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笑温暖学生心灵范文

2024-02-25

让微笑温暖学生心灵范文第1篇

许昌市古槐街小学张秋红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曾指出:“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取决于智力因素,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人格,讲话艺术和处世本领。”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很明确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这种以人为本,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自然成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用爱为学生播撒心灵阳光

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孩子的言行既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教师自身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一颗赤诚的爱心来面对所有的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悦纳每一位学生;以一颗善良的心关心每一位学生;以一颗赏识之心鼓励每一位孩子;以一个智慧的头脑来引领每位学生,以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感染每位学生健康的心灵,教师要真正在“教书、育人”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整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健康向上的情趣带动整个课堂气氛。从走进课堂的那一刻起,就保持真诚的微笑、友善亲切的话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素质教育呼唤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尊重、信任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把他们看作是在人格上与我们平等、独立的个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种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的建设中,学会尊重、信任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建一种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

发展。

二、用心为学生创建心灵彩虹

1、充分把握阅读教学中的教育契机。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了大量的心理健康因素的课文。例如:有些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有的是要培养学生有集体荣誉感;有的是与他人和睦相处;也有的是要勇敢、要有毅力等。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块主阵地,以教材为载体,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而且现行教材所选编的课文不仅是思想性强、情感丰富、文质兼美的好作品,而且课后都有“感情朗读”的要求。教师可以采用“精讲多读、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来落实感情朗读,使每节课用来读书的时间不少于时间总量的二分之一。特别是对于中段语文教学尤其要以读促思,以思促悟,以悟促行。让学生在读读悟悟、悟悟读读中,受到文中人物品质的熏陶、激情的感染、情感的触动、美感的陶冶等,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人经常处在某种情感状态之中,受环境的影响,受他人情感的感染。因此,教学活动中,情感状态的创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其中,课文实例与教师的情感都将起相当大的作用。教材中一篇篇课文便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例子参照得好,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细细品味,榜样激励。如《军神》一课,文中的刘伯承元帅不愧是个大智大勇、心理素质极好的学习典范。学习课文时可抓住描写当时刘伯承元帅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词句细细体味。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并决心向他学习遇事冷静、沉着的心理素质。

(2)结合事例,评一评。如《晏子使楚》一文固然为了体现晏子的聪明才智,但也可结合当时晏子身处的环境、面对的人物来评评晏子勇敢面对挑战、承受挫折甚至侮辱,这种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我想也不失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个好材料。

(3)设身处地,议一议。如小语七册《元帅和小棋手》一课,可结合课文内容议议:“如果你是小聂卫平,你会怎样对待赫赫有名的大元帅?”或联系实际议论:“平时生活中,你是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技艺胜你一筹的长辈的?”旨在将自己融入其中,掂掂自己的胆量,审视自己的心理素质与品质。

还有很多如: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的课文有《自己去吧》《两只小狮子》,帮助学生排遣嫉妒情绪的课文,如《争吵》,高年级有《将相和》等;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课文,如《蓝色的树叶》等。还有许多这样的课文,都渗透了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关爱,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以及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待人处事、与人交往的道德观念和能力。作为语文老师,只要把握住这些文章的人文性质,就能很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2、巧妙利用实践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除了课堂上不失时机的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在课堂外我们同样可以结合语文教材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孩子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比如北师大教材第六册的第七单元是主题为“特产”的开放单元。我们从课文内外让学生搜集全国各地的特产,培养孩子的世界观,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博大、物产的丰富,学生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即对祖国的山水产生了向往之情。我们还可以教导学生从身边入手,去搜集双流的各个镇的特产,把这种对祖国的热爱迁移到眼前,对家乡的热爱。这个活动即让学生了解了知识,也从侧面激发了学生探寻周边生活的好奇心。同时,在活动中通过各种分工合作、小组交流及在活动中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让学生明白了要想小组成功,必须要共同克服各种困难和要维护集体荣誉感等道理。

3、真正关注习作教学中的心灵交流。

有时候小学生面对的问题可能通过自我调整仍不易解决。如果教师不够细心或了解不够,易使学生走入更深的障碍区。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开设班级秘密“知心信箱”,让学生通过写信、写作文将自己的心声呈现出来,便于教师了解事情

