书面讲话中指出,陕西省应急管理学会将为陕西省应急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王澜明表示,陕西省应急管理学会的成立,为应急管理研究增添了新的力量。罗振江认为学会的成立眼光远大、恰逢其时,并结合省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制定的《陕西省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希望学会加强跟踪研究和宣传,为陕西省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牟怀岐期待作为省科协所属自然科学学会大家庭新成员的陕西省应急管理学会为促进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工作实践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高小平及国家应急管理办公室、广东省应急管理办公室、广东省应急管理学会等方面负责人也分别就加强应急管理研究合作作了致辞。陕西省应急管理学会提出,要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提出中国不同类型组织的应急管理体系框架与标准,同时立足陕西、面向全国乃至世界,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库、思想库和人才库。

辽宁:营造青少年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4月7日,第27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沈阳举行。辽宁省委副书记夏德仁出席开幕式并宣布第27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幕。夏德仁代表辽宁省委对第27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沈阳市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辽宁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给予了肯定。他在讲话中表示,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为一项大型的、具有示范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已有20多年历史,已经成为辽宁省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品牌活动,成为贯彻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强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建设的有效载体。多年来,辽宁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团省委、省妇联等部门为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较强科技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青少年学生,推出一批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为全省的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夏德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关心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社会各界要广泛参与和支持青少年教育工作,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要求广大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要牢记神圣使命,锐意创新,乐于奉献,扎实工作,大力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培养造就千百万创新型人才而努力奋斗!开幕结束后,夏德仁等领导和专家一同参观了创新大赛的参赛作品,观看了航模比赛,与参赛选手亲切交谈,鼓励青少年“努力创新、勇敢实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山西省委书记称赞科普惠农绿色通道

当代传媒问题论文范文第2篇

1.1 创意的含义

创意, 即Beauty——美女、Beast——动物、Baby——婴儿, 取每个单词的首字母“B”, 通称为“3B”原则, 是传媒教皇大卫·奥格威从传媒创意角度提出的。创意作为传媒符号的一种, 其在使用时, 需考虑产品特性及受众反应等因素。传媒作为一种表达手段, 是符合人们对自身生活本质的关注的, 易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提高商品的销售力。

美女作为传媒创意的常用元素之一, 实质上是利用美的促进功能, 来激发人们的性心理, 在不知不觉中关注传媒中所传达的信息, 加深印象, 促成消费;动物也是传媒创意中广泛应用的一个要素。广泛意义上来说, 还应该包括儿童, 这种魅力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 因而能够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

1.2 创意的发展

国内传媒业也倾向于用美女、动物、婴儿来进行传媒创意设计, 一代又一代的传媒人在创意的指导下, 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 中国的传媒事业不断发展。比较成功的要数关之琳代言的大印象减肥茶:年轻漂亮、身材匀称的关之琳手持大印象减肥茶, 静静地坐在椅子上, 温柔地说:“每个女人都爱美, 大印象减肥茶, 轻松减肥, 保持身材, 留住你的美丽”, 简单的动作和话语, 却将美丽诠释得淋漓尽致。

2 创意在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创意经过长期的发展日臻成熟, 并逐渐被市场认可, 在传媒界也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传媒作品。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传媒创意人员越来越浮躁, 3B理论在创作中出现偏差。

2.1 要素选择未考虑受众

国家教育部大力普及义务制教育, 带来了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对传媒的鉴赏能力的发展。但是现在很多传媒, 不考虑受众心理, 一味地进行硬传媒。究其根源, 是因为传媒创意人员在制作传媒时, 没有考虑到产品所针对的受众心理, 设身处地地从受众角度来找出产品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连接点。传媒, 是面向受众进行销售产品的媒介, 必须根据受众来进行创意制作。凡是未遵守这一规律的, 传媒效果都会受到影响。

2.2 感性诉求超出界限

随着现代传媒业的不断发展, 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产品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大多数传媒要想脱颖而出, 就要利用这一点, 而泰国传媒在这点上做得非常好, 被众多传媒人评为“最具情感的传媒”。当今社会商业气息浓重, 理性诉求已经慢慢地被感性诉求所代替, 只有抓住了目标受众心理才能够有效促进消费。

