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总结范文

2023-08-10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总结范文第1篇

随着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 人类生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 并随着地球板块的不断运动, 地质灾害已经成为了21世纪影响人类社会健康稳健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局的统计年鉴表明, 近几年来, 地质灾害频发发生, 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人民人身安全损伤和每年接近十几亿的经济损失。对于引发地质灾害因素研究表明, 人类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最终要的因素。

随着经济实力和人们的安全意识逐渐的提高, 保护环境、预防自然灾害、消除自然灾害对于人们的影响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大对自然灾害的投资, 并成为了政府部门的焦点。目前, 虽然, 地质灾害发生数和死亡数在逐渐降低, 但受伤人数还是居高不下,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水平有待提高。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探讨成为了整个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的关键。

1、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

地质灾害危险源的辨识是一项谨慎、细致的任务, 是整个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基础。地质灾害危险物的辨识要求参加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人员要有对这个施工现场有全局的把握, 能够正确的分析出进行治理施工的危险因素, 它是能否正确进行风险评价的关键环节。

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现场, 每一位工作人员必须要能够根据地质灾害工程的类别以及周围的气候环境、施工工艺对全局进行整体的把握, 深入了解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是否存在。针对地质灾害危险物在具体的分类中进行整体把握, 将现场存在的常规危险源进行有效的识别, 对危险源的危害级别进行分类。

2. 地质灾害风险评定

在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定时, 主要通过以下手段进行危险源的识别:查阅相关的资料, 进行现场的观察, 询问以及与他人进行交流。经过这些手段进行危险源的识别之后, 由经验较为丰富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评判, 最后出示危险源清单进行公示。 (1) 查阅有关资料。主要对企业以前的事故, 职业病等记录进行相关查看, 从以前的记录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 现场观察, 主要是指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观察, 及时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3) 询问与交流, 主要指的是在施工现场对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 从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方面了解到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源。

3. 地质灾害施工现场风险评价

当前我国对于风险的评价方法, 主要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这两种方法, 而且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以及使用的局限性。在地质灾害施工现场根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特点, 主要选择的评价方法是作业条件危险系评价法。此评价方法的公式如下:

式中:D——事故隐患评估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回造成的损失后果。

这种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比如此种评价方法适用性以及可操作性较强, 有助于被安全管理人员较快的接受。其次, 这种方法采用了综合的评价法, 能够对于事故隐患存在的危险程度以及事故发生后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准错的反应, 为后续隐患措施的治理提供了较大的决策依据。

4 地质灾害施工现场危险源的控制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对于危险源的控制主要是利用治理施工工程技术以及相应的管理方法来减少施工失误, 在源头上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 防止危险源的存在, 导致施工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以及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与风险评价时, 要根据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以及其他的施工条件, 对施工安全危险源所存在的性质、规模以及危险源发生后可能引起的后果进行深入了解, 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预判, 建立起应急救援体系。

(1)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所存在的缺陷

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事故, 一部分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引起的, 所以要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必须要首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控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加强企业对于安全的管理。2、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安全生产责任制度。3、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素质。

(2) 、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对物进行不安全状态控制时, 常用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进行距离防护以及时间防护。2、屏蔽所存在的危险源, 做好防护预防措施, 减少危险源的存在。3、消除施工现场存在的薄弱环节, 加强对于危险源的可控性。4、对地质灾害的特征进行全面了解, 建立起监测网络, 实时进行有效监测, 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掌握住地质灾害题可能变化的情况, 为监测预警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结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能够极大的保证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因此, 施工单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工作, 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辨识仪与风险评估, 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能够和谐有序的顺利实施。

摘要:针对地质灾害施工现场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各种情况不确定性、施工环境的恶劣性等问题, 本文采用了更为合理的地质灾害治理评价方法, 并采用了加权的方式对各个危险源进行了加权, 并根据所提供的加权危险系数, 提出相应的应急控制, 极大的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本文以广东工程项目为例, 通过探究表明,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更实用于对于地质灾害。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源,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对策探讨[J].王慧敏.世界有色金属.2017 (03)

[2]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研究[J].贾云峰.山西建筑.2017 (16)

[3] 分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贺欢.低碳世界.2016 (26)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总结范文第2篇

摘 要: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而且还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近年来,我国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仍处于低水平阶段。本文根据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等方面进行探讨,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形成

