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本科论文范文

2023-09-16

自动化本科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独立院校 毕业论文 改革 实践教学

我国独立院校的设立,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我国传统高等院校是一种新的改革和新的探索。在全国独立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改革的大背景下,来自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问题带来的巨大压力,让各独立高校对自身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的脚步进一步加快。独立院校作为一种特殊的办学模式,为了更好的生存,必须尽快适应当前形势下的转型。

而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校四年期间的一份全面综合的应用知识的考验,是大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前最后一份作业,同时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估,是测量独立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模式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现阶段来看学生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还不是太理想,在论文撰写的过程当中,拿来主义思想严重,各种抄袭占据了毕业论文的主流,也使现如今的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在这种背景下,独立院校的毕业论文改革也被各独立院校提上了日程。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把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对独立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部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自2006年建校以来就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各项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探索和改革。

一、本科毕业论文是“去”是“留”

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多为形式主义。毕业季时,各种论文代写的广告铺天盖地。另外,毕业生因忙于找工作和毕业实习等原因,导致毕业论文东拼西凑、滥竽充数,也使得毕业论文的质量越来越难达标。在这种环境下,本科毕业论文是去还是留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答案是肯定的。不同的学科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不尽相同,理工类专业的论文多是实验性研究,要求学生的实验能力及思维训练方面应该得到应有的锻炼,是绝对不能取消的。而对于文科类来说撰写毕业论文更是能够提高写作能力,开拓毕业生的眼界,是对毕业生所学四年的一个总结,更重要的是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对于本科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因此毕业论文不能“走”,我们要做的是改变毕业论文的形式。毕业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可以采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应用基础研究、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或艺术作品等形式。而多样的形式也能刺激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热情、产生兴趣,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为未来走出社会做准备。

二、毕业论文形式的改革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验证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使他们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成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根本目的。通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学习的过程,使得本科生在毕业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够具有一定的写作和研究能力。而毕业论文形式改革不能再拘泥于过去的形态方法,既要保证其原有目的,又要有所创新。毕业论文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艺术学院部分专业为例(工业设计、产业设计等),改革方式比较“温柔”,以毕业作品辅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也就是说,毕业生不仅要完成毕业论文,还要拿出自己的设计作品创作,并在每年的毕业展上进行展示。而毕业论文则成为了展示作品的辅助,来让毕业生更深刻的理解艺术的真谛。而其他方面比如音乐系,则可以更加丰富,如毕业演出、毕业专场演唱会、演奏会摄影展等。再配以常规毕业论文来阐述一些自己对本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既展示了毕业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成果,又能达到以往毕业论文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毕业论文,可以用各类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完成,让学生们深入公司企业了解内部运作,可以使学生在四年本科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完美结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有一些特殊专业,如一些小语种专业(如日语、俄语等),不同于英语专业,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前根本没有任何实践基础,通过四年的学习,与其让他们撰写毕业论文,不如指导学生对一些特殊文章进行翻译或解释。通过以上这些设计方案及调查报告,可以加强毕业论文的实用性,让学生把研究点落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从而实现毕业论文在形式上的创新。

三、毕业论文指导改革

当前,本科毕业论文越来越流于形式的问题较为普遍。它们绝大部分是抄袭以及对他人研究内容的整合,只有很少的部分是与其他人不同的观点。经过对部分学生的调查发现,半数以上学生的毕业论文创新思维缺失严重。指导学生实现毕业论文的创新,是时下论文改革需要正视的问题。

另外,论文指导失调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开题部分的时候,思维固化,不能放开选题,导致学生在思考和写作过程中,无法独立创新,指导教师把学生的想法禁锢在自己的思维下,按照他的想法和思路去构思和研究。这种指导方法是课堂教学中过于陈旧的教师主义思想的延续,限制和约束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创造热情大大消减,导致学生的机械性固化思维,很难在个人想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不仅仅是独立院校,很多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和指导工作都被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二个学期,时间大致只有十周左右。为了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搜集和整理资料,并对选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同时避免教师指导工作过于集中和毕业生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可将毕业论文时间提前至大四第一个学期开题,即毕业季上一年的11月左右。将大四第一个学期定为毕业论文的准备和研究阶段,大四第二个学期为毕业论文完成和答辩阶段。时间的延长既给了学生充分的资料整理及撰写时间,同时又能够使得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让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时间去沟通,使目前毕业论文在完成时间安排方面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和效率。同时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设毕业论文指导课程,并定为必修课,由论文的指导教师亲自授课,让学生提前做好撰写论文的心理准备,让学生提前学习毕业论文的撰写方法,同时使学生知道如何收集资料及论文书写格式等,避免学生突然接触论文后的尴尬。在此期间,安排撰写毕业论文的大四学生们进行毕业论文交流会,避免论文写作的纸上谈兵,让创新思维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要坚持由局部指导转向全程指导。在毕业论文指导方式的改革中,指导老师使用何种身份和形式进行论文指导,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如果论文指导老师仅仅针对论文的写作进行指导,即便内容涵盖了论文开题到初稿写作,再到最后论文存档等诸多环节,但是由于最终目标单一,指导老师并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如果论文指导老师换个角度介入的话就会发现,学生在大学四年级时,面临就业、出国留学、各类等级考试、技能考试等诸多状况,导致了在论文撰写方面受到很大干扰。在各种不良因素的伴随下,也会影响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指导的顺利进行。因此,毕业论文指导的顺利进行,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老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指导老师能更加深入了解学生在撰写论文时的各种困难,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并解决困难。

通过上述改革,将单纯的毕业论文改为设计方案、演出、调查报告与毕业论文共同存在或代替毕业论文的单一形式,既能更好地考察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体现出应用性的特点,同时也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能力。而设计方案或调查报告在相当程度上迎合了毕业生的写作需求,并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撰写的兴趣。

针对毕业论文准备时间短、准备不充分等问题,我们要求各专业教师于第六学期,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论文指导课程来训练论文的规范书写。针对毕业论文不够规范的问题,我们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学生手册,并为学生提供可参照的模板,而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手册中则详细的规定了各项指导内容及学生写作规范要求,主要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原则、指导任务、毕业论文答辩要求、评分规则以及附有具体时间节点的毕业论文进程要求,把有关的毕业论文材料列出清单,从多方面规范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与改革,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不会是人们常说的“天下文章一大抄”,而是通过学生对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毕业论文的撰写中来,为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不断的形式改革与创新,提升本科独立院校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地调整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殷晓彦. 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4(2)

[2]郭玉贤.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与实践[J].语文建设,2014(2)

[3]程芳. 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经济,2010(7)

[4]袁平红,武云亮. 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改革研究——以经济与贸易类专业为例[J].教育科学,2013(7)

【作者简介】钱 坤,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教务部研究实习员,硕士;吕明昕,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图书馆,硕士。

(责编 丁 梦)

自动化本科论文范文第2篇

1 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1918年9月美国学者基尔帕特里克首次提出“项目教学法”, 此方法引起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的关注。

1997年的美国富兰克林.欧林工学院之所以能“欧林三角”这一独特的课程理念和跨学科教学设计贯通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只要依托项目式教学。

自2012年起,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对机械工程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将项目式教学引入到课程教学。

