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培养范文

2023-09-22

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培养范文第1篇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 当代高校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问题, 他们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存在各种困惑, 找不准自己所处的位置, 不能对自我有明白、清楚地认识, 在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的问题上, 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高校在校生中, 相当部分的学生存在着理想信念、信仰危机, 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出现严重问题, 存在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现象。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在新时代下价值追求多样化、功利化, 与当代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一致、相冲突, 甚至反其道而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 追求和谐健康的发展, 如果没有一种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那么就难以统一全国人的思想, 凝聚全国人的力量去建设、发展国家。因此, 需重视对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寻求有效引导路径, 避免和排除社会不良因素地干扰, 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一) 社会大环境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改革开放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 个性得到张扬, 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乘机侵入, 如新自由主义思潮、实用主义思潮等多元化思潮, 对我国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建立产生不良影响。新时代背景下,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人们逐渐变得富裕起来, 社会上拜金主义现场盛行, 侵害到了高校校园的学生, 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一些大学校园中, 常可看到各类店面, 商业气息浓重, 打破了校园应有的书香气息。从而导致拜金主义在大学生中逐渐兴盛起来, 在学生中存在盲目攀比、追求物质生活的现象, 同学间的交流和沟通也变味了, 金钱气息浓重导致生生间的交流不真挚, 甚至是赤裸裸的金钱与利用关系。师生之间的活动也单纯, 学生向老师送礼盛行, 毕业找工作也要送礼送钱, 知识成为金钱的奴隶。社会大环境以及存在的这些现象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造成了冲击,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 学校教育的缺失

在当代高校校园里, 一些教师和学生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学习的中,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学习中, 漠视道德、理想、信念和操守等学校教育中原本应当首先着重教育的内容。这种情况导致部分学生的精神世界被各种不良的思想、价值观所腐蚀。部分大学生强调个人的得失, 不考虑集体、社会的利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严重挑战。同时, 本应承担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任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 普遍存在师资紧张、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由于学校的各方面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方法存在缺陷与不足, 导致很多学校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氛围, 这都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因此, 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表现出的不稳定性, 如情绪化严重、是非辨别能力差、功利化等, 这对其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一定的影响。高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 在此之前大学生们都处在家庭的呵护下, 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 因而对社会更为知之甚少, 对社会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不能正确的看待和做出正确判断。正因如此, 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造成影响, 培养效果不佳。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马克思理论指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决定社会的意识形态, 而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又会产生反作用。任何国家形式都会受到其社会意识的影响, 都会由某种意识形态主导, 因而产生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在中国,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居于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培养过程, 就是一个坚持马克思理论实践与创新的过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 应坚持以马列主义,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只有这样, 大学生们在信息化社会中, 面对价值多元化选择的时候, 才能抵御诱惑, 去除困惑, 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注意引导学生处理好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的问题, 使二者不冲突, 提高大学生对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感。

(二) 优化社会环境,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国家需加强党风党纪建设, 从严治党, 提高人们对党的信任与支持, 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的效果。严格出版弘扬主旋律、倡导核心价值的书刊, 采用各种手段和方式, 使这些积极向上的书籍走进大学, 达到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的效果。各种社会舆论媒体要切实承担起社会的责任, 通过各种宣传路径, 多报道正面、积极向上的社会事件, 对社会热点问题加以地积极引导, 帮助大学生理性地、正确地看待社会存在的问题。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和校园大环境, 达到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效果。

(三) 注重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教育效果的实现, 在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是否有效。

教师的理论水平再高, 教育方案做得再好, 如学生不理解、不配合、不接受, 一切教育都将是无效的。因此,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非常重要。学校可适当地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或环节, 让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管理, 通过在对活动的组织、协调、管理等, 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协调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教育, 教育学生用理论来指导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让学生发现理论的价值, 内化理论, 并外化为自己的行动, 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 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是摆在各高校面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只有通过充分了解当代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其效果的现状, 才能为教育和引导学生提供可行、有效的路径,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我们党积极回应社会出现的多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和碰撞、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的严峻形势。从总体上看,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 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 在新时代视野下, 深入思考并引导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创新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 (7) .

[2] 庞玉娴, 刘颖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 12 (7) :141-143.

[3] 康小兵.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对多种文化思潮影响的策略[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8, 16 (04) :117-119.

