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企业税务管理论文范文

2023-12-06

发电企业税务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通过对常规水力发电企业综合计划中主要指标的探讨,更好地编制企业的综合计划,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地消除企业管理瓶颈,使企业科学健康发展。

关键词:计划指标 分类 编制原则 平衡 衔接

综合计划是企业对一段时间内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行动纲领,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和保证。企业各项综合计划指标的提出是由企业管理的任务所决定的,必须要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做好综合平衡,消除薄弱环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前瞻性,能有效地消除企业管理瓶颈。而综合计划指标的多样性和繁杂性又对各种不同的企业在选择指标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下面就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对常规水力发电企业的综合计划指标的应用进行探讨。

1 综合计划指标的确定

笔者所在的企业是一家常规水电企业,在确定综合计划指标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且在公司发展和经营活动中进行具体量化,把综合计划指标划分为四类,即:企业发展指标、资产质量指标、经营业绩指标、业务指标。其中:企业发展指标包括技术改造投入、检修费用、科技项目投入、管理咨询费用投入、信息化建设、教育培训投入。资产质量指标包括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应收电费余额。经营业绩指标包括发电量、营业收入、经济增加值、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可控费用、利润总额、利税总额、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业务指标包括机组台均非停机次数、机组等效可用系数、综合厂用电率。

2 编制原则及边界条件

每年各项指标的安排,坚持以下总的原则:①综合计划各项指标的安排,坚持积极进取、量力而行,做到“基础指标准确、成本指标合理、业绩指标最优、各项指标均衡”的原则。②增强综合计划的可预见性、准确性,做到既有压力,通过努力又能完成。③统筹协调、综合平衡,坚持局部服从整体、专业服从综合的原则。④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财务预算的衔接,整体综合平衡的原则。

其编制的边界条件为:以当年发电量计划为基础,合理确定收入;以技术改造计划为基础,合理确定资本性资金支出;以检修等计划为基础,合理确定成本性资金支出。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其他各项费用及利润指标。

3 主要综合计划指标的编制

对确定后的各项综合计划指标的编制是一项费时并繁杂的工作,需要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编制,下面对本人在实践中的技术改造、检修费用、科技项目投入、信息化建设、发电量等指标的编制原则做简要的介绍。

3.1 技术改造指标的确定:技术改造的立项原则①对企业现有设备进行健康评价,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技术进步为先导、以保证安全生产、节能环保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②积极利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改善机组运行状况,增加发电能力,提高发电效率,更有效地利用水能资源。③强化精益化管理,实现技改全过程闭环管理和资产全寿命内技术经济最优,注重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技改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原则上应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技术改造项目立项后,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编制项目预算。所有技术改造项目汇总后金额作为技术改造的初步指标。

3.2 检修指标的确定:检修费用确定的原则①在确保设备安全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分级实施,提高质量,降低成本。②按照国家和行业技术监督法规、制造厂商提供的设计文件、同类型设备的检修经验及设备状态评估结果等,合理安排检修。③遵循“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方针,防止设备“失修、过修”。④执行标准化作业,坚决杜绝盲目大拆大换。检修项目确定后,编写项目建议书及费用预算。所有项目汇总后的金额作为检修费用的初步指标。

3.3 科技项目投入指标的确定:立项原则①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符合电力企业发展方向,对企业技术升级、新兴产业形成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带动性大。②项目研究目标集中、任务具体,技术先进,高效实用,具有较强的应用和发展前景。③现有的基础条件较强,两年内经过努力可以完成项目确定的目标。科技项目确定后,估算具体费用作为科技投入的初步指标。

3.4 信息化建设指标的确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立项原则:①面向未来,通盘考虑,要求软件系统之间能够无缝集成,不能形成孤岛。②要面向未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于管理系统的规划不仅要考虑当下企业的需要,更要考虑企业的长远需求。③与企业现有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化系统改变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使企业管理模式更适合市场的竞争。④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资金的原则。具体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确定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项目预算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指标。

3.5 发电量指标:根据以下原则确定①由水库调度部门对下一年的来水量进行预测。②根据近10年的机组发电量及设计发电量计算机组的平均发电量。③把预测来水情况与近10年的平均来水量进行对比后,对预测的发电量进行增减。④与电网调度沟通,按照水库优化调度和机组经济运行的原则。

4 计划指标的平衡及与财务预算的衔接

各项指标初步预测后,由计划部门牵头组织各专业部门对各项计划指标进行平衡并优化,对于不合理的项目能减的减,能删除的删除,力争用较少的费用解决较大的问题。平衡优化后的指标报送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把各项费用列入财务预算后,测算营业收入、可控费用、利润总额等其他指标。各项指标确定后,根据的各项指标及财务预算编制年度综合计划并报送上一级主管部门。

5 结束语

作为常规水电企业,每个企业对经营指标的确定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建立在科学、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并经过长期不断的探索实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变化,科学有效地调动内外部资源,使企业科学健康发展。

