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10课时教案范文

2023-12-03

中庸第10课时教案范文第1篇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板书:遇险自救牺牲)

二、精读训练 长第二课时教案推荐

1.谈话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义。你怎样理解句中的又的?

朗读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

(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他面对死亡,想到的是忠于职守,想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应怀着崇敬之情,用赞颂的语气来读)

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

2.朗读理解课文第一段。

(1)默读、思考: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当时情形怎样?(画出有关词句)

(2)交流讨论:

像平常一样可见这条航线是诺曼底号的定期航线。

薄雾笼罩是事故发生之因。

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可见事故之大,情况之危急。这紧急的情况可用什么词来形容? (万分紧急,千钧一发)(板书:千钧一发)

(3)朗读指导。

指名试读,相机指导。(开始时语调平缓、轻快,后来要急促,最后一句话要用紧张的语调读,因为情况危急)

指名再读,及时鼓励。

过渡:如此重大的灾难降临了,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

3.朗读理解第二段。

(1)速读,找出最能表现船长沉着镇定的一段话。

(2)出示: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3)出示挂图。

(4)图文结合,理解船长的沉着镇定。

看图说说船长的神态和动作。(板书:巍然屹立)

指名感情朗读这段话。

看图听老师背这一段话。

集体看图背诵这段话。

(5)他真的把每一个人都考虑到了吗?

(他把自己给忘了,面对灾难,他早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6)哈尔威船长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了哪些不同命令?结果怎样?从中我们可体会到他的哪些品质?

小组交流,讨论。

(7)出示: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指名读。

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

伟大的灵魂指什么?

(8)指导朗读第二段。

指导:读哈尔威船长的命令时应凝重有力,作者的议论应读得稍慢、庄重,对话部分应急促。

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感情朗读全文。

提问: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哈尔威船长的?从中你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举例说明。从行动和语言上来描写的,如

我们今后在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写法。

2.看板书总结。

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的时刻,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课文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板书:忠于职守舍己救人)

四、质疑

五、背诵

中庸第10课时教案范文第2篇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盒子中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黄色?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9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两个人就是,……9个人就是,女生的可能性也是。

师:如果18个学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是多少呢?……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3、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

中庸第10课时教案范文第3篇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背诵古诗《题西林壁》《望洞庭》《忆江南》

2、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它仪态万方、独具丰韵,让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漫步江堤,四周银装素裹,仿佛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之中。它就是——吉林雾凇。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吉林,去欣赏神奇、壮美的吉林——齐读课题

二、精读感悟

(一)形成奇特 A、形成条件

1、师:吉林雾凇之所以被称为奇观,它奇在哪呢?请你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问题的答案(板书:形成)

2、师:哪句话准确概括了雾凇的形成(第一句)。

3、师:谁来读这一句?(指名读)

师:在这句话中,告诉我们雾凇形成需要两个条件。同桌讨论一下:这两个条件是什么?

师:第一个条件是空气中要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就是要有很多的水汽;

第二个条件是在“严寒季节”“遇冷凝结”,说明气温要很低。 师:一句话就说清楚了,既简洁又严密,这叫概括写。齐读这一句,感受一下概括写的这种语言特色。

师:光这样概括写能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得具体写,所以作者在下面作了具体的描述,请你仔细读读下面的文字。吉林松花江畔是怎样具备这两个条件的?老师给你一个学习提示:学习提示: (1)从哪里看出松花江畔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划出相关的句子。

1 (2)松花江畔的气温又是怎样的?

4、生交流

出示句子:“ 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 „„淹没了。”

这雾气用一个字形容?(浓),两个字形容(饱和)你是从哪些动词看出雾气之浓?划出来

“弥漫、随风飘荡、涌向、笼罩、淹没” 谁愿意读读这些词语的?(指名读)

点评:弥漫:雾气可真大呀!能再大些吗?老师听出来了,三九严寒、大地冰封,其他地方冰冻三尺,而松花江沿岸到处是雾,真是雾气弥漫呀!

涌向、笼罩:是呀,夜深了,人们都进入了梦乡,只有雾气象笼子一样把十里长堤完全罩住,一片大雾茫茫。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几个词语!

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的?

