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的思考范文

2023-09-18

绩效考核的思考范文第1篇

人力资源部

__年各车间、部门实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以来,取得一定成效,也从中得到一定的经验积累。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有许多地方急需完善。因此2006年,人力资源部将此目标列为本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其目的就是通过完善绩效评价体系,达到绩效考核应有效果,实现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

良好的薪酬制度的实施就需要有良好的绩效评价管理制度来保障。针对去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就今年绩效管理工作如何开展提出一些个人的构想。



1、重新修订绩效管理制度。去年制定的绩效考核管理的一些办法,严格意义上来讲还不能叫绩效管理办法,更多象是绩效考评办法,但在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期初,先从绩效考评来摸索一些经验,其作用是不可抹杀的,通过修订,可尽量从绩效管理的五个环节来完善公司的绩效管理制度。



2、强化绩效的工作职能。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也就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持续沟通的过程。它跨越了个人能力和部门职能,所以需要有一个能够统帅全局的管理机构——绩效管理委员会来指挥、协调绩效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强化其职能也就是应注重建立其有效的工作机制,而不是落实在一张纸上、一颗章上。



3、建立持续的沟通。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意义不言而异,它始终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但我们往往忽视了沟通,让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应借助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建立和谐、畅通的沟通过程。



4、进行绩效管理的培训。要很好的运行绩效管理制度,前提就是应让绩效管理的每一个参与者,正确理解、掌握绩效管理的意义及绩效管理的方法,故此,学习、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

5、绩效管理各业务流程的设计构想

绩效管理于90年代后期从西方国家引入我国,经过10多年的国内实践,绩效管理犹如“围城”,没做的企业都想去尝试,而实施了的企业则大多感到困惑,甚至对绩效管理失去信心。面对此尴尬局面,如何结合企业的情况去实施绩效管理,需要有一个探索、逐步完善充实、更加贴近企业实际的过程。力求绩效管理不生搬理论,尽量简单易操作。我们有多年目标管理的实践经验,结合目标管理来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有了基础,就便于实施。

(1)绩效计划。是确定部门或员工在考核期内应该完成什么样工作和达到什么样绩效的过程。绩效计划也是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目标来源于公司目标或部门目标的分解及岗位职责,在没有岗位说明书的情况下,个人的绩效目标确定可以以公司目标或部门目标的分解及应完成的工作任务为基础,有了目标就要设定完成目标的基本标准和优秀标准,实践证明,当人们不需要对他所做的事情负责任时,责任等于零。

(2)绩效实施与管理。是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中间环节,是完成绩效目标的关键,这个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绩效管理的成败。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持续不断的绩效沟通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在过去的方针目标管理中,过多强调检查,而忽视持续的沟通,也就失去提高绩效、改进绩效的有效时机。强化沟通及收集员工工作绩效记录,有了绩效记录,考核才有真实的依据,考核结果才会显得公平。这个过程的工作结果产生沟通记录表和绩效记录表。

(3)绩效评估。是对部门或员工在考核期内工作业绩的评价。根据绩效计划的建立方法,结合企业实际,采用目标管理方法,看是否达成期初的目标且达到什么程度。评价采用等级评定法,标准分为五个等级,卓越:工作绩效非常突出,能创造新地解决问题,得到公司内部的一致公认;优秀:工作一贯高质量;大多数方面超出绩效标准;良好:达到工作绩效标准,称职和需改进,在绩效某一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行改进;不足:工作绩效水平总体无法接受,必须立即进行改进。建议今年的评价增加部门满意度评价,部门内员工的评价结果与部门满意度评价结果的一定权重关联。评价人员增加下属人员及外部客户,合理设计设计各类评价人员的评价权重。

这个阶段的工作形成部门绩效评价表、部门满意度评估表、个人绩效评价表等。

(4)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与面谈。绩效反馈与面谈的目的是让员工看到自己的成就和优点,了解主管对自己绩效的看法,指出员工有待改进的方面,共同确定下一周期的绩效目标和改进点。在过去的工作中,也往往忽视绩效面谈的工作,如果失去这个环节,绩效改进与提高就没有保障,绩效管理的意义就被弱化。这个过程的工作产生绩效改进计划书。

(5)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绩效评价结果除了用薪酬调整、职位变动外,还要考虑用于培训教育、激活潜力。

企业价值链涵盖了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三个方面,价值评价通过绩效管理和评价来实现,而薪酬管理则体现企业价值分配体系。在价值链的循环中,通过完善、设备合理的评价、分配制度来激发公司员工的最大积极性、创造性,以此获取企业

价值的最大化。

在关键时期,成功的企业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对最有竞争力、更富生产性的管理人员的需求;一个是把培训教育与生产经营联在一起。

总之,管理就是由问题构成的,虽然绩效管理不可能消灭所有的问题,但是在绩效管理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的问题,这就是一个管理提升的过程。