的原委,从而做到能与学生更好的沟通,起到更好的心理调解作用。学生通过书信传递的悄悄话,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真情流露。这样教师能够更好的捕捉学生的悲哀烦恼或快乐,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真正为学生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另外教师还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沟通如单独谈话、课堂眼神交流等,不仅加深了师生感情,而且促使学生悦纳自己,增强自信,形成更好的心理品质。所以习作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不容小视的一块“战地”。成功的教育者总是善于通过日记或是作文同学生进行心于心的交流与互动。特别是针对后进生、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尤为重要。同时,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回忆、挖掘、探索、研究生活中的事、物、情、理‘幻,在此过程中,受到习作内容的熏陶。如写父母的作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观察父母言行、了解父母工作和父母的愿望,并对父母说知心话。在习作准备过程中,拉近了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关爱、体谅、理解父母的情感,懂得要感恩,效果很好。

由此可见,通过书信、周记、日记,教师可以比当面谈话更全面、更真实、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其变化,从而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我想这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请利用好习作这块“战地”吧!

4、密切联系身边生活的丰富内涵

孩子们什么时候最快乐?过节时。我们的教学课文中,有许多隐含着不同的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这些节日文化中蕴含了取之不尽的教育源泉,以极具亲和力和吸引力的节日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增长学生见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让他们在快乐的节日气氛中变得更加懂事。如在“母亲节”的活动中,通过让学生搜集赞美母亲的诗,说一句赞美母亲的话,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不仅锻炼了学生,而且增进了母子(女)之间的感情,将道德、情感、创新渗透于节日活动中,沁 入了学生的心灵,塑造了学生健康的人格。

三、用情为学生描绘心灵绿色

赞美是一种心灵的雨露。对赞美的需要,深深地植根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可以说,需要赞美是人的本性,剧作家莎士比亚曾毫不掩饰地说:“赞美,即是我的薪俸。”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也说过:“一句精彩的赞辞可以作我十天的口粮。”成人尚且如此,孩子更需要赞美。适时、恰当地赞美,会让孩子受到鼓舞,激发孩子的自尊、自爱、自信。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穷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引领全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信达到一个个教学目标。比如组建学习小组,让每一个人在这个“小集体”中有一定的职务,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我让学习小组自编自导自演这篇课文,进行小组比赛,只见小组中每个人都摩拳擦掌,忙的不亦乐乎。小组内根据每个人的实力自己分工,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增添进一步学习的动力。除了小组活动,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具有一双洞察秋毫的眼睛,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欣赏他们的兴趣爱好、一言一行,乃至奇思妙想,还要毫不吝啬地向学生表达你由衷的欣赏,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走向成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毫不吝啬地表扬勇于发言的学生,当然也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来指出他(她)的错误。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虽然在不断的提高,但他们还不能充分的认识自我,出现了“自我感觉良好”的对自己估计过高或处于“不如他人”的过低、自卑的评价。这两种极端倾向都对学生发展不利。此时教师可用正确恰当的评价语,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同时教师应扩大评价范围,利用学生的朗读水平、写作水平、上课注意力是否集中、手抄报办的效果、作业书写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多元评价,特别是自卑的孩子。尤其要树立其学习自信心。过于自大的孩子也要使其正视是自己的不足。

所以让我们做一个永远的欣赏者,在学生心灵的沃土上播撒春雨,催发颗

颗希望的种子,因为这也是教师工作最大的乐趣。

让微笑温暖学生心灵范文第2篇

明晶宇

假期中,再次拜读了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及中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两本书,感触颇深,书中给了我用心做好教育的许多启示:爱心、耐心、尊重、民主、包容、倾听,这是他们成功教育的诀窍,他们用琐碎的平凡创造了教育的奇迹。

一、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近孩子心灵。小林校长能认真倾听小豆豆毫无逻辑的、东拼西凑的、断断续续的4小时的讲述,且不打哈欠,除了他,试问有几人能做到?作为教育者,他真诚而专心地聆听孩子纯真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作为教师,我景仰他的纯粹、真切和质朴!

