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灾预案范文

2023-09-18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范文第1篇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1.4 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地方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2 组织体系和职责

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出现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需要由国务院负责处置的特大型地质灾害时,根据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国务院可以成立临时性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总指挥部,负责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指挥和部署。

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参照国务院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总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

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相关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需要,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

3 预防和预警机制

3.1 预防预报预警信息

3.1.1 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形成覆盖全国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国务院国土资源、水利、气象、地震部门要密切合作,逐步建成与全国防汛监测网络、气象监测网络、地震监测网络互联,连接国务院有关部门、省(区、市)、市(地、州)、县(市)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时传送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汛情和气象信息。

3.1.2 信息收集与分析

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间的共享。

3.2 预防预警行动

3.2.1 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每年年初拟订本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标明辖区内主要灾害点的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制订具体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3.2.2 地质灾害险情巡查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要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3.2.3 “防灾明白卡”发放

为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已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乡(镇)长和村委会主任以及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要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明白卡”发到村民手中。

3.2.4 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制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要加强合作,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并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当发出某个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后,当地人民政府要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各单位和当地群众要对照“防灾明白卡”的要求,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3.3 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3.3.1 速报时限要求

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当地出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4小时内速报县级人民政府和市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时可直接速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国土资源部接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报告后,应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当地出现中、小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12小时内速报县级人民政府和市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时可直接速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3.3.2 速报的内容

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4 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Ⅲ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4)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Ⅳ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

5 应急响应

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遵循分级响应程序,根据地质灾害的等级确定相应级别的应急机构。

5.1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Ⅰ级)

出现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县(市)、市(地、州)、省(区、市)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防治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

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防治工作,在本省(区、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本省(区、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财政、建设、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国土资源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赴灾区现场指导应急防治工作,派出专家组调查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其发展趋势,指导地方制订应急防治措施。

5.2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Ⅱ级)

出现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大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县(市)、市(地、州)、省(区、市)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

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大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应急工作,在本省(区、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本省(区、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财政、建设、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必要时,国土资源部派出工作组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工作。

5.3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Ⅲ级)

出现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中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县(市)、市(地、州)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

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中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应急工作,在本市(地、州)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本市(地、州)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建设、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必要时,灾害出现地的省(区、市)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害现场,协助市(地、州)人民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5.4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Ⅳ级)

出现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小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县(市)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作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小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应急工作,在本县(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本县(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建设、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必要时,灾害出现地的市(地、州)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害现场,协助县(市)人民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5.5 应急响应结束 经专家组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撤消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急响应结束。

6 应急保障

6.1 应急队伍、资金、物资、装备保障

加强地质灾害专业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建设,确保灾害发生后应急防治与救灾力量及时到位。专业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武警部队、乡镇(村庄、社区)应急救援志愿者组织等,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防治与救灾演练,提高应急防治与救灾能力。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费用按《财政应急保障预案》规定执行。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储备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必需等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

6.2 通信与信息传递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把有线电话、卫星电话、移动手机、无线电台及互联网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覆盖全国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信息网,并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6.3 应急技术保障

6.3.1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

国土资源部和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分别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应急工作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6.3.2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科学研究

国土资源部及有关单位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方法、技术的研究,开展应急调查、应急评估、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工作力度和投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防治与救灾演习和培训工作。 6.4 宣传与培训

加强公众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6.5 信息发布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的发布按《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执行。

6.6 监督检查

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对上述各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保障工作进行有效的督导和检查,及时总结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负责落实相关责任。

7 预案管理与更新

7.1 预案管理

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参照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各省(区、市)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7.2 预案更新

本预案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每年评审一次,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修订或更新后报国务院批准。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更新期限最长为5年。

8 责任与奖惩

8.1 奖励

对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中贡献突出需表彰奖励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8.2 责任追究 对引发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处理;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中失职、渎职的有关人员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9 附则

9.1 名词术语的定义与说明

地质灾害易发区: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地质灾害危险区:指已经出现地质灾害迹象,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区域或者地段。

次生灾害:指由地质灾害造成的工程结构、设施和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的灾害,如水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

生命线设施:指供水、供电、粮油、排水、燃料、热力系统及通信、交通等城市公用设施。

直接经济损失:指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造成的物质破坏,包括建筑物和其他工程结构、设施、设备、物品、财物等破坏而引起的经济损失,以重新修复所需费用计算。不包括非实物财产,如货币、有价证券等损失。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9.2 预案的实施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范文第2篇