3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3.1 根据目标受众心理进行“量体裁衣”

就个人而言, 作为“人”而存在的消费者, 是具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个体, 他们不是被动接受传媒改造的物, 也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容器。每个人因家庭出身、教育背景、生活经历等的不同, 形成了不同于他人的对事物的看法。而目前尽管创意的应用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欢迎, 但是每种类型的传媒代表着各自的产品, 而每种产品又有其特定的目标受众, 因此, 对美女、婴儿、动物的选择必须考虑受众的心理特点。也就是说, 传媒人应为受众打造专属于其个人的传媒。

3.2 结合产品传媒主题做到“因题制宜”

因题制宜, 即根据推广主题的需要, 选择适合的美女、动物或婴儿做主角。传媒可以引导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 是生产商传递产品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传媒在创作时, 首先要了解产品的品牌特性, 其次围绕着品牌的特性来进行谋篇布局, 再次找到产品与载体之间的联系之处, 选择一种最适合产品的表现方式呈现, 最后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情节、优质的画面和独特的声音来增加传媒感染力, 引起受众的共鸣。

3.3 依据受众具体情况把握“感情限度”

目前, 传媒市场上, 以创意进行创作的传媒, 基本上都运用了感性诉求手法, 通过传媒中的一些情感来引起消费者的同感, 而在这个过程中, 传媒人需要依据受众具体情况把握感情限度。很多时候, 在一种情况下适用的事物, 在另一种情况下并不适用。例如:西方的好的传媒创意, 并不能应用到中国市场。西方传媒人优秀的传媒创意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绝不能机械地模仿, 而要取其精华, 为我所用。因此, 虽然世界的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融, 但仍需要把握好度。

4 结语

就传媒创意创意在创作中的应用来看, 其存在的要素选择未考虑受众、要素运用缺乏针对性、感性诉求超出界限等一些问题, 严重影响了现代传媒业的发展。因此, 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对策, 根据目标受众心理进行“量体裁衣”, 结合产品传媒主题做到“因题制宜”, 依据受众具体情况把握“感情限度”, 才能够有效促进传媒创意创意的长远发展。若能够做到这些, 未来传媒创意创意在创作中将能够更好地契合产品主题, 帮助产品提高销量。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媒创意越来越成为传媒界人员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创意更是在中外传媒业界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其在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结合具体案例, 对传媒创意创意在创作中存在的, 诸如要素选择未考虑受众心理、缺乏针对性、情感诉求过于强烈等问题进行逐一分析, 进而能够较好地解决问题, 这是我们期望实现的目标。这也要求, 传媒创意人员在使用创意进行创作时, 要根据目标受众心理进行“量体裁衣”, 结合产品传媒主题做到“因题制宜”, 同时依据受众具体情况把握“感情限度”。

关键词:传媒创意,美女,动物

参考文献

[1] 岳贤平.浅析现代传媒中的动物元素[J].商场现代化, 2008 (22) .

当代传媒问题论文范文第3篇

一、我国老龄化情况

进入20世纪后期, 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18日发布老年人口统计数据, 2017年末, 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据我国总人口的17.3%, 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1.4%, 且老年人数仍在急剧上升中。

由目前老龄化程度的趋势及速度来看,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与此同时, “空巢”老人也将较以前而言有大幅度的增加。农村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七成以上, 故而农村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市, 据专家统计预测, 这种老龄化不断加深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

二、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原因

造成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计划生育、生活条件、医疗技术等是诸多原因中最不容忽视的。

(一) 计划生育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1982年被定为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有效的控制了我国人口数量, 但是由于新生儿数量的减少, 新生儿数量少于老年人数, 加速了我国尤其是农村的人口老龄化, 促使人口老龄化在国家还未富裕的条件下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 这个挑战关乎千家万户, 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安定。

(二)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人民在党和国家的积极引导下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轻工业等, 我国掌握科学技术的水平也在以举世瞩目的速度上升当中。所有的发展都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 我国仍在国家领导的带领下渐渐前进着, 这就意味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仍会继续上升, 所以我国高龄化也将上升。

