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18

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而小学教育则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随着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深入,对于小学教育管理的模式和制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目前小学教育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工作经验,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为小学教育的探索,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育管理;现状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小学教学设施不断的变化,提升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教学管理直接影响了教育的规范性,较强教学管理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传统的管理机制影响了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小学教学管理才能提高小学教学水平。小学教学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工作者要更加重视和改进小学教学管理。

一、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小学专职固定科任教师。

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专职科任教师,教师身兼数科,教师所学的专业理、化、生或相近科学的都比较少。但由于小学教师缺乏,学校基本上是将小学课作为“副课”“搭秤课”来进行教学安排的。通常情况下,小学课大多由语文或数学教师以及部分即将退休的人员来做兼职。因此,教师普遍都感到精力不足,备课时间很少,课前的准备也不够,上课就较为随意。

(二)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小学课程应该得到教师相应的关注和重视。虽然小学监测考试范围不是很广,但我县小学六年级的监测成绩却很差。可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校都普遍存在挤课、占课等现象,这也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三)小学教学设备的落后。

从现代化社会来看,有些小学现有教学设备还是相对落后,实验仪器的配置也较为落后,与教学环节并不配套。即使是原有的仪器,也由于仪器老化或管理不善而造成大量的损失,导致学生分组实验实施的难度增大,甚至于有些学校的学生从来没有进过实验室,更不用说进行试验操作。

(四)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教学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开展。各种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挑战了教学工作的开展。未形成价值观念的小学生,处在不良的社会风气中无法辨别是非。为了小学生能够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学校和家庭要加强重视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合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完善小学教学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在教学管理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教学管理工作是校长、教导处等领导的工作,和老师无关。但事实上,教师参与教学管理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管理意识,让老师切实意识到自己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而促进他们加强对学生和教学设备的管理,促进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提高教师的素质,给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采取个别指导、优秀教师讲课观摩、组织教学研讨会等形式,推动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建立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师的评价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水平、教学业绩及教案备课情况,进行评价,并结合学生的评价,最终对教师进行全方位评价,有利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二)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教学管理。

动员学校的所有职工,让他们服务于教学管理;定期联系家长参与教学管理,家长是孩子在学校外最亲近和接触最多的人,孩子也比较听他们的话,家长参与教学管理,易于学生接受;建立教学管理监督组织,该监督组织可有家长、领导、教师等组成,让他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进行监督,根据在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以促进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三)引导小学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教师要重视社会的舆论作用,良好的社会风气能够促进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保障小学教学工作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在进行小学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就要重视社会舆论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进行改正。小学阶段学生形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为学生创建健康的成长环境,才能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四)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执行小学教学管理。学校与家庭保持良好的沟通,实现教师和家长更好的配合,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状态,能够促进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现如今,学生在入学时普遍存在着年龄较低的问题,学生受到社会中传播的各种信息的影响,使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遇到挑战。社会工作压力不断的加大,家长对日常工作与生活都顾及不上,更别说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进而家长不能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不良信息和习惯的影响,孩子身心成长变得畸形,偏离了正常的成长轨迹。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舒适的环境,需要家庭教学与学校教学同步进行。

(五)管理者要多听,多问,多想,多学习。

一些小学管理者,习惯于发号施令,担心改变,拒绝变革。然而,当今的小学教育管理,已经不是十年前的那种单一的教学管理。奖金分配、日常考核、教师聘任、质量把控等等,都对小学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小学校长和其他管理者,必须多听一听学生的反馈,多问一问一线岗位教师们的想法,多想一想如何解决眼前的问题,多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达到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如今,无论是手机短信,还是“互联网+”的大数据库,在给日常教育管理减轻负担的同时,也为未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作为一个小学的“当家”,更应该担负起这样的责任。不仅要考虑到学校的方向,还要平衡整个学校人员的利益关系。每个学校的优势不同,每个学校的问题也不同,所以,多听,多问,多想,多学习是所有教育管理者都需要做好的“日常工作”。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小学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在小学教学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提出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

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学校化工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化工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重要场所,而化工实验室的安全操作問题一直都是人们重点关注和亟待解决的。近年来学校的化工实验室的实验项目,生产性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多,实验室建设及投入经费的逐年增加,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等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化工实验项目也要求尽可能模仿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相对于之前的粗放式实验室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挑战,寻求一种新的方法进行化工实验室管理,对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提高化工实验室使用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企业按政府的政策来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以来,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改善了安全生产环境,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对保障企业职工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本文基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12个模块要求,结合学校化工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

