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学期安全教育总结范文

2023-08-08

中班学期安全教育总结范文第1篇

1、引导幼儿能够遵守上下楼梯时的要求,做到不推不挤。

2、让幼儿懂得安全上下楼梯的道理。 活动准备:

1、礼物若干,小兔的家的情景布置 活动实录:

(一)以“给小兔送礼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游戏:“给小兔送礼物”。

教师:今天小兔过生日,我们到小兔家去给它送礼物,小兔的家在一楼。

2、小兔告诉我们上下楼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教师:为什么要注意安全?不注意安全会怎么样呢?

(二)学习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1、教师示范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上楼梯时),不着急,一步一个台阶,一级一级向上走。(下楼梯时)不能去推不能去挤前面的小朋友,一步一个台阶,一级一级走下去。教师边说边结合动作示范。

2、带领幼儿上下楼梯,学习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并事先向幼儿说明不推不挤的规则。

3、提醒帮助上下楼梯时不遵守规则、吵闹的幼儿,给予正确的指导。提醒有不安全行为的幼儿,给予正确的引导。

(三)给小兔送礼物,和小兔告别。

教师:带领幼儿从三楼走到一楼的小兔家,把礼物送给小兔,向它表示祝贺。集体唱《生日歌》,与小兔告别。

教师:带领幼儿遵守要求,有秩序的走回三楼自己的教室。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教师首先以“给小兔送礼物”的形式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通过这个形式来让幼儿充分了解了安全上下楼梯的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认真地观看教师的示范,以及认真地学习上下楼梯的方法,通过这个活动,教会了幼儿如何安全地上下楼梯。

户外活动:安全地玩 活动目标:

1、了解游戏中某些动作的危险性。

2、通过游戏,练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技能,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娃娃一个,圈一个,高跷。

2、图片一张。 活动实录:

(一)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教师:图片上有谁?她的身上贴了什么?

教师:为什么甜甜的身上会有那么多的贴纸呢?

(二)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玩的时候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1、教师出示娃娃,引导幼儿理解玩圈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师:小朋友们在玩圈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教师讲述故事:有一个男孩子在玩圈的时候把一个圈套在一个女孩子的脖子拉,女孩子很难受,甜甜看到了就跑过去对男孩子说:“不能这样拉,会勒到别人的脖子”。然后就把女孩子脖子上的圈拿下来了。

教师:老师为什么要把贴纸奖励给甜甜呢? 教师:我们小朋友玩圈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2、教师再次引导幼儿理解踩高跷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师:甜甜和好朋友在玩踩高跷,好朋友走到楼梯上去踩了,甜甜赶紧跑过去和好朋友说:“不能这样玩,会摔下楼梯的,于是好朋友就下来,两个人到消防通道上去玩了”。 两人玩得很开心。 教师:甜甜和好朋友在玩什么?在哪里玩的?

教师:甜甜做了什么事情?在楼梯上玩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教师:高跷应该在什么地方玩?

(三)、教师总结,帮助幼儿理解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1、教师:我们在玩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2、教师: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要注意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活动中有很多动作时危险的,我们不能做危险的动作。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以生动的玩圈和玩高跷的示范,以生动的情境表演来让幼儿了解玩圈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踩高跷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活动中,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幼儿知道了玩圈和踩高跷时要注意安全,帮助孩子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意识,游戏活动中不能做危险的动作,知道游戏中要遵守游戏规则,安全地进行各种游戏。

情境表演活动:游戏安全 活动目标:

1、了解游戏中某些动作的危险性。

2、能够对危险性的动作做出判断,愿意接受成人的建议。

3、通过游戏,练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机能,逐步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小男孩木偶、小女孩木偶、成人木偶,大树,套圈,高跷,积木搭起的滑梯。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实录:

(一)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小女孩,导入活动。 教师:(1)这个小女孩叫丹丹,今天跟她平时有些不一样,谁发现了?

(2)为什么丹丹会有这么多的星星贴纸呢?

(二)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

(1)教师操作木偶,引导幼儿理解跑步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师:跑步时要注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丹丹是怎么做的吧!

教师:丹丹参加跑步游戏的时候,眼睛向前看,随时注意周围的情况,这样,对面如果有小朋友跑过来就可以躲开了,还可以看到前面的障碍物。 教师:小朋友在 跑步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2)教师操作木偶,引导幼儿理解玩圈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师:小朋友们在玩圈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教师:在玩圈的时候,一个小男孩把圈圈套在一个小女孩的脖子上,小女孩不断地往后退,很难受。丹丹看见了,跑过去对小男孩说:“不能这样拉,会勒到脖子的。”说完就把小女孩脖子上的圈拿了下来。 教师:丹丹为什么会得到贴纸呢?