1.1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原因或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地质环境恶化,进而对人们财产和生命造成巨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对于我们来说非常可怕,目前所能够做的就是提前预测和灾后治理,而要想阻止它发生几乎不能实现。所有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地质灾害,因为灾害一旦发生,将对国家和地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虽然我国的科技水平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对于地质灾害所能做的还只是防治。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要想减少它们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我们应该全力以赴地调查分析各种运动环境,及时预测,并在灾害发生后制定出有效措施缓解灾情。

1.2 地质环境

从狭义上看,地质环境就是岩石团与其所产生的风化物,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和运动,所以地质环境也会不断改变。而从广义上看,地质环境包含了岩石、水以及大气等物质,这些物质相互作用,在最后一次造山运动和冰期后形成了目前我们所有的地质环境。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地质规律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和人员损失。

1.3 地质灾害影响地质环境质量的优劣

按环境学的定义,所谓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对地质环境而言,环境质量就是指构成地质环境的各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适宜程度。如前所述,如果地质环境的改变超过了地质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就会产生某种地质灾害。从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来看,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因素繁多的国家,每年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是以百亿元计的。总体来说,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影响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是间接地影响整个人类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从地质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地质灾害的产生与发展,影响了反映地质环境质量优劣的地质环境各要素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适宜程度。地质灾害越严重,发展速度越快,危险性越大,对地质环境质量的影响也就越大。

2 矿山地质灾害具体表现

矿山开采破坏地表,造成山体滑坡;此外,水土流失严重,进一步加速水资源流失。地下开采时还很可能诱发地震等灾害,危机周围居民安全。同时,开采过程中的废渣废料的堆放,不仅污染空气,而且污染地表水,诱发环境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矿山地质灾害具体表现主要有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其中发生最多的是地面塌陷。

3 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与成因分析

3.1 崩塌滑坡

崩塌滑坡主要是在露天开采的过程中在边坡处的滑落,以及在地下开采时由于采空区坍塌导致的灾害。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开采矿区自身的地质条件不稳定,另一方面是因为人类的开采活动加剧了地质不稳定。开采过程中如果造成了崩塌和滑坡灾害,将会产生严重损失,甚至导致入不敷出的严重后果。

3.2 礦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矿山地质环境在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一些突发因素的增加将导致严重后果。例如,一些新闻经常报道的某煤矿发生发生了瓦斯爆炸、矿坑火灾等都是矿体内因引发的灾害。

3.3 矿山地下水位变化引发的灾害

开矿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估算,其中用水量就是一个重要的数据,这些数据为采矿做出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倘若涌水量估算值小于实际用水量,矿坑中出现大量积水时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在没有做任何准备措施的情况下,大量地下水或者是地面水突然涌入,那么井巷就会被淹,严重情况下甚至会严重威胁到采矿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地下水位的改变也会造成坑内涌水涌泥。无论是蓄水溶洞还是透水断层亦或是地裂缝都会携带大量泥沙、石屑随水一块被带入到矿坑中,由于大量泥沙堵塞矿坑,无论是矿山还是采矿人员都面临着很大威胁。

4 矿山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措施的应用策略研究

进行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必然要遵循地质环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可续的防预措施,减少其发生的几率,或者是在灾害发生之后,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治理措施,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这两者就是人们常说的“防”与“治”。只有采取防治结合的手段,才能受到更好的治理效果。防止受灾对象与致灾作用遭遇的方法也有两种,一是防止将拟建工程设施(含居民点)放进有致灾作用存在或有其发生危险的危险区,这是“避”;二是将已处于致灾作用威胁之下的人、物、设施撤离危险区,这是“撤”。

4.1 合理规划矿山开采管理工作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在采矿前,采矿团队必须选用精密的仪器计算矿区坡度,保证矿区边坡的稳固。此外,一些必要的地质工作勘察工作也必不可少,以防开采过程中出现任何类似于岩石变形或者是开裂的意外事故。因此,做好采矿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一方面,通过事前准备减少开采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意外情况;另一方面,提前做好开采过后的治理问题,设立拦沙墙等减少因矿区开采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的行为意识,严格按照正规措施进行施工,不乱堆乱弃。

4.2 完善地质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在计算参数时发现用水量等问题可能过多时,可以提前建设排水沟,做好应急排水设施,以防出现滑坡、边坡不稳等后果。在一些不太稳定的地段,要做好拦截措施,减少滚石带来的伤害。施工安全问题也极为重要,开采过程中要派人加强现场监管,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意识,避免因操作问题带来重大事故。另外,开采过后也要注意保护环境,利用矿坑回填、植树造林等措施来减少施工团队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

