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范文

2023-09-19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2011年第11期 ——生态建设

随着全球性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问题的日益凸显,积极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寻找可持续发展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战略选择。近年来,我县紧盯世界新能源发展前沿,加快核电、风电、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规范小水电开发,四大能源板块格局初步形成,为建设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促进县域经济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构建核电经济板块,力促“核电效应”不断延伸

湖北是华中地区能源消费大省,也是能源资源匮乏大省,能源自给率仅为25%左右。地处通山的湖北咸宁大畈核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是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的三分之一,将有效缓解省内电力供求矛盾,优化电源结构和电网结构,为我省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截至目前,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大畈核电”已成为我县对外开放的一块金字招牌,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拉动着相关产业向通山聚集。大畈核电建设期间,每年可为当地直接增加5000万元左右的建安税;建成后,年发电量约380亿千瓦时,售电收入近200亿元,可实现税收30-40亿元。特别是随着“内陆首核”知名度的日益提升,给通山和咸宁带来了无限商机。在大畈核电项目的带动下,与之相配套的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始谋划,今年5月,国家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专家组到我县实地查勘,初拟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120万千瓦,静态投资37.5亿元,目前正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以核电配套产业为重点的环保低碳经济产业园已完成8.6平方公里规划,投入资金近亿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与未来核电旅游相配套的农业观光带、科普基地项目已纳入我县“十二五”规划,核电项目带来的综合效应日益显现,产业链不断延伸,板块规模逐步形成。

二、构建风电经济板块,力促风力发电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

我国的风力发电场多建在新疆、内蒙古等草原地带和浙江沿海地带。山区建设风电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而且建设及运营维护成本较高。面对重重困难和巨大的风险压力,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坚决果断地承担起全省新能源示范项目、华中地区首座风电场——九宫山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任务,从土地、基础设施、税费等方面鼓励支持项目建设。九宫山风电一期工程于2004年5月动工建设,2007年全部投入商业运营,总装机1.36万千瓦,年发电量2000万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300万元,缴纳税收100万元以上。与同容量的燃煤发电厂相比,风力发电每年可节约标煤0.8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目前九宫山风电二期工程已启动,规划装机容量1.7万千瓦,总投资1.8亿元,今年计划完成二期风资源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等前期工作,于2012年10月建成投产。同时,富水湖风电场正在做规划设计。风电在我县形成产值过亿元,税收过千万元的新兴产业很快将成为现实,不仅直接带来绿色税收,而且其探奥、科普游的潜力也日益显现。

三、构建小水电经济板块,力促水资源开发由无序向梯级转变

通山县境内河流密集,水力资源十分丰富,为鄂东南地区之首。据专家测算,全县水电蕴藏量为11万千瓦,可开发装机7.45万千瓦。近年来我们紧抓被国家列为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机遇,坚持“四轮驱动”,做大做强小水电经济板块。一是深化认识,行政推动。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小水电经济板块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两型”产业来培植,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实行倾斜,从机制上保证小水电经济板块建设有序推进。二是科学开发,规划带动。从规划入手,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以厦铺河、宝石河梯级开发规划为重点的五大河流水电开发规划和小水电产业发展规划,从源头上避免了盲目发展,掠夺性开发。三是政策激励,招商助动。始终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激励政策措施,利用政策、资产、资源等综合优势招商引资。四是优化环境,服务促动。组织水利、招商、发改等部门认真做好项目论证、规划评审等前期工作,做到规划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吸引客商投资;利用农网改造项目,超前做好规划电站的上网线路设施改造,做到线路架设到哪里,设施完善到哪里;抓好小水电项目跟踪服务,进行重点挂牌保护,为投资者保驾护航。目前,全县已建成水电站50座,总装机容量达到38180千瓦,占可开发量的51.4%;年发电量13000万千瓦时,占全县总用电量的34%,形成“以水发电、发电保林、以林蓄水”的良性循环。“十二五”期间,我们规划新建水电站17座,总装机36310千瓦,总投资23881万元,建成后年可新增发电量11281.7万千瓦时、新增发电收入2764万元。