二、尊重孩子,善待孩子富有个性的心灵。小林校长看见小豆豆在粪池掏口,一心一意奋战捞钱包时,他只看似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一句话虽简单,但体现了教育者的亲切、理解、信任,其中蕴含了深层的教育智慧:事情可以做,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在要求孩子们带好两种味道的饭菜时,小林校长不忘记交代:“不要太勉强,不要太奢侈”,因为他的智慧,学生们不会攀比菜的高级或寒酸,只要达到“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就可以了,孩子们也因此非常开心。童心在善待中张扬.

三、民主,是让孩子爱上学校,喜欢探究的直接原因。学生的学习从兴趣出发,学习就会水到渠成。小林校长从学生的内心需要出发,一反传统,以电车当学生的教室,允许孩子们找自己喜欢的位置坐,指引孩子从最喜欢的学科开始学习。这是真正的学习,不会发生心不在焉的情况。

四、亲近自然,这是对孩子心灵最本真的呵护。小林校长提倡午后散步,亲近自然。他给孩子探险的机会,鼓励孩子遵循自己的内心需要,做自然的自己。“视野所及,是一望无际的油菜花”“高大的樱花树,刚刚怒放”“天空蓝蓝的,许许多多美丽的蝴蝶翩翩地飞舞着”“远处近处都传来鸟儿悦耳的歌唱声,小豆豆的心里被喜悦塞得满满的”„„那是怎样的心灵释放,孩子的天性在那一刻,幸福地绽放!不必担心这会米有收获:这不经意的散步,常带给孩子们许多有用的知识:如油菜的雌蕊和雄蕊之分;蝴蝶的授粉„„小豆豆拥有了与众不同的童年:暑假帐篷露营;九品佛庙夜试胆量;伊豆温泉旅行;用蔬菜当奖品的运动会„„

合卷在手,小林校长的告诫萦绕耳畔——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他告诉我,不要把孩子看成接受知识的机器。

五、责任,这魏书生老师给我最深刻的启示。他无时无刻不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魏老师一直强调:“到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就是告诉我们的学生,有很多事情都是要在固定的时间必须做的,所以只要每个人明白到了那个时间就自觉地做规定的事,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魏老师还将班级的各项工作以承包的方式交给学生管理,承包项目涉及到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让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如扫地、养花、擦黑板等。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意识,而且班级也被管理得井井有条,班主任的工作轻松了,快乐感自然提高了。

魏老师说:“在我们大事做不了的时候,我们就赶快做好每一件小事。说了干,定了算,一不做,二不休。”是啊,我们不要求自己事事都做得轰轰烈烈,只要求做好身边的小事就好。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样,第一名只有一个,但是只要每一名同学用心做好该做的,以高质量完成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即便是一个普通的班级成员也会收获不少。魏老师用“五个一分钟”来引导学生做好身边的小事,学生乐意地接受了,班级建设好了,老师的工作也顺利了,精神也为之轻爽。

让微笑温暖学生心灵范文第3篇

许昌市古槐街小学张秋红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曾指出:“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取决于智力因素,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人格,讲话艺术和处世本领。”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很明确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这种以人为本,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自然成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用爱为学生播撒心灵阳光

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孩子的言行既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教师自身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一颗赤诚的爱心来面对所有的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悦纳每一位学生;以一颗善良的心关心每一位学生;以一颗赏识之心鼓励每一位孩子;以一个智慧的头脑来引领每位学生,以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感染每位学生健康的心灵,教师要真正在“教书、育人”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整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健康向上的情趣带动整个课堂气氛。从走进课堂的那一刻起,就保持真诚的微笑、友善亲切的话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素质教育呼唤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尊重、信任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把他们看作是在人格上与我们平等、独立的个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种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的建设中,学会尊重、信任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建一种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