绩效考核的思考范文第2篇

日本医院护士长考核介绍

日本医院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护士长进行考评,一是一些定量的数值目标,主要是由统计部门、信息中心、财务部门等负责提供信息;二是360°多方面(上级、下级、同级、合作科室等)的考评,主观能动性是其评价的核心,以目标为导向大致可以分为5个层次,6个方面。

日本大医院对其员工的能力水平的评价标准从高到低分为5个层次即从“表现超出期望”到“不称职”。最高层次:工作能力超出工作需求,表现杰出。较高层次:工作表现充分满足工作需求,起到岗位中的模范作用。中间层次:工作表现完全满足工作需要。一般层次:其能力能完成大多数工作任务。最低层次:其能力不能完成工作任务。

日本医院护士长的岗位职责主要分为6个方面,即护理实践标准、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改进、紧急情况管理、健康促进及教育,其分值基本均等。

⑴第一职责是护理实践标准的制定与维持,即对护理实践水平保持,改进和发展的能力,其中也包括了对专科疾病的护理处理能力。

⑵第二个职责是包括医疗服务物资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在内的所有资源管理。这方面以将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产,建立一个严密的组织,以实现组織目标位最高标准和最终方向。

⑶第三个职责就是财务管理。

⑷第四个职责就是质量改进。目前,我国护士长在继续医学教育方面多数是应付,尽管已经成立了相关的考试机构,在考试方面不晚上,多数是敷衍了事,走过场,护士长根本学不到新的知识,有的护士长利用自己的权利让手下的护士给自己答卷,并且现在继续医学考试都是网上答卷,让很多人钻了空子,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日本在这方面是认真的,有严密的考试机构,足以督促护士长加倍学习新年知识,引领行业的发展,成为管理专家和咨询者的能力。

⑸第五个职责是应急管理:护士长要明确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能够及时应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状况。

⑹第六个职责是健康促进与教育。这要求护士长在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中起到计划,执行和协调的作用,并监督其他护理人员的健康计划的实施情况和健康教育的效果。

对比与分析

日本与中国护士长在管理和培训方面的差异我国也有很多对护士长的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我国对护士长的选拔以临床专家、护理权威为主,重点看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与国内类似点是,日本的护士长也是从高年资专科护士中选拔的,高年资护士成才可分三条路径:临床护理专家、临床教育专家、行政护士长。

护士长工作内容的比较:在我国,多数医院的护士长是按照医嘱机械的工作,而且以被动应付的内容为主,对其考核的重点也大都是执行能力的考核。管理层也没有把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方面如选拔、聘任、晋升、配置、培训等[3]。而日本医院护士长要求具有独立策划能力,在护理管理上有较强的预见性,能够正确掌握患者的变化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并能有相应的对策,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大胆开拓的创新精神。

现也有部分医院采用360考核方法如赵立成等360反馈法应用于绩效考核中,具体采用上级(护理部主任)、同级(其他护士长)、下级(本科室护士)及与科主任实施多视角考评,其中考评权重相等[4]。日本医院对护士长考核一方面由各辅助部门以数字说话。

总之,我国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有一些欠缺,但护理管理方面仍向着人性化,科学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和提升[5]。由于护理工作领域的不断扩大,护士长的工作范围也相应扩展,因此,能够全面反映各个科室护理管理效能的各项关键指标也需要不断改进,同时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对考评的内容和标准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考评过程也应持续改进[6~7]。

综上所述,对护士长的绩效考核,可增强护士长的工作责任心和危机感,提高护士长竞争意识,引导护士长把握管理方向,提高护士长的综合管理能力。日本医院对护士长的培养方式及考核指标体系有值得国内医院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杨月,邢立辉,宋立媛.护士长工作绩效考评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07,7(7):336-337.

2 耿荣娟,陈莉,张侠.护士长多维度量化考核指标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4):55-56.

3 徐小婷,张洪.护士长绩效考核现状分析及考核[J]当代护士,2010,中旬刊(学术版):106-107.

4 Ezzati M,Lopez AD,Rodgers A,et al.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Collaborating Group.Selected major risk factors and global and regional burden of disease.Lancet,2002,360:1347-1360.

5 赵立成,卢凤霞.360度反馈法应用与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及探讨[J].中华医学护理杂志,2010,20(1):102-103.

6 程军,苏迅,孙永华.国内临床医院护士长绩效考评的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报,2008,15(12).

7 Jorde UP.Suppression of the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choice of agents and clinical impact[J].Cardiol Rev,2006,14(2):81-87.

