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机关建设范文

2023-12-07

创新型机关建设范文第1篇

--------水工分厂观测班

水工分厂观测班,现有员工8人,平均年龄36岁。其中,工程师师2人,高级工3人,大专以上学历7人。班组拥有5台由瑞士生产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TCA2003电子全站仪及两台DNA03D电子水准仪。担负着莲花、镜泊湖两厂的水工建筑物变形监测工作,是全厂技术含量较高、外业工作量大、测量工艺最为复杂的生产班组。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激发员工的技术创新热情、保持班组的技术创新活力作为班组建设的首要工作来抓,打造出一支作风顽强、技术精湛、勇于创新的智能型员工团队,代表着当前大坝监测技术应用的最高水平,不仅满足了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需要,同时为电厂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下是我们在班组建设中的一些做法:

一、提高素质 增强技能

今年,本班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完善班组学习环境和内部机制,努力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不断改进创新培训方式,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关键岗位和问题设备上,对员工进行全方位、分层次培训,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每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操作技能,熟知各项应急预案,掌握应对突发事故的方法,保证员工100%持证上岗,100%掌握应知应会操作知识和技能,100%参加培训学习考试,考试合格率100%。 在培训学习期间,本班从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两方面入手,在班组中推行“天天半小时培训法”,将专业知识量化分解,使学习内容与生产实际灵活地结合在一起,强化员工实际知识掌握能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使员工间形成“互帮互学”的良性学习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教育工作,解决个人实际工作的瓶颈问题,使员工培训更具主动性和操作性。

二、共享生产实践经验,传承专业岗位技能

班组骨干把多年来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展示出来,毫无保留地与班组成员进行交流和分享;师傅将自己所掌握的岗位技能以及绝招绝迹进行公开,

手把手地地传授给徒弟们,这是班组多年来形成的一种技术传承机制和职业道德文化,同时也是总厂“改革创新,敢为人先”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三、树立持续学习理念,营造技术创新氛围

近些年,为了满足总厂发展的需要,分厂对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工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危机感和紧迫感与日俱增,一方面渴望提升自己的岗位技能却不知从何入手。

针对这一情况,班组首先加强对员工的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形势教育,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自身的岗位技能水平,树立“终身学习,持续改进,不断充电”的理念,坚定“人人都可以成才,人人都是可用之才”的信心,消除了班组员工中存在的自我满足、茫然焦虑、被动观望等消极现象,在个人岗位技能提升方面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到主动的“我要学”,员工们的学习潜力被空前开发,整个班组呈现出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刻苦钻研岗位技能、踊跃投身技术创新活动的喜人景象。

四、搭建专业技术提升平台,促进员工个人发展

班组密切关注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通过各种方式为员工技能水平的提升搭建有效的平台,最终促进员工个人事业的进步。

首先,“一刻不学就慢步,一时不学就停步,一天不学就退步。”这是每天的班前会大家都要重复的一句话,目的就是提醒和激励班组员工时刻坚持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增强自己的择业竞岗能力。

其次,在经验交流和技术探索方面,班组内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就是徒弟尊重师傅但不迷信于师傅,师傅为徒弟补短同时从徒弟中取长,年长的员工不耻下问向年轻的员工学习理论知识,年轻的员工虚心好学向年长的员工请教实践经验,班组员工之间技术上相互切磋、经验上相互学习、遇到问题不怕争论以寻求破解之法。力求达到人员的最优组合,实现相互间的取长补短,既能完成新技术改造任务,又能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锻炼员工队伍。

五、利用集体协作力量,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班组广泛组织员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发掘员工的潜能,利用员工的智慧,发挥集体协作的力量,对生产现场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帮助厂里打通阻碍生产的“瓶颈”,推进班组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每周召开的班前会,是班组例行的技术分析和交流活动时间。针对生产技术上存在的问题,班组成员不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虽然有不少表面看象是难以付诸现实的奇思妙想,但却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旁人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有些想法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小点子,而且是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但大家进行分析并进行试验后效果却不错,大家都会感到恍然大悟;有些建议是很多人都想到过,但却因为过于简单没有勇气提出来,最后有人提出来,却解决了大问题。始终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QC小组活动,调动了小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水工建筑物监测的管理水平,并且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小组多次荣获牡丹江水力发电总厂优秀QC成果奖;200