4.3 落实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严格按照开发措施对矿区进行开采就是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杜绝乱采乱伐现象,合理开采才不会造成严重后果。无论是坡角、坡高等细节都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土也要按照相应的堆放位置进行准确放置,同时加强管理,防止滑坡、泥石流以及扬尘过多问题的出现。在恢复治理过程中,要对地质灾害点进行监控,加强对监测点的巡查和警示,建立对露天开采矿坡的检测系统,并按时进行监测。在一开始就对矿区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后期对危险区加强重视,根据实际监测情况随时对危险区进行治理。

5 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综合效益水平

5.1 环境效益

通过有效解决矿区开采过后遗留的问题,能够有效改善周围植被、河流等自然条件。无论是采取植树造林还是设立沙障等措施都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泥石流、滑坡等问题产生的概率。植被覆盖率的增加进一步为当地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条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5.2 社会效益

通過有效解决矿区开采过后遗留的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周围的环境质量,植被的增加一方面降低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通过有效解决矿区开采过后遗留的问题能够为当地创造更好的生活,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

5.3 经济效益

通过有效解决矿区开采过后遗留的问题,能够有效减少矿区发生灾害时所要消耗的损失,有助于提高当地矿区的知名度,为其增添美誉。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当地劳动力提供了工作场地,能够有效降低失业率,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6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发展趋势探讨

6.1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性分析

矿山综合地质复杂,涉及内容广泛,与矿山相关的产业以及矿山产业活动影响下的地区发展还需更深层次的研究,这些研究将对矿山地质环境分析具有重要影响,推动矿山产业长久可持续发展。

6.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评价体系的完善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还有很大不足,仍处于初步水平。相关评价标准评定也不太清晰,各类评定权重也不统一,很难开展有效的评价。这就需要相关专家进行认真商量讨论后制定出可行性方案,完善评价体系。

7 结语

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过程中,我们国家已经做了很多,但这些远远不够,为了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们要总结以往经验教训,虚心接受其他国家治理地质灾害方面的先进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为其做贡献。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预测,尽最大的努力搞好矿山地质灾害环境保护与治理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朱明艳.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7(8).

[2]汪民.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J].国土资源通讯,2016(12):13-17.

[3]叶飞,段雅栩,刘顺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202(09):50-51.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总结范文第3篇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一、管理程序

安全施工管理和质量管控是关系到整个地灾治理工程是否能顺利进行并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因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做好如下工作:

1、要对是否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各项安全技术要求、是否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是否执行施工项目安全交底制度及设备设施交接、验收、使用制度进行检查。

2、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应包含有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外,对抗滑桩竖井开挖、危岩清除、高边坡施工等还应编制专门的施工安全管理细则,每日上工前有安全培训记录和安全交底记录、施工期间应有安全检查记录。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场地地处高危险区域,应有针对性地编制有雨季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施工安全应急预案(特别对泥石流沟道内施工、高边坡下施工、危岩体附近施工的必须编制两预案),对上述预案未编制或编制不合理的可要求其停工完善后再复工。

4、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地质灾害体的安全检测工作,企业代表要检查各施工点是否配有专职安全员和监测员,是否有安全检查记录和监测记录。

5、地灾施工现场负责人必须随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监督并保证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转、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与不安全因素,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6、对施工中发生因工伤亡及重大未遂事故,要做好现场保护,及时上报,并协助事故调查组参加事故的调查处理,制定并落实各项防范措施,认真吸取教训,从技术上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意见,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技术方面提出整改意见和办法,予以消除。

7、对施工现场各种施工架、防护架、安全网等设施进行检查,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做法要求及时纠正;施工临时用电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严禁拖地线和超负荷用电,应有专职电工管理用电;检查施工现场是否做好防风、防雷击、防洪水、防地质灾害措施。

二、现场管理制度

1、所有作业人员必须遵守企业安全生产的、戴好安全帽防护用具;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执行职工安全守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不能擅自外出打猎、捕鱼、游泳,不采食不知名的蘑菇、野果、野菜,上班前不喝酒。

3、 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法劳动纪律“三违”行为。

4、 施工现场应拉好警戒线,现场内危险部分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禁止施工影响区段车辆和行人通行。

5、 场地内的油料和其他易燃物品,妥善存放,严禁烟火靠近,配备干粉灭火器,并设有“禁止烟火”的安全警示牌。

6、 现场用电符合用电安全要求,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分别设置,各种电器设备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接地和各种安全保护装置。