发电企业税务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处于核心地位,是经营管理的关键,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企业财务管理已由传统的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转变,创新财务管理理念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结合火力发电企业现状,文章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火力发电企业;信息化

一.火力发电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复合型人才缺失

伴随着会计行业变革以及企业发展需要,财务人员普遍存在综合能力单一、素质不高的问题逐渐凸显了出来,首先,在科技发展的影响下,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已经在火电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火力发电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经营管理,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同时也要掌握大数据挖掘、云计算、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与技能。然而从目前来看,由于火电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思想观念仍比较传统,在实际工作中也比较侧重于核算管理,因此掌握多方面知识、技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非常之少,大多数财务人员在面对信息化的管理操作系统与全新的工作内容时,往往很难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这对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无疑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其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新时期财务管理对于火力发电企业来说已经变得愈发重要,而财务管理也必须与企业发展决策联系起来,实现财务管理决策与企业发展战略间的有效协调,但由于传统工作模式下火电企业财务人员很少会参与企业决策,不仅缺乏全局意识,对于企业当前发展现状的了解也比较少,因此在能力素质的限制下,很难为企业决策带来太大的帮助,这对于火电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同样是非常不利的。

2. 业务和财务联动一体化程度低

火力发电企业虽上线了SAP系统等系统,但在实际业务中由于业务层面的失误和工作差错导致财务集成的错误,而上级单位又有严格的差错考核,给财务在差错调整和实际核算中带来许多沟通协调压力,目前实际情况是财务部门仍拘泥于传统的会计核算和事后数据分析,财务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不够,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交流和沟通少,对业务事前、事中参与不够,未能充分发挥“把管保”的作用,业务与财务未能实现有机融合。

3. 财务人员对专业知识学习力不够,知识更新不及时

火力发电企业财务人员普遍存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老化,年轻员工占比少,财务梯队建设出现断层,其偏远地区尤为突出。以国家能源集团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现有财务人员380人,占职工总人数的1.9%,平均年龄37岁,男女比例约为2:3。本科及以上学历260人,占比68.25%;中级职称137人,占比35.96%,高级职称31人,占比8.14%。财务队伍规模不强,多数单位财务人员紧缺,大量存在一人多岗的现象。整体素质不高,非财务专业人员71人,占比18.69%。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及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人员占比较低,会计领军人才、国际化高端人才基本缺失。

4. 体系运作少、打补丁工作量大

目前火力发电企业在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尚未形成体系化运作管理。例如成本管理无定额标准和全成本责任考核体系,资产管理未达到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资金管理尚未形成一套周密的计划体系和安全备付目标管理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还是资产管理,都存在着严重缺乏规范性的问题,而在工作漏洞较多的情况下,火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也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5. 业财数据信息化集成程度低

财务数据追溯到业务末级数据困难,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不能有效衔接和共享,关联程度低,缺少业财融合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运用能力较弱,不能利用财务数据进行有效分析、预测。

二.火力发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建议

1. 加强财务队伍建设,创建一流财务团队

人才是第一资源,队伍建设是构建一流财务的根本任务。坚持“分级负责,结构合理,持续提升,动态调整”的原则,通过机构搭建、岗位设置、前景规划、专业培训、素质培养等手段,持续完善财务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保障各项机制,全力打造一支有理想有信念、有才华、有奉献精神的一流财务队伍。首先要加强财务队伍的建设。从总体上来看,火力发电企业的财务队伍建设需要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以及人才管理三方面入手。在人才引进方面,火力发电企业需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将新时期财务管理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要求明确下来,同时以此为基础,结合当前实际状况制定严格的人才选聘标准,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进行严格把关。为解决高素质财务人才稀缺的问题,企业还需与各大财经类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在明确自身人才引进标准的前提下,帮助高校制定更加明确、清晰的人才培养战略,使其能够培养出更加符合企业工作要求的财务管理人才,之后则需要发挥企业优势,通过优厚的薪资待遇、完善的职业晋升体系来吸引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加入到企业财务队伍中来[3]。在人才培养方面,火力发电需要根据当前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建立更加先进且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专业化、多样化的培训内容以及严格的培训管理机制,使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参与培训教育能够逐渐趋于常态化,这样才能够帮助财务人员更好的实现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提升。而在人才管理方面,火力发电企业则需要转变人才观念,在薪资分配制度等方面向高素质财务人才倾斜,同时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对财务人员薪资待遇进行调整,使财务人员能够将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联系起来,避免人才流失现象的发生。

2. 推动业财一体化建设,提高决策反应能力

在电力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火电企业必须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但由于业务工作与财务工作缺乏沟通与联动,因而在面对市场变化时,企业往往很难及时作出正确反映。为此,火力发电企业必须加快业财一体化建设,将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核算流程以及企業管理流程有机融合起来。财务管理不能仅仅满足于企业经营业绩的计量和反映,更需要深入业务发展的过程和前端,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发展的的紧密融合,在企业管理中做好“调度中枢”和“专业大脑”的角色。

