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会史范文

2024-02-07

基督教会史范文第1篇

二、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这门课的老师讲授和学生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基督教产生、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了解基督教的基本知识,把握它的主要特征,熟悉它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文化互动、及它在思想上的影响等,同时洞察宗教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教学内容(主要纲目,学时分配)(见另件)

四、教材(唐逸主编:《基督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五、主要参考书目(见另件)

《基督教史(教程)》大纲(共32学时)

导 言(1学时)

一、基督教史的定义

二、基督教史的学科分类

三、基督教史的分期和内容范围

四、学习基督教史的意义

第一编 古代基督教

第一章

犹太人的历史和宗教(1.5学时)

一、宗教的产生暨上古犹太史

二、犹太教的产生

三、犹太教圣经的形成

四、《创世纪》的内容梗概

五、犹太教的简单总结

复习思考题:犹太教与犹太民族的形成和相互关系

第二章

时代背景和基督教的产生(2学时)

一、犹太民族的分化和政治宗教派别

二、犹太人民大起义

三、各种哲学、宗教对基督教形成的影响

四、《启示录》反映的原始基督教情况

五、耶稣其人其事其主张

六、使徒保罗和原始基督教

七、基督教战胜其他宗教的原因

复习思考题:为什么基督教能后来居上战胜其他宗教

第三章

基督教概况(2学时)

一、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二、基督教仪式的形成

三、教会组织的形成

四、基督教经典的形成

五、《新约》各卷的定型

六、犹太教与基督教的主要区别 复习思考题:基督教与犹太教的主要异同

第四章

受迫害的早期基督教及其蜕变(1.5学时)

一、犹太教、多神教迫害基督教的原因

二、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迫害

三、基督教的演化、蜕变

四、教会组织的发展和上层腐化

五、教会争取罗马统治者

六、罗马当局利用基督教

复习思考题:教会上层和罗马当局如何相互争取利用

第五章

基督教的国教化和衰落(2学时)

一、尼西亚宗教会议和尼西亚信经

二、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三、教会富裕化和新剥削者

四、教会统治集团与教皇

五、奥古斯丁与教义的发展

六、教会内部的继续演变

七、异教、敌基督者与无神论

八、异端运动与罗马帝国衰亡 复习思考题:奥古斯丁对教义的发展

第六章

古代基督教的宗教生活(1.5学时)

一、宗教崇拜

二、教会礼仪

三、禁欲和修道

四、宗教节日与节期

五、圣徒崇拜与朝圣

六、教会音乐与教堂建筑 复习思考题:禁欲与修道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编 中世纪基督教

第七章

中古初期基督教的萎缩、恢复和发展(1.5学时)

一、基督教在蛮族中传播

二、教会发展为大封建领主

三、加洛林王朝与教会

四、9至11世纪教会的发展与传教

五、神学的复兴和争论

复习思考题:加洛林王朝时期的政教关系

第八章

拜占廷的东正教(2学时)

一、西罗马灭亡后的东派教会

二、东西两派教会的争端

三、东西两派教会的争夺与东欧基督教化

四、东西教会的决裂与世界宗教的形成

五、佛罗伦萨宗教会议和拜占廷灭亡

复习思考题:基督教何时发展成世界宗教,理由如何

第九章

基督教走向全盛(1.5学时)

一、教会的世俗化和修道院的发展

二、克吕尼改革运动

三、教皇与皇帝的权力斗争

四、教会经济势力继续膨胀

五、神权统治下的社会等级和教士等级 复习思考题:克吕尼运动与政教权力斗争

第十章

教会控制社会生活各方面(2学时)

一、教会法及其来源

二、教士、教会的特权和义务

三、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四、神学的顶峰与托马斯·阿奎那斯

五、经院哲学

六、群众的宗教生活

复习思考题:托马斯·阿奎那斯的神学理论

第十一章

十字军东征(1.5学时)

一、十字军东征的宗教和历史背景

二、第一次十字军和军事修会——骑士团

三、第四次十字军和天主教、东正教的敌对

四、其他诸次十字军

五、十字军东征的后果

复习思考题:军事修会骑士团与十字军东侵 第十二章

教会由盛转衰(1学时)

一、神秘主义、异端、起义

二、托钵修会和宗教裁判所

三、阿维农之囚和天主教会大分裂

四、教会的搜刮、腐朽和镇压群众

复习思考题:天主教会是怎样陷于大分裂的,影响如何

第三编 宗教改革

第十三章

宗教改革概论(1学时)

一、对宗教改革的各种解释

二、宗教改革的阶段划分

三、宗教改革在欧洲和基督教史上的地位 复习思考题:宗教改革运动的起止点和阶段划分

第十四章

路德以前的宗教改革(1学时)

一、威克里夫

二、约翰·胡司

三、圣杯派、塔波尔派、胡司战争

四、15世纪末教廷和教会的地位

复习思考题:怎样认识宗教改革前夕教会和教廷的地位与权势

第十四章

路德和德国的宗教改革(1学时)

一、路德的宗教政治思想和改革活动

二、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的性质

三、路德教派的特点

四、德国新教诸侯与宗教改革 复习思考题: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和实践

第十六章

加尔文和瑞士的宗教改革(1学时)

一、慈温利在苏黎世的宗教改革

二、加尔文的改革和预定命论

三、日内瓦政权的政治体制和阶级属性 复习思考题:加尔文与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异同

第十七章

各国宗教改革述评(1学时)

一、英国自上而下的改革

二、法国宗教改革和胡格诺战争

三、尼德兰宗教改革和革命

四、瑞典的改革

五、波兰的改革

六、宗教改革评价

七、宗教宽容

复习思考题: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和作用

第十八章

天主教的改革(1学时)