教师:玩圈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操作木偶,引导幼儿理解踩高跷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师:丹丹和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戏?在哪里玩? 教师:丹丹做了什么事情?老师奖励她贴纸了吗? 教师:在楼梯上玩高跷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三)教师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了解游戏安全。

教师:书上的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戏?他们是怎么玩游戏的? 教师:你最喜欢哪一个小朋友?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教师总结: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要遵循游戏规则,游戏活动中有很多动作可能是危险地,很可能被撞伤或者摔倒,也不能乱跑,如果乱跑,脚也会受伤的。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以生动的情境表演的形式展开,让幼儿了解游戏中某些动作的危险性,首先请幼儿观看木偶表演,引导幼儿理解跑步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接着仍是以木偶编演来引导幼儿理解玩圈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再出示幼儿用书,幼儿观看幼儿用书,了解各种游戏的安全,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幼儿练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技能,逐步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情境表演活动:好玩的沙池和秋千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学习儿歌,了解玩沙和秋千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2、能够知道游戏的卫生要求,养成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小男孩、小女孩木偶各一个。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实录:

(一)通过谈话引发幼儿生活经验,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沙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了解玩沙的注意事项。 教师:玩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吧。

教师:操作木偶,引导幼儿理解玩沙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这两个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他们是怎么玩的?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游戏结束,他们做了什么?他们那些地方做得对,哪些地方做得不对?

(三)教师小结玩沙的注意事项,并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教师小结:我们在玩沙的时候不能把沙子弄到其他小朋友身上,特别是不能弄到眼睛里。玩沙过后要把接触沙子的部位清洗干净,如果不清洗,皮肤上很可能 会长出很多红红的小疙瘩,特别痒。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轻轻挖沙不能扬,眼里进沙会受伤。游戏结束全身拍,身上沙子拍下来。水龙头下来洗手,不让沙子手上留。

(四)引导幼儿逐副观察教学挂图上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汤秋千时不注意安全的结果。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

教师: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玩秋千的?发生了什么事?他这样玩对吗? 教师: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玩秋千的?他这样玩,对吗? 教师:这个站在秋千旁的小朋友,她想干什么?为什么站在秋千的什么地方呢?为什么要站这么远呢?

教师:图上的小朋友们为什么又摔跤了呢? 教师小结。

关于玩千秋,也有一首儿歌,我们来学一学:荡秋千,莫太高,双手牢牢握紧绳。离开地面保平衡,手不挥来身不摇。下一位,莫靠近,等我挺稳你再来。

2、教师组织幼儿到户外玩沙和秋千,一边玩一边念儿歌。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以生动的情境表演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活动首先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帮助幼儿了解玩沙的注意事项,接着以儿歌的形式让幼儿知道玩沙应该注意的事项,最后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逐副观察教学挂图上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汤秋千时不注意安全的结果。整个活动使幼儿了解了玩沙和秋千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并养成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情境表演活动:收拾玩具很重要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收拾玩具很重要。

2、在游戏中熟记本班玩具的位置,并制作标记。

3、形成初步的任务意识,能主动收拾玩具。 活动准备:

1、木偶小男孩两个。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实录:

(一)教师提问,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玩好玩具以后我们要做一件什么事呢? 教师:游戏结束时,我们要把玩具收拾好,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木偶表演——不及时收拾好玩具的后果,帮助幼儿理解表演内容,了解收拾玩具很重要。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

教师:大家都在收玩具的时候,丁丁和奇奇在干什么? 教师: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不收玩具真的没有关系吗?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观看教学挂图,集体讨论画面内容。 教师:奇奇的脚怎么样了? 教师:老师把奇奇送到了哪里?

教师:医生是怎么说的?奇奇又说了什么? 教师:你们说,奇奇以后会怎么做呢?

(四)组织幼儿讨论本班玩具的收拾方法,通过游戏,熟记本班玩具的位置。 教师:我们班有什么玩具?它们的家在哪里?我们该怎么收拾它们呢? 请幼儿仔细观察各种玩具的位置。教师帮助幼儿记住玩具的摆放位置。

(五)请幼儿画出各种玩具的标记图,剪下来贴到玩具柜上。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教师先以提问的形式导入活动,并帮助幼儿总结玩好玩具应该要把玩具收拾好。接着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看教学挂图,带领幼儿集体讨论画面内容,让幼儿知道收拾玩具很重要。并且帮助幼儿逐步形成初步的任务意识,能主动收拾玩具。

活动名称:穿衣穿鞋要注意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画面,知道选择适合的服装可以使自己安全、快乐地活动。

2、了解服装有不同的种类、不同的用途。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纸。

2、服装图片若干,浆糊,抹布。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实录:

(一)出示各种服装的图片,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这些衣服是什么样的?我们什么时候会穿这样的衣服?

教师:有的衣服适合运动,有的衣服适合在家里穿,不同的衣服有不同的用处。 教师:我们小朋友也有不同的衣服,所有的衣服都适合在幼儿园穿吗?

(二)引导幼儿观看挂图,逐副观察并讨论三种活动中小朋友的情况。

1、教师:幼儿园里的体育活动真多,老师带小朋友们玩得可带劲了。瞧,三个小朋友正在玩攀爬架,可是发生了什么事呢?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绳子系在脖子上非常危险,我们参加游戏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2、教师:小朋友正在玩爬垫子的游戏,甜甜穿着长长的裙子在怕爬,自己的膝盖压住了裙子,想爬也爬不下来。 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她呢?穿裙子游戏的时候非常不方便,所以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服装来参加游戏呢?

