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技术在医学的应用范文

2023-09-22

医学信息技术在医学的应用范文第1篇

1 多媒体技术在医学物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1.1 利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形象、直观

在医学物理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效果, 逼真的展现了医学物理学现象和过程。使得以往教学中学生认为抽象、难懂的现象、过程, 变成了可视性强的动画效果, 学生理解就更容易了。

1.2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突破教学内容的难点

在医学物理学教学中, 有些内容之所以成为难点, 关键在于知识信息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医学物理学采用多媒体演示, 能把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形象, 把有深度有难度的内容分解成简单信息的组合, 从而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1.3 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医学物理学教学中, 增大课堂信息密度,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医学物理学教学效果。学生的视野开阔了, 对学习医学物理学的兴趣有效地激发起来, 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1.4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医学物理学实验, 增强实验效果

医学物理学有些实验在课堂上无法演示, 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相关医学物理学的实验, 并进行重放、定格、缩放, 让学生观察到全部实验过程, 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1.5 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板书”整齐、图示工整, 给学生一种清新爽快的感觉

教师课前仔细地进行“板书”设计, 为集中精力讲解奠定了基础。学生可以从教师处拷贝“电子教案”, 一方面课堂上可以集中听讲, 提高听课效率;另一方面方便复习和补充课堂笔记, 提高课外学习的质量。

2 多媒体技术在医学物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多媒体是一种程式化的教学模式

一是多媒体采用课前准备好的课件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 使学生不能兼顾听记, 没有思考和感知的时间。二是多媒体教学课件, 预先写好的板书, 在课堂上难以作随机调整, 给整个教学过程设定了一个封闭的、固定的模式。

2.2 多媒体技术使师生之间缺少交流

教师在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需要对计算机进行不断的调节, 还要频繁的更换屏幕内容, 使教师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减少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学生也会过分关注屏幕, 很难从学生的表情中反映其掌握知识的情况。

2.3 多媒体教学过分追求信息量

一是在制作课件时, 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 只要是和所讲授的知识有牵连的信息, 都纳入自己制作的课件中。这样造成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过多, 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和消化。二是多媒体教学的节奏快, 板书保留的时间短, 快速更换的字幕, 学生常常看得眼花缭乱而抓不住重点学生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2.4 过分强调多媒体作用和效果

一是教师不顾实际教学的需要, 盲目地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以多媒体手段来进行, 反而影响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二是在教学中课件变成了主角, 教师则成了简单的播放员, 学生成了精彩课件的观众而没有参与进来, 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达不到教学效果。

3 在医学物理学中怎样使用多媒体技术

3.1 多媒体课件选择

在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时, 才考虑使用多媒体课件, 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的切入, 应以不影响医学物理学过程的真实性、完整性, 不能随意切入。不能用课件来完全替代医学物理学实验。因此课件的切入一般应放在演示实验以后, 通过医学物理学现象及过程分析, 给学生提供一个感性支持。

3.2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注意师生交流

在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除了要注意与学生交流之外, 还应充分利用其交互性特点, 使教与学两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3.3 强调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效结合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依靠老师的主观能动性,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播放多媒体时, 教师恰当的、精要的讲解, 穿插必要的板书内容, 不仅有利于教师临场发挥, 也有利于学生的思路与教师的讲课节奏同步, 学生易于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

3.4 使用多媒体技术应突出重点

课件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内容, 是否符合心理学规律, 这是一个课件能否正常使用并取得教学实效的前提条件。在制作课件时, 选择的素材应突出教学大纲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课件的导航清晰有条理, 教学目的明确, 与教学大纲无关的内容坚决不用。一张幻灯片尽可能多采用图解, 少用文字, 这样可以增加直观效果, 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5 多媒体课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

医学物理学中有大量的逻辑推理和繁多的数学推导, 如果我们将这些内容一屏一屏的展示出来, 这种做法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的发展, 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3.6 使用多媒体技术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多媒体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具有操作计算机和课件制作的基本技能, 更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充分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通过各种媒体的利用能够使学生更形象地掌握和记忆教学内容, 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对那些用常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 就没有必要进行多媒体教学。而对比较抽象, 难以用语言、板书描述的课程内容和用常规教学方法不易被学生理解的某些规律、定理等才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促进教学。

3.7 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演示实验的教学

医学物理学定律和定理都是通过物理实验直接或间接得出来的, 物理实验具有真实性和直观性。有些内容用物理实验可以说明问题的, 我们要给实物让学生实验, 而不要制作课件代替实验, 有些实验我们没有条件做或实验现象不明显的, 我们可以制作课件给予模拟, 有些内容光用实验难以说明清楚,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易于控制, 效果明显, 直观性强等特点, 与经典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佳。

4 结语

在医学物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注意扬长避短, 紧密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善于与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 理性地运用教学理论来指导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真正达到优化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摘要:通过对多媒体教学的实践, 指出了医学物理学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在医学物理学中如何实施多媒体技术。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医学物理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建.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 毛一心.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医学信息技术在医学的应用范文第2篇

