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会计论文题目范文

2023-12-09

二级会计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要:目前,人们对我国大学普遍实行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满意度并不高,这既与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改革力度不恰当有关,也与高校之间相互模仿、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有关。各高校在运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时面对的很多核心问题具有相似性,但是校院模式也不是千校一面,各高校只有将“借鉴”与“校情”结合起来进行探索与实践,才能找到适合于本学校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文章就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中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以西南科技大学10年来对校院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就地方本科高校如何探索与校情相符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院模式;两级管理

作者简介:肖正学(1956-),男,四川开江人,西南科技大学校长,教授;董发勤(1963-),男,陕西扶风人,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四川 绵阳 621010)

高校施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既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也是各高校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实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需要。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1992年高校开始合并调整后学科门类迅速增多,特别是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加快了大学内部结构从建国之初的校、系二级制向校、院、系三级制的转变。所谓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以下简称“校院模式”)是指大学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原则,整合和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层次,通过学校分权和管理重心下移,转变学校职能部门的职能,明确学校和学院的职责和权限,形成学校宏观上决策、学院实体化运行的管理模式。[1]

校院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充分发挥学院作为办学主体的作用,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发展,提高大学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面对国内各高校学生人数迅猛增加、学科门类与专业数量不断增长和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国际化的现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与深化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众多高校把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作为现代大学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之一,开始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从目前来看,人们对我国大学普遍实行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满意度并不高,[2]其原因主要是各高校没有探索出与本校发展相适宜的管理模式。校院模式不是千校一面的,各高校必须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把握国家教育改革要求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针对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探索出与学校发展相适宜的校院模式。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盲目照抄照搬不利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科学发展,各高校在校院模式探索与实践中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握好力度、控制好节奏。西南科技大学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14所高校之一,具有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的共有特征,其10年来对校院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已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对西南科技大学校院模式的剖析,希望能为其他地方高校探索与校情相符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提供一些思考。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对大学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改革的启示

1.探索与校情相适宜的校院模式有利于促进大学的特色发展

《纲要》第十三章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3]国家层面上施行“政校分离、管办分开”,推广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就能体现在校院模式改革与创新上。学校过分集权并保留主要管理职能,势必让学校领导及职能部门忙碌于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本该作为关键来抓的战略规划、协调、评估与监督、服务等功能被弱化或流于形式。管理刻板化、考评一刀切严重影响了各学科的特色发展,从而影响学校的特色形成。

2.校院模式促进大学办学自主权的最终落实

《纲要》在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部分指出: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开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学校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对学校人才、财产和经费等均有自主管理和使用权。[3]校院模式正是围绕发挥学校宏观调控与监督功能和强化学院办学主体地位而展开的,是大学办学自主权,特别是在教学活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等方面办学自主权的具体体现。校院模式的真正落实与良性运转从根本上促进了大学办学自主权的最终落实。

3.校院模式是实现大学民主管理、学术自由与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校办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纲要》在第四十条中指出:大学要完善治理结构;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3]校院模式中,学术权在学校层面体现在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上,在学院层面上则体现在与学校对应的两个分委员会与教授委员会上。学院在管理工作中结合学科特点和学院实际情况,能更好地实现民主管理,营造适宜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教授在治学上的重要作用。同时,赋予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内部管理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责任与权力,从根本上缩小了学校的管理幅度,既发挥了学校的宏观调控能力,又增强了学院办学的活力,提高了大学的运行效率。

二、推进高校校院模式改革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1.效率与效益问题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高校校院模式改革既要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相一致,又要兼顾学校的整体情况,不能急于求成,不顾学校的实际情况而盲目推进。特别是在人员配备、管理者观念、素质与能力等软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改革的步伐过急会使工作流于形式或陷于混乱中。有的高校校院模式改革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就是把日常管理工作大量下放到学院,而学院无论在权力分配还是人员调整上均没有配套改革措施,工作效率可能提高了,但是效益却没有体现出来。校院模式下管理重心下移如果被误解为单纯把大量的管理工作交给学院做,势必使各学院忙于应付各职能部门下放的任务,出现“学校工作人员忙着找事做,学院工作人员忙着应付事”的误区,提高学校内部治理水平则无从谈起。

2.校院两级的责权划分问题

从目前来看,校院管理模式在很多大学的改革中成效并不显著,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学校的校院模式改革只是扩大化的传统校系管理运行模式,仅仅是因为应对扩招后校级管理难度增大而作出的适应性管理结构调整,也就是所谓的“事权下移”。主要表现为主要管理职能仍然留在学校层面,没有真正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即使管理重心下移了,人权、财权等仍然集中在学校层面,学校权力仍然过于集中。因此,校院模式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处理好学校与学院之间的权力和责任的划分问题。

校院模式下学校构建的是一个简政放权,以目标管理和宏观调控为主的精干高效行政管理系统,学校的主要职责集中在制定规划、宏观决策、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服务保障等方面;与职责相对应,学校的权力主要在确定办学方向、制定主要政策、调整机构并任命相应负责人、高层次人才聘用、经费筹措与预算、审计与检查评估、后勤保障、服务咨询和公共关系协调等方面。学院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内部管理、资源配置和对外交往等方面,体现了学院在大学实现办学主体目标过程中的办学实体作用,承担着大学发展的主要责任;与学院的责任相对应,学校应该根据大学总体发展目标赋予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学生管理、资源配置、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权力,以保证学院作为大学的管理中心运行的必要条件。

3.校院两级核心地位及其管理方式和功能变化

(1)就核心地位而言,校院模式下学校的核心地位由原来的决策与管理中心转化为决策中心,学院成为管理中心,在学校的指导下相对独立履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

(2)就管理方式而言,学校采用目标管理的方式对学院进行管理,而学院则通过具体、细致和及时的过程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确保学校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3)就管理功能而言,学校职能部门管理功能从管理为主变为管理为辅,实施计划、监督、调控、服务为主。

4.学院办学绩效的评比路径问题

在校院模式下,学院作为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载体,是大学重要的办学实体,在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和社会服务上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对其办学绩效的评价和比较对学校和学院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学院办学绩效的评价与比较是学校加强宏观调控和学院加强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学院绩效评比的意义、组织方式、比较标准等都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关于校院模式下学院绩效评比的探索比较多,但是如何找到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有效评比路径仍需要各高校不断探索。

三、西南科技大学10年校院模式探索与实践回顾

西南科技大学自2000年12月组建以来,一直坚持校院模式探索与实践,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与改进中,探索出了与学校发展目标和校情基本相符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并将进一步优化和推进,以促进西南科技大学办学特色的进一步凝练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对西南科技大学10年校院模式探索与实践主要收获进行剖析。

1.学院建制的优化

校院两级管理的重心在学院,基础也是学院,完善、合理的学院建制是推行校院模式的关键。[6]2000年西南科技大学由原西南工学院和绵阳高等经济技术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以一级学科或优势二级学科为中心重新组建了学院。学院的组建既考虑到要有利于原两个学校的专业融合,又考虑到要遵循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规律,有利于学科的交叉、交融和发展。

2.管理重心由学校向学院逐步转移

在这10年的校院模式探索与实践中,学校遵循权利与责任相协调、集权与分权相统一、激励与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以控制节奏、逐步下移的方式将管理重心由学校层面逐渐过渡到学院层面。目前学校各学院承担了在教学、科研、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主要管理责任,同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生管理、人才引进、资源配置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享有比较充分的自主权。

