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范文

2023-09-21

临床诊断范文第1篇

A.机油压力偏高 B.充电灯亮 C.冷却液渗漏 D.无法熄火 2.在汽车电子装置的故障中由于部件间以及部件与外界的错误连接引起的占比约()。

A.20% B.40% C.60% D.80% 3.换件诊断法可以简化故障诊断过程,是一-些疑难故障有效的诊断方法之一。应当注意的是,替换用的备件应是试验过()。

A.可靠件 B.新部件 C.拆车件 D.试验件 4.使用传感器模拟试验中,模拟水温传感器、空气温度传感器工作电阻范園是()。

A.0∩~100 B.1800~10Kn C.500~10KQ D.10K0~ 100K0 5.真空表表头的量程程为( )。

A.20-100kPa B.30- -90kPa C.30-50kPa D.0--101.325kPa 6.不属于空调制冷剂回收加注机功能的是()。

A.冷媒加注 B.冷媒回收 C.空调检漏 D.冷媒鉴别 7.数据流分析方法是分析数据流的工具,其中值域分析法和( )是对某一数据作具体分析的方法。

A.因果分析法 B.关联分析法 C.比较分析法 D.时域分析法 8.电控自动变速器失速试验是为了检查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 )和变速器的离合器及制动器是否打滑。

A.油压是否正常 B.变矩器性能的好坏 C.换挡的平顺性 D.档位是否正确 9.下面那个部件损坏不会引起离合器的异响( )。

A.离合器的分离轴缺油 B.发动机怠速不稳 C.发动机支架胶垫损坏 D.发动机缸体与飞轮壳连接螺栓松动 10.减振器失效的车辆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易引起( )现象。

A.加速性差 B.车身强烈振动 C.转向不灵 D.制动变差 11.不能通过人工经验检测法中“看”的检测法目测检查空调系统的项目是( )。

A.冷凝器、蒸发器表面是否脏污、变形 B.制冷系统管路接头表面有无油迹、渗漏 C.压缩机安装是否牢固 D.管路内部的压力状况 12.判断汽车多路信息传输系统故障是否为链路故障时,一般采用( )或汽车专用光纤诊断仪来观察通信数据信号是否与标准通信数据信号相符。

A.万用表 B.故障诊断仪 C.示波器 D.车上仪表 13.对汽车汽油发动机系统进行尾气排放不合格的综合故障诊断时,可能包含有故障码分析、数据分析、点火波形分析、尾气分析、( )等。

A.燃油压力测试 B.冷却液面冰点检查 C.蓄电池静态电压检查 D.散热水箱清洁检查 14.汽车故障发生时候,可参考的仪表指示值有转速、水温、车速( )。

A.燃油表 B.机油液位 C.档位 D.里程 15.在纯电动车汽车全部断电或部分断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必须完成下列措施:断电;

挂锁;

( );

放电;

悬挂标示牌;

装设遮栏;

有监护人。

A.初检 B.连接诊断仪 C.验电 D.记录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属于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基本类型的电子信号要素主要有( )。

A.直流(DC)信号 B.交流(AC)信号 C.高频信号 D.频率调制信号 17.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对故障车辆的基本信息的了解、初步故障诊断方案确认、( )、确认故障点和故障排除的验证几个环节。

A.故障现象的确认 B.测量和分析 C.故障原因的分析 D.部件更换 18.对于液压制动系统故障诊断的基本检测,主要包括对( )和制动液的排气处理。

A.制动距离的检查 B.制动液面高度检查 C.制动阻滞的检查 D.真空助力器的性能检测 19.综合故障诊断中,问询故障发生时的条件包括( )。

A.温度 B.天气 C.道路 D.交通 20.身上携有或内置有以下设备( )的维修技师不能从事高电压车辆相关工作。

A.内植除颤器 B.心脏起搏器 C.助听器 D.胰岛素泵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词语解释正确与否,在括号内正确打√,错误打×。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设计故障、制造故障、使用故障和维修故障四种故障同属于人为故障。( √ ) 22.故障码分析包括读取故障码和分析数据两个部分。( × ) 23.数据流中的参数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数值参数和状态参数。(√ ) 24.内窥镜常用于检测诊断汽车发动机,大大降低了修理时间及费用,同时也避免了对机件多次拆装而造成的损害。( √ ) 25.车辆使用说明书不属于汽车故障诊断的技术资料。( × ) 26.在自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中,可以随意拆卸。(× ) 27.前轮定位包括前轮外倾、前轮前束、主销后倾和主销内倾。(√ ) 28.汽车底盘异响常用排除法进行逐步排除故障点。( √ ) 29.CAN数据传递终端实际是一个电容器。( × ) 30.在高电压车辆或配有电气混合驱动的车辆上高电压电缆为黑色。( × ) 四、简答题(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31.简述使用汽车故障码分析的流程。