1实验室安全目标管理

首先需要制定一系列实验室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有了科学、规范、健全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是化工实验室高效、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接着必须制定一整套在校内可行的、严格的安全目标管理办法,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化工实验室管理部门和专业教师根据实验项目安全操作规程、管理方面的评价结果、实验项目生产化成果、生产标准化评价系统的分值,改进实验项目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设备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实验安全生产的目标和过程管理,征求学校实验室管理部门意见后由学校领导批准实行。

2实验室组织机构与职责

严格规范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全面落实开展各个实验生产项目的责任主体,配合学校各部门对化工实验室安全的具体要求,划分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制度的适用范围,建立实验室的组织机构和各人员职责,并悬挂在实验室醒目的位置上。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工作的负责人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要领导责任人,协助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对实验室安全工作负有支持、指导检查和监督作用:实训中心责任人及实验室安全管理员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开展实验生产项目的专任教师负有安全生产操作的指导责任。

3实验室安全生产投入

化工实验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中的各项规定,结合学校化工实验室建设的实际情况,每年提取一笔经费作为实验室的安全费用,这项费用主要是在改进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生产环境的。实验室根据学校的制度按要求支出,在教学成本中列支。并且安全生产费用优先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生产项目的整改措施方面。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建立实验室在安全方面投人费用的台账,具体有支出收入计划、数额大小、使用规范、变更计划项目等明细。

4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培训

为了达到开展化工实验生产时的安全标准化要求和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学校有义务、有责任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主要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教工与学生的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教育和考核,教学课堂上的安全生产教育,现场教育,事故案例教育等内容。实训中心负责编制各类教育培训计划,并负责实施,学校提供资源条件,协助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5实验室设备设施管理

为了加强实验室设备设施的管理,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制定实验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加强各组设备监控,确保在安全、稳定的情况下生产运行。(1)实验设备“一台一档”,从购进到报废都有详细记录,包括各设备参数、安全检查、运行、维修等。(2)实验设备需专人管理,并在旁边悬挂实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能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安全生产操作。(3)实验设备需及时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并做好记录,保障在开展生产实验时正常、安全运行。(4)实验设备运行与维护坚持“设备专人负责,共同管理”的原则,保证人员设备安全。假如设备管理人员调离,立即配备新人。

6实验安全操作管理

为了确保实验操作现场安全,实验室必须悬挂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制度;各化工实验室场地和设备旁要有明显的安全标语、安全警示牌:消防设施做到定期检查、更新。根据标准化的要求需做到以下规定:(1)化工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需设置在醒目的位置,方便实验操作人员观看:安全标语和安全警示牌在危险设施、设备和场地旁设置。(2)化工实验室的安全警示牌和标志由实训中心统一管理,无特殊情况和审批,不允许移除。(3)化工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实验室场所的检查,根据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对悬挂的制度、规程、安全警示标牌等进行确认是否完好无缺。(4)化工实验安全生产操作时,需在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操作,并做好实验数据记录和设备运行记录。

7实验室隐患排查和治理

为了加强学校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操作,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学习环境,保护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必须消除化工实验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根据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对实验室制定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实训中心对安全隐患排查做好整年度的计划,根据年度安全目标、岗位职责、安全投入、设施设备、安全教育等做好相对应的表格。明确各人员的检查职责,做到应检尽检。从不同检查周期的角度做好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不定期排查等。所有记录归档保存,完善制度所规定的安全隐患排查。化工实验室安全隐患需进行闭环管理。从发现安全隐患到整改排除,动态跟踪、复查监控,整个过程有始有终,实现闭环管理。

8实验室重大危险源管理

化工实验室经常会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有的实验项目需要在高温高压下操作或者高电压、高转速等特殊条件下进行。所以加强对化工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大危险源的规范管理,对重大危险源的采购、出入库、使用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管控,建立使用台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验室显著位置进行风险告知,应包含危险源类别、防护措施、应急预案、安全责任人和有效的应急联系电话等,在实验室的相关部位应有安全警示与安全标识。对化工实验室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可以提高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对危险源的控制力和识别力,可以有效地防止重大或者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了社会和学校的稳定,使教师和学生能在非常安全的环境下工作生活。