5、师:可是有了饱和的水气还不行,他们能遇冷凝结吗?(能)

师:你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零下30摄氏度)

师:零下30摄氏度额多冷呢?课文开篇就告诉了我们。(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师:你还知道哪些形容冷的词语?

生:滴水成冰、冰天雪地、冰冻三尺、天寒地冻„„ B、凝结缓慢

1、这些雾气遇冷后又是怎样凝结成雾凇的呢?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来读一读,听完说一说你的感受(范读)

2、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谁想读?

3、这雾气一下子就这么多吗?出示“渐渐地......”

从哪些词知道的?(渐渐地、慢慢的,轻轻的,一层又一层的) 师:从这些词语你感受到雾凇的凝结的过程是快、还是慢?

师:我们就在这江边,雾气渐渐地涌向我们,笼罩了我们,淹没了我们,站在浓雾中,我们像是在哪儿呢?(仙境中)

师:就请你读出这飘飘欲仙的感觉中,(指生再读)

4、请同学们翻开课后习题4,你也能用上“渐渐地”、“慢慢地”或“轻轻地”说上一句话吗?(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这句话)

5、你们读的这段话,有一个动词概括雾凇形成的神奇,哪个字?(镀)

“镀”是个动词,见过什么叫镀吗?(轻轻地涂)

(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的) C、奇特自然

1、(出示图片)这蒸腾的雾气多么像一支神奇的画笔,在静寂的夜晚悄悄地、精心地画着,“镀”着,让人不禁好奇,是谁画出了这一幅美丽的图画?(大自然)

2、大自然是一位能工巧匠,这些都是他的杰作(出示图片),无所不能的大自然开辟出壮丽的山河,也能雕刻出如此细腻的凇花,你有什么相对这位能工巧匠说的吗?(自由练说)

3、瞧,在这位能工巧匠的手下,毫无生气的树木变了,(出示填空题:最初像_____,逐渐变成_______,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_______。)指名回答

4、多么美丽的吉林雾凇,多么神奇的大自然,我们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出示第二小节)

过渡:松花江畔的银松雪柳是壮美的,他的形成过程也是十分有趣的,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下面就让我们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淞!(播放视频)

(二)景色奇丽 A、色彩美

1、多美的雾凇啊!你想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它呢?自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回答,(出示:晶莹洁白,银光闪烁,美丽动人)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雾凇美在什么地方?(板书:色彩美)

过渡: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它奇在哪?(景色奇)。

2、 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好吗?(女生朗读)

4、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B、姿态美

过渡:同学们,欣赏雾凇奇观还很有讲究呢!当地有俗语叫:“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也就是说,观赏雾淞的最佳时间是——清晨。

3 瞧,清晨的松花江畔,寒风吹拂,雾气缭绕,只见洁白晶银的霜花缀满枝头,晶银闪亮,把大地点缀得繁花似锦,(多幅图展示)看了这几幅图,雾凇各有各的姿态,你想到一个什么词?(千姿百态)

1、你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赞美雾凇吗?

出示:雾淞真是千姿百态啊,有的像______有的像______还有的像______。同桌讨论一下

(出示图片):这些树都不是树了,都成了美玉,玲珑剔透,令人心旷神怡。这真是——师引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2、人们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说出这句话?(惊喜)从哪看出?(标点“!”)

3、 谁愿意来读一读的!老师感受到你欣喜惊讶的感情了,同学们感受到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赞叹一番!(齐读这句话)

4、看到此情此景,我们的前国家主席江爷爷也不禁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此时,你若是一位吉林人,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带着骄傲自豪的心情,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 说一说

其实就在我们周围,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也有许多自然景观很富有情趣。比如说雾景、雪景。课件出示:一组雾景景图片。请你在下面的词语中选用几个说上一段话,描绘这雪景或雾景。

出示:凝结 笼罩 淹没 蒸腾 洁白晶莹 模糊 缀满 缭绕 弥漫 琼枝玉树

四、 总结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但这仅仅是我们祖国名山胜水中的一处,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老师刚讲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祖国的瑰宝,最后,让我们在奇丽的雾凇奇景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板书设计:

雾凇

形成之奇

中庸第10课时教案范文第4篇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背诵古诗《题西林壁》《望洞庭》《忆江南》

2、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它仪态万方、独具丰韵,让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漫步江堤,四周银装素裹,仿佛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之中。它就是——吉林雾凇。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吉林,去欣赏神奇、壮美的吉林——齐读课题

二、精读感悟

(一)形成奇特 A、形成条件

1、师:吉林雾凇之所以被称为奇观,它奇在哪呢?请你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问题的答案(板书:形成)

2、师:哪句话准确概括了雾凇的形成(第一句)。

3、师:谁来读这一句?(指名读)

师:在这句话中,告诉我们雾凇形成需要两个条件。同桌讨论一下:这两个条件是什么?

师:第一个条件是空气中要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就是要有很多的水汽;

第二个条件是在“严寒季节”“遇冷凝结”,说明气温要很低。 师:一句话就说清楚了,既简洁又严密,这叫概括写。齐读这一句,感受一下概括写的这种语言特色。

师:光这样概括写能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得具体写,所以作者在下面作了具体的描述,请你仔细读读下面的文字。吉林松花江畔是怎样具备这两个条件的?老师给你一个学习提示:学习提示: (1)从哪里看出松花江畔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划出相关的句子。

1 (2)松花江畔的气温又是怎样的?

4、生交流

出示句子:“ 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 „„淹没了。”

这雾气用一个字形容?(浓),两个字形容(饱和)你是从哪些动词看出雾气之浓?划出来

“弥漫、随风飘荡、涌向、笼罩、淹没” 谁愿意读读这些词语的?(指名读)

点评:弥漫:雾气可真大呀!能再大些吗?老师听出来了,三九严寒、大地冰封,其他地方冰冻三尺,而松花江沿岸到处是雾,真是雾气弥漫呀!

涌向、笼罩:是呀,夜深了,人们都进入了梦乡,只有雾气象笼子一样把十里长堤完全罩住,一片大雾茫茫。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几个词语!

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的?

5、师:可是有了饱和的水气还不行,他们能遇冷凝结吗?(能)

师:你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零下30摄氏度)

师:零下30摄氏度额多冷呢?课文开篇就告诉了我们。(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师:你还知道哪些形容冷的词语?

生:滴水成冰、冰天雪地、冰冻三尺、天寒地冻„„ B、凝结缓慢

1、这些雾气遇冷后又是怎样凝结成雾凇的呢?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来读一读,听完说一说你的感受(范读)

2、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谁想读?

3、这雾气一下子就这么多吗?出示“渐渐地......”

从哪些词知道的?(渐渐地、慢慢的,轻轻的,一层又一层的) 师:从这些词语你感受到雾凇的凝结的过程是快、还是慢?

师:我们就在这江边,雾气渐渐地涌向我们,笼罩了我们,淹没了我们,站在浓雾中,我们像是在哪儿呢?(仙境中)

师:就请你读出这飘飘欲仙的感觉中,(指生再读)

4、请同学们翻开课后习题4,你也能用上“渐渐地”、“慢慢地”或“轻轻地”说上一句话吗?(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这句话)

5、你们读的这段话,有一个动词概括雾凇形成的神奇,哪个字?(镀)

“镀”是个动词,见过什么叫镀吗?(轻轻地涂)

(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的) C、奇特自然

1、(出示图片)这蒸腾的雾气多么像一支神奇的画笔,在静寂的夜晚悄悄地、精心地画着,“镀”着,让人不禁好奇,是谁画出了这一幅美丽的图画?(大自然)

2、大自然是一位能工巧匠,这些都是他的杰作(出示图片),无所不能的大自然开辟出壮丽的山河,也能雕刻出如此细腻的凇花,你有什么相对这位能工巧匠说的吗?(自由练说)

3、瞧,在这位能工巧匠的手下,毫无生气的树木变了,(出示填空题:最初像_____,逐渐变成_______,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_______。)指名回答

4、多么美丽的吉林雾凇,多么神奇的大自然,我们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出示第二小节)

过渡:松花江畔的银松雪柳是壮美的,他的形成过程也是十分有趣的,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下面就让我们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淞!(播放视频)