答:(1)读取故障码,使用汽车故障电脑诊断仪进入读故障码功能。(1分) (2)记录故障码,例如:有1个故障码P0110。(0.5分) (3)试车再现故障症状(按照问诊所记录下的行驶状况或OBD-Ⅱ所规定的行驶循环驾驶车辆试车)(0.5分) (4)清除故障码,使用汽车故障电脑诊断仪进入读故障码功能。(0.5分) (5)确认故障码清除,使用汽车故障电脑诊断仪再次进入读故障码功能。(0.5分) (6)再次试车再现故障症状,按照问诊所记录下的行驶状况或OBD-Ⅱ所规定的行驶循环驾驶车辆试车。(0.5分) (7)读取故障码,使用汽车故障电脑诊断仪进入读故障码功能。(0.5分) (8)再次记录故障码。(0.5分) (9)分析故障码,包括故障码性质、设置条件、冻结数据祯和失效安全模式分析。(0.5分) 32.简述汽车故障诊断仪一般具有的功能有哪些。

答:(1)答:读取故障码。(0.5分) (2)清除故障码。(0.5分) (3)读取电脑版本信息。(0.5分) (4)读取VIN码。(0.5分) (5)读取车辆的数据流。(0.5分) (6)保养灯归零。(0.5分) (7)示波功能。(0.5分) (8)元件动作测试。(0.5分) (9)匹配、设定和编码等功能。(0.5分) (10)在线学习等操作功能。(0.5分) 33.简述汽车故障诊断中数据采集的作用有哪些。

答:(1)验证对故障初步诊断的正确性。(1分) (2)捕捉疑点一针对没有故障码的故障。(1分) (3)捕捉偶发故障的原因。(1分) (4)捕捉故障发生的过程。(1分) (5)捕捉多因一果的原因点。(0.5分) (6)验证修理后的结果。(0.5分) 34.简述汽车电源系统的性能测试应包含哪几个状态的参数。

答:(1)静态的电压,一般情况下汽油发动机的电压应大于12.6V为正常。(1分) (2)起动电压,起动发动机期间的电压。(1分) (3)怠速时的电压,检查发电机的发电状态。(1分) (4)高怠速(发动机转速2000rpm左右)时,检查发电机的发电高电压值。(1分) (5)起动电流、怠速和高怠速的充电电流。(1分) 五、论述题(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35.试述汽车故障按发展过程和故障存在的时间分类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临床诊断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来收治的各型踝部损伤患者60例, 男42例, 女18例, 年龄15~78岁, 受伤原因:扭伤46例, 车祸10例, 重物压伤1例, 坠落伤1例, 其它2例, 左侧35例, 右侧25例, 新鲜骨折52例, 陈旧性骨折8例, 开放性骨折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4h~8d, 平均6d。

1.2 诊断

依据伤史, 局部肿胀、X线检查即可诊断。骨折的分型和损伤程度, 需依据X线显示的骨折线型、距骨在踝穴内的移位方向, 胫腓下联合的间隙宽度来进行分类。但判断踝外侧区, 复合胫腓下韧带联合的损伤有时有困难, 必要时作CT及MRI检查帮助诊断。

1.3 方法

摄X线片, 如果患者不能稳定承重, 或者内外踝周围疼痛, 目前的指导方针建议拍踝关节X线片。沿远端胫腓骨的后缘在末端或者末端6cm以内有点则行X线摄片, 这已经减少了15%的不必要的踝关节片子。如果点在足中部, 应该照足部X线, 尤其是舟骨和第5跖骨基底部。

2 X线片表现与结果

2.1 外旋型损伤

(1) 腓骨远端于胫腓联合部或以上骨折:骨折线为斜形或蝶形, 呈前下至后上, 侧位折线显示最清楚, 而正位则不易发现; (2) 内踝于内踝穴平面或以下发生撕脱骨折:折线呈横形, 骨折块总向腓侧移位; (3) 后踝骨折:骨折线均呈纵形, 侧位折线显示最清楚, 骨块向上错位; (4) 关节脱位:单踝、双踝或三踝骨折均可发生距骨半脱位, 一般是向外、向后脱位, 其特点是内踝关节间隙极度增宽, 但胫腓联合却无明显分离。