1.1 医学信息技术应用中伦理规范的确立为医疗体系提供科学的行为准则, 对医疗卫生信息化起到规范作用

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也开始逐步向市场化方向运作。医院与患者之间信息的不吻合,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价值观市场化的转变, 医疗行业商业化的经营, 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这也引发了医疗卫生体系的失范行为及医疗腐败、以药养医、医患关系紧张、行业信任危机等问题的出现, 导致不少医院忽视对医务人员伦理道德的培养, 而只是单纯的注重利用自身的医疗条件、知识与技术的优势谋取经济利益。目前, 部分医疗机构的行为失范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所以医疗就需要能起导向作用的行业规范来指导。医疗体系科学的行为准则的制定与实施, 不仅可以加强医务工作者的伦理道德修养, 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还能激发其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对规范医疗卫生行业有着重要作用。

1.2 医学信息技术应用中伦理规范确立为现代医学保健政策提供伦理学依据, 是传承传统医学道德的精华所在

医务工作者作为医疗机构的主要工作人员, 在工作与诊疗过程中所确立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伦理道德观对建立科学和谐的医患关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医疗的质量是由诸多要素构成, 而最重要的是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 包括技术水平与医德修养。医务工作者对医学伦理道德、医德信念与行为的认识, 是传承传统医学道德的精华所在。近年来, 我国的医疗行业伦理问题频发, 医德失范行为不断增多。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加强医患之间、社会与医疗机构之间的相互信任度,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就需要确立科学合理的伦理规范, 为现代医学保健政策提供伦理学依据。

医学信息技术应用中伦理规范确立使医学信息技术与医学伦理相结合, 促进现代医学的进步发展。

医学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医疗技术和设备、医学管理水平、医务工作者专业知识与伦理道德修养。确立医学信息技术应用中的伦理规范, 一方面是对现代医学技术与质量的提升, 推动了医学的进步。科学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可以加强对技术的运用与管理, 摒弃不良价值观的诱惑, 使技术的发展在一个良好的伦理道德基础上进行。此外, 正确协调好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 医院与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医学信息技术中伦理规范的表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 提高诊疗现代医学质量。另一方面, 医务人员伦理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确立, 在使医学信息技术与医学伦理相辅相成的同时, 还可有效促进医疗体系的改革, 真正促进现代医学的进步发展。

2 医学信息技术应用中伦理规范确立的主要理论依据

关于医学信息技术应用中伦理规范的确立, 主要借鉴国内外相关的伦理规范。如《医家“五戒十要”》、《国际护士道德守则》, 以及我国现行与医学伦理审查有关的法规或原则如《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等, 主要表现为有利原则、尊重原则、不伤害原则、最优化原则等。其主要理论依据则为伦理学中的伦理精神的文化生态、伦理-经济的人文力生态、伦理-社会生态整合的价值原理。

医学信息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并不为广大群众所关注, 但它始终是潜在的医学问题。其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被打破, 这是医学伦理问题产生的现实根源。2) 传统的伦理价值观被“功利主义”所取代, 激化了医患矛盾, 这是医学伦理学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3) 医学伦理的价值与现实中的非道德主义行为产生冲突, 这是医学伦理问题产生的心理根源。医学信息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在当今信息化大发展和医疗业大需求的背景下, 医务工作者受利益与需求的驱动而产生的。因此这需要相应的伦理规范来约束医务工作者的行为, 以利于医学今后的发展并做到真正的服务于人。

3 医学信息技术应用中伦理规范的原则

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 以及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是贯穿整个医德规范体系的一条主线, 是衡量医务人员品行的基本道德准则。它为医务人员确立道医德念、指导医德行为、进行医德评价和加强医德修养指明了方向。”医院医疗工作伦理道德手册中所规定的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有利原则、不伤害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尊重原则、公正原则、最优化原则、保密守信原则、协同一致原则。

1) 有利原则:有利原则主要是指将病人健康与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伦理原则, 也是最高的医学伦理原则。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诊疗过程中要以患者的健康为核心, 关心和照料患者, 为其提供最优化的服务, 缓解患者的疼痛与不适, 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通过科学先进的诊疗手段与方式,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会将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合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与社会需求, 并积极做些公益事业, 预防疾病的发生。

2) 不伤害原则:不伤害原则主要是指在医疗服务中不使病人受到本不应有的伤害, 有利也包括不伤害, 因此这也是有利原则基本要求与体现, 属于有利原则的低层次要求。在新的医疗信息的应用诊疗过程中, 很多诊疗过程是直接通过信息系统以及医疗器械来完成的, 医务人员在使用这些医疗器械与医疗信息系统时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做到恪尽职守, 在诊疗时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

当遇到对患者的病情诊疗做出选择的时候, 一定要综合考虑各项利弊, 做出准确科学的利弊评估, 选择最佳诊疗方案, 尽最大努力将对患者造成的可能性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并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与照顾。

3) 知情同意原则:知情同意原则也称为知情承诺原则, 是临床工作中处理医患关系的基本伦理原则之一。知情同意原则主要是临床医师在为患者做出诊疗方案后, 必须向患者提供关于患者的诊断结论、诊疗决策、病情预后及诊疗费用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 尤其是诊疗方案的性质、作用、依据、损伤、风险以及不可预测的意外等情况, 综合解说诊疗方案的各种利弊评估, 使患者及患者家属在充分了解诊疗方案详细信息的基础上再做出意愿与承诺。待患方明确一切应该了解的信息和做出选择后, 临床医师方可确定最终诊疗和实施的具体方案。

