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山西博物馆有感范文

2023-12-03

参观山西博物馆有感范文第1篇

今年清明节,为了缅怀我们临澧伟大的革命先烈,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了博物馆。

那天的天气不像往日那样阳光明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地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可我们的心却是澎湃的,依旧在爸妈的带领下来到了目的地。我们挨个参观了馆内的各个展室。展室内真是琳琅满目,每一个展室又有各自的特点,让我们一时半会儿还真不能一一看清。我们一边仔细地看,还一边小声地议论着。我觉得在所有的展室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丁玲奶奶和林伯渠爷爷的生平纪念厅。

丁玲,原名蒋冰之,1904年出生于我们临澧,是我国近代影响文坛的著名女作家,一生创作了众多作品,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1922年,丁玲怀着对自己封建家庭的强烈不满离开了临澧,从此走上了艰苦的革命道路。丁玲的性情豪放,不拘束,也不比排场;不摆架子,也不和当官的套近乎。在孩子的眼中,她是慈祥的奶奶;在大人们的心目中,她是一位可敬的母亲!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丁玲被关进了监狱,可她始终想党会把自己救出去。怀着这种信念,丁玲在狱中还创作出了《韦护》、《水》、《在黑暗中》等作品。她的一生,正如毛主席很准确的概括“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我真为自己是她的同乡而骄傲!

再来看看林伯渠吧。 林伯渠,临澧修梅人,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他曾经与毛主席一起经历了二万五千里红军长征,是甘为新中国成立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孺子牛!大家知道吗?1949年10月1日,党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大声地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时候,林伯渠就站在他的身边,而且还是当时开国大典的主持人呢!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并未居功自傲,而是很快投入到新中国建设之中,为我们祖国的发展耗费了毕生的心血.

参观完博物馆,在回家的路上,我跟着爸爸情不自禁吟诵起诗来: 沅澧汤汤,浮山苍苍。

可亲可敬的丁玲奶奶!

是沅澧的琼浆滋润了您的灵感,

是浮山的巍峨挺拔了您的脊梁,

您用毕生的心血歌唱着祖国,歌唱着人民,歌唱着您所钟爱的文学事业,

您用满腔的热情呼唤正义,维护和平,推动着女权运动蓬勃开展。

您是一位受人敬仰的巾帼英豪,

您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 你一生笔耕不辍,把近四百万字的优秀作品留给了人 类, 从《莎菲女士的日记》到《我到霞村的时候》, 从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到《魍魉世界》, 丁玲奶奶,

您用母性的细腻,演绎了荡气回肠的文学之歌。

您是耀眼的世界瑰宝。……

我一边吟诗一边思索,眼前总浮现出丁玲奶奶和林伯渠爷爷的身影,耳边似乎还回荡着我的誓言: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好好读书,学好本领,将来振兴中华,再造辉煌!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更加富饶!我希望总书记率领全国人民收回钓鱼岛,千万不能让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重演!

参观山西博物馆有感范文第2篇

奚雨辉

今天我和爸妈去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

一开始,我们只参观了主楼的一部分,但是她给与我的震撼却没有因此有丝毫的减少。走近大门,迎面是一栋红砖红瓦的两层建筑,霎时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博物馆被保护的很好,当年的风光依旧可见。但这种外表并不能掩饰她的历史厚重感,她见证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见证了中国人民为独立自由而进行的艰苦奋斗。

辛亥革命博物馆又名武昌红楼,是辛亥革命中鄂军都督府旧址。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指引下,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敢为天下先,发动了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随即在红楼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前清的咨议局蝶变为革命党人的反清司令部。红楼是历史的见证,她在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忠实的纪录着一段充满艰辛和胜利的历史,我们能从中得到些什么呢?

我们是新的一代,是幸福的一代,也是肩负着庄重历史使命的一代,而我们身上所肩负的使命告诉我们,应该跟着党走,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党值得信赖,我们也应该在党的领导下,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光辉的事业。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一定要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不断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持按照党章的规定,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和决定,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牢固树立共产党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积极从思想上争取入党,争取早日成为新时期的合格共产党员,同时

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谐社会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山西博物馆有感范文第3篇

——国庆假期访北京李大钊故居有感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驻足这幅悬挂在北京李大钊故居正屋墙上醒目的对联前,我浮想联翩。刚刚参观完北京李大钊故居,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大钊先生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身处大钊先生简朴的故居,感受他留下的丰富精神成果,使我对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境界油然起敬。