每项具体工作分配给具体每个人例如:

1、加油站经理负责现场的总体协调指挥。

2、加油站计量员负责拉闸断电。

3、加油站核算员负责通讯、报警联络。

4、加油站前庭主管负责现场组织人员扑救或施救。

5、加油站当班员工负责执行现场指挥的调配,完成交办的任务。

二、预防和预警发现险情,

经过加油站当班前庭主管以上任意一名管理人员确认险情后,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加油站经理(或前庭主管)应当根据现场情况和事态的发展,命令加油站核算员向不同级别的上级领导报告。

同时拨打报警电话1

19、120,如果事态扩大,情况紧急,要及时与周边企业、附近居民小区街道办事处联络,告知加油站出现的紧急情况,请求配合疏散及救援。

(1)紧急情况的类型(火灾、天然气泄露、燃油外溢、人员受伤等);

(2)事发加油站的名称、地址;

(3)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号码。

三、响应程序

采取逐级报告制度,事件发生后,加油站经过初步评估确定符合Ⅲ级

(加油站级)突发事件条件时,应启动本站应急预案,并立即报告片区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危害程度及趋势、人员及财产损失情况、目前应急救援处理情况及需要提供的救援帮助等。通过后续报告及时反映事态进展,提供进一步的情况和资料。

四、应急处理措施共分四类:

地震灾害、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洪水灾害

暴雪应急措施

(1)存在坍塌风险时加油站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① 及时观察积雪厚度,超过15CM必须关停。

② 加强罩棚网架巡检,发现罩棚异常响声,要及时组织员工撤离到安全地点值守。

③ 如果加油站存在网架罩棚或杆件变形、罩棚或棚柱开裂、棚柱基础附近出现沉降等现象,坚决关停并组织监护,封堵进出站口,避免车辆和闲杂人员进入,并将情况立即上报,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鉴定。

④ 车辆由入口处进入,单向通行,出口处专人引导指挥。出口处设警戒线,放行出站车辆后关闭,要确保撤离通道的畅通。

⑤ 入口处指挥人员在车辆进站前必须提示司乘人员安全风险,询问加油品号并指定加油位置,加油金额原则实行定额,以缩短加油时间。加油车辆进站前,乘客必须下车,按指定路线到出口处上车。

⑥ 加强卸油安全作业,计量员上罐车检测前要清扫积雪、铺上防滑垫再操作,卸油时停止加油作业,卸油作业要安排在白天进行。

⑦ 营业加油站只允许开启罩棚立柱外侧的加油机,员工尽量靠近罩棚外侧加油,尽可能缩短在罩棚下逗留的时间。车辆停靠时油箱口要靠近罩棚外侧处。

⑧ 司乘人员进入卫生间或到出口处要按远离罩棚的原则设计指定路线。所有加油站员工严禁在罩棚下穿行,必须沿罩棚外延行走。

⑨ 营业室指定专人负责开票,并监控加油现场情况,如遇险情负责及时切断电源。若加油机电源不在营业室内,则由离配电室最近的员工负责切断电源。

⑩ 做好抗寒防冻工作,准备必要的防寒防冻物品,保证热水供应,确保员工不冻伤,生产生活均有保障。由专业人员对加油站罩棚进行锈蚀、变形程度定期检查和评估,提出处理意见,并记录在加油站安全隐患检查台账中(罩棚使用年限在3年内每年9月份组织检查一次。使用年限超过3年每半年组织检查一次,分别为3月份和9月份)。 (2)罩棚若已坍塌的紧急处置措施

① 计量员负责迅速切断电源。

② 在坍塌区域及加油站进出口设置警戒线和明显警示标示,禁止员工和社会人员进入坍塌现场。

③ 在坍塌第一时间迅速将事故上报。上级公司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赶到事故现场,按照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协同加油站进行抢险。

④ 寻找并询问司机,对倒塌罩棚下和被压车辆内进行检查,确认有无人员伤亡。

⑤ 在确认无二次坍塌危险的情况下,派专业人员进入加油站,切断油罐出油管线并加装盲板。

6同时电话层层上报,○根据情况派人赶到现场组织善后处置工作。对坍塌现场及时拍照,做好理赔相关资料。

7通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

○8已发生坍塌事故的加油站不得擅自进行检维修工程,○防止发生次生事故。

应急储备物资:防滑草垫、防冻液、铲子、防冻手 套、安全帽

急救物资:急救箱及药品、绷带等

地震应急措施

地震发生时,立即停止一切作业,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到空旷场地避险。

(1)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做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在房门口或能迅速离开房间的,迅速逃离。