一、西班牙、意大利的天主教改革

二、教会团体的改革

三、耶稣会的成功

四、教廷的改革

五、特兰托宗教会议

六、天主教改革总结

复习思考题:天主教被迫改革的内容和性质

第四编 近现代基督教

第十九章

英国清教徒革命(1学时)

一、清教的形成和宗教改革的深化

二、斯图亚特王朝初期清教的发展和斗争

三、革命、内战与清教徒

四、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五、革命和清教运动的几点总结 复习思考题:清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第二十章

自主的东正教和它的特点(1.5学时)

一、东正教的自主教会

二、俄罗斯正教的历史

三、尼康改革和俄罗斯正教的派别

四、东正教的教义、礼拜、圣事

五、东正教的教阶、教堂、节日

六、修道制度和著名修院

七、东正教的特点概括

复习思考题:怎样看待东正教的保守性和民族性

第二十一章

中国基督教(2学时)

一、唐代的景教

二、元代的也里可温教

三、明清之际的天主教

四、鸦片战争后基督教大举传入及其后果

五、新中国建立后的现代基督教 复习思考题:如何理解鸦片战争前后基督教在华传播的不同性质和功罪

第二十二章

世界最大之宗教基督教及其近现代化(1学时)

一、基督教向全球扩展成为世界最大宗教

二、近代化社会和近代宗教政策

三、普世教会运动和基督教国际组织

四、现代基督教的世俗化趋势和原因

五、基督教世俗化的意义

复习思考题:现代基督教世俗化的原因和意义

《基督教史》主要参考书目

张 箭

0

1、社科院宗教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宗教》,中国社科出版社,1979年。 0

2、恩格斯:《布鲁诺·鲍威尔和早期基督教》,《马恩全集》第19卷。 0

3、恩格斯:《启示录》,《马恩全集》第21卷。

0

4、恩格斯:《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马恩全集》第22卷。 0

5、中国基督教协会:《新旧约全书》,南京,1980年。 0

6、张久宣译:《圣经后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 0

7、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商务印书馆,1984年。 0

8、考茨基:《基督教之基础》,三联书店,1955年。 0

9、杨

真:《基督教史纲》,三联书店,1979年。

10、穆

尔:《基督教简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

11、克雷维列夫:《宗教史》,中国社科出版社,1982年。

12、沃尔克:《基督教会史》,中国社科出版社,1991年。

13、马超群:《基督教两千年》,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

14、徐怀启:《古代基督教史》,华东师大出版社,1988年。

15、郭振铎主编:《宗教改革史纲》,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

16、张

绥:《东正教与东正教在中国》,学林出版社,1986年。

17、顾裕录:《中国天主教的过去和现在》,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89年。

18、诺维科夫:《宗教学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19、陈麟书:《宗教学原理》,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 20、伯克富:《基督教教义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21、唐逸主编:《基督教史》,中国社科出版社,1993年。

22、姚民权、罗伟虹:《中国基督教简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23、唐志杰:《基督教的礼仪节日》,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24、Johnson Paul: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New York, 1980.

25、Arber Edward: The History of Catholicism, London,1979.

26、М.Э.Поснов: 《 История

Христианской

Церкви 》, Москва , 1964.

27、А.И.Андреев: 《 Краткая

История

Православия》, Ленинград , 1989.

基督教会史范文第2篇

【摘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会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学会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学会尊重自己。只有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家庭教育始终,才能使孩子常怀感恩之心。

【关键词】: 感恩孩子 感恩教育

感恩是什么?感恩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个人的世界观。

感恩,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也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凝聚力的内核。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地球,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一、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1.告诉孩子父母是他生命的缔造者

在孩子生命中,第一要感谢的是父母。塑造孩子的感恩情怀,可以从孩子对父母的感恩

开始。妈妈可以从孩子小时候开始,让孩子了解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使孩子明白在亲情世界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是父母最疼爱的人。孩子正是在父母无私的关照和奉献中长大的,长大后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做人最起码的原则。大部分孩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问父母自己生命的由来。面对孩子的提问,父母不要逃避,不要因为可能涉及生理知识而拒绝回答。其实,这是一个教育孩子拥有感恩情怀的最佳时间。自然大方从容地告诉孩子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爸爸妈妈创造的。爸爸和妈妈认识以后,开始恋爱,结婚后住进一个房子。当他们决定生一个小宝宝时,爸爸便把一颗种子种到妈妈的肚子里,那颗种子在妈妈肚子里像一棵小树一样慢慢长大,长大到妈妈的肚子放不下时就开始寻找出口,这个出口就长在妈妈身上,就是生命的通道,通过生命的通道水宝宝就从妈妈的身体里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这样,能够使孩子学着懂事,理解父母的辛劳。当父母做的事情并不符合孩子的心愿时,孩子也不会强烈的反抗,他会想到父母这么做对自己是有益处的。

2.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

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怎样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

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与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爱。曾经有一则新闻说:来自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暗地里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

也许,很多家长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处。因为知道别人的恩爱并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才会摒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

《新民晚报》还报道过史女士的故事: 夫妻两个都是下岗工人,为了供儿子读书,没日没夜地打工。而史女士的儿子硬逼着父母掏钱为他办同学聚会,说逢年过节,班里几个要好朋友轮流做东,自己以前也吃过用过别人的,要是不搞得热闹些,以后就没面子去学校了。儿子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丝毫不体谅父母的艰辛,也读不懂父母的辛劳。被父母深深溺爱着的孩子,淡漠甚至忘却了至纯至圣的父母之恩,只是想当然地以为父母的付出不过是为了达到一种目的,以为只要自己长大成材了,就算没有辜负父母,算是大功告成了。这样荒唐的逻辑和思想,孩子自身当然不能逃脱道德的谴责,但父母的所作所为也难辞其咎。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人怀疑,父母的爱是最博大、最无私的,他们把所有的真爱、所有的情感都灌注给了儿女,而丝毫不顾及自身的辛劳和艰辛。但有些爱本身却是一种伤害。现实生活中,为了筹集高昂的费用,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求学,为了使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