4) 尊重原则:尊重原则主要是指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的交往与相互尊重, 尤其是医务工作者要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人格尊严, 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权。患者有权利自主选择医生与服务, 有权利对自己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 有权利自己做出接受或者不接受某项诊疗方案的权利等等。尤其是医疗系统的市场化运作与医疗技术信息化普及, 使医患关系数字化现象严重、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极大降低的情况下, 医务工作者更应该把握时机扭转医患之间的矛盾。在诊疗过程中, 医务人员应主动向患者提供适宜的环境与必要的条件供其选择, 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自主选择权与知情同意权。此外, 临床医生还应正确合理的运用自己的医疗干涉权, 充分尊重患者,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5)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主要是指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与诊疗的过程中公平、正直的对待每一位患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 患者与医务工作者在社会地位与人格尊严方面都是相互平等的;其二, 患者虽然各不相同, 但人人都平等的享有生命健康与医疗保健的权利;其三, 在医患关系的双方中, 患者处于弱势地位, 应该得到医务工作者公平、公正的对待, 以及热情的帮助与服务。在诊疗过程中, 医务工作者应该做到在具有同样医疗需要以及同等社会贡献的患者面前, 都能做到为患者提供同样的医疗待遇。不同的患者可能会分别享有差异化的医疗待遇, 但在基本的医疗保健需求上医务工作者要对患者做到相对的公正。此外, 公正原则还表现在医疗资源分配的公正上, 要真正做到优化配置和合理有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 如对分配床位、手术机会及贵重稀缺医疗资源的公正分配。

6) 最优化原则:最优化原则也通常被称作最佳诊疗方案原则, 是指在选择医疗诊疗方案的时候, 采取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效益的决策原则。要求医务工作者在技术知识以及条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费用最少、痛苦最小的诊疗方式。信息技术在医疗中的普遍应用, 医学诊疗的方案策略逐渐增多, 为医务工作者与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医务工作者要在保证诊疗效果的情况下, 选择最优方案, 达到最佳疗效, 将患者痛苦减少到最小。同时, 还应充分考虑到现代信息技术诊疗作用的双重性, 尽最大的可能选择安全可靠、伤害最小的诊疗方案。以及还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经济状况与社会医药资源的消耗, 以最少的费用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7) 保密守信原则:保密守信原则主要是指医务工作者应该为患者保守秘密, 在诊疗过程中实行保护性医疗, 不泄露患者隐私与秘密的医德规范原则。首先, 医务工作者在为患者诊疗的过程中会了解到患者的一些隐私, 如患者的生理缺陷、遗传病史、不幸家庭等, 医务工作者有义务为患者的这些隐私保密。其次, 医务工作者还有义务向一些预后不良的患者采取保密措施, 以防给患者带来恶性刺激, 导致患者病情的加剧甚至丧失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造成严重后果。再次, 医务工作者还应为医院以及同事保密, 医务工作者不能将医疗单位或其他医务工作者的个人隐私、微小失误或过错向患者泄露。这不仅会影响到医务工作者之间的关系, 还会给患者带来精神负担, 不利于患者的诊疗, 同时也会给医疗单位带来负面影响。

8) 协同一致原则:协同一致原则主要是指在诊疗过程中, 医务人员之间、专业相互之间和科室相互之间的有关各科室、各类医务人员应协作配合, 团结一致, 共同为患者的诊疗与康复而努力。在现代医疗科技的迅速发展与信息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中, 科室专业划分的越来越细, 患者的诊疗过程几乎不可能在单独科室内全部完成, 这便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协调。避免和防止科室之间、医务人员之间因为缺乏交流而影响到患者的诊疗质量与效果, 更加不能出现各科室、各医务工作者之间的相互推诿现象, 以免给患者的诊疗带来困难。

参考文献

[1] 郭照江, 杨放, 甘华刚.现代医学伦理学[M].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7.

[2] 樊浩.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医学信息技术在医学的应用范文第3篇

1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生动课堂,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医学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中一些镜下形态结构, 如各种细菌、病毒、免疫细胞的镜下形态结构, 单纯通过语言描述或在黑板上画图, 学生感觉很枯燥, 很难理解掌握。而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特殊效果于一体, 通过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 生动鲜艳的画面, 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 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 富有感染力,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积极思维, 探索新知。

2多媒体教学能够丰富课堂内容, 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拓宽知识范围, 加强能力培养, 促进思维发展

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 使学习内容变得简单容易。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教师板书、画图的时间, 增加了教师讲解、举例和学生交流的时间, 扩充了知识容量, 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使学习变得主动和自觉, 思维更加活跃, 理解更加透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包括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 知识容量大、体系繁杂, 而且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按照常规教学, 时间非常紧张, 甚至不能完成教学内容。而应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变得轻松, 还可以通过网络增加新知识、新进展、新技术, 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多媒体教学能轻松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使学习简单快乐, 增强学生的自信

