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效率初中语文论文范文

2023-12-16

阅读教学效率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正在改变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将群文阅读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促进师生角色的转变,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综合阅读能力。文章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展开探究,以期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群文阅读;课程化;核心素养

就目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比如老师对群文阅读教学的认知不够正确,阅读教学中选择的文本不够科学,教学过于枯燥单一,评价的方式不合理等,导致群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端正教学态度,合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革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认知不足

部分老师对群文阅读的认知不够正确,认为群文阅读就是选择一些文本让学生进行阅读,没有明确的议题,教学过于浅显。即便有的老师认知到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也主动开展了教学实践,但是由于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在短期内显现出成效,因此有些老师在开展了几次活动之后就中断了教学。这主要也是由于老师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语文老师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导致其所选取的文本虽然属于同一类型,但是只看到了文章中的相同点却忽视了其中的不同。再加上老师在教学时没有对活动过程进行很好的预设,只是单纯地将文章交给学生阅读,没有明确阅读完成之后的讨论问题,课堂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不够清晰,导致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出现诸多问题。

(二)理念落后

部分老师对于群文阅读教学理念的认知不足,进行教学实践的次数也比较少。有的老师在教学中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应试教育为主,再加上群文阅读教学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够看到成效,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所以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群文阅读对于老师的要求比较高,再加上初中阶段教学任务比较紧张,老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准备,影响到群文阅读教学的真正落实。老师没有在教学思想当中真正渗入群文阅读教学的理念,没有正确地认知到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老师也不愿意去转变自身落后的教学理念,产生教学倦怠,缺乏教学的主动性。

(三)文本选择不合理

群文阅读就是要让学生阅读到多篇的文章,因此文章的选择至关重要。老师要根据主题选择多篇文本,要注重文本之间的相关性。但是部分老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选择文本比较随意,通常直接选取教材当中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所选文章之间的聯系性不大,且对于文章的篇幅也没有进行合理的裁剪,有些文章过长,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阅读时的抵触情绪。老师所选择的文本没有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导致阅读教学的效果不佳。

(四)没有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良好的群文阅读教学应该要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出发,依据学生的学情,选择合适的文本。但是由于老师的随意性比较大,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随时做出调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仍然有部分老师以自身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由于老师本身对于群文阅读认知的不足,教学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没有凸显出学生主体地位,有违群文阅读教学的初衷。

(五)教学的过程过于单一

老师想要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就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较强的文化素养以及过硬的教学水平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老师的专业素养不够,因此很难驾驭群文阅读教学,教学过程过于单一,常常按照学生阅读——思考问题——小组交流——展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的单一,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学生在刚刚接触到这一教学形式时,会觉得非常新鲜,学习的兴趣也比较大,但等到新鲜感过后,长期单一的教学过程,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降低了教学的效果。

(六)评价体系不够全面

老师对于群文阅读评论的研究比较少。目前初中阅读教学并没有完整的评价体系,老师一般是利用小测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价,但是由于测试题目比较封闭,因此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再加上缺乏评价细则,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常常无法很好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出现虎头蛇尾等问题。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古诗词的背诵上,选择更为急功近利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对于群文阅读教学,这种需要长时间坚持才能够看到效果的教学方式,重视程度不高,也就自然而然地忽略了评价体系的搭建。老师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阅读的唯一标准,即便有的老师会以读书笔记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但是由于评价得过于随意,导致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加强对老师的培训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全新方式,想要充分发挥出其教学模式的效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首先学校要重视推广趣味阅读教学,开展各种相关的培训工作,为老师提供学习的平台,让老师能够了解并且正确认知群文阅读教学的理念,搭建实践和练习的平台,让老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有关群文阅读教学的知识,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学校可以组织老师观摩优秀教师的群文阅读课程,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成功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对童话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角色扮演将故事的内容演绎出来,让学生能够融入童话中,成为童话中的一部分,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对故事进行总结,了解童话的形式和结构。老师之间相互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更好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走向自我发展的道路,所以学校的教育要摆脱功利化的教学,用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老师自身也要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端正教学态度,将群文阅读教学应用于阅读实践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初中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因此老师要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学生的想法。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老师的教学过于注重对文章脉络和段落结构的剖析,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但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脱节,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不够。利用群文阅读教学,则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其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因此,老师要充分彰显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学生平等相处,构建和谐的阅读氛围。

