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诗范文

2023-09-22

李白古诗范文第1篇

班级:汉文

姓名:杜佳彦学号:

2012级2班

2012504010 唐诗专题课程论文

论李白诗歌

摘要: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神奇的艺术魅力,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变化多样,取得了后人难以追及的成就。本文主要从其诗歌的意象、风格、和艺术成就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李白诗歌

意象

风格

艺术成就

一、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描绘的具体形象,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创造意象并借助意象抒发思想感情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李白诗歌中的众多意象,不仅体现出李白独特的人格意识和不朽的人格魅力,更体现出意象这一方法在诗歌运用中的独特魅力。

(一)李白诗歌意象的分类

李白诗歌中意象的分类大多数还是与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的意象分类相一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一是草木类。草木类中的代表意象有梅、兰、竹、菊、青草、杨柳、松柏、梧桐等。草木类的意象主要经常用来表现人物的人品或者性格,例如松柏表示刚正不阿、梅花代表高洁不屈等。李白诗句中有“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里用桃花表现的就是与世无争,其乐融融的境界,桃花是春天的象征,是理想桃源的象征。二是动物类。动物类中代表意象的有大鹏、大雁、蝉、杜鹃等。李白诗歌中典型的意象是大鹏。代表诗句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另外“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诗中的大鹏是作者李白的自我外化,诗人将大鹏视为理想与抱负的寄托,赋予大鹏气贯长虹、直冲霄汉的人格力量,是诗人慕自由、尚洒脱的独特思想意蕴的体现。三是器物类。器物类中代表意象的有酒、酒杯、剑、船、镜子等。酒和剑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比较典型的两个意象,男诗人用的概率更大,而且在描写战争的时候,剑这个意象出现的比较频繁。关于酒的诗句,最出名的诗句之一就是李白的那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虽然诗人在诗句中并没有直接写到酒这个字,但是诗人却用“莫使金樽空对月”描写出了一幅豪迈喝酒的场景,显得十分具有英雄气概。四是气象景物类。气象景物类代表意象的有夕阳、雨雪、流水、白云、蓝天、青山等。这类意象通常都是抒情意味比较明显,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出现的相对较多。如《独坐敬亭山》中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诗句中的“孤云”是失意落魄的自我,如《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中的“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中的“云”是作者李白个性自由的精神写照。

(二)李白诗歌意象的特点 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诗歌意象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个性特征,主要突出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李白诗歌中的意象组合丰富,变化多端。例如在《行路难》中,诗人写到“子青自弃昊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两个非同时、同地发生的事情,诗人把它们并列在一起,成为互相映衬的意象,揭示出正直之士的不幸命运,给人壮阔悲凉的艺术感受。其次,李白善于利用意象表现其象征性,而这种象征大部分表现了诗人本身的仙风道骨及侠士风采。例如《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众所周知,黄河之水不可能从天上来,但是李白却用这样狂野的意象描绘了黄河的壮阔,让人身临其境。第三,李白善于利用意象在自己的诗歌中营造一种奇突之美。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是有一定固有模式的,一般诗歌的意象都蕴含了自己固定代表的寓意。但是李白在使用这些意象的时候往往与其他诗人大相径庭,表现出自己的独到之处。例如在《赠汪伦》中,李白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水”这个意象在古代诗歌中大多数表现的是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但是李白偏偏在这首诗歌中用潭水来表现与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不仅让人有新奇之意,而且借助“千尺深”的潭水,让我们也轻而易举地体会到了诗人与汪伦之间情谊的深厚。

(三)李白诗歌中典型意象的分析 李白的诗歌中出现的意象数不胜数,但是仔细分析李白诗歌我们也不难发现,虽然意象的数量很多,但是李白却对一些意象更为偏爱,所表达出的情感与思想也更为深厚,下面我们就着重分析几个李白诗歌中几个比较典型的意象,这也是李白诗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意象。