3.学校管理由过程管理为主过渡到目标管理为主

西南科技大学组建10年来,学校层面的管理由先前的过程管理逐渐过渡为目标管理,目前学校对主要教辅部门、直属部门和学院均采用聘期目标与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为主的方式进行管理,与在岗教职工签订《西南科技大学聘用合同书》,由学院施行年度与聘期考核管理。

4.学校职能部门工作性质的转变与工作人员素质、能力的提升

为了推动学校校院模式改革,不断探索与学校校情相符的校院模式,西南科技大学提出了“以构建现代大学体系为目标、以二级管理为主体”的学校综合改革要求,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发生了相应转变。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由从前“以管为主”转变为现在“以服务学院为主”,职能部门围绕业务技术、政策咨询、协调沟通和对外交流等方面为学院提供服务,同时从学校层面执行相应计划、监督和调控功能。

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能否为学院提供优质的服务,与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密切的关系。为了确保校院两级管理的顺利推进,学校要求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学校制定了《西南科技大学机关工作三项制度》(即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西南科技大学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制度,以推动职能工作人员工作作风转变,提高办事效能。学校还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途径为教职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

5.学校注重战略规划和制度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宏观决策、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服务保障上

学校非常重视各个阶段的战略规划制定,以确保形成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切实可行思路,有目的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实行包括人才引进、财务分配、聘期考核、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学位授予、学生录取等在内的主要政策制度改革,确保校院模式改革的顺利推进。比如学校2010年正式启动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和学院自主理财制度建设,学校制订了《西南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校、院(部)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试行)》、《西南科技大学关于深化学院自主理财制度的意见(试行)》、《西南科技大学学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了学校、学院预决算制度,创新了经费分配方式,修订了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学校“统一领导、两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目前学校正在进行的《西南科技大学章程》制定工作,将为学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提供进一步的制度保障,更好地推动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规范运行。

6.绩效评估与监督、评价机制建设

学校不断探索与学校校院模式改革步骤相符的绩效评比路径,通过一系列的考核实施办法,比如《西南科技大学部门教学工作考核实施办法》、《西南科技大学部门科研工作考核实施办法》等对学院、教辅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价。学校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对学校新建专业组织评估,并不定期组织对学院部分老专业进行评估抽查。

四、对地方本科院校推进校院模式改革的思考

地方本科高校之间在办学规模、学科结构、发展历程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因为办学历史、地理环境等问题,有很多与其他高校不同的特点。在校院模式改革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共同探讨和思考。

1.改革力度问题

校院模式改革步伐过慢则束缚了学校的发展,使学校有濒临淘汰的危险;改革步伐过快,又可能因管理脱节而导致管理混乱。改革力度的把握就是要求改革力度与学校发展整体水平相协调,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符。

2.管理工作人员的观念问题

观念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也决定一个组织的未来。学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观念、能力和对校院模式的认识等,对校院模式改革能否真正到位和良好运行有直接的关系。在校院模式改革中,对管理工作人员的筛选、培训、观念转变教育等十分重要。

3.学院行政色彩的淡化与学术权力的强化问题

大学的任何改革都必须是以学术为中心的,在校院模式下,如何淡化学院的行政色彩、强化学院学术权力并充分调动学院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校院模式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中,要杜绝学院变成大学管理的浓缩版,在配备学院管理干部时要坚持科学考察、民主选用的原则,确保学院学术的民主性。

参考文献:

[1]林健.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中的权责划分[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1):37-43.

[2]穆子赫.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满意率过低[J].教育与职业,2009,(16):53.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责任编辑:麻剑飞)

二级会计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要:开征燃油税、撤销二级公路收费站之后,普通公路面临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局面。文章分析了“费改税”在融资方式、资金拨付方式、养护资金压力、地方财政负担方面对普通公路投融资的影响,并从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提出了解决普通公路投融资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普通公路;费改税;投融资

公路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于2009年开始的燃油税改革对普通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资金拨付方式、投资规模等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在新形势下创新普通公路投融资的建议。

一、普通公路投融资的历史回顾

建国以来到2009年税费改革前,我国普通公路的投融资方式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初至20世纪80年代,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完全依靠政府,中央负责国家干线公路的规划和建设,而地方则负责其所辖区域内的公路规划与建设。1958年,公路的建设管理权完全下放至地方,但由于地方财力的限制、中央与地方投入的分离,产生了很多问题。突出体现在因中央计划投资的取消,导致各种运输方式难以协调发展,在一些客货密集的全国性运输通道上难以集中资金修建高标准公路,不利于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出现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这种模式最先在广东得以尝试,并取得了成功。1984年,国务院确定了四项加快公路建设的优惠政策:(1)提高养路费收费标准;(2)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3)允许“借款修路、收费还贷”;(4)养路费收入免征“两金”。1985年,车辆购置附加费的开征,开创了“取之于车,用之于路”的筹资模式,为公路建设提供了一项长期稳定的重要资金来源,为解决我国公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自1985年以来,“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开始全面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思想也被引入到公路的投融资中来。2001年,车辆购置税取代了车辆购置费,征收工作移交给了国税部门。在2005年财政部实施的政府收支两条线中,交通部又被选定为中央六部门试点单位之一,车购税交通专项资金被列为首批实行财政直接拨付的试点范围,交通其他预算资金也陆续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目标在交通运输行业基本实现。

二、税费改革对普通公路投融资的影响

(一)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

自2009年1月1日起,《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开始实施,该方案明确了“费改税”的总体思想,标志着1994年提出的“燃油税”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所谓的“费改税”,就是将原有的交通运输行业六费即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水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与水运客货运附加费取消,并同时逐步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取而代之的是燃油税,是针对我国境内行驶的汽车购用的汽油、柴油所征收的税。

“费改税”在一定层面上符合了公路公益性的要求。公路属于公共产品,公益性是发展公路事业必须坚持的理念,国家也确立了“以非收费公路为主,适当发展收费公路”的思路。其逐步取消二级路收费,将先前的养路费等转化成燃油税,实行捆绑收费,也更多地体现了“多用多缴,少用少缴”的公平原则,让少用路者少掏钱多用路者多掏钱,同时以求达到节油、引导车主少出车减少交通拥堵、保护公路的客观效果。

(二)税费改革对普通公路投融资的影响

税费改革后,原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征收的政府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变为国家通过征税的形式依法筹集交通基础设施维护、建设资金,并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分配给各省份。税费改革对多年来已经形成的稳定的普通公路投融资机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普通公路投融资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原有的普通公路融资模式面临新的限制,公路融资渠道减少

税费改革前,普通公路融资渠道较多:对于收费公路,其建设养护主要是依靠收取的养路费,养路费由交通部门支配,实行收费还贷;对于非收费公路,资金来源主要是省补和地方配套相结合,同时,养路费的超收分成对于普通公路的建设养护发挥了很大作用。另外,还有通过依托高速公路多贷款用以补充普通公路建设等方式。然而在“费改税”后,取消了原收费公路的收费权并开征燃油税,从而导致地方向银行取得贷款的抵押来源消失,通过银行贷款进行普通公路融资的方式难以再实施。对于普通公路来说,主要的资金来源变为省补、地方配套资金的支持和燃油税,这些资金不仅要保证普通公路的基本养护需要,还要保证新建公路的投入。在省补资金不占大头的情况下,大部分资金仍然需要由市、县级财政筹措,然而,作为市、县级地方配套资金主要来源的养路费超收分成资金的消失,给市级以下公路建设资金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