绩效考核的思考范文第3篇

1.概况

2.品级与勋官 3.唐代考课制度

4.考课制度的规定及其运行 5.考课与吏治的关系

一、概况 1.中央官制

1)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荣誉职务) 2)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荣誉职务); 3)三省:中书省(决策、秘书)、门下省(侍从、谏议)、尚书省(行政)、;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人事)、户部(户口、财政)、礼部(礼宾)、兵部(国防)、刑部(法院)、工部(工程、水利); 4)一台:御史台(监察); 5)五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循旧制,与六部分工); 6)九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与六部分工合作)。 7)散官:(荣誉职务) 2.地方官制

1)虚设(道)置观察使

2)州(郡):刺史(太守);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 3)六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 4)县: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录事、佐史。 5)乡:耆老; 6)里:里正; 7)村:村正; 8)保:保长; 9)邻:邻长。

四家一邻,五邻一保,五保一里,五里一乡;一自然村为一村。城市内无村设坊,坊正和村正相同

二、品级与勋官

唐代沿袭隋制,把官员分为九品,每品内又分为正、从,共为十八个等级。文官自正四品以下,武官自正三品以下,还分为上下阶,因此,唐代文官的散官实际上有三十个等级,武官散官等级是三十二等级。这些等级总称为流内官,为正式文武官员。此外还有流外九品,实际上已属于吏员,不属于正式官员的范围。官员的散官称号与品级大致对应,表示官员地位 与资历高低,作为升迁的序列。

唐承隋制,文武官员均可授勋官,共有十二级。按照规定,勋官可以与相应品级的公卿大臣处于同等班位。但实际上由于授勋过多,动以万计,因此无职事的勋官实际地位往往在胥吏之下,仅仅成为一种授予的官员荣誉称号。

三、唐代考课制度

考课也称考绩、考核、考察,是对在职官吏的官箴政绩和功过的考核,是职官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考课不仅是政府对职官实施奖惩、升降、俸禄的主要依据,也是积极向上、整顿吏治的有效措施,因此,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并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考课制度。

1.唐王朝对考课制度的重视及原因

1)唐王朝对考课的重视

唐代进入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官吏的政绩考核制度日臻完备。官员的政绩考核经两晋南北朝的试行,全面考核官员政绩的导向更为明确。一是负责官员政绩考核的机构设置和考核方式趋于完善;二是政绩考核更加注重共同标准与侧重标准相统一;三是把政绩考核的结果公示,并与官员的定级、晋升和奖罚相结合。

唐王朝对考课制度高度重视,唐初就制定了考课法,同时唐王朝制定了系统完善的考课体制并且实行了严谨周密的考课办法。不仅如此,唐王朝的统治者对考课制度也是亲恭其事,对于都督、刺史的考课皇帝都亲自过问、提示。考核官员时,防范也是非常严格的,并且这种严格还体现在执行过程中。

不仅如此,唐统治者还亲任主考官,别赦德高望重的京官二人担任校考使,分校京官、外官考,同时,特派御史大夫或者其他高级官员为监考使。 2)重视的原因

-----隋朝的前车之鉴

隋朝的灭亡,除了史学界常说的隋炀帝的暴政之外,从政治的

运作来看,考课不严等诸多弊端,进而导致吏治腐败,也是隋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唐王朝的现实需求

唐初统一的局面,为唐王朝考课等官僚制度的建设提供了物质保证和安定的政治环境;唐初管理来源的多元化要求加强官僚系统的考课环节;唐王朝面临着制度建设,完善的官制是其中的一个重点;统治者的用人思想,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

四、考课的制度规定及其运行 1.唐代考课的制度规定

1)考课机构

唐朝时代,直接负责官吏考课的是考功司隶属中央尚书省吏部。唐代,致考功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此外,还有主事三人。令史十三人,书令史二十五人,掌固四人,分管考课的具体事宜。

唐代考核官吏自中央到地方各部门皆有严密的组织机构,并设专人负责,且中央各决策机关派人协助,共同协作,做好这项工作。尤其是负责考核的各个机构相互牵制,相互监督,而不相统属。

2)考课的类别

内考和外考。内考是皇帝直接对亲王级中书门下与京官三品以上。外官五大都督的考课。外考是由吏部考功郎中和员外郎对四品以下的官员的考核。四品以下又分为京官和外官两类,分别进行考课。 3)考课的年限和时间

唐代统治者明确的规定了考核官员的具体期限,保证官吏考核的经常进行。根据玄宗时期编制的《唐六典》载,唐代考核官吏之制为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每年十一月十五日以前,京外官的考解的一律送到尚书省,御史台和诸道观察使在九月三十日以前就要将所访官吏的功过善恶申报考功,且根据内外官距京师路程的远近规定呈交考解的时间。 4)考课标准

流内之官根据品行和才能两个方面,以“四善二十七最”为标准。“四善”是对一切官员德行的共同要求;“二十七最”是针对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性质所规定的不同要求,主要是才能方面的考核。

然后,根据官员具备善最多少,使共同标准与专门标准相结合,分为九等。

流外官的考课采取四等法,它有分等和记分两种形式,分等比较简化,以行能功过评为四等级,记分则是根据具体事实来评判。这种记分法与分等法相结合的州县考课制度,总体上是,凡为中上者加官进级。中中者守其本任,中下者将被解任或受到一定的惩处。

一些特殊官职,如“博士、助教„”,唐代有专门的考核标准。而对于那些考功郎中无权过问的,由皇帝内定的宰相,其考课标准更严,要求很高。唐朝还常根据当时的经济、政治需要,临时规定一些定考标准。 5)考课的奖惩规定