3. 转变管理会计思维,加强财务人员合作意识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将财务管理从企业其他管理活动中独立出来,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也仅限于本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交流较少,这对于财务信息获取与使用都是非常不利的。为此,火力发电企业还需转变财务管理思维模式,要求财务人员与其他部门进行了解,使其能够在了解其他部门职能、工作需求的情况下,再展开财务管理活动。另外,火电企业还需转变会计思维,调整以生产、采购为工作重心的传统观念,从管理、销售等多方面入手来展开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节,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实现企业风险隐患的全面防范。

4. 加快财务管理转型,建立全局管控模式

受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创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企业发展需求,因此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新时期供电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财务管理作为最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管理活动,其重要性大大提高,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的单独部门,其在管理视野以及管理权利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限制,很难从全局出发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基于这一问题,火电企业必须将财务管理活动从财务部门中部分分离出来,由业务部门、集团管理层以及财务部门进行共同管理,这样才能够确保财务管理决策的合理性、全面性,为火电企业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5.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部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当前火电企业存在着财务管理水平不足的问题,火电企业应引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企业内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部门,对所有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一体化处理,同时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并根据财务人员能力水平来展开工作安排,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高效。

6.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对于火力发电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的策略,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能够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提前预知,并通过风险转移、风险分担等手段将财务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火力发电企业需要从经济效益、发展潜力、盈利能力、获利能力等多角度入手,构建全面的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为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制定评估标准,使企业能够在发现财务风险隐患的同时,充分了解风险原因与影响,这样才能够制定出更为合理的风险应对方案。另外,对于火力发电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还需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例如面对火力发电行业限贷、贷款利率波动等风险,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国家财政与货币政策,同时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行业情况,对贷款政策的变化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预见性的风险应对措施,提前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调整。

7. 强化内部控制,提高依法治企水平

针对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火力发电企业首先需要对内部各层级的财务组织进行全面梳理,围绕统一管理与规划以及分级核算的原则建立完善的财务管控模式,同时将内部控制系统中各层级的权利与责任细化落实,以免出现权责不清、内控措施无法落实的情况。另外,由于火力发电企业大多都属于大型集团型企业,因此企业还要建立阶梯型的财务队伍,并从总部向子公司委派财务总监,从而确保整个财务组织结构系统能够顺畅、高效的运行[4]。同时,为保证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火力发电企业还需推行全过程监控的预算管理机制,以企业当前预算指标体系为基础,将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部纳入到预算管理工作内容中来,从而实现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全面有效控制。

8. 加强成本管理,提升决策支持能力提升

通过成本动因和价值驱动因素分析,细分成本项目,把增减变化落实到最终业务单元,揭示生产运营和管理活动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强化预算目标的硬约束,认真分解年度预算指标,切实将经营压力和管理责任传递落实到每个管理层级,以月度滚动预算预测分析为载体,充分运用财务数据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经营成果的动态分析,通过人、财、物和产、运、销全产业链的分解,找出降本增效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引导业务部门落实责任、补齐短板、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9. 强化资金控制,防范风险防范

优化资本调结构。充分发挥火力发电企业集团特性,争取较低利率银行贷款,同时抓住央行降准货币政策宽松的有利时机,企业加强与银行协调,增加授信,拓展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确保经营净现金流的稳定和增长,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资金成本;集中管理创效益。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进行集中管理,按照“集中管理、预算控制、实时监控”的思路,进一步完善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提高资金归集率和效益,优化大额、特殊资金核查方式,实现银行账户、资金余额、大额资金结算的在线实时监控,达到“资金日结日清防沉淀、内部调剂余缺创效益、集中统一调度提效率、实时监控用途防风险“的管理目标。

10. 持续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

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财务管理提供了新路径、新工具和新方法,互联网,大数据正在推动企业信息化进入新阶段,促进新技术与管理创新融合。按照全面反映、固化模板、程序规范的原则,整合完善财务信息系统,因此,针对企业实际问题,一方面要加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对财务管理系统各类软硬件设施进行全面更新与完善,同时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5]。另一方面则需要根据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全新工作内容与工作要求,对财务管理人员加强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信息化办公所需的基本技能与支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结论: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财务管理已经在悄然发生转变,一个合格的财务管理者,必须推动企业的财务变革和财务创新。总之,当前火力发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虽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能够明确问题原因,并从人才队伍建设、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针对性的创新与改进,就必然能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雷洁.电力新技术环境下电厂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经贸实践,2018(21):98.

[2]解淑芳.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6):142-143.

[3]田颖.基于电力体制改革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6):34-35.

[4]李旭阳.试析火力發电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11):159-160.

[5]吴芳.转型期小型火力发电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03):162-163.