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培养范文第2篇

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弄虚作假、不履行合同的现象屡见不鲜, 如我国的银行信贷因一些人的信用缺失, 损失巨大;一些不法从业者为了牟取暴利, 不惜以消费者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 制造伪劣食品, 有毒大米、问题食油、毒奶粉等, 类似事件一次又一次拉响食品安全的警报。诚信缺失不仅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同时也给企业自己带来严重的信任危机, 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更给我们国家的形象蒙上阴影。

因此在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而高等学校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 历来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他们的诚信状况如何将对社会风气、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1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由于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 高职生的诚信状况也不容乐观, 令人担忧。

(1) 履历造假。例如, 一份资料表明, 在某所高校为毕业生就业所召开的双向选择会上, 一个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所收到的84份学生自荐表中, 竟然发现有5人同时为本校的学生会主席, 6人同时为某一个班的班长, 其弄虚作假的现象使用人单位极为吃惊和震撼。

(2) 信贷违约。在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许多高校, 一些贷款学生不仅不按时归还贷款, 甚至连在校期间有国家贴付50%的贷款利息也久追不还。严重的损害了大学生的信誉, 丧失了基本的诚信道德, 为后续的国家助学贷款造成了障碍。

(3) 一些学生不能端正学习态度, 抄袭作业大有人在;考试作弊时有发生。

(4) 获奖证书造假。现在就业压力加大一些学生为了获得用人单位青睐, 不惜伪造获奖证书。

(5) 拖欠学费。为给自己买手机, 买名牌不惜花掉父母血汗钱, 谎称学费没凑够。

试想, 如果很多高职生持有这样的诚信缺失的品质走向社会, 将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恶劣影响?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市场经济愈发达, 愈要求诚实守信。当市场经济面临“信用危机”的严峻挑战, 如果不加大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毕业后走向社会, 将会影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加剧社会信用危机的危害程度。为此, 必须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 形成自律和约束机制, 寻求大学生回归诚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高校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高校要强化以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 坚持以正面引导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的诚信教育培养模式。

首先,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诚信和道德品质修养, 做到正人先正己, 言教先身教。教师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否则教师的说教苍白无力, 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坏榜样。诚信教育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 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警策、相互教育的互动过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良好的诚信品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对于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其次, 发挥诚信的主体作用, 人是诚信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 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此外, 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主动参与, 自觉抵制不诚信行为, 使诚信在校园盛行。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教育阵地,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搭建诚信教育平台, 树立榜样, 以点带面,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 强化诚信行为, 让诚信在校园蔚然成风。

再次, 学生日常行为融入教育管理。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将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将日常教育与制度约束相结合, 才能真正达到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 加大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考评, 可建立学生的诚信德育学分量化考评制度, 考评建立诚信档案, 每个学期都要考察学生在校期间信用状况, 对于诚信缺失的学生加强教育与引导, 使学生在校期间突出的诚信行为和明显的失信行为有据可查。如严格考试纪律, 对于作弊的学生按学校规定进行惩罚, 并对其行为记录在诚信档案中。学校可根据记录的情况, 对于诚信好的学生择优推荐该用人单位。整个档案建立的过程就是学生参与的过程, 是学生自我确立诚信目标、自我教育、诚信意识形成的过程。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诚信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四, 开展诚信实践活动, 让大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体会“诚信”的魅力和威力, 通过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宣传, 形成一种舆论氛围, 让学生时刻受到激励和熏陶, 潜移默化, 从而形成诚信意识。此外要从基本行为规范抓起,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中, 践行诚信。学校的每一项决策应该公开、公平、公正, 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起到表率示范作用。

当然,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离不开整个社会, 我们要营造一个大的诚信环境。树立诚信, 不能只靠个人的道德完善, 它还应该形成一种具有约束力的公众舆论。目前我国公民的规则意识, 包括法制意识、契约意识都很较薄弱。因此,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要特别重视诚信环境的建设, 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严惩非诚信行为, 奖励诚信楷模, 让不诚信者付出代价, 让守信用者享受诚信的回报。如果能成功的营造这样的环境, 整个社会风气就会明显好转。

总之, 大力推进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培育大学生的诚信品格, 是他们在校期间就打好诚信根基, 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要能够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就一定能够改善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为社会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

摘要:针对社会和大学生诚信缺失状况, 本文提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诚信教育,状况,途径及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曼, 袁进升, 韩飞.大学生诚信教育浅谈[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5 (4) :164~166.

[2] 李政云.诚信教育路在何方[J].江西教育科研, 2002.

[3] 熊建设.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若干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 2005 (5) :23~24.