境,猝死者有之,自杀者有之,铤而走险者有之,苟延残喘者更是不胜枚举。可是,即便如此,依然很少有孩子感动,懂得感恩者更是寥寥无几。孩子或许还小,不十分懂得知恩图报。但历经锻造的父母,应该明白什么样的爱才是“真爱”。

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父母要起表率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终生的老师,父母的道德素养和日常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持久、深远。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最真切、最具说服力,孩子的感受也是最深刻的。因此,家长的身体力行胜过一切言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比如:父母带着孩子去上街,在公共汽车上父母主动给老人让座,或叫孩子给老人让座;爷爷奶奶生活有困难,父母经常去照顾,或吩咐孩子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邻里之间,有老人需要帮忙,父母毫无怨言地上前帮助等等这些小事情小行为无时无刻都在教育着孩子,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中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父母是那么的关心他人,尊敬老人,对也会发现,父母对自己也是无微不至地关怀,自己也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对父母如此,对社会亦如此,知恩图报的种子会在孩子的心中深深地扎下根去,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他能敏锐地感受到成人的情感态度。家庭中,爸爸妈妈之间的情感关系、 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关系、爸爸妈妈和老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是孩子感受最为深刻的情感关系,这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决定着孩子能否对亲人产生依恋和信任感,也决定着孩子今后以怎样的情感态度面对各种社会关系,更决定着孩子今后有没有爱心、有多大程度的爱心。

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

三、教会孩子分享和给予

我们常说:“施恩于人共分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生在世,要学会分享给予,养成互爱互助行为。给予越多,人生就越丰富;奉献越多,生命才更有意义。

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不仅要求孩子孝顺父母,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的感激,而不是忘恩负义。让孩子知道以友善之心对待任何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才更快乐。

感恩是一种交往的哲学。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谢生活,生活就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谢,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

父母要教育孩子感谢生活,感激自己所得到的一切,并且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尤其是在遇到困难、遭到不幸的时候,仍然要感谢生活,做个生活的主人。

人是群居性动物,无论个体多么强壮,他都不可能独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每一天都在接受他人的帮助,尤其是孩子,付出的相对要少,接受帮助的几率要高很多。所以说,作为一个孩子来讲,感恩更加的重要,感悟他人对自己的好,对自己的帮助。从小培养孩子感悟他人之意,让孩子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长大之后才能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这会成为不竭动力,可以使他的天更宽地更广,可以让他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基督教会史范文第3篇

2011年8月12日三届一次会议通过]

为适应教会发展的需要,更好的传扬福音,见证基督,树立教会形象。对全市教内信徒愿意按教会礼仪举行婚礼的纳入规范化管理。

1、要求在教会举行婚礼的必须至少有一方是受洗信徒,热心爱主,经常参加聚会,而另一方亦愿意信主,接受福音,并且双方品性端正,有好行为的。

2、双方符合法定结婚年龄,并持有合法结婚证书。

3、男女双方有一方离婚再娶或再嫁的,教会不予考虑给举行婚礼。

4、新郎新娘和家人必须提前2个月亲自向所在教会提出申请,确定好结婚日期,填写申请表,经教会礼仪组审核同意,并接受婚前信仰辅导。

5、婚礼仪式应听从教会一切安排,按教会的程序进行,不应再掺杂任何世俗及迷信色彩,亦不另行举行其他婚礼仪式。

6、对教会礼仪组同工要尊重并以宾客相待,举行婚礼时,教会乐队、诗班等同工的车费、餐饮应由婚家提供。

7、婚礼程序的制定由礼仪组负责,主持、主礼、证婚等事工分别由本地教会礼仪组同工负责担任,若有特殊外地 1

邀请须征得本地教会礼仪组同意方可。

8、婚礼时,婚家可与教会同工商议,对教堂进行适当布置,但应保持本教会堂内庄重整洁。不得在本堂范围内点放烟花爆竹等,婚礼结束后,若有损坏堂内公物应及时主动修复还原。

9、为确保婚礼顺利进行,时间安排及各方面无误,应在婚前10日内,新郎新娘和家人亲自找教会同工联系召开见面座谈会,确定相关事宜。

10、未尽事宜应在婚前2日内与教会同工商议解决。

基督教会史范文第4篇

丧事的部署和安排是从确定总管开始的。总管一般由熟悉丧事套路的、具有一定组织指挥能力的人担任。总管是丧事的总指挥,在充分征求事主(事主是丧事的主家)意见的基础上,总管按照事主的想法,全程指挥丧事的办理。总管至少一人,有时二人以上,直至若干人。因此,压魂后,首先确定总管的人选,商议好总管人选后,就去请总管。一般由正孝子去给总管磕头,恳请总管去给自己帮忙。在平定许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只要孝子磕了头,就不好推辞,没有特殊情况,都要去帮忙办理丧事。