2.2 外翻型损伤

(1) 单纯三角韧带撕裂:正位常规X线照片常无重要发现, 足外翻位检查时, 可见踝内侧间隙显著增宽; (2) 内踝骨折:单纯的内踝骨折几乎都属于外翻损伤, 骨折部位常见于内踝穴平面或以下, 折线多为横形或向内上方斜形, 内踝骨折块不同程度向外错位, 并可嵌于内踝关节间隙内; (3) 腓骨于下胫腓联合上方或下方发生横形或斜形骨折, 骨折线于正位片显示最清楚, 由内下至外上方, 远折端向外移位[2]; (4) 距骨脱位:距骨向外脱位, 内踝关节间隙增宽的程度与胫腓联合分离的程度完全一致; (5) 后踝骨折:少见, 距骨向后向外可发生后踝骨折。

2.3 内翻型损伤

(1) 外侧韧带撕裂:正位常规X线照片常无重要发现, 足内翻位检查时, 可见踝外侧间隙显著增宽; (2) 外踝骨折:骨折发生于联合部者, 折线呈横形, 断端向内移位, 向外成角;骨折发生于联合部以下者, 常于外踝末端内侧见一撕裂的小骨折片; (3) 内踝骨折:较为常见, 其特点是:骨折位于胫骨下端关节面与内踝根部交界处;骨折线向内上方行进, 几乎垂直, 造成纵形劈裂骨折;距骨向内脱位时, 内踝骨折端可明显向内上错位;胫骨远端内侧关节持重面压缩骨折; (4) 后踝骨折:十分少见, 只在伴有距骨后脱位才产生。

2.4 垂直压迫型损伤

(1) 胫骨远端粉碎骨折, 胫骨滑车面压缩; (2) 内、外踝骨折并向两侧分离, 胫腓联合也可发生分离; (3) 胫骨下关节面前缘或后缘受距骨体冲击而骨折, 距骨可向前或向后上脱位。

3 讨论

X线检查对诊断骨与关节的外伤具有重要意义, X线检查可明确有无骨折或脱位, 可了解骨折和脱位的程度, 可在透视指导下复位, 复位固定后可观察复位是否满意, X线检查还可观察骨折或脱位的愈合过程及有无并发症[3]。X线检查还可确定是否为病理性骨折。踝部外伤X线表现特点及年龄的相关性, 对临床外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踝关节局部疼痛, 不能负重行走, 压痛明显, 有局限性或广泛性肿胀及皮下淤血, 相应骨折处畸形, 关节活动受限。当当踝关节受伤分离时, 骨或者韧带都可能受伤, 通过对解剖关系的了解, 如果踝关节失去正常形态但未见骨折时, 必定会发生韧带的损伤。因为韧带在X线上是看不到的, 韧带撕裂的诊断只能是间接的, 可以表现为明显的骨的分离, 或者明显的软组织肿胀。但是明显的踝关节及周围骨折和韧带混合性损伤可以在一次事故中同时发生[4]。充分的内收、外展、旋转或者向上的压缩力作用于踝关节时, 内外后踝可能发生骨折, 同时会不同程度地累及固定踝关节骨质的韧带。仔细观察踝关节的所有边缘可以发现大多数骨折。

摘要:目的 探讨踝部损伤的X线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60例踝部损伤患者行X线检查。结果 创伤机制可分为外旋型、外翻型、内翻型和垂直压迫型损伤4种类型。结论 X线检查对诊断骨与关节的外伤具有重要意义, X线检查可明确有无骨折或脱位, X线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

关键词:踝关节损伤,X线诊断

参考文献

[1] 姚太顺, 孟宪杰.踝关节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69.

[2] 王云钊, 李果珍.骨与关节外伤X线诊断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4:357~365.

[3] 门启文, 张晓秋.浅谈踝关节损伤及预防[J].中国疗养医学, 2005, 14 (6) :160~161.