四、构建农村新能源经济板块,力促农村废弃物向可再生能源转变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生产向生态循环型转变,推动了农村新能源在我县快速发展。一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农村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积极探索具有山区特点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依靠科学技术、政策手段和市场机制,将传统“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物质流动方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方式,大力发展“畜沼粮、畜沼果、畜沼菜、畜沼鱼”等灵活多样的循环模式,上促畜牧业,下联种植业,直接带动农业内部生产结构优化,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村新能源发展。2010年4月,引进现代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打造通山县万头奶牛牧场,按照国际先进的散栏式饲养方式、水幕式牛舍、全自动粪污处理系统进行建设,牧场所有的废水粪便进入有机肥工厂集中处理,经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和有机肥原料回田,形成再生能源利用的循环经济。目前牧场已完成万头奶牛规模的场房建设,第

一、二批共计6000多头奶牛已经入场,2台500千瓦沼气发电机正在调试。万头奶牛全部入场、4台500千瓦发电机组全部建成后,可日处理1000吨粪污、产沼气18900立方米,年发电1054.6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4.36万吨,成为我县实现从“资源消耗型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生态农业”转变的节点,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二是把普及沼气池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为发展农村新能源提供了内生动力。自2006年开始,我们在农村大力开展“清洁家园”创建活动,整合财政、能源、扶贫等部门项目资金,实施奖补政策普及沼气池、发展秸秆气和太阳能,促进了农村新能源在农村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民在新能源经济板块中节能增收。目前,全县已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2座、2000户级秸秆气化站2座、户用沼气池2.7万口、户用太阳能2万户,年节省标煤3.13万吨,节支增收2000万元,相当于保护了8万亩天然林免遭砍伐;同时带动了新能源产品销售网点和服务网点建设,全县销售网点和服务网点已近300家,沼气服务车队一支,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覆盖农户面达80%。三是农民生活观念发生巨变,加速了农村新能源推广和应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民的生活观念和方式发生显著变化,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应用逐步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截止目前,我县农村生活用能中可再生能源比重超过50%,80%以上农户的生活能源主要由清洁能源提供,70%畜禽养殖户建有沼气池,80%的中小型畜禽养殖场建设了沼气工程,初步形成农村新能源经济板块,加快了通山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步伐。■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1、()是中国促进低碳转型过程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政策手段。

A、规划引导

B、法律手段

C、市场途径

D、经济激励

2、 广义的()则包括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和污染物零排放或排放很少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等。

A、化石能源

B、绿色能源

C、可再生能源

D、替代能源

3、低碳经济理念是在()的背景下产生的。

A、经济危机

B、气候变化

C、全球合作

D、知识经济

4、发达国家中,()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呈现强脱钩的特征。

A、美国

B、日本

C、挪威

D、英国

5、 基于配额的碳金融市场,其市场原理是:()

A、资金—交易

B、限额—交易

C、商品—交易

D、基准—交易

6、 1962年,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所撰写的()的出版,拉开了”生态学”的序幕。

A、《增长的极限》

B、《21世纪议程》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寂静的春天》

7、主要的化石能源中,按照碳排放强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石油、煤炭、天然气

B、煤炭、石油、天然气

C、天然气、煤炭、石油

D、煤炭、天然气、石油

8、CDM是()。

A、清洁能源机制

B、合同能源管理

C、清洁能源管理

D、合同能源机制

9、自从1974年联合国第六次大会特别联大要求WMO(世界气象组织)承担气候变化的研究,到1979年在()召开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第一次作为一个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A、丹麦哥本哈根

B、日本东京

C、瑞士日内瓦

D、印尼巴厘岛

10、 ()的甲烷排放源包括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及工业废水处理。

A、废弃物处理

B、废水处理

C、废气处理

D、垃圾处理

11、()是具有强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主要由CF4和C2F6构成,这两种气体在大气中的生命期达5万年和1万年,其GWP达5700和11900。铝工业是目前产生PFCs的最大源头。

A、二氧化碳

B、氮氧化物

C、氟利昂

D、全氟化碳

12、火力发电过程中,()的排放量最大。

A、粉煤灰

B、脱硫石膏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

13、 1988年()建立,开始了负责对世界上有关全球气候变化进行最好的现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评估。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B、世界气象组织(WMO)

C、世界贸易组织(WTO)

D、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14、()是随着近年来节水观念的加强和具体实践而逐渐形成的。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

A、节肥农业

B、生态农业

C、有机农业

D、节水农

15、2007年,我国由()部门牵头联合13个部门制定了《应对气侯变化科技专项行动》。

A、国家科技部

B、国家环境保护部

C、国家发改委

D、国家气象局

16、 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17、()是指一种用作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度单位,各种不同温室效应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度皆有所不同。为了统一度量整体温室效应之结果,又CO2为人类活动最常产生之温室效应气体;因此,规定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一种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是通过把该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当量