(三)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群文阅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多篇文章来展开阅读。但由于老师本身能够提供的文本比较有限,因此很难达到多文本的需求,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更迭速度加快,这也对老师在文本上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挖掘出更深的教材资源,丰富开发的渠道,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老师要重视在教材中挖掘教学资源,可以根据教材选择和文章内容相关的文本,更好地凸显出文本的主题。对于教材中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和学生日常生活相脱离的内容,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文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阅读的资源开发要注重联系其他学科的资源。比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内容时,老师在具备相应阅读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天文地理等方面有所了解,拓展阅读教学的资源。选择阅读内容时,要充分利用、挖掘校本资源,可以从学校的图书馆、校园网站等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老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来扩大阅读的范围,比如在介绍文章的背景知识时,老师可以利用网络收集相关的内容,用图片、文字、视频的方式来进行展现。在选择网络资源时,老师要注重凸显出文本阅读的地位,切忌喧宾夺主。群文阅读资源的开发方式多种多样,老师要走出教材的局限,利用教材资源、其他学科资源、校本资源和网络资源来选择更多合适的文本内容,以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坚持开展阅读活动

老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由于教学的频率不高,再加上老师本身教学经验上的缺乏,很难立刻显现出教学的效果。因此老师要坚持开展群文阅读活动,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就目前阅读教学来看,能够坚持将教学理论付诸实践的老师比较少,有些老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之后,发现成效不佳,没有持续开展阅读活动,导致群文阅读教学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效用。想要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就需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通过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激发老师教学的动力。比如可以以周为单位开展研讨会,成立群文阅读教研小组,让老师之间能夠加强交流和互动,学习他人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为老师带来更多的教学启示,进一步推动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

(五)丰富教学的方法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学,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主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问题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龟兔赛跑时,可以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谁才是赢家。老师可以选择不同版本的龟兔赛跑让学生进行阅读,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不同文章中的赢家是谁,并且分析其中的原因。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版本的龟兔赛跑,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思考,从而得出赢家的原因。这种教学方式比起老师直接将结果告诉学生,更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老师要能够做到随机调控,当在教学中发现所设计的问题无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锻炼时,老师要及时进行调节,提升自身的教学机制。

(六)建立多元评价标准

老师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阅读效率和质量,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随着新课改的落实,更加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除了测试卷之外,还要将评价贯穿教学过程当中,丰富评价的形式。老师可以利用学习档案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制作阅读学习表来记录学生在阅读课程中的学习表现,对学生阅读的内容,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小组合作的情况等进行记录。经过一段时间教学之后,老师可以根据记录表中的内容,来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分析影响其学习质量提升的原因,转变教学内容和方式,优化教学效果。此外,老师也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以提高教学的质量。通过教学反思,对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和优化,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对于群文阅读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来说,要树立起反思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成长,了解自身的教学优势和不足,从而加以完善。比如老师可以随身携带记录本,随时进行反思,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积累教学经验。

三、 结语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师生的一致肯定,但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端正教学态度,选择合适的阅读文本,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教学的方式方法,针对不同的阅读文本,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制定多元评价标准,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通过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强.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再认及实施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7(12).

作者简介:

王芳,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第十六中学。

阅读教学效率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2篇

一、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 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 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 能给学生以启迪, 催人奋进。”一堂课的导入就是给一堂课定基调, 导课艺术讲求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心, 象一块磁铁牢牢地把学生吸引住, 顺着思路往后引导到我们事先预设的思路上来。所以一堂好课的“开场白”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过程要精心设计而不是灵光闪现或信手拈来就可以达到。导入的方法很多, 或实验导入, 或故事导入, 或错例导入, 或生活体验式导入, 对这一环节一定要精心设计, 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 收获成功。比如, 在学习《空气》课题时, 我设计了游戏体验。首先请同学们屏住呼吸, 看谁屏的时间长。全体同学参与并谈感受, 进一步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能长时间的屏住呼吸呢?引爆小组讨论, 激活了课堂, 激发起同学们对《空气》成分的探究欲望, 往后的学习就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展开。通过创设的问题游戏情景,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学生置身于游戏之中, 体验到学习化学带来的快乐。在讲《原子的结构》时, 我给同学们展示了两幅图片, 一幅是原子弹爆炸, 一幅是氢弹爆炸图片, 然后问:这是属于什么变化?有不少同学回答是化学变化, 老师复习了分子原子知识后引出下文, 收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师语言的有效性