1.李白诗歌意象之“流水”。水无形无态,水又千姿百态。水最轻柔,软如丝绵;水最刚强,滴水穿石。水最有艺术的可塑性,水是李白诗歌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意象,据相关统计我们可以知道,在李白流传下来的九百多首诗歌中,出现了将近四百次有关流水的意象。其中比较熟悉的诗句有“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流水如有情,幽哀从此分”、“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等。李白格外钟情于流水这个意象,在诗歌中频繁使用,说明它与李白的思想情感紧密相联。笔者认为,李白诗歌中的流水意象其实是诗人比较隐秘的一种表现生命意识的情感。李白诗歌中的流水意象绝大多数并不是作者单纯的对自然景物进行描写,有的时候流水表达了时间内涵,而这一内涵正是折射出了诗人强烈的生命意识。用流水这一意象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并非是李白独创的,事实上流水这一意象经过中国数代文人的反复锤炼已经沉淀为中华文化中一个十分特殊的文化符号:和而不同,兼容并蓄。

2.李白诗歌意象之“剑”。 李白不仅是一名浪漫的诗人,还是一名武功高强的侠客,因此在他的诗歌中频繁的出现“剑”这个意象,就显得十分自然。剑是我国最古老的兵器之一,代表的是力量与权威。在全唐诗中,李白笔下一共出现了一百零七次“剑”这个意象,由此可见他对“剑”这一意象的钟情。李白从小就学习剑术,对剑有着深厚的感情,甚至他在自己的诗歌中把自己的妻子也比作了“拙妻莫邪剑”。李白生活在我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代民风开化,国威远扬,因此李白的个人理想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他在诗歌中频繁的使用“剑”这个意象,也表现了他想要建功立业的博大胸怀。“剑”这一意象不仅寄托了诗人对于自由的渴望,还表现了诗人一生都想追求的报效国家的情怀。

二、风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有多维度的呈现,但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具体说来,又具有雄壮豪放、神奇瑰丽、飘逸洒脱、天真率直、清新自然等特点。

(一)雄壮豪放

李白的诗歌往往给人一种雄壮豪放的美,这可能与李白好大言有关。李白在《上李邕》一诗中写道:“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种“大言”,实际上就是夸大的话,也就是说大话,常常有意夸大数目,用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如“白发三千丈”(《秋浦歌》)、“飞流直下三千尺”(《望庐山瀑布》)等,这样就容易给人一种豪壮的感觉。这种好“大言”,还常常表现为对雄伟阔大、奇特壮美的意象的追求。李白的诗,境界往往十分开阔。你看他写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可谓气势浩荡,一泻千里;他写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望庐山五老峰》),境界也十分壮美。再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给人以一种崇高感。又如《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特别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当然,李白好“大言”,自然也就常用大胆夸张的手法。他写《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写《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他写饮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他写大风:“一风三日吹倒山”(〈横江词〉)。这些极为大胆的夸张,往往能形成磅礴的气势,给人以雄壮豪放的美感。

(二)神奇瑰丽 李白诗歌的奇主要在于它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的想像,创造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并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诗人常将想像与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相结合,把现实与理想、人间与幻境、自然与人事,巧妙地熔铸成篇,创造出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李白诗歌的想像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他的奇特的想像,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像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像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李白还好写一些奇幻的境界。如《古风》第十九写他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借写梦游天姥山,却引出了一个虎啸鸾鸣、仙人纷至的神奇境界:“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种境界可谓奇之又奇。李白也好写一些奇异的景物。如《蜀道难》写蜀道,它不仅写了神话传说,想像奇特,把人们带入了“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神话世界和“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神奇想像中;而且它把蜀道上的自然景物也写得非常奇异。李白诗歌的奇还表现在它那大起大落的结构上。例如《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其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是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三)飘逸洒脱