C、一氧化碳

D、温室气体当量

18、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挪威

D、英国

19、在世界文明史上首先获得大规模利用的化石能源是()。

A、石油

B、煤炭

C、天然气

D、水力

20、2007年发布了《中国新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年出台了《中国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明确了新能源的战略定位:()年前后,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15%左右。

A、2020

B、2025

C、2030

D、2050

21、节水农业包括()。

A、节水灌溉农业

B、旱地农业

C、蓄水灌溉农业

D、湿地农业

22、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主要体现在:()。

A、工业方面,高效率的生产和能源利用

B、能源结构方面,可再生能源生产将占据相当高比例

C、交通方面,使用高效燃料,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取代私人交通,并且更多地使用自行车和步行

D、建筑方面,办公建筑与家庭住房都采用高效节能材料以及节能建造方式

23、 在实践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还存在下列哪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A、节能减排问题凸显

B、能源结构严重高碳

C、产业模式极不合理

D、温室气体过量排放过多

24、政府需要的绿色管理是以科学、明确、合理的绿色管理标准为依据,具体方面如()。

A、制定绿色产品标准,目前国际组织关于绿色标准已经有部分成型的认证体系

B、政府内部实施绿色政绩考评机制,围绕绿色经济发展这一中心,按照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权责统一的原则设置绿色政绩考核内容和标准

C、将”绿色”统计核算体系的内容和主要指标纳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D、强制绿色投资,要求投资的一定比例用于绿色管理

25、 发达国家提出碳关税的主要目的有()。

A、提高本国竞争力,维护经济霸权,削弱发展中大国的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

B、增加本国碳税收

C、通过征收碳关税,维护其国家经济利益

D、建立世界公平碳排放环境

26、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通过提供()等要素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CDM项目。

A、资金 B、人力

C、技术

D、资源

27、实现低碳转型的政府政策工具大致包括()。

A、法律规范

B、行政命令

C、规划引导

D、市场途径

28、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韩国政府提出了绿色增长国家战略,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发布了《绿色能源技术开发战略路线图》和《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将新的可再生能源视为绿色技术产业的增长新动力之一

B、计划到2030年,将新再生能源普及率由2007年的2.1%提高到11%;将新再生能源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由2007年的0.7%提高到15%

C、新再生能源产值由2007年的5亿美元提高到1300亿美元,使韩国跻身世界能源强国之列

D、2010年4月,韩国政府正式实施了《低碳绿色增长基本法》,其主要内容是在2020年以前,把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温室气体排放预计量(BAU)”的30%

29、要实现”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需要在()等方面付诸行动。

A、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B、推动提高能效水平

C、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

D、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30、作为履行《气候公约》的一项重要义务,中国政府特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

A、具体目标

B、基本原则

C、重点领域

D、政策措施

31、绿色能源的”绿色”含义在于()。

A、开发绿色光合作用能源

B、利用现代技术开发干净、无污染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C、化害为利,同改善环境相结合,充分利用城市垃圾淤泥等废物中所蕴藏的能源

D、积极开发利用核能

32、低碳经济是要求尽可能地(),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A、增加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B、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33、 属于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范围的是:()。

A、水泥和石灰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

B、钢铁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

C、半导体生产过程氢氟烃、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排放

D、燃煤发电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34、中国在如何实现能源开发利用的清洁低碳方面也做了()等方面的工作和努力。

A、2010年中国能源战略与”十二五”能源发展论坛上提出,当前中国能源战略的重点就是抓实节能减排,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煤炭的绿色开采和清洁利用

B、”十二五”期间,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为实现2020年能源结构调整和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C、2011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其中提出了包括资源综合利用、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等在内的50条节能减排措施

D、大力开发核电,形成从化石能源向低碳能源的过渡

35、从世界其他国家的减排政策来看,优化能源结构的主要途径是()。

A、发展核电

B、发展可再生能源

C、石油代替煤炭

D、天然气代替煤炭

36、目前,对”低碳排放”的理解有不同的角度,主要基于以下()三种原则。

A、国际合作原则

B、国际公平原则

C、人际公平原则

D、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原则

37、《京都议定书》虽然在1997年就已以面世,但由于()等国迟迟不愿批准而未能尽早生效。 A、英国

B、美国

C、俄罗斯

D、澳大利亚

38、对于中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条件,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水电的技术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为5.4亿千瓦,经济上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为4亿千瓦