[4] 吕伟珊.教育者诚信是大学生诚信的关键[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16) :15~16

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培养范文第3篇

一、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分类

礼仪教育自古有之, 类型与价值也在不断变迁。就现代文明社会的大学生而言, 礼仪教育的内涵、类型与价值更为丰富多彩。从空间来看, 礼仪应该包括网络礼仪、公共礼仪、家庭礼仪、职场礼仪等等, 因此, 空间场域视角下大学生礼仪教育应该包括这些类别的礼仪教育。从职业来分类, 礼仪分为教师礼仪、医生礼仪、企业礼仪、公务员礼仪、司机礼仪、服务员礼仪等等。因此, 职业场域视角下大学生礼仪教育应该包括这些类别的礼仪教育。

二、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很重要, 不过就目前高校开展礼仪教育的情况来看, 很不理想, 尤其是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与教育督导上执行力度非常不够。

(一) 礼仪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内容问题, 影响了大学生礼仪教育的视域拓展。从价值取向来看, 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伦理道德性等贯彻不够;从教育内容体系的设计上看, 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设计单一化, 历史上的礼仪教育资源采用不够, 求职礼仪与公共礼仪的内容涵盖不够。

(二) 礼仪教育的方式途径问题, 消弱了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性。当前大学生礼仪教育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一种校园文化活动为主的礼仪教育层面, 专门的礼仪课堂教育缺乏, 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对接不够, 网络礼仪教育模式开发利用不够, 同时针对性的礼仪教育还不够。

(三) 礼仪教育的评价体系问题与后勤保障问题, 影响了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督导与基础条件准备。从教育评价体系来看, 当前的大学生守则多半是重视大学生礼仪现状的督查, 忽略了礼仪教育过程的评价与督导;从教育的后勤保障来看, 当前大学生礼仪教育的软件硬件建设不够好, 尤其是礼仪教育的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经费支撑等方面做得很不够。

三、主动适应公民社会建设的需要, 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水平

针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 高校应该从认知上引导广大师生重视礼仪品质的养成, 从各个方面健全大学礼仪教育体系, 形成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 将大学生礼仪教育纳入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与常态化的发展轨道。

(一) 以立德树人为价值主导, 不断丰富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发展理念。这就要求高校好好分析通识教育、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依法治校等对大学生礼仪教育发展理念的要求, 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价值取向基础上, 坚持科学化、人性化、系统化、信息化的发展理念, 努力拓展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发展视域。

(二) 以公共礼仪与职业礼仪为主, 不断拓展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这就要求高校要好好分析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依法治校等对大学生礼仪教育内容体系的要求, 借鉴西方国家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 挖掘我国历史上礼仪教育资源, 力求将公民社会的各种礼仪教育内容纳入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构建视域中。

(三) 以网络教育为基础, 不断创新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方法与渠道。这就要求高校要好好分析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依法治校等对大学生礼仪教育方式与途径的要求, 坚持网络教育与现实教育、理论式教育与实践生活式教育、显性与隐形教育、礼仪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通识教育相结合, 努力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礼仪教育与外在学习相结合, 以此形成大学生多场域行进与多样化运行。

(四)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 不断夯实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基础条件。这就要求高校要好好分析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依法治校等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从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道德伦理、礼仪文化等方面, 通过自我教育与外在培训进修等方面全力提升高校所有教师的现代礼仪素质与职业礼仪素质, 同时做好礼仪教育的课程设置、经费开支、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工作, 以此为大学生礼仪教育做好相应的基础条件供给。

(五) 以过程管理为重点, 健全大学生礼仪教育的评价体系与督导机制。这就要求高校要好好分析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依法治校等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督导机制与评价体系的要求, 建构好评价内容, 开展网络评价与现实评价相结合, 以此形成大学生礼仪教育强有力的督导评价体系。

摘要:高校要不断拓展礼仪教育的内容, 整合创新礼仪教育的网络方式与现实方式, 将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等相融合, 注重文明礼仪文化与环境的营造, 建构与实施礼仪教育的科学评价与督导机制。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

参考文献

[1] 董承婷.大学生礼仪素养现状分析与优化策略.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 (6) :14~15.

[2] 韩剑锋、赵琳.试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当代价值.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4) :70~72.