(二)景色奇丽 A、色彩美

1、多美的雾凇啊!你想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它呢?自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回答,(出示:晶莹洁白,银光闪烁,美丽动人)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雾凇美在什么地方?(板书:色彩美)

过渡: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它奇在哪?(景色奇)。

2、 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好吗?(女生朗读)

4、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B、姿态美

过渡:同学们,欣赏雾凇奇观还很有讲究呢!当地有俗语叫:“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也就是说,观赏雾淞的最佳时间是——清晨。

3 瞧,清晨的松花江畔,寒风吹拂,雾气缭绕,只见洁白晶银的霜花缀满枝头,晶银闪亮,把大地点缀得繁花似锦,(多幅图展示)看了这几幅图,雾凇各有各的姿态,你想到一个什么词?(千姿百态)

1、你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赞美雾凇吗?

出示:雾淞真是千姿百态啊,有的像______有的像______还有的像______。同桌讨论一下

(出示图片):这些树都不是树了,都成了美玉,玲珑剔透,令人心旷神怡。这真是——师引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2、人们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说出这句话?(惊喜)从哪看出?(标点“!”)

3、 谁愿意来读一读的!老师感受到你欣喜惊讶的感情了,同学们感受到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赞叹一番!(齐读这句话)

4、看到此情此景,我们的前国家主席江爷爷也不禁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此时,你若是一位吉林人,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带着骄傲自豪的心情,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 说一说

其实就在我们周围,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也有许多自然景观很富有情趣。比如说雾景、雪景。课件出示:一组雾景景图片。请你在下面的词语中选用几个说上一段话,描绘这雪景或雾景。

出示:凝结 笼罩 淹没 蒸腾 洁白晶莹 模糊 缀满 缭绕 弥漫 琼枝玉树

四、 总结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但这仅仅是我们祖国名山胜水中的一处,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老师刚讲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祖国的瑰宝,最后,让我们在奇丽的雾凇奇景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板书设计:

雾凇

形成之奇

中庸第10课时教案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体验生活,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写作方法; 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个性表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并沟通个体体验,体会天下至情——亲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2、难点:学习作者朴实自然的语言,沟通个性体验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

○、序曲

课前欣赏名曲《送别》。

一、 赏析名句,千古情怀看离情。

1、名句赏析

执子之手,与尔偕老。(《诗经》)

举手长老老,二情同依依。(乐府民歌)

与黯然伤神者,唯别而已矣。(江淹)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高适)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

2、小结: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以“送别”为题材写诗赋文,或壮别,或惜别;或亲情,或友情,或恋情;或豪情万丈,或柔肠百结,其中都蕴含着一些感人至深的东西,这是我们千古不变的情怀……

二、 走进文本,泪光点点读深情。

1、 复习:课文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主要是背影的描写),于叙事中表现了父亲无微不至的疼爱儿子,儿子百般怜爱怀念父亲,父子情深。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2、 儿子百般怜爱怀念父亲,有哪些表现?(流泪)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请找出文中“我”流泪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与哪些事有关。

——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奔丧途中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悲哀之泪)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车站望父买橘)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太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感动之泪)

——……,我的泪又来了。(车站找不到父亲的背影)(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早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去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不舍之泪)

——在晶莹的泪光中,……(别后读父亲来信,再现背影)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到:“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想见。——怀念之泪)

3、有人说,这四次流泪体现了“我”的感情变化,四次流泪分别是悲哀之泪、感动之泪、不舍之泪、怀念之泪,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作出赏析。

4、视频表演读展示及学生表演读。

5、问题探究一:有人说,本文失之伤感。“一个20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这么照顾,而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与大家交流。

(从特定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个人身份来分析。——文章感人的!)

6、问题探究二:以此文为例,文章要感人,在选材上有什么要求?