2015年广东工业大学机器人学院, 采用全程项目驱动教学等手段,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2 本科自动化专业项目式实践教学改革

2.1 项目式实践教学过程

2.1.1 理解任务书。教师针对项目制定项目任务书, 学生研讨项目任务书, 明确项目要求。

2.1.2 制定方案。学生针对项目任务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确定项目实施步骤。

2.1.3 方案实施。学生自由分组, 团队合作, 并确定各自要完成的任务, 按制定的实施方案完成项目要求。

2.1.4 检查评估。学生先对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分, 再由其他小组同学对其完成情况进行互评, 最后教师进行检查评分。

2.1.5 项目成果。学生完成项目后需要写一份说明书作为项目成果。

3 项目教学法在《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

根据《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要求, 结合工业实际, , 项目教学法在哈尔滨华德学院本科自动化专业1401711班及1401712班的实践教学中进行了应用。

3.1 实训项目设计

在课程的实践环节中设置了几个项目, 如楼梯灯PLC控制系统设计项目、电机PLC控制系统设计项目、自动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项目等。每个项目设计包括学时、内容、目的要求、考核要求等。

3.2 实训项目介绍

教师针对项目制定项目任务书, 并下发给学生, 项目任务书中包括控制要求、实现功能、成果形式、考核方式等, 让学生通过项目任务书明确要完成的任务。

3.3 项目实施

3.3.1 制定实施方案。

每个小组根据任务书中的控制要求和实现功能, 自主查找资料, 制定实施方案。比如在制定“基于PLC的楼梯灯控制系统设计项目”实施方案时, 小组成员查教材看实例, 上网查找设计方案, 最后集体讨论, 确定按钮的数量、灯的数量、PLC接线图、梯形图程序, 然后再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3.3.2 自主学习与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学生们遇到困难时, 都积极主动去想解决办法, 针对问题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 制定解决方案。比如进行“电动机PLC控制系统设计项目”的“梯形图程序”环节时, 根据控制系统的要求编写梯形图程序, 当编写的梯形图不能完全实现控制功能时, 同学们主动查看梯形图, 找到问题所在, 针对问题修改梯形图。可见, 项目实施过程就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

3.3.3 总结与交流。

在项目设计制作过程中, 要注意阶段性检查。到一定阶段既要进行小组内总结, 也要进行小组间的交流。比如在“楼梯灯PLC控制系统设计项目”实训过程中, 在每个小组完成项目制作时, 各小组之间就可以互相参观、交流做法。

3.4 成果提交、评价

由于课程的实践性很强, 每个项目都能按时出成果, 因此, 实训成绩的考核共分操作过程、实训报告、最终结果三个方面进行评判。

摘要:实践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 提出项目式实践教学。项目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 以项目载体,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及工程创新能力。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法,实践教学,CDIO,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参考文献

自动化本科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本科;实践教学;本科生;助教

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继续、补充、扩展和深化,对高素质人才培养起着特殊的关键性作用[1];实现了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过程和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理论知识学习,形成科学态度,培养科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育部教高[200l]4号文件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2007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对新时期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重要战略部署,要求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使命,因而对实践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体系中必须树立“实践教学为主体”的教育观念[3]。作为云南省第一家高等职业本科教学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规定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教学理论学时45%以上,即使是理论课,很多课程也采取理论与实践合一的教学方式,可见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体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紧张。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对实践环节的特殊要求,我院实践环节与普通本科相比实践内容更充实、实践时间更长、实践要求更高,导致实践教学工作量大幅增加,同时,由于我院专业班级学生人数较多需配备较多的指导教师,但任课教师数量增长幅度相对较小,这就造成了实践教学工作量大和教师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此外,大部分基础课和理论课实行大班教学,实践环节实行分组教学,这就进一步要求增加师资,造成师资紧张。

2.现有实践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践证明师徒模式是技能培养的有效模式之一[4],但此模式在学校中开展不够经济,也满足不了现代化生产对人才的大规模需求。现行实践教学主要采取班级授课、分组指导的模式,分组的师生比对实践课的效果和质量有很大影响,学院虽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但由于师资紧张,现有实践教学分组的师生比无法满足高职教育培养具有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要求。

3.实践教学中教学主体对客体的需求矛盾突出。一是统一施教与个别指导之间的矛盾,学生的技能发展往往个别化差异较大,对指导的需求不一样,点对面教学的主客体关系难以应付点对点的释疑、纠错和评价的需要;二是课堂掌控难度大,实训工位的布局与教室座位有差异,如有的实训场地是开放性的,不便于教师管理,对于课堂掌控能力较弱的教师而言更是力不从心。

4.实践教学质量受影响,效果不理想。由于对应的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不能对每个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有效的全程指导和管理,导致有的学生实践操作不规范、不认真,容易损坏设施或发生安全事故,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纠正,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教师指导的学生过多,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严格规定步骤和时间,学生上课时一般先由教师进行讲解甚至演示,学生只需按设计好的步骤单纯地去重复,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论其大小难易,均找老师解决,限制了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学生无成就感,实践兴趣降低,实践教学效果差,同时养成了学生的不愿动脑的习惯,抑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这样时间久了,使得学生对实践课的重视程度降低,主动性和兴趣下降,遏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助教的积极作用

在实践教学中设置学生助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一些院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学生助教作为一支学生“自主学习、自律管理、自觉实践”的队伍,在高校的教育教学环节中,是对传统师资的一种有益的辅助和有效的补充[5],具有积极的作用。

1.作为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助教既是学生中的一员,但又不同于普通的学生。其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更了解同学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薄弱环节及学生的要求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也可以将教师的要求和意图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实践环节。

学生助教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容易、更顺畅,教学氛围更和谐、更民主,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实践教学效果[6]。

2.助教机制是培养学生实践兴趣、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由于教师相对较少,实践课指导跟不上,导致学生实践兴趣下降,利用学生助教对学生作详细的指导,有利于规范操作,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同时可以通过延长实践场所的开放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

3.助教机制是全面提高助教素质,培养助教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学生要胜任助教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助教在上岗前必须掌握与实践有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助教随时都可能遇到各种问题,他们必须积极面对,正确解决,妥善处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中,无疑锻炼了助教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7]。

4.对学校而言,助教制度降低了师生比,减少了开支,提高了办学效益[8]。

三、高职本科实践教学中设置本科生助教的可行性

高职本科作为一个比较新的办学形式,对实践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置本科生助教既能在实践教学中起到上述的积极作用,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职本科设置本科生助教可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普通本科一般设研究生为助教,高职本科实践教学中设置本科学生助教的还不多见。研究生兼任助教工作在很多高校已经顺利开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9],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部分研究生对助教兴趣不大,不少研究生更关注自己的学习和学术,他们的主要精力投在科研和英语等“硬功夫”上,或者更愿意“助研”,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更有一些研究生在社会上兼职能够赢利的工作,投入的精力有限,当然,也有研究生担心当助教会占用时间和精力,影响自己的学业,这些研究生助教形同虚设。而本科生的时间相对充裕,参与的其他活动较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助教工作中,可以保证助教工作的延续性与完整性。同时,利用本科生助教可以对实践场所进行开放化管理,保证学生从事独立实践的场所和时间,以弥补师资短缺和教师精力有限的不足。

2.本科学生具有担任实践教学助教的能力和水平。由于高职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特殊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淀了相应的实践技能,再通过培训,本科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胜任助教工作。

3.本科生助教制对本科生自身的培养和发展大有好处。挑选出的本科生任助教,一方面是教师对其能力的肯定,使其更有学习的动力与信心,促使自身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本科生在助教过程中对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过的实践技能有一个再次学习和巩固的过程,使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加强,为将来的专业实习或就业奠定基石,提供有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在高职本科实践教学中设置本科生助教具有可行性,能切实促进学院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真正达到学生、本科生助教、教师、学院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张以顺,黎茵,陈云凤,黄伟结.构建本科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互动模式,实现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的有机嵌合[J].高校教育研究,2009,(3):89-90.

