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论文范文

2023-09-16

多媒体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其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本文就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思想品德 影响

key word:The multimedia teaching thought personal character affects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兴趣的有无、大小将直接影响他对该学科的认可程度,进而影响其在该学科由已知领域探求未知领域潜能的发挥。现代计算机辅助教学(即多媒体教学)为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

一、多媒体教育技术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影响

1.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它可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2.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实现了从课堂学习到社会学习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长城、故宫、中国传统民俗等有关的图片、历史知识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既可以从课件中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又可以从历史的源源长河中,领略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我们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3.多媒体教育技术改变了思想品德教学的知识观、数量观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教学的形式有了根本的变化,还使思想品德教学从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教学的内容和数量更加多样化、开放化、彻底改变了以往只要求学生简单掌握课本知识的传统做法,将课本知识以故事情境的形式整合到一个Flash中来,要求学生换位思考,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

二、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1.利用录音,渲染课堂气氛采用录音手段,解决一些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例如,在讲授教材中《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的内容时,由于学生对民族团结问题离自己的生活太远,可能不感兴趣,反映较冷漠,因此,在课前先让学生听韩红的《天路》,这首歌是专门为青藏铁路而制作的,从歌词的描绘以及MTV中反映出的建设青藏铁路的艰辛以及该工程对于西藏人民生活的改善所带来的巨大作用,足以使学生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从而激发起学生重视民族团结的热情。

2.利用投影,再现情景、加深理解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投影教学,可以起到突破难点、加深理解的作用。例如,在讲授教材《关爱社会》中“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教学时,涉及到我国在不同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通过投影图表从“吃穿住用”等方面列出家庭在不同时期(爷爷这一辈、父亲这一辈,自己)的生活状况,让学生结合自己家的情况来完成图表,这就使学生掌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对于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意义。

总之,只有多媒体技术恰如其分地应用到思想品德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我们在教学中要对教材用好用活,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而不是走进“一切以多媒体为中心,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误区,从而让课件真正为教学服务,让自己的教学充满活力,促使学生多学、学会、用好思想品德课知识,并最终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机有效的整合,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具有健康心理素质、高尚道德品质、较强法律意识和良好精神风貌的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玉红. 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 2010,(02)

[2] 郭玉英. 浅谈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优与劣[J]教育革新, 2007,(02)

[3] 杨生贵,田秀萍. 谈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宁夏教育科研, 2008,(03)

[4] 聂春贺. 论我国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 2006,(10)

[5] 王海东. 浅谈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J]魅力中国, 2009,(06)

[6] 王兴玉. 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机结合[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05)

多媒体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不断引入课堂教学中。在分析多媒体课件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探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目的是提高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水平,以供相关教学工作者参考。

[关 键 词] 多媒体课件;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行业近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也对旅游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目的是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在具备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具备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使用短小的视频,来对教学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讲解。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同时推动各学科的教学发展。本文对多媒体课件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结合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特点,多媒体课件可以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和互动性,从而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改善专业技能的学习。因此,多媒体课件应用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多媒体课件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

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可以将关键的复杂知识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对繁杂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细化和重新梳理,一方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另外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梳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结构,从而提高了对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当然,应用多媒体课件并不是仅保留关键知识点将原有的知识点进行缩减,只是对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针对性分析,可以是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辅助和配合,通过传统教学方式介绍基本课程内容、讲解步骤和思路等,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强化知识点的理解。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又有助于他们理解重难点知识,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通过生动的动画、图片、录像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特别是旅游专业,能够将相关的旅游资源、风景介绍、人文历史背景介绍等通过丰富的视觉、听觉手段展示出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能够更具体、形象地体会到课堂知识的内涵。

(三)增强课堂内容的吸引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容易出现学生厌倦、走神的情况。学生对于一成不变的教师介绍、书本文字说明的形式已经麻木了,课堂变成了抄写、记录的场所,而不是汲取知识和营养的场所。通过引入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同时使用多种感官去了解内容,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能够提升课堂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多媒体课件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一)梳理知识点

多媒体课件的主要作用是对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梳理,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对课程有深刻的理解并对课程的难点、关键点有所把握,需要建立在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首先,对旅游专业课程的各章节进行重新规划,將课程整体看作是一个项目,从而将原有的章节划分为若干个子项目,子项目下划分子任务,最终的子任务由不同的知识点构成。多媒体课件可以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制作5到10分钟的视频或PPT。由于课程整体是按照项目的模式规划的,因此多媒体课件不但要介绍清楚知识点的内容,还要介绍知识点对于整体课程的意义。