2.公路建设养护资金拨付方式的变化对普通公路建设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费改税”后,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的拨付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行业内直接拨付转为同级政府财政拨付。在“费改税”之前,公路建设养护资金是通过行业内上下部门之间进行划拨,地、市交通局将公路建设养护计划上报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再由省交通主管部门将所需资金下拨给地方交通局;“费改税”之后,地、市交通局需要先将欲实施的项目报到计划科、进入项目库,由省交通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确认、省财政部门对项目进行审核后再由交通、财政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并通过省财政将款项下拨至市财政,市交通局再向市财政申领资金,转发公路处。这种变化在加强了资金监管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可能造成资金被挪用、不能及时到位,使得资金的进度和总量都不如从前。尤其是,这种通过财政划拨资金的做法还导致了公路建设计划缺乏前瞻性。譬如,有些北方地市的公路局到年度中间时还没有收到当年的建设和养护资金,而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每年公路建设的施工期大约从开春的三、四月份到立冬前的十月底,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不仅影响了当年公路建设的进度,也难以让交通部门合理制定公路发展的战略规划。

3.取消二级收费站后公路养护资金压力增大

取消二级公路收费站之后,在企业追求“低成本、高利润”的目标下,更多的运货车辆,尤其是大货车,选择走已经不需要收费的二级公路,使得二级公路的车流量明显增大,由此造成公路损坏加快,好路率下降。但由于没有相应的“以路养路”政策支持,养护成本的增加、养护资金缺口的增大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压力。从调研情况看来看,仅靠包括车辆购置税和燃油税分配形成的财政性公路建设资金,远远无法满足普通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需求。另外,由于公路损坏的速度远远快于计划审批的速度,在养

护计划尚未得到批准之前,交通部门只得先垫付资金进行公路维护,而这部分资金垫付显然又会影响其他工程的进度。

4.原积欠债务的偿还方式不尽合理,地方财政负担加大

开征燃油税后,对于原收费公路积欠的债务由中央和地方分别承担50%,并要求在五年內还清。但是交通部门在核定清算撤站债务时,并没有将债务的利息支出、撤站务工费、人员安置费用等考虑在内。这样,中央给的那50%就被打了折扣,换言之,这些费用也要由地方来负担,再加上地方已将原剩余经费上解,这无疑增加了地方的财政负担。显然,地方在没有任何相关收入的状态下去承担偿还50%(实质上比50%要多)的债务,如果地方经济欠发达,财政资金比较紧张,地方是不愿意承担这些债务的。而原有的这部分债务还不上,无疑也会对交通部门尝试新的融资方式带来不利影响。

三、创新普通公路投融资的建议

(一)加大政府投入,确保普通公路公益性的本质

普通公路作为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中央财政理应加大普通公路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从而实现普通公路建设由公共财政承担而不是依靠贷款维持,使普通道路管理回归到公共物品的本质上来,这是合理解决我国普通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的正确方向。

1.进一步完善普通公路融资来源确定的法律体系

法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环境,对经济的顺利运行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项目融资的法律体系,现有的融资政策还有待完善之处。原有的公路融资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运用,已经形成一些程式化的东西,而创新的融资渠道可能会与原程式化的东西有冲突,例如“统贷统还”政策的实施可能就会与“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专款专用原则相矛盾。为了确保新的公路融资渠道的推行,就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给予支持。对于政府所给予公路建设的优惠政策也要有相关法律的规范,使其制定更加合法化,执行能够有法可依。确保融资渠道的畅通,确保现有融资方式所筹资金及时全额到位而不被挪作他用,也应当建立相关的监督处罚条例。因此,应尽快建立完善的投融资法律体系,建立政府统一有效的管理,促进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2.加大中央财政性资金的投入

目前我国普通公路建设融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资金,而车购税专项资金只占公路投资的12%左右,国家预算内投资更是少之又少,平均不到3%。这样的融资结构显然与普通公路的公益性特征不相符。另外,成品油税费改革后,原来属于地方支配的养路费变为中央税,地方财力被进一步削弱。因此,随着中央财政实力的增强,在提高对地方转移支付比例的同时,中央也有必要承担更多的事权,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大中央财政性资金的投入。

3.扩大公路建设专项税收范围,为普通公路建设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

在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的同时,如何确保普通公路建设资金来源的稳定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不应随着国家收支情况的变化而产生大幅波动。国外经验表明,根据受益原则建立专项税收,保持资金的专有属性,是支持公路基础设施稳步发展的关键。我国应当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不仅要继续保持车购税作为公路建设专项税收的属性,还应适当扩大公路建设专项税收范围。比如,可以考虑按照受益原则,将汽车购买、保有、使用环节的税收统一纳入公路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公路的建设、维护与保养。还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除征收燃油税、车购税外,同时征收石油液化气税、重车税等新的用户税。另外,还有必要将治超工作与普通公路养护统筹考虑。针对超载超限车辆转向二级公路,二级公路路况受损严重问题,一方面加大治超工作的力度,从源头上遏制超载车辆对道路、桥梁的破坏,保障国省干线的安全畅通;另一方面,在治超罚没性收入的使用上,也应当向普通公路倾斜,从而对普通公路养护提供资金保障。

4.创新思路,加大地方筹措资金力度

譬如,对于有资源的地区,因为有部分非收费公路无偿承担着资源的开发和输运任务,因此,应该考虑资源的开发和输运对公路的依存度和公路对其的超值贡献,将部分矿业权价款分成纳入普通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另外,地方政府还可以考虑将非税收入中的土地出让收益金安排用于公路建设。这是因为,土地的级差效益与公路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公路越发达,交通越便利,土地价格越高,可以说土地出让收益金中包含着大量的公路建设投入。同时,取消二级公路收费后,地方原有的交通费用减少,公路沿线地区的交通量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公路沿线地区的区位优势增强,与外界的物质、经济联系的成本更低。因此,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公路建设符合“取之于路,用之于路”的原则,在加快公路建设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地的升值空间,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二)依靠市场力量,创新融资平台

交通要发展,资金是关键。公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其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决定了政府投资应当在普通公路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政府资金有限,现有公路建设资金短缺,因此必须同时考虑其他筹资渠道,寻找新的筹资平台。

1.树立“大公路网”概念,建立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统筹发展新机制

《公路法》对公路分类的表述为“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并按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进行上述分类的目的在于便于管理,但无论如何分类,它们共同构成了国家的大公路网,因此,交通部门在公路管理(包括公路资金管理)上必须树立“大公路网”的基本理念,将普通公路与高速公路捆绑,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贷款,分项目核算,统一还款”的统贷统还的还款方式。其中,“统一管理”是指将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纳入一个大公路网中,统一对其进行建设养护的计划和管理;“统一贷款”是指将整个大公路网建设所需资金统一核算加总,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统一向银行进行贷款;“分项目核算”是指针对不同项目虽然是统一取得贷款的,但是其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收费公路的资金收入情况要分项目记录上报;“统一还款”是指将整个大公路网的收入、费用进行整体规划,统一偿还债务。实行上述还款方式的合理性在于,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同属于国家大公路网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不能绝对分开的。同时,基于公路公益性的考虑,建立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实现其服务于区域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就必须以大公路网这个整体为出发点,实现各个公路之间的互相扶持、互相促进。