9实验管理人员的职业健康

职业卫生工作是企业安全、健康、环境(HSE)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学校必须制定实验安全生产时的职业健康规章制度,防止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安全生产方面受到伤害,消除职业病,保证职业健康。化工实验室管理人员也应定期地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和培训,使得实验室管理人员非常清楚明白该职业的一些危险和不安全之处,能熟知一些危害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杜绝或减少职业性危害。学校按规定向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符合防治職业病的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教师和学生按照使用规范穿戴。积极采用新工艺,选用新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实行清洁化实验生产。

10化工实验室的应急救援

为了能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目标,必须要有化工实验室应急救援管理办法,这样能大大提升应对事故救援的能力,统筹事故救援方案,平时还能加强学生和教师的安全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有效的排除化工实验室的危害,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保证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减少财产的损失。所以制定化工实验室的应急救援方案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必要环节。

11化工实验室的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实验室发生的大小安全事故,处理结束后都必须建立安全事故台账。安全事故台账应包含事故发生的时间、事故的类别、伤亡人数、损失大小、事故经过、救援过程、事故教训、等内容。实验室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和安全应急救援方案。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化或者二次事故的发生。现场人员立即撤离并及时上报学校相关领导责任人,不欺上瞒下,拉好现场警戒线防止事故的蔓延。对事故懈怠的相关责任人将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对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对排除事故隐患有重大贡献的人员,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操作方面有表现优秀的人员,学校需根据具体情况在实验室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制度下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12实验室安全持续改进

为验证化工实验室的各项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化工实验室安全目标制定的可行性,进行年终实验室安全管理会议。会议需提出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的纠正、预防、持续改进措施实施情况,学校和实训中心需对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做好各个项目的评分工作,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能持续改进,使得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13结语

学校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大课题.我们需要不断深入了解、学习并持续改进。从学校开始建立并实施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以来,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化工实验室实验项目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改善了开展生产实验的环境,完善了化工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提高了教师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对保障广大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在新课改理念下,要想使初中教学管理工作取得真正的实效性,就必须加强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初中教学的管理,遵循初中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实现初中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初中;教学管理;有效;策略;探究

引言:

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初中教学管理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只有在与时俱进中,不断的进行教学管理的创新,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现代化人才。

一、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教学管理是一个非常笼统化的概念,它的具体工作却是非常的复杂,不仅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和评价管理,而且还涉及到老师的思想素质、学校的良好风气以及各种管理制度的基本建设等等,而在新课改理念下,要想做好初中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教育理论之外,还要把教学初中与经验积累运用的教学管理工作当中,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教学管理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二、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探究

1、教学管理要做到以人为本

人性化管理不仅适用于企业生产当中,更需要被应用到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教学管理当中。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要在新课标的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理性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融合到一起,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管理的长远性发展,达到教学管理的最高境界。所谓“理性化管理”也就是指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不能废,在教学管理中要做到客观、公平、公正,制度的权威性不容侵犯,对于违反制度者,必须要进行严厉的惩处。而“人性化管理”則是要把制度的执行融入到实际生活当中,要能够体谅师生,用更加宽大的胸怀去容纳教学过程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进行解决和处理,比如说,对于有真正困难的老师,一定要在行动中给予他们关怀,运用集体的力量去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老师们感受到温暖,这样才有助于促进教学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化发展的道路。

2、教学管理要与时俱进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在新课改理念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形式主义、高分管理等等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学校管理阶层必须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在能够及时转变思维,进行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才能够与时代的发展接轨。比如说,可以把分层管理模式应用到教学管理工作当中,把以校长为首的管理阶层放在第一层,而第一层作为决策层,需要为教学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及学校的发展规划,而且还必须要对学校的各项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评价,促进初中教学管理工作的提升。而第二层则是基层管理系统,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教学计划及各项管理方案的实施,并且能够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这种分层管理的教学模式,不但有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还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与管理,推动教学管理工作的更快发展。