少讲、精讲, 与本课教学无关的话不讲, 学生能自己看懂的不讲,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弄懂的不讲, 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把课堂还给学生, 将知识在课堂消化, 这样就保证了一堂课时间上的有效性。如我在导学《分子和原子》这一课时, 我就先做了“品红在水中扩散”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两个实验, 然后叫同学们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对这两个实验做出解释, 并叫同学们总结出分子的性质。那这节课老师讲什么呢?我认为重点引导学生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去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当然教师在一节课当中不说废话, 也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导学案设计的有效性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体现我们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 分层递进的。学案的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填空, 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 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 使得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升华和巩固。同时, 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学案中要分层次设置一些练习,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完成、展示, 享受成功的快乐, 还可以利用化学学科实验较多的特点, 设计出自己独特的导学案, 让学生形成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同时通过“导学案”的精心设计, 学生的课前预习也有了明确的目标了, 但老师课前一定要检查学习的预习情况, 做到上课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导学案的设计重点应突出一个“导”字, 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 自我探索, 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 强化思维活动。

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这是实现教学有效的关键。为了使学生在一堂课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最大的收益,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上课时就要要求学生做到“手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 引导学生多思、多问。例如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时, 同学们通过实验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没有看到烧杯壁有液珠或水雾生成, 为什么烧杯底会有黑色的固体出现, 还有一个学生将一滴石灰水滴在了蜡烛的火焰上, 发现火苗一下窜起很高。老师就组织全班同学讨论这些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方案。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又有利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得如何是衡量教学效率的关键, 学得如何又取决于是否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复习是学生学习有效的重要环节, 也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记忆性的复习;第二是应用性的复习, 即课后练习。中学化学要记忆的东西较多, 一定要强调记忆, 加强检查力度, 因为“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 而创造不过是记忆的应用。”当然要讲求记忆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后, 我叫同学们回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大家边回忆实验过程边总结, 可是语言冗长, 难于有效记忆。我和同学们一起找出每一句的关键字总结出了“查装定点收离熄”七字诀, 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易记上口, 经久不忘;第二种类型的复习是建立在记忆基础上的, 对基础知识的应用。所以我们要告戒学生应该从基础着手, 一步一个脚印, 踏踏实实的搞好自己的学习, 千万不可眼高手低。

阅读教学效率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3篇

1 认真钻研教材, 在备课上下足功夫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应有一桶水。要上好一节课, 重要的是在“备课”上多花心思。想让学生能够主动愉悦地参与课堂教学, 又能获得大量知识的积累,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备课下足功夫。认真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 精心备课。拿到教材备课前应读懂教材, 深入钻研和解读文本, 对教材的基本结构, 目的要求, 知识重难点, 初步做到心中有数。作为教师, 只有做到深入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计划, 才能更好地驾驭好课堂, 才能灵活自如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我觉得语文课上要出效率, 教师备课时, 细读文本, 品出文味, 理出教脉是个关键。我平时教学时, 会把备课与上课看作是一个整体, 一个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完整流程。如果备课时读得细, 读得深, 读出了文本的内涵、特点、亮点, 上课就比较从容、清晰、有效。反之, 对文本把握不深、不透, 授课时就容易漂浮、摇摆、游离。

现在的考试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所以在备课上需要备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 既要备教材、教法, 还要备学生、学法, 要明确教学目标, 体现教学重难点, 根据内容需要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只要备好一节课, 上好一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没有好的备课, 就不可能有好的课堂。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为此, 作为教师就应该通过各种途径,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 要想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积极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理想的学习状态, 它会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认识客观事物, 掌握变化的规律, 从而为全面系统地认识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环境中, 参与活动的欲望就会激发起来, 表现欲就会大大增强, 思维会更加活跃, 注意力也会更为集中。如果我们能够创设出这样的课堂学习环境, 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在教学中, 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引导和点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资源的整合度和认知评价的积极作用三方面的特点, 灵活地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师生之间的互动共赢, 必将形成学生好学、乐学的积极学习情感, 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我在教学《我的老师》时, 在教法上与以往相比有了改变, 采用了将老师讲、学生听变为老师启发点拨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在讲《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时, 先让学生诵读诗文, 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文中景物, 写出曲中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 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画完图后都能轻松地背诵下来。这样的课堂气氛, 学生的心情愉悦, 轻松掌握了知识, 提高了学习效率。

3 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俗语道:“亲其师, 信其道”, 学生只有喜欢你这位老师, 才会注意听你的课, 才会学好这门学科, 在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