临床诊断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做彩色多普勒超声孕中、晚期检查的孕妇360例, 孕妇年龄21~35岁, 妊娠12~42周。

1.2 仪器

使用ALOKA SSD 630, GE RT fino 510, 日本东芝240型B超诊断仪, 探头频率分别为310、350和 (或) 510MHz, 所有病例均为经腹壁探查法。探查体位为仰卧及侧卧位, 扫描方向为纵向、横向及斜向, 阳性所见打印记录。对可疑部位进行反复探查测量, 发现异常者1~2周复查随访, 以防漏诊误诊。

1.3 检查方法

首先常规观察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肱骨长、股骨长, 羊水平段暗区 (部分测羊水指数) 和胎盘分级;多切面扫查, 对可疑部位动态观察反复仔细检查及测量。超声检查1~2次确诊。

2 结果

在360例中检出胎位不正19例, 发生率52.79%;7例胎儿畸形, 发生率18.91‰;胎盘早剥12例, 发生率0.33‰;羊水过多3例, 发生率9.88‰, 羊水过少2例, 发生率5.56‰;脐带绕颈89例, 发生率247.11‰;死胎1例, 发生率1.17‰。

3 讨论

胎儿畸形:先天性胎儿畸形日益成为胎儿和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全国性分娩时出生缺陷监测结果为13.7%。超声诊断胎儿畸形是从形态学角度观察, 因此超声所能发现的胎儿畸形必然存在解剖上的畸形, 并且畸形明显到足以被超声发现。

3.1 无脑儿

如孕10~12周时仍探查不到头颅光环回声, 则提示无脑儿存在。无脑组织回声, 脑中线回声消失, 部分无脑儿脑组织自颅顶处向外甩出, 可见脑组织漂浮于羊水中。胎儿眼眶位置较高, 似蛙头状, 面部显示口唇和鼻部回声, 羊水量多。

3.2 脑积水

侧脑室无回声区增大, 第18孕周后, 侧脑室与大脑半球比值>0.5。少数病例可表现侧脑室枕角增宽, 侧脑室与大脑半球比值正常。脉络丛强回声在脑脊液中漂浮。但妊娠20周之前脑组织是在充满脑脊液的颅腔中生长发育, 脉络丛充满整个脑室, 因此诊断脑积水应慎重。

3.3 脑膨出

胎头颅骨环状回声形态不规则, 胎儿头枕、额部自颅顶向外突出一球形囊状物, 单纯脑膨出者为边界呈清晰的线状强回声, 内为无回声区

3.4 腹裂

胎儿腹壁有缺损, 缺损处突出一包块, 可有肠管、肝脏、脾脏、胃、心脏等。胎儿腹膜腔积液:胎儿腹腔内有大量液性暗区, 腹腔内容物漂浮于积液中。

本组360例胎儿中畸形儿186例胎儿畸形, 发生率18.91%。与上述全国及河南省出生缺陷结果基本相符, 超声显像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产前诊断方法, 其无损伤, 可多次使用, 实时观察, 易被孕妇接受, 是诊断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 尤其是在胎儿神经系统畸形、消化道闭锁、胎儿水肿、胎儿唇裂、成骨发育不全、软骨发育不全等方面畸形, 大多具有特征性超声图像, 诊断比较容易。本组对这些畸形检出率达100%。但由于种种原因, 如胎儿体位、羊水的深度及检查时孕龄的影响, 一般超声难以诊断, 易致漏诊。另外如延迟了胎儿结构异常发现的时间, 增加了围产儿的死亡率, 亦增加了孕妇的负担, 故我们认为应采取适时检查, 动态观察。我们一般首次系统检查胎儿结构畸形的时间为孕18~24周, 此时, 羊水较多, 有利于胎儿内脏结构及四肢等体表结构的显示, 此外此期诊断胎儿异常恰好是临床进行中期引产的适宜时机, 也是产前诊断所要求规定的时期。另外不同的病例, 出现异常声像图的时间不同, 如小型腹裂、脐膨出, 可随孕周的增加, 腹内压增高而突出;某些畸形常常在妊娠晚期才表现出来。鉴于上述情况, 我们的体会是需要动态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有条件者应于孕32周左右重复一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可疑病例增加超声检查次数并会诊, 对未显示部位详细记录以备再次超声检查时重点观察, 最大限度地减少胎儿出生缺陷的漏诊误诊以及减少一些由于胎儿某些生理功能暂时失调造成的假阳性