(二)有效利用视频及PPT设计

多媒体课件是通过录制视频及制作PPT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搜集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制作PPT。视频和PPT区别于传统文字教学的关键点在于教学方式生动活泼,因此在制作课件过程中要注意其中的文字、视频和图片的比例。幻灯片的张数不宜过多,容易使学生不能区分不同幻灯片之间的关系;另外,要明确幻灯片的张数、所处的章节位置;最后,幻灯片要能够突出重点,强调知识点中的重要部分。添加动画效果、插入视频语音等方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PPT切忌照搬教科书中的文字,要注重内容的生动性和易懂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提高教学的质量,开展小组学习

多媒体課件采用的视频或PPT的模式不再局限于课堂,而可以通过提前发送给学生的方式实现课下自主学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开展小组学习。在上课前,教师将已经制作完毕的微课PPT发送给学生,学生可以单人或以小组的方式先观看课件,对课上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以传统方式加多媒体课件的有机结合模式开展正常教学。由于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已经有了了解,教师可以对一些关键点进行发散式、深入的讲解。课后,可以以小组方式结合课件对课上内容进行讨论和总结,以便于学生加强理解。小组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讨论。

参考文献:

[1]裴凤艳.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0(7):311.

[2]刘贵朝.浅谈多媒体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商界,2008(12):177-179.

多媒体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文章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讲述真实事例、搜集整理资料、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从而为培育新时代的青年人才打下优良的基础。

【关键词】 兴趣为先  自主学习  品德形成  提升素养

我们知道新教材广泛、开放的内容,要求教师借助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方式和经验, 促进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形成,使他們领悟学习的无穷乐趣和成功感受,丰富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生活经验。多媒体就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尽可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媒体教学在管理学生品德形成的作用。

一、以趣激情〓实现学习自主化

多媒体的运用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能实现学习自主化。 在教学《当火灾发生时》一课时,在激趣导入环节,首先都用多媒体出示重大火灾场面,用学生熟悉的直观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再对文章内容进行阐述。在多媒体上是呈现这样的画面: 熊熊的大火猛烈地燃烧着,烧尽了人民的家园,烧尽了工人的厂房,烧尽了我们的森林……到处笼罩着浓浓的烟雾,一道道火舌喷涌而出,教师在此时揭示课题。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再为学生配上声情并茂的旁白,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学生可在这些声像的感染下,进入课文学习,从而引发情感的共鸣。

二、以景引情〓实现学习合作化

新课标要求“学生有善于倾听和总结的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要有让学生有交流和共沟通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火灾无情逃生有法》这一课中“消防设施我熟悉”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时: 由于学生们都没有消灭火灾的实践经验,其中有一个学习小组,在准备阶段,就有些措手不及, 便想到通过采访有关的行家着手,来了解生活中的消防设施名称、用途等方面的知识,并用心地将在广州百货大厦中的消防设施用摄像机拍摄下来。 教学时,老师便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在课堂上把他们的学习资源共享,帮助大家解决共同的学习难题。 在小组合作设计“消防口号”一环节时,同学们更是懂得博取众长,设计出了有特色的口号。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一起思考、讨论、交流,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式探究, 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全体学生共享。

三、以疑促探〓实现学习探究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师的角色和任务:在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习惯。

教学实践证明,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巧妙且准确地把握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契机,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火灾无情逃生有法》一课,老师在设计“消防知识小游戏”这一环节, 在指导学生学习及掌握火灾无情逃生有法时,抓住学生年龄小,生活与实践经验不多的实际, 多媒体展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动漫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操作演示…… 当这些学生们平时了解甚少、难得一见的新奇资料展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都情不自禁地投身到“火灾无情逃生有法”模拟游戏活动中。

四、以赏导行〓实现情感成功化

学生的学习能带来信心和感受学习的美好。在这门课程中我们要根据课程内涵,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就显示出了自身的优势。 另外,欣赏是一种以儿童的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 在“火灾原因共探究”这一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师生共同欣赏从生活中搜集来的用多媒体展示 “花生油放在煤气炉旁边”“多个插头插在一个插座上” 等图片,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为学生的学习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有所收获,这样才能真正获得课堂教学的成功。

利用多媒体,把课程内容生动、形象、配以曼妙的音乐进行展示能让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感受和感悟。这样的教学对比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参与思品教学在实践中证明了其巨大的优越性。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有这些新概念。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更好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让学生在思品课上的收获更丰富、更充实,成就思品教学的精彩课堂,从而有效形成学生的品德。

参考文献

[1] 刘守珠.轻抚心弦,巧奏乐章—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社品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c00):87.