3、引导幼儿阅读踢球的画面。 教师: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教师小结,他们这样会影响我们踢球,我们有什么办法帮助他们呢?

(三)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为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

1、教师:这里有很多衣服和鞋子的图片,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哪些衣服和鞋子适合户外运动的时候穿,找到之后贴在纸上。

2、教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选的是哪种衣服和鞋子?为什么这么选择?

3、教师总结:我们上幼儿园的时候,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游戏,最好不要穿绑鞋带的鞋子、裙子和紧身裤,穿方便脱的衣服,这样能够更舒适的参加活动。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教师首先出示各种服装的图片,带领幼儿一起观看各种服装的图片,让幼儿知道有的衣服适合运动,有的衣服适合在家里穿,不同的衣服有不同的用处。然后出示挂图,引导幼儿逐副观察挂图,并讨论挂图中小朋友的情况,帮助幼儿小结各种衣服什么时候穿比较方便。最后,请幼儿亲自进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幼儿的印象,知道上幼儿园的时候,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游戏,要穿方便脱的衣服,这样能够更舒适的参加活动。

游戏活动:厨房里的危险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认识厨房中的各种器具及功能。

2、阅读幼儿用书,了解厨房中各种器具的危害性,知道不能随便触碰。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备厨房一角场景图,并贴上可以反复黏贴的厨房用具图片。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实录:

(一)出示厨房一角场景图,贴有厨房用具图片,玩游戏“图片藏猫猫”。

1、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玩一个“图片藏猫猫”的游戏吧!这是哪里?厨房里有什么?请小朋友们看清楚,有哪些东西?

2、教师隐藏厨房场景图,取下一张厨房用具图片,再次向幼儿展示厨房场景图。

3、教师带领幼儿游戏。

(二)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教师:开水瓶、烧开的水壶里装的是什么?为什么不能随便碰他们?

教师:打火机、火柴是用来干什么的?微波炉好像没有火,也没有煤气,里面也没有开水,我们小朋友可以用吗?

(三)教师引导幼儿在幼儿用书上进行操作活动。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个厨房里有什么?哪些东西有危险? 教师:请小朋友们用笔把他们圈出来。

(四)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教师: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你认为什么东西有危险?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家里的厨房里有这么多有趣的器具,可是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小朋友们不能随便碰厨房里的器具哦。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教师首先出示了一幅贴有厨房用具图片的厨房一角场景图,带领幼儿玩场景游戏,激发了幼儿活动兴趣。接着,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理解书中画面上厨房里危险的内容,认识厨房中的各种器具及功能。再带领幼儿进行操作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并知道厨房里危险的器具,了解厨房中各种器具的危害性,知道不能随便触碰。

情境表演活动:浴室里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情景表演,了解如何避免在浴室里发生危险。

2、能够根据情景表演的情节,展开讨论。 活动准备:

1、与配班教师排练情景表演。

2、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实录:

(一)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洗澡模仿操,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洗澡吗?我们一起来洗一洗吧。

2、教师带领幼儿做洗澡的动作。

(二)引导幼儿观看情景表演。

1、教师:洗澡很舒服,洗澡的时候如果不小心也会有危险,洗澡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带领幼儿观赏洗澡的情景表演。

(三)教师提问,引导幼儿了解浴室里易发生的危险。 教师:

1、妈妈带丁丁去洗澡,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洗澡的时候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拖鞋?为什么? 教师:洗澡下水之前要注意做一件什么事?如果先试一下水温会怎么样?洗澡水为什么能放很多?

教师:长时间洗澡会怎么样?

教师:洗完澡能在浴室里跑来跑去吗?为什么? 教师:在浴室里能用电器吗?为什么?

(四)引导幼儿观看教学挂图,对画面上的行为进行辨别。

教师:图上的妈妈和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做得对吗?为什么?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首先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洗澡模仿操,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接着带领幼儿观赏洗澡的情境表演,再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幼儿加深印象进一步了解浴室里容易发生的危险,最后再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看教学挂图,并带领幼儿对画面上的行为进行辨别,知道如何避免在浴室里发生危险。

情境表演活动:安全用电 活动目标:

1、通过问题情境以及阅读画面内容,了解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2、在观看情境中运用阅读经验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判断。 活动准备:

1、情境表演,班级现有的电器如录音机、电视机等。电视机拔下插头,有插座。

2、接线板一个,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实录:

(一)谈话导入活动。

1、教师指实物插座,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在我们的教室里哪些地方有插座?它有什么用?

2、教师小结

(二)创设问题情境,请幼儿思考解决方法。 问题一:该选哪一个?

教师:开电视机,但是电视机插头没有插进插座。 问题二:不够长怎么办?

教师:如果够不到插座,插不到插座怎么办?(出示接线板)

(三)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为电器找出适合的插座。 教师:图上有需要用电的电器吗?

教师:插座在哪里?电视机的插头可以插在哪里?台灯的插头插在哪里?为什么?

(四)幼儿阅读图片,初步了解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教师:电的压力非常大,如果正确使用它,可以帮我们很多的忙,但是如果不注意用电安全,就会很危险。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书上,向图书学一学哪些事情不能做,很危险。

(五)与幼儿分享阅读图书得到的经验。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从图中学到了些什么?