发电企业税务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发电企业安全管理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如何强化安全管理措施,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成为发电企业运营管理实践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建立健全全员安全岗位责任制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提出了发电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时策略,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浅见,望对发电企业安全管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应急体系;构建

引言:

安全生产是发电企业日常管理的关键所在,只有构建高效稳定的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发电企业正常生产运行。当前形势下,必须宏观审视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准问题存在症结与根源,多措并举,建设立体化、层次化的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1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是发电企业日常运行管理的永恒话题。长期以来,安全生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职责细化分解、安全管理效果评价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在安全管理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新时期发电企业取得未来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活力。同时,广大发电企业积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安全应急管理、安全组织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与研究,成效显著,使得安全管理效果愈发突出,安全责任不断压实。尽管如此,受主客观等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短板与不足,制约着安全管理总体成效的优化提升,主要表现在:安全管理投入不足,安全管理理念更新不及时,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等。当前形势下,深入探讨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具有极为深刻的的现实意义[1]。

2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2.1岗位安全责任制不健全,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缺失

发电企业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要素多种多样,贯穿于生产运营的整个流程,存在显著的不可控性特征,必须严格落实岗位安全责任。纵观当前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实际,普遍存在着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领域存在严重的监督空白与盲区,安全管理的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人等角色之间的职责混淆,难以构建期稳定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各类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与落实流于形式,效果浮于表面。

2.2应急管理预案不科学,缺乏应急管理能力

应急管理是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构成要素,只有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预案,才能充分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对应急状态下的人员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实践表明,部分发电企业未能建立完善科学的应急管理预案,既有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无法保障应急状态下人员疏散、灭火救援等环节的有序实施。同时,对于应急预案缺乏演练,使应急预案形同虚设,无形之中放大了安全管理隐患,无法实现应急状态下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最小化[2]。

2.3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发电企业安全管理需要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可精准辨识潜在的安全管理隐患。从当前发电企业现状来看,安全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未能与时俱进,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无法充分挖掘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同时,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养不足,既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意识与责任意识,又不能熟练应用既有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安全管理实践中疲于应付,安全发展理念尚未牢固树立。

3发电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时策略探讨

3.1建立健全全员安全岗位责任制

现代安全生产理念下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必须首先构建系统化、层次化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职责细化分解,贯穿于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与环节。要建立与全员安全岗位责任制相匹配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以制度化的方式将安全管理目标任务、职责要求、评价方法、保障措施、组织过程等要素固定下来,严格落实全员安全岗位责任制绩效评价与考核,以安全管理整体成效为依据,兑现奖惩,充分激发全员做好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发电企业中的不同部门、不同班组应实现高效沟通与互动,形成上下联动、互联互通的应急管理架构[3]。

3.2加强应急预案编制,适时组织开展应急演練

应急预案在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及应急管理体系中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必须依据《电力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标准规范,密切结合自身实际,编制可行性强、实用性突出的应急管理预案,为应急状态下的各项安全管理活动与行为提供方向性依据与支撑。要根据应急预案的相关方法与流程,适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制定详细的应急演练计划,做到在演练中培训,在培训中演练,强化发电企业全体人员的安全应急疏散能力与救援能力,最大限度上降低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4]。

3.3积极引进现代信息化技术,搭建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应急管理建设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使得安全管理在工具选择方面具有了更为广阔的选择余地,使得传统模式下难以完成的应急管理任务具备了更大的可行性。因此,应充分挖掘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搭建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与应对、安全隐患监测、安全事故应急除了、风险预警等方面等模块在内的应急管理信息平台,设立安全应急信息指挥中心,提高应急信息传输效率,实现应急快速响应。同时,应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依托计算机网络实现自动化安全监管,并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总结分析,研判潜在的次生或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

3.4充分发挥安全管理机构的重要作用,强化员工安全技能培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发电企业必须建立专责安全管理部门,构建由安全管理部门、车间安全员、班组安全员共同构成的安全管理体系。应设立以发电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小组,围绕安全管理目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在发电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氛围[5]。要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参加专项培训与学习,由专业人士为其讲解新形势下发电企业所面临的各类安全风险,引导其熟练掌握应急管理技能,强化安全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

4结语

综上所述,受安全理念、管理方法、过程控制等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发电企业安全管理中依旧存在诸多方面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制约着发电企业安全管理成效的优化提升。因此,有关人员应该从发电企业经营管理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充分遵循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规律,创新思维方法,强化安全控制,为发电企业高效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为取得未来长远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优锋,贺春.一种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在线通信报文分析工程方案[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05):111-112.

[2]闵铁军,张芳菲,李忠.浅谈火电厂设备状态评估与数字化维修管理系统[J].机电信息和工业经济.2019(11):225-226.

[3]张鹏程,张瑞荣.我国发电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广场.2019(12):333-335.

[4]张军雷,杨素宇.发电企业基本建设与商业运行过渡期共享费用分摊探析[J].内江科技(下旬刊).2018(30):158-159.