(2)室内一时无法迅速离开时,应保持冷静,就近躲避到跨度小的地方(站在卫生间、厨房、墙角处、门口或是坚固的桌子,床铺等下面),离开窗户、电器和易倒塌的办公用具。震后迅速撤离,远离高层建筑物和危险物。

(3)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4)地震发生后:清点人数,清理现场,检查设备、设施情况,计量油品库存,统计损失情况并上报。

(5)所有隐患均已排除后,经地(市)公司同意,恢复营业。

泥石流冲击应急措施

(1)发现有泥石流迹象,迅速组织逃生。

(2)逃生要抛弃重物,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千万不要沿着沟向上或向下奔跑。

(3)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停留在低洼处,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4)泥石流冲击事故发生后,如有人员伤亡,发现人应拔打“120”、“110”急救电话,并上报公司。 (5)灾情解除后,统计损失情况并上报。

山体滑坡应急措施

(1)加油站安全区域内存在坡体的,应定期进行检查。

(2)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3)发生山体滑坡,迅速组织逃生。

(4)如有人员遇险,迅速组织抢救,并拨打“120”、“110”急救电话,并上报公司。

(5)灾情解除后,统计损失情况并上报。 大风(台风)应急措施

(1)获得大风(台风)信息后,准备好防灾物资,做好应急准备。

(2)清理松散易倒、在强风中会造成损坏的物品,用胶带封住门窗。

(3)大风(台风)发生时,停止营业,疏散加油车辆和顾客,员工避免外出活动,在室内避险。

(4)大风(台风)过后,对加油站进行危险辨识,认定安全后,清理现场,恢复营业,统计损失情况并上报。

防雷电控制措施

(1)定期测试、检查设备设施的防雷接地保护、电涌保护是否完好。

(2)雷雨天气停止作业,切断设备电源。

(3)如雷击造成火灾,启动灭火应急措施。

(4)如人员遭雷电击伤,立即抢救。 程序终止条件

1. 确认现场危机已经解除,确认现场的环境不会再次发生危险,由站经理向上级领导汇报,得到同意后终止应急处置程序。

2. 处置现场评估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范文第3篇

一、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应急

本预案所称的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应急是指为应付突发性地质灾害而采取的灾前应急准备、临灾应急防范措施和灾后应急救援等应急反应行动。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质灾害应急分应急准备、临灾应急、灾后应急。

地质灾害应急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

二、应急机构及职责分工

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为三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突发性地质灾害后为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

总 指 挥:矿 长、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安全矿长、生产矿长、开拓矿长、后勤矿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总会计师

成员:矿其他副总以上领导及调度室、武装部、水电公司、技术科、通防科、供应科、机运科、医院、行政科、保卫科、安质科等科长。

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的职责:

建立健全处置地质灾害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小型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指导矿属各单位做好地质灾害的处置工作;配合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协调大中型地质灾害处置工作;负责组织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按有关规定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督促检查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落实情况。

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各专业组划分及主要职责:

1、技术工作组

组长:总工程师

成员:各专业副总及技术科、地测科、通防科、机运科科长。

主要职责:1)预测预报可能要发生的地质灾害。2)制定防范地质灾害发生的预案。3)制定救灾应急措施及方案。4)提供所需技术资料。

2、人员抢救、工程抢险组

组长:后勤矿长

成员:保卫科科长、武装部部长

主要职责:1)负责调集民兵赶赴地质灾害发生地。2)抢救被压埋人员。3)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

3、特种抢险组

组长:后勤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丰达公司副总经理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范文第4篇

应 急 预 案

预防地质灾害工作是学校工作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学校财产以及师生生命安全,以及学校的稳定、发展等。根据县教育局有关预防地质灾害文件通知精神,为了切实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确保学校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土城中学地质灾害预防监测和事故处置应急预案》。