1、200

3、2006年荣获黑龙江省电力公司优秀QC成果二等奖;2002年荣获黑龙江省电力公司优秀QC成果一等奖;200

1、200

2、2006年荣获全国电力行业优秀QC成果二等奖。

六、工作反思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对总厂构建“五型班组”简短回顾,充分认识到学习是基础、安全是关键、清洁是窗口、节约是功德、和谐是目标的重要性。我们将扎实做好下面几项工作,来推动班组建设下一阶段的工作:

1. 班组员工对学习型班组建设的意义没有深刻的理解,个别培训只停留在

形式上,部分员工存在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方向不明确,参与程度不高存在应付考核的现象,未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学习”的氛围。

2. 班组员工安全劳动纪律需要加强,安全活动缺乏丰富的内容,全员参与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程度有待提高。

3. 班组建设需要完善,明确各项管理标准,严细考核制度,做到有据可查、

创新型机关建设范文第2篇

原因:

1.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核心+关键)

①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新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的突显。

②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的紧迫要求。

举措:

创新:(科创支持政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学突破)

①强化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②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③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④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

创新型国家:

①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②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③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教育:

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②优化教育结构;

③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④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人才:

①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②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③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关系:

创新型机关建设范文第3篇

5来源:唯实2013年4期字体:大 中 小打印当页正文下载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关键是将大会提出的党的建设任务要求落实到机关党建工作实践中,把学习的理念、服务的理念、创新的理念贯穿于机关党的建设全过程,不断提高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

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通过汲取学习型组织理念而形成的一种党组织发展模式,具有学习型组织的一般特点,但与学习型组织又有本质区别。集中体现在,党组织是政党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政治组织,其价值追求要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目标,具有鲜明的政治特性。因此,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既要积极学习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拓展传统的学习内涵,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又要体现党组织的特点和要求,切实增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真正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成为党员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的过程。

以先进的学习理念引领机关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先进的学习理念是学习型党组织体现时代性的内涵要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仅要发扬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也要学习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

拓展传统的学习内涵,积极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学习促进工作,通过工作推动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学习观念上应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把阶段性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把个人学习转变为团体学习,把被动学习转变为自发学习,把单纯学习转变为学习和研究问题相结合,真正把学习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特征,作为党的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把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善于运用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是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应始终坚持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以党性教育为核心、以道德建设为基础,引导机关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把推动工作创新作为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提高学习成果的转化和运用能力,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关键环节。要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立足机关各部门、单位和机关党员岗位职责实际,确定学习目标,落实学习任务,努力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与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举措结合起来,切实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过程,成为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更大发展的过程,成为党组织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

二、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

不断推进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新形势下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各级党和国家机关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机关党组织更应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上走在前、作表率。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是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首要前提。要切实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教育作为机关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增强为民意识、多干务实之事、保持清廉本色。特别是注重把加强理论学习与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结合起来,通过驻点调研、挂职锻炼、结对帮扶等措施,推动机关党员干部在密切联系群众、真诚服务群众中陶冶道德情操、锤炼意志作风,增强解决复杂问题、做好群众工作的实际本领。

切实把决策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为民先要知民。党员干部只有深入一线,沉到基层,同基层群众打成一片,真切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才能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江苏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实践中,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吃住基层驻点调研,带头谋划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办法。下基层的领导同志自觉站在基层和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找对策,形成了先扎下去了解实情、再提起来梳理问题,先聚集点上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再扩展到面上寻求一般规律的“两先两再”工作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创新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方式、载体。各地各部门的情况不同、职责不