[5]喻米弟,张一弛,周保中.纵向分拆与价格规制对中国发电企业效率的影响[J].电厂保护与控制,2019,13(11):108-110.

发电企业税务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加强水电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资本能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笔者以牡丹江水力发电厂对成本控制管理入手,试论水电企业如何从机构设置、物资采购、材料消耗、工资薪酬、期间费用等几个环节,对成本加以控制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 水电企业 成本控制 财务管理 手段方法

利润率提高的秘诀在于成本控制,从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必须做到严格控制,只有在保证产品优质的前提下,把成本降下来,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保持最佳的利润空间。

1. 合理设置预算管理与控制机构

加强成本管理离不开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就必须对预算管理与控制机构进行合理设置,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

1.1设立专门预算部门

为保证预算准确性和专业性,预算部门应隶属财务部管理或由分管财务副总管理。预算部门主要职责:

1.1.1经管理层授权批准,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和生产经营情况制定月度、年度成本费用预算计划,经批准后下发实施。

1.1.2将企业预算计划与实际支出进行对比和分析,并按月、季、年写出执行情况与差异分析,上报管理层。

1.1.3安排合理时间对实际发生各项成本费用进行实践调查,确认成本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对预算和实际支出的差异进行分析,为预算测算提供依据。

1.2设立完全独立于财务部门的管理部门(如,企业管理部),且该部门与财务部门不能同属一个副总分管

该部门主要职责是:

1.2.1根据企业内部各部门、队组等机构设置情况,依据成本费用的发生情况,将这些部门、队组分类划成不同的费用核算单位。

1.2.2对上述预算部门制定的且经管理层同意执行的成本费用预算计划,按上述分类核算单位进行分解,并与核算单位签订内部成本费用结算合同。

1.2.3企业实际发生每笔成本费用,结算时必须先到该部门进行第一次结算,凭该部门审查通过的内部结算单到财务部门进行二次结算。每月末,该部门要与财务部门就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核对,如有差异要分析其原因,写出差异分析报告。

2. 加强物资采购环节的控制管理

加强成本管理不仅要控制成本消耗的中间过程,还要树立“成本管理提前”的理念。

2.1建立采购计划的制定与采购计划实施相分离机制

水电企业物资储存、保管部门,须及时根据本单位对物资需求和仓库库存情况,较准确地提供企业对各种物资实际需求。每月末应对物资需求情况列表报仓库管理部门,仓管部门根据上报物资需求情况,结合仓库实际库存情况进行分类、汇总、整理,编制物资采购计划明细表报管理层批准,批准后交物资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根据计划进行采购。

2.2制定合理的物资采购定价机制

水电企业设有专门物资采购委员会,主要负责对企业所需采购物资的信息采集、价格制定,定期发布常用物资价格采购表或其他形式的价格表及已定价格的监督实施等。

3. 加强电力材料消耗控制管理

降低电力材料消耗,是降低水电企业产品成本的第一有效途径。为此,必须重视材料消耗的节约,严格控制材料的第一成本关。

3.1从源头抓起,加强对用料计划的审批管理,做到事前有控制

月末将下月预计所需材料消耗上报企管部门,企管部门根据与各单位签订的内部成本费用结算合同和各单位预计消耗情况,下达材料消耗计划。对于计划外临时任务所需材料,则须另打报告,报企管部批准后方能办理。

3.2加强对库存材料的管理

对水电企业单项金额大、重要大型材料须一律建立档案,从材料投入、使用、转运等过程进行监控,全部登记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同时,要测算各类大型配件使用寿命,达不到使用寿命期,对原因进行分析,属人为原因照价赔偿,对材料按类别或金额实行划片管理,责任到人,并对材料库存分类核定最佳储备量,减少库存资金的占用。

3.3规范行为,加强材料领用管理,做好材料领用的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中,主要采取查看领料单及现场查看相结合的办法,重点从材料是否超范围、材料收发存记录是否规范、对公私两用物品的领用管理是否严格、各单位领用的材料是否及时使用、是否存在小库存等方面进行管理。对有残余价值的物品,必须建立交旧领新的制度;对于应交回旧的物品而未交回的,决不允许领取新的物品。

事中控制还需要管理创新、节能降耗、定额消耗执行是否到位、查出的问题是否及时整改等方面进行考核,目的是促进各单位合理组织施工,减少材料损失浪费,发挥修旧利废作用。

3.4对材料计划与实际耗用进行分析考核,做好材料领用事后分析考核。

4. 加强水电企业工资薪酬的控制管理

长期以来,工资薪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工资薪酬支出却又在企业成本核算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因此,加强工资薪酬的管理控制是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又一重要环节。

4.1合理定岗定编,控制劳动力投入

合理定岗定编是加强用人管理的基础,也是节约活劳动、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工作。在这方面最主要的工作是企业必须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去设置合理的岗位和配备合适的人员,并结合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根据需要做适时调整,以达到合理定岗定编,控制劳动力投入的目的。