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画、视频、动画等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绘声绘色的形象表现出来, 直观生动, 给教学带来了生力, 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因多媒体的使用而生动活泼, 通俗易懂。借助多媒体, 创设动态情景, 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教学内容全面展现出来, 可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化抽象为具体, 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轻松地突破教师难以描述清楚的知识点及重难点, 使课堂变得简单生动。如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发育, 传统的教师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 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T细胞在胸腺内的早期发育阶段、阴性选择和阳性选择, 学生非常轻松地掌握了T细胞的分化发育。再如抗原提呈细胞对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历来是课堂讲授的难点, 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方式, 生动形象的把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过程展现出来, 学生很容易轻松掌握。

4多媒体教学能够变抽象问题具体化, 变微观问题宏观化, 变复杂问题简单化, 变枯燥内容形象化, 提高课堂效果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中免疫学一些概念、原理和机制抽象难懂, 如NK细胞的ADCC作用,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区及水解片段, 免疫应答的机制, 补体的激活机制, 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等, 单纯语言讲解, 感性材料不足, 学生感觉深奥难懂。通过多媒体制成动画并配以语音解释, 以直观、生动的图、文、声、像、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创设逼真的情境, 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复杂的过程简单化, 枯燥的内容形象化, 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而对于学科中一些微观的现象, 如细菌、病毒的镜下形态,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从而宏观化, 学生一目了然, 提高教学效率。

5多媒体教学在《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直观性很强的学科。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个别学生在实验操作时不明白的, 还可以再播放一次使演示实验更加灵活, 指导效果更明显。如细菌和病毒显微镜下的形态结构,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形态结构等。对于那些由于学校条件不允许而不能开展的实验项目, 也可以从互联网下载一些相应的视频, 以满足学生对这些方面知识的要求, 如放射免疫测定, 豚鼠过敏性休克等。而且, 我们还可以通过对相关课件进行一些简单编辑来实现对整个实验过程多角度展示, 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更加清晰的了解。6多媒体教学可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实施多媒体教学, 教师不但要精通本学科的教材体系, 还必须强化科技意识, 提高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 学会用计算机及其他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跨越,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具有相当鲜明的特点, 运) 用得当,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 加速感知、理解和记忆,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作者在教学实践中, 发现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不足之处。

(1) 教师过度使用多媒体, 过度依赖多媒体, 忽视其他教学手段, 造成教师备课惰性。教师上课从头到尾都使用多媒体, 对其它常规教学手段不屑一顾, 过度依赖多媒体, 不认真备课, 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照着“PPT”念念讲讲, 成为多媒体课件的放映员, 照本宣科, 不能很好的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处于缺乏活力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缺少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思维共鸣的场景呈现和触发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使学生缺乏自我探索、自我感悟的过程, 也就很难实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使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

(2) 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 重形式轻内容。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于一体, 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视听等感官需求, 激发学生对多媒体课的兴趣。于是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集中大量声音、动画、图象信息, 甚至截取影片中的声音, 设置彩色文字, 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 学生只顾得好奇了而忘记了教学内容, 造成本末倒置, 喧宾夺主, 冲淡主题, 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3) 多媒体课件制作费事、费时、费力。一个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费事、费时、费力。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求教师有非常强大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而且要求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 如果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课件制作培训, 学校也没有足够的课件制作素材, 教师制作一个课件就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的教学活动, 忽略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4)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处理教师、多媒体、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教师利用多媒体系统把一页讲稿投放在屏幕上, 教师成为解说员, 或按照屏幕上的字符念一遍, 多媒体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成为辅助工具;还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 一讲到底, 置“不愤不启, 不排不发”于脑后, 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情况应当把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 教师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去, 达到教师、多媒体、学生的协调互动。

(5)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不利于学生做笔记。多媒体教学中, 大量的图片、声音和动画的过度刺激和感官的偏用, 再加上教学环境和场所的变化, 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精神不是集中在教学内容上, 而是被漂亮的界面和外部环境所吸引而使学生注意力更加涣散、反应迟钝, 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如在介绍化脓细菌时, 使用了大量病人的图片和视频, 学生一下子讨论起来, 注意力转移了。而同时多媒体课件由于省略了教师板书的时间, 知识点的切换节奏快, 不利于学生做笔记, 若学生顾着记笔记, 又不顾上听教师讲解, 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既有其优越的一面, 也有其欠缺不足的一面, 为了发挥多媒体最佳的教学辅助功能, 我们应该扬长避短, 并注意以下几点。

(1) 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 充分掌握好多媒体课件使用的量与度。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主导者, 学生是主体, 多媒体课件起辅助作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教师教学, 更不能从头到尾使用多媒体, 并不是多媒体教学覆盖的课程数和章节数越多越好, 教师要注意多媒体运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师要充分钻研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非常适合, 教学效果相对较好的情况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对一些教学内容用语言和板书是能够解释清楚的, 没有必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总之, 使用多媒体教学应该掌握使用的量与度, 要和教学内容相协调, 与教学方法配合, 和其他教学媒体配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要加强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 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质量, 多媒体课件制作力求简单易操作, 要精美实用。教师要加强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 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领, 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力求简单易操作, 生动形象, 有点有面, 重点突出, 将声音、文字、动画、图形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但不要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 使课件既精美又实用。