总管到场后,首先要和事主一道确定,事情怎么办。包括:①亲戚通知到什么范围来吊唁(平定人把红白喜事通知亲戚称为“答亲戚”或者“答知亲戚”),几福(平定人称嫡系的辈份为“福)以内?即,嫡系几辈以内出嫁的闺女的婆家(包括女儿、侄女、姑姑、老姑的婆家和晚辈的孙女、曾孙女的婆家等;嫁来的媳妇的娘家(包括儿子媳妇、侄儿媳妇的娘家以及婶子、伯母的娘家、孙儿、曾孙媳妇的娘家等)。还有儿女的朋友等,都根据平时处事的惯例和关系的疏密确定。②过事(平定人办红白喜事称为“过事”)准备怎么招待客人?(吃几顿?每顿饭吃什么?给帮忙的散什么牌的烟?)③请几个吹手?(乐队),④破不破生?怎么破?(平定人把办白事披戴白布、穿白孝衫、系麻绳叫披麻戴孝,把披戴的窄条白布叫做“生”,把裁剪白布的过程称为“破生”),等等。事主家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经济实力确定事情办到多大,把意图告知总管。平定人常说“有钱是埋钱嘞,没钱是埋人嘞。”就是说,有钱的人家,往往是把事情办的很大,以显示家庭的地位,炫耀家族的荣光。

接下来,总管根据事情的大小,确定丧事用人的多少,用谁来做,一般选择平时和死者家庭关系近的人帮忙,丧事中的有些行当还要花钱聘用。丧事所用的人称为执事人,写着具体和项目和人名的单子称为“执事单”。

下面就平定丧事中的执事项目及其职责作一介绍

总 管 负责组织指挥丧事的总体运行。

阴 阳 白事往往阴阳要到场,除择吉外,指挥一些忌讳的仪式,如灵柩设置,出丧的仪式,和涉及凶吉的东西;帮助剪裁(平定人称铰剪)纸折,如吊挂、引魂幡、岁数纸条等。

账房和实房 账房有执笔的,至少二人,一人负责写花圈挽联(用毛笔),一人负责写账,白事的账很复杂,亲朋来吊孝,不但要上礼——平定人称丧事的赙仪称为“礼”,把记载赙仪的账本称为“礼账”,还要有贡品,花圈等物品,都需要记在账本上。有时候,儿子们多,每个儿子都有自己的账本。还有记“包头”,平定人称,孝子中女儿和媳妇的朋友给她们直接上的礼为“包头”,上礼的行为称为“挂包头”。因此,如果账本多,吊唁的人多,必须设好几本账,需要好几个执笔的记。有收款的,至少一人,根据吊唁的情况,有时多设;有收实物的,多由家里成年的多名妇女完成。实物包括亲友拿来的贡品和铺垫,铺垫包括褥子(给死者盖的或者铺的,平定讲究“铺儿盖女”)、覆面(有时也写成福面,就是亲戚给死者盖的布料),实物收了以后,不能全部留下,还要剩一部分给人家拿回去(平定人把返还实物的过程称为“揶”),这工作也由管实物的人完成。管实物的人被称为实房家。其实,账房实房是一个整体。一般情况,从死者去世,接到通知后,这些人就到场,礼账就设起了。

丧 房 丧房一般设在死者所在屋内或者附近的屋子。由一些年长的懂乡俗的妇女完成。主要职责是给孝子和前来吊孝的亲属,拉生(平定人把裁剪白布叫“拉生”)、逢孝衫、绷白鞋。人数三四人不等。

土 工 到坟里开挖墓葬的和抬灵柩(擎材)下葬的人,有时两者分开来做。平定人把开挖墓葬称为“打墓”,把抬棺称为“擎材”。如果,上棺罩,就是抬罩。“打墓”一般需要死人,擎材的需要16个人。现在,许多地方花钱雇人。

接 戚人 平定方言称客人为“戚人”,前来吊孝的客人来的时候,一般都拿有贡品、花圈之类,需要安排专人到大门外,帮客人把物品拿进来,放在账房,记账后,交给管实物的处理。接切人的需要

三、四人。

花 圈 来吊唁的客人,有拿来花圈的,需要有人管理,负责摆放,起丧时,需要把花圈装在车上,或者安排专人来举。丧事期间需要有部分人来做。通常和放炮的共兼。

厨 房 在很久以前,亲人去世,家里就开了灶,有钱的人家常招待讨饭的、逃难的人来吃,叫“放饭”,没有钱的,要必须招待前来帮忙的人。平定有谚“死人不张嘴,一天二斗米”,说的就是这个。现在一般为“天半事”,即,从出丧的前一个下午开始,到出丧下午结束。厨房需要聘用厨师来做饭。一般从前一天中午开始,到出丧晚上结束。厨师人数根据客人多少确定。

端 盘 就餐时,需要给客人用条盘把饭菜端到桌上。人数视情况而定

看 切 人 也叫看席的或安桌的。客人就餐时,每个桌需要有人招待。

看 灵 棚 出丧前一日,要在院内设置灵棚,灵棚内设置贡桌上,桌上摆放死者牌位和照片,摆放女儿家或者嫡系亲属的贡品。前面设置贡桌纸盆,供前来吊孝的人,吊孝,烧纸。管理灵棚和指挥吊孝的一工作,通常由一个年长者来做。

放 炮

丧事期间,从压魂开始,每天清晨和夜晚都要在灵柩前烧纸。晚上叫夜纸,清晨叫明纸。烧纸时,要在门外放三个炮,一把鞭炮。这期间,放炮由家人自己放即可;客人来吊孝,一把都要在门外放炮,听到炮声,接切人的,就去迎接。我们这里说的放炮,主要指开吊以后。现在一般是出丧前一天下午,吹手到来以后,放三声炮,孝子给吹鼓手磕头起鼓,就是开吊了。开吊的晚上,要上饭(平定人称晚上给灵前贡桌上摆菜式食品为上饭),需要放炮,出丧和出丧后,灵柩在路上行进的过程也要放数量很多的炮。这就需要有若干人专门放炮。 路 祭 灵柩行进在路上,有亲属和死者生前好友,前来吊唁,在路上磕头烧纸。有年老长者二人抬着贡桌,拿着四色纸(若干份),帮助点纸,指挥祭奠。此为小路祭。大路祭还要放大量的炮火,有时吹乐唱曲,时间很长。