[2]漆光鸿.《小组工作》课程“助教实验教学”行动研究——以某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为例[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0,(3):41-45.

[3]王健朴.实施以操作标准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关键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08,(4):47-49.

[4]高俊杰,李婧.“师徒制”职教培养模式不过时[J].教育与职业,2011,(22):88-89.

[5]李菲.充分发挥学生助教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J].知识经济,2011,(19):140-141.

[6]肖利,刘茂军,曹丽华,王光怀.建立学生助教机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大学物理,2008,27(8):45-47.

[7]卢丽琼.浅析美国高校研究生助教制度及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5,3(1):62-63.

[8]徐萍,张菊芳.高校研究生助教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3):57-58.

[9]罗莉,王娜,田娟.独立学院本科生助教模式的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6):107-108.

作者简介:吴承玲,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讲师。

自动化本科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建设;自动化研究;应用

1引言

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以及电气自动化发展之间是存在着一定联系的。它们相互促进、彼此支撑,电气工程发展的基本支撑是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而经济的发展则为电气自动化工程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持。

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概述

从人们平常看到的小型电气开关到大型的航空航天器材,都可以看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电力是人们生活以及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因此电能的应用也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显得格外重要,同时这也是衡量我国现代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电气自动化技术又是一项需要高专业水平的技术。它的特点主要包括应用广泛、技术新颖、知识密集等。

3在我国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3.1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积极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由于我国社会生产生活对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使得我国传统的电力系统无法应对经济的飞速发展。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对电力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故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谓是电力系统中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从我国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视程度上也可以侧面反映出该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贡献和作用。

3.2符合我国发展潮流趋势,自身技术独具优势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应用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该技术的发展应该与中国的实际发展路线是一致的,都需要经历从逐步成型到日趋完善的过程,这同时也是中国电力工程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并且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理念相比于其他技术要先进的多,这在中国电力系统的应用中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其在实际操作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三种主要监控技术

4.1自动化技术之集中式监控技术

集中监控技术拥有独特的优点:其操作方便、日常的维护简单、设计相对容易。这些优点完全适合于电气工程的发展。同时由于不用采购过多的机械设备,因此可以大大降低支出成本。但其缺点也比较明显:其监管安装点个数多并且范围广泛,这就容易出现监控画面混乱的情况。而且随着监控处理器数量的不断增加,电缆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从而会使得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4.2自动化技术之远程监控技术

这种监控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保证整个监管空间中所有电力系统都可以连续稳定的操作运行,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传输的效果,还可以提升该项目的灵活性。并且该方法极大的节约了人力、物力,从根本上降低了投资成本,增加电气工程项目的净利润。当然,任何监控技术在电气工程项目的实施中都具有两面性,远程监控技术亦不例外。

4.3自动化技术之现场总线式监控技术

现如今,在电气工程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监管技术是现场总线监控技术。其中现场总线是一类串联的通讯链路。它主要是用于设备之间的联系,即把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和相应的基础监控设施连接起来。通常也使用它进行现场设备和车间设备之间的交流沟通。此监控方法具有优秀的针对性,可以根据不同电气项目的不同特征来使用现场监控技术对相关设备进行监管。现场监控技术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由于使用的端子柜设备和隔离设备较少,因此可以在生产中降低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

5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5.1该技术在电气监测中的应用

对电气工程进行监测的主要步骤是:先对整体的通讯体系以及电力工作系统进行全面排查检测,然后再采用逐级检测的方法对每个系统都采取必要的检测手段,以此来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把控。那么这样一来,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复杂的环节和内容,因此可以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来有效地提升整个电气工程的监测强度,也就是说从每个工作系统的内容入手,利用自动化技术把所有细节都包括在监视系统的框架中。

5.2该技术在电气调配中的应用

过去的人工产电系统已经不再能满足我国现代社会的用电量了,因此创新和改進并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非常重要,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使用自动化技术代替人工操作不但可以减少人为原因形成的生产错误,而且还可以有效增加变电站的传输效率。

5.3该技术在电网运行中的应用

电气监督体系可以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相结合,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电网运行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并且该自动化技术还可以获得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数据信息,并通过计算机对其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与监测,以分析出运行的电网当前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在意外事件发生前做好准备,尽量减少损失的产生。通过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使电网运行更加安全、快捷。

6结语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以及工业发展都是紧密相连的,当然科技的发展也对我国国防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谓是中国技术发展的一次重要实践。因此相关工作者要更加全面的了解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规律,丰富该技术的功能,保持其使用的稳定性并且继续研究拓展该技术的高端性能,使我国的电气工程发展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永波,胡珈宁,王晨宇,丁卓宁,王旭邦,王建峰.浅谈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J].饮食科学,2018(22):134.

[2]冯晨昱.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运用浅谈[J].中国民商,2017(12):247.

[3]耿福顺.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6):12.

(作者单位:安徽双美防雷检测有限公司)

自动化本科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探讨提高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实习带教模式。方法:選择进入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实习的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学生各30名。对照组采用教师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试验组采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学生的出科考核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不同带教模式的带教效果,观察医疗差错发生率。结果: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综合能力对比分析,试验组学生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医疗差错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实习效果的自我评价普遍高于对照组,在提高思维能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知识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带教模式能更好的培养临床实习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 学生主导型; 病例讨论; 教学模式; 临床实习; 综合能力

Research on Students Leading Case Discussion Teaching Mode to Train Interns Clin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JIANG Xiao-gan,LU Wei-hua,JIN Xiao-ju.//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0):067-070

【Key words】 The student leading; Case discussion; Teaching mode; Clinical practice; Comprehensive abi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Yiji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by 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 241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0.019

医学临床思维是医疗人员运用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结合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所采取的思维活动,也可以认为是医疗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疾病认识的具体化,并由此指导进行临床诊疗活动的思维过程[1]。临床本科医学生毕业实习是本科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医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质量[2]。在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过程中,病例讨论无疑是巩固所学的临床理论、提升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临床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3]。现今的临床实习教学中,病例讨论过程一般以教师为主导,实习生作为旁听者或者被动接受者参与这一过程,不符合当今教育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的意识,启发学生思维的理念[4]。自2012年以来,皖南医学院重症医学科与危重病医学教研室在保持系统性教学基础上,创新病例讨论模式,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临床生产实习过程中病例讨论相结合,旨在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技能,以期增强实习学生综合素质,并改进临床带教方法,提高实习带教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进入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实习的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学生各30名。其中对照组采用教师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试验组采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两组学生基础医学学习成绩情况基本相同,实习期间实习环境、管理制度一致,实习期间参照实习大纲要求,所讨论的病例内容及诊断、病例讨论次数相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教学方法 每组学生在同一科室的实习时间为4周,实习期间由通过教师资格考核的高年资住院医师直接带教,上级医师参与指导。每周选取两例诊断相同的病例开展病例讨论,其中对照组采用教师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病例资料收集、整理、验证、组织讨论与问题提出由带教老师完成,病例讨论时实习生参与旁听并记录。试验组采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病例资料收集、整理、验证、组织讨论与问题提出由学生完成,具体工作步骤包括:(1)资料收集:按照实习大纲要求选取病例资料,并将相关资料结合实习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制作汇报幻灯。(2)病例验证: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体检和病史收集,带教老师对采集的病史,体格检查进行验证。(3)讨论及问题引申:各小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采取交互式问答方式进行讨论,通過对病情特点和发展经过的汇报,发现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重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有论据的讨论,并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