2.提升公路等级,扩大市场融资

根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一级公路具有收费权,将公路升级后,可以通过一级公路的收费权来解决还贷问题。因此,提升公路等级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道路结构,提高道路质量,也有助于解决部分普通公路融资问题。另外,与部分企业和个人出于成本考虑“弃一级路,选二级路”的情况相反,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出行会愈加倾向选择行车条件好的路,通过道路升级还可以均衡公路使用量,减少非收费公路的维护成本。

3.挖掘市场潜力,多方开拓公路建设资金来源

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公路的融资方式应该可以利用市场这个大的舞台,可以考虑向市场要资金,要效益,从市场中寻求融资渠道创新。譬如,从完善服务区职能角度看,服务区作为公路上的驿站,为车辆提供必需的服务,可以通过提高服务区的服务项目等级、增加服务区功能来寻找创收点。从吸引广告资金方面看,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为企业提供宣传媒介,提高广告费收入。此外,还可以将公路与土地捆绑借款,以建设带动土地资源的开发,提升土地价值,再利用土地增值收益弥补公路投资缺口、归还借款。

二级会计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目的:在二级医院的实际工作中,仅有材料级库的管理远不能满足需要,需要实现材料二级库存的管理,提高医院管理质量。方法:针对该问题,对某市二级医院—BX医院的材料库管理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应在类似的二级医院开展材料二级库管理。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与医嘱、费用相结合的方式,计算所使用的材料,确保得到的结果与临床消耗一致,并使该方法与HIS实现了很好的融合。结果:该方法很好地满足了工作的需要,有效地控制了常见的跑、冒、滴、漏现象,降低了成本。结论:材料的二级库管理方法的应用,能使临床达到零库存管理,并有效控制了成本。

医院材料;二级库存管理;零库存管

1.二级医院材料库存管理的现状

关于二级医院的消耗品库房管理问题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二级医院医、教、研等物质基础的医用耗材,已成为医院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对材料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以充分利用物资资源,更好地发挥资金效用,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每一个二级医院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医院要想在竞争中胜出,效益与成本是关键的两个问题。对于全国大部分二级医院,医用耗材成本占医院医疗成本的1/6,条目2000多个,涉及领域广泛,其中每一项都与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息息相关。消耗品库房的管理直接影响到了医院的运行成本控制、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临床保障能力等问题,因此,库房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二级医院的财务管理和医院能否做大做强。

2.二级医院材料二级库管理方法的设计

在大部分二级医院管理系统中,一般只有材料一级库房,其主要功能是各种卫生材料、普通材料的入、出、存管理。但在二级医院的实际工作中,仅有一级库的管理还远不能满足需要,因为根据一级库的出库数据只能反映出各临床科室的总消耗,医院管理者几乎不能对其领用、消耗进行全程跟踪和了解,即管理者不能将卫生材料、医用器械等材料的消耗与每个患者相对应,导致消耗材料管理出现真空地带,难免出现卫生材料易流失、难对账、难管理的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我对BX医院进行了先期调研分析,根据BX医院具体情况设计了“卫生材料二级库管理方法”。

“二级库存管理”是指各临床科室、辅助医疗科室、行政管理科室在医院材料一级库房领用材料后所形成的库存。该方法很好地满足了二级医院管理工作的需要,有效地控制了常见的关于医疗材料管理中存在的跑、冒、滴、漏等现象,既有效的控制了成本,又保护了医院和职工的利益。

3.二级医院材料二级库管理方法的实现方式

为了达到在不影响医疗工作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针对二级医院采用了以下的思路:

针对二级医院门诊患者,医用、卫生材料发放相对简单,对于门诊患者发生的材料费,按门诊收据中的材料费内容发放。

针对住院患者,医用、卫生材料发放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两种方式:

对于医生医嘱中所需的卫生材料,模仿医嘱摆药的功能,根据医嘱的内容、开始时间、停止时间、上次发放本医嘱材料截止时间、本次发放本医嘱材料截止时间等信息计算该条医嘱本次需发放的卫生材料,在发放材料的同时自动记录患者费用。

如:医生下达某种药品长期医嘱,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其中用到了一次性输液器,医嘱为每日三次,医嘱开始时间为2010年10月23日早8∶00,每天的执行时间为9∶00,13∶20,19∶00。如计算2010年10月23日0∶00至2010年12月24日0∶00的材料消耗,程序则会自动计算出需一次性输液器3支。

对于手工录入的卫生材料,则应根据计费内容发放材料。在发放材料的过程中,将收费信息与库存信息一致的材料自动对应,如果信息不一致,还可进行手工对应,以确保材料发放的正确性。

4.如何实现材料二级库管理与医院HIS系统的融合

根据对BX医院HIS系统和计算机技术调查,并根据全国大部分二级医院HIS系统和信息自动化水平,二级医院应以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为依托,利用HIS的数据库平台,调用HIS现有的费用、医嘱、医用卫生材料等一级库信息,开发医用卫生材料的“二级库管理信息系统”,使该系统与HIS实现很好的融合,并使材料二级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完善、操作简便。

该系统可根据医用卫生材料一级库的出库信息直接确认入二级库,不仅操作简便,还有效减少了误操作。在临床科室需要出库时,可直接调取出库申请,确认出库,基本上不需手工录入信息,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时间等资源。护士站根据医嘱、计费等信息自动提取的某时间范围的出库申请,临床科室如果暂时不需出库某种材料,还可将其删除,待以后再申请。

材料二级库管理系统根据临床的申请信息对该申请单进行出库确认,系统会将收费信息与库存信息一致的材料自动对应,如果信息不一致,还可进行手工对应。材料出库信息查询,该功能的灵活性在于可查询任意出库单组合的申请信息及出库信息明细,并可将申请信息与实际出库信息进行比较。

5.材料二级库管理方法能给二级医院财务管理带来的好处

A.有助于二级医院实现医用卫生材料的“零库存”管理

“零库存”概念最先是在商业领域中提出来的,它指的是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物资流动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正在逐渐缩短,生产销售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物流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物资的库存量,最大限度上提高资金的流通效率,避免资金的积压,减少企业运营成本。

对于二级医院而言,由于其承担着急诊抢救的任务,因此医疗工作存在着极大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这决定了医院的医用卫材库房不可能实现绝对意义上的零库存。所以,“零库存”概念对于二级医院来讲应该是一个相对平衡的概念。它强调的是缩短库存占用时间,缩短医用卫生材料二级库出库的确认时间;加快医用卫生材料二级管理从入库到出库的流通速度,最终达到消耗品的入库速度与出库速度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零库存。

B.更有效的控制了成本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二级医院材料的二级库管理可以全面的提升医院的财务和经营管理水平。