(三) 我国医疗与科技水平的提高

与此同时,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和医疗技术, 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技术科技人员和医护人员, 我国医疗水平及医疗机械设备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人类平均寿命得以提高。

三、农村老人赡养问题及养老模式分析

(一) 赡养老人的意义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怎样去赡养这将不断增加的“新”老年人和已经存在的“旧”老年人必然成为了中国每一个家庭和地区面临的一大难题。纵观全球, 不仅仅是中国, 老龄化是各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老龄化程度在每一个国家都有或多或少的上升。而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直接关乎到建设一个和谐社会的关键, 老年人作为所有家庭和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角色, 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赡养, 那这个家庭必然是一个缺少幸福和道德的家庭, 社会也一样。

(二) 我国农村老人养老现状及问题

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现实我国需要一个院善的养老体系, 尤其是养老服务体系而西式机构养老模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冲突, 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单纯以进入养老院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现实的养老需求, 一是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老人的物质及娱乐的需求。相较于其他国家, 我国人口老龄化也具有与别国不同的“特色”:我国老年人绝对数量大, 发展态势迅猛。据调查显示, 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0%都被我国的老年人口所占据, 我国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我国的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导致城乡倒置, 农村的空巢老人多且增长速度快, 比重增高;高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等。

(三) 我国农村养老模式分析

目前, 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不容乐观且未有完美的解决方案。虽然当今农村老年人物质供养方面在相较于以前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改善, 但精神需求及文化娱乐方面却相对被忽视, 再加上市场经济对青年人价值观念的冲击导致愿意回农村亲自赡养老人的不断减少, 现代青年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子女在“事业”与“孝顺”之间矛盾, 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家庭养老, 农村留守老人的增多、退耕还林引起闲暇时间增多、劳动力下降且无人陪伴的孤独挫败感等都对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娱生活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我国农村养老出现的一些问题:镇级养老机构不完善, 村级养老机构缺失;居家型养老比例高且矛盾大;外出学习、打工的青壮年不愿回乡, “空巢老人”比重增加;农村老人文化认知短缺, 缺乏教育;养老机构收益薄弱, 面临倒闭等都迫切的等待着被解决。农村养老, 使本就棘手的养老问题难上加难, 国家近些年也因此而重视养老问题, 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和提出相应政策积极响应新型养老模式。

四、新型农村养老模式提出及前景分析

(一) 新型养老模式含义

通过对我国传统养老模式的分析、研究发现以家庭服务保障为基础以社区照料为依托以机构供养为补充以网络化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平台的“居家养老社区照科“将是我国未来主流养老模式。

目前我国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 其中占据全国老龄人口七成以上的农村老人中, 有99%都采取家庭养老的方式, 农村养老机构缺乏、农村老年人不愿花钱去养老院养老、农村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低等问题都是造成绝大多数农村老人选择家庭养老的原因。

“居家养老社区照科”即老人居住在家中, 由社会来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社区照额为依托以机构供养为补充以网络化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平台的“居家养老社区照科”与传统的家庭养老有所不同, “居家养老社区照料”服务的提供主体是依托社区而建立的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而家庭养老服务的提供主体是家庭成员。

传统的家庭养老需要老人必须有人在家照料或者自己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和活力能够照顾好自己, 这样的一种养老方式已经在以前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养老迫切的需求。而“居家养老社区照科”模式将居家和社会服务进行有机结合, 使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又能得到他人和社会的生活及精神方面的合理照料。

(二) “居家养老社区照料”在中国发展前景及运营建议

中国农村老年人如此之多, 倘若“居家养老社区照科”养老模式盛行起来, 那国家和社会要负责所有老人的养老善终, 如此庞大的工程如只是一个简单的公益行动, 那必定也是不能在人口基数如此大的中国长久运营下去的。要使其长期发展, 那就是要在运营过程中达到一个“前期公益, 后期盈利”的效果。借助农村的绿色环境和闲置地, 以农村为根据地搭建一个养老平台, 这个平台不仅可以缓解县镇村养老机构不完善、缺失等问题, 还能从娱乐、生活服务、文化方面满足养老的差异化需求。