教师:用金属做的起子戳插座孔——工作中的电很危险,不能随意碰、玩插座。 教师:接线板插座上及周围有水——在插座上绝对不能有水。 教师:接线板插座上插满电器插头——不要在接线板插座上同时插很多的电器插头。

(六)情境表演,幼儿根据前一环节的经验辨别正误。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情境表演,并帮助幼儿幼儿辨别插座、电器等的正确使用方法。

(七)教师总结

教师:我们家里有很多插座和电器、电线,而它们通常又在我们小朋友比较容易接触到的地方,我们要记住这些安全用电的知识,还可以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一些怎么安全用电。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通过问题情境以及阅读画面内容,了解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常见例子,引发幼儿的思考。然后通过阅读图书中的经验分享,学习生活中比较危险地用电方式,同时也辨别了插座、电器等的正确使用方法。在观看情境中运用阅读经验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判断。

谈话活动:烫伤了,怎么办 活动目标:

1、知道烫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2、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对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有所认知。 活动准备:

1、娃娃一个、一盆水、剪刀、纱布。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实录:

(一)通过谈话引发幼儿生活危险,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要远离哪些会烫伤人的东西。哪些东西会烫伤人呢?万一不小心被烫伤了,应该怎么办呢?别着急,快来学习一下烫伤的自救方法吧。

(二)引导幼儿观看教学挂图并描述画面内容。

教师依次引导幼儿按顺序看图,请幼儿描述图上人物的做法。

(三)在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请一位幼儿模仿操作。

教师:这儿有一个小娃娃,她不小心烫伤了,谁愿意用我们刚刚学过的方法来帮助她?

(四)幼儿自主谈话,结束活动。

1、教师组织幼儿自由交谈,教师深入幼儿参与活动中的谈话。

2、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中班学期安全教育总结范文第2篇

的发展,我园一直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工作,我们要把安全问题放在工作的首位,减少幼

儿身心受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把安全工作责任到人,尽我们的一切能力保护好幼儿的安

全。同时作为幼儿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班老师是幼儿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因此,为确

保在园幼儿的身心安全,我们制定了安全工作计划。

(一)教师做到:

1.坚持每天晨检。保证幼儿不带危险物品入园,如有要收回。

2.保证教室通风、干净,保证区角材料的安全、卫生,定期消毒玩具。

3.预防烫伤、外伤、药物中毒,预防异物进入耳、鼻及气管。

4.严格书写交接班记录,及时清点人数和物品与接班教师交代清楚,预防幼儿走失。

5.幼儿午睡时检查是否有危险物品,巡视幼儿是否有不良的睡眠习惯,并及时纠正。

6.户外活动时,老师认真检查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幼儿安全。

7.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与家长密切配合,加强防范意识,让幼儿在有安全意识的基础

上,时时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安全.

8.严格执行幼儿园接送规章制度。把孩子交到其父母的手中。

9.上下午班的教师离园时在班内各处检查,如:水、电、门、窗及贵重物品要入库。

总而言之一句话,老师在工作中做到时刻高度警惕,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对孩子要做到:

“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孩子到哪,老师的眼睛就到哪。

(二)在幼儿方面做到:

1.确保上下楼的安全。幼儿能做到不推拉、不跳台阶。

2.幼儿知道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东西。懂得不能随便离开大人或集体。

3.幼儿知道不将手放在门缝间、桌子间、椅子间、以免受伤。

4.户外活动玩大型玩具时,不推不挤,幼儿拿器械时互相帮助,保证幼儿安全。

5.知道不能碰电插座等电器,用剪刀时注意安全,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

中班学期安全教育总结范文第3篇

一、阶段目标:

1、学习表演故事,通过扮演故事角色,感受故事表演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和文学作品的兴趣。

2、在表演中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的能力。

3、发展幼儿想象力,学习运用不同的语句、表情、动作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

4、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要求幼儿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表演。

5、培养爱惜玩具材料的好习惯,用后会整理、收拾好。

二、预设内容:故事表演《小猴买“O”》

三、游戏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故事《小猴买“O”》,对生活中象“O”的物品展开想象。

2、物质准备:小猴、小鸭、小猫、小狗、小老虎、小兔的头饰和纸偶;商店场地布置及制作有关商品(救生圈、圆镜子、蛋糕、铁环、球)。

四、游戏指导 第一次活动指导:

1、引出故事名称,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并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观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有谁?

2、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激发幼儿想表演的愿望。 (1)第一遍:刚才的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中有谁?你喜欢谁? (2)第二遍:故事表演中小猴卖的“O”是什么东西?请你分别说说小鸭、小猫、小狗、小老虎、小兔它们都要买些什么?

3、引导幼儿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人物的出场顺序及学习句型“我要卖XX”“我用圆圈做XX”。

4、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并请幼儿一起进行角色对话的练习。

5、活动延伸——下午午休起床后让幼儿倾听故事,继续熟悉故事情节。

表演游戏《小猴卖“O”》第二次活动指导:

1、请幼儿回忆故事名称,并试着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里面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复述故事,请幼儿认真倾听,激发幼儿想表演的愿望。 重点——故事表演中小猴卖的“O”是什么东西?