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需从各自实际出发,根据形势任务、工作重点、基层情况、参与对象的不同,设计活动载体和方式方法,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实际效果。近年来,江苏形成了领导干部“三解三促”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关党员干部“三走进三服务”普遍联系服务群众,基层党员干部“三代三帮”经常联系服务群众的生动局面,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实践载体,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以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

不断推进创新型机关党组织建设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我们党开拓前进的不竭动力。全面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必须以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理念,认真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机关党的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善于用新眼光分析形势、新办法化解矛盾、新思路谋求发展、新措施推进工作,使机关党的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认真研究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及职能转变中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扩大机关党组织和党的工作的覆盖面。针对一些社团、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从原有的行政隶属关系中剥离出来后人员、布局分散、类型多样、不同于传统的机关单位等情况,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努力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基层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进一步抓好党群共建,以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活跃基层,打牢基础。努力探索推进机关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活力和优势所在。认真落实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的任务和要

求,必须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机关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力;逐步扩大公推直选机关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范围;进一步研究解决机关党组织监督难的问题,切实履行好机关党组织的监督职责。

不断推进机关党建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机关党建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机关党建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从实践看,推进机关党建制度创新,应注重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加强机关党建创新成果的推选、宣传和运用,及时把机关党建工作好的做法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更好地指导和推动机关党建创新发展。二是注重从整体上推进制度建设,增强制度的系统性。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基础,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等制度规范,努力形成内容协调、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三是注重程序性制度建设,细化执行制度操作层面的规定和要求,堵塞制度本身设计上的漏洞。同时,切实加强对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省级机关工作委员会书记)

创新型机关建设范文第4篇

实施方案

为落实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市科技大会精神,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长发[2006]20号),努力实现“十一五”末把**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的宏伟目标,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现制

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是市委、市政府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各行业、各单位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是提高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全民创新精神和城市创新活力的重要工作。全市各级各单位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广泛动员,深入发动,积极参与创新型单位建设,全面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步伐。

二、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

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坚持“政府引导、资源整合、分类指导、重点推进”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突出政府引导作用,加强对创新型单位建设的宏观规划、指导服务、政策支持和奖惩激励,提高创新型单位的创新积极性。

(二)资源整合。整合创新政策、创新品牌、创新人才、创新成果等资源,形成规模和合力,积极推动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

(三)分类指导。选择不同类型的单位进行创新型单位建设,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和相应的评价与管理办法,分类指导、分期分批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

(四)重点推进。在重点行业、领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发挥示范作用。重点支持创新单位开展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以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新创业活动。

三、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到“十一五”末树立一批创新型单位典型,形成创新动力强劲、创新氛围浓厚的全民创新局面,为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目标:2008年全面启动“创新型区县(市)”、“创新型园区”、“创新型机关”、“创新型乡镇”、“创新型社区”、“创新型学校”、“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选择20家示范单位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到2010年完成100家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

四、工作步骤

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按照宣传启动、深化推广、评估认定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启动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6月)

1、宣传发动(2007年12月-2008年1月)。组织召开创新型单位建设动员会议。在省会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各区县(市)、各行业层层进行动员。

2、推荐申报(2008年2月—3月)。由各成员单位或相关部门组织指导和推荐,由各牵头单位汇总相关申报资料,要求于3月30日前报**市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科技局)。

3、指导创建(2008年4月—5月)。由相关专家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评价小组,分组对申报单位进行综合评价、现场指导,出具意见报告。

4、评估认定(2008年6月)。对评估合格的单位,报市委、市政府审批并授予“创新型单位”称号。

(二)深化推广阶段(2008年7月-2009年12月)

总结经验,推广成功模式,继续深化推进创新型单位建设。每年分别指导40家单位。

(三)评估认定阶段(2010年)

到2010年累计完成100家左右创新型单位的建设工作目标。具体工作安排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每年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长a市)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建设创新型单位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明确相关机构负责此项工作。各机关、园区、乡镇、学校、企业、社区等创建单位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相关职责和工作任务。