发展。

二、用心为学生创建心灵彩虹

1、充分把握阅读教学中的教育契机。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了大量的心理健康因素的课文。例如:有些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有的是要培养学生有集体荣誉感;有的是与他人和睦相处;也有的是要勇敢、要有毅力等。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块主阵地,以教材为载体,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而且现行教材所选编的课文不仅是思想性强、情感丰富、文质兼美的好作品,而且课后都有“感情朗读”的要求。教师可以采用“精讲多读、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来落实感情朗读,使每节课用来读书的时间不少于时间总量的二分之一。特别是对于中段语文教学尤其要以读促思,以思促悟,以悟促行。让学生在读读悟悟、悟悟读读中,受到文中人物品质的熏陶、激情的感染、情感的触动、美感的陶冶等,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人经常处在某种情感状态之中,受环境的影响,受他人情感的感染。因此,教学活动中,情感状态的创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其中,课文实例与教师的情感都将起相当大的作用。教材中一篇篇课文便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例子参照得好,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细细品味,榜样激励。如《军神》一课,文中的刘伯承元帅不愧是个大智大勇、心理素质极好的学习典范。学习课文时可抓住描写当时刘伯承元帅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词句细细体味。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并决心向他学习遇事冷静、沉着的心理素质。

(2)结合事例,评一评。如《晏子使楚》一文固然为了体现晏子的聪明才智,但也可结合当时晏子身处的环境、面对的人物来评评晏子勇敢面对挑战、承受挫折甚至侮辱,这种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我想也不失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个好材料。

(3)设身处地,议一议。如小语七册《元帅和小棋手》一课,可结合课文内容议议:“如果你是小聂卫平,你会怎样对待赫赫有名的大元帅?”或联系实际议论:“平时生活中,你是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技艺胜你一筹的长辈的?”旨在将自己融入其中,掂掂自己的胆量,审视自己的心理素质与品质。

还有很多如: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的课文有《自己去吧》《两只小狮子》,帮助学生排遣嫉妒情绪的课文,如《争吵》,高年级有《将相和》等;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课文,如《蓝色的树叶》等。还有许多这样的课文,都渗透了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关爱,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以及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待人处事、与人交往的道德观念和能力。作为语文老师,只要把握住这些文章的人文性质,就能很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2、巧妙利用实践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除了课堂上不失时机的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在课堂外我们同样可以结合语文教材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孩子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比如北师大教材第六册的第七单元是主题为“特产”的开放单元。我们从课文内外让学生搜集全国各地的特产,培养孩子的世界观,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博大、物产的丰富,学生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即对祖国的山水产生了向往之情。我们还可以教导学生从身边入手,去搜集双流的各个镇的特产,把这种对祖国的热爱迁移到眼前,对家乡的热爱。这个活动即让学生了解了知识,也从侧面激发了学生探寻周边生活的好奇心。同时,在活动中通过各种分工合作、小组交流及在活动中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让学生明白了要想小组成功,必须要共同克服各种困难和要维护集体荣誉感等道理。

3、真正关注习作教学中的心灵交流。

有时候小学生面对的问题可能通过自我调整仍不易解决。如果教师不够细心或了解不够,易使学生走入更深的障碍区。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开设班级秘密“知心信箱”,让学生通过写信、写作文将自己的心声呈现出来,便于教师了解事情

的原委,从而做到能与学生更好的沟通,起到更好的心理调解作用。学生通过书信传递的悄悄话,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真情流露。这样教师能够更好的捕捉学生的悲哀烦恼或快乐,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真正为学生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另外教师还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沟通如单独谈话、课堂眼神交流等,不仅加深了师生感情,而且促使学生悦纳自己,增强自信,形成更好的心理品质。所以习作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不容小视的一块“战地”。成功的教育者总是善于通过日记或是作文同学生进行心于心的交流与互动。特别是针对后进生、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尤为重要。同时,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回忆、挖掘、探索、研究生活中的事、物、情、理‘幻,在此过程中,受到习作内容的熏陶。如写父母的作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观察父母言行、了解父母工作和父母的愿望,并对父母说知心话。在习作准备过程中,拉近了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关爱、体谅、理解父母的情感,懂得要感恩,效果很好。

由此可见,通过书信、周记、日记,教师可以比当面谈话更全面、更真实、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其变化,从而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我想这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请利用好习作这块“战地”吧!