3、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

科学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落实教学工作的保障,学校的规章制度主要涉及教学常规、考试管理、学籍管理、教研组管理、教师管理、技能考核、监督制度及教材、图书、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而在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学校管理层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关系,所谓稳定性,指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学校的管理层要始终坚持以保证我国教育发展的统一性;所谓灵活性,指学校管理层要根据教学形式和社会形式的变化,及时删减一些不符合现行教学发展趋势的制度,并及时补充一些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规章制度,以保证教学管理与时俱进。

4、抓好教学常规,保证教学活动规范化运行

一个学校是否有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师是否具有备课、上课、考试、教研、科研的能力,学生是否具有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进行课外活动的自觉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是否具备有效的常规教学管理,因此,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初中教学管理者一方面要从“教”和“学”两个方面狠抓、严抓教学常规,鞭策师生在教法和学法上下工夫,以改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切忌形式主义,不断提高教学常规管理的可操作性,让校领导在管理中感受到教学常规方便抓、方便管,让教师在执行中体会到具体实在的管理效果。另外,在当今网络化的社会里,初中生所受的外界影响较大,对于一些电子产品的诱惑,往往难以拒绝,这也需要成为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在常规教学管理中去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为中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学活动的规范性运行。

5、完善教学监督,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教学质量监督是一个多要素、多层面、多形式、范围广泛的综合体系,而这一体系主要由教学信息监控、教学督导监控和教学管理监控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中教学信息监控通过对师生教学反馈的收集和监督,控制教学质量;教学督导监控是通过建立各种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验收;而教学管理监控则是管理层利用管理机制提高管理决策的执行力。三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序的管理整体。

三、结论

总之,初中教学管理改革既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实践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理性和创新,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重建符合新课改理念和社会实际的初中教学管理制度;同时,通过校与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他校实践经验,并结合本校实际,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以便为初中生全面发展营造健康、有利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帆.论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班主任教学管理的策略[J].新校园(中旬),2017,(09):190.

[2]江兴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好家长,2016,(52):23.

[3]王璇.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5,(11):166-167.

[4]彭城.基于新课改理念的初中教学管理探微[J].吉林教育,2015,(29):48.

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分析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在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实验室规模小、效率低;不重视实验技术人才建设;实验室管理不规范等。针对这些缺陷,从资源共享、提高效率;重视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师生互管实验室的新模式;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四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效率;规范化管理

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高校实验室是教学和科研的基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硬件条件,一个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水平[1]。如何使实验室资源充分服务于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将是评价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招生人数不断扩大和专业调整的节奏加快,现行实验室管理的各种弊端逐渐显露,改革是必然趋势。本文就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提出几点建议和看法,以供参考。

一、实验室管理的现状

高校实验室大多是按照专业设置的,隶属于系或者二级学院或者教研室,实验室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本专业的师生,理论老师也就是实验教师,在专业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迎合了理论教学的需要,提升了理论学习的效果[1]。但是随着高等教育面向大众化、工程化方向发展,原有的实验室管理方法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1.实验室规模小、利用率低。以前实验课课时少,实验室面积小、规模小,实验设备台套数少,学生人数也比较少,实验循坏下来没有任何问题;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个别热门专业可能招生人数比较多,由于实验台套数比较少,实验室面积也有限,一个实验循环下来次数非常多,很多实验课程不得不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形成学生休息实验室不休息的怪状。另外实验室隶属于二级学院或者教研室,实验室建设的时候只会考虑自己专业的需要,对于交叉学科或者其他相近专业的学科考虑的少,最终导致实验室重复建设、利用效率低下。导致实验室整体设备单一,只为某一个专业服务的局面,无法形成较大规模的实验室,难于为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提供教学和科研的保障[2-3]。

2.不重视实验技术人才建设。高校一般以理论课教师为重点,引进时候都需要专业背景,高学历高职称,而实验技术人员一般被认为是教学的辅助人员。从事实验教学的技术人员的学历进修和业务培训得不到重视;工作岗位长期重复工作,单调乏味,缺乏激励措施和激情,缺乏吸引力;另外实验技术人员和外界交流较少,业务进修机会少,不利于其业务水平的提高。

3.实验室管理不规范。实验室隶属于二级学院或者教研室,管理方式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实验人员的岗位职责不清晰,牵涉到实验室安全、消防等方面的问题的多方责任划分不清;另外每个实验室有自己的专业特点,比如电类实验室弱电和强电对安全的要求和定义是不一样的,而目前基本上都是按照统一的要求管理不同的实验室,缺乏针对性。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建议