居家型养老并不只是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 也会从休闲娱乐、知识教育等方面照顾老人的精神状况和教育程度。例如举办一些娱乐活动, 文化会演, 戏剧演出, 电影播放, 聊天会等集体活动, 文艺会演等可以老人们自己参与表演也可以请外界团体进行演出, 与“三下乡”大学生团体及其他公益组织合作, 一起举办文艺晚会等;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场地建立一些娱乐活动休闲室, 如茶室、画室、棋室、图书室等以供老人娱乐;举行一些团体出游活动类似于春游秋游;定期举办关于生活常识、防骗的知识讲座。基于农村老人们消息闭塞且很多人新知识接受程度低, 可以统计“走出村里”的大学生, 老师, 企业家等人群, 邀请他们为留守在村里的老人们聊聊外面的新鲜事物, 比如开个聊天座谈会等。创办微课堂, 由工作人员或聘请的专业人士、当地具有文化和威望的老人给其他老人讲解一些关于疾病、科技、经济、养殖、种植等方面的知识, 丰富老人的生活和拓宽老人的知识面。只有如此, 才能使得“居家养老社区照科”平台在中国不断的壮大志愿者、参与老人、专业医护人员及护理人员等的队伍, 才能使得“居家养老社区照科”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发挥光芒照耀到神州大地每一户人家, 温暖每一位老人的心。

结语

当代老龄化是时代发展必然趋势, 而我国农村老龄化情况不断加深的问题更是逐渐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稳定情况。合理运用新型养老模式并将其与传统的进入养老院养老的模式相结合, 不仅能使我国农村老人得到合理健康的赡养, 更是能使社会更加安定, 带动我国就业情况和经济发展。因此, 在加快我国科技、经济发展时应注意新型农村养老模式的开发和发展。

摘要:随时代发展, 老龄化是我国不可逃避的发展趋势, 尤其是老年人口占比相当大的我国农村, 老龄化程度更是不断加深。笔者通过分析当代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变化趋势、养老问题、养老模式, 提出了如何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合理赡养农村老年人的新型养老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农村养老,新型养老模式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18日老年人口统计数据

[2] 丁桂花.浅谈中国养老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代传媒问题论文范文第4篇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教育的一项基本功能。根据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具有自然、社会、精神等属性。自然属性是指与生俱来的先天禀赋, 并且在后天的教育、环境中不断的得到改变和改造;社会属性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交往中积累起来的人类特性, 它在本质上把人性与动物性区别开来。如人类高尚的道德情操, 对一定文化价值的道德与追求, 对人类生存空间的保护与拓展等;精神属性则是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基础上, 人类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标志, 它体现着人的发展程度。人的素质, 就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和精神属性共同形成的综合体, 是一个以人的社会实践特别是以劳动为基础的教育社会过程和历史过程综合运动的结果。人是劳动的前提, 也是劳动的结果。正是在以劳动为主要形式的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中, 人的素质才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教育只是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承担传递历史经验和进行文化再生产功能, 使人类个体从接受文化遗产发展到创新文化, 并成为新的历史主体。因此, 在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教育除了赋予受教育者必要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外, 更重要的是造就受教育者的个性, 使其在主体素质上形成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性品质和人格特征, 从而能够在复杂的社会过程中主动选择和创造, 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知识已成为最重要的生命要素进入经济生产领域, 以高技术为代表的科学知识及其载体人才被视为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资本, 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科技知识的应用和创新。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应该把倡导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技能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2 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结构分析

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全面提高教育者的政治、伦理、知识、技术技能、心理、审美鉴赏、高尚情操和身体等综合素质。教育不再是单纯以延续人类宝贵文化遗产为目标, 而是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建设需要为目标。因此, 当代学生的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素质:品格方面, 学生应成为有正义感、情操、气节、责任感、进取心、高尚人格的人。首先,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群体, 必然热爱国家和民族, 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尊心;其次是要热爱人民、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方面, 文化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 是作为社会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它包括学习和继承人类文化与文明的一切优秀遗产。体质方面, 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良好的用脑习惯。能力方面, 包括自我生存能力、社交能力、从事非复杂性劳动的能力、吸收、选择与生活有关信息的能力以及适应生存挑战的应变能力等。