我经常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聊天交流甚至开玩笑, 通过与学生近距离交流, 学生和我的心理距离更近了, 学生也把我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对我无话不谈。在交流中, 我明白了他们的许多想法, 也认识到了他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工作起来, 目标会更加明确, 方法也会更加有针对性, 更加科学。

作为教师, 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 除了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外, 还要不断充实自己, 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修养, 用渊博的知识, 高尚的品格去征服学生。广博的知识, 优雅的谈吐, 高尚的人格是教师形象的魅力所在。

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师生心理相容相通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多与学生交流, 尊重、信任学生,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努力构建相互尊重、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 只有这样做, 学生才可能进入学习中的“主角”, 提高课堂效率才能顺利实现。

建立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师生双方共同的心理需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又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因此, 我们期待所有的教师都能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 用大家的智慧、勇气、热情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 课堂是学生增长知识、培养情感、提升能力的主阵地。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的努力方向, 我们语文教师要逐渐向这个方向看齐。

摘要:课堂是学生增长知识、培养情感、提升能力的主阵地。在大力提倡“减负增效”、“向45分钟要效率”的今天,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高课堂效率, 需要教师尊重和信任学生, 课前做精心准备, 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努力构建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课堂。

阅读教学效率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教学新课改的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在不断地改善授课模式。在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就是探究性阅读,这不仅符合新课改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所以,在当前模式下,需要对研究性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根据其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教学的提高。

【关键词】探究性阅读;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应用探析

我国的现代化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性精神的培养,而创造性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才的基本标准。初中的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而进行探究性阅读则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性。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设置课堂阅读,来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感受力与欣赏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鼓励学生可以对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在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反思精神,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探究性阅读的内涵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阅读,就是对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探索,从而来对事物的现象进行研究。而探究性阅读充分的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不仅仅是让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知识。同时,探究性阅读也充分的强调了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教师充分的发挥出指导者角色作用,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探究性阅读也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又能自主的去对知识进行探索,从根本上深化了教育目的,也促进了学生提升思维品质,打破了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教材的方法,极大的促进学生思维的解放,有利于教学更好的发展。

2.探究性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1 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新课改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探究性教学,教师首先就要转变自身的角色,由传统权威性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在课堂上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的进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所以教师就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在初中语文阅读中进行的探究阅读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2.2深化探究过程,促进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加深理解

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个体差异性,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和对事物的了解程度也是不相同的,因此进行课堂讨论就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探究的同时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探究性阅读时教师可以合适的采用分组的方式,让3-5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轮流担任组长,并且在课堂安排讨论活动时,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有明确的分工,并且在团队合作中发挥学生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来共同完成探究学习的目标。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还要结合学生自身的能力差异和性别差异,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

2.3教师要注意筛选信息,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由于信息网络的发展人们获得信心的方法途径也很多,而学生要获得需要的有利的知识信息,就需要教师来采用更多种类和高层次的教学手段,来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同时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就要注意指导学生的探究方法,在进行探究阅读时告诉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通过一定的训练来培养学生对探究阅读常识方法的运用。其中对探究方法的训练要做到:首先是培养学生探究阅读的学习观,在进行阅读时提醒学生进行有意注意阅读,在阅读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发问。其次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常规观,也就是在阅读时要抓住问题,来确定思路,在阅读中造材料,然后教师进行点评,最后在讲说探究成果。

3.进行探究阅读学习的教学反馈

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探析时,要从语言开始,在深入的体会作品的内容,特别是那些文质皆美的课文,还要对其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切忌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阅读,如果这样,就会使探究活动失去真正的意义。另外还要注意破除传统的定势思维,在学习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然后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拓宽视野,在浩瀚的知识里可以天马行空,享受探究学习的乐趣。

4.总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阅读学习,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理解分析信息的能力,符合新课改要求和我国强调的素质教育发展要求。另外,进行的探究性学习还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促进教学效果不断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孟琳.探究性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之我见[J].读与写杂志,2012,36(15):41-42

[2]徐苏萍.试论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05):35-38

作者简介:

高华华,大学本科学历,中学语文一级教师。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热诚勤奋,严谨求实是他的为人和工作风格。从教以来,多次荣获市区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十二五市级骨干教师。学知识,学做人是他一直坚持的带班理念。他信奉,山再高,只要努力攀登,也会被踩在脚下。路再远,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也能到达终点。