(3) 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将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2种教学模式, 2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必须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效率。而不能将两者孤立应用, 更不能将2种教学模式对立起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课堂的讲授、提问, 学生的回答, 师生间的眼神语言交流可以给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 而科学的应用多媒体, 又可轻松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便于教师更好的把握节奏, 使学生听课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积极寻求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 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和效果, 让多媒体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4) 正确处理教师、多媒体、学生之间的关系。多媒体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还要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 决不能让多媒体来简单的代替教师的授课, 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声情并茂的讲解, 丰富的肢体语言, 再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 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 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灵活的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并将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扬长避短, 互相弥补, 合理运用。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 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 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将得到全面发展, 从而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具体介绍了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优越性及其不足之处, 以及具体的改进措施。

医学信息技术在医学的应用范文第4篇

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 FC) 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 又称为“颠倒课堂”, 它最初是在2007年由美国一所高中的教师所提出, 他们利用软件录制了与教学课件同步的讲课音频并上传到网络, 让学生在家根据教学课件和音频自主学习, 随后在课堂上对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可以解决部分学生缺课后的补课问题[1]。随后这种教学模式被推广至全球, 其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微视频为手段,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课中通过教师引导、同学间讨论, 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这样既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又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深刻, 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提高学习水平和质量, 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现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汇报如下。

二、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选取西安培华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的两个班学生 (共83人) 进行研究, 随机分成翻转课堂组和传统教学组, 翻转课堂组42人, 传统教学组41人。两组学生单独进行授课, 均由同一位教师授课。两组学生年龄与入学成绩资料对比无差异 (P>0.05) , 可做学生考核成绩和满意度的对比分析。

(二) 研究方法

1. 翻转课堂组

课前教师选择典型病例进行设计, 制作微课、教学视频, 要求学生课前完成教学微视频的观看, 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针对性的设计课堂内容;课中,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问题, 遇到问题互相交流或请教教师, 也可以针对自己各小组以不同主题进行汇报和展示, 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答疑, 利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演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针对每节课的难点重点进行探讨总结, 提高小组自主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教师详细记录现场课堂上每位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情况等内容;课后, 教师对此次课程进行评价, 总结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教研组进行探讨解决。以心肺复苏为例, 课前教师制作一份时长15min左右的视频, 包括心肺复苏的概念、发展史、心搏骤停的原因、诊断、心肺复苏的步骤等相关知识的介绍, 真人操作演示以及注意事项。课前教师需和学生之间创建学习交流微信群, 将所制作视频上传群里, 并通知学生及时下载学习。课中首先对视频内容进行回顾, 随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课前学习所提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给出答案, 教师对学生所述内容评价指导。

由于心肺复苏不光涉及理论知识, 实践内容更为重要。接下来学生可以分组演示心肺复苏的操作, 教师仔细观察学生动作和要点, 及时纠正。例如有的学生胸部按压时定位不清, 有的学生按压深度不够, 还有的学生按压时体位不正确等等, 教师都能及时指出, 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也将继续加深印象。课后利用微信群和学生进行交流, 督促学生总结反思。

传统教学组:课前学生进行常规的课本预习, 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理解;课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PPT, 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 并进行提问、答疑;课后布置作业, 督促学生预习、复习课堂内容。

2.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学生成绩:结课后以同样的试题对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进行测试, 将两组试卷打乱顺序后由授课教师进行评分, 并将两组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

学生满意度:结课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 请学生认真完成对教学方式的评价的调查问卷, 收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测验成绩均以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 考核成绩比较

如表1所示, 翻转课堂组学生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二) 满意度比较

如表2所示, 翻转课堂组的课程满意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四、讨论

(一) 提高学习成绩, 激发学习兴趣

急诊医学是一门涉及多个专业的综合科学, 需要处理各种急性病变和急性创伤, 要求在短时间内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应对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意外灾伤和疾病。因此需要学生夯实专业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急诊相关操作。我们研究发现, 翻转课堂的应用, 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成绩, 操作成绩也是明显提升。相比传统教学法, 翻转课堂教学法可以有效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 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明显减少,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 增强了课堂互动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幅提高。与传统教学组相比, 翻转课堂组的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学习内容, 保证学习的最佳状态[2]。除此之外, 学生在提前观看视频的时候, 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查阅自己不懂或者感兴趣的知识点, 拓宽自己的视野, 了解急诊医学的前沿知识与最新进展, 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翻转课堂提升了学生的课堂满意度

经过研究发现, 相交与传统授课组, 翻转课堂组的学生对于课程满意度明显提升。学生反映通过观看课前视频资料, 可以初步了解课程主要内容和难点内容, 课前可以有目的地针对问题主动搜集资料、查找资料, 再加上课堂上的专题讨论, 师生围绕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讨论, 教师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 与此同时, 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 学生各抒已见, 教师答疑和指导, 使以往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了对知识的热切汲取, 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

(三) 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首先, 本研究教学对象为我校三年制临床专业专科生,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略为薄弱, 有的学生课前不能按时完成视频的观看, 这就对课堂教学的效果造成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监督方式, 督促所有学生按时完成任务。例如可根据学生成绩成立学习互助组, 每一个学习小组是一个小的集体, 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 组内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 监护监督, 共同完成任务。还有部分学生懒得思考, 不能提出问题, 也不积极回答问题。针对此种情况, 我们建立了积分制, 学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频率以及准确性都会得到相应的积分, 记入学生的平时考核里, 最终记入总成绩。