7、雷雨季节避免施工并做好防雨防雷措施。

8、施工机械、电气设备非操作人员不得乱动。

9、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

10、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内存在的各种障碍物,如建筑物、道路、沟渠、管线、旧基础、坟墓、树木等,凡影响施工的均应拆除、清理或迁移,并在施工前妥善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11、交接班时,作业人员对自己使用的的机器、工具应进行详细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班长班前应布置任务及交待使用设备,劳动组合,具体安全注意事项,认真执行班组安全工作规定。

3

12、危岩体施工时采用双排脚手架和竹跳板对工作面进行全封闭式作业,在危岩施工平台的底部、正面及两个临空侧面利用φ40mm 钢管脚手架支架平台,铺设和捆绑竹跳板形成封闭的作业系统,防止危石在解体过程发生崩落掉下。

13、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14、采用静态爆破法必须注意: (1)应按实际施工的环境温度选择破碎剂的型号,严禁错用或互换使用。并且装运破碎剂的容器不得用有约束的容器,以免雨水侵入,发生喷出、炸裂伤人。

(2)装填炮孔时,操作人员要戴防护眼镜,在灌浆到裂缝出现前,不得在近距离直视孔口,以防发生喷出现象伤害眼睛。

(3)破碎剂浆体稍具腐蚀性,工作完毕后应及时洗手洗脸,严防碱性刺激皮肤。如药液碰到皮肤或进入眼睛,要立即用水冲洗。

(4)搅拌后的浆体应在 3min 内填孔完毕,搅拌中发现浆体迅速升温且烫变干,应将浆体舍弃不用,若用人工搅拌时,必须戴橡胶手套。

(5)不同型号破碎剂不可混用,严禁勾兑其它化学品。

4 (6)严格防潮,拆包后尽量用完。 (7)严禁在雨天施工。

(8)静态爆破安全距离 10m ,施工前应搭好安全防护措施。

15、开挖土石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下进行作业。

16、开挖过程中如发现滑坡迹象(如裂缝、滑动等)时,应暂停施工,必要时,所有人员和机械要撤至安全地点,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17、严禁在作业平台上超负荷堆放爆破石块或其它材料,交接班时要将工作平面上的石块等堆卸物下落到山脚或其它安全地带。

18、清除废石用卷扬机运至山脚下平缓处堆放,废石应用水泥浆固化。

19、土石方外弃时,施工前应根据工程需要、运输车辆、交通量和现场状况,确定运输路线。现场应根据交通量、路况和环境状况确定车辆行驶速度,并于道路明显处设限速标识。

20、土石方运输车辆应按规定路线行驶,速度均匀,不得忽快忽慢;在社会道路、公路上行驶时,不得遗撒,且应遵守现行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在施工现场道路上行驶时,应遵守其限速等交通标识的管理规定。

21、保护治理危岩区的周边环境及自然地形,限制不利于危岩稳定的人类活动。坡脚需设一名安全岗哨

,禁止人员通过。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总结范文第4篇

【摘 要】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鉴于各地区地质地貌的结构和复杂程度的差异性,采取相关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显得尤为迫切,并且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综合性发展。通过进行工程设计,设计调整,工程治理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方式,能够有效并及时的对地质环境进行改良。在地质灾害治理中,有许多工程上的相似性和不同性,本文针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难点进行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施工难点

引言

所谓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是为了达到某一具体减灾目的而组织实施的一项相对独立的防治措施。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地质灾害频发,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相关地质技术人员运用工程经验,通过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相关设计以及在施工中的一些情况,进行解决和研究。

1地质灾害的定义

一般的,地质灾害的形成是地质灾害作用于受灾对象,其中包含人、物、设施。而如果没有地质灾害的作用,灾害将无法发生,也就造不成损失,同时也不能称为灾害。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和施工就是通过对地质灾害的治理达到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的过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视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作的实施,要能够有效地分析出地质灾害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在开展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活动的时候,应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地质灾害发生的实际状况来进行治理工作。在对地质灾害的治理方面,主要通过地质灾害发生之后,对灾害地进行相应的治理和工程的建设,然后恢復生产和劳作,把一切恢复到正常的秩序和过程。