B、我国的风能资源分布较广,风电开发资源有保障

C、我国的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就地开发利用

D、核电是目前重要的替代能源

39、“绿色经济”的理念早在1989年于皮尔斯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被提出,其政策实践例如()等,已在部分国家取得成功先例。

A、”绿色GDP”核算

B、循环经济

C、绿色政府

D、生态产业 40、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近70%来自于()等部门。

A、能源

B、工业

C、交通

D、住宅与建筑

41、二氧化碳排放量一般指在生产、运输、使用及回收该产品时所产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

正确

不正确

42、低碳经济希望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正确

不正确

43、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是无碳能源。

正确

不正确

44、中国无法继续与国际社会合作,去寻求低碳技术和资金。 正确

不正确

45、每年6月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是”全国低碳日”。

正确

不正确

46、发达国家历史欠帐多,现在排得也多,应该有更大的责任率先减排

正确

不正确

47、工业文明的发端与发展,及其物质财富爆炸式增长等均是以高能耗、高碳排放为代价的,因此必然受制于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

正确

不正确

48、发展低碳经济的外部压力是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国际竞争力。

正确

不正确

49、CDM市场的碳信用交易除了具有传统远期合约交易的一般特征外,还对市场参与者的能力提出了特殊专业的要求。

正确

不正确

50、氧化亚氮浓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农业。

正确

不正确

51、1987年公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主要分为”共同的关切”、”共同的挑战”、”共同的努力”等三部分,并将注意力集中于人口,粮食,物种和遗传,资源,能源,工业和人类居住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正确

不正确

52、现阶段,低碳经济的发展又处于从理念倡导、局部试验向全面实践推进的起步阶段。

正确

不正确

53、作为一个低碳城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方面要能够横向比较各城市或经济体离低碳城市目标有多远,另一方面要能够纵向比较各城市或经济体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努力程度。 正确

不正确

54、石灰生产行业不属于高耗能行业。

正确

不正确

55、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费比30年前增加了一倍,其排放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占到全社会排放总量的30%。面对不断恶化的气候和环境,交通运输领域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实施低碳交通是必然趋势。

正确

不正确

56、履行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和承担本国经济发展的责任,两者是互相矛盾而不可调和的。

正确

不正确

57、从中长期来看,气候变化问题有可能成为促成能源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契机。

正确

不正确

58、IPCC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第四次评估报告也表明,”最近50年的气候变化是由人类活动产生”这一结论的可信度已经获得提升。

正确

不正确

59、经济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

正确

不正确

60、GDP增长速度和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属于我国”十一五”规划所列出的约束性指标。

正确

不正确

61、2008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已经超过200万千瓦,而国内市场需求仅为4万千瓦左右,占总产量的2%,市场规模很小。以另一清洁能源风力发电为例,其市场需求也正在明显减少,同时由于竞争激烈,风机整机的造价已经从2008年的6500元/千瓦,下降到了3000元/千瓦,行业利润十分微薄。

(1)、我国低碳能源产业尽管发展迅速,但仍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没有形成健康而可持续性的发展态势。

正确 不正确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能发电设备和风能发电设备产业在我国获得快速地发展。

B、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可以降低该领域技术的成本。

C、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目前还难以承担领导中国占据国际可再生能源利用大国的责任。

62、《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为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即:在2008年至2012年间,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低5.2%,同时规定,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

(1)、《京都议定书》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正确

不正确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签订《京都议定书》是被强制而非自愿。

B、中国虽然暂不需承担减排义务,但是却积极参与温室气体的减排努力。

C、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全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 6

3、太阳每秒钟放射的能量大约是116×1023kW,一年内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总量折合标准煤共约11892×1013千亿t,是目前世界主要能源探明储量的一万倍。地球上的风能资源高达每年53万亿千万?时,而世界电力需求预计到2020年会上升至每年25.578万亿千万?时。因此,只要利用地球上50

(1)、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潜力丰富,因此完全在短期内实现从化石能源向低碳能源的转型,同时满足人类发展需要。

正确

不正确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推动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B、虽然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蕴藏量丰富,但是要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C、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需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建设。