4.2制定工资薪酬总目标,根据总目标合理分解

企业在制定年度工资薪酬总目标时,必须坚持人均工资增长率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原则下制定,以总目标为基数将工资薪酬分解给本单位,从而达到工资总额控制的目的。

4.3将工资薪酬和销售收入、成本费用消耗水平等挂钩

在确定工薪总额及内部各单位分解目标后,还需将既定的工薪目标与销售收入指标和成本费用消耗指标等挂钩,以达到工资与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等协调增长或减少的目的,从而起到加强工资薪酬管理控制的作用。

5. 加强水电企业费用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

企业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作为间接成本费用,在企业总体成本费用水平中占据一半份额或更多。为加强三项费用的管理控制,需要在具体支出上对一些细节加强控制管理。

5.1将水电企业发生的费用按费用性质划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

由于固定费用在一定时期内相对较稳定,因此要重点加强对变动费用各环节的审批支出管理。

5.2日常支出费用出入库研讨

对于水电企业日常支出较多费用的消耗物品(如:纸张、笔、办公设备等办公用品),无特殊情况外,一律采取出入库的形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报销结算。

5.3话费等采用定额补助的形式

对于话费、小车费用等采取定额补助的形式予以支出,为了免除涉税风险,可采取在定额补助内凭票报销的方式。

5.4销售费用的固定和提成的方式

对于销售费用,采取按销售额和回款额挂钩,并按定额提成的方式结算,同时为了免除涉税风险,也采取在定额的范围内凭票报销的方法。

综上所述:水电企业应建立健全严格的费用开支和报销审批制度,将费用报销分为考核和非考核费用。内部审计部门要定期对本单位预算额度和实际费用支出进行审计,确保费用计划与实际支出合理性和公允性,达到成本控制的目地。

(作者单位:牡丹江水力发电总厂)

发电企业税务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近年来,国际上很多大公司因为对税务风险的防控不严而出现税收上的麻烦,国美、苏宁、创维、娃哈哈、中国平安等诸多国内知名公司都曾先后深陷其中,企业经营和声誉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税务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甩不掉的影子”和“定时炸弹”。2008年,我国某上市公司在接受税务部门的例行检查时,被指上年度的经营与纳税存在违规情况,税务部门随后对该公司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税务稽查。一时间,该公司受到客户和众多股民的质疑,不仅公司的融资计划难以执行,公司股价也在多个交易日持续下跌。由此可见,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非常现实的迫切问题。

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以下简称《指引》),旨在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笔者认为,《指引》虽然是对大企业而言,但所有企业都存在税务风险,都应正确识别、评估和防控,以尽可能地防范和规避。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界定

企业税务风险是因涉税行为而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的涉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责(判刑、罚金)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二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用活有关税收政策,多缴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此次发布的《指引》针对的税务风险主要是前者,但作为纳税人,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在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时也应考虑后者。

根据《指引》中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说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为避免其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损害和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等风险而采取的风险识别、评估、防范、控制等行为的管理过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税务规划要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企业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应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对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要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要符合税法规定;税务登记(变更、注销)、凭证账簿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要符合税法规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重点突出税务行为的“合规性”,即涉税事宜均须符合税收法律规定。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其次,正确识别、评估税务风险;再次,提出税务风险应对措施,及时控制风险;最后,评估、反馈和改进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也可穿插于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环节中)。为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协同效应,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可以融入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之中。

二、企业税务风险识别

1、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一是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要依法履行职责,形成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监督机制。董事会负责确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总体目标、风险偏好、风险承受程度,批准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及税务风险管理监督评价审计报告。二是企业应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要求,设置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税务管理岗位责任制。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企业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2、识别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因素。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因素包括:企业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税务规划以及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组织架构、经营模式或业务流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设计和执行;税务管理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和相互制衡机制;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管理层的业绩考核指标;企业信息的基础管理状况;信息沟通情况;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其他内部风险因素。分析企业的内部税务风险因素,有利于企业从高管态度、员工素质、企业组织结构、技术投入与应用、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内部制度等微观方面识别企业自身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

3、识别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包括: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和融资环境;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税收法规或地方性法规的完整性和适用性;上级或股东的越权或违规行为;行业惯例;灾害性因素;其他外部风险因素。对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的分析和识别,有利于企业从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竞争、产业政策、行业惯例、法律法规规定、意外灾害等方面分析企业所处大环境下可能遇到的税务风险。

4、将风险识别细化。企业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并将风险识别任务细化,对于组织结构复杂的企业,可根据需要在分支机构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对于集团型企业,可在地区性总部、产品事业部或下属企业内部分别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组织结构复杂的企业和集团型企业,由于其经营业务多样,经营活动复杂,管理流程较长,不容易发现下属单位的个别风险,通过细化风险识别,可以使企业更好地识别实际经营存在的税务风险。