4、密切联系身边生活的丰富内涵

孩子们什么时候最快乐?过节时。我们的教学课文中,有许多隐含着不同的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这些节日文化中蕴含了取之不尽的教育源泉,以极具亲和力和吸引力的节日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增长学生见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让他们在快乐的节日气氛中变得更加懂事。如在“母亲节”的活动中,通过让学生搜集赞美母亲的诗,说一句赞美母亲的话,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不仅锻炼了学生,而且增进了母子(女)之间的感情,将道德、情感、创新渗透于节日活动中,沁 入了学生的心灵,塑造了学生健康的人格。

三、用情为学生描绘心灵绿色

赞美是一种心灵的雨露。对赞美的需要,深深地植根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可以说,需要赞美是人的本性,剧作家莎士比亚曾毫不掩饰地说:“赞美,即是我的薪俸。”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也说过:“一句精彩的赞辞可以作我十天的口粮。”成人尚且如此,孩子更需要赞美。适时、恰当地赞美,会让孩子受到鼓舞,激发孩子的自尊、自爱、自信。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穷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引领全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信达到一个个教学目标。比如组建学习小组,让每一个人在这个“小集体”中有一定的职务,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我让学习小组自编自导自演这篇课文,进行小组比赛,只见小组中每个人都摩拳擦掌,忙的不亦乐乎。小组内根据每个人的实力自己分工,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增添进一步学习的动力。除了小组活动,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具有一双洞察秋毫的眼睛,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欣赏他们的兴趣爱好、一言一行,乃至奇思妙想,还要毫不吝啬地向学生表达你由衷的欣赏,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走向成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毫不吝啬地表扬勇于发言的学生,当然也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来指出他(她)的错误。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虽然在不断的提高,但他们还不能充分的认识自我,出现了“自我感觉良好”的对自己估计过高或处于“不如他人”的过低、自卑的评价。这两种极端倾向都对学生发展不利。此时教师可用正确恰当的评价语,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同时教师应扩大评价范围,利用学生的朗读水平、写作水平、上课注意力是否集中、手抄报办的效果、作业书写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多元评价,特别是自卑的孩子。尤其要树立其学习自信心。过于自大的孩子也要使其正视是自己的不足。

所以让我们做一个永远的欣赏者,在学生心灵的沃土上播撒春雨,催发颗

颗希望的种子,因为这也是教师工作最大的乐趣。

让微笑温暖学生心灵范文第4篇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理则不成,国无理则不宁。” 讲究文明礼仪、互相尊重,必然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有利于同志、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睦,有利于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而言,如果养成不文明的习惯,就处理不好同事关系、家庭关系和师生关系,从而影响工作和学习。因此,加强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全民族素养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教师应提高自身修养,为人师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做个懂文明礼仪的小公民。如何使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是班主任老师日常工作中的重要话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我从这几方面进行教育。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怎样来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呢?我校一直开展“文明礼仪之星”活动:三至五年级每周有一个班派四名文明小标兵,上、下学时在校门口值班。他们作为一个窗口展示了我们北兴小学的精神面貌。老师到校他们微笑问好,家长有事他们会主动上前,先问叔叔、阿姨好,再问是否需要帮忙。小弟弟、妹妹们有困难,他们会主动伸出友谊之手。„„“文明礼仪之星”得到社会上的一致赞扬。我校还充分发挥广播站、校报、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文明礼仪。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以“爱国、

诚信、团结”等教育为主线,每周讲话内容充实,有明确的主题,能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育活动应围绕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从点滴入手,使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如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我在班上开展了一次“二人三足”比赛活动,两个学生一组,并列站立,分别把一只左脚和一只右脚绑在一起。比赛开始时,两人要同时出脚,步调一致,才能前进。活动过程中,有些同学配合默契,轻声喊着“一二一”,同时出左脚或右脚,大踏步向前走,就像一个人在走路一样轻松;而有些同学配合不默契,你怨我怒,越想前进,结果越前进不了,甚至跌倒在地。赛后,总结成绩时,每一组同学都要发言总结经验。从游戏中,让学生明白了同学之间只要同心协力,才能共同前进、办好事情。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俗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的故事人人皆知。可见环境对文明礼仪形成至关重要。学校制定相应的礼仪教育教材《礼仪教育》《弟子规》《三字经》等。利用礼仪课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要求孩子做到尊老爱幼,团结;与人交往中,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上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关爱他人,保护环境。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到爱国主义基地参观,捡起街上的白色垃圾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既增长了知识又受到了文明礼仪的教育和锻炼。