写吹手 平定人把办丧事的乐队叫吹手,把雇佣吹手的过程称为“写吹手”,吹手有土的和洋的之分。写吹手要由专人管理和完成。

租 赁 许多办事用的东西需要去租赁,需要有专人负责。

基督教会史范文第5篇

每一页的教会历史都是救恩历史的一部分,借着教会的宣讲及生命的见证,把神的道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境况活现出来,成为一种改造生命的动力。从另一个角度看,教会每一页的历史都是坚贞不移的信徒用血和汗写成的。不少信徒为了忠于神所托付的使命,不辞艰苦地将福音带到不同的地域与文化,并且在面对逼迫时,不惜将生命浇奠。他们的血便仿佛种籽一样,在不同的地区萌芽生出教会来。然而,在过去一千九百多年中,教会也经历了多次的挫败,有时面对挑战时畏缩妥协;有时被外在的势力渗入,分化教会,使教会沦于败坏光景;有时因人的软弱,在高举教义真理时却忘记了爱心的实践,因而造成教会分裂,使神的名受到莫大的亏损。正因为教会经历过多次的挫败,我们更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教会的历史是神的信实不断展现的历史。无论在什么时代,当教会处于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神便兴起祂的仆人,配合各种环境的因素,洁净教会,复兴教会,使她从颓败中起来,拓展神的国度。

在我们比较深入去谈论教会在不同时代的发展所遭遇的各种困难之前,我们不妨概略地将教会接近二千年历史的一个轮廓勾划出来,好让大家先有一幅比较完整的图画。

为了方便起见,很多史学家都将教会的历史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初期教会史,由基督及使徒建立教会开始,直到第六世纪末年。史学家以六世纪末作初期教会史的完结,乃因教会于六世纪末已进入一新的历史形势。自五世纪开始,罗马政府对西罗马帝国已失去控制,西罗马帝国渐趋全面崩溃。然而与此同时,那里的教会却日益壮大,渐渐成为普世教会的领导。使西罗马帝国的教会兴盛的关键人物乃大贵格利(或作贵格利一世,Gregory the Great, 约540-604 A.D.),他被视为最后的教父,也是第一位教皇,是罗马天主教传统的开山祖师。因此大多数史学家都以贵格利一世登基作教皇的那年为罗马天主教传统兴起的肇始。正因这缘故,第二段的教会历史便是由主后五百九十年(即贵格利一世即位那年)开始,直至主后一五一七年1517马丁路德发动改教运动为止。史学家称这段历史为中古教会史。第三便是现代教会史,由改教运动开始,一直到二十世纪的今天。

每一段教会史都有其特色,有它时代独特的契机,也有其独特的问题与危机,更有其独特的成就。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这几个不同阶段的历史独特的地方。

初期教会:

初期教会的发展本身也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当使徒们一个接一个离世以后,教会便进入一个新的里程。教会一方面要继续使徒宣教的工作;但在另一方面,分散于不同地域的教会在失去使徒属灵权威的领导下,如何保持纯正信仰及合一的见证?这是教会当时的问题。在这时期,教会一方面尽量保留使徒在世时的言论与教导,在另一方面,新一代的属灵领袖必须被坚立起来。我们通常称这时期为"后使徒时期"。这时期大概从主后一百年开始至主后一百七十年左右。在这时期,教会权威的形式开始产生变化。起初使徒直接地从基督承受使命去见证、传递祂的启示,因此对于教会信徒,他们的言行,都带有代表基督的权威。但他们去世后,教会便得依据另一种信仰、生活的指标,于是一些被教会普遍公认的文献及信条开始出现,以作为信徒信仰、生活最可靠的参考。圣经的正典便是在这时期开始形成的;比较详细的信经(如使徒信经)也纷纷在这时期出现。在这时期,信仰的表达都是非常单纯,没有深奥抽象的阐释,并且非常着重信仰在生活上一些实际的问题。这时期也是教会经历很大的逼迫,却又扩展非常迅速的时期。教会主要的精力都花在传福音的事工上;教会的组织还很简单,异端的影响仍未太猖獗,因此信徒的人数不断增加。这时的信徒绝大部分是基层的。这时期史学家称之为"后使徒时代"(Post-Apostolic Age)。

接着便是"尼西亚前时期"(Ante-Nicene Age)的历史,由主后一百七十五年开始至主后三百二十五年尼西亚会议为止。这段时期无论在内忧和外患上,教会都经历很大的压力。外患方面,就是教会接二连三的受到国家严重的逼迫,而异教徒的哲学家、文学家也多方面提出问难与攻击。内忧方面,就是教会内极端的信仰表达以及异端也多起来。因此在这时期,教会不单要向政府申辩,更要对应敌基督思想的挑战,同时也要为纯正的信仰争辩。因此,这时期最大的特色,便是基督教正统神学思想的发展及护教运动的兴起。同时,教会在迅速的扩展中,开始有比较严密的组织,崇拜的内容也慢慢丰富起来。此时的教会不再是低下层所独占的了,基督教已渐渐渗入中、上层,因此不同阶层相处的种种问题便开始出现在教会中。

"前尼西亚时期"之后便是"尼西亚时代"了。这时的基督教,因着君士坦丁大帝的归信,已渐渐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逼迫的忧虑没有了,但内部的种种问题却浮现出来。最严重的问题是教会开始趋于世俗化和结构化。为了避免受这种趋向的败坏,不少信徒退到荒漠中,企图透过在独处中的安静与严谨的操练,保持圣洁的生活。修道主义的兴起便是这时代的特色。这时代另一个特色是神学争论的普遍。为了要排解这些神学争论,教会就得继续不断地召开大公会议。教会的分裂也因这些争论和会议渐趋严重。