5、实行风险的动态识别,建立经验数据库。企业应建立系统、有效、动态的税务风险识别体系,时刻注意识别和评估原有风险的变化情况以及新产生的税务风险。该体系可由企业税务部门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实施,也可聘请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能力的中介机构协助实施。该体系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者进行税务风险的比较与汇总,从而为以后的税务风险识别建立经验数据库。

6、利用流量图进行分析识别。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分析流量图,形象地描绘企业运营过程中涉及的税务问题,从一端的经济投入所涉及的税务业务开始,经历不同的过程和地点,到达另一端的产品或服务产出所涉及的税务业务,通过与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融合使用,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存在的税务风险。构建风险流量图需运用恰当的风险识别工具,常见的工具主要包括风险检索列表、PEST问卷、SWOT问卷以及风险数据库等。

三、企业税务风险防控

1、建立基础信息系统。企业应及时汇编本企业适用的税法法规并及时更新;建立并完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和更新系统,确保企业财务会计系统的设置、更改与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步,保证会计信息的输出能够反映法律法规的最新变化;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和成本效益原则,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基础信息系统对风险管理的实施有很大影响,全面、有效的信息系统可以减少税务信息的产生、处理、传递和保存中存在的税务风险,防患于未然。

2、制定风险控制流程,设置风险控制点。《指引》着重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有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规范的补充和发展,它没有拘泥于固有的风险要素框架,只是强调企业内部的税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岗位职责和授权、风险评估和重要业务流程内控、技术运用和信息沟通等与税务风险管理直接相关的内容,而其他要素则包含在《指引》各条文中,没有独立成章。企业应遵循风险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设置税务风险控制点,采取人工控制机制或自动化控制机制,建立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机制。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与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关键控制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协同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税务风险。

3、重点关注企业重大事项,跟踪监控风险。企业重大事项包括企业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等。企业战略规划包括全局性组织结构规划、产品和市场战略规划、竞争和发展战略规划等;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包括重大对外投资、重大并购或重组、经营模式的改变以及重要合同或协议的签订;重要经营活动指关联交易价格的制定,跨国经营业务的策略制定和执行。企业的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和重要经营活动关乎企业的存亡与兴衰,具有复杂的复合风险,其中也包括税务风险。这些事项因其重要性而不允许企业存在过高的风险,因此,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不但要在事前分析、识别、防范风险,更应着重跟踪监控税务风险。

4、规划税务风险应对策略。按照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企业造成影响的大小,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划分为避免、转移、小心管理或可接受等。对于发生几率较大且影响程度较深的税务风险,企业应当尽量避免,以免危及生存;对于影响程度较低、发生可能性较大的风险,可以采取转移的策略;对于影响程度较高、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的风险应当小心管理,力求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影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都较低的风险,可以选择承担的策略。

5、提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指引》明确要求:“董事会和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领导层大多不重视税务风险,甚至根本就没有税务风险意识;企业的财会人员也缺乏对税务风险的应有认识和重视,甚至可能认为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与己无关”。因此,要进行税务风险管理,首先应提高企业所有者、管理者乃至全体员工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

发电企业税务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我国企业对税务管理的认识较为模糊,没有进行完善的税务管理。而电网企业是关系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同样存在税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电网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税务风险管理。文章首先对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针对电网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完善我国电网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电网企业;税务管理;税收筹划

一、电网企业税务管理问题的提出

近几十年来,电网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速度非常迅速,覆盖范围越来越大,电网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成为关系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税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网企业能否为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税务管理是国家的责任,是税务机关的工作,而忽视了企业在税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企业是国家的税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从企业角度研究税务管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企业行为得到规范,企业规避税务风险的能力提高,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良好的税务管理能够使企业实现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税务机关的要求下,展开的与税务相关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总和,旨在减少企业的税收成本,降低企业的税收风险。一方面,由于企业税务管理直接渗透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对企业的短期效益和长远发展而言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税务管理是国家税收征纳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宏观税收征管的必要补充,更是国家财政税收的重要保障。电网企业的规模比较大,影响范围较广,只有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推动国家经济的进步。

二、加强税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税收征管精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电网企业内部管理的不断规范,越来越多的电网企业意识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提高税务管理水平,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现阶段,加强电网企业的税务管理意义重大,主要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电网企业的税务管理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我国企业的整体税负较高,电网企业的税收成本占其成本的很大部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支出,但同时它也是可以控制和管理的。在我国,税收费用占企业利润的比重也很高。如果通过实施科学的税务管理,在合法经营依法纳税的前提下,电网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税务管理,运用多种税务管理方法,降低企业税务成本,提高收益。这也是企业税务管理最本质、最核心的作用。