1.3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由师生双方共同评价,包括由教师方制定的出科考核和学生方的自我评价两部分组成。(1)教师制定的出科考核在实习结束后由考核小组进行,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分数各100分。理论考核题目由本教研室制作的题库随机抽取,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综合能力不仅包括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还包括病史追问、体格检查、诊疗计划等。考核由本教研室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的考核小组参照皖南医学院制定的实习教学大纲考核内容及标准进行,并对评分标准及考核指标量化。同时记录两组学生医疗差错发生率。(2)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实习结束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匿名评价,采用10分制,调查项目以优、良、中、差四种等级评分,每种等级分别对应10、8、6、4分。教学效果评价项目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协作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方面。共发出调查问卷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及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出科考核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综合能力成绩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疗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实习效果的自我评价普遍高于对照组,在思维能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知识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现阶段,培养实用型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培养的目标[5],这就造成了在教学中重视临床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而对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认识不足[6]。临床思维能力体现着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相对临床实际操作能力来说,其培养过程更为复杂和漫长[7]。医学本科阶段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临床能力的医生,因此需要不断进行临床教学改革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8]。而在临床实习阶段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高效地解决临床问题,从而提高疾病的诊疗效果[9]。但目前大部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存在片面性、表面性以及被动性,对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无法系统并正确的理解,其主要原因在于教与学两方面因素[10]。因此,在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中,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合适的病例带教,让学生建立规范的临床思维模式,提高综合能力,为将来从事临床实践工作打下基础[11]。

在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过程中,病例讨论无疑是巩固所学的临床理论、培养创新意识、提升临床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目前比较多见的带教模式是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无益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2]。学生长此以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仅扮演讨论记录者的角色[13]。教学的目标往往仅注重实习大纲要求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对系统的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实习生完全按照带教老师的思路进行诊疗,无法将理论与临床技能融会贯通[14],因此会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产生打击[15]。学生往往仅局限于进行开列化验检查单,书写病程记录等机械性工作,但却不理解各项检查的意义和对诊断的价值,更不能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现个体化治疗。长此以往,实习生在学习中得不到乐趣,认为实习就是写病历记录病程开具检验申请单和写病程记录,同时又因需要经常进行理论考试和对未来工作问题的担忧,实习倦怠感增强。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让实习生主动学习能力增强,临床综合能力提高是实习带教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16]。

近年来,笔者教研室在临床生产实习带教中,摸索、实践并推行了以学生为主导的病例讨论模式。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执行过程中,病例资料的收集、验证和问题的提出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发言既有对未知问题的疑问,也有对已知问题的理解性,还可以是将来问题的探讨[17],而教师自始至终发挥了积极的辅助和引导作用。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带教老师运用“病史资料收集是否完整”“体格检查是否遗漏”“实验室检查是否合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是否充分”以及“未来的诊疗方案该如何调整与进行”等多元化的启发方式,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探索,从而提高临床综合能力。带教教师适时监督,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归纳和总结。

笔者通过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为载体的临床实习带教实践中,发现学生可以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主动学习能力增强,即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讨论学习并经带教老师归纳总结后的成果极大地满足了学习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兴趣,从而开始了主动学习行为。第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即实现了“得鱼”向“求鱼”的转变。在这种实习带教模式下,学生能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问题相结合并实现独立思考,运用各种医学资源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化解决问题[18]。第三,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转变,即将“知书”转变为“获术”。实习生在个体化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积极提高临床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实习生从患者实际出发,通过所学的基础理论和所掌握的临床技能探究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变。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主动了解病史、亲自进行体格检查,随后根据这些资料探究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应用循证医学的观念和最新医学资源来处理临床问题。从研究结果来看,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可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增强知识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别对于提高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是医学本科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将多学科复杂的理论知识初步应用于医疗实践的关键一环[19]。研究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模式,对于提高实习质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維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0]。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可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增强知识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从而对医学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鲍娟,张媛媛,赵晓红,等.谈“角色扮演法”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6):150-151.

[2]郑力峰,叶君健,林建华,等.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9):137-141.

[3]刘波,肖际东,毛玉瑶,等.临床病例讨论法在超声诊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1):146-147.

[4]孙晓楠,刘莹,张静,等.加强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中“教师评学” 环节的研究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0):11-13.

[5]倪致雅,成信法,夏瑢. 基于非医学类专业的《中医临床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12):2357-2358.

[6]胡青,张高岳,楼国光,等.电子病历结合PBL教学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40(7):575-578.

[7]黄小平,邓常清.PBL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7):537-539.

[8]金辉,沈孝兵,方霞,等.自主研学与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机-以预防医学本科教育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30(4):31-32.

[9]高毅英,马宏,赵研芳,等.影响医学生实习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76-78.

[10]孟晓燕,谭鹤长,王英,等.PBL结合CBS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0):121-124.

[11]李凛,任晓燕,张海燕,等.高等中医药院校西医内科教学改革及西医临床思维培养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6,35(6):64-68.

[12]马聪,陈柱,肖立志,等.PBL与LBL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对比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9):933-936.

[13]刘勇.PBL与LBL两种教学方法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比较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6):182-184.

[14]王焕勤.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9):153-155.

[15]刘继平,冯素梅.有声思维病例分析讨论法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16-17.

[16]张金荣,韩东亮.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1):11-13.

[17]周海燕,潘央央,王锡萍,等.自主学习和能力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9(12):68-69.

[18]周力,续畅,陈晖.循证医学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教学的效果评价与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7):132-134.

[19]吴雪树,耿敏,周典.临床本科实习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连贯性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6,6(8):55-57.

[20]张保俭,姜海兵.观察临床案例教学法在心内科监护室中的教学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9):148-150.