1.资源共享、提高效率。传统的实验室是按课程设置,分专业管理,隶属教研室或二级学院,实验室设置过细,基于专业考虑的,只为本专业学生服务,效率低下,设备闲置浪费。如计算机类、电类和通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基础课基本上是一致的,如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等,可以共建几个基础实验室,供全校共同使用,提高效率。如我们学校的电工实验室、模数电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等有实验实训教学部统一管理和安排,供学生使用,做到资源共享。

2.重视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师资队伍一般包括实验课授课教师、实验管理人员即实验室主任、实验维修保管人员、专职实验员等;实验教师一般是理论课教师或者实验专职教师,实验管理人员一般是实验室主任,实验员一般是后勤保障、实验准备的工作人员。作为实验专业技术人员,除了正常的实验教学活动之外,还可以协助科研团队参与科研建设,同时也可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等,通过不断学习参与来提高自我专业技术水平,开拓个人视野。在现行管理模式下,高校要对实验教师队伍建设足够重视。引入实验教师时一定要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动手能力强学历高的老师,同时,应该允许实验人员在培训进修、职称评定上与专业教师具有同等的地位,提高高校实验室队伍的师资质量和数量[4]。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实验室师资队伍,可以提高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水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5]。

3.创新师生互管实验室的新模式。传统实验室一般都是做实验的时候把门打开,平时都是锁起来的,便于日常的管理;导致很多优秀学生无法进入实验室对实验进一步的探究和开发,实验室开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但实验教师短缺又不能做到实验室全开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根据学生意愿,选拔那些品学兼优、做事细心、认真负责的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教师对实验室注意事项、设备使用方法等提前给予培训,让其熟练掌握后负责该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并把实验室面向全校进行开放。这种学生参与式的管理模式可以解决实验教师管理工作量大、人手不足的問题,同时也可起到培养学生选拔学生的作用。另外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学科竞赛如西门子智能制造、智能车、挑战杯等融入到实验室去并进行开放管理,取得较好竞赛成绩。

4.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实验室管理是一门重要的管理类学科,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实验室管理力求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管理中求效益、求发展。制定实验室管理工作条例、实验室安全消防管理条例、实验室水电管理条例、仪器设备管理条例、低值易耗品管理条例、实验室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6]。编印实验室主任手册、实验室工作日志、大型仪器使用记录等;不定期对实验室进行过程检查,每学期开展三期教学检查,每年进行优秀实验室评比活动,总结交流实验室的先进管理经验,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正常运行。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实验室管理文件,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

三、结束语

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责是人才培养,而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实验室又是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场所。没有高水平的实验室建设和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就培养不出高质量的人才,研究不出高水平的成果[7]。因此,实验室的管理改革势在必行,才更好地服務于教学与科研。

参考文献:

[1]雷忠萍,贺道华,程雪妮等.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4):254-255,258.

[2]谢安建,王礼贵.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271-273,288.

[3]姜丽伟.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93-195.

[4]李基有,崔楠,张文梅.立足资源共享平台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9):98-100.

[5]赖燕玲.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学科建设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9(6)27-30.

[6]马桂霞.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J].中国信息化,2013,(04):397.

[7]林晓霞,周凝瑞,胡俊.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2,(17):120.

Key words:laboratory management;efficiency;standardized management

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高职

引言: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具有关键影响。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目的在于避免因材料设备的管理不当引发安全事故,最大程度上防范实验室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实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推动实验室整体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安全意识缺乏

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不足,是影响实验室安全管理实效性,限制并制约其整体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观察与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可以发现,安全意识不足、管理方式单一等问题的存在较为普遍,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工作的的了解不充分。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是导致出现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学校对实训教学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缺乏重视,没有定制按时召开有关的安全会议,一味地将科研教学活动的开展放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位置上,久而久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在管理人员的选用方面,未能对其专业资质与实践经验予以严格把关,管理人员在未接受系统化安全培训的情况下,直接投入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无法为实训教学活动的安全性提供可靠保障[1]。