北京李大钊故居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位于北京新文化街文华胡同。如同众多的北京四合院一样,故居由坐北朝南正房一间,东西厢房各一间,南房一间组成,青砖红瓦,绿树鲜花,显得雅静肃穆。正房是客房和卧室,一张木桌,几把木椅子,一个普通的热炕,别无他物。西厢房是书房,摆设同样简朴。整个故居都体现着平淡无华、简单勤俭的风格。看着这些,我非常诧异,不禁在想:“难道当时身为北大教授,收入不菲,以”南陈北李“而著称于世的大钊先生就生活在这样俭朴的环境中吗?” 带着疑问,我阅读了李大钊生平简介,从中读出了答案:李大钊一生简朴,身为北京大学教授,图书馆主任兼任四所大学的教授,月收入达二百多银元,本可以过上宽敞富裕的生活,但生活却一直很拮据。因为,他将这二百多银元大半交纳了党费,又留下一部分来帮助并资助朋友,同事和进步青年……。与俭朴拮据的生活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故居居住的四年期间,他工作非常忙碌,孜孜不倦,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为革命事业发表各种文章140余篇,文字总量超过33万余字,平均每9天一篇;参加各种会议120次,平均每10天一次会;陪同会见、拜访各界人士30次,讲演30次。

参观山西博物馆有感范文第4篇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有一些历史,虽然充满屈辱与辛酸,但仍值得我们去纪念;有一些故事,虽然我们仅仅听说过,但仍可以那么刻骨铭心;有一些图片,虽然已模糊泛黄,但仍却那么振撼心灵;而有一些人,虽然平淡无奇,但他们背后的故事却那么让人泪流满面„„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聚落内建设有抗战、5.12地震纪念、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等20余个分馆。国庆期间,我分别参观了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川军抗战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中国壮士群雕广场、中国老兵手印广场、5.12地震纪念馆、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陈列馆和国防兵器馆等。

从成都市中心驱车一个半小时,我便来到了建川博物馆,站在建川博物馆的正门口,虽然不似想象中那般气势恢宏,却也自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我参观的第一站是中流砥柱馆。中流砥柱馆所展示的是一些关于人民顽强抗战的文物,一根高达十来米的红色柱子壁纸地站立在馆中央,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精神。正面战场馆是一座素白色的方形建筑,馆场的入口处是一个抗日战士的雕塑,旁边是一大片盛开的油菜花,远远望去,像是战士正在菜花地里作战,抗日战争时的情景立即浮现在眼前。川军是抗战大军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川军抗战馆突出表现了30万川军出川抗战、300万壮丁奔赴前线的历史史实。飞虎奇兵馆展示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美军援华的情况和陈纳德将军和飞虎队的传奇经历。不屈战俘馆是最让我感动的一个展馆。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领袖们的功劳,有战士们的功劳、有广大劳动人民的功劳,当然也有这一位位战俘们得功劳。抗日战争中,面对日本的侵略,仍面不改色,誓死捍卫祖国尊严的战俘们,连数量都没有统计,有名有姓的更是极其少数。“一个人的悲哀是被他的民族忘记”,让我的心情极不平静,日本侵略者对他们肉体上的残害他们可以不屈,而我们,对他们的忘记是我们最大的悲哀。走出战俘馆,是一个死湖,水面很平静,据说是为了平静参观完不屈战俘馆后人们愤愤不平的心。而一个人的心,不是一弯湖水可以平静的,我们能做的是对战俘们永远崇敬的心。

接着我去了中国壮士群雕广场、中国老兵手印广场等让我了解到在民族危难之际,正式有了千千万万民众作为大后方,源源不断地赶赴前线、勇抗强敌,才能有整个民族的最终胜利。而馆内展出的抗日将领和全国各界人民奋起抗日的众多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更让身为中国人的我感到无比自豪。

最纠结的地方是地震博物馆,对于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的我仿佛又回到了2008年。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那种经历是永生难忘,光回想起那时,便会泪流满面,伴着心痛与感动。这年,中国让世界见识到何谓众志成城,何谓大爱无疆。那些感动了13亿的人,那些动容了世界的故事在眼前一次次的回放,那幅稚嫩的蜡笔画你看到它后面曾经的笑容了吗?大灾面前,平民、总理、主席还有千千万万个人民子弟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救援。在这场灾难中我们还看到生命的不屈,生命的奇迹不断上演。中国人在那一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变成了一块无坚不催的钢板。

参观的时间始终是匆忙的,我骄傲于我们用笨拙的大刀,打败了那个装备先进不可一世的强盗;愤恨于侵华日军对民众的摧残;不忍于回到那个让我永生难忘的那个夏天,还有很多无法表达的情感。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但未来却一定会是辉煌的。我们的国家已经强大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是不能被超越的。 “通过记住历史来珍惜现在,通过回忆战争来珍爱和平,通过反思苦难来奋发图强”,是这次建川之行最真实的体会,也很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接近历史,思考未来。