自动化本科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师生共同体;书院制;小班研讨;中文本科人才培养

目前高校文学院或中文系都在大力推进一流本科专业、拔尖基地、古文字方向“强基计划”与新文科建设,以大师引领、创新学习方式、促进学科融合、深化国际合作等手段,探索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三制”结合的培养模式,大学中文本科教学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新气象。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一流学科,通过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倡优良学术传统、团队精神和奉献意识,教学成果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文学院近年获得三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研究型大学中文专业低年级本科生创新意识培养途径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悦读经典:高校文化育人的创新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8);“综合性大学戏剧影视文学本科生创造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对过往的人才培育经验进行总结,有两点经验值得传承与发扬,它们也是教学新探索的起点:一是逐步建立师生共同体,二是创新教学方式。就前者而言,南京大学文学院将实践数年的“师友会”制度、本硕博衔接的助教制度、导师制,与新创立的书院制结合,创造性地转化中国优秀传统教育资源,建立具有生机活力的新型师生关系,形成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精神的师生共同体(共同体的研究与论说较多,此处的共同体,强调的是共同体的持久的共同生活和一种生机勃勃的过程,偏向于信念、理想、志趣、情感等方面的一致[1])。就后者而言,学院立足于“学生、学术、学科”的融合,守正创新,探索具有引领性的或可供借鉴的中文学科专业课堂教学

方式。

一、“文科五育”与师生共同体建设

1.从“学生席卡”与“记住彼此”说起

作为老师,有时在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后,会发现依旧对班上的学生感到陌生,而同学彼此之间也不熟悉。若出现此类情况,便很有必要追问:这门课是否成功?这种课堂模式能否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增加師生间的互动?“记住彼此”,看似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细节,但据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它可以成为衡量课程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师生共同体作为一个美好的追求,起步于师生关系,起步于一门课,起步于寻常的“记住彼此”。钱穆在《略论中国教育学》一文中指出: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师弟子实如同学。《小戴礼记》言“敬业乐群”,师弟子共成一群,共治一业,以敬以乐,情意教育之实际生活乃如此[2]。

钱穆提出广义的“同学”概念,其中特别强调“共”“敬业”“乐群”“情意教育”。今日要建设有中国特色和本土人文精神的师生共同体,完全可由钱穆所说的这一段话加以界定。“记住彼此”到师生共同体的形成,就是关系型教育。这一培育人才方式面向的是社会,“教育就不再是生产(producing)高效能个体的过程,而是培养可以无限拓展的关系潜能的过程”[3]。面向社会,我们必须自省改进,力纠“大学教育专尚讲堂授课,口耳传习,师生隔膜”[4]之弊。

师生共同体如何形成?“文科五育”(浸润、熏陶、养成、感染、培育)如何开启?可能还是要从制度设计与细节落实出发。回到一门课的“记住彼此”这一细节,若任课老师无特别强的记忆力,便可借助一些教学设计来解决这一难题。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为学生做席卡,并灵活利用。这一方法在外教的课堂上较为常见,其实完全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学生席卡的灵活利用,除具有“记住彼此”的作用外,还便于老师对课堂做多种形式的分组,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学生席卡可部分代替考查出勤的功能,也能解决同学不愿坐前排等诸多细节问题。

要言之,课堂上建设性的、有针对性的讨论与交流,有诸如“学生席卡”这种“简单装置”,此类“装置”可有效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联系,逐步创造出一种大家都能从中获益的课堂氛围,形成对话课堂(the dialogic classroom)模式。

2.亲师取友的“师友会”

以“学生席卡”实现“记住彼此”等目标,只是师生共同体系列制度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师生共同体的建设,就是要弥补课堂教学的一些缺失,改变师生不亲的弊端。为达此目标,必须在培育机制上进行全方位探索。文学院的培育机制是以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基本教育、以“师友会”制度培育新型师生关系、以梅庵书院有针对性地提升学术研究能力三者共同构成的。这一机制可促进教学相长、师生齐头并进。文学院自2010年开始探索“师友会”活动方案,将其作为文学院低年级阶段加深师生关系的一种导学模式。在“师友会”活动中,学生与老师在课外轻松地接触交流,既可丰富学生的生活,也可逐渐消除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老师在轻松的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此相处,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亦有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师友会”的宗旨是“亲师取友”,源自梁漱溟《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一文:

做人必须时时调理自己,求心志清明,思想有条理。如果大家能照此去行,简直是一生受用不尽……所以如果我们有意去调理自己,则亲师取友,潜移默化,受其影响而得其养,是一个最好的办法。说得再广泛一些,如果想要调理自己,就得找一个好的环境。所谓好的环境,就是说朋友团体,求友要求有真志趣的朋友;好的朋友多,自然向上走了[5]。

2014年,以“师友会”活动作为组成部分的文学院本科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型大学中文专业低年级本科生创新意识培养途径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10月,文学院重启本科生“师友会”活动方案,并对其运作方法与管理规则加以改进。学院规定,每位导师指导5名学生,活动时间为两学年;每学年至少举行5次集体活动,内容可以灵活多样,形式不限,如茶叙、郊游、参观、研讨、参与导师主持的研究生学术活动等。在管理方面,“师友会”实行导师聘请制与考核制度化。学年伊始,由文学院教学委员会、学工组、院领导班子组成的聘任小组聘任师友会导师,并在学院开学典礼上向各位导师颁发聘书。“师友会”工作也作为老师立德树人的业绩,成为三年考核的加分项。经过多年的实践,这一活动方案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拓展知识面与提升人文修养等诸多方面收效显著,焕发“亲师取友”传统的活力。

3.进一步充实内涵的书院制

文学院于2020年9月成立梅庵书院,推行以“师友会”为基础的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相结合的“三制”培养路径。南京大学人文资深教授莫砺锋老师受聘为梅庵书院的首任院长,并由其聘请28位书院导师。书院通过融合中西优秀教学资源,注重借鉴中国传统书院教育中的师生交往、问答、讲辩等生活和学习方式,建立一种兼具现代精神和传统底蕴的人才培养机制。书院的首要任务是涵育出从容讨论学问的氛围和从游之乐,也就是梅贻琦《大学一解》一文所说的“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6]。其次,追求教学相长,师生齐头并进:教——以人为本,以本为本,融合中西优秀教学传统与资源,传授知识与立德树人齐头并进;学——日常生活与课程学业打成一片,内心修养与知识学问打成一片,求学与做人齐头并进[4]。

书院以导师指导、书院讲会、“师友会”三种方式运作,书院讲会要求每月师生定期读书、交流学问。书院计划每月举办两次活动,形式多样,如经典研习会、心得交流会、导师(或外请学者)学术报告等。书院课程亦经过精心设计,其中“荣誉课程”是一批由名师讲授的,带有研究性、探索性的课程,供书院生本科期间修习,此类课程是书院生获得“荣誉学士學位”的必修课程,学分计入总学分。此外还有“自修课程”,由书院导师与书院生分组商定每个书院生的学年(或学期)自读书目(或内容),建立“读书日程”,由书院统一分发“读书日程录”,记录每日读书、写作、交流、思考等信息。“读书日程录”的落实,是进一步促进师生联系的抓手,也是一种锻造恒心和毅力的设计。

大学本科四年整体由“三制”指导引领,每一年级各有侧重。第一年重在完成中学与大学的过渡、衔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第二年则是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第三年通过学年论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术探索训练。第四年用毕业论文精细培育,为学生的学术深造或走向社会做准备。学院的“师友会”活动以及教学改革成果,由“NJU文院小楼”“中国古代小说网”等较具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来进行推送、宣传,从而不断增强在校学生对学院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吸引已经毕业的学生、在校学生的家长以及未来的学院学生的广泛关注,以期在更广阔的范围中逐渐建立更大的共同体。