[2] 王利军.谈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3(6):257.

多媒体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领域,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成为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通过对利用多媒体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优势进行探究,旨在推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幼儿 美术活动 优势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通常只能依靠教材、简单的道具开展教学,导致幼儿美术活动缺乏生动性与趣味性,也无法使幼儿形成直观立体的形象,最终导致幼儿美术活动始终难以达到预期的理想成效。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标志。因此,探究多媒体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优势成为一个热点议题,也成为众多专家与学者所重视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利用多媒体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优势,以期能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幼儿美术活动的发展,提高多媒体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利用率。

一 多媒体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独特的生理与心理特性决定了幼儿不容易对某一事物或活动产生足够的兴趣,无法长期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具体地说,幼儿难以在幼儿美术活动中集中精力,教师也难以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始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经常发现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失去兴趣,不再主动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幼儿美术活动缺乏活力,缺少生动性和趣味性,导致幼儿难以在美术活动中获得乐趣,也就难以维持幼儿的注意力,最终造成幼儿美术活动得不到幼儿的支持与配合,最终降低了幼儿美术活动的质量与有效性。

多媒体技术的成熟恰好解决了上述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与设备,教师能进一步体现出幼儿美术活动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能展现出幼儿美术活动的丰富元素,使幼儿获得快乐,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元素维持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兴趣。

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幼儿展示经典的美术作品,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挑选能够迎合幼儿审美观念的作品。具体地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设备给幼儿准确展示美术作品的魅力与乐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声色并茂、动静结合、高度智能化等特点,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在其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获得满足,激发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二 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美术内容变得直观形象

从某种程度来说,美术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其不但体现在美术学科的内容上,同时也体现在美术作品的意境上。而幼儿的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还相对较弱,通常无法通过对美术作品的直接观察获得深刻的认知,无法获得直观的形象。

这就导致幼儿美术活动无法被幼儿正确理解,导致幼儿无法获得真实的收获,与此同时,如果幼儿长时间无法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收获、无法获得成就感,这就会进一步降低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最终导致幼儿更加不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

通过多媒体,教师就能够将幼儿美术活动中难以被幼儿理解的、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具体,降低幼儿认知的难度,使幼儿能获得切实的提高。

如教师以“海底世界”为主题开展幼儿美术活动。其中,教师需要面对的是幼儿的认知问题,大部分幼儿对海底的认识并不深刻,根本没有真正见过海底,也无法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去描绘海底世界。在这种背景下,幼儿既不能对已经完成的美术作品进行有效的鉴赏,也无法独立完成相应的绘画任务。

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给幼儿展示真实的海底世界,让幼儿通过直观的观察获得认知,并将其应用于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使幼儿获得成就感。

三 利用多媒体突出美术活动的细节

细节问题一直是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因为幼儿认知的问题,导致其通常无法正确把握相应的细节,最终导致幼儿的美术作品缺乏活力和真实感。

通过多媒体,教师就能够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突出相应的细节,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应的细节放大,加深幼儿的印象,使幼儿获得更直观深刻的认知。

如教师要求幼儿以“向阳花”为主题进行绘画,而幼儿却对向阳花枝叶部分的细节缺乏认知,导致幼儿所画的向阳花缺乏真实感,体现不出向阳花的特点。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幼儿展示真实的向阳花的图片,并将其细节放大,让幼儿进行更仔细的观察。在这种背景下,幼儿才能对向阳花的特点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帮助幼儿更有质量地完成画作。

四 结束语

总的来说,多媒体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拥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教师需要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并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与交流,完善对多媒体的应用,推动幼儿美术活动的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刘萍.论幼儿美术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优势[J].中国农村教育,2013(9)

[2]张益华.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2)

〔责任编辑:林劲〕

多媒体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作者通过幼儿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对比试验研究发现,多媒体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视听觉传达信息的局限性,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幼儿视听觉的空间显著得到延伸,记忆效率、记忆量和记忆持久性明显增强。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幼儿教育;认知发展