小鸭、小猫、小狗、小老虎、小兔它们都要买些什么?

3、引导幼儿复习故事人物的出场顺序及学习句型“我要卖XX”“我用圆圈做XX”。

4、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角色对话的练习。

5、请一些能力强的幼儿上台为大家表演,其他幼儿认真观看并想想:你觉得谁表演的好?好在哪里?如果是你表演的话,你要如何表演。

6、引导幼儿根据角色需要的东西表现不一样的神情和动作,并配上人物对话。

7、一种角色多人扮演进行表演,让每位幼儿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参与的机会。

8、活动延伸——请幼儿在家可以跟爸爸妈妈讲一讲“小猴卖O”的故事,并试着进行对话。

表演游戏《小猴卖“O”》第三次活动指导

1、教师请幼儿一起复述故事,激发幼儿想表演的愿望。 重点——故事表演中小猴卖的“O”是什么东西?

小鸭、小猫、小狗、小老虎、小兔它们都要买些什么?

2、引导幼儿说说故事人物的出场顺序及句型“我要卖XX”“我用圆圈做XX”。

3、幼儿进行角色对话的练习(引导幼儿根据角色需要的东西表现不一样的神情和动作,并配上人物对话)。

4、请上次表现有进步的幼儿上台为大家表演,其他幼儿认真观看并想想:你觉得谁表演的好?好在哪里?如果是你表演的话,你要如何表演。

5、幼儿分组进行表演,教师巡回指导,鼓励一些胆子小的幼儿积极参加,用响亮的声音与别人交流。

6、由于班级人数较多一组中的一种角色可以请2-3个人一起扮演进行表演,让每位幼儿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参与的机会。

7、游戏结束,幼儿收拾玩具并评价。

8、活动延伸——请幼儿在家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进行表演。

表演游戏《小猴卖“O”》第四次活动指导:

1、教师请一组幼儿为大家表演,其他幼儿认真观看并想想:你觉得谁表演的好?好在哪里?如果是你表演的话,你要如何表演。

2、幼儿再次进行角色对话的练习(引导幼儿根据角色需要的东西表现不一样的神情和动作,并配上人物对话)。

3、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还有谁来到小猴的商店里来买“O”,分别是什么东西?并让幼儿将自己想到的创编进故事里。

4、幼儿分组游戏,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在本组内协商讨论要怎样进行创编故事并表演。

5、游戏结束,幼儿收拾玩具并评价。

8、活动延伸——请幼儿在区角活动时继续创编故事进行表演。

十月份表演游戏:《看瓜》

第一次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掌握角色对话,学习运用动作、表情表现角色特征。

2、掌握角色出场的顺序,能合作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轮流扮演角色和收拾游戏材料的游戏规则。

(二)、活动准备:

1、头饰、道具若干

2、搭设简易舞台

3、事先请三名幼儿排练戏剧《看瓜》

(三)、活动指导:

1、讲述故事《看瓜》,之后结合故事提问:故事中有谁?他们要去干什么,它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2、师结合手偶表演第二遍讲述故事。组织幼儿学习台词。(重点抓住角色的不同神态学习对话)。

3、观看表演〈〈看瓜〉〉,初步让幼儿了解该故事的整个表演过程,通过提问掌握角色的出场顺序。

4、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尝试表演,幼儿简单评价:你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鼓励幼儿下次参加表演,结束活动。

延伸:表演区投放〈〈看瓜〉〉的表演材料,供幼儿表演。

第二次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掌握角色对话,学习运用动作、表情表现角色特征。

2、掌握角色出场的顺序,能合作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轮流扮演角色和收拾游戏材料的游戏规则。

(二)、活动准备:

1、头饰、道具若干

2、搭设简易舞台

(三)、活动指导:

1、回忆上次活动,观看表演,交代观看表演的要求。

2、幼儿看表演,学说角色间对话。 (1)、完整表演。

(2)、提问角色表演出场顺序。

(3)、分段表演,学说语句。(复习用不同的语句表现有关角色的对话) (4)、学习角色的不同神态、动作。

3、出示表演道具,布置场景,幼儿尝试表演。

(1)、以小组的形式轮流表演,并根据每一次的表演引导幼儿进行评价。 (2)、请表演得好的幼儿表演。

4、结束活动,鼓励幼儿平时在表演区参加表演。 第三次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掌握角色对话,学习运用动作、表情表现角色特征。

2、掌握角色出场的顺序,能合作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轮流扮演角色和收拾游戏材料的游戏规则。

(二)、活动准备:

1、头饰、道具若干

2、搭设简易舞台

(三)、活动指导:

1、出示头饰,引起回忆,交代观看表演的要求。

2、幼儿看表演,复习角色间的语句及神态。 (1)提问角色表演出场顺序。

(3)边表演边引导幼儿复习角色间的对话。 a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语调表现对话。 B重点学习角色的不同神态、动作。

3、出示表演道具,布置场景,幼儿进行表演。

(1)、分小组进行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并根据每一次的表演引导幼儿进行评价。 (2)、集中请表演得好的幼儿表演。