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培养范文第4篇

1 挫折心理对大学生的影响

在心理学中, “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 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 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 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 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1]它所产生的心理反应称为挫折心理。挫折一旦形成就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挫折心理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向效应, 既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自古英雄多磨难。古今中外的名人无一不是从挫折和坎坷中成长起来的。挫折引起的适度紧张和压力, 有助于大学生在挫折中磨炼意志, 激发拼搏精神, 不断调整心态, 从而进行合适的自我定位, 最终战胜挫折, 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力。因此, 适度的挫折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全的人格和促进大学生的成才具有一定的正效应。但是, 强烈而持续不断的挫折则会有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易妄自菲薄, 一蹶不振, 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这些消极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宣泄, 长期郁结于心, 就会引起身心的不平衡, 影响大学生日常行为和活动能力, 超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后, 则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障碍, 如记忆、情感和人格障碍等, 严重者则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 甚至出现轻生现象。

大学生是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 是国家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人们一向认为他们的生活是无忧无虑、丰富多彩的, 他们是被世人所羡慕和向往的“天之骄女”。

然而近年来, 大学生的异常极端行为和自杀现象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大难题, 如2004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2006年华农连环自杀事件。因此, 高校领导,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心理工作者, 特别是辅导员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积极开展大学生挫折心理问题的理论研究, 探索应对挫折心理的有效策略。

2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现状和原因解读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有些因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而有些则是可以人为控制的。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 家庭环境是学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可以说, 一个人心理的奠基阶段就在于幼时家庭教育。家长的教育态度、方式与内容, 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如何, 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有的家庭, 父母感情不和, 经常发生一些矛盾或冲突;而有的家庭, 从小父母离异, 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 长期缺乏父爱或母爱,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他们把苦闷埋藏在心中, 久而久之, 就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反应, 最后形成挫折心理。

迈入大学的门槛后, 大学生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当今时代, 大学并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 升入大学并不意味着人生无需再拼搏, 而恰恰是新的更大范围的竞争的开始, 大学里的竞争已经不像高中那样只比学业, 而是扩展到个性、能力、外貌等方方面面, 他们还比能力、比消费等。同时, 大学阶段是学校与社会的接轨阶段, 这时候的大学生与社会接触最多, 应酬也比高中时期多很多, 这样, 对于那些来自农村和城市底收入者家庭的大学生来讲, 很难支付起这样的学费和消费, 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表现出自卑心理, 长期的心理不平衡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并最终导致事事不如人的挫折心理。

第二, 专业学习的迷茫。俄罗斯著名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指出:“目标的实现便意味着积极性的丧失。”高中时期, 学生把考大学定为唯一和最高的奋斗目标来激励自己, 升入大学后, 以为可以“休息一下”, “浪漫一回”, 未能及时制定新阶段的奋斗目标, 思想上出现了一个彷徨迷惘期。同时, 大学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跟高中时期相比, 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就要求及时转变学习方法, 而相当多的大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方法不习惯, 不知道在“充足的自由时间”里该做什么, 不习惯在流动教室里学习, 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和督促, 他们变得手足无措, 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生容易产生茫然、空虚、迷茫和无所适从感。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高校学分制的实行, 大学的教学信息量激增, 内容更加的广泛与深奥, 以及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 大学生们如果不能及时地转变学习方法, 调整自己的状态, 就有可能出现学习困难, 导致学习成绩欠佳, 从而产生焦虑不安与紧张恐惧的挫折心理。

第三, 人际交往的困惑。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 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 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造成的。”当代大学生大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 他们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兴趣广泛, 渴望与人交往, 希望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社会, 并希望建立一种真诚、宽容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从而获得真挚的友谊。然而, 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 仅凭大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往往不能适应交往的需要。同时, 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需要经历人际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而过去环境所造成的角色心理又妨碍了新角色的形成, 容易导致认知偏差, 产生人际交往的困惑;此外, 大学人际交往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社会性, 同学们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迥然不同, 性格和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 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 不善言辞, 特长很少的学生, 由于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 所以就很难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自然而然地容易产生心理挫折。

第四, 恋爱挫折。在大学这个青年人聚集的小社会里, 恋爱是一个非常现实也非常敏感的问题。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 生理发育已经成熟, 因此, 他们有与异性交往的迫切需要, 但此时他们的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情绪波动较大, 辨别能力不强, 考虑问题也不周到。同时, 大学生的恋爱挫折现象随着大学生婚恋禁令的解除而日趋严重, 在校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的比例日趋增多, 越来越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突出和棘手的问题。有恋爱就会有失恋, 当恋人因为社会现实、志向不合等因素而感情破裂时, 失恋的挫折就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失恋者经常表现为逃避现实, 缩小人际交往圈, 精神颓废、萎靡不振, 有些学生还会采取十分极端的行为, 像大学校园中出现的因恋爱失败而自杀、他杀的现象。目前, 高校大学生婚恋问题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大难题。

3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教育对策

由于社会经验不足, 抗挫能力弱, 当代大学生面对挫折, 是那样的害怕, 脆弱, 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因此, 只有找到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 才能够“对症下药”, 医治好他们的“疾病”, 从而使大学生们健康成长, 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3.1 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 尤其是高校辅导员的作用