(真实,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小结:素材来源于生活,感动来自于真实。

三、 走出文本,春秋笔法悟语言。

1、 说说“春秋笔法”:孔子修《春秋》著微言而知大义,褒、贬尽含简洁文笔中,后称为“春秋笔法”。不仅记史,记人记事皆有此笔法。

2、 朱自清“春秋笔法”分析:

3、 1)叙事简洁,还原生活本色。

全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不着一“悲哀”,悲哀尽现。

2)描写方式为白描,再现生活情景。

所谓白描,就是不设喻,不加形容和修饰,用质朴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如实地记写出来,给读者以身临目击之感。

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太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完全用白描的手法。作者用廖廖的几个动词,写出了传神的细节……

3、小结:真情出自于朴素,形象来处于细节。

四、 贴近生活,回忆往事说亲情。

1、 同题作品赏析

我坐在车里,车子斜斜的就停在街心,后望镜里,还是看得见母亲的背影,她的双手,被那些东西拖得好似要掉到了地上,可是她仍是一步又一步的在那里走下去。

母亲踏着的青石板,是一片又一片碎掉的心,她几乎步伐踉跄了,可是手上的重担却不肯放下来交给我,我知道,只要我活着一天,她便不肯委屈我一秒。

回忆到这儿,我突然热泪如倾,爱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辛酸那么苦痛,只要还能握住它,到死还是不肯放弃,到死也是甘心。(三毛《背影》)

2、 师生作品赏析

我特意去看了我家的那座山。昔日荆棘满布、乱石突出的大山,杂木、柴禾都被父亲砍掉,并重新翻垦植上了新苗。我满眼晃动着父亲那双被砍刀和锄头磨过血泡、生成老茧的大手。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我的父亲却用他的爱征服了一座山。面对父亲征服的大山,我哭了,成年后我第一次哭了!(尹甫清《父爱不关诗》)

“琴琴!”背后传来熟悉而亲切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拧头一看,真的是爸爸!他把手中的袋子递给我,又从裤袋中掏出些钱给我,还叮嘱我要吃饱、好好休息、有事打电话回家,还未容我说一句话,那拉长的影子就消失在我的视线中了。……,那一夜我迟迟未眠,那拉长的影子湿润了我的心。(黄文琴《背影》)

暑假过去了,我要回远方的城市去读书。“乖孙女,好好读书,别太担心奶奶,奶奶会好好照顾自己的”!“奶奶,我会的。我会常会来看您的”。——临别的夜晚,杨桃树下,这些对白被我和奶奶演绎了无数次。奶奶告诉我门前的杨桃树是她在爸爸和叔叔外出的那一年亲手栽的,她想让儿孙们记着回家的路……

第二天,奶奶在杨桃树下向我挥手告别。杨桃树已经长高了,它的一片浓荫庇护着奶奶瘦弱的身影。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泪水模糊了我渐行渐远的脚步……(陈祖怡《故乡,那棵杨桃树》)

3、感人亲情自述。

五、 放飞思绪,我以我心写我泪。

中庸第10课时教案范文第6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掌声》。我将从本课的教材、目标、重难点,教学策略及程序等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首先,我来谈谈对本课教材的理解,并做一个简单的学情分析。

一、说教材

《掌声》是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安排了《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好汉查理》四篇课文,一个“爱”字贯穿了全组课文,课文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让人为之感动。

《掌声》这篇课文作者以回忆的语气,饱蘸爱心的笔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身患残疾、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

这篇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通过对英子外化的行为描写来表现英子内在的心理变化,如课文中的句子: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两个‘总是’,说明时间已经很长了,每次都是这样。默默,表现出她的无助,总是给人一种偷偷的感觉;“一角”、“早早”和“最后”:分明就是在躲着同学。极力掩饰的背后,是一位好强的女孩孤独而暗自神伤的身影,她的内心承载了太多的顾虑,不敢也无法跨出的第一步,使她越来越封闭自己。

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比如:“立刻将头低了下去”。这个简单的动作,表现出了英子内心的恐慌,她非常不愿意起身,但师命难为啊!最终“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同学们的注视下,她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同学们都将目光汇聚在她身上,那四十多双眼睛在英子看来就像一把把利剑仿佛要将她刺穿。“犹豫”的时间里,她经历了百转千回的心里煎熬。“眼圈红红的”有辛酸,有无助,有恐慌,想哭却又不敢哭。不长的时间,英子经历了复杂的内心挣扎。最终迫于无奈才“慢吞吞地站起”,但更多的还是她对自己的不自信,“同学们会笑话我走路的样子吗?”“要是故事讲不好怎么办?”------许多消极的想法困扰着她,可就在这样的矛盾中,她还是顶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如果不是她的勇敢和坚强坚强,英子就没有勇气跨出这艰难的第一步。教学时就需要引领学生“由外向内”感受这些情感,体会文章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

