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腺瘤范文

2023-09-21

纤维腺瘤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复习辽宁省肿瘤医院病理科2005至2009年经外科手术切除的胸腺瘤切片50例, 男23例, 女27例;年龄17~73岁, 平均 (52±10.7) 岁;伴重症肌无力6例。临床主要症状为气促、咳嗽、胸闷、胸痛。肿瘤直径 (8.9±3.8) cm。

1.2 方法

10%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制片, HE染色。免疫组化SP试剂盒及E M A、C K、C K 1 9、C K 7、C K 5/6、C K 2 0、V I M、C D 3、C D 5、C D 2 0、CD99、CD1a、TDT抗体购于北京中山公司, 免疫组化染色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病理诊断

临床分期标准。按照WHO (2004) 胸腺肿瘤组织学分型, 由3名有经验病理医师共同做出诊断。Masaoka分期Ⅰ期:镜下见少量肿瘤浸润包膜, 包膜完整;Ⅱ期:肿瘤已浸润包膜外胸腺组织;Ⅲ期:肿瘤侵犯心包、肺或大血管;Ⅳ期:肿瘤种植胸膜, 并转移至淋巴、血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SPSS软件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胸腺肿瘤WHO组织学分型与分期

A型、AB型Ⅰ-Ⅱ期占100%, B3型Ⅲ-Ⅳ期占80%;胸腺癌Ⅲ-Ⅳ期占100%。B2, B3和胸腺癌III-Ⅳ期患者比例高于A, AB, B1型 (P<0.05) (表1) 。

注:a:与A, AB, B1型比较,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2.2 胸腺肿瘤

WHO组织学分型及肿瘤大小的关系A、AB、B1、B2、B3型肿瘤大小分别为 (8.2±5.6) 、 (9.1±4.3) 、 (9.5±6.0) 、 (5.4±2.9) 、 (7.1±1.3) cm, 无明显差异, 而胸腺癌明显>其它各型 (14.2±2.6) cm。

3 讨论

按2004年WHO组织分类, 胸腺上皮性肿瘤分A、AB、B1、B2、B3型及胸腺癌。A型主要由单一的梭形上皮细胞构成, 无异型, 淋巴细胞少。B型按上皮细胞异型性程度和淋巴细胞的比例, 分B1、B2、B3型。B1型形态与正常胸腺很类似, 富于淋巴细胞, 上皮细胞少, 异型性小。B2型上皮细胞增多, 核异型性增大。B3型无完整包膜, 浸润性生长, 主要由上皮细胞组成。AB型有类似A型和类似B型成分。胸腺癌是恶性上皮性肿瘤, 缺乏未成熟淋巴细胞。本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胸腺上皮细胞CK和EMA多阳性, VIM部分阳性, 可与间叶性肿瘤鉴别。与淋巴瘤鉴别, 胸腺瘤CD3、CD5阳性, 有上皮性标记细胞, 同时胸腺瘤未成熟T淋巴细胞CD1a、TDT、CD99阳性, 可鉴别B3型和胸腺癌。CK20、CK19、CK5/6、CK7、CD117、CD5等可排除其他非胸腺来源上皮性肿瘤。胸腺瘤的诊断必须把病理形态与临床相结合。本研究中组织学分型较低的A型, AB型, B1型以Ⅰ-Ⅱ期患者为主, 而分型较高的B3型和胸腺癌以Ⅲ~Ⅳ期为主, 表明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分期明显相关, 这与文献报道一致[2]。随着胸腺瘤WHO组织分期增高, 其生物学行为更恶, 侵袭、转移性更强, 预后也更差[2]。

总之, WHO胸腺瘤组织分型 (2004) 和Masaoka分期相关性较好, 能反映其生物学行为, 对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有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腺瘤WHO组织学新分型的临床病理联系。方法 复习50例胸腺瘤的病理切片, 分析WHO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关系。结果 A型、AB型Ⅰ-Ⅱ期患者占100%;B3型Ⅲ-Ⅳ期占80%;胸腺癌Ⅲ-Ⅳ期患者占100%, WHO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明显相关 (P<0.05) 。A、AB、B1、B2、B3型肿瘤大小无明显差异, 而胸腺癌明显>其它各型。结论 WHO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分期相关性较好, 能反映其生物学行为。

关键词:胸腺瘤,WHO组织学分类,Masaoka分期

参考文献

[1] Muller-Hermelink H, Enge lP.Tumours of the thymus[M]:Tumours of the Lung, Thymus and Heart.Pathology and Genetics.Ly-on:IARC Press, 2004:145~247.

纤维腺瘤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消化内镜室行结肠镜检查病人患者, 共发现结直肠腺瘤61例, 其中男31例, 女30例。年龄范围7~82岁, 平均46.5岁。全部病例均按结肠镜检查常规准备, 应用奥林帕斯-240、潘太克斯3500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腺瘤部位和大小、形态以内镜下描述为准。其中结肠腺瘤35例, 直肠腺瘤26例。内镜下电切或活检的结直肠病理组织标本由2位高年资病理医师进行诊断与分型。腺瘤组织学类型如下:管状腺瘤33例、混合性腺瘤15例、绒毛状腺瘤例12例, 锯齿状腺瘤1例。其中非不典型增生36例, 不典型增生22例, 早期癌变3例。

1.2 方法

1.2.1 标本处理

组织标本均常规经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 酒精脱水, 二甲苯透明, 石蜡包埋, 做4μm连续切片。每例取8张连续切片, 其中2张用于HE染色进行病理分型, 其余6张分别用于钙卫蛋白和钙激活蛋白免疫组化染色。