第一, 加强沟通和交流。当代80后、90后大学生, 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从小就被家人围着转, 是全家人生活的核心, 在学校也受到老师的爱护;可是大学的环境却与此大不相同, 大学基本上都是流动教室, 除了上课之外, 师生接触得很少, 师生关系不像小学中学时期那样亲近, 而大学生也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所以他们难免会孤独。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 在一个有凝聚力和生机勃勃的集体中, 彼此不断的交流思想和感情, 如同一种相互的精神支持, 这种精神支持使得个人不是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而是充分分享集体的力量并在他自己的力量达到了极限时从中得到鼓舞。而当代大学生们正是缺乏这种情感上的沟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 他们的工作就包括了对学生的思想问题、政治问题和心理问题进行教育, 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多一些。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就更多了, 并且由于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一般较小, 每个辅导员所带的学生人数有限, 这就更利于辅导员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 所以要充分利用这方面的有利条件, 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第二, 开展挫折教育。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 挫折也不例外。它对人的影响与其说取决于挫折本身, 还不如说取决于人对挫折的认识。挫折情境、挫折认识和挫折反应是挫折形成的三个要素, 挫折情境虽然是挫折感产生的诱因, 但不起决定作用, 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们的认识——挫折认识。所以, 加强挫折教育, 主要是使大学生认识挫折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从而提高其对挫折的认识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明白:世界是不完美的, “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 完美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不完美才是真实的生活世界。在这个世界上, 自然和社会环境不尽如人意, 父母和家人无法选择, 自身又有很多局限, 与其在挫折中颓废, 不如接受现实, 接受缺憾, 从现实出发去努力奋斗, 并从中体会到快乐的意义, 这样才能客观全面的认识挫折, 并为克服挫折获得成功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

3.2 大学生本人要自觉地培养自身的挫折承受力

第一, 大学生要多学习一些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我国高校重理轻文, 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存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具理性又造成了人们过多地看重学术的功利主义价值。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人文素质教育以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知识的教育为主要手段, 以人文精神的铸造为核心, 对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开启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 对大学生形成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和丰富健康的完美人性起着重大作用, 对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起着重大作用。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 对于大学生正确地看待世界和自我,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第二, 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态。自身心理状态不佳, 往往是心理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持良好的心态, 对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大学生可以做出积极的解释。此外, 还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疏导方法。对于自身条件中一些无法改变的事实, 如家庭环境、容貌等, 应该坦然承认并欣然接受, 消除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在此基础上, 客观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我, 客观考察实际, 确定适当的奋斗目标, 对已取得的成绩保持较高的满意度, 知足常乐, 有助于避免大学生过度的心理冲突, 提高抗挫能力, 维护身心健康。

总之,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 高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关注并采取实际行动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建设一支以心理咨询室专职人员为骨干, 以辅导员为主体的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从而探索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的有效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开展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教育等相关培训, 提高教师处理心理问题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融为一体, 达到学以致用, 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为国家输送优秀人才。

摘要:当今国际国内的新形势, 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也出现了一些挫折心理。本文从挫折心理对大学生的影响入手, 剖析了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现状和原因, 探讨了大学生克服挫折心理的一些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挫折心理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 车文博.大学生挫折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 (汉文版) , 2001, 11 (6) .

[2] 王亚筑.大学生心理挫折的表现及防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 (1) .

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培养范文第5篇

中国20余年间的社会变迁、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当代大学生经历了不寻常的年代。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大学生们的经历更单纯, 不谙世事, 在处理和应对生活中本不复杂的小事时, 常常表现为心高气傲与垂头丧气的瞬息万变;另一方面全球化、金融危机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侵扰, 大学生们又呈现出个人私欲心强、社会责任感弱的普遍状态;加之全球信息接收的便捷性与通畅性、一些不良文化的快速侵入与传递, 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少、个性强, 而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和刻板教条的管理模式对当代大学生根本无法奏效, 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与管理出现了新的挑战。

2 剖析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认识观

笔者在苏州科技学院的文理工科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大学生中共发放了近200份的问卷, 进行了关于当代大学生对未来人生与社会相处看法的问卷调查1。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2.1 多数大学生已经树立人生目标, 但不够坚定

制定的调查问卷中首先问及学生目前有无人生目标, 53.6%的大学生回答已树立人生目标、但不够坚定, 也有24.1%的大学生明确表示已树立了坚定的人生目标与方向, 而少数学生仍然在迷茫中。