阅读教学效率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阅读是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体验审美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没能将阅读和思考紧密结合,片面要求,学生没能形成阅读习惯,按部就班地按照阅读理解的模式理解做题,模式化阅读,难以获得阅读乐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语文教学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创新意识,摒弃传统的说教和灌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培养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有层次的方式展开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整体语文素养,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趣导入

良好的课堂导入、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提高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对阅读教学产生探究欲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初中生实际情况,创设趣味性浓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们在具体情境的辅助下,初步地建构对阅读内容的整体认知,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前收集相关资料,将动画、视频、图片等融入教学,利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情境,融入文章之中。比如在教学古诗《迢迢牵牛星》时,在导入时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牛郎织女相会的视频,在悦耳的曲调、直观的画面作用下,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集中,迅速进入课堂氛围中,不由自主地跟随教师进入古诗所描述的情景,不仅使学生们整体地把握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还便于他们深入地整体理解诗歌,提升阅读质量。除创设情境外,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展开情感教学,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巨变时期,在情感方面比较敏感,对阅读中容易产生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巧设问题,积极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果的保证。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教师要结合阅读文章巧妙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有启发性、引导性,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和阅读,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表达出来,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并在表达中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地与教师、学生交流沟通,才能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知识,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三、文本感知,阅读理解

阅读教学中,感知文章、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要内容。首先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阅读,指导阅读技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整体了解文本内容和文本线索。其次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每篇文章都有明確的主旨,学生围绕此主旨,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阅读内容展开分析,实现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在对文章整体感性认知后,接下来,就需要从整体到局部地对文本内容展开细致分析,将语言与思想、表象与意蕴等建构为一个整体,从整体到细节,分析文章的重点词句、人物形象、描述的环境等等,从整体上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真实的思想感情,且使学生通过这样的阅读,获得独特体验。

四、自主阅读,培养习惯

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是最有效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方式,但现在的中学生阅读能力反而下降,究其原因,还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阅读时间少,阅读的内容也紧扣考试内容和作文要求,阅读带有很大的功利性,导致了学生不会阅读的现象,抑制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促使学生主动走进语文课堂,在自主阅读的同时,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及遇到的困难,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另外,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将阅读延伸到课后,推荐一些经典名著、优秀文章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好碎片时间,每天坚持阅读,并且做阅读笔记,长此以往,一定会受益终身。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教学过程,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试,做好阅读教学,还需要学生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拿起书本,静下心来,认真地阅读,感受阅读的魅力,为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阅读教学效率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6篇

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追求共性, 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出现了教参为教师导读,教师为学生导读,基本上把教参视为唯一标准的现象。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 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 所以,要使语文新课程阅读理念付之于教学实践,必须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淡化教参、教师的权威意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分享彼此思考体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

2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拓展延伸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2.1善于挖掘教材

教材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利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 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价值。 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可以对教材内容作如下筛选、整合:

材料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趟着,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 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春》)材料二:草坪绿得可爱, 像铺上了用纯羊毛织出的最精致的绿毯子。 (《骆驼寻宝记》)材料三:(花园)长满了绿茸茸的青草,美丽的鲜花随处可见,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草地上还长着十二棵桃树,一到春天就开放出粉扑扑的团团花朵……(《巨人和孩子》)

首先让学生分小组从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并讨论这三则材料,教师作出适当点评、小结后,让学生选取夏、秋、冬的任一季节,作一段景物描写,尽可能抓住该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新意。 这样把教材中相对零散的学习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使之更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对学生学习、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2加强课内外学习资源的有机结合

加强课内外学习资源的有机结合, 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拓展与延伸。

3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3.1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 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 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 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 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3.2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判断力的培养。 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 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 联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 观念的能力。 有了联想, 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

3.3品读感悟阶段

“品读感悟 ”由三个环节组成 。 一读 。 读 ”是进入文本 ,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学习手段,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依据对文本的理解层次分为初读、精读和提高性阅读。 初读就是走近文本,倾听文本,领会意思,整体感知。 二“品”。 “品 ”是在对文章的精细阅读中进行局部揣摩 ,与文本对话 ,去经历文本情感历程与自己生活体验的碰撞。三“悟”。“悟”发生在提高性阅读时,使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审视文本的美点与亮点,积累写作技巧,提高思想觉悟。 纵观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读书犹如品茗,只读不“品”无法进入境界,多读也无益;只“读”不“悟”难于提升觉悟,于事亦无补。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上一篇:当代科学道德问题综述论文范文下一篇: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