1.2.2 主要组化试剂及方法

羊抗人钙激活蛋白多克隆抗体 (Santa Cruz公司, 美国) , SABC (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免疫组化试剂盒及DAB显色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免疫组化采用SABC法进行。鼠抗人钙卫蛋白单克隆抗体购自Thermo公司, 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天津市津脉基因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采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S-P法) 检测钙卫蛋白的表达。

1.3 Cap43的定量分析及结果判定

钙卫蛋白结果判定:采取已知的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 用PBS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细胞浆或胞膜染色强度判定:不着色 (-) ;浅棕黄色 (+) ;棕黄色 (++) ;棕褐色 (+++) 。+—+++细胞数>15%为阳性表达, <15%为阴性表达。

钙激活蛋白结果判定:阳性对照采用钙激活蛋白高表达的小鼠肾脏作为对照;空白对照用PBS代替特异性一抗。细胞浆或胞膜染色强度判定:不着色 (-) ;浅棕黄色 (+) ;棕黄色 (++) ;棕褐色 (+++) 。+—+++细胞数>5%为阳性表达, <5%为阴性表达。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5软件包对所得结果进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 以P=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钙卫蛋白、钙激活蛋白在结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各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钙卫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组织类型无关 (P>0.05) 。3种病理异型组织的表达差异存在差异, 非癌变组 (非不典型增生加不典型增生) 阳性表达率要明显低于癌变组, 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539, P=0.063) 。钙激活蛋白的表达同样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组织类型无关 (P>0.05) 。但不同病理异型性组织的钙激活蛋白表达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882, P=0.019) , 与非不典型增生和不典型增生组织相比较, 早期癌变组织钙激活蛋白表达率明显降低, 见表1。

2.2 钙卫蛋白、钙激活蛋白表达之间的关联性

对同一组织标本同时进行钙激活蛋白及钙卫蛋白的表达情况分布如表2所示。统计显示2种蛋白表达关联系数r=-0.104, 关联无统计学意义 (P=0.425) 。

3 讨论

钙卫蛋白是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胞浆来源的含钙蛋白, 主要来源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在许多炎症情况下含量增加, 可作为急性炎症性标志物。有研究显示在结直肠癌中, 粪便钙卫蛋白的含量明显升高[2]。钙激活蛋白 (calcium actived protein, Cap43) 基因又名N-myc下游调节基因, 是美国学者Salnikow在研究镍的致癌机理中发现的新基因[3]。被认为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可作为有效的诊治指标[4]。在我们的前期研究中对结直肠癌组织中钙激活蛋白、钙卫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发现2种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部位及癌组织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均无关。但2种蛋白在结直肠正常组织、腺瘤组织和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钙激活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显著低于结直肠正常组织和腺瘤组织, 于此相反, 钙卫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结直肠正常组织和腺瘤组织, 并且其实际表达于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间质细胞, 主要位于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5,6,7]。本次我们检测对比了结肠腺瘤中2种蛋白的表达, 发现2种蛋白的表达与均与结直肠腺瘤患者的性别、部位及组织病理类型无关。但与腺瘤的病理异型性有着密切相关性。发生早期癌变的组织中钙卫蛋白表达率明显升高, 而钙激活蛋白表达率显著下降, 这种变化趋势与它们在结直肠良恶性肿瘤表达的差异是一致的。提示在腺瘤癌变的早期已经出现钙卫蛋白及钙激活蛋白表达的异常, 钙卫蛋白的高表达及钙激活蛋白的低表达可成为早期预测腺瘤癌变的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钙卫蛋白由两条重链14和一条轻链8非共价结合形成异二聚体, 每条链可结合2个钙离子, 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具有抗蛋白酶活性, 在肠腔和外界环境中长期保持稳定, 不被各种酶和细菌破坏。Salnikow[3]等研究镍化合物产生cap43过程中发现, 游离钙离子载体A23187刺激cap43基因的大量表达, 提示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升高是诱导cap43基因表达的重要原因。作为同样与钙离子相关的蛋白, 推测可能存在某种关联, 但我们的研究表明, 虽然它们在腺瘤的癌变中表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 但这种变化不存在关联性。

摘要:目的 探讨钙卫蛋白、钙激活蛋白在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结直肠腺瘤组织标本中钙卫蛋白、钙激活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钙卫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组织类型无关 (P>0.05) 。钙激活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组织类型无关 (P>0.05) 。但不同病理异型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882, P=0.019) 。钙卫蛋白和钙激活蛋白表达无关联 (r=-0.104) 。结论 钙卫蛋白的高表达及钙激活蛋白的低表达可成为早期预测腺瘤癌变的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关键词:钙卫蛋白,钙激活蛋白,结直肠腺瘤,免疫组织化学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等.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934.

[2] Hoff G, Grotmol T, Thiis-Evensen E, et al.Testing fo faecal calprotectin (PhiCal) in the Norwegian Colorectal Cancer Pre-vention trial on flexible sigmoidoscopy screening:comparison with an immunochemical test for occult blood (FlexSure OBT) [J].Gut2004, 53:1329~1333.

[3] Salnikow K, Blagosklonny MV, Ryan H, et al.Carcinogenic nickel induces genes involved with hypoxic stress[J].Cancer Res, 2000, 60 (1) :38~41.

[4] 庄利萍, 薛喜筠, 高倩, 等.NDRG1基因与肿瘤的研究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 2009, 24 (3) :211~212.

[5] 秦宝山, 马应杰, 王水红.钙卫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杂志, 2010, 19 (12) :1081~1083.

[6] 王水红, 马应杰.大肠癌组织中Cap43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 2010, 50 (6) :55~56.

上一篇:二年级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八上生物复习提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