——入党积极分子

参观山西博物馆有感范文第5篇

物理大地测量队 罗福龙

今天,教导员带领我们航空重力山东测区小组成员参观了中国海军博物馆,在展览馆参观了海军自建军以来各个时期的制式服装以及海军退出现役的舰船,飞机,导弹等装备,通过参观了解了中国海军的起源、发展,从参观的武器装备进一步了解了我人民海军向着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进程。

站在战舰上远眺那一望无际的大海,我的思绪回到了一百多年前,英国人从海上走来,在我海疆如入无人之境,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同时也拉开了列强对中国侵占掠夺的大幕;1895年,日本在黄海将清政府的北洋水师沉入海底,拿走了两亿三千万两的赔款和台湾诸岛;1900年,八国联军从天津登陆,长驱直入,尽尽两万人,就攻入了我们这个有着四万万人民的国家的首都,在那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到头来我国还要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

如果当时我们拥有哪怕是博物馆里这些战舰、武器也一定可以攘除外敌,免受屈辱;如果我们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也就不会遭受那么多的苦难。

落后就要挨打,其实这个“落后”需要准确的理解,在晚清时期要是论经济总量的话我们并不落后,那时我们的经济全球第一,而且遥遥领先,即使是甲午战争时期我们的经济总量也是日本的好几倍,可是战争打不赢,不仅要在战争期间损失惨重,还要在战后把我们的白银拱手奉上。新中国初期我们很落后,经历过抗战和内战,全国满目疮痍,工农业凋敝,人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但是在朝鲜我们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过招却并不落下风,打出了军威,打出了民族的骨气!故而落后并不一定挨打,只有军事落后才会挨打。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同时我们还有300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海上领土,为了守卫这广袤的蓝色土地,我们的海军正在迅速地发展壮大,各种先进的驱逐舰、护卫舰相继服役,潜艇部队的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航母也已经开始试航,我们的海军走向深蓝,全面支撑起我国海上权益保护伞的日子越来越近。

身为一名军人,为我海军的壮大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身为一名测绘兵,身为作业在航空重力一线的测绘兵更是为自己的职业和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使命而骄傲,想到每次飞行作业我们都精确的测定了一个区域的重力值,每一年下来就把一个省周围的区域的重力值精确测定,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提供精确的地球重力场模型,为远程导弹的精确打击提供坚实保障,就会感到特别的有成就感。

参观山西博物馆有感范文第6篇

原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又称红楼,是鄂军都督府办公地。2002年成立博物馆并挂牌。辛亥革命博物馆全称为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也称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馆址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也称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等,俗称红楼。2011年10月6日,就在红楼对面,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将正式开展了,新馆就如一艘气势磅礴的飞船横空出世,气势恢弘。它的平面V型,寓意胜利,向上的尖,寓意勇往直前,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其建筑方案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手法,除了有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色,还能看到红色几何形拼出的破土而出意象,颂扬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博物馆外墙采用楚国红颜料,庄严肃穆。馆内设置了四项主要功能;辛亥革命历史展览、辛亥革命文物存储、武汉近代史研究及学术交流以及综合服务。如此雄伟壮观的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必将成为中国人民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和体现武汉精神的新的城市景观。

一踏入进辛亥革命博物馆,我就被震撼住了,浮雕、壁画、微缩景观、人物雕塑、图片、多媒体&&一部厚重的辛亥百年史拉开崭新帷幕。由一楼进入晚清中国部分,将看到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等一排硕大的昔日不平等条约名称,以雕刻的形式在整面墙体呈现。展览由此开始,通过浮雕、壁画、微缩景观、人物雕塑、图片、多媒体等,再现一部厚重的辛亥百年史。在序厅和五个展厅参观,常常被声光电结合的陈列方式、精彩新鲜创意十足的技术和艺术亮点所震撼,身临其境地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穿行在序厅和5个展厅,我的思绪在历史长河中最亮丽耀眼的这一段停顿逗留。在辛亥革命中,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为民主共和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奋不顾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言:这种精神可以惊天地、泣鬼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幕幕辛亥革命的人物、场景、事件,展示了历史的惊魂时刻和精彩瞬间,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让人真切缅怀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先驱们为振兴中华、不怕牺牲、忧国忧民、敢为人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以及武昌首义的伟大壮举,历史将永远铭记,我们这座城市和城市里的居民也将永远铭记。而《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展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为支撑,文物与场景并重,运用陈列展示技术和艺术语言,充分吸收上海世博会的技术与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使人耳目一新。陈列中,可见大量的微缩景观,让人感觉仿佛进入百年前的武昌街景。尤其惊叹的是多媒体呈现首义之夜之场景,让参观者看到起义士兵的走动,听到他们在干大事之前的窃窃私语。还有用沙盘再现的旧武昌城全景,并用多媒体展现首义之战全过程。让人感觉一脚踏入沉重的历史。归纳起来,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共有八大看点,下略为大家表述一二。

