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建构游戏反思范文

2024-04-11

中班建构游戏反思范文第1篇

第二学期

学期目标:

1、

2、 对文艺作品感兴趣。

在教师的帮助下,能根据作品主题、情节加以想象,能较有创造性的表演。

3、 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连贯的语句,适当的动作、表情。表现角色性格特征。

4、 初步具备集体观念和交往能力,学会协商、轮流扮演角色、使用玩具。

5、

6、

7、 养成爱惜玩具材料的习惯,玩具用后会有条理地加以整理。 懂得遵守游戏规则。

能制作简单表演道具,布置场景。

班级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幼儿已能按意愿主题和角色,合作游戏能力提高,会协商和轮流角色,运用较连贯的语句和适合角色的动作进行表演。但是,根据作品主题、情节加以想象能力和创造性地表演的能力尚较差。

3月游戏主题:金色的房子 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掌握故事情节和角色对话,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同伴间要友好相处,孤僻,自私是不好的”。

2. 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有创造性的表演,对某些情节加以想象、加工,使之更丰富有趣。

3. 在游戏中,幼儿能相互合作游戏,学会协商、轮流扮演角色、使用玩具。

4. 遵守游戏规则,会布置场景,制作简单的表演道具,会正确使用和寻找替代的游戏材料。 活动准备:

场景布置:一块绿色的草地,上面有许多美丽的花,草地旁有一座房子;

物质准备:小姑娘的裙子、蝴蝶结;小鸟、小羊、小猴、小狗头饰和一只小篮子。

知识准备:复习学过的表演故事,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激发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同伴协商,分配角色等,以及引导幼儿按照游戏规则,能较完整地进行表演。 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 幼儿讨论:出示挂图,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

2. 教师讲述故事“金色的房子”,引导幼儿讨论:小羊、小鸟、小猴、小狗看到金色的房子时说了什么?小姑娘是怎么回答的? 3. 教师在讲述二遍故事,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角色,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结合进行团结友爱、共同分享教育) 4. 帮助幼儿分出故事情节发展的三个部分。

(1) 小羊等动物们来赞扬姑娘的房子。 (2) 大家想去姑娘家玩时,姑娘说了什么? (3) 后来小姑娘为什么又愿意小动物去她家玩了?

5、 导幼儿学习其中的主要情节和角色对话。 观察与推进: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及神态的变化.故事中人物的语言相对区分还是比较开的.大部分的幼儿都能掌握,对能力弱的幼儿要帮助他们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的主要对话。 第二次指导:

1. 引导幼儿复述故事,引出主要情节,练习故事的角色对话。 2. 请一组幼儿示范表演《金色的房子》,教师讲解其中的注意点。 3. 教师提出游戏要求:注意轻声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等。 4. 幼儿分角色表演,重点指导角色语气 、动作表情。

(1)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2)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不同的角色。 (3)表演完一遍后可以轮换着玩其他角色。

5. 请幼儿说说今天表演的情况。教师根据表演情况进行教育引导。

观察推进:

针对今天活动的过程让幼儿讨论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角色的对话掌握的较好。 第三次指导:

1.重点练习故事的角色对话。引导幼儿练习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动作和表情。

2.回忆上次表演中的情况,请一组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表演,教师讲解其中的注意点。

3.教师并交代游戏要求:注意轻声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等。 4.幼儿分角色表演,重点指导角色语气 、动作表情。 (1)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2)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不同的角色。 (3)表演完一遍后可以轮换着玩其他角色。

5.请幼儿说说今天表演的情况及感受。教师根据表演情况进行教育引导。 观察与推进:

幼儿在参加游戏时大部分能遵守要求,在表演的过程中,幼儿在表演角色的表情、动作上还比较薄弱,还不能很好的体现角色的特点。在下次活动中要加强引导。 第四次指导:

1、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练习故事的角色对话。引导幼儿练习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动作和表情。