目前我国各地使用多媒体进行幼儿教学尚属起步阶段。一些地方的幼儿教学一般只采用多媒体进行简单的教学,更多的地方由于师资、技术等原因无法进行多媒体教学。针对幼儿教学的多媒体素材虽有很多,但真正将多媒体技术与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相结合的系统研究素材还很缺乏,相反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已远远领先于我们,多媒体技术在其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已十分普遍。因此,怎样有效地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幼儿教学就成了我们国内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道课题。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幼儿视听觉特征及规律如何?根据幼儿身心特征怎样恰当应用多媒体教学?这些都是幼儿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笔者试图通过在某所省示范幼儿园进行一个学期的观察和教学实验,对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幼儿视听觉特征作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一、理论依据和采用的方法

一般来说,学前早期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直觉行动思维实际上是手和眼的思维。学前中期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都是一种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思维,这就使得它们均带有一种“自我中心”的特点。也就是说,处于这类思维水平的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认识事物,而不大可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自我中心的特点刚开始消除,即开始自我中心化。儿童开始学会从他人以及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始获得守恒观念,开始理解事物的相对性。

二、具体实验记录及调查分析

根据幼儿认知规律我们选择了学前晚期儿童(大班幼儿)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其分为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两个班级进行对比实验研究。通过对幼儿园多媒体的应用调研,确定了实验学校;通过对实验学校幼师和幼儿的深入了解,确定了实验班级,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十个教学活动分别进行传统和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量表记录、视频记录、现场观察、个别访谈等手段对每个教学活动进行了观察、测量和分析。

(1)量表记录:每堂课按单位时间对教学活动类型、教学内容、幼儿注意程度进行记录(表1)。将教学活动的主要知识点设计成五个信息单元问题,课后对部分幼儿进行访谈测试并记录(表2)。

(2)现场观察:每次活动我们分成三个观察员,对三个小组幼儿进行记录。

(3)视频记录:为了确保现场量表记录更准确,我们将整个活动拍摄下来,并通过不同的观察员进行多次的量表记录核对。

(4)个别访谈:包括教师和幼儿的访谈,针对具体某堂课所进行的共同探讨等。

上述视频记录、现场观察、量表记录、个别访谈均是由教师进行测量并记录的。教师通过对每堂课按单位时间对教学活动类型、教学内容、幼儿注意程度进行记录,并通过对部分幼儿进行访谈、反复观看教学视频验证教学效果。

附注:关注是指从实验开始到结尾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一般关注是指实验过程中偶尔有小动作;不关注是指没有听讲,干自己的事情。

附注:①在实验班级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幼儿作为经常性的课后访谈对象;②在一堂课中提炼五个信息单元,课后请三个幼儿分别作答,测试记忆情况;③全部复述√,部分复述 ,不能复述×。

数据分析及结论:

传统教学实验和多媒体教学实验在不同班级进行,但属于同一个年龄段,教学内容相同,人数也接近,因此具有可比性。

“关注”多媒体教学要优于传统教学11.22个百分点;“一般关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隔0.86个百分点;“不关注”多媒体教学要优于传统教学10.36个百分点(表3)。

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整体多媒体教学要优于传统教学,特别对于平时好动的幼儿,多媒体教学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是在一个四维空间的传达信息,可以更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听觉和视觉器官,因此,幼儿的兴奋度和感兴趣程度就会明显提高。

从课后幼儿访谈统计的数据来看,多媒体教学能增强幼儿的记忆能力,提高信息传达的容量和效率。

实验中传统教学实验和多媒体教学实验不是由同一个授课教师组织完成,其授课风格与教师的个性、阅历、修养等各种因素有关,因此也给实验的数据统计带来了一定的误差。

在幼儿教学中适当使用多媒体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利于幼儿全方位接收信息,能更有效地刺激幼儿的视觉和听觉器官,增强记忆的牢度和持久性。但由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尚属于发展阶段,多媒体的应用要讲究适度和必要性,过度的应用会有碍幼儿的身心健康,反而会转化为视觉和听觉的污染噪声。

多媒体提供过多的相关信息,容易造成幼儿思维定势,以致使其较难分辨课件和现实之间的差异,并局限于课件所提供的画面中。因此,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这种形象的形式,不利于幼儿抽象思维的发展,不利于丰富幼儿的想象。

多媒体提供的信息比较多,幼儿注意的事物较多。对于目的不是很明确的提问,答案的偏差较大。因此,教师明确指导帮助幼儿准确地获取主要信息,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

另外,较多地使用多媒体,幼儿始终关注多媒体,身体没有得到适当的活动,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尤其是对幼儿的视力影响较大。