2.2 多数大学生认为拥有稳定的收入和家庭最重要

当调查问卷中问及学生对于他们什么最重要时, 42.4%大学生认为拥有稳定的收入和家庭最为重要, 这也是目前“公务员热”的重要原因;28.2%的大学生认为具有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是最重要的, 而认为拥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最重要的学生则不足1/4。

2.3 多数大学生认为搞好人际关系、拥有全面的知识和素质是适应目前社会的最关键所在

从当代大学生对什么是适应目前社会最关键的选择来看, 81.8%的学生认为搞好人际关系、具有综合素质和全方位的知识面是适应社会最为关键的, 也有9.4%的学生认为在社会上生存具有圆滑处事的能力很重要。

3 分析当代大学生对思政教育与管理的期望

笔者同时在苏州科技学院进行了关于当代大学生对在校思政教育与管理的期望的问卷调查, 共收回有效问卷近200份, 经过调查数据的汇总和整理, 得出以下重要结论2。

3.1 多数大学生最期望思政教育管理者多与交流、给予人生方向的指引

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应认真履行以下职责, 扮演好如下角色:保姆式的悉心照顾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 朋友般的与学生沟通相处, 作为组织协调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集体环境, 指引学生人生方向、成为其思想导师等。在对大学生进行最希望思政辅导员扮演何种角色的问卷调查中, 46.1%的大学生表示最期望思政教育管理者能多与其交流, 成为其好的思想导师。

3.2 大多数学生希望日常管理能够宽松些, 认为应培养大学生的自觉性

作为思政教育管理者, 常存在矛盾心理:一方面认为应严格管教学生, 执行周密的考勤与检查制度;另一方面又力求培养大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认为不应过分管教当代大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问卷调查, 了解到大学生的真实想法, 62.6%的学生认为日常管理应宽松些, 而认为不用严格管理的学生中40.1%认为大学生已不是高中生, 四年毕业后将要面向社会, 应培养其独立的学习与生活能力。

3.3 多数大学生认为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对其个人发展最有意义的是组织良好的集体环境

管理日常学习与生活、平时公共教育、组织良好生活学习环境、提供所需的帮助等都是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中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的有效途径。调查中, 46.8%的大学生认为组织良好的集体环境对于其个人发展最有意义;还有22.4%的学生认为公共教育与指导对于个人发展也是最有意义的。

3.4 多数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最不满意的是遇事处理的不公平

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哪些方面不满意的问卷中, 59.7%的学生最埋怨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思政辅导员遇事处理的不公平, 还有28.1%的学生不满意思政辅导员平时不管不问, 还有个别的不能接受管理太严格。

4 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的有效途径

4.1 取消课堂说教, 与大学生日常点滴接触中, 不断创造机会传递思政知识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 毫无疑问地, “德”摆在大学生所有应具备的素质之首, 而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亦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传统课堂教育, 已显得十分无力。现今大学生大多数不关心政治, 不关心与个人利益无关的事物, 但仍然会关心与自己相关的事件, 例如大学生就业问题、与所在专业相关的企业发展问题、金融危机带来的问题、医疗改革问题、教育改革问题等。对于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者, 应学会牢牢抓住学生关心某一事件的心理, 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 通过与学生针对某一问题的交流或讨论, 向学生不自觉的传递正确的世界观, 进行当代大学生们最宜接受的思想教育。

4.2 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通过点、线、面的组织形式增强集体凝聚力

通过调研, 我们获知,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期望拥有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的, 强烈需要有归属感, 因此集体对于学生个体来说, 至关重要。对于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者, 首要任务应为大学生们组织好舒适的集体环境, 努力营造“家”的感觉, 然而, 当代学生个体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为组织优越的集体环境带来重重困难, 从而形成了个体需要集体但又不愿意为集体奉献的态势。因此, 此项工作的开展应双管齐下, 同时树立个体与集体的信心, 让个体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同时又无法割舍所属的优秀集体。

为达到上述目的, 笔者正尝试着采用“学生个体——方向轴线——小组群——大集体”的点、线、面的组织形式, 将每位学生个体紧密团结在大集体周围。

凝聚, 首先要找准集体范围内所有大学生的共同点, 也就是凝聚的出发点。笔者认为, 攻读学位的根本是为了就业这点上学生们的认知应该是一致的, 因此从就业着手, 根据毕业后大学生们不同的方向选择, 成立不同的小组, 如考研组、企业组、事业单位 (公务员) 组、创业组等多条纵向轴线, 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凝聚在不同轴线上、共同集体里。同时, 给每个学生个体也找好了属于自己的位子, 通过数个学生干部、多个方向轴线让所有的学生占好自己的位子, 各得其所。集体中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擅长很是不同, 要想让学生个体都能最大极限发挥自己的才能, 应做到“投其所好”、并增强其信心。因此, 笔者认为为学生个体提供最能任其发挥的舞台最为重要, 应为每个学生提供一次机会, 允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集体做一次贡献, 过程中给予最大的赞赏, 让其切身感受到集体中自己的重要性。