2地质灾害的治理工程设计中的难点

首先,在地质灾害的治理工程设计中,有关方案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并结合当地和现场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关的地质水文、地质地貌进行了解和调查,对当地的经济和人文情况进行实地踏勘;在进行地质勘查和研究之后,才能够进行现场设计。其中设计人员需要进行整体性的思考和判断,拟定初始的方案,主要是对治理方式的选择,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存在于设计的各个层次中。地灾治理工程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难免需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原先的设计作出相应的变更与调整,因而要求工程设计人员应当具备客观分析以及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对设计做出及时的调整。尽可能充分利用好项目的资金,在不突破投资的限额的前提条件下,分清主次以及轻重缓急,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治理灾害的众多设计方案中,选择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确保资金得到落实,坚决杜绝设计方案中工程费用偏高以及超出投资额现象的发生。而且,设计中计算模型和实际的工程中有一定的不同,在对各种参数进行综合考虑之下,选定可靠度或可靠指标当作设计准则,这样就可以在各方面都稳定的状态下计算出失效概率,判断工程的可靠性。在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过程中,应该保证相关工程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发生效果和原因进行设计。但在相关的设计阶段也应注意工程的投资,尽量地对工程合理投资,使经济效益达到最好。而且技术原则要满足和保证地质加固,使工程的工艺和施工能缩短工期建设。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难点

为了提高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效果,必须加强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作的管理,要使其工作具有透明性,所有的工作行为都应当被监督,要在社会人民群众的眼前记录操作的全过程,以此来规范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的行为,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机构和部门,统一指挥工程的安全管理和规范。相关部门人员应在工程项目中特别成立相关的安全机构,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条例,负责日常施工的安全问题和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难免需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原先的设计作出相应的变更与调整,因而要求工程设计人员应当具备客观分析以及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地质灾害现状,尽量排除在地质灾害工程中的一些干扰因素,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的可能性,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要注意对探查工作的重视,由于发生过地质灾害,所以要特别注意探查问题,一旦发现新情况,立即上报。对人员的选用要注重对专业素质的施工队伍,组件施工能力比较强的专业团队进行施工。除此之外,还要制定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以保障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使其工作能够得到更好地监督。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监督体系,以确保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作的有效性。对施工人员和相关工程建设人员务必要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安全意识。对分包商的资历进行严格控制和管控,若出现工程的分包情况,应加大对分包商的资历和相关情况的审查,严格进行相关的施工质量检查。 确保整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目标统一,并且能够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使其治理工作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为此在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时候,要充分发挥项目风险管理评价机制的作用,以提高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作的质量。让每个施工人员都知道施工质量的的重要性,把质量与管理放在施工的首位,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此外,一旦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认真考察,并组织进行研究与验证,作出正确而合理的判断,并且及时制定一个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案。

4结束语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特点的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有复杂的步骤和相应技术规范的要求,而且还要同时保证相关工程经济效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难点的分析,要充分重视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减少地质灾害中的人员的伤残和和经济财产的损失。以提高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水平,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总而言之,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工作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庄晓洪,尹劲娥.浅谈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

[2] 岳鹏;赫念学;黄胜东.浅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及施工[J].建材与装饰-地质勘察测绘(电子版),2012, (22):18-19.

[3]朱清,余振国.地质灾害治理的产业化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1.

[4]王鹏,赵磊.浅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及施工[J]. 房地产导刊, 2014, 12(6):10-11.

[5]凌付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及施工之我见[J]. 地球, 2013, 20(9):107-108.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总结范文第5篇

1、 管理程序

广西建筑施工模板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

(DB45T618-2009)

安全管理施工安全是关系到整个治理工程是否能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应做好如下工作:

A.要对是否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各项安全技术要求、是否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是否执行施工项目安全交底制度及设备设施交接、验收、使用制度进行检查。

B.各施工单位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应包含有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外,对抗滑桩竖井开挖、危岩清除、高边坡施工等还应编制专门的施工安全管理细则,每日上工前有安全培训记录和安全交底记录、施工期间应有安全检查记录。

C.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场地地处高危险区域,应有针对性地编制有雨季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施工安全应急预案(特别对泥石流沟道内施工、高边 坡下施工、危岩体附近施工的必须编制两预案),对上述预案未编制或编制不 合理的可要求其停工完善后再复工。

D.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地质灾害体的安全检测工作,业主代表要检查个 施工点是否配有专职安全员和监测员,是否有安全检查记录和监测记录。 E.应要求施工单位随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监督并保证安全生产保障 体系的正常运转、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与不安全因素,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F.对施工中发生因工伤亡及重大未遂事故,要做好现场保护,及时上 报,并协助事故调查组参加事故的调查处理,制定并落实各项防范措施,认真吸取教训,从技术上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意见;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技术方面提出整改意见和办法,予以消除。