(二)安全建设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不足,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展开面临的核心问题,尽管当前许多学校逐渐提高了对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重视,但在资金分配上在安全建设方面的投入较为有限,相比之下,在扩大实验室建设规模、采购实验室器材方面的资金投入更多。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安全设施的配置不足,对现代化安全防护与管理技术的应用过少,致使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迟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

缺乏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当前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存在的要点问题,一方面,安全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与实效性不高,无法为日常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提供科学指导,另一方面在职能任务方面的划定不明晰,没有详细规定各项内容的管理标准,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约束力度不足,致使安全管理制度未能有效地落到实处。除此以外,还存在执行力度弱的问题,缺失专门的安全检查小组,未能针对管理体制的规定要求贯彻落实检查工作。在实验室出现安全问题时,不同部门互相推卸责任,使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不仅会给实验室整体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还可能危及到师生的人身安全[2]。

二、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

加大实验室安全管理力度,应首先从思想意识层面上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对于学校来说,需创设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在日常的教学活动或管理工作中将安全文化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引导教师积极学习并了解安全管理的相关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将主要的安全知识传达给学生,促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开展专门的讲座,亦或是安全教育课程,将安全教育的海报张贴在校园的公告栏中,在学校内布设安全教育条幅,全面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为实训教学活动的安全提供有效保障。管理人员是负责组织开展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的首要执行者,其个人能力与职业素养对管理活动的落实成效具有直接影响,因而站在学校的角度上来看,应对管理人员的选拔予以严格把关,切实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实验室整体管理水平。新实验室被投入正式使用前,需针对实际情况,开展系统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3]。

(二)加大安全建设投入力度

保障实验室使用安全,离不开对专业性安全设施的使用。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实效,为管理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应加大在实验室安全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建设新实验室的工作阶段,需立足于实验室的建设规模、专业特征以及主要用途,由专业人员设计并规划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布置,对于水、电管线安装方面的施工工作应尤为注意,确保各类线路以及设备设施的安全性,积极引入对先进安全设施的使用,从根本上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技术水平。改造旧实验室时,需着重对实验器材、通风设备等予以更新处理,完善事故抢救设施的配置,切实加强实验室在使用阶段内应对紧急性安全事故的能力。例如,可以选择安装监控系统、布设红外安防等方式,防止实验室内有外来人员随意出入。

(三)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是推动各项管理措施、监管工作得以有效落实的核心力量。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结合自身实训教学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实验室条件,将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加以改进和完善。对于大型设备、精密贵重仪器的使用与存放,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针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对各项监管工作的落实提出明确要求,確保安全管理制度得以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组织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应秉承节约化、安全性以及环保化等基本准则,严格规范日常管理行为,引导学校师生学会正常使用和操作实验室设备,以科学性、高效性为目标推动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优化发展。加大执行规范化安全管理条例的工作力度,需要以做好日常监督考核为切入点,将监管人员的职责范围予以明确划分,提高设备设施管理的针对性。

结束语: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到强化管理力度的必要性,合理划分在完善安全设施方面的投入资金,最大限度内消除实训教学环境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健全管理机制,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实践能力,营造安全的实训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海涛,梅雪松,施虎,徐学武.实验室压力容器管理方法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285-287.

[2]刘义,刘尚志,赵东风,戚萌,路帅,孟亦飞.高校化工类实验室风险辨识评价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288-291.

[3]韩景芸,宋崴,王江雪,裴葆青,樊瑜波.交叉学科实验室开放与安全的管理体系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303-307.

万程(1984.10.31),男 汉族 籍贯江西南昌,户籍上海宝山,学历 本科 学位 硕士,工程师,实训中心主任,从事高校实训管理、各类技能大赛管理、高校未来产教融合研究

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各个高校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已成为大部分高校的共识。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管理要求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但是目前不少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如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学历偏低、素质不高、缺乏教育理论素养、教学管理人员地位不高、人心不稳等等。这种现状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态势对管理队伍和管理水平的要求极不相称,影响了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邓小平说过:“我们也需要大量的合格的学校管理人员,这也是专业人员。”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到:在高等学校积极推进职员制度改革,建立管理人员职务职级系列,促进管理人员专业化。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大环境,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与不断改革创新相结合,提高我国高校整体教学管理水平,我们必须加强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一、专业与专业化的概念

卡尔·桑德斯(Carr-saunders)是较早有系统地分析专业的社会学家。他认为,“所谓专业是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的职业。专业是一种需要特殊智力来培养和完成的职业,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服务。”