无论对个人的赞赏还是集体的奖励都是十分重要, 个体的赞赏增强了个人的信心, 而集体的奖励却鼓励了为整个集体做出贡献的每位个体, 同时让所有个体为是集体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 从而更加增强该集体的凝聚力。因此, 思政教育与管理工作者应积极为大集体、各个学生团体、每位学生个体争取各项荣誉, 对创造良好的集体环境意义重大。

4.3 运用多种交流形式渗透学生, 做好大学生的指路人

交流是维系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更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做大学生指路人的重要途径。调查指出, 多数当代大学生十分希望思政教育工作者能与其多加交流, 给予指引人生方向, 并成为自己的思想老师。因此, 加强与大学生的有效交流, 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走好人生道路, 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核心。

每个大学生都有不同的出身环境、教育背景、成长经历, 而当代大学生又普遍很有个性, 因此与学生个体交流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沟通方法和形式。笔者认为, 面对面交流已不是现今最有效的沟通形式, 很多大学生面对教师时无法抒发真实的想法, 而更愿意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等虚拟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 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与时俱进, 改进与学生交流的形式, 综合运用手机发送短消息、QQ聊天、博客跟帖、人人网互动等形式渗透学生, 深入了解学生最真实的心理。

据笔者工作的实践经验, 不少大学生虽然表面玩世不恭、不可一世, 其实内心都有纯真正直的一面, 只要深入这些学生心里, 谆谆教诲, 加以合适的教育方法和交流形式, 必然能有效的指引其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使其受益终身。

4.4 注重系统化多方面的知识辅导, 拓宽大学生全方位知识面

当代高等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授予, 更重要的是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调查中也反映出, 当代大学生认为人际关系、综合素质和全面的知识是适应目前社会最关键所在。因此, 针对大学生开展的毕业出路、树立人生观与世界观、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处理、国内外发展形势等方面的知识辅导, 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大学生们也应拓宽这些方面的知识面以适应当今社会。

然而为大学生进行全方面知识的辅导必须注重系统化、科学性, 各方面知识的培训都应拟定详细的课程计划与安排, 授课内容也应详细斟酌。大学生已成年, 也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及自己独立的想法。因此, 在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知识辅导时, 必定要先了解其心里, 再制定正确的培训方法与内容, 而不是简单的多方面知识的传递, 要真正做到实效。

4.5 善于观察学生们的喜怒哀乐, 真诚平等的对待每位学生

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者, 大学生最不满意的是其处理日常事务中对待学生的不公平, 可以看出, 每位学生个体都期望得到尊重、重视和认可, 更重要的是平等的对待。因此, 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者一方面要注重掌握每位学生的动态, 观察学生们的心情状况, 让其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另一方面, 在评奖评优、帮困助学、学生干部选举、优秀团员推选等日常工作中, 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让每位学生能够平等的参选, 同时遇事需要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处分时, 应全面了解事情经过, 多听旁观者意见, 做到处罚得当, 公平处理。

在关注学生动态方面, 笔者认为, 可以最大限度的借助班级学生干部的力量, 以全面掌握每位学生每日的喜怒哀乐。在学生工作公平公正方面, 笔者认为, 最重要的还是要深入学生, 切实了解每位参评者是否真正符合评优条件, 每位贫困生是否确实应该受到资助, 并根据贫困情况、德育测评、日常表现等给予不同等级的资助;各项评选结果公示后, 还应多听学生们的心声, 尽可能做到评选结果人人满意。

摘要:本文通过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对思政教育管理的期望等问卷调查, 初步提出几点当代思政教育与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高等教育,思政教育与管理,期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

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培养范文第6篇

一、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

立德树人的这个教育观念在我们国家其实是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发展的, 最早的时候“立德”与“树人”其实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教育分支的。“立德”其侧重的重点是去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进而可以去促进学生去树立一个高尚的品格, 而“树人”就是更侧重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 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为国家奉献出自身的力量。后来随着我们国家教育的不断发展, 使得“立德”与“树人”慢慢地成为了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立德”是“树人”的一个基础, “树人”则是“立德”最终要达到的一个目标, 所以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是没有办法分开的。