唐统治者更具考核官吏的政绩标准,规定了严格的考核等级,并以此对官吏进行奖惩。唐代依据这种升降赏惩对考核优者,升官进爵,增加俸禄。劣者,予以降职,罢官削俸禄、减爵、甚至受到刑事处分,且从法律效力的角度保证对渎职者的惩戒和政绩卓越者的奖励。

在考察地方官时,特别注重实绩。 2.唐代考课的方式、方法

操作运作机制:

1)由中央各司和地方各州长官考定下属官吏

2)中央和地方各有关机构按照规定日期,把被考者的簿状送报尚书省

3)考科成绩还需进行复考,复考工作由考使和考功郎中、员外郎进行。

官位高的宰相、清望官、亲王以及大都督的考课则没岁进名由皇帝自行裁定,不受考功郎中管辖。 考核方法:

1)自下而上呈报政绩考核法 2)自上而下黜陟考核法 3)综合考核法---冬荐

3.唐代考课的保障制度

1)对书考官实行严格监督、审查

2)考课制度法制化

3)追考严格,纠其不当

4)实行公示制度,确保公正、公开

5)实行严格的考核资格审查 4.唐代考课制度的创新

1)考核对象分类化

2)考核机构专业化----吏部考功司

3)考核过程公开化

4)考核内容系统化

五、考课与吏治的关系

1.考课制度的完善及正常运转对唐前吏治的影响

1)唐代官吏考核制度化使各级官吏依法行政有了准则,保证了国家政令的贯彻执行。

2)完善的考课标准,为官僚行政职能提供了范本。

3)唐代官吏考核是治吏的重要手段,加强了官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完善的考课制度及正常运转促成了盛世局面的形成 2.考课制度的破坏和唐中后期吏治的腐败

1)定考不认真,不公平

2)乱施考课,作弊盛行

绩效考核的思考范文第4篇

为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公平、公正地对员工本月工作绩效进行评估,肯定成绩、奖优罚劣、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不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技能,持续提升酒店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二、考核办法

1、考核周期

各部门每月对员工进行一次考核,并于当月23—25日将各部门考核结果汇总提报至人力资源部。

2、考核方式及绩效工资标准

每月参照考核评分表对员工进行相关项目的考核,按工资标准从工资中提取相应额度作为绩效考核浮动工资,员工月考核分值作为系数剩以浮动工资,以作为考核结果的实际绩效工资。

3、考核关系

1)B级经理(含)以上由总经理考核。

2)各部门领班和主管级人员由各部门第一负责人考核。

3)普通员工由直接领导考核。

4、考核范围

酒店全体员工。

三、考核评分表(附后)

四、考核评定

1、总分在91分以上,可得绩效工资的120%;

2、总分在80分—90分(含)以上,可得绩效工资的100%;

3、总分在70分—80分之间,可得绩效工资的90%;

4、总分在60—70分之间,可得绩效工资的80%;

5、总分在60分以下,可得绩效工资的60%;

6、如连续三个月总分均低于60分者,将予以调整工作岗位。

【chaos1005简评】

本方案考核评定简单易行,对于考核重复性日常性工作有较强的实际意义,适用于对部门负责人以下的人员考核。

若要对部门负责人考核,需要增加一些对每月工作重点的考核及加扣分项。此外,部门负责人的考核还应该有本月工作总结及下月度工作计划,以体现工作的连续规划性。

绩效考核的思考范文第5篇

【文献号】171

【分 类 号】F102

【分 类 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复印期号】200404

【标 题】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误区分析

【 作 者】郝丽

【作者简介】郝丽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摘 要 题】实务

【 正 文】

绩效考核是企业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业绩(工作的数量、质量和社会效益等)、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含品德)进行评价,并用评价结果来判断员工与其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称。其目的是:确认员工的工作成就,改进员工的工作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它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非常重要的范畴,是在管理工作中大量使用的手段,它构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操作系统五大体系之中的一个部分。绩效考核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提供确切的基础信息,考绩的结果可以为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其他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没有考核就没有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考核在管理中的功用

绩效考核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障并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有序运转、实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所必须的一种管理行为。具体来说,绩效考核具有如下作用:

1.绩效考核是企业聘用人员的依据。

要实现一个组织的人与事的科学结合,必须“识事”和“知人”。岗位分析、岗位评价和岗位分类是“识事”的基本活动,考核则是“知人”的主要活动。只有“知人”才能“善任”,通过绩效考核,能够对每位员工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每个人的能力、专长和态度,从而能够将其安置在适合的职位上,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

2.绩效考核是员工调动和升降职位的依据。

绩效考核侧重于对员工的工作成果及工作过程进行考察,通过绩效考核,可以提供员工的工作信息,如工作成就、工作态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程度等。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进行人员的晋升、降职、轮换、调动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对个人来说是扬长避短,对组织来说则是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再配置。如一个员工绩效优秀而且大有潜力时,可以给予晋升,既发挥其才能,又增强组织的竞争力;一个员工业绩不良,可能是因为他的素质和能力同现在的职务不匹配,这就应当进行工作调动和重新安排,以发挥其长处,帮助其创造更佳业绩。