64、“巴厘岛路线图”共有13项内容和1个附录,并明确规定,《公约》的所有发达国家缔约方都要履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时还强调了另外三个在以前国际谈判中曾不同程度受到忽视的问题:适应气候变化问题、技术开发和转让问题以及资金问题。在”巴厘岛路线

(1)、”巴厘岛路线图”将美国也纳入承担温室气体减排责任范围,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中的一座新里程碑。

正确 不正确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巴厘岛路线图难以对发达国家产生制约。

B、巴厘岛路线图是对之前国际气候谈判的深化。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产业生态化改造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对特定空间内产业系统、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进行耦合优化,实现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产业生态化要在三个层面上推进:微观层面上要通过清洁生产、循环利用、技术改造,切实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从而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的矛盾;中观层面上要通过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等,使资源在产业系统内循环利用,降低CO2等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减轻产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宏观层面上要形成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管理立法,更好地促进整个社会的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产业生态化改造的主要内容包括: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生态经济功能空间布局体系。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特点、经济发展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结合国家的主体功能定位,构建生态经济主体功能发展区划。建议把全省统筹规划为碳排放控制区、减碳引导区、零排放发展区、生态碳汇区四种类型的生态经济功能区。四类区域内按照主体功能有选择、有区别地构建包含产业链、生态链和价值链互补共生、具有循环功能的空间产业集群布局;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域分别实施不同的产业规划、选择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贯穿于产业活动的全过程,从源头上减少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构建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减少产业发展以及相应的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空间的占用,提高生态资源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不断增加绿色、无污染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形成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全新生活方式。在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绿色、生态产品的市场需求,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破解“资源与责任不对称性同构”难题。科学确立资源环境产权的归属权、份额以及对产权相关权利的分割或分配、产权人获得收益的制度保护体系,平衡环境外部经济的贡献者和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的机制。主要包括 “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支撑、公众参与”协同推进的低碳经济发展机制,有效矫正生态环境保护或破坏行为主体的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实现生态外部性内部化的生态补偿机制,科学评价生态功能价值以及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价格形成机制等。

建立科学的发展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理念,GDP、收入、物价是政绩,平安和谐是政绩,青山绿水也是政绩。建议试行绿色GDP核算模式,建立配套的产业生态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和相应的政策体系。在统计指标中除了常规的耕地保有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等外,增加“森林、草地、湿地面积比例”“水质达标率”“空气质量达标率”“碳汇”“生态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资金”“新兴产业”等反映自然生态现状、改善或损害的指标,使有关统计指标能够反映绿色发展的要求。

在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中,实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发挥好考核评价的硬约束作用。施本植院长充满建设性的发言,无疑为解决云南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唐政 摘要: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环境危机、能源危机产生后,相继出现的几种经济形态,旨在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们有相同的理念,内容有交叉,极易产生混淆,却又在研究的侧重点、突破口和研究核心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它们都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完成这一转变需要相关条件。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一、来源及含义

(一)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崛起的时代产生。“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受当时发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绿色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绿色经济”是由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在经济学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分配、绿色技术此起彼伏,使绿色经济成为经济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命题。但直到目前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外延以及特征等方面都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相关理论正处于不断探讨和完善之中。

绿色经济的“绿色”,不是人们感知意义上的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三)生态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他的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术语,成为生态经济学学科的最早倡导者。他在该书中倡导用市场经济体制控制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和协调消费品的分配、资源的开发利用。此后,生态经济学在西方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毫无疑问,生态经济学就是以生态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应该指出的是,尽管国内外的生态经济学家对生态经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第一,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第二,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使生产系统自持,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理想化阶段,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四)低碳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早在2003年,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

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20世纪后半期产生的新经济思想,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因此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当然也各具特色。

二、相同的理念、支撑点和追求

(一)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二)支撑点是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以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为支撑点。

绿色科技是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因而又称之为生态科技,主要是针对科学技术的功能及社会作用而言的,它涉及到科技伦理和科技价值问题。绿色科学技术或者生态科学技术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的,目的是促使人与自然协同演进、共同发展,是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受生态意识支配和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约束的科学技术,这种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的科学技术越是发展,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越融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优化也就越有保障。自然性和人类性是绿色科技的显著特征。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的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伦理。生态经济伦理的深刻内涵是:生态经济伦理强调环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经济伦理追求平衡、和谐的道德境界;生态经济伦理的根本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

(三)追求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实现,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

三、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鼓励创造,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则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要求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密闭循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