李白是一个才情浪漫、飘逸不群的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一种多么飘逸的风采呀!他狂傲不羁、飘逸洒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这是何等的气魄呀!他可以潇洒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程度,他整日幻想着那“驾鸿凌紫冥”的神仙生活,以至于他的死也被后人传说成是“跳江捉月”、“骑鲸升天”,死也死得潇洒飘逸。李白的歌行体诗歌,最具有飘逸潇洒的艺术风格。如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梁园吟》等作品,以自身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像,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至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也内含飘逸潇洒的风神。他的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反映到他的绝句里,就是飘飘欲仙、超尘脱俗、情韵隽永、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象,形成了清新飘逸的情思韵味。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在这些诗句里,我们基本上看不到世俗的污浊和混乱,看不到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肮脏和庸俗,所能看到的只是安闲的山,悠然的水,淡泊宁静的心情,感受到的是心随物化、心与物冥的潇洒与安然。在空明、澄净、悠然的意象里,渗透着诗人对世俗社会的否定和批判,更传达着诗人个性的风流倜傥和浪漫洒脱。

(四)天真率直

李白性格天真,灵魂透明。他胸无城府,襟怀坦白,敢讲真话。他是一个心直口快、表里如一的人,因此,他的心极易与读者沟通。他的大喜大悲,他的喜怒哀乐,总是表露得淋漓尽致。他被朝廷征诏、春风得意之时,便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仕途不如意时,他就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三首》之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他自负时,就毫不掩饰地自我夸奖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他忧愁难解时,便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他到别人家作客,却喧宾夺主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他玩累了,便向朋友挥挥手说:“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他愤怒时骂那些权贵说:“蹇驴得意鸣春风”,“董龙更是何鸡狗!”(《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他悲哀时说:“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他的这些不加掩饰、直出肺腑的快言快语,使人感到格外的亲切。

三、艺术成就

李白是我国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称赞他的诗时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一)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李白是一位情感强烈的抒情诗人。在他的诗篇中激荡着火焰般的情感。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使他笔下的一切都带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这种强烈的主观个性,在他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公无渡河》:“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

(二)大胆的艺术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长期漫游的经历,倔强的个性,对现实的叛逆精神,给李白的 诗篇带来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艺术夸张。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如他的《望庐山瀑布》、《庐山谣》二首诗就是这方面传诵的名作。后一诗中,他在庐山顶上望大江的景色“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首诗完全摆脱了真实空间感觉的拘束,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突出了山川的壮丽,展示了诗人壮阔的胸怀。黑格尔曾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艺术家的想象。”李白的诗歌就显示出了这种超凡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常规不可思议的诗篇。

(三)诗歌体裁多样,不为格律所束缚

李白的诗篇不拘对仗,奔放流动,运用的诗体也不拘一格。但他使用最多的还是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这两种诗体在当时也是最新最自由的,和他那自由豪放的个性也特别适应。李白这方面的成就源于他对乐府民歌的学习和研究。

(四)语言清新自然

李白的诗歌在语言上不屑于过分的雕琢刻画,只有天真自然之美。如:《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观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参考文献:

李白古诗范文第2篇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他的影响力巨大.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在他的《行路难》中他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等太行雪满山”来形容自己艰难处境。由于当时高力士杨国忠的受宠,贤士都被据在朝门之外,因此他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悲叹,但他的乐观主义天性又使他对理想追求都是执着的。他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写道“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借用谢尚知遇袁宏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的怀才不遇渴望知音的心情。以上都说明李白对仕宦生涯是积极的。而另一方面李白又受道家的影响,不时又有高蹈出世的想法,而且他也曾在深山隐居过。在《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表现了他对道家的崇信和对儒家的嘲弄和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的感情。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描写奇幻的梦境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最后他说“安能催眉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在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彳亍着。

而杜甫就简单的多。他一生都在谋求获得官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他一生都相信自己能有朝一日“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这种精神一直渗透在杜甫诗的字里行间他的七律《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