针对各科室物资管理的作用:以往二级医院对科室使用消耗品的管理仅到仓库向科室发放为止,而科室对自己使用消耗品的数量,只能靠人工来管理,不能及时获得库存,更无法对物资使用的流向进行追踪。材料二级库管理应用于科室物资管理后,科室用该管理方法向仓库申请所需物资,向仓库领取后,确认进入科室二级库,库存增加。可收费项目,在护士收费的同时,将该库存减少,并记录病人使用情况,同时也提供设置收费不减库存项目,配合护士实际需要。不可收费项目,由护士定期出库。该系统配合物资条码管理系统,在基本不增加护士工作量的情况下,实现物资的管理从最初的购买到最终的全流程管理。

针对检验试剂管理的作用:由于不同于临床科室耗材的管理模式,检验试剂管理系统是通过建立检验收费项目与试剂消耗量对照表来自动采集检验试剂的消耗情况。以门诊病人为例,首先门诊病人刷卡扣费,在费用保存的同时,检验二级库自动扣除试剂的测试量,最终实现了检验试剂消耗的精细化管理。

针对高值耗材库存管理的作用:高值医用耗材属于医用耗材中的特殊种类,价格比较昂贵且大部分是植入人体的,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不仅与患者的健康有关,也关系着医院的经济利益和声誉。材料二级库管理对高值耗材采用“先卖后买,零库存”管理,在病人使用后,护士刷商品条码收费,将标志高值耗材的物资写入病人使用登记,并可刷入产品批号,仓库根据登记的物资做入出库。这样做保证收费的快速准确,每件高值耗材流向都可追踪,且一定在收费后仓库才进行买单,这就不会造成高值耗材的流失。

针对核算采集的作用:通过对采集数据统计分析,实现了对院科两级医药收支进行的统计核算,特别是科级成本核算可以根据采集的数据对科室的医药收支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分摊和配比,以达到考评科室效益、控制科室成本消耗的目的,确保科室效益及奖金发放紧密挂钩,增强全员成本意识。

“卫生材料二级库管理”的成功应用,可以避免在以前的操作模式下,临床科室管理材料的人员由于工作疏忽而漏记费用的问题;使卫生材料在临床科室的收、支实现了统一,确保了每一件材料的来源、去向明确,更加便于二级医院的统一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二级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级会计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训;对策

高校二级学院学生干部主要包括学生党支部委员①,学院团委、学生会干部,以及班级学生干部。他们是学生中学习成绩好、威信较高、充满活力的基层学生骨干,是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是沟通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高校的校团委十分重视对校级会干部的培训,而对二级学院学生干部的培训却较为欠缺,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强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训,对加强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素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学生干部培训的必要性

1、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006年6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做出重要批示: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和实践锻炼是一件有深远意义的事情。要注意总结各地行之有效的经验,引导一大批优秀学生干部健康成长。[1]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优秀的学生干部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有很好的表率和示范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干部,有助于引导广大同学向这些先进榜样学习,积极上进,健康成长。

2、促进高校学生工作健康发展的需要

面对高校学生工作内容繁杂,任务重的工作现状,学生工作人员工作可以说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2001年来,由于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很多高校的学生工作人员尤其是辅导员明显不足。学生干部既是学生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又是广大学生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同时也是学校一些决策和任务在学生中的组织执行者。学生工作人员通过学生干部实现学生日常管理中的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中要求高校要“按照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但有些高校二级学院学生与辅导员之比高达400:1,甚至更高。因此,学生干部队伍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尤其是辅导员队伍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成为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力量。所以,培训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精,工作积极、敢于开拓创新的学生干部队伍,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工作健康发展。

3、解决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问题的需要

新选拔和任用的学生干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准干部”,一般还存在素质不够齐整、作风不够硬朗、方法不够科学、工作艺术不够灵活等问题。很多高校注重学生干部挑选而不注重培训,导致学生干部在协助学生工作人员时工作不统一、不协调、不平衡。通过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掌握基本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艺术,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才干,发挥优势。另外,有些学生干部(骨干)缺乏魄力,个人影响力不够,工作中不能发动周围的同学。通过培训,可以使其注意品行修炼,提高自身的威信,增强工作魄力,具备优良的品德、过硬的特长、优秀的学业、良好的人缘、创新的精神等综合素质,不但要成为学生的“工作领袖”,而且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

4、保证正确的学生政治思想的需要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战场,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学生干部是基层党、团和学生组织的兼职带头人,学生干部被赋予并承担着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施者的重任,发挥着骨干、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我们党对青年大学生寄予殷切的希望,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大学生群体,投向学生干部。他们的政治素质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要培养新一代青年,需要高等教育全过程育人,育人过程中需要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需要大批政治素质过硬的优秀学生干部参与。学生干部思想的正确、政治坚定,将通过其言行的表率作用对身边同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大学生的整体政治素质。所以,学生干部培训关系到广大学生的整体政治素质。

二、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训的现状和问题

针对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训问题,笔者通过2009年12月对湛江三所高校(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师范学院、广东医学院)22个二级学院及广州某些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调查发现,二级学院在学生干部培训方面的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二级学院对学生干部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培训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学生干部培训是学生干部培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二级学院往往对学生干部是重选拔轻培养、重使用轻教育,忽视了学生干部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二级学院对学生干部培训的思想认识不够,使得学生干部培训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3]。培训一般是由学院团委书记负责组织,学院领导很少过问,而学院团委书记多数是兼职的②,很难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干部培训上。即使是上级要求开展的学生干部培训工作,学院也大多应付了事,有的学院还将团学工作的其他活动列入学生干部培训中。在被调查的22个二级学院中,均没有对团支委、班委(班长、团支部书记除外)一级的委员进行过专门的培训;2009年,对新加入学院团委、学生会的干事组织过专门培训的有15个学院;对班长、团支部书记进行专门培训的有8个学院,占被调查学院总数的36.36%。不少学生干部也认为无须参加培训,因为培训学不到东西,培训没有多大用处,因而参加培训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强,甚至还有抵触情绪。

2、既没有系统的培训计划,也没有专项培训经费

大多数高校的二级学院并没有把学生干部培训作为学院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并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不搞培训,学生工作同样能够照常运转,搞培训则费时费力,培训对学生考研率、就业率等的至关重要的工作促进很小。2009年,湛江3所高校22个二级学院只有40.9%的二级学院对新加入团委、学生会新成员进行培训。很多二级学院没有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没有系统的培训计划,培训的老师大多是随机选择,培训工作有很大的随意性。即使是同一所高校不同的学院,培训的内容、时间、形式也有很大差别。有的学院采取讲座形式,有的采用会议形式;有的重在解决当前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有的重在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效率。如2009年12月12日晚,华南师范大学校团委举办了“责任体现自我,和谐造就团队”团体培训,旨在增强校团委新干事的团队合作意识,建立团队信任感,进而营造团委内部的融洽氛围。但这种培训的覆盖面很小,学院级团委、学生会、班长书记等干部能参与培训的机会很少。

3、培训的方法与方式不够科学

由于各种条件所限,目前学生干部培训大多以“室内讲授法”或“课堂理论教学法”为主。教师讲,学生干部听,而学生干部听没听、听懂多少却很难确定;实践锻炼少、案例分析少、调查研究少。说教式或“填鸭式”的培训方法,仅在课堂听、读、写,不能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这种灌输式的培训,方法单一,质量不高,缺乏应用性、科学性、灵活性,致使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4、培训内容结构不合理,缺乏实操能力培养