(二)明确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分类指导、分层次推进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创新型区县(市)”、“创新型机关”建设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负责组织实施;“创新型乡镇”和“创新型社区”建设工作由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牵头负责组织实施;“创新型园区”、“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由市科技局牵头,会同市经委负责组织实施;“创新型学校”建设工作由市教育局牵头,会同市文化局负责组织实施。各责任单位要根据实施意见,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政府办、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和市统计局负责面上指导和协调。

(三)营造创新氛围。加大对创新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在全社会培育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崇尚竞争的创新文化氛围。采取多种宣传报道形式,推介创新型单位典型经验。聘请有关知名专家对我市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决策进行咨询和论证。

创新型机关建设范文第5篇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高校在我国科技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规划纲要》指出, 高校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 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在《教育规划纲要》中也强调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两个规划纲要都充分肯定了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据科技部的统计, 2000-2009年, 高校共承担了中央政府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 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7700多个, 获得科技经费总额约277.5亿元, 占中央政府国家科技计划总经费的25.7%。“973计划”项目中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并任首席科学家的有43项, 占立项总数的58.1%;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的项目有20项, 占立项总数的57.1%。2008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后, 已有150余所高校参加重大专项的研发工作, 承担项目经费达19.34亿元, 占总经费额度的18%。这些都充分反映出我国的高校具有坚实的科研实力, 在国家科技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建设高水平大学

建设高水平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本身具有教育和科研的双重职能,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关键作用。新中国成立60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 已经形成了一批规模适当、学科综合和人才汇聚的高水平大学。随着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也由于全球化带来科技和人才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们必须借鉴国外建设一流大学的经验和做法, 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 努力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对此, 两个规划纲要都进行了重点部署。《科技规划纲要》指出, “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 特别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是我国加速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积极支持大学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等领域的原始创新”。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 “到2020年, 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 特色更加鲜明,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 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科技规划纲要》提出了我国科技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指出“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高校作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鼓励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研究型人才;支持研究生参与或承担科研项目, 鼓励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靠人才, 根本在教育”, 提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 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等。

两个规划纲要都充分肯定了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30年来, 高校通过承担国家科技计划任务, 培养和锻炼了众多科研骨干力量, 在研究生教学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青年科研人才;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 (重点) 实验室等科研基地, 在科学前沿吸引、凝聚了一批优秀的科研团队;近年来, 通过“千人计划”引进的海外优秀人才, 超过1/3进入高校工作。

重视学科建设和创新基地建设

两个规划纲要均把学科建设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了部署。《科技规划纲要》指出, 对基础学科要进行全面布局, 突出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 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并提出高校要适应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市场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及时合理地设置一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并调整专业结构等。《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 建设一批特色重点学科点, 实施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两个规划纲要都很强调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据统计, 目前依托高校组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32个, 占总数的62%。自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设立3年以来, 高校获此经费支持约41.7亿元。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54个, 占总数的23%;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有3个, 占总数的8%;高校参与其他平台建设子项目31个, 占总数的23%。

大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高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两个规划纲要对此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规划纲要》提出, 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要积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服务,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机制,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 要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 推进产学研结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十一五”期间, 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大学科技园从2004年的42家发展到2009年的76家;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从2004年的4978个, 增长到2008年的6173个。大学科技园累计已毕业企业2004年为1137家, 2008年为2979家。2007年, 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共同启动了“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 认定依托高校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5家, 为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2009年全国高校共输出技术31924项, 成交金额132亿元, 较上年增长了13.74%, 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的4.3%。

高校将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中, 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应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在自主创新、引领发展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要充分利用高校在学科交叉融合、人才配置等方面的优势, 努力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 继续发挥高校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探索领域的生力军作用。

要通过各类科技计划继续加大对高校的支持力度, 引导高校将服务国家目标与自由探索相结合。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开展研究工作, 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 不断提高高校的原始性创新能力。

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基地建设, 继续推动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大学科技园等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创新平台建设, 促进高校科学数据、科研仪器与设备共享。

要进一步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注重加强基础科学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创新文化的养成。继续支持高校走向国际舞台开展高水平合作研发, 鼓励它们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创新型机关建设范文第6篇

(为了摸清我省党员干部对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认知和需求情况,以便为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本调查问卷的答案无对错之分,请根据问题将您的真实想法告诉我们,并在您认为适合的答案上打“√”。衷心感谢您的支持配合!)