1 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这首诗十分能体现杜甫诗歌的特点,诗开头就以景色引出作者心绪,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有动人的对比。其后写出“万方多难”的境况,最后写出个人报负,他想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全诗即景抒情写山川联系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说人事又借助自然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物国家灾难个人情感于一炉,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的是唐军攻克安史老巢后诗人听到消息后的喜悦。全诗以流走的音韵真挚的情感快速的节奏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登高》全诗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一体。前两联写景,后两联结合自身衰老,归结到零落潦倒的根源。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名句。

在诗体上说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使用的是散文句法。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在诗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逊于杜甫。而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而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这也是年轻人多喜欢李白而思想成熟的人多喜欢杜甫的一个原因。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务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这种已被现实所牢笼却不愿接受想征服现实的的态度,与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祖国人民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本质又相同的。用韩愈的话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的艺术成就和高风亮节永远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的比较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李白和杜甫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的历史,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朝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感情热烈,气势宏大,想像丰富,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比如,蜀道雄奇险峻,难以表述,李白却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在《蜀道难》中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神话传说,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写黄鹤不得飞过、猿猱愁于攀援,映衬出人在其上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险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2 李白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的又是积极入世的。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的乐观主义天性又使他对理想的追求是执着的。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终身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和格律严谨、情感内敛、沉郁顿挫、充满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兵车行》为历代所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在艺术上寓情于叙事,诗人激切奔越、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汇在全诗的始终,诗人那种焦虑不安、忧心如焚的形象也仿佛展现在读者面前。

李白古诗范文第3篇

【使用说明】

1、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了解名人事迹,积累写作素材。

2、学会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灵活运用材料。

3、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

万能议论素材精选之李白

1、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2、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3、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4、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5、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6、李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他磨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觉得他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于是他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昔日他骑卸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7、“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

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的洒脱!因此,他虽不被朝廷重用,但却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9、高远恢宏的理想。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申管仲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这是他执着的人生信念。为此,他“仗剑怯园,辞言远游”,广为交游,诗名远播、以期能入朝为官,实现济世的政治抱负,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为早日平息战乱,复兴大业,在隐逸多年后,又欣然接受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的恭请,满怀热忱毅然从戎。即使在“赐金放还”之后,年近六十之时,他仍壮心不已,准备踏上征途,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大军。途中因病折回,不久病死当途。

10、傲岸独立的个性。无论是得意之时,还是失意之日,始终保持傲岸不羁的个性。应诏入京之时,他一路狂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赐金放还”之后,他愤然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他不失耿介光明之志。“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中生。”面对炙手可势的权贵,他始终保持着人格的尊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西卒不复。”

11、豪迈超脱的人生。李白一生充满自信。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对未来充满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去帆济沧海”,这种乐观的情怀,让诗仙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始终豪迈。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旷世才华,入永王幕府之后,他曾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沙。”这与隐居隆中却高吟《梁父咏》的诸葛孔明何其相似。他始终以豪迈而超脱的情怀去拥抱阴晴不定的生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即使是寂寞失落之时,也要“花间一壶酒”,用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乐观。

1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13、在梦中的天姥山的石阶上,脚著谢公屐,看海日,闻天鸡,醒来便仰天长啸出门去,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他选择了骑鹿游名山,失去了权势,却得到了开心颜。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话题:得到与失去

14、在那样一个皇命大如天的时代,何人不畏惧高高在上的君主?然而李白独树一帜,带着西域狂放洒脱的气质,拒绝了“摧眉折腰”,他“举杯邀明月”,洋洋洒洒为后世留下多少千古名作。他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芸芸众生都为之一惊。大唐盛世的诗坛需要这样一个个性张扬的李白。——话题:个性的张扬和社会的需要、

15、桀骜不驯的李白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漂泊,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自己设置的轨道上,不为周遭的一切所牵绊,包括富贵功名——尽管他也曾十分向往功名利禄;而淡泊名利的诗人陶渊明则毅然拒绝了朝廷上的钩心斗角,远离喧嚣,归隐