一、高度重视,明确防地质灾害工作的重要性

防地质灾害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关系到一方的稳定,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学校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等重大问题。为此,每一位教职员工,特别是学校行政,应高度重视防汛抗灾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时刻刻装着防地质灾害工作,做到时时不忘安全,事事重视安全,具有强烈的防地质灾害意识,将防地质灾害工作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落实安全责任,长抓不懈,一抓到底。树立起防地质灾害责任重于泰山的防地质灾害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二、工作原则

按上级要求,落实安全责任制,责任到人,杜绝安全隐患,加强日常监督力度,做好安全疏散演习,确保安全。

三、工作目标 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学校学生与教师的管理,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紧急逃生技能,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四、成立防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一)土城中学防地质灾害应急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

长:赵泽(校

长)

副组长:陈鹏(副校长)陈雪梅(办公室主任) 成

员:学校中层、团委、年级组长、班主任 职

责:

1、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执行上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和镇政府下达的其它地质灾害防灾救灾任务。

2、督促、检查、落实各部门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的调查和评估,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威胁,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和措施。

3、根据领导小组的指示,负责实施、协调并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应急工作;负责领导小组的信息、联络、接待等日常工作。协同上级有关部门维护灾区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负责救灾物资和师生、财产和学校的安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二)各班主任、科任老师及有关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处置工作需要,认真配合上级做好大、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处置的有关工作。

1、班主任、科任老师:负责及时组织、协调救灾工作;安定学生情绪,协助调运救灾物资、设置避险场所,组织转移、安置和救济受灾学生;核定和报告灾情,及时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学生救助和安置情况。

2、值日老师: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政府等部门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参与抢险救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防止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做好进出灾区道路和灾区内交通疏导工作。

五、应急防范。

1、加强防灾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今年我县的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六月份,全体教师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通过晨会、班队会、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及紧急救助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在师生中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防御预案和自救措施的宣传教育活动。

2、进一步落实防灾减灾目标责任制,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范畴,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细致到每位教师职工都知道在安全疏散中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充分认识各种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

3、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和监测。在汛前、汛中,各村小、教学点要按学校防灾领导小组的要求对校区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查,并做好对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做好监测工作,发现险情,要及时上报并采取防范措施,特别要组织好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区域的师生员工安全转移。

4、在汛前、汛中,学校要认真调查学生上学、放学必经的路线和学校周边的山体、高磅、河磅情况,结合实际制订好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并报中心小学备案后组织实施。各校每年至少要按应急预案组织师生进行一次在紧急情况下的演练,在演习中进一步完善防汛防灾方案,使方案达到科学、快速、安全的要求。

5、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高磅、河磅坍塌险情时,必须以生命第一,尽力采取保护和自救措施,及时组织人员向安全地点疏散,事后及时施救,并将事实情况通过汇报程序汇报。

6、逢恶劣天气坚持24小时值班,当发生险情时,协调组织好抢险工作。

7、学生沿途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逢恶劣天气必须执行教师护送制或家长接送制。

六、应急响应

1、全体教师要严格落实值班值宿责任制,建立学校汛情报告制度。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一旦发现情况要及时上报中心小学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

2、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时对所属学校报告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立即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对符合本预案适用范围规定情况之一的,由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处理工作程序,根据事故性质、危害范围等,立即派出人员救援、抢险、事故调查,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必要时报经当地政府同意,请有关部门参加。

3、一旦学校出现地质灾害事故,立即启动以下各职能小组,全力投入事故处理工作:

(1)应急指挥小组:

由校长室成员组成: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 其职能主要有:

①尽速到达现场,了解并掌握事故情况,控制局面,阻止事态发展,并研究决定事故处理的具体策略;

②尽早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汇报情况; ③组织力量并全程指挥其他职能小组投入工作;

④密切配合医疗,公安等机构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有关指示。

⑤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查找原因和责任。 (2)医疗救援小组

长:XXX

员:XXX及有关人员 主要职责有:

①立即组织护送受伤人员去医院救治;

②配合医院的救治工作,追踪了解伤情或病情动态,随时与校长保持联系; ③接待赶到医院的家长,并说明基本情况,做好安抚工作,防止出现情绪过激情况。

(3)现场控制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及有关人员 主要职能是:

①控制现场,维护秩序,劝离无关人员,防止发生混乱局面; ②排查其他受伤人员,组织力量送医院; ③接待家长,做好解释说明及思想工作;

④由班主任管好各自的学生,不围观,不拥挤,防止学生慌乱、散失,维护学生秩序;

