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党史馆心得体会范文

2023-06-03

参观党史馆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走进校史馆,我仿佛步入了历史的长河,展现在眼前的是湖南师大的历史画卷。“仁、爱、精、勤”这四个打字赫然出现在眼前,这是每一个湖南师大人都记在心里的四个沉甸甸的字。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5个校区,占地168公顷,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在校史馆中,我领略了历代师生的风采,为身为师大人而骄傲!

更领略了身为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的骄傲,在校史馆中有许多生科院创造的历史,有许多像刘云院士一样的精英,更有生生不息的生科学子!

参观党史馆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高校校史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史馆能够展现高校的历史和面貌,记录高校的教育成果,体现高校的校园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文就生态学视角下的绿色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进行探析,首先分析了生态学视角下绿色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的要点,然后介绍了生态学视角下绿色高校校史空间设计方法,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生态学视角;绿色高校;空间设计

引言

高校校史馆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载体,主要记录了高校的发展历程,体现了高校的风格特色和精神文化。受到生态价值观念的影响,各行各业都提倡绿色、持续的发展理念,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也应该秉承这一理念,做好绿色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

1生态学视角下绿色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的要点

生态学视角下对高校校史馆空间进行绿色设计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①为了保证绿色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的方案具有可实施性,在正式设计之前要求做好细致的预算工作,将所有空间设计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都考虑到总的预算之中,让空间设计的构想在预算范围之内。②校史馆空间设计要想取得良好的展示空间效果和表现力,还应该充分借鉴和吸收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到空间设计中,结合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的实际需求来灵活应用[1]。③校史馆空间设计一定要结合校史馆展示的主题来做好细致的计划,媒体形式、材料工艺、使用的照明、装饰、道具、陈列等都要在设计前确定好,在空间设计过程中要凸显高校的特色,表现出现代设计的美感。④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要求设计者改变传统繁杂和奢侈的校史馆装饰,而是秉承生态理念,采用简单的光影搭配、植物点缀和色彩调和来展现空间,这样不仅美观,还能够大大节约成本。⑤校史馆空间设计做好生态学设计要确保用点的安全性,所有的线路设计都要符合规定,禁止使用易燃的材料,线路不能超载,设计足够的安全通道[2]。

2生态学视角下绿色高校校史空间设计

2.1风格与展示空间

我国现代的展示设计已经凸显出一定的特色风格,常见的包括回归式风格、统一性风格等。近年来在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发展背景下,校史馆空间展示设计中人们大量运用视觉虚无化风格,充分利用影视播放设备将相关的信息以声像的形式投放到大面积的展墙上,代替传统的展板展示,不需要使用更多的展板,非常经济环保,适应生态学的要求。校史馆的展示空间是多维空间,多维空间有折面、水平面、球面和弧面等组成,为了取得良好的展示效果,突出高校的特色,要合理设计展示空间,处理好展品和空间的关系,确保展品陈列的形式和空间的样态满足人们的视觉基本要求。

2.2展具设计

生态视角下的校史馆空间展具设计要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展示效果,展品的陈列离不开展具,常见的展具包括展板、展架和展台、橱柜等,展具的材质、工艺、色彩和肌理等要符合整体校史馆的风格,展具的尺寸要能够和人体的工程学要求相适应,能够更好保护展品和陈列展品,通过展具的组合形式和造型来突出展品的特征和特色。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所有的展具设计要拆卸安装方便,容易操作,并且结构要合理、简单,应该尽量采用美观、简洁和轻质的标准化材质,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尽量降低展具的成本,加强对展具的多次利用,避免采用一次性的展具,做好展具的循环利用和回收利用[3]。

2.3装饰与绿色设计

在校史馆的装饰设计中,音响和影视设计非常关键,通过良好的音响设计可以调节参观者的情绪,丰富空间,同时烘托气氛。但是校史馆中的音响数量不能设置太多,并且音响播放音乐的时间要严格控制,音响播放的音乐要合理选择,音乐要和校史馆的空间主题相适应。校史馆中的影视设计能够丰富信息的含量,强化展示的信息,增强展示的亲切感。此外还要做好绿化设计,通过绿化设计来活化空间,净化室内空间的空气,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营造一种良好的艺术氛围。校史馆空间绿化设计主要利用水、植物、石头等自然材料来美化室内的空间,室内绿化设计应该从风格、色彩和形态等方面和室内的环境协调好,起到回归自然和锦上添花的作用。

3结语

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是高校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人们非常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中,应该做好绿色设计,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制定设计措施,确定校史馆的空间设计风格,处理好环境和空间的关系,展具设计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重视绿化设计,通过绿化设计来净化空气,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1]毛颖.高校校史馆室内空间照明生态设计分析[J].时代报告,2017,22(8):102~103.