其次, 翻转课堂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光要掌握课本内容, 还要多看文献、多查阅网络相关资料, 要对课堂内容完全掌控, 应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和问题。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该不断学习多媒体技术, 能够熟练应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技术, 制备高质量的PPT和教学视频。最后, 教师还应该多和学生进行交流,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改进视频资料、逐渐优化授课内容, 以期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急诊医学授课时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教学, 在我校临床医学专科学生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接下来, 我们将继续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索, 如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如何将知识点更加全面的融合到课前视频里, 如何让学生从以前的填鸭式学习适应新的翻转课堂, 如何进一步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摘要:探索翻转课堂在急诊医学教学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西安培华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的两个班学生 (共83人) 进行研究, 随机分成翻转课堂组和传统教学组进行教学, 翻转课堂组42人, 传统教学组41人。结果:翻转课堂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以及课程满意度都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 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采用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急诊医学授课,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成绩和教学满意度, 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临床医学,翻转课堂,急诊医学

参考文献

[1] 周静雯, 杨小媛, 梁亚勇, 叶慧清, 黄春花, 陈虹, 牟一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9, 37 (2) :115-116.

医学信息技术在医学的应用范文第5篇

当今高等医学院的教学离不开专业英语的辅助, 而且医学专业英语已经成为了医学生必学的专业科目之一, 专业医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提升医学院学生的专业医学英语水平, 并利用医学专业英语词汇、句型阅读最新的英文文献, 时刻了解世界最新的医疗咨询和先进的咨询方法。医学英语词汇包含的种类很多, 涉及的医学科目也很多, 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 这也是医学英语词汇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块, 但也是医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所在。对于英语来说, 没有系统的语法, 人们可以表达的内容就会变得更加稀少, 如果没有具体的英文词汇, 语言更难以表达。

英语词汇的学习程度、词汇量的积累程度, 直接影响着医学生学习语言、医学知识的能力。因而, 要充分利用语言学理论对医学英语词汇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为医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参考价值。

二、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特点

医学英语词汇的词汇量巨大, 已经达到了30多万词, 医学英语词汇的专业性很强, 医学名词、医学术语有2/3来源于欧洲的希腊语、古拉丁语, 词汇主要依靠构词法比如词根词缀法进行组合, 衍生出更多的医学名词。但是随着人类新型疾病的不断产生, 医学的学科发展更加进步, 有大量的复合型或者新的医学名词在不断地出现。在医学英语词汇的运用过程中, 词汇的使用的方法、结构大多很朴实, 没有太多的夸张语句结构, 对于医学文献语句的使用更加注重逻辑性、科学性、严谨性。与其他专业的通用英语 (general English) 相比, 医学英语词汇更加侧重于词汇意思的稳定性而不是一词多义, 在使用医学英语词汇时, 词义也更具具体性, 主要运用目的是为了让使用者能够更好地准确表达医学术语, 避免产生语义冲突。

三、语言学理论的常见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理论

(一) 语义场理论的含义

语义场理论 (Semantic field theory) 是语言学理论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也是现代语义学的代表理论之一, 语义场理论最初萌发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 由特里尔提出结构主义语言学, 并由德国科学家洪堡特提出并形成了语言学体系思想。语义场是一种集有共同概念的词语, 或者是在意义上相关联的语义系统。在医学英语词汇中, 语义场一般分为同义、反义及上下义场等几种类型, 医学英语词汇中的同义、反义与中国汉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有相似相通的原理。比如, 阐述“流行性感冒”的医学专业英语词汇有:influenza、grippe、pinkeye等;阐述“乳腺肿瘤”的医学专业英语词汇有:breast neoplasms、Breast tumor、breast cancer、breast carcinoma等。而医学英语词汇中反义场主要是由反义关系、相对意义关系词汇构成的, 比如, chronic (慢性的) 和acute (急性的) ;depressant (抑制剂) 和stimulant (兴奋剂) ;slight cough (轻度咳嗽) 、moderate cough (中度咳嗽) 、severe cough (重度咳嗽) 以及dehydration (脱水) 和rehydration (补水) 等。上下义义场与语文中的词义扩展相似, 由上下关系的词组成, 具有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比如, 在讲解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系统) 时, 可以引申出其他与呼吸系统相关的词汇如cavum nasi (鼻腔) 、pharynx (咽) 、larynx (喉) 、trachea (气管) 、bronchus (支气管) 、pulmonary lobe (肺叶) 等部分, 也可以进一步引申出各部分的下一词。在进行某种病症比如pulmonary tuberculosis (肺结核) 疾病时, 可以从肺结核疾病病发时的基本症状、治疗等角度来进一步扩展下义词, 比如combination (联用) 、Surgery for cavernous tuberculosis (空洞性结核手术) 、Control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控制传染源)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卡介苗) 等等。