平时我们常说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的就是小事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因此,文明礼仪教育必须从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特点开展工作。如: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要求学生在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上,按照学校规定的升降旗礼仪要求,升旗时,要庄严肃立,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不讲话、不做小动作;升旗时队员要行队礼,不是队员的行注目礼,两眼看着国旗徐徐升上顶;唱国歌时要整齐、准确,声音要宏亮。这样的要求学生易于接受,也能轻松地达到要求,从而在参与这些小事中逐渐培养起爱国主义情感。

四、培养学生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人无诚信不立”、“国无诚信不稳”。 “狼来了”的故事家喻户晓,说谎终将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价。诚信教育对于一个人,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为了瞬息万变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必须要进行的。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常处于中心地位,是家中的“小皇帝”,容易造成很强的虚荣心。当然父母品行、家庭中存在的诸多不和谐,社会的诚信危机,也会为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出现不诚实的现象,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从细微处见风格,从小事中显精神。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以“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东西”、“借东西、捡东西要还”为主,开展主题班会,讲身边的诚信故事,开展做一件诚实的事情,说一句诚实的话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诚实教育的重要性。

发动班上学生收集诚信等寓言小故事。使学生们在故事中感悟到“诚信”的重要,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家校合作,持之以恒。

我校一直开展“五好小公民”教育工作,要求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能做个好公民。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但对于小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反复现象,要想通过教育训练,达到目标,必须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由于家长对独生子女教育管理上的过分溺爱,导致了学生家庭礼仪的缺失。因此,我认为文明礼仪教育还必须向家庭延伸。我们向学生家长提出学生家庭礼仪的具体要求,并布置家庭礼仪作业,通过校讯通进行家校互动。如:我利用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并让学生学会和懂得关爱、孝敬和感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父母、老师、周围的人为他们的成长做了哪 些事,自己应该怎样爱这些人,以激发孩子关爱父母的情感。让孩子为母亲(或教师)画一张相,制作一张爱心卡,帮助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等,这样互动事情学生还蛮乐意去做的。我借助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还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对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懂文明、讲礼仪的好孩子进行辅导,使家长掌握正确、科学的教养观念和方法,坚持把礼仪教育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包括料理家务能力在内的劳动教育相结合,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

让微笑温暖学生心灵范文第5篇

1 初识杨志宏

新学期的第一天, 我认识了个子比较高、相貌不错杨志宏。在与其父母交谈中得知, 他是转学插班的。临别时, 父母将他叫到教室门外, 只听门外传来父母千叮咛、万叮嘱的声音:“上课不许做小动作!”“上课要听讲!”“老师布置的作业要认真完成!”“不要和同学闹不团结!”……听惯了家长类似的教导, 我也没往心里去。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 刚进行了大约十分钟, 我就发现了这样一个学生, 他与其他学生的步调很不一致, 而且十分突出。别的学生坐在座位上很规矩, 而他整个身子都趴在桌子上。于是, 我让他坐好, 可是他却置之不理, 反而下位子给他旁边的同学一巴掌。我把他叫到我身边, 对其进行教育。这才知道, 他可不是一个单纯淘气的学生。只见他站在那里, 一点老实气都没有, 动动这里, 挠挠那里, 还不时的眨眼, 嘴里不停的念叨, 这就是他——杨志宏。