3.绩效考核是员工培训的依据。

培训开发是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方式,它可以使人力资源增值,是企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绩效考核可以为企业对员工的全面教育培训提供科学依据,知道哪些员工需要培训,需要培训哪些内容,培训开发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绩效考核在此方面的作用是:一方面能发现员工的长处与不足,对他们的长处给予发扬;另一方面也可以查出员工在知识、技能、思想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不足,使培训开发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通过持续的绩效管理,促进培训开发工作的深入。

4.绩效考核是确定薪酬和奖惩的依据。

现代管理要求薪酬分配遵守公平与效率两大原则,这就必然要对每一个员工的劳动成果进行评定和计量,按劳付酬。绩效考核为报酬分配提供依据,进行薪资分配和薪资调整时,应当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进行,运用考评结果,建立考核结果与薪酬奖励挂钩制度,使不同的绩效获取不同的待遇。合理的薪酬不仅是对员工劳动成果的公正认可,而且可以产生激励作用,形成进取的组织氛围。考核结果不与薪酬、奖励、提职、培训等挂钩,就等于一句空话,不仅起不到激励效果,反而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业绩和效率。

5.绩效考核有利于形成高效的工作气氛,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并促进员工的发展。

通过考核,经常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业绩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要求上下级对考核标准和考核结果进行充分沟通,因此,考核有利于形成高效率的工作气氛,有助于组织成员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感情的融合。通过这样的沟通,可以促进员工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协作,使员工的个人目标同组织目标达到一致,建立共同愿望,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绩效考核可以促进员工的潜在能力发挥,通过绩效考核,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目标确定了效价,他就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期望值,比如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提高自己胜任工作的能力,取得理想的绩效,个人也就得到了进步。所以,绩效考核是促进员工发展的人力资本投资。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绩效考核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与此相伴的另一个现象是大多数经营者对绩效考核普遍存在困惑,企业如何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精确的评分,如何真实地反映员工的绩效水平?绩效考核并不完全是一个理性的过程,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往往都对考核的目的要求不同,考核者关心的是如何利用绩效考核实现自己或小团体的目的;被考核者关心的是如何得到好的评分,如何通过绩效考核得到更多利益。绩效考核结果往往与各种物质和非物质利益挂钩,如果绩效考核出现偏差,必然会误导员工,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可能引起各种利益冲突,引发企业内部各种矛盾,降低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引起员工的抵触情绪,引发员工之间的矛盾。

绩效考核操作中的误区

绩效考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获得更高的业绩水平而使用的手段。考核者往往背离绩效考核的目的,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绩效考核只是用来评价员工的工作状况,人为地拉开距离,抓住那些绩效低下的员工,甚至把他们淘汰掉。而被考核者对考核标准的不认同,有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他们往往觉得自己是被监视、被责备的对象,不被尊重,没有安全感。所以往往会出现消极抵触、防御心理的局面。绩效考核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考核标准有关,另一类与主考人有关。

1.与考核标准有关的问题。

首先,考核标准不严谨。考核标准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能而不是职位设定。考核项目设置不严谨、考核标准说明含糊不清,加大了考核的随意性。考核标准大而笼统,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考核标准中有过多难以衡量的因素,难以使员工信服;考核标准与工作职能偏差较大。这些都使考核者打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人为操纵可能性强,考核结果争议性大,很难令员工信服,结果使考核流于形式。其次,考核的内容不够完整,尤其是不能涵盖全部的工作内容,或以偏概全,如关键绩效指标有缺失等,因此,无法正确评价人的真实工作绩效。许多企业的考核内容大多千篇一律,不同类型部门考核内容差别不大,针对性不强,这在很

大程度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多数企业在考核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员工的德、能、勤、绩,另一方面是员工为企业创造多少经济效益。这两方面内容的考核并不能全面地包括员工工作绩效的所有方面。另外,德、能、勤、绩这类考核指标基本上是属于定性化的指标,过多定性化指标的存在自然无法避免会造成考核者判断的主观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绩效考核的公正性与有效性。只有把定性化的指标以定量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克服其主观随意性。

2.与主考人有关的问题。

由于考核者的主观随意性及过严、过宽、趋中的心理倾向,使绩效考核出现偏差。

(1)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在考察员工业绩时,由于一些特别的或突出的特征,而掩盖了被考核人其他方面的表现和品质。在考核中将被考核者的某一优点扩大化,以偏概全,通常表现为一好百好,或一无是处,要么全面肯定,要么全面否定,因而影响考核结果。例如,某经理看到某员工经常加班、忙忙碌碌,对他的工作态度很有好感,在年终考核时对他的评价就较高,从而忽略了对他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等综合表现的考察。

(2)宽严倾向。宽严倾向包括“宽松”和“严格”两个方面。宽松倾向是指考核中所做出的评价过高;严格倾向是指考核中所做出的评价过低。这两类考核误差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明确、严格、一致的判断标准,考核者往往根据自己的人生观和过去的经验进行判断,在评价标准上主观性很强。