二、课堂的守正创新

1.小班研讨是人文课程内涵提升的关键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其课堂教学和师生关系也有各自的规律与特点。中文学科是基础性人文学科,其知识带有整体性和有机性的特点,它关注事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包涵价值观与信仰以及一定程度的主观色彩,本质上是对世界的理解或阐释,因其涉及的领域广阔而问题分散,以致较难有共识。上述特点,决定了人文学科的主要传授方式就是讲学与讨论,古人称之为“讲习”“讲论”或者“讲辩”。“讲”的本义,就是不同观点与思想的商议,《说文解字》曰:“讲,和解也。”段玉裁注曰:“不合者调和之、纷纠者解释之,是曰讲。”从孔子、苏格拉底这些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的思想家开始,直到现代大学的人文学科教育,莫不如此。而且在人文学科专业知识课堂教育中,师生之间还存在情感交流与人格感召。这种面对面的课堂是任何网络、线上课堂所不能替代的,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中文本科教育,师生面对面的讲习、讨论尤为重要。

中文本科的课堂教学,绝非仅凭一两本教材、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或一个PPT、一教室的学生、一两张考试卷子的集合就能完成。中文本科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真正地将“一言堂”改进为“多言堂”,即由集中讲授与平行小班研讨共同构成课堂教学——只有学会聆听不同的声音,才能提出问题;只有学会与他者对话,才能克服偏见;只有学会自我陈述,才能主动学习。第二步,则是要创造出具有文化理想、师生关系融洽的大学本科生活空间,如荀子《劝学篇》中所说:“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这就要求将现代大学的课堂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树人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创新中国大学人文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文学院组织骨干教师,重点投入资源,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外国文学等7门核心课程教学方案整体改进提升,形成主讲教师讲授与助教辅导小班研讨并行的教学格局,以“内涵充实提升+助教开展小班研讨+校内外名家参与+课外助教辅导+课程参与度评定”作为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用7门核心课程带动14门基本课程,逐步建立“金课体系”。新课程改革方案于2018年秋季正式实行,为保证课程改进的顺利推进,相关负责人在开学前组织专题会议,对课程内容与推进要点做详细说明,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规划、分班制度、平行班的推进、学生考核及评价体系、助教工作与报酬体系等。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明显的变化就是老师更加注重精讲,并从一个讲授者转变为训练者与组织者。这就是说,老师在平行小班研讨课上和助教一道,向学生抛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提供研习材料与书目,结合问题与材料传授各种分析方法与理论,训练、督促学生开展阅读、讨论、报告,并辅导学生的课程论文与习题训练,管理学生的学习环节和评价环节。

为配合小班研讨课的改革,必须着力推进与课程相配合的系列教材的编写,2019年出版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研究导引》(8种)就是小班研讨课的催化剂。该系列教材以问题为线索构建教学的内容体系,在每门课程的知识领域内,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科研成果,提炼最主要的问题,形成问题集群。这些问题既是本课程的核心知识集群,又是本学科基础性、前沿性乃至有方法论启示性的科研课题。通过对问题的发现、分析和研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并提升科研能力。而围绕问题,选择兼具权威性、文献性、可读性与引导性的经典学术文献,并通过对这些典范性文献和研究方法的解析,训练学生把握、体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在此基础上,设计研讨、研究和课外延展学习的方案,这些方案,既可以为平行小班研讨课程提供参考,又可以为本科生的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写作提供前期训练,甚至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也具有参考价值。

在积极经营核心课程之外,学院还创造性地开设“DIY(Do It Yourself)本科生研读课”,推进本科通识课程体系建设。“DIY研读课”是由各专业的本科生自发邀请各有专长的老师为他们开设的通识课程。近三年,文学院老师应邀为全校开设“DIY研读课程”达19门,其中本、硕合开课程9门,居各院系之首。文学院“DIY研读课”内容丰富,形成了“三专”的课程集群,有庄子、苏轼、鲁迅等专人研究,有《左传》《世说新语》《四书》等专书研究,还有唐宋文学、明清小说、俄罗斯文学等专题研究。

2.助教制是教学提升改进的重要保障

本硕博在制度上的贯通,常表现为本硕博连读培养制度,而在课程上落实的常见办法,就是研究生课程认可本科生选修所得学分,通过学分认可在制度上保证融合。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主动打破本、硕、博教学壁垒,将以“戏剧创作与批评”为代表的优质硕博课程向本科生开放。此外,还推动艺术硕士与本科生交流合作,鼓励本科生参与艺术硕士剧团的制作与演出;创办《戏剧与影视评论》杂志,鼓励本科生通过评论介入学术实践,由评戏到写戏,反哺剧本创作。

在学分认可制度之外,还有一种本硕博贯通路径,就是在日常的教学与生活中老师有意识地融合本硕博的学习。目前学院正在探索的一种办法,便是通过助教制度来促进助教群体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學术交往促进本科生提前了解优秀硕士生、博士生的学习和研究状况。主讲教师与助教合作的课程形式,是国外大学本科教学中一种十分成功的授课模式,国内近年也有不少高校采用助教制来辅助教学。一般而言,学校教务处会颁行助教管理规则,然这类规则多具普遍指导性,具体到某一院系如文学院,则要根据课程特征进行更精细的设计。课程内涵要充实,助教的参与必不可少。助教由青年教师、优秀博士生和硕士生担任,但这支生力军具有流动性,如何选拔,如何管理,助教经验如何总结和传递,是助教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实用且自具特色的助教制度的探索始终在进行,具体内容总结为“助教手册”(2020年2月第3次修订)。助教制的总结和反思机制,可保证各门课程的助教经验不断在教学实践中被转化利用。

文学院2020年秋季学期共聘用助教47人,如果没有规则,不但浪费资源,而且会事倍功半。因为各种具体工作,助教群体必然会与各班学生建立较为频繁的互动关系。卞东波老师在讲授核心课“中国古代文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学生在此基础上撰写小论文。论文完成后,由博士生助教进行初步的修改,本科生在研讨课上进行报告,之后由教师点评,最后再由博士生助教帮助本科生作进一步的修改。此举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学术规范与学科意识。同时,学期末选择一批本科生、博士生撰写的优秀论文,以正式学术研讨会的形式,让本科生、博士生同台竞技,互评论文。这一本硕博融合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激发了本科生的学术热情和学术潜力。在此基础上,卞老师继续创新,他在2018—2019、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连续两次举办“研宋新声:南京大学本科生宋代文学研讨会”,在学术交往中,促进本硕博的人际融合。此外,2020年春季学期的线上课程,更因为有众多助教参与,帮助主讲老师处理纷繁的组织工作如组织线上讨论等,保证了艰难时期的教学活动得以良好运行。

助教制度的切实推行,为小班研讨课程改革、师生交流、师生共同体建设提供新动力。同时,助教制度也锻炼、培养了助教自身,提升了一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办事能力与教学能力,学以致用,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作了“实战性”铺垫。

3.课堂的拓展

中文本科专业教学的目标是文化的传承创新、人才的修身铸魂。要实现这一远大目标,课堂建设是关键。用钱穆《新亚学规》中的话来说,先求“伟大的学业”,然后才能做“伟大的事业”[5]。用心耕耘的课堂并不局限于校园之内的课堂,应该走到外面去,观看和感受祖国大地上留存的文化遗迹和文化传统。