综上所述, 先天性胎儿器官形态结构发育异常种类繁多, 既往诊断较困难。B超技术可以良好显示胎儿的大体解剖结构, 实时观察妊娠子宫内胎儿的各个部位和器官的发育情况, 尤其是在孕20~22周, 胎体尚未过度屈曲, 羊水也较充分, 对胎儿内脏组织结构也能显示良好, 此时如果能够诊断胎儿发育异常, 及时进行中期引产是比较适宜的。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应用B型超声检查胎儿先天性畸形。结果 产前超声诊断360例畸形胎儿中, 350例得到证实, 符合率97.2%, 漏诊1例 (孕妇未按要求复诊) 。结论 B型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畸形具有重要价值, 超声检查能确定胎儿有无结构畸形, 诊断率高, 且无损伤性, 操作简便, 重复性强, 可作为常规产前筛查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胎儿畸形,超声检查

参考文献

[1] 贾清.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857.

临床诊断范文第4篇

【摘要】虽然我校留学生招生的是临床医学学生,但是公共卫生科目(Public Health)依然是每届学生必开的课程。所以如何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教学小组面临的新挑战。为此,我们将教学和实践过程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以期与同道们分享。

【关键词】留学生 教学实践 临床医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基金项目】2010年,安徽省教育厅: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实训中心(编号:20100337)。

一、前言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品牌的建立,越来越多的省属医学院校招收外国留学生,其国际生源大部分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国家,急性传染病仍占据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较大份额,如何培养留学生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将对教学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对突发公共卫生应对和处置不仅体现临床服务,而且需要整合基础学科、临床学科和预防医学相关学科;不仅体现医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体现公共卫生实践技能;不仅需要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需要引导留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这门课的教学面临诸多挑战。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内容中知识点与面

(一)特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社会公众健康有或可能有严重损伤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失误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它的特征主要有发生的突然性、事件的复杂性、公共性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是在2003年SARS疫情爆发后逐渐建立起来,并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自2003年之后,我国又经历了数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包括2004年北京SARS再次发生,2013年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流行,当时都能够快速有效应对措施。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环境设置

公共理论课程需要在教室内进行,由于我们的课程准备工作需要相关教具,使得教学工作相应扩展延伸,并且需要不同的学习小组,在相应的课程中需要收集各式各样的样品模型,并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虽然课程在教室内课堂上进行,但是我们需要把学生的思路拓展到课堂之外,积极地扩展学生的大脑思维能力。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过程中角色的配置

在此课程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就需要定位成幕后指导者。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的理论知识和政策加以引导,老师还需要不时进行指点,讨论结束时候即时总结。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重点考核

这一点尤为重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重点不在讲授,而在技能训练学生们需要在这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到实践技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考核不在卷面分数,而在对公共卫生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三、留学生的公共卫生教学实践

(一)留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留学生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语言问题。留学生来华都没有经过系统的汉语学习,而英语作为交流语言也存在中国人说英语的问题,都不是自己的母语,发音、语法都是很随意,老师如果语言功底稍差就可能存在交流问题;二是文化背景问题。留学生的教育经历和学习能力都是因人而异,所以老师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已经在等你讲新的知识点,但还有学生纠缠刚刚讲过的问题,解释再解释才能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传授。

(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在集体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留学背景以及发音、语速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听讲。同时,面对的留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不同于本国学生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整段的讲述,你不得不经常停下来解释学生没有听明白的地方,要耐心解释透彻的同时又要保证教学进度,肯定是个不小的挑战。

四、公共卫生教学过程中穿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

根据公共卫生学的特点,围绕目前公共卫生热点,我们在教学中设置了以下八大板块:社会因素与健康、化学环境与健康、儿童和青少年卫生、肥胖与营养不良、食物营养及身体活动与癌症、围产期应激与健康、铅污染与健康改善。加上绪论部分,共计12次课,每次安排3个课时来讲授。

(一)组织教学

每次课前都有一次集体备课,由本板块主讲老师来讲课,承担公共卫生学课程的其他老师来听讲,同时提问。这样对于主讲老师可以提前熟悉讲授课程内容,同时补充一些其他老师提出的建议内容。3个课时的安排是前2个课时讲授理论知识,后一个课时留下来依据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设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讨论。这一部分问题的设置非常重要,一方面要有新意,结合目前全球发生的热点特发公共卫生事件,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