⑤尽早向知情者、见证人调查事故起因,掌握好事故的第一手资料。 (4)后勤保障组

组长:XXX

成员:XXX及相关人员 主要职能:

①尽力做好医疗求治现场控制等工作的联络和后勤支援工作; ②必要时配合医疗,防疫等机构进行现场消毒,取样分析等工作; ③做好上级来人和家长的接待工作,必要时为上级工作组织现场办公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5)信息资料搜集及报告小组:

长:XXX

员:XXX及相关班主任

主要负责汛灾、滑坡事件全过程的各种文字、图象信息资料采集、撰写书面报告,整理取证材料,做好相关数据的分类统计、分析工作,及时提供各种资料,12小时内形成完整的书面材料逐级上报。

4、人员转移 在发现险情时应坚持先救人,后抢物的原则,切实做好人员(特别是学生)的安全转移工作,要按照计划做到有秩序、有组织地转移到牢固的楼房或附近居民家中,尽最大努力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

5、抢险准备

汛期要加强巡逻检查,发现险情立即上报,并迅速组织抢险。

6、物资转移

学校物资要根据可能出现的灾情,制订应急措施,按照转移、垫高或转放楼上等方法制定预案,其中易爆、易燃、危险化学品等要按数登记造册,严格管理,贵重物品转移楼上明确专人负责。

7、及时上报。

(1)报告程序。当学校或学生上学放学沿途发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高磅河磅坍塌险情时,要及时向中心小学校长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并由中心小学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逐级上报;具体程序如下:班主任、教师(或接到学生报告的教职工)→ 中心小学校长 → 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和县教育局。

(2)学校突发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简要经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面临的问题、事故报告单位和报告时间等。

8、后期处置

学校防地质灾害领导小组负责做好灾后的善后处置工作,及时调查灾情损失情况,伤亡人员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县教育局,做好受伤人员的救治和灾后现场处理、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及重建等工作。

八、应急保障

(一) 汛期中心小学及下辖各单位安排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并保持联络。指挥部的领导及成员单位的领导手机应保持开机,保证通讯畅通。

(二) 按有关规定配备一定数量的抢险物质及器材。 (三) 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

(四) 各学校要加强师生员工的汛情安全常识教育,懂得水灾逃生和自救的措施和技能,学校要按本校汛期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师生进行演练。

(五) 中心小学及下辖各学校要加强对校园及周边地区的监测:①校舍使用情况;②学生食堂卫生、食品采购、卫生消毒设备配备情况;③学校楼梯、走廊、护栏、围墙、门窗、厕所、体育设施安全情况;④人员聚集场所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⑤电器、设备、线路检修管理情况;⑥校内水沟及校周边水沟、涵管是否畅通情况;⑦对校舍位于低洼地势、山旁、河边等易发生山洪和泥石流的区域及学生往返地段,要进行详细认真地排查,发现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范文第5篇

应 急 预 案

预防地质灾害工作是学校工作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学校财产以及师生生命安全,以及学校的稳定、发展等。根据县教育局有关预防地质灾害文件通知精神,为了切实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确保学校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土城中学地质灾害预防监测和事故处置应急预案》。

一、高度重视,明确防地质灾害工作的重要性

防地质灾害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关系到一方的稳定,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学校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等重大问题。为此,每一位教职员工,特别是学校行政,应高度重视防汛抗灾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时刻刻装着防地质灾害工作,做到时时不忘安全,事事重视安全,具有强烈的防地质灾害意识,将防地质灾害工作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落实安全责任,长抓不懈,一抓到底。树立起防地质灾害责任重于泰山的防地质灾害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二、工作原则

按上级要求,落实安全责任制,责任到人,杜绝安全隐患,加强日常监督力度,做好安全疏散演习,确保安全。

三、工作目标 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学校学生与教师的管理,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紧急逃生技能,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四、成立防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一)土城中学防地质灾害应急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

长:赵泽(校

长)

副组长:陈鹏(副校长)陈雪梅(办公室主任) 成

员:学校中层、团委、年级组长、班主任 职

责:

1、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执行上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和镇政府下达的其它地质灾害防灾救灾任务。

2、督促、检查、落实各部门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的调查和评估,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威胁,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和措施。