课堂教学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文学院逐渐形成规模。顾黔老师的方言研究课、王玲老师城市语言调查研究课,都走向田野调查。二十多年来,潘志强老师在中国现代文学讲授过程课中带领本科生考察以绍兴为中心的现代文学遗迹,他以一己的苦行、耐力和低调,感染了一届又一届学生,潘老师也因此成为文学院具有精神象征意义的教师代表。老师的讲解,使书本上的文学史鲜活呈现。学生在实地参观考察中,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文学发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样,古代文学也是活的文学,祖国各地散布众多与古代文学相关的历史名胜,卞东波老师不但指导本科生阅读纸上文献,也带学生亲身踏访历史遗迹,增强感性认识。如在2019年“寒山诗研究”课程中,他带领学生访问苏州寒山寺,考察该寺中有关寒山、拾得的文化遗迹。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是文学之都,散落在南京、丹阳郊野的六朝陵墓石刻自然成为了解六朝文学历史的重要本地教学资源。童岭老师为加深学生对“文史互证”与“二重证据法”治学传统的理解,增强对南朝“兰陵萧氏”的认知,探察《文选》成书的文化思想背景等,自2013年以来,他每年组织选修“《文选》研究”课程的学生,对南京郊区或者镇江丹阳郊区的萧梁及其他南朝陵墓石刻进行考察。考察前,童老师布置诸如朱偰《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曾布川宽《六朝帝陵:以石兽和砖画为中心》等阅读任务。此外,如“五胡十六国及北朝文化史”本科课程,在合适的情况下,童老师也会利用本地资源,如南京博物院“琅琊王”北魏文物特展期间,他联系南博策展人左骏为当时选课的本科同学进行现场教学讲解。

拓展课堂的方式还有戏剧影视文学教学中的“介入式”实践,引导学生进入市场,如创办“黑匣子剧场”,搭建学生创作与营销的实践平台。本科生参与制作戏剧总计超过30部,其中本科生温方伊创作的《蒋公的面子》在中国、美国巡演,至2020年已演出超过400场次,创造了千万元以上的票房,曾获江苏省第九届(2015)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16年以来,“黑匣子剧场”上演了《杂音》《世外》《米奇去哪儿》《国际饭庄》《故乡》等诸多优秀剧目。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将优秀作品推入海内外市场,《长生》《人间童话》等优秀本科作品突破校园戏剧范畴,进入正规商业制作,接受了市场的检验。

此外,教学的改革还可借助外力,如通过引进世界一流教学资源来推进课堂的拓展。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假期,文学院邀请美国著名汉学家、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倪豪士(William Nienhauser)教授连续开设“《史记》英译工作坊”课程,来自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中文和英文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参与课程,他们在倪豪士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史记》中《韩世家》《大宛列传》等部分的初步英译工作。其中有2位本科生经倪豪士教授推荐,被威大录取为研究生。其他定期开设的暑期研究生课程,如布朗大学王玲珍教授的“中国电影、性别与跨国批评话语”、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李亚非教授的语言学理论课程也向本科生开放。与此同时,学院聘请世界一流专家开设系列课程,并与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奥斯陆大学等十多所世界著名高校建立本科生交换项目。

三、“不断地施加友善的压力”与作为驱动的“抓手”

1.何谓“不断地施加友善的压力”

“不断地施加友善的压力”,这是文学院前辈、著名学者程千帆先生1983年在关于如何培养文科研究生座谈会上的发言,在今日方兴未艾的一流本科建设过程中,这一方法仍然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为了严格要求,我有一个方法,叫做“不断地施加友善的压力”。施加压力,第一是“不断地”,不是一回压上去,分量太重,学生受不了;第二是“友善的”,使他感到你是为他好。这样,他才愿意承受。不要疾言厉色,但是规定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毫无商量的余地。……如果老师是这样一个态度,学生们原来只能承受一百斤压力的,就能承受一百二十斤,这样,就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因为学生们感到老师这样器重、期待他们,又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他们的爱国热情就会迸发出来[7]。

“不断地施加友善的压力”中包涵多种含义:其一,老师要主动提示、督促,要循循善诱。其二,要让学生感觉到来自老师的压力是友善的,师生关系是在一种亲切的氛围中展开。其三,要不断施加,在于“有恒”,这实际是强调教育或教学的过程性,要持久的、友善的、建设性的身心投入。这句名言所蕴含的高远旨意,也正与新时代本科建设、新文科建设等一系列教育事业的旨趣契合。

“友善的压力”如何持久、有效地传递?为此,必须建立传递通道,这就是前文所说的师友会、助教制、书院制重点解决的问题。制度的设计很重要,文学院有党政联席会议、本科教学委员会、本科教学院长与学工联动小组,与师友会等具体推动的设计融合为一体,形成井然有序的网络,确保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健康发展。“交流网络使思想得以成为社会存在”[8],因为有这一师生间互通的网络,教学理念、实践活动才得以传达和落实。

老师在师友会的闲谈式交流中,可察觉到学生的情绪波动与学习动向,便于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疏通与引导,并为学生提供生活与学习的建议。针对课堂教学,每门课程可建立各具特色的“动态、开放的教学交流机制”。以作为核心课程的“中国古代文学”来说,作为老师如何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如何促成学生平时用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材施教,老师有必要为每位学生建立规范的课程学习档案。每位学生可在课程开始后的第二周进入探究性的学习状态,以发现、探求问题为兴趣、引擎,以师生商量讨论为选择、提升,以批阅、再阅读与思考作为锤炼,将自己最初的设想琢磨成较为完善的札记和小论文。

结合“课程学习档案”,老师可以培养学生平时注重“读、思、写、说”,以及有问题及时与老师交流讨论的习惯,而不是全班在最后期限集中答疑、赶写课程论文、备考。这一设计,着重于学习的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主讲老师、助教的交流讨论,学生通过思考、写作,以及修改后的優秀习作的结集刊印(如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部分课程习作集《学文》已连续出版16集),在平时点滴进步中建立起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造性思考的自信。

2.严肃而活泼的课堂氛围

仅仅是快乐、充满欢笑的课堂,不一定都是理想的课堂。理想的课堂要在快乐与欢笑中保持法度与方向,保证实效与启发。

借助教学手册的规范指示和“课程学习档案”的时间标记,主讲老师可以对每位学生的平时学习状况有细致的把握,如学生交习作和设想的首次时间、节奏、质量等变化。因而可在一些时间节点(如2周、4周、6周等)利用电邮或课下面对面交谈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委婉提示,如此可以让每一位学生而不仅仅是尖子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关注,既提示学生注意学习节奏,也在有针对性的交流中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课程学习档案”可敦促每一位同学勤勉学习,在求索学问的道路上“闪耀”。这种做法看起来细碎繁琐,但效果显著。同学们不会只是“带耳朵”上课,而是课前预习,试图发现问题;老师讲解时,积极跟进,并开启阅读经典的多种可能性;同学们作课堂报告时,也积极参与讨论,捕捉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