4、结束活动,鼓励幼儿平时在表演区参加表演。

第四次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掌握角色对话,学习运用动作、表情表现角色特征。

2、掌握角色出场的顺序,能合作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轮流扮演角色和收拾游戏材料的游戏规则。

(二)、活动准备:

1、头饰、道具若干

2、搭设简易舞台

(三)、活动指导:

1、直接引出本次游戏的主题:《看瓜》。共同回忆上次游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的办法。

2、提出本次游戏的要求:。

(1)分小组进行游戏,小组成员互相要合作、帮忙。 (2)要正确使用道具,共同维护表演的秩序,做个文明的观众。

3、根据幼儿的意愿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幼儿进行表演。 (1)分配表演道具,小组共同布置表演场地。

(2)教师观察孩子们分配角色、合作表演的状况,适时介入指导。 (3)集中请表演得好的幼儿表演。

4、结束活动,根据今天的表演情况,幼儿进行自评,教师总结,并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鼓励幼儿平时在表演区参加表演。)

十一月份表演游戏:《三只蝴蝶》

第一次游戏:

一、教学要求:

1、多次感受故事“三只蝴蝶”,在此基础上知道名称,初步理解内容,对表演有个完整的印象。

2、引起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故事,学习对话,学会了蝴蝶飞、花儿摇动的律动;

2、物质准备:布置好场景、准备表演用的相关道具:角色头饰、背景图。

三、游戏指导:

1、出示蝴蝶头饰,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它可以用来玩什么游戏呢? 老师与幼儿一起复述故事的内容和对话。

2、师与幼儿一起复习故事内容,讲到对话部分时,让幼儿一起说。让幼儿学习对话部分,注重语气,语调。根据人物的不同,环境的不同,进行语言的训练。

3、幼儿分组游戏:

一部分幼儿玩角色游戏,按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游戏。 一部分幼儿玩表演游戏:

4、要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用头饰或用纸偶表演),在活动中大胆表演,与同伴分工合作,遵守游戏规则。

5、幼儿布置游戏场景,分组游戏,老师指导。

6、集中幼儿:讲评游戏的情况。

7、老师与孩子共同收拾玩具,材料。

第二次游戏:

一、活动目的:

1、在多次感受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蝴蝶、花儿的对话。

2、掌握角色出场的顺序。

3、萌发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故事,学习对话,学会了蝴蝶飞、花儿摇动的律动;

2、物质准备:布置好场景、准备表演用的相关道具:角色头饰、背景图。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头饰、道具,介绍游戏场景,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回忆故事的内容和角色间的对话。

3、提出表演要求:注意区分蝴蝶和花的不同语调。

4、幼儿按意愿选择场地,扮演角色。

5、幼儿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表现角色特征的情况。

6、评价:表扬能用不同语调表现角色特征的幼儿。

第三次游戏:

一、活动目的:

1、在多次感受和初步学句的基础上,要求幼儿初步会表演。

2、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和自信心,要求声音响亮,语言清楚。

3、基本上掌握语言表现手段和非语言表现手段。

二、活动准备:

布置好场景、准备表演用的相关道具:角色头饰、背景图。

三、活动过程:

1、请一组幼儿表演,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与幼儿一起回忆故事的内容和角色间的对话。

3、提出表演要求:注意区分三只蝴蝶分别用的不同语调、动作、表情。

4、幼儿按意愿选择场地,扮演角色。

5、幼儿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表现角色特征的情况。

6、评价:表扬能用不同语调表现角色特征的幼儿。

第四次游戏:

一、活动目的:

1、在一边感受一边学习表演的基础上,人人初步会表演。

2、表演时声音响亮,大胆表演,激发自信。

二、教学准备:

准备六组道具、头饰。

三、活动过程:

1、出示道具等物,引出游戏。

2、幼儿学习表演:

1)、示范表演:请能力强的幼儿进行示范表演。要求幼儿认真观看,看后说说谁表演的好,为什么?

2)、集体学习体态语和幼儿表演的好的地方,鼓励幼儿表演时声音响亮。

3、幼儿分组表演。

要求:商量分配角色,不争抢道具;表演时声音响亮,动作大胆表现。

4、结束游戏:鼓励幼儿的表现,激发幼儿下次表演的欲望。

十二月份表演游戏:小龙奇遇记

第一次活动指导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说说“小龙奇遇记”的过程。

2、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表演戏剧。

3、懂得偷懒的人不被人喜欢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1、剧中角色的木偶形象及头饰,裤子、牙刷、汤匙等道具。

2、准备简易木偶台、舞台布景。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展示图片、玩具导入故事。

2、结合图片、玩具讲述故事。

3、讨论故事:故事的题目是什么?小龙早上起床时说了什么?裤子听到后是怎么做的?小龙刷牙时又说了什么?牙刷听到后是怎么做的?小龙吃饭时又说了什么?汤匙听到后是怎么做的?