(2) 专业素质:对于知识应用能力, 一是专业方面的一般能力, 包括阅读检索资料, 写作, 社会调查, 观察, 运算, 实验等方面。它是每个大学生从事工作应具备的最基础的能力。二是运用专业知识能力, 即通过所学专业知识, 解决实际工作中常见一般性问题的能力。三是创造能力, 即运用所学有限知识创造新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对大学生来说, 除知识和能力外, 方法也应成为其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方面。方法是知识和能力的纽带和桥梁。通过有效的方法, 可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能力的提高又能加速方法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 是诸多能力与素质形成的基础, 作为一种创造与发展的手段, 是现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

(3) 心理素质:首先是大学生的智力要得到最好的开发。在感知觉方面要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 在记忆方面要发展其良好的有意记忆。在思维方面要加强其逻辑思维的形成与创造思维的拓展, 在想象力方面要鼓励其丰富的幻想, 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其次是发展大学生丰富的情感, 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社会情感。再次是培养大学生的坚强意志品格, 使其意志的自觉性, 意志的果断性与意志的坚韧性均获得全面的提高与发展。最后是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心理, 形成良好的动机, 高雅的气质, 广泛的兴趣, 稳定的性格, 鲜明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特别要指出的是, 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潜力的开发其协调和动力作用。因此, 心理素质培养是现代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最有效的途径。

3 对现代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的一些看法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就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和需要, 运用已知的一切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而又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产品或物质产品的人力。大学生素质教育, 必须把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核心和基本模式。一方面, 当前世界性的科学技术革命浪潮引起全球性的科学技术, 文化知识老化更新速度的加快, 世界科技的发展出现“高速度发展、高起点研究、短周期转换、综合化趋势、大学科体系”等新特点。同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步伐在不断的加快, 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的强大压力和挑战和金融危机的出现, 使我们面临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这些大致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人口控制、能源危机、核威胁, 小至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更新, 组织结构变化, 人事制度变革, 以及社会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和个人生活环境变化等问题, 都可能是以前未出现过的, 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可借鉴, 认识发现和分析解决这些问题, 不同程度的需要人们特别是高级专门人才具备较强的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未来的社会, 是一个高科技日益增长的知识密集形社会, 又是一个生活质量全面提高、文化需求全面增长的人文社会。科学与人文结合, 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同时,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 也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只有从人文化的角度看待科学, 从人文科学的角度去理解科学, 才能洞察到科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自我完善中的深层意义, 从而充分认识到科学的不可估量的巨大精神价值。因此, 大学素质教育从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入手, 尤其应重视“直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 精神力量”并“对发展人的心灵, 形成和谐人格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的人文科学教育, 同时科学教育必须深入到科学精神和科学的创造本质这一层次上, 通过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深刻对话, 达到沟通。整合的目的, 是大学生的理性与情感, 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得到和谐发展。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之灵魂和科学与人文是素质教育的两翼, 没有素质教育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学生素质教育问题, 也已成为理论探讨的热点。素质教育的提出, 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教育理论, 更重要的是, 它向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教育如何接受21世纪的挑战这一问题。在实践上推动了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有鉴于此, 本文拟对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学生,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冯姬.论人的素质及其形成发展途径,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6, 1.

当代传媒问题论文范文第5篇

企业制定经济管理方针和经济目标, 管理方针与企业的宗旨相适应, 确保经济管理所需资源的获得, 进行经济管理体系策划, 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 才能够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一个完整的经济管理体系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对于体系中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包含内容暂不做详细分析。

经济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能、经济管理体系文件、经济管理体系评审、资源管理、内部审核、不符合控制、数据分析、持续改进、核算和计量装置的控制、材料采购过程的经济控制、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经济控制、遵循法律和法规。以上十三个部分的内容, 是一个完整的经济管理体系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和环节。在企业经济管理中, 严格按照以上十三个要点去处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经济和人事上的各种问题, 则可以优化企业的内部编制、加强日常工作的严谨性, 提升企业的外部竞争力, 切实地推进企业的发展步伐。