(二)解决危机的突破口不同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都是以人为本,解决人类生存危机,但是它们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各异。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来体现的;绿色经济实施绿色分配,如保证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消费和费用支出;生态经济则将人类看成是具有最高级智慧的生物,通过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创造、依存和协同进化的关系达到人类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减少碳排放量,使得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CO2)浓度不再发生深刻的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

(三)核心不同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使各种物质循环利用起来,以提高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绿色经济以人为本,以发展经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为核心,保障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系统的最大公平目标得以实现。生态经济学研究现状,以农业生态经济学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为核心。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将引起现代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支撑这场变革的重要条件:绿色科技的进步,市场机制的建立,价值观念、消费模式的改变,生态经济伦理形成都需要时间。我国也面临着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应理性地对待,清醒地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克服盲目地不切实际地攀高。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也就是说,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育德,步秀君,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2004(16).

2、钟建平.生态伦理与绿色经济[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6).

3、韩锦芳.试论绿色经济的发展[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5(4).

4、王育德,步秀君,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2004(16).

5、李彦龙.哲学视野中的生态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4.

6、陈建国.生态经济和知识经济[J].江西社会科学,2000(7).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本网讯(马俊峰)低碳经济是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发展形态。绿色经济是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是主张减少资源消耗的经济,都是主张资源节约的经济;两者都是主张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都是主张保护环境的经济;两者都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经济,都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两者都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都是讲和谐发展的经济。

不同之处,一是提出的背景不同,低碳经济是人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人类的温室气体排放提出的经济;绿色经济是人类为了应对资源危机,减少人类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提出的经济。二是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的发展形态,绿色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核算方式;低碳经济侧重的是资源的温室气体排放,绿色经济侧重的是资源节约利用;三是低碳经济的考核指标是单位GDP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个量指标的考核;绿色经济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式,是总量指标的考核。四是目标不同,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少了多少排放气体,绿色经济是净增长了多少经济。

我们既发展低碳经济,又要发展绿色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我们要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我们要减少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减少负面增长,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两者相互促进,既是发展的过程,又是个发展的结果。只要我们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的经济发展可持续,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会更加和谐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范文第6篇

承办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当今世界,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低碳竞争力”也成为提升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的核心要素。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中国政府已经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降低40%-45%,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对于碳排放量几乎占全国碳排放总量50%的建筑业而言,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势在必行。

一、2010年房地产亟需转型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政策起着主导作用。2008年以来针对房地产急速下滑的刺激性政策成效显著,使2009年的房地产市场有着一系列超预期表现:房价持续9个月走高,货币投放量比预计几乎翻一番,土地价格环比增幅持续上升,“地王”争抢和“面粉贵于面包”现象重现,同时,保障性住房完成率低于预期。

临近2009年岁末,房地产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的调整。中央在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之后,针对房地产一方面强调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加快城镇化建设等导向,另一方面就加大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遏制投机炒房、提高土地出让门槛和控制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密集出台了针对性很强的调控政策。2010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会继续保持V型的企稳回升趋势,但结构

调整、产能过剩等问题已经提上日程。房地产今后的发展面临两个选择:如果继续以往的发展模式,与流动性和通胀预期结伴,今年会继续推动房价快速上升,短期获利,那么迎来的是又一次对房地产的紧缩性调控,房价飙升的结果终将触动敏感的资产泡沫而重蹈日本和美国的老路,这是不可取的,不能继续09年的资产升值型增长的路子。但是房地产不能拉中国经济转型的后腿,要转向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产能过剩,唯一的出路是走上绿色低碳型地产的发展之路。

二、对房地产减碳的认识

1、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面对地球日益恶化的环境,探索低碳发展之路是未来人类发展的重要选择。2009年底哥本哈根会议,探讨了2012–2017年全球减排问题。将来时机成熟时减排框架一旦形成并达成协议,必将对全球的碳(CO2)排放总量实行严格数量限制,这势必会左右全球经济的总规模。最终,碳排放权会作为经济的发展权而可能变成一种国际流通的货币单位进行交易。所以,发展低碳经济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意义重大。

2、我国减碳形势严峻,房地产减碳潜力巨大

中国碳排放占到全球排放的18%,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也是遭受气候变化的恶劣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提出“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3日,温家宝总理也指出我国要“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