布朗德士(Brandeis)对专业的定义被认为是经典之作,即“专业是一个正式的职业;为了从事这一职业,必要的上岗前的训练是以智能为特质,卷入知识和某些扩充的学问,他们不同于纯粹的技能;专业主要供人从事于为他人服务而不是从业者单纯地谋生工具,因此,从业者获得经济回报不是他职业成功的主要标准”。

美国教育学家、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Lee.S.Shulman)认为,当代专业原则上至少有六个特点:服务的理念和职业道德;对学术与理论知识有充分的掌握;能在一定的专业范围内进行熟练的操作和实践;运用理论对实际情况作出判断;从经验中学习;形成了一个专业学习与人员管理的专业团体。

美国教育协会(NEA)对专业提出以下八条标准:含有基本的心智活动;拥有一套专门化知识体系;需要长时间的专门训练;需要持续的在职成长;提供终身从事的职业生涯和永久性的成员资格;建立自身的专业标准置服务于个人利益之上;拥有强大的、严密的专业团体。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学者们或协会对要从事一项专业工作有以下要求:从事某项专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一个专业团体。

所谓专业化中的“化”,按照《辞海》的解释,是“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如:“高教大众化、电气化”。这里既包含了过程涵义又包含了性质的涵义。关于专业化的涵义,我比较赞同霍伊尔(E.Hoyle)的观点,他认为,“专业化是指一种职业经过一段时间成功地满足某一专业性职业的标准的过程,它涉及到两个一般是同时进行并可独立变化的过程,就是作为地位改善的专业化和作为职业发展、专业知识提高以及专业实践中技术改进的专业化。”这个定义表明,某种职业通过一段时间地努力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就实现了专业化。

二、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的内涵

根据上文对什么是专业及专业化的理解,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主要是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通过专业组织,接受专业训练,获得教学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教学管理理念及职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学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关于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范畴的界定,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的规定,教学管理队伍包括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系、部)分管教学的院长(主任)、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

为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参与教学管理研究,世界各国均出现了不同种类、不同性质功能的教学管理专业组织。例如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校管理人员成立了“全国学校行政人员学院”,其目的在于促进、督导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我国在1984年在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地区性的“学校管理研究会”,并于同年成立了全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会”。在1986年建立了华北、华东、东北、西北、中南、西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中心主要负责培训所在大区高等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处、系级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高等学校科级及科级以下干部由所在高等学校自行组织培训。

高校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师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的前提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习得足够的从事这项专门工作的专业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首先,教学管理人员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须懂得教育学科、管理学科、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统计学、社会学、系统论、计算机和外语等学科的基本原理或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教学管理的基本规律,增强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能力,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其次,教学管理人员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或者是比较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以便于从专业化的角度做好本学科专业的教学计划的执行、修订、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基地建设等等工作。

专业化的核心特质是专业精神,或者说专业职业道德,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平时的服务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自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2.热爱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加强教学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具备一丝不苟的严谨精神和责任感,许多计划、安排不能出一点差错。同时由于教学管理工作比较琐碎,日常事务较多,加班加点干工作是常事,再加上教学管理工作不同于在第一线的教师教学,教学管理人员不容易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为他人作嫁衣”会导致教学管理人员产生职业自卑感,如果教学管理人员不热爱本职工作,没有奉献精神,是很难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

3.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是为教学工作提供服务的,面对的是广大的教师和学生,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满意服务的。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树立一种服务他人的角色意识,在服务态度上应该做到“微笑、热情、真诚”,逐步提高专业的知识技能服务、细致周密的安排服务、公正客观的评价服务的能力。

4.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在某些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眼里,教学管理工作是一种安排性的工作,所以,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是消极、被动、机械。实际上,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复杂性,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富有创造积极性,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理论、新技能、新方法,不断地探索教学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管理的措施,这样才能使教学管理工作有生机、有活力并获得成功。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应具有专业能力。能力是指一个人运用政治、道德、科学知识、技能和经验等综合解决问题的个性心理特征。作为一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需要的能力有: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组织管理能力;收集、加工、使用、传递和储存各方面教学信息的能力;运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日常办公和管理的能力;处理教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故的快速应变能力;探索教学管理工作规律,特别是找出适合本校教学管理的科学的管理模式,并促进自身不断学习,增加专业知识和素养的学习、研究能力等等。当然,上述的各种专业能力在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的高层、中层、基层中分别有不同的要求和体现。