(二)对学生的考核

结合理论讲授,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分析来进行问题解决。以突发H5N9禽流感为例,在医院收到几十例临床表现类似的病例后,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的多起养殖场家禽死亡报告,学生需要现场调查采样。现场调查标准设置、采集标本选择运输以及自身保护等,结合理论内容,学生必须很快解决。结合实验室诊断,学生需要知道该如何报告临床上存在的病例,如果是传染性疾病,还需要采取隔离措施。假如你是政府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如何处理。在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实践中,学生懂得了各种可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背景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在实践中学好了理论知识,并具备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五、总结

基于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发展中国家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状,我们在教学中加以思考和改进,做出了一些创新。这样的改进,可以激发留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的掌握公共卫生学知识,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也就会增加我国医学院的国际知名度,更好的实现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陶芳标,马骁,杨克敌.公共卫生学概论[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

[2]张燕,田芳.PBL 模式在留学生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5):39-39.

[3]陈继明,郭晓青,王英红.留学生妇产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71-73.

[4]田映红,赵岩,陈娟,张正刚.留学生生理学实验教学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 2013(29):145-146.

[5]关春芳.文化传播与高校留学生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2,7:56-57.

作者简介:

赵奇红(1977,11-),男,汉族,安徽省合肥市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共卫生。

李李(1964,01-),女,汉族,安徽省寿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卫生。

胡传来(1962,07-),男,汉族,安徽省六安市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公共卫生。

王华(1978,12-),男,汉族,安徽省枞阳县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肝癌基础与临床。

临床诊断范文第5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36例, 年龄24~67岁, 平均44岁。主要症状为月经过多、月经频发或子宫不规则出血等, 均无宫内节育器, 其中生育期妇女91例, 绝经后妇女45例。术前常规B超检查了解宫内、宫体及盆腔情况, 术中必要时B超监测。术前排除宫腔镜检查禁忌证。

1.2 宫腔镜检查

采用德国产STORZ电视宫腔镜。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 铺无菌巾, 碘伏棉签消毒宫颈管, 2%利多卡因宫颈管粘膜表面麻醉。若宫颈管内口紧, 可于宫颈两侧局部注射1%利多卡因5mL。以5%葡萄糖液作膨宫介质, 宫腔压力设置在10~13Kpa。缓慢置入宫腔镜并观察宫颈管有无异常, 由远及近观察宫腔整体形态, 全方位检查宫腔、两侧宫角、宫颈管, 确定子宫内病变或异常子宫内膜的部位、大小, 直视下对子宫内膜异常部位取活检、并常规诊断性刮宫, 组织送病理学检查。

2 结果

2.1 B超检查结果

术前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增生48例, 宫腔占位病变18例, 其余未发现宫腔内明显病变。B超检查宫腔内病变发生率为48.5%。

2.2 病理学诊断结果

子宫内膜增生67例, 子宫内膜息肉30例, 子宫粘膜下肌瘤5例, 子宫内膜炎9例, 子宫内膜癌2例, 宫内胚胎组织残留2例, 萎缩性子宫内膜4例, 正常子宫内膜17例。病理学诊断宫腔内病变发生率为87.5%。

2.3 宫腔镜诊断结果

宫腔镜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总的符合率为86.1%。其中子宫内膜增生56例 (83.6%) , 子宫内膜息肉32例 (93.8%) , 子宫粘膜下肌瘤5例 (100%) , 子宫内膜炎6例 (66.7%) , 萎缩性子宫内膜4例 (100%) , 疑似子宫内膜癌3例 (66.7%) , 宫内胚胎组织残留2例 (100%) , 宫腔粘连2例。宫腔镜诊断宫腔内病变发生率为80.9%, 见表1。