在幼儿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确实能够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听觉和感觉器官,提高信息传达效率。但是,多媒体应用要与教材恰当结合,当教师能够用语言和肢体描述事物,能够用实物进行表现时就无需用多媒体。不能因为多媒体的滥用而束缚幼儿的想象力,或者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

总的来说,教学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它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科学的方法来获得科学准确的数据。本文试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办法来进行定量的分析,虽获得了部分幼儿多媒体教学的体会,但只是初步的,还需进一步或多步地反复实践才能获得更好的数据,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更多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王淑丽.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育活动对幼儿认知发展影响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 华东七省市、四川省幼儿园教师进修教材协编委会.幼儿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34—38,40—45.

[3] 汪乃铭,钱峰.学前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77—81.

[4] 黄娟.认字、识字就等于早期阅读吗:2-6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案新探[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68—69,69—70.

[5] 高爽.信息技术对学前教育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6] 车云云.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利与弊[N].希望月报(上半月), 2007(5).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多媒体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在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多媒体新闻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了新闻传播领域的宠儿。文章从选题、信息采集、内容规划等方面入手,对如何策划多媒体新闻展开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多媒体新闻;信息采集;内容规划

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跨媒体的持续深入,媒介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这就要求记者在新闻采编与报道时尽可能多采取多媒体手段,将新闻以文字、声音、摄影、摄像、网络直播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提高新闻的传播范围与传播价值。本文中,笔者就将对整合不同种类媒介的新闻传播新形式——多媒体新闻展开分析,从制作角度探讨其具体策划方式。

1 何为多媒体新闻

在传统概念中,提起多媒体,人们往往会想到音频、视频等网络信息传播模式。事实上,多媒体不仅涵盖以上形式,还包括许多综合形式。有关多媒体新闻的定义,国内学者虽然表述方式不尽一致,但内涵与本质基本相同。通常,广义上的多媒体新闻是指经由数字技术处理的、融合两种及以上媒体形态的新闻。狭义上的多媒体新闻则需满足以下3个条件:1)能够借助互联网传播,区别于任何使用实体存储与播放的信息产品;2)具有“有机融合”的特性,并非媒体形式的简单组合;3)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并非单纯的受众被动接受新闻的传统模式。根据上述属性,我们可归纳出多媒体新闻的概念:能够融合多种媒体形式的、具有一定交互性的、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闻形式。

2 多媒体新闻的制作层次

多媒体新闻制作可分为3个层次:1)提供大致的事件梗概,内容仅比提要稍详细,以便方便受众确定是否需要获得更多信息;2)按照梗概层对新闻进行展开;3)将受众引入到报道当中,帮助他们获取深度信息。

具体来讲,在第一层中我们要先给新闻事件一个发展的由头,通过标题、内容提要、事件关键图片等对新闻进行总体概括性描述,以吸引受众注意力。在第二层中,我们可选取焦点人物、重点现场、事情进展等内容展开深度报道。如天津港“8·13”爆炸事件,我们可对李克强总理亲临现场督导指挥救援展开深入报道,并重点采访参与救援的消防武警官兵,让受众第一时间了解到事件的伤亡情况和施救效果。在这一层,新闻采编与直播策划人员要尽可能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现场连线、网络直播等多种媒体形式,争取为受众带来更为全方位、立体感的报道。在第三层中,我们可根据第二层事件报道的具体情况展开深度分析,同时将所有有关事件进程的文本、音频、视频等内容进行整合、分类,方便受众查阅。在互联网建立事件的讨论区,供受众同事件相关方及媒体进行互动,了解事件细节以及进展。