4、分段理解故事,并理解对话,鼓励幼儿学习对话。

5、教师一边讲故事,一边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角色的对话。 第二次活动指导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表演故事,通过扮演故事角色,感受故事表演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和文学作品的兴趣。

2、在表演中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的能力。

3、培养爱惜玩具材料的好习惯,用后会整理、收拾好。

二、游戏准备:

1、剧中角色的木偶形象及头饰,裤子、牙刷、汤匙等道具。

2、准备简易木偶台、舞台布景。

三、游戏指导:

1、出示道具,认识道具的运用,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里面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复述故事情节,幼儿分组扮演角色,填补故事中的对话。

3、引导幼儿复习故事动物的出场顺序。

4、请一些能力强的幼儿尝试为大家表演,其他幼儿认真观看并想想:你觉得谁表演的好?好在哪里?如果是你表演的话,你要如何表演。

5、教师提出表演要求,幼儿学习表演:

(1)大家要合作表演,特别是要关注角色的出场,角色之间的配合以及游戏结束后共同收拾。

(2)一种角色多人扮演角色进行表演,表演时要大胆地把角色的动作、对话表现出来。

6、结束游戏:收拾道具,分享表演的乐趣。 第三次活动指导

一、游戏目标:

1、通过进一步扮演故事角色,提高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受。

2、在表演中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的能力。

2、学习运用不同的语句、表情、动作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

二、游戏准备:

1、剧中角色的木偶形象及头饰,裤子、牙刷、汤匙等道具。

2、准备简易木偶台、舞台布景。

三、游戏指导:

1、教师请幼儿一起复述故事,激发幼儿想表演的愿望。

2、引导幼儿说说故事角色的出场顺序。

3、幼儿进行角色对话的练习(引导幼儿根据角色需要的表现不一样的神情和动作,并配上对话)。

4、请上次表现有进步的幼儿上台为大家表演,其他幼儿认真观看并想想:你觉得谁表演的好?好在哪里?如果是你表演的话,你要如何表演。

5、提出本次的表演要求: 要求大胆地运用不同的语调、动作表现不同的角色;共同布置游戏场地,收拾道具。

6、幼儿分组进行表演,教师巡回指导,鼓励一些胆子小的幼儿积极参加,用响亮的声音与别人交流。

7、游戏结束,幼儿收拾玩具并评价。 第四次活动指导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改编故事,学习创造性表演《小龙奇遇记》。

2、体验创造性表演的乐趣,培养创造能力。

二、游戏准备:

1、剧中角色的木偶形象及头饰,裤子、牙刷、汤匙等道具。

2、准备简易木偶台、舞台布景。

3、百宝箱(内装供幼儿替代的物品)

三、游戏指导:

1、回忆上次表演游戏的情况,提出不足之处。

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让幼儿将自己想到的创编进故事里。

3、学习创编一些改编后的故事的对话,请一些大胆、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表演。

4、幼儿分组游戏,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在本组内协商讨论要怎样进行创编故事并表演。

5、游戏结束,幼儿收拾玩具并评价。

6、活动延伸——请幼儿在区角活动时继续创编故事进行表演。

一月份表演游戏

预设活动内容:创编故事《三只蝴蝶》 第一次活动指导: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改编故事,学习创造性表演《三只蝴蝶》

2、体验创造性表演的乐趣,培养创造能力。

二、游戏准备:

准备六组道具、头饰、数字卡、蔬菜卡等。

三、游戏指导:

1、回忆故事表演《三只蝴蝶》,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创编故事,讨论: 我们可以把《三只蝴蝶》的故事改成什么样的故事才能让蝴蝶们都淋不到雨呢 ?

2、将改编后的故事的对话进行整理,请一些大胆、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表演,帮助幼儿梳理角色的出场。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提出表演要求:幼儿在本组内协商好创编的故事,大家合作表演;小组成员一起布置场景。

教师观察指导。

4、结束游戏,收拾游戏材料。 第二次活动指导:

一、活动目的:

1、表演时声音响亮,大胆表演,激发自信。

3、学会创造性的表演,体会创造表演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准备多组道具、各种动物的头饰。

三、活动过程:

1、出示道具等物,引出游戏。

2、组织幼儿讨论、创编:这个游戏中,有什么办法让蝴蝶们都不会淋到雨?蝴蝶们还可以去找谁请求避雨?

3、将幼儿的创编进行尝试性表演,帮幼儿理清楚角色的对话、出场顺序。

4、提出要求,幼儿分组表演:将想出来的故事试着表演;商量角色的分配,不争抢道具;表演时声音响亮,动作大胆表现;

4、结束游戏:鼓励幼儿的表现,激发幼儿下次表演的欲望。 第三次活动:

一、活动目的:

1、能自主地提出游戏的主题,尝试自由组合表演。

2、培养幼儿的初步组织能力,体会自由组合表演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准备多组表演游戏的材料、道具、头饰。

三、活动过程:

1、直接引题,幼儿提出表演游戏的主题:你们想玩什么游戏?

2、讨论:每个表演游戏需要什么道具材料?需要几位角色?