2.4 副反应

136例患者均能耐受宫腔镜检查, 2例患者轻度恶心呕吐反应, 术后即好转。术后常规口服预防性抗生素3d, 禁性生活2周, 未出现感染现象。

3 讨论

3.1 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的价值

以往对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 我们多采用超声影像及诊断性刮宫帮助医生临床诊断。超声影像具有无创伤、简便易行的特点, 故被广泛应用, 但B超检查对于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缺乏特异性[1], 且难以发现宫腔内小的病灶[2]。本研究中B超检查宫腔内病变发生率为48.5%, 而宫腔镜检查宫腔内病变发生率为80.9%。故利用宫腔镜直视下观察宫腔及宫颈管, 了解宫腔内病变的部位及性质, 特别是发现B超检查无法发现的微小病变, 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长期以来, 诊断性刮宫主要凭术者的感觉及经验, 对病变的位置及范围难以做出正确的估计, 易发生漏诊, 特别是局部小病灶及两侧宫角。研究表明, 即使有经验的妇科医生, 刮宫后内膜残留率仍高达20%~30%[3]。另外对于较大或较小的内膜息肉及粘膜下肌瘤诊刮并不能将病变刮出, 亦不能起到诊断的意义。而宫腔镜检查直接观察宫腔内形态及内膜病变, 予定位活检或诊刮。即使是宫腔镜下难以识别的内膜微小病变, 也可在宫腔镜下行遍刮获取子宫内膜, 靠病理组织学检查为病变组织定性。本研究显示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75.7%, 病理组织学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82.4%, 符合率85.2%。故只有在宫腔镜下获取子宫内膜组织, 才能为病理学检查提供良好的标本, 提高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率。

应当特别提出的是宫腔镜对于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宫腔镜操作能否使肿瘤细胞经输卵管进入腹腔引起腹腔内种植转移, 一直是临床医师非常关注和争议的问题。Revel等[4]回顾性分析1980年至2001年的相关文献, 认为目前尚不能确认宫腔镜操作后内膜细胞逆流至盆腔的机制, 也无前瞻性随机研究证实宫腔镜检查或手术造成肿瘤播散。但有研究显示当子宫内膜癌宫腔镜检查后将收集的腹腔液离心沉淀后进行细胞学检查和细胞粘附生存能力的实验, 发现71%的腹腔液有癌细胞, 42%扩散的癌细胞有再生种植能力[5]。故宫腔镜检查时必须尽量降低膨宫压力, 避免加压, 且尽量缩短检查时间。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影响须作进一步的经验积累和偱证。

3.2 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的安全性

宫腔镜检查操作简单, 时间短, 并发症少, 患者易耐受。常见并发症有宫颈裂伤、子宫穿孔、出血、感染、心脑综合征、过度水化综合征、气栓、膨宫液过敏反应等。有文献报道子宫穿孔发生率0.1%感染率0.8%~1%[6]。本研究中136例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这与手术操作时间短, 术者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有关。

如今, 宫腔镜检查已被誉为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7], 临床中查找异常子宫出血病因时, 宫腔镜检查作为主要检查手段, 结合B超与病理学分析可有效的明确诊断, 指导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36例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资料, 分析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结果 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宫腔内病变者110例, 占80.9%。宫腔镜诊断的宫腔病变依次为: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内、子宫内膜炎、子宫粘膜下肌瘤、萎缩性子宫内膜、疑似子宫内膜癌、宫腔粘连、宫腔内妊娠组织残留。结论 宫腔镜检查直观、准确, 是目前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最佳方法, 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

参考文献

[1] 白丽萍, 张艳开.宫腔镜、B超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及病理诊断符合率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 22, (2) :119.

[2] 夏恩兰.宫腔镜学及图谱[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75.

[3] 陆欢.官腔镜检查术在绝经后出血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 2006, 7 (7) :84.

[4] Revel A, Tsafrir A, Anteby SO, et al.Does hysteroscopy produce intraperitoneal spread of endometrial cancer cells[J].Obstet Gynecol Surv, 2004, 59 (4) :280~284.

[5] Arikan G, Reich O, Weiss U, et a1.Are endometrial carcinoma cells disseminated at hysteroscopy functionally viable[J].Gynecol Oncol, 2001, 83 (2) :221~226.

[6] 关铮.现代宫腔镜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153~154.

临床诊断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3月至2011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20例肝吸虫病患者, 男95例, 女25例, 年龄36~78岁。平均 (54.55±7.34) 岁。经肝吸虫酶标阳性证实56例, 粪便查见虫卵证实12例, 胃镜取十二指肠液查见虫卵证实8例, 手术证实44例。均有食生鱼等不良饮食史,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腹痛、间断性黄染等。

1.2 仪器与方法

Phillips Envisor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3.5MHz, 彩色超声多谱勒 (CDFI) 频率为2.5MHz。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观察肝实质内回声, 肝内外胆管壁厚度, 胆管内径, 胆管内胆汁的透声性, 以及胆囊内回声, 是否合并胆囊炎、胆结石及脾肿大。

2 结果

2.1 肝实质及血管回声情况

本组120病例肝脏均呈现轻度增大, 以左肝明显, 肝边缘钝, 肝实质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回声异常, 光点增粗, 回声增强, 分布不均, 可见小片状及条索状强回声。15例门静脉增宽, 门静脉主干内径1.3~1.6cm, 其余门静脉系统正常。