综上所述,结合《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移情体验等方法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并能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2.随文识字,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鼓励”等词语;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3.通过“由外向内”体悟法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既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又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这篇课文表现了掌声的内涵是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主要是通过英子的前后变化来表达的。故我将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感悟掌声内涵定为本课教学重点。

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感悟掌声内涵定为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通过外在行为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读中悟理,步出对英子同情的淤潭,诞生一种新的观念——生命需要掌声。

本课的设计我主要是在这两条设计的理念的支撑下展开的:

二、设计理念:

1.建设以学为主的课堂,找准教学的起点,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经验、阅读体验,以学定教,还权于生,让学于生,关注学生学的整体性,学的连续性,学的深入性,让课堂走向“生本”。

2.以学习语言文字为中心,以提高语文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为重点,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少分析,多揣摩,多体验,带领学生深入到课文的语言之中,学习语言,借鉴语言,运用语言,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习语言文字,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具化为教法,学法则为:

采用以情为重点,以“掌声”为核心;抓文本的空白点、聚焦点、发散点;采用朗读法,对比教学法让孩子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英子”交流,潜心涵咏,品读体悟。同时通过“质疑问难”“对比学习”等学法,有目的、有重点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能力,力图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

下面我来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我分三个板块进行:

1、情感渲染,进入文本;

2、掌声感悟,研读课文;

3、掌声再悟,升华情感。

第一板块:情感渲染,进入文本

1、我这样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掌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个叫英子的女孩,她在一节课上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那掌声带给了她无穷的力量,甚至改变了她的人生。

2、此时,课件出示英子的来信,学生齐读:“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笑着面对生活。”

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英子,继续去聆听她的故事吧!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清新自然的导入方式,既让学生很快地再次进入了课文,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掌声—是—鼓励、信心、力量”的初步体验。】

第二板块:掌声感悟,研读课文

这个板块我分这样两个环节展开教学:一前后对照,把握主线,二研读词句,领会掌声

一、前后对照,把握主线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英子。一开始,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预设学生会说:残疾、忧郁、沉默、内向等)我随机板书:忧郁

2、接着让学生说说继续这样,英子今后的生活会怎样?)我再饱含感情地设问:同学们,你们希望英子这样下去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你们希望看到一个怎样的英子呢?

3、这时,出示这句话: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4、学生齐读后,我追问:这还是一个忧郁的孩子吗?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预设学生会说:开朗、活泼、快乐、开心等)我板书:开朗

5、环节的最后,揭示掌声:从忧郁到开朗,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同时出现在一个孩子身上,真让人难以置信。究竟是什么改变了英子?掌声,真的有那么神奇的力量吗?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故事会。

【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考虑的:故事往往都有一个核心点,它能够贯穿故事的各个环节。本文的核心点是“掌声”。所以我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个核心点,利用这个线索来组织文章的结构,就能达到使文章结构紧凑、中心突出的效果。】

二、第二环节,研读词句,领会掌声

1、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把具体描写掌声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再想一想,这些掌声告诉英子什么?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书上。

2、接着集体交流,聚焦“掌声” (1)首先聚焦第一次掌声

出示: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①这是怎样的掌声?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把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送给英子吧。学生鼓掌,理解热烈而持久。

②同学们,你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预设学生会说:你要勇敢,不要害怕等) ③追问:你怎么知道英子害怕呢?从哪些词句中看出?请同学们再次读读第

2、3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来。读后反馈。

A出示句子一: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①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学生会说:英子十分紧张,她怕自己讲不好,又担心同学们会嘲笑她等)

②接着,我及时鼓励学生:同学们很聪明,都能透过文字猜测英子的内心世界。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B、指导朗读后,出示第二个句子: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现在我请大家都来当一次英子,老师则是英子最知心的朋友,你们愿意把心里话告诉我吗?(学生当然会说愿意。)那英子,你在犹豫什么呢?英子,你为什么慢吞吞的站起来?英子,你的眼圈儿怎么红了?(学生也许会说:我怕同学们嘲笑我。我很痛苦,我不愿意让大家看我的笑话。)