2、教师提出游戏主题,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并交代游戏要求。

3、幼儿分角色表演。

(1) 重点指导角色语气 、动作表情。

(2) 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带领弱的幼儿完成表演。 (3) 鼓励能力的幼儿上台表演,大胆表达故事情节。 (4) 师及时鼓励不善于表现的幼儿参与游戏。 (5) 请敢于表现的幼儿上台表演,并予以表扬。

4、请幼儿总结游戏情况。并引导幼儿共同提出下次活动的主题。 观察推进:

在第四次活动时,我让幼儿发挥想象,丰富游戏情节,增加角色对话,减少等待的时间,使游戏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幼儿不会对游戏产生厌倦感。在以后的游戏当中,要加强幼儿的表情、动作训练。

4月份游戏

游戏主题《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及对话,能运用不同的语气和表情、动作等对故事内容进行表演。

2、幼儿能初步学习布置游戏场景,增强幼儿的布局、审美能力。

3、在游戏中,幼儿能相互合作游戏,学会协商、轮流扮演角色、使用玩具。 活动准备:

道具准备:小蝌蚪、青蛙妈妈、鲤鱼妈妈、鹅妈妈、乌龟妈妈的头饰 场景布置:大池塘 活动指导: 第一次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讨论:春天到了,小河里都有什么动物开始活动?

2、教师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问:故事中都有谁?故事说的是什么事?

3、教师在讲述一遍故事,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其他的角色,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

4、引导幼儿学习其中的主要情节和角色对话。

5、请能力强的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进行表演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其余幼儿观看,并对此评价。 观察与推进; 在这次活动中,因为各角色的特征都很明显,幼儿对各角色也很感兴趣,所以很快就掌握了故事中各角色的对话。

第二次活动指导:

1、复述故事,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

2、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的对话,注意语气的变化。

3、请一组幼儿示范表演《小蝌蚪找妈妈》,教师讲解其中的注意点。

4、教师提出游戏要求:注意轻声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等。

5、幼儿表演,教师参与主要角色的扮演,其他角色由幼儿自己边讲边玩游戏。重点指导角色语气 、动作表情。 (1)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2)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不同的角色。 (3)表演完一遍后可以轮换着玩其他角色。 6. 请幼儿说说今天表演的情况。教师根据表演情况进行教育引导 观察与推进; 大部分幼儿就能够完整地进行表演,使用礼貌用语,但角色出场顺序还会搞乱。 幼儿还没有掌握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不同的角色。

第三次活动指导:

1、重点练习故事的角色对话。引导幼儿练习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动作和表情。

2、回忆上次表演中的情况,请一组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表演《小蝌蚪找妈妈》,教师讲解其中的注意点。

3、教师并交代游戏要求:注意轻声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等。

4、幼儿分角色表演,重点指导角色语气 、动作表情。 (1)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2)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不同的角色。 (3)表演完一遍后可以轮换着玩其他角色。

5、请幼儿说说今天表演的情况及感受。教师根据表演情况进行教育引导。 观察与推进; 在表演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角色等待的时间太久,扮演的幼儿常常会等得不耐烦,使得游戏氛围不够活跃。有部分幼儿就开始打闹起来,但,总的来讲幼儿这次活动中更注重角色间语气的变化。 第四次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练习故事的角色对话。引导幼儿练习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动作和表情。

2、教师提出游戏主题,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并交代游戏要求。

3、幼儿分角色表演。

(6) 重点指导角色语气 、动作表情。

(7) 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带领弱的幼儿完成表演。 (8) 鼓励能力的幼儿上台表演,大胆表达故事情节。 (9) 师及时鼓励不善于表现的幼儿参与游戏。 (10)请敢于表现的幼儿上台表演,并予以表扬。

4、请幼儿总结游戏情况。并引导幼儿共同提出下次活动的主题。 观察推进:

在第四次活动时,我让幼儿发挥想象,丰富游戏情节,增加角色对话,减少等待的时间,使游戏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幼儿不会对游戏产生厌倦感。在以后的游戏当中,要加强幼儿的表情、动作训练。

5月游戏主题:小羊和狼 活动目标:

1、记住故事名称,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表演。

2、模仿和想象各种角色的特征,运用恰当的语言和动作去表现。

3、能制作简单表演道具,布置场景。 活动准备:

1、动物的头饰(小羊、小猫、小黄狗、白马、大象、老狼)。

2、布景:小羊家,家附近有一棵大树,一条小河,小羊家里有一只火炉。

3、熟悉故事,掌握角色对话和几种动物形象化动作。 活动指导: 第一次指导:

1、引导幼儿认真听故事,帮助幼儿分出故事情节发展的三个部分: (1) 狼要吃小羊,动物们来安慰小羊; (2) 大家一起商量了对付狼的好办法; (3) 大家齐心协力把老狼扔下河,老狼淹死了。

2、 组织幼儿讨论:小动物们为什么会战胜凶狠的老狼呢?

3、 使幼儿理解团结力量大,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同伴间要互相帮助。

4、情境表演:请能力强的幼儿上来表演给小朋友看。

5、游戏结束,教师和幼儿一起作简单的评价。 观察与推进:

通过手偶表演让幼儿熟悉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里的各角色,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活动中,小朋友们对故事很感兴趣。围绕着动物们怎样关心和帮助小羊战胜大灰狼。孩子们对此讨论得非常热烈。他们自由交流:有的认为大灰狼非常凶狠、狡猾,有锋利的牙齿,它会一口吃掉小羊的;有的认为小羊很聪明,有坚硬的羊角,它不怕大灰狼。它会和小动物们想出对付大灰狼的好办法,把大灰狼消灭掉。 第二次指导:

1、复习故事内容,幼儿练习角色对话。学习用不同的语调表现各种动物。

1、 指导幼儿分段表演。

着重引导幼儿表演第二段--动物们一起商量对付老狼的办法。

3、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表演。

a) 分组表演时选一个能力强的幼儿组织同伴协商角色、布置场景。 b) 鼓励幼儿利用替代物或自制一些简单道具。

c) 启发幼儿模仿和想象各种角色的特征,运用恰当的语言和动作去表现。如:小羊的性格是善良的、胆小的,因此语音、语调要高些,音量要小些;老狼是凶恶、霸道的,因此语音、语调应低沉、嘶哑些,音量要大些。

4、游戏结束,着重评价幼儿扮演不同性格特征角色的能力。 观察与推进:

幼儿熟悉故事的主要情节,能够根据情节进行对话表演,但是游戏的表情和语气表现得不够,这个要作为下阶段的重点指导方向。在游戏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幼儿在商量角色,分工上还有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自行商量,有时候还出现争吵现象。 第三次指导:

1、重点练习故事的角色对话。引导幼儿练习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动作和表情。

2、回忆上次表演中的情况,请一组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表演《小羊和狼》,教师讲解其中的注意点。

3、教师交待游戏要求:轻声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等。

4、幼儿分角色表演,重点指导角色语气 、动作表情。 (1)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2)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不同的角色。 (3)表演完一遍后可以轮换着玩其他角色。

5、请幼儿说说今天表演的情况及感受。教师根据幼儿的表演情况进行教育引导。 观察与推进:

在游戏中,幼儿初步能布置简单的场景,并学会使用替代物,幼儿与同伴商量的声音有点大。在表演时,幼儿能注意运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角色的特点,但表情和动作的表现缺少变化,不能很好地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 第四次指导:

1、 组织幼儿回顾上次表演情况,提出游戏要求。

2、 分组进行表演游戏。

(1) 各组由一个能力较强的幼儿组织同伴协商分配角色、布置场景。

(2) 重点启发幼儿表演各种动物时要做出形象化的动作。 如:扮小羊可将手放在头顶两侧作两只角;扮老狼可伸出一只手作拱出的嘴巴,另一只手背在身后作尾巴。

(3) 引导幼儿对情节加以变动,如动物安慰小羊的话可变化,战胜大灰狼的办法可增加等等。

3、 游戏结束,根据幼儿表演的情况作出评价。 着重评价幼儿对故事情节的想象、创造成分。 阶段小结:

通过表演,孩子们的思路清晰了,大家都说因为有了动物朋友们的帮助,小羊才能战胜大灰狼。理解了团结力量大,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同伴间要互相帮助。在表演技巧上比以前也有了进步。敢于运用不同的语气和动作去表现各种角色。但在想象、创编故事情节这方面还比较缺乏,还需要继续加强指导。 6月预设游戏:萝卜回来了 活动目标:

1、 记住故事名称,理解故事主要内容。能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有表情的对话。

2、 在教师的帮助下,能根据作品主题、情节加以想象,能较有创造性地表演。

3、 在游戏中,幼儿能相互合作游戏,学会协商、轮流扮演角色。 活动准备:

1、小动物的头饰(小兔、小猴、小鹿、小熊)、早地、房子等替代物

2、熟悉故事,掌握角色对话。 活动指导:

第一次指导:理解故事

1. 结合幻灯,引导幼儿边听故事边看木偶表演。 2.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 小兔找到萝卜的时候,它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它把它找到的萝卜送给了谁?

(2) 小猴又找到了什么?它把它找到的东西分给了谁? (3) 最后萝卜又回到了哪里?为什么会回来?

3. 组织幼儿讨论:当你有好吃的东西的时候要分给你的同伴吗?你会把什么分给他?

4. 情境表演:请能力强的幼儿上来表演给小朋友看。 5. 游戏结束,教师评价。

观察与推进:这次的重点是让幼儿熟悉故事的情节,让幼儿知道故事中的人物。本次的故事内容较简单,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幼儿也知道了故事中人物的出场顺序,但是幼儿对人物的语言的变化掌握不够好。

第二次指导:

1. 复习故事内容,练习角色对话。 2. 引导幼儿讨论表演程序。 3. 教师引导幼儿讲述游戏规则。

如:由几个人组成一组,协商或通过“剪刀、锤子、布”的方法产生角色。轮到自己出场要认真把对话和动作表现出来。其他人要注意倾听,不能随便离开游戏小组。

4. 请一组能力强的幼儿有表情的表演,大家评论,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5. 分组表演,教师指导。

(1)将能力强的幼儿分到各组去,扮演主要角色。鼓励能力差的幼儿模仿录音旁白。。

(2)教师引导幼儿表演好各个小动物的动作及表情。 6.结束游戏,评价游戏。 重点评价幼儿分小组活动的情况。

观察与推进: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及神态的变化。故事中人物的语言相对区分还是比较开的。大部分的幼儿都能掌握,但是还有个别幼儿不能掌握。

第三次指导:

1、重点练习故事的角色对话。引导幼儿练习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动作和表情。

2、回忆上次表演中的情况,请一组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表演《萝卜回来了》,教师讲解其中的注意点。

3、教师并交代游戏要求:注意轻声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等。

4、幼儿分角色表演,重点指导角色语气 、动作表情。 (1)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2)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不同的角色。 (3)表演完一遍后可以轮换着玩其他角色。

6. 请幼儿说说今天表演的情况及感受。教师根据表演情况进行教育引导。

中班建构游戏反思范文第2篇

角色游戏中,我发现我班的幼儿对“角色”这一概念并不是特别的清楚。经常提醒他们要把角色的对话和动作表现出来,但是多番的教导并无效果,在游戏中,他们依然没有体现出角色该有的一些言语,对此,我非常苦恼,经常都在思考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班幼儿角色游戏水平。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一般都是老师在说教,而忽略了孩子的主体性的发展,对于老师的“长篇大论”,孩子是否接受了,我们不知,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让孩子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呢?