(3)平均倾向。平均倾向也称调和倾向或居中趋势,是指给大多数员工的考核得分在“平均水平”的同一档次,并往往是中等水平或良好水平,这也是考核结果具有统计意义上的集中倾向的体现。无论员工的实际表现如何,统统给中间或平均水平的评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利益驱动,管理者给自己下属员工普遍高评价,有助于在本部门薪酬预算时得利;原因之二是对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缺乏自信,缺乏进行绩效考核的相关事实和依据;原因之三为有些主考人信奉中庸之道,不愿做反面考核,认为被评为劣等表现会对员工造成负面影响,挫伤工作信心和士气。在管理者如此心态下所做的考核必定是含糊的,无法对员工形成正面、有效的引导机制。

(4)近因和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是考核者只看到考核期末一小段时间内的情况,对整个考核期间的工作表现缺乏长期了解和记忆,以“近”代“全”,只是对最后一阶段的考核。首因效应是指考核者凭“第一印象”下判断的问题。这与人的思维习惯有关,考核结果并不能反映整个考核期间内员工绩效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核的得分。

(5)成见效应。成见效应也称定型作用,是指考核者由于经验、教育、世界观、个人背景以至人际关系等因素而形成的固定思维对考核评价结果的刻板化影响,通俗的说法是“偏见”、“顽固”等。凭个人好恶判断是非,是绝大多数人难以察觉、不愿承认的弱点,甚至是一种本能。个人的价值观和偏见可能会代替组织已制定的考核标准,依据个人意愿和个人的理解随意地考核。在考核他人时,很多人都会受到“个人好恶”的影响。成见效应是绩效考核中的常见问题,因此,考核者在考核工作时应时刻注意自己的每一个判断是否因个人好恶而导致不公的结论。针对这种现象,需要对考核者进行培训与心理辅导,使考核人员关注可能导致不正确结果的个人错误观念,从而加以纠正。另外,采用基于事实(如工作记录)的客观考核方法,由多人组成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有助于减少个人好恶

所导致的考核误差。

减少考核偏差的对策

如何让绩效考核真正发挥作用,成为企业发展的现代化管理工具已刻不容缓地摆在管理者面前。对工作绩效的真实考核,并保持对员工的有效激励和反馈,企业就能激发起每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推动其能力发展与潜能开发,形成一支高效率的工作团队。为了减少绩效评价中的偏差,提高绩效考核过程和结果的正确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客观、明确的考核标准。

考核内容是绩效考核的基础,应由专业人员及业务人员结合不同企业、不同部门及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共同研究、制定。在绩效考核中,要尽量采用客观性的、与工作密切相关的考核标准。以职务说明书或职务分析为依据制定考核项目和标准是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考核标准要明确,即含义清楚、不能随意解释,考核者对同一类被考核者使用的考核方法一致。绩效考核的客观性首先是指考核的指标应尽量以可量化的、可实际观察并测量的指标为主。同时,考评的指标应尽量简洁,过多的指标极易导致考核组织者工作量的增加,并且难以区分各考核指标之间的权重对比;其次是确定考核的内容指标时,要考虑企业的实际特点,建立针对性的、切实符合企业自身管理要求的指标体系;第三,在考核工作中,每一项考核的结果都必须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如列举员工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和解释评分的理由。这可以避免凭主观印象考核和由晕轮效应、成见效应等所产生的问题。

2.选择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

选择考核方法的原则是,根据考核的内容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考核方法,该方法在该次考核中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公平地区分工作表现不同的员工。可选择的方法包括:序列法、配对比较法、强制分配法、标尺法、要素评定法、工作记录法、关键业绩指标法、行为锚定法、目标管理法、360度考核法等。每一种考核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例如,标尺法可以量化考核结果,但考核标准可能不够清楚,容易发生晕轮效应、宽松或严格倾向和居中趋势等问题;序列法和强制分配法可避免上述问题,但在所有员工事实上都较为优秀的时候非要人为区分又会造成新的不公正;关键事件法有助于帮助评价者确认什么绩效有效,什么绩效无效,但无法对员工之间的相对绩效进行比较。

3.挑选适合的考核人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

如果人力资源部门既负责考核工作的组织与策划,同时又承担具体的实施操作职责,这势必影响考核工作的效率与效果。作为企业的核心职能部门之一,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应定位于对考核工作的组织及策划,即负责制定考评目标、规范考核的主体内容、指导各具体考核工作单位的考评实施与结果运用。绩效考核工作应当由能够直接观察到员工工作的主管承担,甚至由最了解员工工作表现的人承担。一般情况下,绩效考核的主要责任人是员工的直线经理。这是因为直接经理在观察员工的工作绩效方面处在最有利的位置,而且这也是他应该承担的管理责任。但是,直线经理不可能对下属的所有工作全部了解,他在考核下属时可能会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这种情况在短阵式组织中更加突出。因此,考核者还应当包括考核对象的同事、下属及其本人。