以“课程学习档案”作为精细管理措施的课程,如何保证严整中有活力和兴致?老师讲课的内容设计当然十分重要,调动学生的设计也要用心安排。本文第一作者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部分,将小型研讨会模式引入课堂,前文所说的“学生席卡”再次派上用场。作课程报告的同学,报告经助教审读修订,提前一天在微信群中公布提纲。每位学生报告限时9分钟,并事先安排3名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进行评点提问,同时还有开放性的讨论。主讲老师在听学生报告的同时记录要点,随后向报告人提问并组织班级讨论,最后作总结性的评点。助教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学期末学生“课程参与度”评测的依据。如此精心准备与有序推进,可保证每堂研讨课上学生的精神集中,众声起伏,激荡出思想的火花。学生们捕捉问题与灵光,参与讨论,观摩其他学生的表现,然后在课后再思考,结合读书体会,向老师提交问题设想。在热烈的、内容充实的报告与研讨中,问题引领、学术表达等教学目标皆可达到。

苗怀明教授创新课程研讨方式,他所开设的《红楼梦》研究课程别开生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成为被全国媒体追踪报道的知名课程。苗老师每次课程都会组织学生集中讨论一个重要且有趣的话题;课程内容不仅涉及《红楼梦》的重要问题,而且涉及学术热点问题,让同学们了解《红楼梦》研究的最新进展。他采用讨论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讨论的话题有趣,课堂讲授也生动幽默。通过活泼的课堂讨论与严谨的课程论文设计,苗老师将课堂练习、作业及考核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学术研究入门训练。以下选择部分课堂讨论和论文写作题目加以展示:

活泼的课堂讨论题目:

(1)林黛玉为何那么穷,林家的家产到哪去了?

(2)贾宝玉与秦钟有同性恋情吗?

(3)袭人是位告密者吗?她是否应该对晴雯的死负责?

(4)《红楼梦》里的女性是大脚还是小脚?由此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5)《红楼梦》有反清思想和民族情绪吗?

(6)《红楼梦》有哪些写得不好的地方?有哪些疏漏之处?

严肃的课程论文题目:

(1)以脂本或程本为底本,以程本或脂本为校本,对《红楼梦》中某一回作品进行校勘。校勘仅限于文字,不包括分段及标点符号。标明底本、校本,以页下注或文后注的方式写出校记。

(2)根据校勘的结果,对本回脂本、程本两个版本在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优劣进行归纳和比较。

(3)选取本回中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进行探讨,写成一篇小论文。题目自拟。

学生们的优秀课程论文结集为《寻梦金陵话红楼》《明清文学的青春解读》《南京大学的红学课》,分别于2010年、2016年、2020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在社会上得到较好反响。这对本科生来说是一强有力的鼓舞,也培养了他们的读书、治学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术热情,后来不少学生继续攻读硕士、博士,走上学术之路。

3.“读书日程录”与书院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好的教学理念,一定要设计出“抓手”,以求实效。日常实践,也是书院教育的精要,朱熹的读书法或者《白鹿洞书院教条》反复讲说的就是这一问题。朱子的精神,被元代的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予以具体转化,形成可以落实、可以践行的日程,从“着实读书”“反复体验”入手,求“持心坚苦,积岁月以渐进”。日积月累的渐进教育,因此成为一种最牢靠的成长路径。这一要点,也就是《荀子·强国》中所说的“积微”。“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9],日、时(季度)、年,一层更进一层,然每年、每月积累皆从每日积累出发。要做伟大的事业,先求伟大的学业。伟大的学业,起于平常的每一天;欲求雄伟,须先诚朴,先励学敦行。“读书日程录”看似是读书思考的记录,是寻常的记录册子,实际上是在继承、转化一种优秀的教育传统;看似是拘泥日常,实则目标近在大学四年,远在日后的前程,期待用“慢功夫”将学生的日常实践内化为一种习惯或精神气质。

程端礼的《读书分年日程》主要是讲明读书的次第、具体办法和时间的分配,在时间安排上,近似于今日的课程表。如此细密,今日不必全盘接受;然每日积微的做事态度、有恒的精神,则要认真汲取。“读书日程录”的设计与用意,就是要切实转化一些传统书院教育中的资源。简言之,一是“积微”,“积岁月以渐进”。二是涵泳,在快节奏时代,做涵泳式的慢功夫,从“着实读书”“反复体验”入手,返本开新。三是开新,在读书论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四是以写作为驱动,读大学中文系的人,要能写、会写,希望通过日常练习,培养或恢复手、笔、纸间的亲密关联。

面向中文本科教育的“读书日程录”,远承朱子读书法,近取胡小石先生与研究生在20世纪40年代实行的读书日课,主要实践方向和方法是:(1)读经典,做实事,于诚朴中求雄伟。日程录总共160页,学生稍勤奋,一学期至少可以写一册。四年八学期,若完成八册或更多,可使前行足迹清晰呈现,用实物证实自己没有虚度时光。(2)日程录中所记,以读书为限。主要是记录读书所得,也可以是上课、听报告、与老师同学交流后的触发。不谈敏感话题,不涉及隐私,这样可方便日程录之后在书院内的正常交流讨论。(3)记录之外,要有思考。同学们课程学习量较大,不强求每天都记录,但一周至少有两三次记录。可以摘抄,但不能沦为赶任务,只是抄书。记录所读书、所关注的问题的体会,或与其他问题的关联;感发文字,要有一些论辩、探求意味。(4)每月导师批阅日程,师生有讨论。每月(或更短时间)导师批阅日程录,针对读书思考情况提出若干建议。每两个月,导师组集合交流讨论各自指导学生的读书情况。(5)每一学期结束,由导师组汇合评定。每一学期结束时,由书院导师组评定日程录等级,评选出10%的优秀读书学生,颁发奖品。同时将这一成绩与书院荣誉课程的学习综合考查,作为颁发书院荣誉学位的参考依据之一。

“读书日程录”作为书院制的核心,是对中国古代书院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焕发了朱子读书法的活力。最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日常实践,改变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减轻学生的期末压力,注重平时累积。同时,“读书日程录”因为与师友会、书院制结合,为师生的交流注入实质性内容,增加交流的质感和学术品位,为师生的交流互动提供制度性保证。

四、结论

中文本科人才的培养,当然要重视课程内容、教学技术、教学方法等常规项目的建设,更要放宽眼界、长远筹划,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培育出有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的优秀人才。以此为高远的目标,中文本科教育和教学,还要进一步修炼“内功”。在注意技术和规模的同时,着力内涵式发展,用具体的制度设计与实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与资源,在日常实践中落实“文科五育”,逐步建立有价值引领的师生共同体。通过变革课堂教学和师生关系,探索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文化使命感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金莉,李铁.西方文论关键词第2卷[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172-181.

[2] 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166.

[3]肯尼思·J.格根.关系性存在:超越自我与共同体[M]. 杨莉萍,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253.

[4]钱穆.新亚遗铎[M].北京:三联书店,2004:15,1-2,2.

[5]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二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52.

[6] 蔡元培等.大学精神[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2:68.

[7] 程千帆.治学小言[M].济南:齐鲁书社,1986:64-66.

[8]罗伯特·哈桑.注意力分散時代:高速网络经济中的阅读、书写与政治 [M].张宁,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172.

[9] 楼宇烈.荀子新注 [M] .北京:中华书局,2018:321.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教改重点项目“中文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探索研究”(2019JSJG018)阶段成果]

[责任编辑:陈立民]

上一篇:技能训练论文范文下一篇:旅游市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