(二)加强电网企业的税务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财务目标

电网企业要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必须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因为只有具备完备的财务制度、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健全的财务业务,才能为税务管理的开展提供科学的数据资料和工作流程,在提高税务管理的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加强电网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电网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电网企业加强税务管理,首先是对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各项税收政策,但企业对国家的优惠政策有了宏观的把握之后,就可以通过顺应国家的政策导向,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进行合理的投资、筹资和技术改造,进而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税收成本、降低税收风险,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我国电网企业税务管理现状

虽然目前我国电网企业开始逐渐意识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国的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间较短,很多电网企业还没有进行完善的税务管理,税务管理尚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电网企业没有严格遵守税法的规定

目前,一部分电网企业并不将注意力放在依法管理自己的税收问题上,要么对税法的了解不够,或者是故意钻法律的漏洞,打擦边球,存在严重的偷税、漏税的行为,严重侵害了税法的尊严。

(二)部分电网企业的税务管理意识较弱,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国家的控制,特别是电力企业,这些企业的国有性质决定了企业缺少税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财政部开始实施“利改税”以后,企业经营开始涉及税收问题。但是,很多学者都是从税收征管角度进行研究,对税收征管机构的行为进行规范建议,而却往往忽视了企业在国家的税收管理的作用,对企业的税收管理的研究较少,企业缺乏相应的指导,缺少进行税务管理的理论基础,长期以来忽视税务管理的问题较为严重。一方面,很多企业认为企业的税务工作较为简单,只需要相关的会计人员进行计算、记录,根本谈不上税务的管理,更别提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即使明白应该进行税务管理,但对税务管理的内涵了解较为表面,认为只要按照税法的要求,根据征管机构的规定进行纳税就可以了,却不知道自己可以通过对税收进行调整使税收成本最低、风险最小。

(三)部分电网企业对税务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

税务管理的范围要大于税收筹划,但很多电网企业认为税务管理就是要对自身的纳税进行筹划,只要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就是很好的进行了税务管理,殊不知,税务管理设计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需要对所有涉税环节进行了系统的管理,而税收筹划只是税务管理的一个方面,注重的是税务管理的技巧和方法,而税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注重的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

四、加强电网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

(一)电网企业要坚持维护税法的原则,进行税收筹划

电网企业一切的税务管理问题都应该紧紧围绕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企业应该充分了解税法,关注各项税收政策的变化,认真研读国家的经济政策,掌握国家的政策导向,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管理,进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税收筹划,使企业的税收管理既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又有助于企业节约税收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加快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电网企业设立合理的税务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

随着我国税收的精细化管理,税收事务越来越复杂,只有设置合理科学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组织体系,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电网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障。电网企业内部应该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建立合理的组织体系,明确各级负责人,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同时在每一岗位应该配备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使税务管理工作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展。税务岗位的设置还应该突破部门的限制,根据工作的需要,在每个部门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的岗位,将税务管理工作深入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中去。

(三)对企业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我国税收种类较多,变化较快,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对各项政策及走向有详细的了解,把握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整方向。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税务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加强对税收法律、法规、各项税收业务政策的学习,让他们对最新的税务知识能够尽快掌握,同时应该培养他们关心企业各项涉税业务的意识,对于企业的各项涉税业务能够及有所了解,让他们成为税收管理的中坚力量。

(四)优化内容业务流程,防范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的防范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共同努力、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与支持,在企业整体层面展开税务风险的防范工作。企业需要明确税收风险的防范目标,在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合法手段,达到税收损失最小化。因此,企业需要对引起税收风险的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并评估风险因素所引起风险的程度,如果导致的风险较为严重,就要对这些风险因素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找出起因,从源头上控制税务风险。

(五)电网企业应该协调好与税务部门的关系

电网企业应该认识到,他们与税务部门的关系不是对立的,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和税务机关的工作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的过程。由于我国电网企业的性质是大型国有企业,它的经营活动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比较大,而且电网企业能够借助其影响力进行政策性的筹划,故电网企业处理与税务机构的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首先,企业应该加强与税务机关的交流沟通,沟通的内容不应仅限于具体纳税事宜,企业更应该对企业战略层面的观点与税务部门进行深入的探索,特别是在企业发生一些性质重大或性质特殊的业务时,电网企业应积极主动的与税务机关进行探讨,争取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相关问题解决;其次,企业必须服从并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管理,有效的企业税务管理能够促使税务部门管理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降低税务部门的征税成本。

五、结束语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电网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同样存在税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电网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税务风险管理。为此,本文对制约我国电网企业税务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问题,相应的提出了电网企业税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建议:应该坚持维护税法的原则,建立健全税务管理机构,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培训,优化内容业务流程,协调好与税务部门的关系,为我国电网企业的健康发展扫清一道障碍。

参考文献:

1.吴晓帆.企业税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5).

2.曹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税务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

3.张帆.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12).

4.张祝瑜.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会计师,2009(5).

5.王瑾.浅析企业税收筹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

6.王宇.基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税务管理问题探索[J].经济问题探索,2010(5).

上一篇:风险投资风险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防雷技术档案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