(二) 组块理论的含义

组块理论 (lexical chunk theory) 即为词汇组块, 最早是在上世纪50年代, 由美国的心理学家米勒提出的, 该理论主要运用于英语词汇的记忆、学习。实际上, 词汇组块是存储在人的大脑中的以整体形式存在的一串词汇, 是记忆部分的信息单位, 在语言学理论中, 组块也被称为词块、语块等。对语言理论的组块进行部分或者整体的修改供医学英语词汇的学习者使用, 并形成新的理论单位、信息单位。组块理论的学习基础就是学习者根据的语言学习经验把长期以来的记忆的综合知识、短时记忆信息进行加工, 形成学生们更加熟悉、有意义的组块, 逐渐将短时记忆变为长期记忆, 比如医学院学生在学习erythrocyte (红细胞) 、leukocyte (白细胞) 、medulla ossium (骨髓) 等词汇的基础上, 进一步了解到leukemia (白血病) 这一疾病词汇的意义。

(三) 图式理论的含义

图式理论 (schema theory) 同组块理论一样也属于心理学的范围, 属于认知心理学, 最早在16世纪80年代初, 由德国的哲学家康德指出, 他的理念认为新信息、概念、思想都是在人的认知基础上产生实际意义, 后期语言学家们对图式理论进行进一步扩展, 比如美国的鲁梅尔哈特——人工智能专家, 在认知心理学基础上, 进一步拓展了图式理论, 他将学习者、读者本身已有的知识来恢复图式理论的构建意义, 而不能仅仅依靠书面等文字、语言材料。

四、语言学理论在医学英语词汇中的拓展

(一) 语义场理论在专业医学英语词汇中的使用

语义场理论在专业医学英语词汇应用的过程中, 专业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医学英语词汇之间的关联性, 使用形象、有意义的教学方法对医学生进行词汇知识的启发, 拓展医学生的医学英文的词汇量, 并让学生学会对英语医学词汇进行分类、归纳、总结、拓展, 并对专业医学英语词汇之间的联系、区别、搭配等类型进行分析、比较, 强化医学生的医学英语词汇的使用能力。语义场理论在实际医学英语词汇的教学中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专业英语教师给出主题英语词汇, 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各个医学知识层面拓展英语知识, 动员学生与专业医学教师, 使得双方之间可以随时补充知识、纠正语义错误, 增加医学生的医学英语词汇总量。

(二) 组块理论在专业医学英语词汇中的使用

医学英语词汇知识的学习一般是根据词汇的音、义、形对医学知识中的英语部分进行组块记忆。主要组块有: (1) 词汇“音”组块应用:该组块主要是针对英语词汇中有规则、符合拼读规律的部分依据字母的拼写规则、发音方式进行分类、组块, 最后将不同的组块部分结合起来, 这种组块记忆方法比机械记忆方法更有意义, 比如, transplantation (移植术) 、transfusion (输液) 、transmission (传播) 、high-fat (高脂) 等符合拼读规则的医学英语词汇, 利用声音组块进行词汇的话长微端, 让学生通过了解到医学知识的意义来记忆医学英语词汇, 准确地进行发音; (2) 词汇“形”组块应用:该种方法主要运用英语词根、词缀中的前缀、后缀等方式进行熟练记忆, 通过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增加学生医学专业词汇的目的。医学专业英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词根、词缀联想记忆方法按照逻辑、系统的方法进行归纳, 帮助学生尽快的提升专业医学英语词汇的词汇量。比如后缀-nerven, 能够联想到的医学词汇有saphenousnerven隐神经、sacralinerven骶神经、pudendalnerven.阴部神经、radialnerven桡神经、tibialiinerven胫神经、ulnarʌnerven尺神经、lumbarnervesn腰神经等; (3) 词汇“义”组块:该组块部分与语义场理论相似, 主要是在理解医学英语词汇的基础上对意思相同、相近、相反、性质相同、现象类似的词汇有逻辑的联系起来排在一起进行记忆。

(三) 图式理论在专业英语词汇中的使用

在专业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 激发医学生自身的长期记忆图式是丰富学生词汇量的关键所在, 英语教师要注重医学生对于英语词汇知识的积累, 不断地更新现代化的医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影像资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的知识学习方式, 拓展医学生视听医学英语词汇信息的输入, 激发学生长期记忆中的英语图式。另外, 还可以通过设立医学英语词汇主题的方式, 让学生围绕某一医学主题, 通过联想的方式将不同的医学词汇联系起来, 尤其是将孤立的单词联系起来, 形成新的语义场、组块和新图式。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医学生的医学英语词汇学习动力, 通过优化词汇图式的方式来强化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五、结束语

医学英语词汇是医学院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的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点内容, 是医学英语学习的基础, 也是国家高等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只是前提。通过语言学理论在医学英语词汇中的应用,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 分析医学英语词汇学习的过程, 借鉴语义场理论、组块理论等理论知识, 让医学院学生在掌握到专业的医学知识的同时, 强化学生医学英语词汇的学习效果, 提升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水平。

摘要: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对基础病例的研究,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 医学英语词汇也是学校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所在。医学英语词汇是学生拓展医学知识的基础, 学生在传统的专业医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理想。本文主要是从先进的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出发, 探索该理论的重要内容及在医学英语词汇中的重要应用, 并为医学英语词汇的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言学理论,医学英语词汇,应用,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玉强.论医学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J].英语广场, 2017 (03) :129-130.

[2] 闫军丽.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 2017, 4 (03) :214-215+217.