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生活;还有范仲淹选择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辛弃疾选择了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上阵杀敌的人生道路——虽然直到双鬓斑白他仍壮志难酬。无论这些伟人的选择是否高尚,无论最终他们是否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选择,就应该义无返顾地走下去。——话题:在„„的路上

16、喝一斗酒,你会飞,飞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飞越天姥山的传说,栖落在三千尺的庐山之。 以月亮为杯,影子为友,你将大唐的太阳推向天空,唐诗披着三千丈白,醉了比桃花潭更深的友情。

天门山只是一个小小的酒嗝,千里江陵只不过是一句短短的酒令,驶进三月烟花的意境,诗歌的上游,是从天上奔流而下的黄河。

说什么功名利禄,钟鼓馔玉,抵不过手中的一杯酒,酒是豪气,有一星灵感/便是冲天烈焰,酒是翅膀,掠过千年万年的时空。

喝醉了,你像孩子一样,想家,吟一曲如霜的月光,曳长永恒的乡愁。

李白,你总是那么放浪,长安城里甩碎了一只酒壶,另一只又丢弃在了山水间,无家可归的酒香,飘过宋元明,你神仙一样的忧伤和幸福啊,将栖在那一枝浪漫,将深入那一缕月光之下。

李白,大唐最好的酒,香飘宋元明,一直至今,只需一滴,足以滋养我们,整个民族。 万能议论素材精选之苏轼

1、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2、一枝一叶一世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词一句总关情。

3、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4、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5、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6、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

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万能议论素材精选之杜甫

1、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我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是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才是快乐。于是从此我便有了凌云的志向,于是在我自己的心中,便有了一种充满了自信的豪爽。

2、当一句“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眼底,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着用怨恨织成的衣衫,用愁苦覆盖脸面的你、你的脚步里透着沉重,你的举止中饱含压抑,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百姓生活的艰难;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在我心目中,“无私”与“伟大”两词已悄悄的跟定了你。我为你的才高八斗却不得重用感到惋惜,我因你的凌云壮志得不到施展而感叹;既然上帝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你,又为什么让你在悲哀无奈中死去?既然你带着不凡的气质来到世间,却又为什么只因贫困就匆匆离开人世?皆大悲哀!

3、

李白古诗范文第4篇

2、C(第五段“后人对此时期的唐诗有许多的评论”,关键是“此”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即是“开元、天宝盛世”,实际上选项是夸大了范围。)

3、C(第六段“如李白的《客中作》全诗写得豁达开朗、一泻无余”,选项张冠李戴。)

14.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作者青年时代对鲁迅的散文充满了喜爱之情:②时过境迁.如夸知音难觅,令人感慨;③作者经历了各种创伤,感情迟钝,对激情的失去深感无奈。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理解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分点答,6分,就要考虑三点。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答案】(2分) ①青年作家为革命献身的时代离现在已经很久远了;②他们的革命精神固世事变化似乎已被当前文坛淡忘了。每答出一点给l分。意思答对即可。

(2)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答案】 (2分) ①时间消磨了人的激情.情随事变是正常的;②鲁迅以其真挚的感情和不朽的文笔,使青年作家们青史留名,道义永存。每答出一点给l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要注意着重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二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主旨作答。

16.在作者看来,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①被书写的对象在历是上的重要性;②书写历史的作者,如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末的表现能力;③口碑、文字、金石、竹木纸帛等传播方式和载体。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筛选能力。?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17.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以收听朗诵开头.迅速切入主题,看似随意,实则精心;②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论述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原因,紧扣主题,层层深入.③以明确鲁迅文章与道义共存的主旨收尾,前后照应,顺理成章。

李白古诗范文第5篇

双流区金桥小学 王雨晴

阅读唐诗,我们“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而一说到唐诗,李白的诗是我们不得不提的。他以仙风道骨的风格被人尊为“诗仙”,这位大诗人在群星璀璨的唐代,无疑是颗最耀眼的明星。