这是学生干部培训出现问题最多的方面。目前,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训普遍存在几种情况:一般性的培训,把班长书记与团委、学生会干部、党支部委员等一起进行集中培训,讲解对学生干部的最基本要求,忽视将学生干部分层次、分类别、按需求进行培训;多开展课堂授课式的大众化理论培训,忽视岗位知识和岗位实际操作能力培训,培训的实践性较差,针对性不强,培训与使用相脱节。这些致使培训失去了具体的方向、缺少了动力,造成学非所用的现象。据调查,二级学院培训的标准、内容和形式不一,学生干部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干部综合素质,整体工作效率不够理想。

三、解决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训问题的对策

1、提高认识,学院充分重视学生干部培训

第一,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发达的社会,处在这种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变得复杂而又微妙,新时代学生群体特征对学生干部的工作提出了新挑战。第二,二级学院学生干部队伍是高校学生干部的主体,人数和比例远远大于校级学生干部,如广东海洋大学校团委、学生会干部共计178人,点全校学生干部比例7.45%,的而17个二级学院的学生干部(主要是党支委、团委和学生会,不含班委和团支委)共计2210人,占全校学生干部的92.55%,可见学院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队伍的重要力量。院学生干部素质的优劣、工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在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第三,二级学院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干部是校园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是学校育人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的基层中坚力量,是良好学风和校风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二级学院学生干部的培训,对学生干部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引导,提升学生干部素质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2、完善培训体系

学生干部培训是弥补高校教育实用性不足的重要措施,应该建立从上至下的完备培训体系,即:校主管学生工作领导→学院党委书记→学院党委副书记(主管学生工作)→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干部培训要制定整体规划,把学生干部培训纳入学院年度工作要点,确立本年度学生干部培训的内容,有组织、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并以一定的经费确保培训落到实处。

3、规范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训工作

只有规范才有序,有序才有效,要从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考核以及培训总结等方面,规范二级学院的学生干部培训,提高培训成效。第一,制定学生干部培训制度,使培训制度化。针对不同的学生干部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和方式。规范培训工作的每个环节,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确保培训效果。第二,采用系统的讲义和培训教材。根据培训目标选编教材,应该遵循思想性和教育性、创新性与科学性、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3]。第三,加强培训考核和总结。合理有效的考核,有利于促进提高培训质量。考核既是检查参训学生干部在培训过程中实际效果,也是对培训工作本身的检验。考核的方式要科学,根据不同的培训可采取案例分析、抽样答问、笔试等多种方式考核。可给考核优秀者发荣誉证书(如优秀学员),综合测评加分、通报表扬、记入档案等,激励优秀学员。培训后要进行认真总结,每一次的培训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培训制度本身也需不断完善,如能及时总结每一个培训项目,总结出其亮点、缺点和特色,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培训制度,对培训效果的持续提高是十分有益的,可以为以今后的培训打下基础。第四,学生干部培训考核后,可加学生干部创新学分作为鼓励。如广东海洋大学团委[2009]18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学生创新实践学分认定工作的通知》第一条规定,参加各类学术讲座(第一课堂已算课程学分除外),每参加一次学术讲座计0.1学分,由组织单位考勤认定,报校团委备案。

4、培训要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教育

人是社会的人,要完成某工作,团队合作精神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增强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方面的能力,带领广大同学,把学生工作做细、做精,更好地服务广大同学,对学生干部进行团队精神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一般的学生干部培训往往以讲座的形式开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讲座形式的培训很难与现实的操作联系起来。如培训时间允许,可安排拓展训练,分组让学生干部亲身参加,相互协作,并及时交流实际感受,将培训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提高培训效果。比如:管理游戏、角色扮演、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学生干部只有在互动互助、相互合作前提下才能解决设计的实际问题,在主要训练学生干部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分享参加训练心得中进一步巩固训练实效,提高团队精神。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干部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工作中的牺牲精神,要能够贡献出自己的智慧,维护团队的工作成果和荣誉,在团队中体现自身价值。

5、整合培训资源,成立专门的培训基地

学校应当整合培训资源,建立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训长效机制——成立专门的培训基地。近年来,二级学院多数培训内容是对学生干部的基本素质、要求、工作技巧和方法,以及当学生干部的意义的教育等,针对如何当好一名学习委员、班长、团支书、学生会正副主席、团委书记的专项培训开展极少。如果学校成立专门的培训基地,系统地针对不同职位予以专项培训,将更有利于提高二级学院学生干部的整体水平。如聘请专家对二级团委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专场,二级学院科创部③专场、助学信贷部④、网络宣传部专场等。干部参与培训后,可按有关规定获得创新学分。通过集中培训、任务前培训提高基本素质,可以利用日常会议、工作的时间进行相关培训和某一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交流,这样培训针对性强,学生干部更容易接受。

高校学生干部是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代表,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二级学院注重对其进行培养,培养方略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分阶段、有重点实施。培养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将学生个人发展与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训是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以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为根本。只要认识这点,在学生干部培训时才不会舍本逐末。

注释:

①这里的支部委员是指二级学院下各系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担任,高年级党支部设在班里的,一般是学生担任支部委员。

②广东海洋大学二级团委书记都是由辅导员兼任,而辅导员本身要负责管理100—400不等的学生。

③配合辅导员做好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大学生课外学术、课外设计、职业规划等比赛工作的学生干部。

④配合辅导员做好贫困学生认定、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安排勤工俭学等工作的学生干部。

参考文献

[1]石国亮.高校学生干部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宗彪,张晓华,刁志强.高校学生干部培训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4):69-71.

[3]汤宗礼.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培训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6,20:12-13.

课题来源:广东海洋大学“三能” 人才课题研究项目“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翟周(1971—),男,硕士,助理研究员,职业指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二级会计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 人力资源 开发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医疗机构进入市场,改革为医院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的压力和冲击。医疗市场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技术与人才的竞争,医院作为独立经营的实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

我们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地处河南省西部,是当地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承担着河南科技大学、新乡医学院等多所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任务,编制床位604张,在职职工780余人。医院围绕“建设一流现代化医院”为战略目标,坚持以文化建设为先导,数字化管理为平台,全成本核算为基础,实施医护分开、医疗服务无假日、急诊服务绿色通道的科学管理新模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医院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其能够运用的资源有: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在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更重要,它是一种能动的资源,在经济和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和中心地位,它发起、使用、操纵、控制着其他资源,使其他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配置和利用。整体而言,人力资源又是一个组织系统的动力①。正因为如此,维持与提升组织的人力资源的质量就成为组织持续经营与发展的战略与活力。医院人力资源包括医院的医护人员以及工勤人员和管理人员,医院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发展卫生事业的决定性资源。

二、影响医院人力资源开发的因素

1.经济对医院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②。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景受经济状况影响。目前,由于国有中小医院经济效益不景气,国家投入较少,经费严重短缺,致使无力划拨相应的人力资源投资的费用,所以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形成了挑战。

2.医学科学技术对医院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医学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征之一在于劳动日益智能化,也就是说医务人员不再只是直接面对患者,而且还要处理有关诊疗过程中不断变化的信息。