3、根据领导小组的指示,负责实施、协调并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应急工作;负责领导小组的信息、联络、接待等日常工作。协同上级有关部门维护灾区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负责救灾物资和师生、财产和学校的安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二)各班主任、科任老师及有关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处置工作需要,认真配合上级做好大、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处置的有关工作。

1、班主任、科任老师:负责及时组织、协调救灾工作;安定学生情绪,协助调运救灾物资、设置避险场所,组织转移、安置和救济受灾学生;核定和报告灾情,及时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学生救助和安置情况。

2、值日老师: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政府等部门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参与抢险救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防止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做好进出灾区道路和灾区内交通疏导工作。

五、应急防范。

1、加强防灾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今年我县的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六月份,全体教师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通过晨会、班队会、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及紧急救助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在师生中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防御预案和自救措施的宣传教育活动。

2、进一步落实防灾减灾目标责任制,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范畴,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细致到每位教师职工都知道在安全疏散中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充分认识各种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

3、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和监测。在汛前、汛中,各村小、教学点要按学校防灾领导小组的要求对校区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查,并做好对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做好监测工作,发现险情,要及时上报并采取防范措施,特别要组织好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区域的师生员工安全转移。

4、在汛前、汛中,学校要认真调查学生上学、放学必经的路线和学校周边的山体、高磅、河磅情况,结合实际制订好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并报中心小学备案后组织实施。各校每年至少要按应急预案组织师生进行一次在紧急情况下的演练,在演习中进一步完善防汛防灾方案,使方案达到科学、快速、安全的要求。

5、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高磅、河磅坍塌险情时,必须以生命第一,尽力采取保护和自救措施,及时组织人员向安全地点疏散,事后及时施救,并将事实情况通过汇报程序汇报。

6、逢恶劣天气坚持24小时值班,当发生险情时,协调组织好抢险工作。

7、学生沿途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逢恶劣天气必须执行教师护送制或家长接送制。

六、应急响应

1、全体教师要严格落实值班值宿责任制,建立学校汛情报告制度。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一旦发现情况要及时上报中心小学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

2、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时对所属学校报告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立即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对符合本预案适用范围规定情况之一的,由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处理工作程序,根据事故性质、危害范围等,立即派出人员救援、抢险、事故调查,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必要时报经当地政府同意,请有关部门参加。

3、一旦学校出现地质灾害事故,立即启动以下各职能小组,全力投入事故处理工作:

(1)应急指挥小组:

由校长室成员组成: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 其职能主要有:

①尽速到达现场,了解并掌握事故情况,控制局面,阻止事态发展,并研究决定事故处理的具体策略;

②尽早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汇报情况; ③组织力量并全程指挥其他职能小组投入工作;

④密切配合医疗,公安等机构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有关指示。

⑤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查找原因和责任。 (2)医疗救援小组

长:XXX

员:XXX及有关人员 主要职责有:

①立即组织护送受伤人员去医院救治;

②配合医院的救治工作,追踪了解伤情或病情动态,随时与校长保持联系; ③接待赶到医院的家长,并说明基本情况,做好安抚工作,防止出现情绪过激情况。

(3)现场控制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及有关人员 主要职能是:

①控制现场,维护秩序,劝离无关人员,防止发生混乱局面; ②排查其他受伤人员,组织力量送医院; ③接待家长,做好解释说明及思想工作;

④由班主任管好各自的学生,不围观,不拥挤,防止学生慌乱、散失,维护学生秩序;

⑤尽早向知情者、见证人调查事故起因,掌握好事故的第一手资料。 (4)后勤保障组

组长:XXX

成员:XXX及相关人员 主要职能:

①尽力做好医疗求治现场控制等工作的联络和后勤支援工作; ②必要时配合医疗,防疫等机构进行现场消毒,取样分析等工作; ③做好上级来人和家长的接待工作,必要时为上级工作组织现场办公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5)信息资料搜集及报告小组:

长:XXX

员:XXX及相关班主任

主要负责汛灾、滑坡事件全过程的各种文字、图象信息资料采集、撰写书面报告,整理取证材料,做好相关数据的分类统计、分析工作,及时提供各种资料,12小时内形成完整的书面材料逐级上报。

4、人员转移 在发现险情时应坚持先救人,后抢物的原则,切实做好人员(特别是学生)的安全转移工作,要按照计划做到有秩序、有组织地转移到牢固的楼房或附近居民家中,尽最大努力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