2 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 几乎没有企业可以在经济管理方面做到尽善尽美, 不管是哪一个管理环节, 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以下我们就分别从审核、人力资源、生产三个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2.1 控制与审核

企业管理一直都存在因循守旧的保守束缚。伴随着电子、数字科技的发展以及思想意识的变更, 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在控制与审核方面还是太过传统。注重以“管理效益”为中心, 过分重视“短期目标系统”, 没办法使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全部的相关因素进入通盘考虑的范畴, 这就无法实现企业系统功能等于或者大于各子系统的功能之和。

2.2 人力资源

人员流动过于频繁, 使得各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结构不能够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 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和经验的教育、培训, 造成企业难以整合和提升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 出现核心员工离职的现象。

而激励机制的缺乏, 也是造成人力资源不稳定的因素。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 使人才的成长落后于企业的发展, 让员工感到缺乏公正性, 对企业丧失信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导致企业出现没有凝聚力、逼迫优秀人才走投无路只能选择离开的现象, 从而造成企业面临人事危机。

2.3 生产

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 不管是前期的采购还是真正投入生产的过程, 都存在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 而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生产目标的实现。在普遍采用信息化管理的实际应用当中, 所使用的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和其他的电子设备很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性的故障, 而很多企业都缺乏应对这些临时故障的策略。

3 加强企业经济管理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以及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 我们有必要结合企业的实际从理论上对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提升和创新作出探讨。

3.1 找准切入点

(1) 要注重战略的创新。战略创新是指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要着眼于全球竞争。在捕捉外部环境机遇的基础上, 更多地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今后, 企业的竞争主要是围绕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展开,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确立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 以实现持续发展。当企业核心竞争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 企业必须不断创新竞争方式和运作的方式, 使自己永远走在最前列。

(2) 要调整和创新组织机构。要调整、创新组织机构, 首先要扁平化, 即通过破除传统的自上而下垂直多层的结构, 减少管理层次, 压缩智能机构, 增加管理幅度, 建立一种紧缩的横向组织, 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 以提高管理效率。第二, 就是柔软化, 即通过建立临时性的组织来摆脱原有组织形式的束缚, 实现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以增强企业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第三, 虚拟化, 即通过通讯网络技术把实现企业目标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和人才等联系在一起, 组成动态的内部资源利用综合体, 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 建立学习型组织。高度重视建立全体人员共有的目标、价值观和经营使命。

(3) 管理上要以人为本。知识经济的竞争最终将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以物为本的管理模式, 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首先注重情感管理, 即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其次是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即重视培养人, 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素质;重视激励人, 运用物质和精神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使用人, 给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创新的舞台, 使个人的才华得到充分施展。

(4) 重视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的价值将超过资本的价值, 成为核心资源。因此, 企业必须强化知识管理。首先, 要把技术知识看成一种商品, 在生产流通领域通过对知识的使用获取利润, 在市场上通过知识产权的交易, 实现知识价值增值。其次, 要善于利用垒球信息网, 不断获取世界范围内的新知识、新信息, 进行知识的积累、优化组合和创新, 从而有效地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再次, 要高度重视员工知识素质的提高和潜在能力的发掘, 知识管理的实质在于开发人才。最后, 要建立知识主管业务, 其主要职责是引导员工共同分享知识, 鼓励员工把信息与认识和能力结合起来, 以创造新知识。

3.2 创新策略

要提升和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创新是可行且高效的手段。企业经济管理策略的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 创新观念。思想观念陈旧和落后是企业经济管理最大的障碍。因而, 企业领导要切实认识到经济管理创新在当前经济竞争新形势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科学管理”的思想, 更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部署, 增强集约化经营意识。

(2) 创新新经济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创新使企业成为富有活力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济细胞。经济管理创新是解决企业内部资源如何组合、使之尽可能多地产出问题, 也就是建立其面向市场的内部组织框架, 形成产品开发活力, 行为激励体系以及高效运作的机制。制度创新能为推进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 增加推动力。

4 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新环境、新形势之下, 企业经济管理的加强和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和企业自身经济管理经验积累的过程中, 发现经济管理的漏洞, 并寻求更优化的管理结构和体系将是一个长久性课题。