3、提出这次游戏的要求:根据自己要玩的游戏的角色数量,自由邀小伙伴;表演前大家合作做好各种准备。

4、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并指导,特别是要关注没有被邀请到的孩子,引导小组接纳并邀请他们参加游戏。

中班学期安全教育总结范文第4篇

中班第一学期工作结束了,每个孩子都在原有水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了更好的完成以后的工作,提高保教质量,将《纲要》精神贯彻到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活泼、健康成长。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保育方面

两位老师默契配合做好班级卫生清理工作,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并及时记录。幼儿的毛巾、水杯、桌椅、被褥按时消毒。本学期我们在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安全自我保护教育。

教育方面

在教学活动中:与另外两位中班教师一起配合随时调整本班的教学计划,在遇到问题时我们能够共同商讨,收集大量的有关资料完善班上的教学任务,使得班上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健康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除了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体育游戏,还增加了竞赛游戏,完成各项体育活动目标。同时萌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并从中懂得一些公平竞争的规则意识。此外还特别注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把握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如上下楼梯时提醒孩子靠右边走,不推挤,天冷跑步时用鼻子呼吸不迎风说话等等。但由于幼儿的自制力不是很强,虽然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没有了老师的提醒还是不会自觉保护自己。看来健康教育不能只是靠谈话,靠说教就能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健康教育下一学期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语言本学期重点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大胆发言,乐意看图书并边看边讲。直到现在发现我们的孩子是能大胆发言,但在看图书时只有少数孩子能边看边讲,大多数孩子 还处于安静看书阶段,这将是我们下学期努力的方向。在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时,老师方面,我们注重在各个领域进行渗透,而针对孩子来说,我们这学期重点关注的是不爱表现或性格内向的孩子。为此我们努力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主动和孩子交往,鼓励每个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些孩子胆小、内向不爱讲话,我

们就在活动中多鼓励这些孩子大胆说话,并多给这些孩子表现的机会。此外,还通过 个别谈话的形式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刘俊琦和张家源变得活泼胆大多了,愿意和老师、小朋友主动交流了,能在小朋友面前大胆表现了,我们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高兴。

社会这一学期我们的主要目标是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社会行为规则,乐意与人交往,有初步的合作意识,有同情心。两位教师对孩子要求一致,所以孩子的常规比起上一学期来好了许多,但还是不太理想,好多细节还是需要老师不断提醒,没有养成习惯,有待我们继续努力争取下一学期有更好的成绩。

科学这一学期科学领域的大目标有三。一是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二是在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三是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而对于一些数学活动,我们尽量是在生活中进行渗透。让幼儿在游戏生活中学习数学。

艺术艺术领域的目标重在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这一学期我们通过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等多种形式为幼儿提供活动机会,大胆表现自己。但是对技能技巧的学习教师没有用心思考如何让孩子学得扎实,所以活动进行过了,但孩子的技能不扎实,所以在表现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在下一学期中,教师要在技能技巧上下功夫。

环境创设根据主题和孩子、家长共同创设活动环境,努力做到让环境说话。其中重点是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这一学期,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我们从理论上更加认识到区域活动的重要性以及材料的投放对幼儿活动的影响,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每个主题活动中并不能都按时、按质、按量去投放与目标相应的材料做相印的指导。此外,作为教师也没有把握好整个学期的主要完成目标,特别是角色区的目标,而且没有计划。所以区域活动的创设很不理想,希望在下学期,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的区域活动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家长工作方面与家长很好的合作,能够直接影响班上各项工作的进行,为了更好的搞好班上的家长工作,我们总是热情的接待每一个家长,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回答,对家长的叮嘱总是用心去完成。对需要进行个别教育的孩子我们就通过个别交谈 与家长交换意见,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本学期我们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还开展了“ 唱响春天、放飞希望—— 庆新年文艺演为”给孩子提供了展现自己的机会,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家长们都希望多些让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更希望我们能挖掘每个孩子潜在的能力。

中班学期安全教育总结范文第5篇

一. 认识汉字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大 小 上 下 多 少 土 地

马 牛 羊 个 了 不 木 金 水 火 白 皮 子 王 鱼 画 你 我 他 衣 巾 毛 山 田 左 右 片 风 天 云 老 文 飞 二.背诵诗歌,古诗及散文

诗歌:阳光 树伞 糖果 薯片扑克牌 北风娃娃 四季儿歌(春 .夏. 秋. 冬) 散文: 爱心 古诗: 悯农

三.熟读背诵绕口令,谜语

盘脚丫 谜语(风) 绕口令(四和十) 四,会看图说话和讲故事

好乌龟巧乌龟 谁需要伞 小熊开商店 泡泡糖 它们是谁 一颗纽扣

浇花 会变的云 画爷爷 音乐会 好心的动物们

音乐 : 蚂蚁 小小雨点 走路 种瓜 两只老虎 小娃娃跌到了 小红花 小手拍拍

小动物在哪里 小兔乖乖

数学: 一. 能从1数到100 二. 会认会写0---20 三. 会按数字画出相应的点数

1 3

5 四.会看图写数字

(

)

( )

(

)

英语:

问候语Hello!你好 Hello Miss wang王老师好 Hello daddy爸爸好 Hello mammy妈妈好

二. 动物名称 Panda熊猫 bird鸟 monkey猴子 rabbit兔子 elephant大象 cat猫 dog狗

Mouse老鼠 goat山羊 lion狮子

上一篇:安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