[3] 孙晓安.心理词汇与医学英语词汇教学[J].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14 (01) :129-131.

医学信息技术在医学的应用范文第6篇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2008级眼视光技术专业共4个班计136名学生。2007级眼视光技术专业70名为对照组, 2008级眼视光技术专业66名作为实验组。

1.2 实施方法

理论课全部按传统教学法系统讲授, 实践课实验组在裂隙灯显微镜, 角膜曲率计和同视机三种视光专业常用仪器的使用实施PBL教学模式, 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

准备工作编写上述3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临床应用问题于课前1周交予实验组, 同时提供部分参考文献目录, 学生10人为1组通过自学和查找资料 (图书馆、英特网) 寻找问题答案。

课堂讨论分为组内讨论及组间讨论。组内讨论结束后, 每组派1名代表把本组的结论汇总, 采取任何形式 (争论、问答等) 进行组间交流。整个过程由学生自己组织, 围绕案例进行。教师主要起布置任务、把握方向的作用。

归纳总结老师对争论的焦点和疑难问题进行点拨, 及时总结, 确保知识准确系统。评价学生在PBL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对问题的理解等, 引导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终生受用的学习习惯。

2 结果

共发放问卷136张, 其中回收有效问卷实验组70张 (100%) , 对照组66张 (100%) 。

PBL教学模式符合本专业实际, 适合高职医学眼视光技术专业《眼科学基础》的教学。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技能、针对性地学习薄弱知识环节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PBL教学法占用学生业余时间较多, 比较耗时, 短时期内不能提高学习效率。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一种终生受用的行为习惯。

3 讨论

PBL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倡导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 其从根本上发掘培养了学生的自导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并针对学生的需要提供支持和指导, PBL的优点是值得肯定的: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捕捉、整理、判断各种信息价值的能力、不断思索、发现、创造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体性;PBL教学模式能增强实践训练、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发扬团队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记忆。这与笔者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另外, 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导致人类对健康标准和医学服务要求的提高, 促使医学服务模式从传统的纯治疗型向群体、保健、预防和主动参与模式转变也客观地要求PBL教学的应用。

PBL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按照PBL教学法的要求, 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所需的资料, 就需要学校和医院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指导教师、时间、图书资料、网络资源、场地、真实病人、模拟病人等。学习资源的开发是保证PBL实施的重要环节。

这些软硬件资源需要学校和医院下大力气去建设。首先要求教师能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取、整理和应用信息。其次要调整学生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授课时间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主学习、研讨。

还要建设纸质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 大量引进最新医学类图书资料、电子文献, 并提供公共的便捷的查找资料的途径, 并在网上开设学习讨论园地, 把遇到的各种问题分类公示, 提供给学生和教师进行讨论、解答。还要提供足够的公共场地, 保证进行资源的共享、交流和研讨。这些资源, 对于国内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来说, 都是不充分的, 需要下决心去建设。

国外医学教育通常不规定专门的教材, 且教材使用不统一, 不同院校都有各自的特色与优势, 教师根据专业的进展编辑讲义, 主讲专业进展;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出口用统一标准去要求。而我国医学教育的情况比较复杂, 需要有统一的教材、标准去保证教学质量。

PBL需要打破各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之间的界线, 围绕临床问题编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教材。目前还没有多学科教师共同编写的与之匹配的统-教材, 国内关于PBL教学法的资源书籍尚未见到。教材或参考资料问题是目前困扰PBL有效运行、推广的瓶颈之一。

我专业对PBL的应用尚处于尝试阶段, 而且限于自身力量的薄弱, 至今尚未形成正规的适用于PBL教学的教材或参考资料。随着教育模式改进的深入, 教材问题也同样要引起重视。首先是联合各用人单位的能工巧匠和以往的毕业生探索自编适用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这样教学所用的教材可以满足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结构的要求, 使教材更贴近实际工作的需要。其次是学习和引进国内外PBL教学执行历史较长的医学院校的经验和参考资料, 为我所用。

在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眼科学基础》部分实践课实施PBL教学后发现几个问题不能忽视:首先是问题的设计, 其关乎到PBL教学模式的成败, 问题要真正出自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以大纲为核心, 考虑到教学目标, 学生的现有水平、知识结构、动机态度等因素, 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是注意在教学过程中, 把握好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 教师要充分体现指导者和激励者的作用, 而不单单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再次是学校的硬件条件, 其是影响PBL实施的“瓶颈”, 学生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获取问题的答案, 才可能满足探讨问题、交流观念、课堂争辩的需要;最后实施PBL教学模式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密切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摘要:PLB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和我国目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和目标是相一致的。它的优势在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小组成员相互分工协作, 通过各种途径自己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知识, 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文关怀精神和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 PBL教学也存在所学的知识比较随机, 缺乏深度和系统性的问题, 对学生、教师和其他教学资源要求较高。本文结合实践探讨PLB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PLB,高职医学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景业.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BL) 在英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 1999, 20 (1) :7~11.

[2] 周芳明, 王振钺.PBL在美国药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J].药学教育, 2003, 19 (1) :58~60.

[3] 王丽琼, 施晓波, 丁依玲.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5 (10) :940~941.

上一篇:快乐语文范文下一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