进入第二段的历史,我们看到罗马帝国不断萎缩,蛮族经常入侵,罗马军竟无力抵御。主后四百一十年,哥特人攻入罗马城,使整个罗马帝国举国震惊。当时便有不少人认为这事件是罗马亡国的先兆,是罗马人背弃他们的天神所招致的惩罚。主后四百七十五年,蛮族再攻入罗马城,四处抢掠,若不是罗马的大主教苦苦央求他们不要焚城,恐怕罗马城便付之一炬。在这里顺便提一提,就是当时罗马帝国的首都已不在罗马,而在小亚细亚旁边的君士坦丁堡。自从主后三百一十五年君士坦丁迁都以来,整个罗马帝国的重心便从意大利向东迁移,这便造成意大利及意大利以西的国境空虚。小小的一队蛮族往往可以攻城劫掠,来去自如。帝国因无暇西顾,竟任由罗马帝国的西边自生自灭。正因如此,罗马的大主教便渐渐成为西边的政治、经济及宗教领袖,蛮族入侵后,协助及领导人民重建家园的,往往是罗马的大主教。罗马天主教也就是这样渐渐壮大。在东边,神学的争论一直没有停下来,一个神学问题的纠纷解决了,另一个又出现。信徒的信仰生活已渐渐失去其活泼的能力。就在此时,大约是在主后六百三十年,回教突然兴起。回教徒在主后六百三十七年攻入耶路撒冷,不到两年,整个叙利亚也陷入他们手中。在五十年内,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大部分都落在回教徒手里,而教会却退缩到君士坦丁堡附近一带的小小角落,教会可算损失惨重。

当时的形势的确非常不利,西罗马帝国经常受蛮族的侵扰,人民不能安定生活;而东罗马帝国则落在回教徒手中。这真是令人觉得黯淡的时候,因此很多史学家称这时期为"黑暗时代"。我们要弄清楚,"黑暗时代"并不是指教会内部黑暗,而是指整个罗马帝国的文明趋于崩溃,在多方面文化的发展停滞不前,不少文化的遗产也渐渐失落。反过来,教会是保留那些文化遗产的使者;例如在很多地区,在蛮族入侵时,农民往往迁逃,以致不少农地荒废,甚至连耕作的技术也都失传了。教会很多修士便负起耕作的任务,并且保留了耕作技术。其实这时期也有它光明的一面。这时期是教会向欧洲西边及北边扩展神速的时期。以罗马为基地,教会差遣传教士带领蛮族归主。从主后六百年到七百五十年间,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以及盘踞于现今德国、法国地区的蛮族,全部归信基督。再过不多时候,北欧也归入了基督教的版图内。

由于东边的教会大大的萎缩,罗马的大主教便渐渐成为大公教会最有影响力的人,而罗马教会因其宣教的成就,也成为欧洲所有教会的母会,受她的牧养与管辖。于是罗马天主教便日益壮大,而一度极具影响力的东方教会在历史上竟扮演微不足道的角色,以后教会历史的焦点,几乎完全在西方教会的发展。

教皇的势力日益壮大,教会的地位日高,权力的斗争及各式各样的腐败也开始出现。意大利的贵族经常控制教皇的推选及其他的政策,因此,一些德性败坏的人竟也当起教皇来。从主后九百年开始,教皇的威望一落千丈,几经改革也无法扭转。在上的如此,在下的也如此,很多主教主管数个教区而从来不负牧养的责任。不单如此,他们竟将一些有利可图的圣职售卖,很多圣职人员的道德生活败坏非常。因此缺乏牧养和真理的教导,民间的各种迷信渗入平信徒的信仰生活中;有时圣职人员更利用这些迷信鱼肉信徒,如颁布、售卖赎罪券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神学方面,经院学派兴起,神学的反省几乎完全被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系统俘虏。理性的论证往往取代了对神话语的聆听与阐释,神的道被化成一套一套抽象玄奥的系统,与信徒的信心经历及生活相去不知千里。

在这情况下,上至教皇,下至信徒,都觉得教会急需改革,但他们不知从何着手。偶尔有几声旷野的呼喊,但都起不了什么作用。到了十六世纪初,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及文化意识的蜕变已由渐变而转速,急剧变革已如箭在弦。当一切条件就绪,马丁路德于一五一七年发动的改教运动便展开,对罗马天主教的信仰作出全面的检讨、批判与改革。马丁路德的改革运动如星火燎原一样地迅速蔓延,最初在德国,后来在瑞士、法国展开。不久,英国因亨利八世未能取得教皇批准他与皇后离婚,因而与教廷决裂,另一形式的改教运动也在英国展开。在德国的改教运动产生了信义宗的教会;在瑞士,因慈运理(Zwingli Ulrich Huldrych, 1484-1531 A.D.)及加尔文(John Calvin, 1509-1564 A.D.)领导的改教运动产生了改革宗的教会;在英国就产生了圣公会。信义宗与改革宗在欧洲不同的地区产生重要的影响。丹麦、瑞典、挪威受信义宗的影响极深,而苏格兰、荷兰、比利时则受改革宗的影响较深。在英国,一些不愿接受圣公会体制的信徒在十七世纪远渡重洋到北美洲寻求教会自由,这是美国立国的先祖,他们大都受改革宗的影响极深。然而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及波兰这些地区,改革运动因着各种因素而节节失利。所以改革运动以后,天主教的传统依然很牢固地坚立在这些地区。如此一来,教会便呈现分裂之势;天主教与改革派三百多年来一直彼此敌视。而在改革派中,不同的宗派因着信仰表达的重点不同及体制上的差异,也形成了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势。