通过家访, 我单独约见了杨志宏的妈妈。我诚恳说:“我也是一位母亲。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相信我, 告诉我实情, 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变成了这样?”家长含泪告诉我:孩子得了病, 是多动症, 如果一开始就清楚的话, 家长给予关爱、疏导, 再辅以药物治疗就好了。可由于开始不了解原因, 只觉得他是过分淘气对其打骂过度而加剧了病情。因担心别人知道孩子的情况而另眼相待, 所以未敢告诉老师。她还告诉我, 现在孩子每天都吃着控制情绪的药物, 吃上以后心情平静许多, 但也木然许多。孩子知道自己有病, 现在更是“仗病耍赖”, 让老师、家长束手无策。听了杨志宏母亲的一席话, 让我陷入沉思:多不幸的孩子呀!虽然自己心里也感觉没底, 但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杨志宏身上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

2 给予信任

早上, 我一到学校, 提出要看看孩子们的假期作业, 杨志宏马上从书包里拿出一摞作业, 并告诉我, 这是老师布置的, 这是爸爸妈妈布置的家庭作业, 听他流利的介绍, 看他书写工整认真的作业, 心里不觉一喜, 看来这个学生, 自身素质不错。上课时我布置了作业, 要求学生字写端正, 我和学生一起比较、评选, 认为杨志宏的作业是最优秀的。当我把“语文组长”这个任务给他时, 我看到了他眼中的惊喜和从没有过的郑重, 当我手把手教他怎么收本子, 怎么整理本子时, 我发现他原来也能这么专注的当我给他信任的眼光, 让他上台领读生字时, 我发现, 原来他也会读, 可是在上课时, 我发现他总是手脚不停, 心不在焉的啊!

特别的孩子需要特别的爱, 我知道自己不能改变太多, 很多事情也不是我能控制。“语文组长”是我和杨志宏共同编织的梦, 只希望能在孩子艰难的成长过程中驻一抹温情, 添几许暖意。

3 满怀期待

当余老师拉着杨志宏进办公室时, 我正在改作业。余老师满脸通红, 生气地说:“这孩子太自由了, 没有一分钟坐得住, 上课爱插嘴, 颜料也没带, 我批评他, 他还顶嘴。”其实, 我怎么会不清楚呢, 我上语文课, 他也是一样的啊!可是, 每次我的生气和指责, 只换来他的一会儿安静, 过一会儿, 他又我行我素了。“他有病, 自己也控制不住的。”我对余老师解释道。在学校走廊上又碰上陈老师, 她对我说:“张老师, 你怎么能让那个“多动症”的学生来做语文组长啊, 他自己都管不住, 怎么能带头啊!”

杨志宏的习惯确如任课教师所讲——非常不好。坐时腰弯得厉害, 我过去轻轻将其抚直;写字时他若无其事, 我对其耳语:抓紧写, 我马上要听写;听讲时注意力极易分散, 我用眼神对其示意……总之, 我尽量避免跟他发生正面冲突, 又努力让他感受到老师对其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关注和爱护。一次语文课上, 我听写了15个生词, 杨志宏只对了4个, 另外还有两名同学各错了3、4个词语。我对他们一一做了书写指导杨志宏趴在桌上, 听得很认真, 眼睛一直看着我, 露出笑意。

有一天, 我找他谈话, 我问他, 老师想让你坐在最后面, 你愿意吗?为什么啊?他反问我。我想让你看看大家在上课时是怎么做的, 你学习他们, 和大家一样遵守纪律, 你这个“语文组长”才能当下去呀!他看着我, 笑了笑说, 哦, 是这样啊……

4 施与压力

一天中午, 杨志宏对我说, 他不想坐在最后一个了。我问:为什么?“坐在最后一个, 老师的话听不清楚, 黑板上的字很难看到, 妈妈说这样会退步的。”他站起来说。“那好, 你和小丁同桌吧, 你的组长工作也真需要有人帮帮忙呢!”我看着他说。

小丁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 品学兼优。近朱者赤, 希望杨志宏能耳闻目染, 向她学习。

这几天, 杨志宏的作业求快不求好, 马马虎虎完成。收作业时, 他跑来告诉我:“小丁在收作业本了, 到底是谁做组长了啊?”“她在帮你呀, 如果你能专心些, 抓紧时间做, 就用不着她帮忙收了。”杨志宏看看我, 又看看小丁, 马上写字了。