中班建构游戏反思范文第3篇

整个活动目标定位准确、具体,重难点突出,用通往去魔法城的路上需要完成四个任务贯穿其中,过程清晰,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突出了“玩”字和孩子的自主性。孩子从单个玩自然引入到跳着玩,又有哪些跳的方法,和好朋友一起跳又怎么玩,层层递进引入到本活动的重点——助跑跨跳上来,游戏中又有游戏,孩子始终处于“我想玩”、“我要玩”、“自主玩”的主动积极状态,从活动开始直到结束孩子都玩得十分开心,参与度100%。在活动中我也有适时、适当地加以指导和概括,并参与其中,使孩子的活动经验得以提升、整合。活动中我也尊重了孩子与规则培养有机结合,注意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一起参与并及时反馈活动信息,及时捕捉幼儿创新的火花,如,两个孩子夹着旋转跳,给予肯定并一起旋转跳,同时也激励了孩子游戏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活动围绕玩盒子的不同跳

在但活动中也有缺点存在:在游戏中,由于时间快到,在最后一个环节没能及时的总结,提炼本次活动孩子们是通过探索、合作、学习、挑战来完成了任务;放松环节时间还应该充裕一点,多放松腿部。

中班建构游戏反思范文第4篇

活动目标:

1、探究一次性纸杯的多种玩法。

2、与同伴合作进行的搭建游戏。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活动准备:

一次性纸杯每人6个、奖励贴、小盘、小球。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次性纸杯,引导幼儿看看说说。

宝宝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纸杯?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知道得真多,在家里我们用纸杯喝水,在肯德基店里、用纸杯喝可乐、喝果汁。纸杯除了能用来喝水、喝饮料,给我们带来方便,它还能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呢!

二、幼儿体验纸杯的多种玩法。

1、幼儿每人一个纸杯,自由探究纸杯的玩法。

宝宝们,每人拿一个纸杯,试一试可以怎样玩?

引导幼儿自由尝试各种玩法。

小结:宝宝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玩法,下面咱们来比一比谁最棒?

2、带领幼儿集体体验一个纸杯的玩法。

(1)顶纸杯:将纸杯扣在头上,两手伸平,保持平衡慢慢走。

"小纸杯头上戴,变成小帽顶起来。"

(2)投掷纸杯:右手拿纸杯,从场地一端投向另一端。

"纸杯举上肩,用力向前投。"

(3)过小河:将纸杯六个一组摆两排,幼儿跳过小河。

"小纸杯两排摆,变出一条小河来。""这条小河比较宽,小朋友们能跳过去吗?""好,跳的时候要注意两脚并紧一起跳过去,来,开始。"

(4)、用纸杯搭塔。

1、老师示范搭宝塔"看,我们还可以用许多纸杯来搭宝塔呢?""纸杯口,向下摆,3个一齐排起来;上面两个放中间;最后一个再上来。"

2、请幼儿操作"好,请你们每人拿出一摞纸杯,搭一搭。""我们搭的真好,一齐给自己加加油!""来,我们挨着的两个小朋友一起试一试,用更多的纸杯,能不能搭一座更大更高的宝塔!""下面放4个或5个试一试。""纸杯玩累了,请你以最快的速度将它们套在一起,放到小盘里。"

(5)、纸杯传球:幼儿拿纸杯站成一列纵队,一个一个用纸杯传球。

分两组进行比赛。

"小朋友们站一排,宝贝列车来。"看!老师的手里拿了一个什么?现在,我们就用纸杯来传球。注意传球时,两只手拿纸杯,小脚尽量不动,把自己纸杯里的球传到你后面小朋友的纸杯里,不要掉到地上。如果掉下去了,拿起来,继续传。看看那一组最快传到最后的杯子。