在十

七、十八世纪,天主教方面将精力倾注于传教的事工上,他们在拉丁美洲、亚洲,甚至在欧洲本身都有相当的成就。而此时,改革派却纠缠于宗派间或宗派内的神学争论中,将不少精力虚耗,在传教方面几乎交了白卷。

十七世纪开始,整个欧洲的精神文明正发生很大的变化。理性主义渐渐抬头,科学也相应快速地发展。到了十八世纪,欧洲出现了所谓启蒙运动。知识分子开始接受一种机械的宇宙观,认为宇宙就好像一个机械的系统,里面一切的现象都可以用机械的科学原理解释。于是,信徒的信心受到严重的考验;基督教的信仰受到多方面的质疑,为了应付这些挑战,一些神学家竟削足适履地将传统的信仰妥协,因而产生所谓自由派神学。在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刺激了工业的发展,西方在十八世纪至二十世纪之间,在物质文明方面的发展可以说是空前未有的。这却带来西方精神生活的空虚,而教会也因此感受物质主义很大的压力。教会面临世俗化的危机。

然而在另一方面,十

八、十九,以至二十世纪初期却是教会复兴更新的时期。自十八世纪末,复兴的火焰由英国燃烧至美国,再由美国蔓延到其他地区。这股复兴的火与教会传教的热忱相辅相成。因此,在这二百年来,改革派教会的增长也是空前未有的。

到二十世纪,教会面对着各种不同的挑战,就如共产主义,物质主义,民族主义等。因此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二十世纪是基督教节节败退的时期。共产主义在六十多年内席卷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而欧洲的教会似乎不断萎缩。然而,教会的生命力真是惊人的,在种种狂潮的冲击下,教会却不单没有退缩,反而有扩展之势。在主后一九八二年牛津大学出版的一份研究中,发现基督教仍占全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而教会也在不断地增长中。

二十世纪是西方传教士撤退时期,也是本土教会兴起的时期。许多第三世界的教会在负起自治、自养、自传的责任后,发展极其迅速。而教会史也从以西方教会历史为主导的阐述转向多元的历史阐述,而从多元的历史发展中寻求普世的意义。

二十世纪也是合一运动开展的时期,但可惜合一运动稍为开展,在仍未能将不同宗派的距离拉近前,便大谈世界宗教的对话与合一,因而在推动天主教,东正教及基督教对谈、合作与合一方面,没有产生突破性的果效。而不久,合一运动的焦点也渐渐转移,从比较著重合一的讨论与活动,转移到政治及经济的解放,因而在第三世界的神学及教会生活,引起颇大的变化,也同时迫使普世教会正视信仰与处境的关连。我们可以说,二十世纪教会的宣讲是从过往回应理性思辩的时代潮流,转向回应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形势。

基督教会史范文第6篇

主领人:¡¡¡

献堂礼开始--------主领人

唱诗(113首)--全 体

祈祷-----------------全 体

读经(诗84:1-4,122;代上29:1-

3、14) ---○○○ 证道-----------------○○○

报告(包括建堂经过及财政概况)------○○○- 献堂(会众跪下)------------------------------○○○ 宣读教堂管理制度------------------------------○○○ 唱诗(第115首)-----------------------------全 体

祈祷----------------全 体

祝福----------------○○○

礼成

献堂讲章: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先前的荣耀!

经文:哈该书2:1-9 讲道题目: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先前的荣耀! 讲道目标:激励信徒刚强做工,一同建造标竿教会。 引言: 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的神是何等的信实,他看顾我们标竿教会,为我们预备了新恩光堂,我们将热烈的掌声献给我们的神。我们也将掌声献给那些寻找场地及装修过程中付出辛苦的弟兄姐妹。

神允许我们离开原来的恩光堂,来到这个新的恩光堂,其中必有神的旨意和带领,深信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先前的荣耀。

本论: 为什么说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先前的荣耀? 一.这里有神的同在 ·七月21日 1节

1七月二十一日,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哈该说:

7月21日是一个什么日子呢?7月15日—21日是犹太人的住棚节,21日是住棚节的最后一天,是庆祝收割,喜乐感恩的日子。但是今年的收成欠佳(1:6;11),令人沮丧。按照摩西律法这一天应该有圣会,神的话在那一天临到了先知哈该。

1:14-15 6月24日是回归的以色列民开始重建圣殿的日子。

6月24日至7月21日,不到1个月的时间,在他们中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神的话再一次临到先知哈该?

·沮丧的百姓 2-3节

原来在回归百姓中的老者,他们曾经见过从前的圣殿就是所罗门所建造的圣殿,那是何等的荣耀辉煌。如今所建造的圣殿在他们眼中看如无有,太寒碜了。老者的一些话语,就影响了那些正在参与建造圣殿的人,令他们意志消沉,不想再干。

例证:仇敌要令建造城墙的百姓沮丧 尼4:1-3 今日应用 亲爱的弟兄姐妹,今天神给我们预备的新场所平方面积比原来的小,租金也比以前的略高,钢琴也搬不上来。但是我们看到礼堂中没有柱子挡住视线,下铺木地板,上有石膏板封顶。并且我们还可以打造厨房,在这里做饭。感谢神给我们预备的是更好的。阿门!