一,国内最大壁雕《共和之基》,序厅内,中国室内最大壁雕《共和之基》扑面而来,武昌首义志士们前仆后继,耳边似乎能听到他们疾行的脚步声&&整座雕塑呈V字型走向,以浮雕结合圆雕为主要表现形式,分为起义背景、武昌首义、创建共和三部分,涵盖同盟会的成立、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等元素。其中表现武昌首义的雕塑部分,起义的士兵队伍从浅浮雕、高浮雕到圆雕,逐渐推进,首尾呼应,既突出了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又体现出首义中的民众力量。

二.12个不平等条约压得人喘不过气,步入第一展厅,两面条约墙向头顶压来,《南京条约》等12个不平等条约压得人喘不过气,条约墙尽头是被列强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晚清时局图》,满清帝国大厦将倾,人民在夹缝中求生存。第一展厅后面展示戊戌政变后,1900年,唐才常、秦力山等在汉口组织自立军,预定8月9日在鄂、徽、赣、湘同时起兵,拥护光绪皇帝重新当政,但因经费不济、未能统一行动而失败。自立军起事失败后,唐才常被捕于汉口,并在1900年8月22日就义于武昌紫阳湖畔。唐才常汉口被捕历史事件复原场景中,唐被绳索反手捆绑,在紫阳湖畔的草木间不屈地瞻望远方,慷慨激昂的就义蜡像栩栩如生。而秦力山在日本结识孙中山,转而投身革命,展厅中有1901年孙中山与秦力山等在日本东京的合影。

三.孙中山赴檀香山复原场景,这是根据孙中山自述十三岁随母往夏威夷岛,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而以真人比例还原的场景。1878年,13岁的孙中山随母从香港前往夏威夷檀香山,开始求学、行医、开创革命事业的历程。孙中山赴檀香山历史事件复原场景中,站立的少年孙中山和端坐着的母亲在轮船上,凝神远眺大海,船下沿有灯光闪耀,声光电融合,颇有波光粼粼的效果。1894年11月,孙中山再赴檀香山,创建兴中会,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四.同盟会誓词写在天幕上,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被确定为同盟会纲领。展览按比例复原了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时的会址,头顶上的星空以世界地图为底,同盟会各分部的地点群星闪耀。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誓词十六字纲领,一笔一画写在天幕上,直入民心。展厅中有孙中山与布鲁塞尔中国留学生石瑛、马君武等人的合影,以及孙中山与芝加哥同盟会员黄三德等人的合照。在展厅中间最为特别的是有一个大圆台,盘面上是展示长江把武汉分成三镇的近代工业的地图和面貌,手一触摸,地图、图片、文字介绍就显现在眼前,如汉阳铁厂、武昌造币局等,非常直观便利。

五.花园山聚会镶嵌在墙内,进入第三展厅,仿佛进入了武昌城内小巷,耳边传来一阵阵狗吠声和蛐蛐叫,暗夜黑影里弥漫着重重杀机,花园山聚会微缩场景镶嵌在墙内玻璃里。只见留日回国的吴禄贞等人借武昌花园山李廉方寓所为聚会点,此为1903年5月,吴禄贞邀集曹亚伯、李书城、冯特民等主要成员畅谈革命方略,宣传反清革命思想、派遣知识青年进入新军。武昌花园山聚会虽没有正式名称和确定的组织形式,但实际上是湖北革命团体的源头,在湖北军界、学界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六.180度环幕影院还原第一枪,青石板、老屋、古树、小巷茶馆、德和酒庄、街上奋勇当先的革命党人&&一幕幕微缩实景,1911年10月10日那晚惊心动魄的一幕如在目前。当晚7时许,城外塘角辎重队纵火为号,8时许,城内新军工程营八营革命党人打响首义第一枪,新军官兵和军事学堂学生等纷纷响应,迅速占领楚望台、控制中和门,部署攻打湖广总督署的战斗,一系列历史事件实景得到真切还原。最吸引人眼球的是180度环幕影院,放映的是专门为辛亥革命博物馆拍摄的影片《武昌首义》,还原了10月10日那夜武昌起义全过程的真实影像,而在银幕下方是硕大的大型电子沙盘模型,展示了武昌旧城风貌,观众可以想象当年先烈们在此上演的传奇故事。

上一篇:参观烈士陵园策划书范文下一篇:错过了缘分错过了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