5、抢险准备

汛期要加强巡逻检查,发现险情立即上报,并迅速组织抢险。

6、物资转移

学校物资要根据可能出现的灾情,制订应急措施,按照转移、垫高或转放楼上等方法制定预案,其中易爆、易燃、危险化学品等要按数登记造册,严格管理,贵重物品转移楼上明确专人负责。

7、及时上报。

(1)报告程序。当学校或学生上学放学沿途发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高磅河磅坍塌险情时,要及时向中心小学校长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并由中心小学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逐级上报;具体程序如下:班主任、教师(或接到学生报告的教职工)→ 中心小学校长 → 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和县教育局。

(2)学校突发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简要经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面临的问题、事故报告单位和报告时间等。

8、后期处置

学校防地质灾害领导小组负责做好灾后的善后处置工作,及时调查灾情损失情况,伤亡人员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县教育局,做好受伤人员的救治和灾后现场处理、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及重建等工作。

八、应急保障

(一) 汛期中心小学及下辖各单位安排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并保持联络。指挥部的领导及成员单位的领导手机应保持开机,保证通讯畅通。

(二) 按有关规定配备一定数量的抢险物质及器材。 (三) 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

(四) 各学校要加强师生员工的汛情安全常识教育,懂得水灾逃生和自救的措施和技能,学校要按本校汛期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师生进行演练。

(五) 中心小学及下辖各学校要加强对校园及周边地区的监测:①校舍使用情况;②学生食堂卫生、食品采购、卫生消毒设备配备情况;③学校楼梯、走廊、护栏、围墙、门窗、厕所、体育设施安全情况;④人员聚集场所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⑤电器、设备、线路检修管理情况;⑥校内水沟及校周边水沟、涵管是否畅通情况;⑦对校舍位于低洼地势、山旁、河边等易发生山洪和泥石流的区域及学生往返地段,要进行详细认真地排查,发现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范文第6篇

每项具体工作分配给具体每个人例如:

1、加油站经理负责现场的总体协调指挥。

2、加油站计量员负责拉闸断电。

3、加油站核算员负责通讯、报警联络。

4、加油站前庭主管负责现场组织人员扑救或施救。

5、加油站当班员工负责执行现场指挥的调配,完成交办的任务。

二、预防和预警发现险情,

经过加油站当班前庭主管以上任意一名管理人员确认险情后,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加油站经理(或前庭主管)应当根据现场情况和事态的发展,命令加油站核算员向不同级别的上级领导报告。

同时拨打报警电话1

19、120,如果事态扩大,情况紧急,要及时与周边企业、附近居民小区街道办事处联络,告知加油站出现的紧急情况,请求配合疏散及救援。

(1)紧急情况的类型(火灾、天然气泄露、燃油外溢、人员受伤等);

(2)事发加油站的名称、地址;

(3)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号码。

三、响应程序

采取逐级报告制度,事件发生后,加油站经过初步评估确定符合Ⅲ级

(加油站级)突发事件条件时,应启动本站应急预案,并立即报告片区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危害程度及趋势、人员及财产损失情况、目前应急救援处理情况及需要提供的救援帮助等。通过后续报告及时反映事态进展,提供进一步的情况和资料。

四、应急处理措施共分四类:

地震灾害、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洪水灾害

暴雪应急措施

(1)存在坍塌风险时加油站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① 及时观察积雪厚度,超过15CM必须关停。

② 加强罩棚网架巡检,发现罩棚异常响声,要及时组织员工撤离到安全地点值守。

③ 如果加油站存在网架罩棚或杆件变形、罩棚或棚柱开裂、棚柱基础附近出现沉降等现象,坚决关停并组织监护,封堵进出站口,避免车辆和闲杂人员进入,并将情况立即上报,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鉴定。

④ 车辆由入口处进入,单向通行,出口处专人引导指挥。出口处设警戒线,放行出站车辆后关闭,要确保撤离通道的畅通。

⑤ 入口处指挥人员在车辆进站前必须提示司乘人员安全风险,询问加油品号并指定加油位置,加油金额原则实行定额,以缩短加油时间。加油车辆进站前,乘客必须下车,按指定路线到出口处上车。