对考核者进行培训,是提高考核科学性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考核者进行避免晕轮效应、宽严倾向和集中倾向等培训,有助于减少上述考核误差问题。进行考核培训,首先要让考核评价者认识到,绩效考核是每一个管理者的工作组成部

分,要确保考核对象了解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进而要让考核者正确理解考核项目的意义和评价标准,掌握常用的考核方法,并能够选择合适的考核方法。通过培训,还要让考核者了解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可能带来的后果,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4.公开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

绩效考核结果必须公开公示,这不仅仅是考核工作民主化的反映,也是组织管理科学化的客观要求。考核评价做出以后,要及时进行考核面谈,由上级对下级逐一进行,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使员工了解自己的业绩状况和考核结果,也使管理者了解下级工作中的问题及意见,创造一个公开、通畅的双向沟通环境,使考评者与被评对象能就考核结果及其原因、成绩与问题及改进的措施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员工未来事业发展计划。这样,绩效考核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推动员工素质的提高,实现组织发展目标。对绩效考核结果的保密,则只会起到导致员工不信任与不合作的后果。

5.设置考核申诉程序。

考核申诉产生的原因,一是被考核员工对考核结果不满,或者认为考核者在评价标准的掌握上不公正;二是员工认为对考核标准的运用不当、有失公平。因此,要设立一定的程序,以从制度上促进绩效考核工作的合理化,达到提高组织绩效的应有作用。处理考核申诉,一般是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在处理考核申诉时要注意尊重员工个人,申诉处理机构应该认真分析员工所提出的问题,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如果是员工的问题,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考核标准为准绳,对员工进行说服和帮助;如果是组织方面的问题,则必须对员工所提出的问题加以改正。其次,要把处理考核申诉过程作为互动互进的过程,当员工提出考核申诉时,组织应当把它当做一个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促进员工提高绩效的机会,而不要简单地认为员工申诉“是员工有问题”。第三,处理考核申诉,应当把令申诉者信服的处理结果告诉员工。如果所申诉的问题属于考核体系的问题,应当完善考核体系;如果是考核者的问题,应当将有关问题反馈给考核者,以使其改进;如果确实是员工个人的问题,就应该拿出使员工信服的证据和做出合理的处理结果。

绩效考核的思考范文第6篇

东莞玛利亚妇产玛利亚妇产医院

绩效考核的方法及基本原则

绩效考核的依据是绩效合同,考核的内容是绩效合同中规定的指标,考核的标准是绩效合同中规定的目标值。考核的周期是季度与,大部分绩效指标可按季度考核(其中有些指标如经济收益按月度统计),但也有少量指标(如发表论文数)应按来考核。因此,考核结果= 季度指标考核结果的积累+ 指标考核结果。考核者主要是直接上级,但服务对象满意度和个人素质行为表现的评价还要涉及服务对象、同科室和相关科室人员。

考核评分的方法是依据对岗位绩效合同规定的各项绩效指标的基本目标值完成程度进行打分,计算方法是: ①单项指标得分= 对该指标的完成率×100 ,其中完成率是实际完成值与合同规定的基本目标值之比。实际完成值大部分可由客观数据的统计计算得出,少部分由直接上级或有关人员评分得出。完成率应上封顶,如不超过140 %。②总绩效分值= ∑单项指标得分×权重,即总绩效分值由单项指标得分乘以相应指标权重后相加得出。总绩效分值是一个介于0分至分值上限(如140分)之间的值,表示所有绩效指标的综合完成评价。分值等于100表示恰好完成总平均的基本目标值,分值大于100表示超额完成了总平均的基本目标值,分值等于分值上限表示已经达到了总平均的超额程度上限。如果分值小于80 ,说明总平均的完成程度未达到80% ,可企划经营中心 李红丽 高崇 第 1 页 2013-3-28

以认为是不合格。

除了依据考核的绝对分值来反映岗位业绩外,还要进行相对比较,即同级排序分。方法是在全院考核结果汇总后,经过适当调整剔除非绩效差异,对同一档级的所有岗位任职人的总绩效分值进行排序,并按次序将同级人员分为A、B、C、D四类。各类的划分根据正态分布原理确定,如前10%为A,中前45 %为B,中后40%为C,后5%为D。

一、系统综合的思想

绩效管理首先是一个科学的管理系统。该系统有五个重要部件组成:

1、绩效计划——设定绩效目标;

2、绩效沟通与辅导;

3、建立员工业绩档案;

4、绩效考核与反馈;

5、绩效诊断与提高。

绩效管理与被人们广泛了解的绩效考核有着明显的不同。通常,绩效考核只有两个部件组成:一是,设计绩效考核量表;一是填表考核。这并不能算是一个系统,当然也就不能称之为体系,很多人喜欢把绩效考核叫做绩效考核体系,我以为,这种提法是错误的,绩效考核不能独立成为体系,充其量也只能算是绩效管理系统的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也有人喜欢把绩效考核称为绩效考核管理体系,这也是不妥的,因为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有明确的先后顺序,是不可以颠倒的。