三、除了这些玩法,纸杯还可以做纸杯娃娃、做飞碟,有好多的用处呢!以后,小朋友家里用过纸杯后不要扔掉,我们可以再来制作玩具。

教学反思:

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看的出来幼儿对纸杯很感兴趣,玩的也很开心,成功扩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创造能力。

中班建构游戏反思范文第5篇

时间:2009年6月10日

观察区域:娃娃家

班级:中四班

游戏背景:今天的娃娃家开始啦~~孩子们纷纷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开始忙碌起来,可是不知怎么了,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客人们都不见了,他们去哪里啦?家门打开着,厨房用品放了一桌,一个娃娃在家里,另一个娃娃不知道在哪里,他们都出门啦~~

教师分析:

在角色游戏中由于有许多新开的店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比如冷饮店,冷饮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吃的东西,因此冷饮店出现了排队拥堵购买的情况,导致其他场地人烟稀少。我们利用了场外的充分条件,在阳台上开展了小舞台和幼儿园,小舞台上孩子们可以展现自己美丽的一面,娃娃家的孩子们都非常羡慕他们,而幼儿园里孩子扮演老师正在认真的教其他孩子做操,这都是他们每天在幼儿园做的事情,这种种情景正是吸引孩子们注意的原因。然而娃娃家的道具对孩子们来说再熟悉不过,虽然我们添设了不少东西但是还是没有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第一,也许孩子们觉得这个娃娃的家和他们自己生活中的家完全不一样。第二,孩子们对父母平时在家里干什么,观察的不是很到位,孩子们的原有经验不足。

材料提供

娃娃若干、小桌子、家具、餐具、招待客人的礼物等

观察要点:

为何孩子对娃娃家提不起兴趣

改进措施:

1、作为教师,可以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或者作为一个观众安静的看孩子的“表演”,并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及时指导幼儿发展。

2、为娃娃家添置更贴近生活的道具(如电视、沙发、门、洗碗机等)

中班建构游戏反思范文第6篇

设计意图:

幼儿园中班幼儿的活动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自主的跑,跳,并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根据幼儿的你年龄特点,喜欢小游戏。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这是幼儿教学的一大优势,这节课主要是借助玩飞行棋,发展幼儿的弹跳力,更进一步增进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正确的弹跳技巧和小组间的密切配合。

2、增强了幼儿身体素质,强化了幼儿身体协调的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飞机头饰若干 报纸棍 骰子两个 平整的场地

2、录音机,磁带《加油》

活动过程: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场地,带领幼儿慢跑一圈,指导做简单的热身动作。

1、导入游戏

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做个新游戏,好不好?(幼儿回答,好)看我手中拿了什么?(幼儿回答,飞机头饰)今天我们就用它来做游戏,我们今天就可以尝试做一名飞行员的感觉,尝试飞起来的感觉。幼儿感到很新奇,也很期待。老师模拟飞行过程,幼儿观看。

教师首先说明游戏的规则和过程,在场地上用报纸棍摆成飞行棋的棋盘,幼儿两人一组,合作进行游戏,其中一名幼儿负责掷骰子。!.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开始有游戏,各“飞机”需要站在起点,当另一名幼儿掷下骰子并读出数字时,扮演飞机的幼儿则必须根据骰子上的数字,向前跳相配的格数,看看谁最先到达棋盘中终点央位置。最后扮演飞机的 幼儿可与掷骰子的幼儿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2、游戏分组

将全班幼儿分成两个小组,站成两排,每组的两个幼儿配合进行游戏,第一个幼儿开始游戏

3、开始游戏

幼儿准备好以后,哨声一响,游戏就开始。

4、活动结束

对表现优异者表扬鼓励,教师做及时总结

教学反思:

在这个游戏中,幼儿体验了飞的感觉,也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同时幼儿们在配合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养成了守规则好习惯,数学思维也得到了好的锻炼和培养。

上一篇:珍爱生命远离香烟范文下一篇:支部理论学习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