2.2 肝内胆管损害

胆管壁增厚型48例, 回声表现为肝内外胆管壁增厚, 回声增强, 局部肝内胆管呈“双轨征”, 或肝内胆管壁呈较均匀回声增强, 以肝左叶胆管明显, 胆管内回声不均匀。本组病例肝内胆管壁厚2.5~5mm。胆管扩张型43例, 表现为胆管内径呈不同程度扩张和局限性扩张, 以肝内胆管扩张较明显, 回声增强, 在肝内胆管周围可见数量不等、分布不均的斑点状、类实质强回声团块状及片状强回声, 如“落雪”样增强, 内部回声不均匀。扩张胆管内可见管状强回声虫体及蠕动现象具有一定特征性, 虫体长8~14mm。本组有39例可见管状强回声虫体及蠕动征象。类实质强回声团块最大9mm×12mm, 最小5mm×5mm。胆囊病变型29例, 表现为胆囊内斑点状强回声、类似泥沙样结石强回声团块及絮状沉积物, 无声影, 部分可见胆囊壁增厚、毛糙, 胆囊增大、胆囊内隆起性病变及胆囊内结石。团块最大7mm×8mm, 最小5mm×6mm。

2.3 诊断证实及误诊

本组120例患者, 误诊4例, 分别为胆总管结石2例、胆囊泥沙样结石1例、硬化性胆管炎1例。超声诊断率为96.67%。

3 讨论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 人类是其最终宿主, 由生食被感染的鱼肉、虾肉, 引起的一种胆道寄生虫病, 主要为成虫于肝内小胆管寄生起[2]。成虫寿命长, 并不断繁殖产卵, 肝内胆管可被成虫、虫卵及排泄物充满, 亦可移居至肝外胆管、胆囊内甚至胰管内。由于成虫及其排泄物进入胆总管, 导致胆总管扩张, 管壁增厚;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淤积, 形成阻塞性黄疸;胆汁排泄不畅引起细菌感染, 而发生胆道炎。成虫虫体碎片、虫卵等组织, 可形成结石核心而诱发胆道结石[3]。因此,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及时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超声检查是诊断肝吸虫病的主要手段, 本组诊断率达到96.67%。

通过分析本组120例病例超声回声特点, 总结如下: (1) 胆管壁:肝内外胆管壁增厚, 回声增强, 部分呈“双轨征”或短等号。本组误诊硬化性胆管炎2例, 鉴别要点是后者肝内胆管壁弥漫增厚、管腔闭塞, 胆汁透声性良好。 (2) 胆管内径:胆管内径多呈弥漫型不同程度扩张, 回声增强, 肝内胆管周围散在斑点状及“落雪”样增强回声。可见特征性管状强回声虫体, 有蠕动。本组误诊胆管结石1例, 鉴别要点为后者呈强回声、后后声影。 (3) 胆囊:胆囊内斑点状强回声、类似泥沙样结石强回声团块及絮状沉积物, 可见胆囊壁增厚、毛糙, 胆囊增大、胆囊内隆起性病变及胆囊内结石。本组误诊胆囊泥沙样结石1例, 应结合胆管扩张及管壁增厚等征象予以鉴别。此外本病肝脏轻度增大, 还应与慢性肝炎的鉴别, 慢性肝炎时, 超声可见肝增大, 肝实质内回声粗糙, 但无肝内胆管扩张, 尤其无节段性扩张所见, 肝内也无“落雪”样强回声。综上所述, 超声诊断肝吸虫病能明确病变位置、大小, 观察肝实质、肝内胆管及血管的变化, 具有准确率高、无创、快捷的优势。临床应用是应提高对各种特征性回声征象的掌握及与其他基本的鉴别, 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肝脏吸虫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20例肝脏吸虫病患者超声声像特点。结果 诊断正确率为96.67%, 有4例出现误诊。结论 超声诊断肝吸虫病具有准确率高、无创、快捷的优势。

关键词:超声,肝脏吸虫病,诊断

参考文献

[1] 梁萍.肝吸虫性胆道损害的超声诊断[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 27 (5) :785~786.

[2] 罗双琪, 孙恩涛, 高锡银, 等.胆道探查发现肝吸虫病一例[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0, 29 (1) :60~61.

上一篇:元旦祝福短信范文下一篇:愚人节来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