一、您所在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1.您所在党组织的类别:

□ 机关□ 企业□ 事业□ 学校□ 社区□ 其他

2.您所在党组织的人数:

□ 3人□ 3-10人□ 10人以上

3.填表人姓名_________

所在党组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

二、问卷调查

(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4.您认为目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的整体氛围:

□ 浓厚□ 较浓厚□ 一般□ 不浓厚

5.您所在的党组织目前主要的学习形式是:

□ 阅读书刊、文件□ 举办讲座、报告会

□ 学习培训、轮训修□ 组织学习研讨□ 其他

6.您认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关键是:

□ 领导带头□ 全员参与

□ 制度保障□ 学以致用

□ 树立学习上的用人导向□ 其他

7.当前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 重视程度不够□ 学习氛围不浓

□ 学习载体不活□ 学习制度不全

□ 学习导向不明□ 其他

8.您认为应该如何保证学习效果?

□ 学习内容要有针对性□ 学习方式要有吸引力

□ 学习制度要有约束力□ 其他

9.您认为学习型党组织的内在特质是什么?

□ 高度的学习自觉□ 鲜明的政治导向

□ 较强的学习能力□ 良好的学风

□ 持续的创新精神□ 其他

10.您认为学习型党组织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 学习、服务、创新

□ 树立问题意识、培育良好学风、坚持学以致用

□ 学习全员化、组织化、制度化、价值化

□ 其他

11.您认为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有无必要? □ 很有必要□ 没太大必要□ 无所谓

12.如您认为有必要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那么建立中应考虑哪些重点?

□ 细化考评内容□ 量化考评规则

□ 规范考评程序□ 强化考评运用

13.如何发挥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作用?□ 纳入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 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相结合

□ 纳入党员干部工作考核

□ 与选拔任用干部直接挂钩

□ 其他

(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14.您认为当前各级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如何?

□ 非常强□ 较强□ 一般□ 不强

15.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您是否愿意主动亮出自己的党员身份?□ 愿意,这让我感到光荣和自豪,可促进我的工作、业务的开展□ 不愿意,这会让群众对我的要求更高,并影响我的工作、生活□ 无所谓,群众不会注重这些

16.您认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 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科学发展能力 □ 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改进文风会风行风

□ 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17.您认为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核心是:

□ 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其他

18.您认为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重点是:

□ 各级党委政府带头

□ 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为主题

□ 提高窗口单位的服务质量□ 其他

19.您认为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关键是:

□ 筑牢服务理念□ 转变服务作风

□ 提高服务质量□ 完善服务机制□ 其他

20.在党组织对群众的服务上,您认为工作重点应在:

□ 多开展务实惠民的活动□ 畅通上传下达的诉求渠道 □ 创建公平有序的制度环境□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 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 其他

(三)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21.您认为当前各级党组织创新意识如何?

□ 强□ 较强□ 一般□ 弱

22.您认为当前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思想观念保守

□ 创新能力不足

□ 体制机制不顺

□ 创新载体不多

□ 其他

23.您认为在工作中制约创新的因素主要在于:

□ 创新本身的难度□ 实施创新的风险

□ 团队内阻力□ 守旧的习惯

□ 其他

24.您认为创建创新型党组织的核心是:

□ 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激发党员的创新潜能

□ 理顺体制机制□ 营造创新氛围 □ 其他

25.您认为创建创新型党组织的重点是:

□ 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 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

□ 完善创新管理机制

□ 建立创新工作的载体和平台

□ 其他

26.您认为创建创新型党组织的关键是:

□ 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提高工作效能

□ 坚持与时俱进

□ 尊重群众首创

□ 奖励创新

□ 其他

27.您认为创建创新型党组织的措施有哪些? □ 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推进观念创新

上一篇:创选评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成语出处及解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