三、如何实现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受某些“左”的思想的影响,部分人认为管理是万金油,人人皆宜,管理无专业技术可言,无须学习和提高,管理人员的地位无足轻重,这种观点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周济部长曾在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中谈到: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速度很快,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这个新形势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强烈的挑战。相对而言,高校的教学管理非常薄弱,问题相当严重。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搞改革开放无非是两个目的,一是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二是学习别人的管理经验。’而我国的高等学校,无论是对管理的重视程度还是科学管理的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都有很大差距。我们的高校更需要大批懂得高等教育及教学管理规律的专业人员来经营和管理高校。”因此,必须转变观念,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加强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采取种种有力措施稳定教学管理队伍。

目前的教学管理过于强调客观性、公正性和规范性,“它所关注的主要是工作本身和结果,关注的是质量和效益,容易出现对人主体地位的忽视、对人创造潜力的忽视、对塑造组织形象的忽视”。[1]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一方面,从系统科学的理论出发,构建教学科学化的科学管理系统,确立教学管理目标,把教学管理当作一个系统来控制,有预测,有控制,有反馈,在教学管理中,注重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信息的利用和反馈;不断完善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提高日常教学管理时效。另一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是高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高校管理的动力,是高校管理过程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在高校管理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放在主体地位上,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来进行高校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更大范围内发扬民主,积极调动广大教师、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决策、监督的积极性。第二,充分考虑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尽量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管理语言、管理行为更加人性化。第三,注重创造力和潜力开发。在管理过程中,要体现竞争,也要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独立的环境,便于教师和学生能自由、心情舒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在充分认识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推进教学管理专业化建设的制度体系。各高校成立专门的校领导小组,下设组织机构。一方面,统一思想,改变长期以来“重教学、轻管理”、对管理人员“重使用,轻培养”等等错误观念,解决以往遗留问题。另一方面,制订并贯彻落实有关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政策,加强制度化建设。

第一,推行以“教学管理人员准入资格”为基础的聘用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规定的职业准入制度,它是在职业的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要求从业人员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获得能胜任工作的特殊知识和技能,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以获得从业资格的一种职业管理制度”。[2]这样有利于从教学管理人员培养源头上把好关,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理论素养。

第二,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从规范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主要依据,其他要素为辅助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制度,使得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管理能力。

第三,形成“优劳优酬”的激励机制。目的是通过薪酬管理制度的激励作用,使教学管理者安心本职工作,并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学管理人才,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积极性。

第四,建立灵活多样的培训机制。针对目前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的现状,通过分层次、有针对性、多形式地加强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比如,针对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着重加强岗前培训、在职的不定期的学习和轮训、校内和校际间的同行经验交流会。针对中层和高层的教学管理人员,不定期提供参加教育管理研讨班或参加国际间的交流机会等等。总之,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机制,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专业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学习现代管理理论和经验,探索高校教学管理规律,加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职位分类工作。职位分类就是按照各项工作的责任、业务和性质把组织机构中的各项行政工作划分成一定的类别和等级。针对目前教学管理队伍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如:教学管理人员多为“为他人作嫁衣”,其个人工作能力和价值难以得到认可,评职称相对困难;教学管理职务系列中,处、科级职位较少,试图从行政系列求发展的机会少,困难多等等。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职位分类工作。职位分类是教学管理人员任用、晋升、考核培训标准制定的依据。其主要内容是设置教学管理人员职务和等级系列。职务系列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个子系列。与职务系列对应的还有级别系列。这样的分类制度可以使一部分具有资格条件的教学管理人员沿着科级、处级等领导职务系列晋升。那些因受职务限额和任职年龄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晋升领导职务而又具备晋升资格条件的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沿着主任科员、调研员等非领导职务系列晋升,使所有的教学管理人员在晋升面前具有相同的机会,这样可以推进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还可以调动广大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龙云瑞,程刚. 高校管理的理念: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J]. 高等教育研究,2000,(1):102.

[2]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02.

上一篇:关于审计的案例范文下一篇:国际化民办高等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