摘要:当代企业经济管理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审核、人力资源、生产等多方面的管理, 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企业经济管理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阐述当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大致构成, 分析企业经济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分析, 对加强经济管理的措施进行简要论述。

当代传媒问题论文范文第6篇

1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整体良好

(1)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支持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调查显示, 大学生普遍关注国家发展形势, 关心党的十七大和全会精神, 在思想和行动上积极地融入国家的政治生活, 形成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的校园精神氛围。

(2) 关心国内外大事。现代的学生思维活跃, 对待新鲜事物较为敏感, 对国内外发生的大事, 总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且大多数学生都能立场坚定、理据结合。

(3) 关注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们站在马克思的基本立场上, 认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都可以得到克服。同时, 也关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三农问题”等。

(4) 注重自身发展。当代大学生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但他们大多数能够努力学习、主动迎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磨练自己。在就业的选择上, 他们十分关注工作的环境、成长空间及自身的科学发展等, 体现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

2 大学生思想现状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价值观和文化多元化影响着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西文化激烈冲突、融合及此消彼长, 学生的消费观念、行为方式、意义认知都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的腐朽没落文化侵占了部分大学生的头脑, 产生了拜金主义、悲观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现象, 影响了高校的稳定和团结。

(2) 高校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成为高校不稳定及引发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创造了条件, 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生源质量的问题、学生层次的问题、就业问题等。虽然国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来应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无法按时或理想就业, 这样必然在学生心里产生恐惧和巨大的理想反差, 不及时加以解决, 会产生一系列连带问题。

(3) 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不适应学校集体的生活环境。现在成长起来的大学生, 一般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 个人本位思想严重, 在集体的生活中往往表现出格格不入、自私自利、唯我独尊, 当“独特个性”而无法融入集体的时候就会产生失落感、报复心理, 甚至产生自杀等极端行为。这也是高校在育人工作中必须考虑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4) 信息化时代, 缺乏必要监管的校园及周边网络资源, 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对追求时尚的大学生影响日益增加, 但大学生上网的目的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 与大学生有关的网络犯罪等不良现象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各高校每年因上网违纪受到处分的学生明显增多。整治校园及周边网吧、影吧等不规范经营行为, 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点和难点。

(5) 缺乏自我调节能力, 心智模式不成熟, 部分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从高中到大学, 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面对学习和就业的压力, 有些同学不能及时调节加以适应, 而是选择逃避、消极抵抗, 加之现阶段高等学校还没有针对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更加重了这个问题的恶化。

3 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对策

(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旗帜鲜明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 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基础, 是有序开展学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的有利保障, 如果思想政治工作搞不好, 我们就会偏离社会主义的办学宗旨, 最后断送青年一代的前程, 丧失国家发展的大好良机。

(2) 改进方法, 充实内容, 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 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 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进网络的“四进”工作。

(3) 结合高校的传统和现阶段的实际找准切入点,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内容丰富,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都属于校园文化题中应有之意, 所以,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大有文章可做。学校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学生普遍关心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等, 开展特色鲜明、教育性较强的主题教育活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起到激励人心、鼓舞士气、凝聚队伍、加强团结的作用,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抓住的关键环节和领域。

(4)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网络资源优势, 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基本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校园网络体系, 要加以充分地利用, 并逐渐探索出网络德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新举措。现阶段很多高等学校都开展了“网上党校”、“网上团校”、“红色BBS”等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板块体系, 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我们要弘扬传统、发扬成绩, 继续建设好、利用好校园网络系统, 以校园网络为平台, 开展生动活泼的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 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络上传播, 唱响主旋律, 打好攻坚战, 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5)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衔接点, 从大学生入学之初就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工作。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收效不大, 主要是各高校重视不足, 工作方法单一、手段陈旧、人员配备不到位, 很多工作流于形式。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日渐突显,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必须提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议事日程。

(6)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学校各级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 专兼职的辅导员和班主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 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整体良好, 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 也出现一些价值观、消费观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此类问题不容忽视, 必须采取有效方式加以解决。

上一篇:食品科学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关系营销策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