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发展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在我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0%。房地产业也是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据统计,我国2006年既有建筑面积为400亿平米,每年新建建筑面积20亿平米,到2020年将达到700亿平米。而我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已明确规定,到2010年,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地区实施节能65%标准。这意味着,未来的建筑市场将是节能低碳建筑的天下。

对此,我商会已于2009年在绿色低碳建筑住区示范项目中的四个系统中(绿化、节水、节能、交通)推广了低碳技术,使每年每平方米可平均减碳20.1公斤、节约运行费用约20元。

按上述标准,在住区方面:到2020年全国如按100亿平方米可改造为绿色低碳型住区计,年总减碳量就达到2亿吨,可节约运行费约1000亿元。

商业建筑约占我国建筑总量的25.4%,但其能耗几乎是住宅10-15倍,到2020年按50亿平方米为减碳型商业建筑计,估算每年减碳空间至少可达10亿吨,可节约运行费用5000亿元。

而房地产的生产和建筑施工过程的能耗和排碳量也很可观,以每年建成量中的10亿平方米, 每平方米排碳1吨计, 若按单位GDP节能20%要求, 每年需减碳2亿吨, 可节约年运行费1000亿元。

综合以上的住区减碳、公共建筑与商业建筑减碳和生产、施工过程减碳等三项,未来每年可减少的碳排放量约为14亿吨左右,节约的费用达到7000亿,若考虑民用与商用的电费差价,每年房地产减碳的节约或近万亿元。

3、房地产减碳利国利民

房地产处于国民经济各产业链的中游,与20余个产业相关,在房地产领域推广绿色低碳战略,将拉动上游的绿色生产,拉动下游的绿色消费。如采用大量的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及绿色建材产品,势必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能过剩提供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目前中国在住宅太阳能热水器和节能灯的生产和应用方面均已世界领先。可以说,绿色低碳建筑将成为推动能源改革、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的新动力,有望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增长的新引擎。

三、政策建议

将绿色低碳建筑作为一项基本战略来执行,对于房地产业自身的转型和市场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将房地产资金引向产业结构调整,防止进一步推升资产泡沫和平抑房价的良性平衡策略。房地产的转型将带动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并支持中国经济的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说,绿色低碳地产是房地产长远发展的平衡动力和控制资产泡沫发生的对冲机制。政府应出台有利于节能低碳型房地产发展的激励政策,引导房地产产业结构调整,以便摆脱当前进退两难的困境,走上长远稳定健康发展的道路,相关建议如下:

1、将推广绿色低碳技术与建筑纳入“十二五”规划

推广绿色低碳技术与建筑建筑亟待国家政策强力支撑,希望有关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制定政策层面的低碳技术与建筑发展战略,明确战略思想、清晰战略目标、落实战略措施和战略重点,对房地产领域的低碳事业给予明确的国家鼓励政策支持,并纳入“十二五”规划中。

2、在土地、税收、产业等政策方面向绿色低碳建筑倾斜

绿色低碳建筑是一个系统化的概念,是贯穿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消费全过程始终的概念。政府管理部门不仅要在减碳方面有政策与财政方面的支持,还要在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方面有所部署,在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方面进行改革和倾斜,鼓励绿色低碳建筑顺利开展。其中,政策上可以减碳指标来进行金融和土地等资源配置,设置不同的税费征收标准,改变以单纯的“价高者得”的土地出让办法,有利于平抑地价和房价。这样一来,房地产企业也必将更加重视项目的品质,主动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对于房地产行业本身将是一次革命性的产业结构调整。

3、鼓励绿色低碳房地产金融创新

房地产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要使资本与绿色低碳地产相结合,绿色低碳地产是房地产长远发展的“平衡基金”和控制资产泡沫,平抑房价的“对冲基金”。因此,建议鼓励发展绿色低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为低碳地产开发提供发展资金。未来,还要在已量化绿色建筑的节碳指标的基础上,建立节碳的基准值并计算住区节碳总量,并逐步建立房地产低碳的信用积分机制以便和货币和金

融挂钩,形成中国低碳住区碳交易体系,为未来国际化的碳交易、碳税、碳货币做好准备。

4、建立房地产碳信用积分机制,尝试设立“房地产碳税空转制度”

在目前暂未实行碳税的情况下,尝试将开发企业累积的碳减排量实行积分制,尝试设立“房地产碳税空转制度”,当条件成熟时,用于冲抵碳税或政策规定的其他税费。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

上一篇:婚礼司仪主持词范文下一篇:个人主要成绩事迹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