这时,我及时鼓励学生:谢谢你们,你们让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痛苦、无奈的英子。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学生体会心情后齐读: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C、这个残缺的女孩,尽管自卑、紧张,但她还是站了起来,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此时,再次出示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先请学生读。

读后,我是这样引导的:在大家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让我们再次把热烈而持久的掌声献给英子。学生鼓掌,然后齐读这句话。

面对同学们骤然响起的掌声,英子会想些什么?(预设:也许她会想我要加油!也许她会想我要勇敢等)

小结过渡: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给了英子莫大的鼓励,所以当掌声平息,英子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自己的一个小故事,英子也因此获得了第二次掌声

(2)接下来,聚焦第二次掌声

直接出示第二次掌声引读: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她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同学们,你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英子,你讲得太精彩了!英子,你真棒!等)

接着我深情导读:同学们,让英子听到你们的称赞吧!学生齐读

然后我说:同学们,听到这热烈的掌声,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什么?学生畅谈,我说:但英子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3)第二板块的下一步是:总结提升

教师:在这热烈的掌声里,我们看到了英子被感动的心;在这掌声里,我们看到了英子迷人而久违的微笑。同学们,掌声的力量是巨大的,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从那以后,英子就变了一个人了,(指板书)她从“忧郁”变成了“开朗”。现在的英子,和许许多多的孩子一样,活泼开朗地生活着,这真诚的掌声改变了英子一生的命运,也难怪英子在来信中说——学生齐读: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笑着面对生活。

那掌声就像一缕阳关,冲破了英子内心的阴霾,同学们金子般的爱心就像春风融解了英子内心的冰川,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改变英子一生的那两次掌声,齐读两次掌声。

【 这一环节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循着学生的体会走近英子,发挥教师情感对诱发和深化学生内心体验的导向和催化作用,抓住文本的几个情感点,如犹豫,掌声的无言含义等引导感受英子的感受,读他们想读之点,品他们想品之处,或词、或句、或段、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能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生发相应的情绪,并做适当提升,升华情感。】

三、第三板块,掌声再悟,升华情感

1、同学们,这掌声仅仅指这次掌声吗?那你觉得这掌声中还包含着什么?(关爱、鼓励、尊重、赞扬„„)

2、这掌声包含了太多太多,使它充满了神奇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力量吧! 课件显示抗震救灾的官兵、奥运冠军、普通工作者等图片,配乐深情朗诵: 掌声 是一首美妙的歌,它能唤起人们的勇气! 掌声 是一朵芳香的花,它能够使人振奋起来! 掌声 是一轮早晨的太阳,它能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 掌声 是一把钥匙,它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 是一片宽阔的海洋,它能把害羞淹没! 我们的生活需要掌声,让我们为自己鼓掌, 也学会为别人鼓掌。

3、此时此刻,你最想把掌声送给谁?你想用掌声来向他表达什么?请你把自己的话写在小卡片上。完成的同学可以自由地大声念出来。

【我通过简短的语言,再一次激起孩子们心灵深处的感动,使孩子们能够情不自禁地产生联想,说出自己的感受。孩子们对掌声的感悟一下子从课文里延伸到了生活中,并且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

4、读了《掌声》这篇课文,老师的心里也特别感动,让我想起了一首歌—《掌声响起来》。伴着音乐结课: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需要关爱。珍惜别人的掌声吧!同时也不要忘记把我们的掌声献给别人,因为,那是爱的音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板画心形)

【此时,学生的情感与文中的人物情感融为一体,真正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点关爱,达成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四、说板书设计:

29 掌 声

忧郁 小英 开朗 心形

【此篇板书设计力求做到紧扣教材,用词精当,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总的来说,这节课无处不在的语言训练,或读悟,或领会,或积累,或升华,它带着浓浓的语文味,带着浓浓的情感,融入教学,融入故事,也融入心里,真正做到了用心灵去对话。

上一篇:消防安全操作规程范文下一篇:作文我长大了5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