二、把“立德树人”当作如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原因以及实际意义

(一)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者以及未来的建设者, 如果想要推动我们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就必须要去加强对于大学生的教育, 去促进我们国家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这样才能够为我们国家的建设事业提供源源不断地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并且进一步去加强我们国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立足于立德树人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我们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在一定程度上, 还可以让我们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保持比较优势的竞争条件。

(二)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党的教育方针就是在一定时期之内, 所

确定的一些基本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的大方向和教育目标, 指导和引导着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方向。党从始至终都是非常注重教育工作的, 在这么多年的发展道路当中确立了非常多的教育方针, 引导着我们国家在不同时期教育工作的开展。随着新时代的到来, 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 同时对于人才在品质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要求, 所以我国确立了以立德树人为基础的新的教育方针, 并且还指出了要去发展全面综合的人才的要求, 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为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提供着非常可靠的人才的保障。

(三) 是促进我们国家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需要

对于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来说, 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各个国家之间的较量大多都集中在了人才的较量之中。人才培养对于我们国家经济事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方面,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 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不单单是要去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技能, 还必须注重对于大学生的德育培养, 以立德树人作为基本的教育观念, 促进了我们国家大学生能够向着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的要求

(一) 把“立德树人”精神引进到教材、课堂以及学生的头脑当中

在新形势下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首要的任务, 就是要去深入学习和贯彻“立德树人”精神, 教师要积极地去把“立德树人”精神引进到教材当中, 带入到课堂里面, 教授进学生的头脑当中。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以及专科生教材和五本研究生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已经开启, 同样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也应该积极配合, 把“立德树人”精神带到课堂中去。对于这项工作来说, 最大的难点就是把“立德树人”精神去带进到学生的头脑当中, 为了要达到这个目的, 首先就要更注重引导大学生科学把握“立德树人”报告的主线。其实“立德树人”精神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 同样, 这也是贯穿“立德树人”的一条最主要的主线, 教师要尽力地去引导大学生把握住这条主线, 进而去深入的领悟“立德树人”精神, 在大学生把握住“立德树人”的主线之后, 就要着力的引导大学生去全面并且准确地学习“立德树人”精神。把“立德树人”精神融入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我们国家大学生的教育工作水平, 并且这也是在当前的新形势下,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目标和任务。把“立德树人”精神贯彻落实到大学生的课堂教育的工作当中去, 深入到大学生的头脑当中, 以确保“立德树人”精神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

(二)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入到教学的内容当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各个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支持。如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想要去实现“立德树人”这个重要的任务, 就必须要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去, 在授课的方向上,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导方向, 在授课的内容上,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要内容。总的来说, 就是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理论指导以及行动指导, 引导学生去形成正确地三观。同时还要始终朝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发展, 这样能提高大学生的使命感。除此之外, 学校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生活的每个细节当中, 使其能够贯穿于大学生整个成长成才的过程, 同时高校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到学校生活当中的方法,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直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朝着正确地方向稳定发展下去。

(三) 把“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当成最基本的教育观念

“立德树人”其最根本的教育思想就是由“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逐渐发展和形成的, 这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如果想要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就必须要去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念, 在高校教育当中, 就是要让高校把培养人才当作是学校的最根本的目标, 把学生当作是所有工作最重点的核心, 尽最大的努力去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不断地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推进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对于高校来说, 不仅仅要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还要着重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四) 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教学

对于大学生来说, 思想教育内容非常的枯燥乏味, 所以在思想教育课堂上, 教师不能去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 要去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 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立德树人”精神的积极性。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 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穿插讲解国际以及国内的一些事件, 与同学一起分析交流, 可以把一些科学的理论融入到一些感人的事例当中, 把抽象的道理幻化成一些鲜活的人物, 让学生对课堂更有兴趣, 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立德树人”是我们国家教育的一个新的方向, 同时也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以及特点等的认识都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高校应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着力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大学生朝着德智体美综合全面的发展, 为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地人才。

摘要:新时代下对于我们国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确定了以立德树人为最基本的教育目标。所以在新的形势之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新的改革以及创新, 不仅仅要遵循党的基本路线以及基本方针, 还要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这样的基本教育观念, 与此同时, 还必须要积极地去贯彻和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精神, 让学生们可以充分地去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一些思想政治的原理, 要不断地去提升我们国家大学生的思想素质, 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地优秀人才。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陈功.谈如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才智, 2018 (15) :117.

上一篇:地理教学原则范文下一篇:农村党支部年度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