[2]王星岩.北京市大学校园绿化空间的生态化设计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

参观党史馆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奋斗超群

这是我自己第二次踏进校史馆了。这一次是学校工会专门组织青年教师参观校史馆,感悟六中精神,培养青年教师“六中人”意识的一次重大活动。

还记得去年跟随班级学生的大部队,对校史馆有一个匆忙的浏览,那次留下大大的惊叹!吃惊于六中在当今的淄博高中教育中取得的辉煌成绩,感叹在六中百年老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六中是一所名校,但是那次所了解的都超乎了自己之前的预想。仿佛是一位久闻的佳人,一直期待与之相遇的,见面后魅力马上就在期待第二次的相会。其实去年参观后校史馆后,我内心一直有种期待,期待着能有机会再一次走近她,慢慢地阅读她的故事,细细地感受她的气息。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的梦想竟然成真了。校史馆,承载着六中的过去,见证着六中的现在,寄托着六中的未来。是一个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这一次参观真的是非常幸运,因为给我们做讲解员的是工会牟主席,而牟主席正是“六中百年校庆活动”中搜集校史馆资料的主要活动人。所以,校史馆中的每一张老照片,每一位校友,都是牟主席当年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采访搜集而来。说起六中的历史,牟主席如数家珍。难得可贵的是牟主席百忙之中还亲自为我们讲解,说道精彩处是神采飞扬。到最后的展厅时,他的声音中已经有了稍许的嘶哑,才发现,那瓶水,他一直拿在手中,竟然没有顾得上喝一口。正如牟主席在讲解活动结束时所感叹,我所熟知的六中的历史,六中的故事,细细讲来,两天时间也不够„„是啊,短短的一节课时间,牟主席所能够讲给我们听的只能是最辉煌、最精彩、最感人的篇章„„感叹着六中辉煌历史的同时,也敬佩着现在六中的脚踏实地,感动着学校满满的人文精神,润物细无声地关爱每一位“六中人”。

所以这次参观之后,稍稍的遗憾中竟然又有了新的期待,期待着第三次校史馆之旅,期待着与之更亲密的接触。

后记:如上百字难以表达自己激昂澎湃的感情!特别是看到六中学子挥笔写下的《光被赋》:“寻踪光被,采风济美。史芳沁溢,今兴迎来。叙故事而扬激情,闻新歌而扑旧怀。百年六中,聚时代之名流;举世名校,开盛世之篇章。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校堂傍秀水之畔,才气若浩瀚迸发。人师聚万漉千淘,可叹精英;学子汇千挑万选,堪称高材。传道授业,打造卓越;习文悟德,拼搏一流。拜慕无数,教德之扬名;褒奖有加,学业之高深。继往开来,又上一层;吐故纳新,更进一步。……

”更是惭愧自己还是一位历史教师,没有体现出“文史不分家”应有的精彩文笔。所以下一步的工作和生活中以六中的精神“叩问一流,从一做起”,六中的校训“抱璞守真,奋斗超群”来要求自己,实现自己内心的追求!

最后与君共勉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段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参观党史馆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如果说发自肺腑地感受到铁人精神的伟大是学习王进喜同志的一个“初级阶段”,那么如何将铁人精神转化为我们立足本岗、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和实际行动,则是学铁人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目标。

11月18号培训中心根据课程安排,集体组织我们全体学员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参观学习,一同回顾了铁人艰苦创业的峥嵘岁月,重温了铁人的先进事迹,缅怀了铁人的崇高风范,再一次受到了思想的启迪、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震撼。铁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极其光荣而伟大,他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座熠熠生辉、彪炳千秋的不朽丰碑,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

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必须胸怀全局、勇于担当,始终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对自己负责、对领导负责。铁人心里始终装着党、装着国家、装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当年,面对国家石油工业的落后局面,他以“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以

“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的豪迈气概,为快快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这种胸怀全局、勇于担当的高贵品质,几十年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石油人为油拼搏、为油奉献,已经成为我们石油工人的光荣传统。王进喜同志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铁人的崇高精神永远是我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强大动力。

在那食不饱穿不暖的岁月里,以铁人王进喜同志为代表的石油工人们,他们的理想和目标就是振兴国家的石油事业,为此可以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参观完后,回过头来看我们,这种铁人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我们大家一起向铁人王进喜同志学习,拿出铁人的干劲,拿出铁人的坚韧不屈、艰苦奋斗、不肯服输、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企业同舟共济。

鄯善维抢修中心

参观党史馆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哈工大本身便是以航天为特色的一所学校。学校与1986年建立了航天馆。航天馆新馆位于哈工大科学园国际会议中心,占地两千多平方米,共分为三个展区:室外大型实物展区两个、室内展区一个。室内展区分为航天发展历程、宇宙知识、哈工大与中国航天,哈工大科研展等部分。展馆共收集航天展品100余件,其中包括了如俄罗斯“资源号”返回舱,“长征一号”火箭,“东风二号”导弹,返回式卫星返回舱等珍贵的展品,滴水成流,跬步千里,千年飞天梦,五十载航情。哈工大与航天共骄傲,与祖国共自豪。

通过参观我们了解了中国航天以及世界航天的现状。而当我看到工大与航天时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无名的自豪感。

1987年经过国家航天工业局批准,学校将控制工程系,无线电工程系,力学系和飞行其总体研究室合并成为航天学院,它是我国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为主的学院。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航天事业是当今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极具风险和挑战的领域,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作支撑,而且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来推动。中国航天事业产生了一个个重要的里程碑,也产生航天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在立足航天,服务航天的哈工大人身上也刻上了航天精神的深深烙印,航天精神是哈工大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源动力,也是哈工大同舟共济、披荆斩棘的推动力,更是哈工大航天学院未来历经图治再创辉煌的精神力量。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它以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基础,汇集了20世纪许多工程技术的新成就如力学、热力学、材料学、医学、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喷气推进、计算机、真空技术半导体技术,制造工艺学等对航天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些科学技术在航天应用中互相交叉和渗透,产生了一些新的学科,使航天天科学技术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航天技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中国航天人凭借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是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屡攀高峰,以一腔热血谱写了中国的航天传奇。

上一篇:教师暑期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校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