3.医院人才流失对医院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优秀专业人员的流失,可能是内部制度有问题,也可能是其他竞争对手在挖医院的“墙脚”。如果是医院内部制度出了问题,则需要改进。但也不要忽略外部的“挖墙脚”,特别是在激烈竞争的今天,更要格外注意。人才流失现象常发生在医院发生危机时,尤其是医院效益滑坡,人心浮动之时。所以,一些医院管理者担心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开发经费,最后培养的人才并没给医院创造效益,反而把医院的一些患者源带走,造成医院的整体效益下滑,这是医院管理者所顾虑的。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医院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在现代信息社会,人力资源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推动力或基础;另一方面,时代的发展也为人力资源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引起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三、医院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1.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是顺应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合理流动已成趋势,以人才为核心的高端竞争促使医疗行业展开人才争夺。引进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技术,逐步形成一套完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才能推动员工技能的不断提高和人力资源资本的增值,才能最广泛地把各类人才聚集到医疗卫生事业中来,最充分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实现医院的高效经营和员工个人的全面发展。

2.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是国有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带有很重的计划经济痕迹。医院内部的人事管理体制缺乏灵活性、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僵化等各种弊端日益显现,如:大部分医院的绩效考核仍然沿用年度考核制度,使用统一的考核标准,所考核的德、能、勤、绩内容笼统,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业绩贡献得不到有效反映;薪酬分配制度缺乏竞争性,无法体现按业绩、贡献取酬的原则,薪酬分配起不到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人力资源的整体效应难以有效发挥,影响了医院的发展和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素质的提高。因此,只有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加快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转变,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

1.把人才作为首要资源进行开发。进行医院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自由成长的观念,革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施展才华的体制,调整一切不利于人才创新的制度。选人、用人是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关键,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制度,重点强化人力资源开发职能,在做好工资福利、职称评审、业务考核等常规性人事管理与服务的同时,还应更多地激发人才资源的潜能和活力,不断健全完善一系列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人才引进、使用、培养、激励、考核、奖惩等相关制度,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竞争规律、反映医院发展需要和体现人才成长要求的体制机制,为激发医院人力资源的内在潜能和活力创造条件。

2.注重“人才拿来”策略、多途径引进人才。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医院兴旺之根本。医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种资源包括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将不断提高,人才的流动成为必然趋势。医疗卫生行业的竞争正加快以物的投入向以人才的争夺转变,从外部引进人才作为人才建设的重要补充途径是医疗专业人才建设的关键,也是医院及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医院必须顺应潮流,加大优秀人力资源的引进开发力度,走以人才为核心的高端竞争发展道路。在人才引进上,力求做到解放思想、拓宽渠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选拔,打破单位、行业、身份、地区的界限,形成广纳贤能、唯才是举的人力资源管理格局。切实把获取、掌握、使用、创造信息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引进学科队伍,从整体上促进学科队伍素质的提高,实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医院的全面建设与发展;建立医院“人才库”,确保医院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充分的人力资源作支撑。

3.加大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精心培养人才。医务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是医院衡量人力资源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医院应建立并实行多形式、多层次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各种培训活动,促进学科建设创新能力的提高。人才的培养除了借助外部教育外,还要充争发挥本院老专家、老教授的“传帮带”作用,这也是立足医院人才资源条件、进行有针对性培养的重要手段。医院还应走人才委托培养与在职教育相结合的培养道路,终身教育制度是我国人才教育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在职人员专业创新与提高的必然要求,对医院人才储备的中、青年人才,可采用“送出去”培养的方式,提高他们专业领域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另外,按医院发展要求实行目标定位培养,缺什么,就培养什么、补什么,做到人才培养、使用与我国社会卫生需求特点相结合、与相关学科研究相结合,要通过人才目标培养和特色医疗服务开展,保持医院相关学科建设和医疗服务中的领先优势。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作为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源,以投资的眼光看待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及激励人才方面的投入。因此,在医院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中,不能为追求眼前利益而一味强调控制消耗使用,应将工作重点放在人力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增值上面,从而逐步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人力投资将成为医院发展最有前途的投资。

五、几点体会

1.人力资源开发应体现“以人为本”。薪酬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保障了我院人力资源的开发,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为中、青年人才成长提供了“快车道”,也是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然而,改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伴随着许多阵痛和磨练,还有许多始料不及的突发事件,所以更需要有科学的审慎态度。我们的出发点是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求发展。医院的整体利益体现在每个员工之中,我们在承认差别与公平竞争的同时,保护竞争,以整体目标的实现作为个人目标的实现,以整体利益的成功作为个人成功,绝不允许存在只重个人利益而损害医院整体利益的行为。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就是给每一个员工提供属于自己的环形跑道,在竞争的环形跑道上,快者取胜,优胜劣汰。

2.人力资源的开发重在培养。一个良性、高效运作的医院必须有优质的人力资源作保证,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医院发展行为长期化的综合反映。但是要做到快捷提供人才、高效使用人才、有计划地储蓄人才,则要求有一个稳固的体系对人力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正是为完成这一任务而诞生。开发人力资源要紧紧抓住引进、使用和培养三个环节,根据医院全盘布局的实际情况,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结合医院发展的战略目标来引进人才。2004年以来,我院先后从首都医科大学、武汉同济医学院、中南大学首次尝试引进博士建设重点专科,形成强大合力,先后为医院获得了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立项,从而实现了多个零的突破,同时带动了专科和学科间整体水平的提升。

新技术开展是医院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培养科学意识,学习科学思维方法,激发科学创造精神,增强科学创造的机敏与聪慧,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人员的创造潜力,鼓励医技人员做实事、做大事,给他们创造条件,开通各种渠道,不拘一格地选拔培养人才。近年来,我院与首都医科大学、武汉同济医学院、郑州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联合培养了在职博士生、研究生11名。这些经过学习、培训的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知识结构发生了根本变革,他们的成才不但活跃了科研气氛,还促进了医院学术的进步,给技术创新赋予了新的动力。

建立继续医学教育体系,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相应的培训。每年送出进修学习人员约20人,参加学术会议约200余人,继续教育普及率达到98%。这种不断培训、不断提高,使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履行继续教育乃至终身。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是经验积累型的学科,只有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培养出技术过硬、基础扎实、敢于开拓的应用型人才。加强学科带头人建设,培养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学术“领军”人物,造就一批专业领军冲刺医学尖端,从而达到在市内、省内乃至国内都小有名气的拔尖人才,并且通过以点带面,继续医学教育,知识更新,培训所需人才,整体推进全面提高,达到保证每位医务人员个体能力的最大发挥。在培养、选拔人才中,我们的着眼点在临床第一线,医院的中、青年医务人员是医院宝贵的人力资源,是专家人才的重要来源。建立和完善中、青年人才培养制度,造就一批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的中、青年人才,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终目的,事业呼唤人才,人才促进事业。

3.人力资源开发活在良性竞争。在市场竞争中决定胜负的关键要素是人才,如何使这些关键要素通过合理的手段,展开公正、公平、公开的良性竞争,真正体现任人唯贤、论才录用、奖罚分明的用人原则,则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体制做保证。我院的每一位员工,无论其过去资历、学历、经历如何,均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他们在各自不同的跑道上,各显其能,在竞争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能者为先,真正体现优胜劣汰的生存原则。