李白在作诗上有很高的成就,有对于现实的不满,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李白的诗作以乐府诗、歌行体、七绝为主。这些类的体裁相对自由,一般不要求对仗,流转自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不受约束。他被称为“天才”,让人钦慕。

李白生活在盛唐年代,关于这个年代,作为“诗圣”的杜甫是只有羡慕的,写下《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个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都是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气象,文学方面,开始摆脱了六朝的轻靡之风,呈现出健康明朗的特色,但是繁华的之后,矛盾也开始凸显出来,李白一生的后期,处于唐由极盛趋向衰落的时期,他的大部分诗歌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在蜀中时期,这一时期的隐居生活与道教教徒交往,培养了李白酷爱自由追求解放的性格。逐渐形成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期间创作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等诗歌,都以绝句为主。在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时期,李白创作了很多极具浪漫色彩的优秀诗歌,李白所创造的富于个性特点的意象中最突出的就是飞翔的大鹏,还有奔腾咆哮的黄河、长江,高出天外的山峰、飞泻直下的瀑布,这些都具有超凡的气概,曲折地表现了李白冲决束缚、追求自由的热情,可以见出他飘逸不群的风格。李白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大发展了庄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在长安时期,李白希望来到皇帝身边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家和人民干一番事业,但是却经受了无数挫折,无数白眼,无数讪笑,但是远大的抱负理想使他坚信“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终会实现。开元盛世以后,唐代社会正从它的高峰上衰落下来。就在这样一个时候,李白要去实现他那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他开始时是希求援引,以一登仕途。后是应诏进京,供奉翰林,在玄宗面前极力展露自己的才华“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夸胡新赋作,谏猎短书成。但奉紫霄顾,非邀青史名。庄周空说剑,墨翟耻论兵。”可见,李白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此时的玄宗已经不再是励精图治的开明圣主了。前后两次进京,对于朝政的腐败与黑暗,他都看到了。在诗中强烈地反映了他的愤愤不平。《古风第十五首》中,他抨击当时远贤臣、亲小人的政治状况是:“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他还一再抨击当时那种贤才落魄、是非颠倒的不合理现实:“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对权奸他甚至指着鼻子骂:“董龙更是何鸡狗!”他个性突出,直接且深刻的揭露出了揭露安史乱前唐王朝政治的腐败与黑暗。在本身自由个性的影响下,对封建腐败的批判更加明显。他的诗作不太倾向于人民大众,是站在较高层面,具有艺术性和批判性的创作。

李白古诗范文第6篇

2、C(第五段“后人对此时期的唐诗有许多的评论”,关键是“此”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即是“开元、天宝盛世”,实际上选项是夸大了范围。)

3、C(第六段“如李白的《客中作》全诗写得豁达开朗、一泻无余”,选项张冠李戴。)

14.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作者青年时代对鲁迅的散文充满了喜爱之情:②时过境迁.如夸知音难觅,令人感慨;③作者经历了各种创伤,感情迟钝,对激情的失去深感无奈。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理解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分点答,6分,就要考虑三点。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答案】(2分) ①青年作家为革命献身的时代离现在已经很久远了;②他们的革命精神固世事变化似乎已被当前文坛淡忘了。每答出一点给l分。意思答对即可。

(2)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答案】 (2分) ①时间消磨了人的激情.情随事变是正常的;②鲁迅以其真挚的感情和不朽的文笔,使青年作家们青史留名,道义永存。每答出一点给l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要注意着重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二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主旨作答。

16.在作者看来,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①被书写的对象在历是上的重要性;②书写历史的作者,如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末的表现能力;③口碑、文字、金石、竹木纸帛等传播方式和载体。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筛选能力。?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17.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以收听朗诵开头.迅速切入主题,看似随意,实则精心;②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论述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原因,紧扣主题,层层深入.③以明确鲁迅文章与道义共存的主旨收尾,前后照应,顺理成章。

上一篇:公共管理知识点范文下一篇:中秋祝福信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