二、持续沟通的思想

系统的构架确立之后,你用什么方式去使之得到实现?四个字:持续沟通。

美国绩效管理专家罗卜特?巴克沃给绩效管理下的定义是:“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并将可能受益的组织、经理及员工都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个定义的话,就是,“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沟通过程。”在这里,“持续沟通”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应贯穿于绩效管理过程的始终,从绩效计划——设定绩效目标开始一直到绩效诊断与提高,整个绩效管理系统的每一个部件都离不开沟通,都需要经由经理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来达成。另外,与以暗箱操作为特征的绩效考核不同,绩效管理中的沟通是双向的,需要员工的响应和参与。专家在描述绩效管理不是什么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绩效管理不是经理对员工做某事”,的确是这样,绩效管理不是经理的专利,也不是经理惩罚员工的工具,而是经理和员工共同的利益。

所以,持续沟通作为绩效管理的一种重要思想值得经理认真思考并做出积极的改变,经理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把绩效沟通做好。

三、合作伙伴的思想

还是引用罗卜特?巴克沃先生的定义,在定义中,巴克沃先生说,绩效管理的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由此看来,员工的绩效目标的确定应是经理和员工协商一致的结果。这个结果既不是人力资源部下达的任务,也不是经理的命令,而应该是经理和员工双方针对员工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绩效目标进行讨论并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这就体现了一种平等和参与的思想,这种思想就是绩效合作伙伴的思想。

以往绩效考核的典型做法是,先由人力资源部设计标准化的绩效考核表,然后发给经理填写,然后再收归人力资源部存档。这种做法的缺陷在于,考核目标和考核标准并没有征求员工的意见,员工是完全不知情的,甚至有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另外,由于考核表格的设计者是不熟悉员工工作的人力资源部,所以往往这些考核表格不具备针对性,没有针对员工的职位设计个性化的表格,使得员工所做的工作没有得到公平的考核和评价,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再者,由于直线经理没有参与绩效目标的设定,使得他们认为这是为了完成任务,于是简单应付,使得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而在绩效管理中,作为系统的第一部件:绩效计划——设定绩效目标,就不是由人力资源部做的,也不是经理一个人做,而是经理和

员工共同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经理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威严不可接近的长官,而是员工的绩效合作伙伴,以帮助者和辅导员的姿态出现在员工的面前,以绩效合作伙伴的关系与员工共同制定目标,并达成一致。

绩效合作伙伴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绩效计划这个环节里,而是与绩效沟通一样,贯穿于绩效管理过程的始终。要沟通就要以合作伙伴的关系进行,要想把绩效合作伙伴的关系维持好和发展好,不断提高员工的绩效,就要进行持续不断的双向沟通,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另外,绩效合作伙伴不仅仅体现在经理和员工之间,也体现在HR经理和直线经理之间。HR经理作为绩效管理政策的制定者和表格工具的提供者,应作为直线经理的绩效合作伙伴,帮助他们不断掌握绩效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工具,为他们解答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通过与直线经理保持和发展绩效合作伙伴关系,使他们的绩效管理技能不断得到提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企业的绩效管理政策,使之落到实处.四、员工是自己绩效的主人的思想

关于这个思想,我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员工的绩效不是考核出来的;二是,员工的绩效不是经理赐予的;三是,员工的绩效是由员工在经理的辅导下独立创造的。

先说第一点。关于考核,很多管理者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考核出绩效。他们的思维逻辑是,因为员工有懒惰、讨巧、逃避工作的思想,所以必须举起考核这个“大棒”,出台一些严厉的考核政策,员工做不好就动用惩罚措施,这样员工就有了畏惧感,就会努力工作,员工的绩效就能提高。真的是这样吗?给每个员工后面放个老虎,他们就能都成为刘翔吗?显然不能。因为不管你采取了什么措施,如果员工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工作中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他们所能做就是两面三刀,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装装样子而已。充其量,这种考核措施只能使员工动起来,至于动起来的结果,则不言而喻。

再说第二点。这里,我所谓的赐予的意思是,经理有的时候喜欢亲历亲为,甚至事必躬亲,经常越权做一些本该员工来做的工作,有时候,没等员工准备好,自己就把工作做了。这表面看来,员工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都完成了,而且完成的还不错,应该在绩效考核的时候得一个高分。但实际上,员工并未从中得到任何提高和进步。所谓高绩效只是一个表面的假象而已。

关于第三点。这才是这个思想的实质所在。员工的绩效是在经理的辅导和帮助下,经由自己的努力而独立创造的。在这个过程中,员工的绩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具备了挑战更高绩效目标的能力,这个时候,经理就应该帮助员工设定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使员工在绩效管

理中不断体验到成就感和主人翁感 .五、持续改进的思想

绩效管理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当你把绩效管理推入了运行轨道以后,它就停不下来了,它会随着企业的战略一直运行下去,并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上一篇:地基与基础范文下一篇:个性决定命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