·当刚强做工 4-5节

神的话借着先知哈该临到当时的三个阶层,所罗巴伯是省长,是政治领袖;约书亚是大祭司,是宗教领袖;这地的百姓是草根阶层,是平民大众。神的话三次重复强调说,当刚强。神鼓励他们刚强做工,因为神说,我与你们同在。只有认知神的同在,才能消除他们的沮丧。也只有认知神与他们同在,才能刚强做工。

例证:神勉励约书亚当刚强壮胆 书1:6-9 例证:大卫勉励所罗门当刚强壮胆 代上28:20 例证:保罗勉励提摩太当刚强壮胆 提后1:7 今日应用

神今天同样勉励,我们当刚强壮胆,因为神与我们同在。我们是软弱的,但神是刚强的。保罗说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

·立约的话:我与你们同在

神在第五节强调说这是照着你们出埃及我与你们立约的话,神是信实守约的,神曾经与他们的祖宗立约,应许要与他们同在。

出33:12-17 那时,神的灵住在他们中间,神的灵降临在七十个长老的身上,神与他们同在。如今,在末后的日子,约珥先知曾经预言说,神的灵要大大的浇灌他的百姓。神怎样与出埃及时代的百姓同在,也必与回归时代的百姓同在,现今也必与我们同在。

神的殿更为重要的是要有神的同在,没有神的同在,这个殿就毫无意义。在我们租这个场地以及装修过程中,我们经历了神的同在。

这个场地是张国亮、林子文等几位弟兄找到的,当时这里有网吧经营。他们过来打听的时候,正好网吧要撤,8月底到期。他们到期,我们就装修搬进来。神的预备恰到好处。

在装修的过程中,几乎大部分的活都是弟兄姐妹们自己干的。我不能在这里一一的报名,只求神纪念他们付出的辛苦。我们只有用4天的时间,就装修完毕,如此神速,这是神与我们同在。 我们礼拜五下午搬家,来了很多的弟兄姐妹。虽然楼梯比较窄,搬东西有一定的艰难,但是弟兄姐妹同心协力,很快将三大车的东西搬完,这是神与我们同在。

加尔文说:“神的同在是所有的祝福中最大的祝福。”

今天,我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举行献堂礼拜,耶稣应许就在我们中间。他名叫以马内利,就是神与我们同在。深信神会一直与我们标竿教会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阿门

诗歌分享:这里有神的同在 二.这里有神的应许 6-9节

这段经文是神给当时百姓的应许,借着应许的福分鼓励他们继续重建圣殿。这段经文中出现了五个“必”,“必”就是一定会发生的,神的应许是不会落空的!天地会废去,神的话不会废去,安定在天。

1)过不多时,我必再一次震动天地、沧海与旱地。我必震动万国。 先知说的是一个宇宙性的震动,包括了对自然界和人类世界的审判。 参考2:20-22 这段经文的描述是以神在红海对埃及的审判作为审判列国的背景的。 来12:26-29 当基督再来时,整个创造秩序都会出现终极的震动。 2)万国的珍宝必都运来/万国所羡慕的必来到

按照原文文法,运来是复数,下文8节也提到金子和银子,因此往往解经家采用第一种翻译。但是犹太传统的解经采用第二种翻译,认为万国所羡慕的就是指向弥赛亚。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的解释,万国的珍宝必都运来。当所罗巴伯开始重建圣殿的时候,波斯王就吩咐河西总督要从府库中供应金银材料支持建造圣殿。在耶稣时代,希律王为了讨好犹太人,修缮圣殿46年,花了很多金银。第二圣殿的荣耀已经超越了第一圣殿。

可13:1 1耶稣从殿里出来的时候,有一个门徒对他说:“夫子,请看。这是何等的石头,何等的殿宇!”

按照第二种的解释,是指向弥赛亚耶稣基督的到来,使这圣殿的荣耀大过先前的荣耀。

耶稣基督在世上的时候,曾经去过他们所建造的圣殿。 例证:江泽民主席住雁荡山宾馆 雁荡山宾馆的一个房间因着江泽民主席住过,房价飙升。因着主席的到访,就充满荣耀。

例证:老底嘉教会将耶稣关在门外

耶稣说,我在你们门外叩门,凡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就住在他里面,他与我,我与他,一同坐席。可见老底嘉教会将耶稣关在门外。

例证:一个黑人被拒在白人教堂门外

有一个黑人要参加白人教堂的聚会,但是由于种族歧视,白人不让黑人进入教堂。这个黑人就非常受伤,在耶稣面前祷告。耶稣对他说:“你不要忧伤,他们将你拒之门外不奇怪。因为他们将我也拒之门外。”

今日反省

我们有没有将一些弟兄姐妹拒之门外呢?将弟兄姐妹拒之门外就是将耶稣基督拒之门外。盼望我们标竿教会不是把耶稣拒之门外的教会,而是让耶稣基督住在我们教会。如此这殿就充满荣耀。

3)银子是我的,金子是我的,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先前的荣耀。 在建造圣殿的过程中,需要人在物力、财力、人力上的支持。我们要有正确的金钱观,要知道金银都是属于神的,我们不过是管家而已。

代上29:11-14 今日反省

亲爱的弟兄姐妹,当我们离开世界的时候,我们的金银财宝都带不走。如何将地上的财宝运到天上去了?就是为主来奉献。神国度的开展需要金银的支持,如此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先前的荣耀。

4)在这地方我必赐平安。

通过圣殿的建造,神应许要赐下平安给他的百姓。 约14:27 27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

耶稣又说:“你们在世上有苦难,但在我的里面有平安。”

耶稣又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得享安息。” 例证:恩慈堂的一个新来姊妹,女儿自杀,心灵不安,来到神面前得安慰。 今日反省

亲爱的弟兄姐妹,在这地方就是神的殿神应许要赐下平安给我们。因此,我们不要忽略常来教会看看,来教会能得享耶稣基督所赐的平安。很多不安的灵魂来到这里得到了平安,你是否经历了呢?

上一篇:监控员试题范文下一篇:酒店求职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