G.对施工现场各种施工架、防护架、安全网等设施进行检查,对不符 合安全技术要求的做法要求及时纠正;施工临时用电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 设计或方案,严禁拖地线和超负荷用电,应有专职电工管理用电;检查施工现 场是否做好防风、防雷击、防洪水、防地质灾害措施

2、现场管理(危岩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安全技术)

现场标示牌、警示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没有上墙

没有安全技术交底、安全员不到位、没有按设计进行防护隔离 交底人签字 交底时间 年 月 日 班组长签字 安全员签字 被交底人签字交底人签字 交底时间 年 月 日 班组长签字 安全员签字 被交底人签字 施工日志没有去安全工作记录

1、 所有作业人员必须遵守企业安全生产的、戴好安全帽防护用具;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执行职工安全守则,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 不能擅自外出打猎、捕鱼、游泳,不采食不知名的蘑菇、野果、野菜,上班前不喝酒。

3、 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法劳动纪律“三违”行为。

4、 施工现场应拉好警戒线,现场内危险部分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禁止施 工影响区段车辆和行人通行。

5、 场地内的油料和其他易燃物品,妥善存放,严禁烟火靠近,配备干粉灭火器, 并设有“禁止烟火”的安全警示牌。

6、 现场用电符合用电安全要求,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分别设置,各种电器 设备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接地和各种安全保护装置。

7、雷雨季节避免施工并做好防雨防雷措施。

8、施工机械、电气设备非操作人员不得乱动。

9、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

10、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内存在的各种障碍物,如建筑物、道路、沟渠、管线、旧基 础、坟墓、树木等,凡影响施工的均应拆除、清理或迁移,并在施工 前妥善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11、交接班时,作业人员对自己使用的的机器、工具应进行详细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班长班前应布置任务及交待使用设备,劳动组合,具体安全注意事项,认真执行班组安全工作规定。

12、危岩体施工时采用双排脚手架和竹跳板对工作面进行全封闭式作业,在危岩施工平台的底部、正面及两个临空侧面利用φ40mm 钢管脚手架支架平台, 铺设和捆绑竹跳板形成封闭的作业系统,防止危石在解体过程发生崩落掉下。

13、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14、采用静态爆破法必须注意: (1)应按实际施工的环境温度选择破碎剂的型号,严禁错用或互换使用。并 且装运破碎剂的容器不得用有约束的容器,以免雨水侵入,发生喷出、 炸裂伤人。

(2)装填炮孔时,操作人员要戴防护眼镜,在灌浆到裂缝出现前,不得在近 距离直视孔口,以防发生喷出现象,伤害眼睛。

(3)破碎剂浆体稍具腐蚀性,工作完毕后应及时洗手洗脸,严防碱性刺激皮 肤。如药液碰到皮肤或进入眼睛,要立即用水冲洗

(4)搅拌后的浆体应在 3min 内填孔完毕,搅拌中发现浆体迅速升温且烫 变干,应将浆体舍弃不用,若用人工搅拌时,必须戴橡胶手套。 (5)不同型号破碎剂不可混用,严禁勾兑其它化学品。

(6)严格防潮,拆包后尽量用完。

(7)严禁在雨天施工。

(8)静态爆破安全距离 10m,施工前应搭好安全防护措施。

15、开挖土石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下进行作业。

16、开挖过程中如发现滑坡迹象(如裂缝、滑动等)时,应暂停施工,必要时,所有人员和机械要撤至安全地点,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17、严禁在作业平台上超负荷堆放爆破石块或其它材料,交接班时要将工作平 面上的石块等堆卸物下落到山脚或其它安全地带。

18、清除废石用卷扬机运至山脚下平缓处堆放,废石应用水泥浆固化。

19、土石方外弃时,施工前应根据工程需要、运输车辆、交通量和现场状况,确定运输路线。现场应根据交通量、路况和环境状况确定车辆行驶速度,并于道路明显处设限速标识。

20、土石方运输车辆应按规定路线行驶,速度均匀,不得忽快忽慢;在社会道路、公路上行驶时,不得遗撒,且应遵守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在施工现场道路 上行驶时,应遵守其限速等交通标识的管理规定。

上一篇:施工项目管理经验总结下一篇:混凝土排水沟施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