⑥ 加强卸油安全作业,计量员上罐车检测前要清扫积雪、铺上防滑垫再操作,卸油时停止加油作业,卸油作业要安排在白天进行。

⑦ 营业加油站只允许开启罩棚立柱外侧的加油机,员工尽量靠近罩棚外侧加油,尽可能缩短在罩棚下逗留的时间。车辆停靠时油箱口要靠近罩棚外侧处。

⑧ 司乘人员进入卫生间或到出口处要按远离罩棚的原则设计指定路线。所有加油站员工严禁在罩棚下穿行,必须沿罩棚外延行走。

⑨ 营业室指定专人负责开票,并监控加油现场情况,如遇险情负责及时切断电源。若加油机电源不在营业室内,则由离配电室最近的员工负责切断电源。

⑩ 做好抗寒防冻工作,准备必要的防寒防冻物品,保证热水供应,确保员工不冻伤,生产生活均有保障。由专业人员对加油站罩棚进行锈蚀、变形程度定期检查和评估,提出处理意见,并记录在加油站安全隐患检查台账中(罩棚使用年限在3年内每年9月份组织检查一次。使用年限超过3年每半年组织检查一次,分别为3月份和9月份)。 (2)罩棚若已坍塌的紧急处置措施

① 计量员负责迅速切断电源。

② 在坍塌区域及加油站进出口设置警戒线和明显警示标示,禁止员工和社会人员进入坍塌现场。

③ 在坍塌第一时间迅速将事故上报。上级公司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赶到事故现场,按照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协同加油站进行抢险。

④ 寻找并询问司机,对倒塌罩棚下和被压车辆内进行检查,确认有无人员伤亡。

⑤ 在确认无二次坍塌危险的情况下,派专业人员进入加油站,切断油罐出油管线并加装盲板。

6同时电话层层上报,○根据情况派人赶到现场组织善后处置工作。对坍塌现场及时拍照,做好理赔相关资料。

7通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

○8已发生坍塌事故的加油站不得擅自进行检维修工程,○防止发生次生事故。

应急储备物资:防滑草垫、防冻液、铲子、防冻手 套、安全帽

急救物资:急救箱及药品、绷带等

地震应急措施

地震发生时,立即停止一切作业,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到空旷场地避险。

(1)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做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在房门口或能迅速离开房间的,迅速逃离。

(2)室内一时无法迅速离开时,应保持冷静,就近躲避到跨度小的地方(站在卫生间、厨房、墙角处、门口或是坚固的桌子,床铺等下面),离开窗户、电器和易倒塌的办公用具。震后迅速撤离,远离高层建筑物和危险物。

(3)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4)地震发生后:清点人数,清理现场,检查设备、设施情况,计量油品库存,统计损失情况并上报。

(5)所有隐患均已排除后,经地(市)公司同意,恢复营业。

泥石流冲击应急措施

(1)发现有泥石流迹象,迅速组织逃生。

(2)逃生要抛弃重物,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千万不要沿着沟向上或向下奔跑。

(3)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停留在低洼处,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4)泥石流冲击事故发生后,如有人员伤亡,发现人应拔打“120”、“110”急救电话,并上报公司。 (5)灾情解除后,统计损失情况并上报。

山体滑坡应急措施

(1)加油站安全区域内存在坡体的,应定期进行检查。

(2)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3)发生山体滑坡,迅速组织逃生。

(4)如有人员遇险,迅速组织抢救,并拨打“120”、“110”急救电话,并上报公司。

(5)灾情解除后,统计损失情况并上报。 大风(台风)应急措施

(1)获得大风(台风)信息后,准备好防灾物资,做好应急准备。

(2)清理松散易倒、在强风中会造成损坏的物品,用胶带封住门窗。

(3)大风(台风)发生时,停止营业,疏散加油车辆和顾客,员工避免外出活动,在室内避险。

(4)大风(台风)过后,对加油站进行危险辨识,认定安全后,清理现场,恢复营业,统计损失情况并上报。

防雷电控制措施

(1)定期测试、检查设备设施的防雷接地保护、电涌保护是否完好。

(2)雷雨天气停止作业,切断设备电源。

(3)如雷击造成火灾,启动灭火应急措施。

(4)如人员遭雷电击伤,立即抢救。 程序终止条件

1. 确认现场危机已经解除,确认现场的环境不会再次发生危险,由站经理向上级领导汇报,得到同意后终止应急处置程序。

2. 处置现场评估

上一篇:电子电工实训总结范文下一篇:儿童节手抄报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