我院实行的人事制度改革、定编定岗定员,目的也是在探索一种良性竞争的机制,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其核心思想是以德才兼备作为衡量标准,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用人机制,用同样的标准衡量每一个个体。反对只重学历而轻视能力,反对只重资历而轻视业绩,在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里,没有自卑感和优越感,每个人都必须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去竞争。不管是处于中、上层的高级人员还是为数众多的初级人员,都必须根据其实际业绩德才,可上可下,让位于贤,始终保证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和能者当先的用人原则。同时在这种人事制衡机制中,竞争也使得每个个体时刻都有危机意识,由此而督促个体行为的管理与高效性,既实现集体利益的目标,又找出个体价值的实现点;既量才录用,又优胜劣汰,增强人才队伍的活力,借此保持整个医院的活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要靠人去掌握,人才在医院的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人才的重要性要求医院在人力资源开发中,要把培养各类医疗人才作为一项核心任务,把建设高素质的医学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作为人事工作的目标。本着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原则,充分体现人才存在于群众之中的理念,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一种团结奋进、积极创新的团队精神,从而促进医院的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注释:

①袁坤.哈佛人才管理学.2000

②张正华,尹长文.人力资源管理引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1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洛阳东方医院) 河南洛阳 471003)(责编:若佳)

二级会计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 办公计算机 管理 维护

在整个高校二级学院的办公环境中,计算机以其快捷高效、资源共享等诸多优势而被广泛应用。着计算机高度地普及,大家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同时,在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如:系统瘫痪、数据丢失、病毒侵害、硬件损坏等问题,给我们的办公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使计算机更好地辅助办公,提高办公效率,了解并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与维护策略是很必要的。

1当前高校二级学院办公计算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专职管理人员,以至维护效率受限;(2)缺乏规范的管理办法;(3)高校办公计算机更新滞后,设备陈旧,导致问题机器数量逐年剧增;(4)高校办公计算机数量庞大且分布较广,增加了维护方面的难度;(5)大多数用机人员只停留在简单操作的层面上,对出现的异常故障束手无策;(6)病毒防范不力,使得计算机频繁遭到病毒侵袭等。

2高校二级学院办公计算机管理策略

2.1 配备专职计算机管理员

计算机管理员,即专门从事计算机管理与维护工作的人员。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目前各大高校的二级学院一般都能拥有几十到上百台办公用机。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计算机和教职员工,管理与维护工作之重可想而知,单纯的依靠校网络中心已是不大可能完成了。为此,建议各二级学院配备一名专职计算机管理员。这样,整个二级学院的计算机管理与维护工作就能井然有序地进行,且能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有效排障,保障了高效办公的需要。同时,也为校网络中心解决了瓶颈问题。作为高校二级学院的办公计算机管理员,不但需要掌握较高的排障技术,而且还需要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一定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负责,竭诚服务。保证在第一时间排障,绝不延误工作。

2.2 规范办公计算机使用原则

所谓办公计算机,即在办公区内,一般仅供个人办公用的计算机。它是区别于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和计算机中心的供教师教学辅助、实验测试和学生实践操作用机。一个是独立性的,一个是公共性的,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公共性的用机场所会有清晰明确的计算机管理制度,像微机室会有较为安全的保护措施,如在每台机器上安装硬盘恢复卡,无论学生们在上机时怎么“调皮捣蛋”,都会在关机后自动还原到最初状态,不会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但在办公区内的计算机却被忽视成为“自由操作”的对象,且不具备每台都安装恢复设备的条件,这样就特别需要办公人员自行遵守用机原则。为此,建议办公区工作人员能够遵守如下原则:(1)加强安全防御意识,保障计算机安全运行;(2)提高认识,正确对待办公计算机的配设目的;(3)严格管理,避免办公计算机陷入公共无序使用的状态;(4)办公人员应自行约束,杜绝办公时间做无关操作(如打游戏、浏览危险网站、下载恶意文件、传输病毒等);(5)在不能独立解决安全隐患时,应及时与管理员取得联系,切勿擅自操作。如果办公区的工作人员都能很好的做到以上五点用机原则,就会大大减少办公计算机故障发生。

2.3 集中管理

虽说高校二级学院办公计算机数量庞大,分布也比较广,但每个二级学院的独立办公区内,计算机还是相对集中的,且都属于一个网段的局域网。因此,应采取集中管理办法,很多资源可以实现共享。这样既能提供方便,又能节省开支。比如在文件传输方面,完全可以通过局域网传输软件收发文件,十分便捷;在文件打印方面,就可以多人共享一台打印机,这样就会节省一部分预算等等。

3高校二级学院办公计算机维护策略

做好维护工作,以保障计算机安全、稳定地运行,才能为快捷办公创造条件。

3.1 保障设备及时更新

目前高校二级学院办公计算机由于数量庞大,维护的费用也相当可观。随着更新滞后,便导致设备陈旧,也为用机安全埋下了隐患,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干扰着正常办公。为此,日常维护过程中,要时刻重视硬件方面的及时检测,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做好更新工作,以保持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更好地辅助办公。

3.2 提高办公人员的操作水平

办公人员每天直接面对计算机的时间是最长的,如果办公人员本身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很高,就会有效地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维护工作。因此,建议计算机管理员在每次维护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把故障产生的原因和维护办法以及注意事项向办公人员做以讲解。随着维护工作不断地进行,时间长了,再遇到类似的故障办公人员便可轻松独立处理,而不只是束手无策。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降低故障,还能避免重复维护。

3.3 加强病毒防御工作

计算机感染病毒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外用的存储介质传染;一种是网络传染。 对于二级学院办公计算机而言,每天都要在办公区高频地收发处理文件,特别是使用U盘作为传输载体,传播病毒的几率更是居高不下,破坏力极强。对此,可通过批处理程序在开机时把驱动加进去,然后关机时恢复原来设置;或通过组策略设置不自动打开U盘,然后启用杀毒软件扫描。建议局域网内采用QQ群、e-mail、飞鸽传书等工具完成文件收发,既快捷又相对安全。由于网络的互联性和开放性,使之成为传播病毒的主要途径。可通过病毒预防软件,防止病毒进一步入侵。

3.4 遵循正确的维护步骤

维修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一般遵循是“先软后硬,先外后内”原则。比如,系统能够启动,应先检查系统设置是否正确,再检查是否遭受病毒攻击等;若系统无法启动,可先考虑重新安装系统,然后检查硬件有无连接、损坏等问题;再比如,系统无法启动,应先检查外设的电源线、数据线连接是否正确、紧实;然后再看外设供电后是否工作正常,再打开机箱检查内部线路、板卡等连接是否有误或者有无烧焦的味道等。

4结语

高校二级学院办公计算机担负着重要的办公作用,保持其稳定、安全、高效的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维护策略,使得计算机的管理与维护能够规范化、高效化。同时,校方也应重视硬件维护更新和软件升级防御工作。更有必要对计算机知识较匮乏的教职工做适当地培训,以减少由误操作造成的故障。

参考文献

[1] 廖成斌,藤永晨.计算机维护与管理[J].甘肃科技纵横,2005,34(3).

[2] 本书编委会.组装与维护篇[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

[3] 王红明.电脑组装维修[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4] 方刚.计算机机房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大学社会调研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市场营销课程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