3 多媒体新闻的策划

3.1 挑选有价值的选题

多媒体新闻的表现形式具有传统新闻无法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选题上,我们要尽可能选择报道价值较高、受众较为关注的核心事件。在这一原则下,生活类新闻、日常社会生活的报道就不再适合采用多媒体新闻的形式。对于这些新闻报纸、广播、电视等仍是很好的传播形式,但对于需要全方位追踪事件进展,解构事件来龙去脉、关键人物,对事件进行反思、反馈、总结的复杂新闻事件来讲就不再适用。这一考虑不仅是为了降低新闻制作成本,更是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多媒体效用,让受众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到更有价值、更全面的新闻报道。除此之外,在选题时,我们还应考虑到多媒体新闻的交互性特点,尽可能选择受众能够参与、有兴趣持续追踪的内容。例如,2016年“两会”就是一个非常适合采用多媒体新闻的选题,“两会”当中涉及国民经济发展以及民生问题,这些都是百姓关注的重点。新闻策划方可重点选择养老金改革、社保缴费水平、食品安全、互联网金融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进行跟踪报道,从代表提案到“两会”报告再到总理记者会,抓取每一点能够透露民生问题的环节进行解读与衍伸,帮助受众理解提案,而后为他们建立讨论空间,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客户端收集新闻反馈,以投票、问卷等形式了解受众的深层次信息需求。除此之外,媒体还可邀请关注度高的提案代表、委员做客演播室,分享、说明自己的提案,借助直播连线等方式引入受众参与,直播网络互动情况,让更多的受众参与到“两会”的讨论中来。

3.2 全方位采集信息

3.2.1 以多种形式进行采访信息集纳

为了达到新闻采访的“面面俱到”,记者要采用文字、声音、画面、图像等多种形式进行记录,尽可能为后期制作提供更全面、更翔实的素材。尤其是视频的采集,更是需要记者提起高度重视。这是因为,当今社会对于新闻的“快餐”式消费已成为主流,要想第一时间抓住受众注意,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还原事件原貌的报道形式就是视频。视频信息具有承载量大、直观的特点,深受各层面受众的欢迎。目前,我国大部分电视台、互联网门户网站都建立了自己的新闻视频专区,受众可以第一时间在页面显要位置看到当前的热点事件,点击进入即可观看视频。媒体通常还会将文本等扩展阅读放置在视频网页下方或是右侧,方便受众在观看完视频后深度了解事件时使用。

3.2.2 全面搜集背景资料和相关报道

任何新闻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记者要尽可能搜集事件相关背景材料,一方面,方便自身更为全面地阐述新闻事实,另一方面,方便有深层次了解需求的受众查阅。在搜集背景资料时,记者要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新闻事件的人、事、时间体系,重视事件前因后果的发展进程,引导受众快速明白事件的来龙去脉。

3.2.3 收集多方观点

在传统新闻报道中,报道的核心往往是事件的亲历者、参与者、利害关联者,而在多媒体新闻中,受众被引入到了新闻传播过程当中,多方参与新闻已成为现实。为了能够更好地还原社会各方对于事件、对于新闻报道本身的态度和意见,收集多方观点就变得非常重要。需要强调的是,多方观点中的“多方”并非仅仅指专家、学者、名人、媒体等事件分析与传播主体,还应包括普通群众。仍旧以“两会”为例,对于提案的解读应当收集行业专家的意见,但提案的最终受益人是百姓,利害关系的主体也是百姓,这时,媒体就应广泛收集普通群众的意见,并综合提炼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予以重点报道。

3.3 内容规划与媒体融合

多媒体新闻最重要的就是“融合”二字,所谓融合就是将多种媒体形式有机组合在一起,使它们各自发挥优势,提升新闻传播的质量与效果。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就各有所长,报纸、杂志等文字报道形式的媒体内容翔实,能够对事件进行深度阐述,但却难以给人直观的感受;广播形式最为即时,能够快速播出突发事件并持续跟踪事件进展,但难以呈现画面,同样不够直观;电视媒体虽然融合了音频、视频等直观形式,但是在实效性上仍不如广播媒体,在深度上仍不如纸媒。因此,在对多种媒体进行组合时,新闻策划者要尽可能发挥参与媒体的优势,最大限度调动受众感官,使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最有价值、最有内涵、最有深度的新闻内容。例如:在受众观看图片时,可以响起画外音解说;当受众观看视频时,文字报道同步跟进;在浏览文章时,现场采访音频同步播放;利用动画技术还原视频无法捕捉的现场场景;充分发挥卫星地图、图表等元素的直观示意作用,提升数字新闻内容的表现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新闻恰当位置放置二维码,方便受众扫描,主动获取新闻事件的进展。

4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新闻要求的提升,多媒体新闻逐渐占据了新闻报道的主流。但从发展时间上看,多媒体新闻仍较为年轻,仍有很多问题亟待改进,这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我们有必要与时俱进,紧跟新闻报道的总趋势,开发更多更为实用的新闻报道方式,努力为受众提供更好的新闻体验。

参考文献

[1]孙宝传.漫谈多媒体新闻——新世纪新闻的主流表达形式[J].中国传媒科技,2003(6).

上一篇:管道安装论文范文下一篇:旅游专业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