我知道杨志宏很重视自己的“语文组长”之职, 希望它能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明灯, 照出别人的长处, 折射自己的短处, 正视并学着改变自己。

5 记录对比

在课堂上, 我越来越发现他是个聪明的孩子, 反应快, 想象力丰富, 且知识面广。我想, 这可能和他平时的“多动”有关。但是, 就因为“多动”, 他仍常常徘徊于办公室和教室之间, 有时跟他讲道理, 他什么都懂, 答应得也很好, 行动时又忘了。

那天的思品课后, 杨志宏的同桌来告诉我, 杨志宏把他的语文书用胶水粘起来, 分不开了。站在我面前的杨志宏, 两手不停地在胸前绞来绞去, 把头低下来, 一副呆呆的表情。我怒力地克制着自己的情绪。

“来吧, 把事情说清楚, 张老师给你准备了笔记本, 以后啊, 我们把你的表现记录下来。”“你要记录什么, 老师?”他着急地问我。“既要记你的优点, 也要记你的缺点, 优点你自己记, 缺点我来记, 我们每天来看一看, 评一评, 看看你每天能进步多少?”

接下来的日子, 杨志宏开始每天在笔记本上记自己的优点了, 语文课结束时, 他记下:我今天认真读课文了, 没有做小动作;中午, 他记下了:今天, 我帮助同学打扫卫生……我也根据学生的举报和任课老师的意见记录:排队时, 杨志宏老是动别人, 影响大家;上课时, 杨志宏在吃水果冻。

放学后, 我让杨志宏大声地读他的优点, 然后把我的记录本放在他面前。他没有解释, 我也没有教育。我只是让他轻声地读, 读懂了就接下去说以后该怎么做?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没有了同学的投诉, 也没有了任课老师们的叹气声, 我那本记录本已经很久没记了。我想, 我一定是找对门了, 一扇通向杨志宏心灵的门。

摘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爱满天下”。在一定意义上医生是挽救人的生命的, 而我们教师则是在做着拯救人生的工作。

让微笑温暖学生心灵范文第6篇

亲情,从我懂事时,她就陪伴着我,无数的日月。岁月星辰,渐渐流逝,而她却依然带着无尽的温暖,守侯在我身边……

力量的源泉来自于亲情,信心和勇气从亲情中寻觅。多少次的黄昏与日落,我凝望天际,感受那熟悉的温暖与牵挂,我陶醉了,沉浸在玫瑰色的涌流中……希望的放飞,总是亲情那双翅膀,支撑着我冲上蓝天,遨游苍穹,幸福不言而喻。带着懵懂,带着憧憬,我总带着理想去旅行。飞跃河流,跨过高山,带着勇气攀上胜利的顶峰,这都是亲情,给予我自信。无数次的失败,总能勇敢面对,无数次的困难,总能战胜,心灵上的慰籍,是除了亲情无法给予的。生命中,因为有了亲情才变得温暖。

爸爸,妈妈,是我最亲的亲人,成长掠影,是他们用心血创就了今天的我.听着他们讲的故事,我慢慢长大,学会了明辨是非,疾恶如仇;学会了宽厚待人,自信勇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参透这人间至爱,每一次成功,无不包含这默默的支持……亲情,万物的源泉,是希望与勇气的化身,然而,却带着温暖,带着关心,滋润每一个人的心田.

当我彷徨,当我无奈,亲情总是使我重新振作.亲情,不在语言表,只在于默默地去意会和理解.心灵中的那一方净土,总让亲情填满.

历史的钟声敲醒了沉睡的心灵,亲情可以改变一切.我无数次感到她那神奇的力量,希望与歌声一同飞翔,亲情的气球带着多少人的梦飞向兰天.我是幸福的,因为有亲情的呵护.我的生命之船已经起航,驶向大海.我不怕风暴,因为亲情的风帆不会被破坏,我坚信,我会带着成功到达彼岸,去迎接风雨之后的彩虹,新的太阳!

上一篇:人物心理描写的词语范文下一篇:认知无线电频谱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