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范文

2023-09-22

体育教学范文第1篇

摘  要:“教会、勤练、常赛”是新时代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积极贯彻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总要求,需要从“教、练、赛”三个方面重点发力。本文以小学中高年级篮球教学为例,阐述了在小学篮球教学过程中融入“教会、勤练、常赛”理念的实施策略,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新模式,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篮球教学;实践探究

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1]同时,《纲要》还提出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改革目标。这是对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广大体育教师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基于此,笔者从“教会、勤练、常赛”核心内涵出发,通过深入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小学篮球教学实际,提出了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实施策略,以切实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教会、勤练、常赛”内涵解析

(一)“教会”是基础

“教会”是指教师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一定的健康知识,掌握动作要领、把握动作要点、突破动作难点,从而习得运动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学习生活之中。它是一节体育课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学校各类体育活动的重要前提。只有教会了学生掌握相应的身心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学生才有可能运用所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掌握的运动技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和参加体育竞赛。相反,如果学生不能了解相应的身心健康知识,学会一些基础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那么勤练和常赛也就无法正常开展,体育教学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二)“勤练”是手段

“勤练”是指通过适宜的运动次数和运动强度的刺激,将新学的运动技术转化为个人运动技能的过程[2]。任何体育运动技能的形成,都是勤奋刻苦练习的成果。一个技术动作从生疏到熟练、从卡顿到连贯,都必须经过大量反复的动作练习,才能让身体形成一定的动作记忆。只有通过不断刻苦的练习,才能更加熟练地掌握技术动作,巩固和提高运动效果,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勤练”是帮助学生习得运动技能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必经之路。

(三)“常赛”是拓展

“常赛”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通过紧张刺激的比赛,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实战技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到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也有利于后续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工作。另一方面,“常赛”也承载着体育特殊的育人价值,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和责任担当、团结协作的个人品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教会、勤练、常赛”的内在联系

“教会、勤练、常赛”是对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标准[3]。“教会”是“勤练”和“常赛”的基础,“勤练”是“教会”的主要手段和“常赛”的必经之路,“常赛”是“教会”和“勤练”的延伸拓展,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构建了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共同推动形成体育改革实效。

二、“教会、勤练、常赛”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优化内容,“教会”关键在课堂

1.知识与技能并重

在传统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篮球技术动作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忽视了对篮球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意识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情况下,学生往往只学会了篮球的技术动作,却不了解实际的篮球比赛规则和技术动作的应用场景,从而不能将学到的技能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比赛当中。因此,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篮球技能,同时还要将如何运用篮球技能、篮球比赛的规则以及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等传授给学生。

如在室内体育课教学时,组织学生观看各类篮球赛事视频,使学生对篮球比赛规则有清晰的认识;并通过慢镜头播放,介绍篮球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应用场景,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不同技术动作应用的作用和目的。对于篮球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拓展讲解篮球技战术相关知识,以增强学生的篮球实战能力。在进行室外体育课时,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引导学生学习运球、传接球、投篮等技术动作,带领学生进行动作练习,并组织小范围的实战演练,让学生充当“小小裁判员”,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的篮球知识与篮球技能。

2.基础与个性并举

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的一般目标。在保证全体学生掌握篮球基础技术动作的前提下,着眼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鼓励学生向更高水平发起挑战。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发育、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为不同水平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学习目标,让每一名学生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都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如在进行《左右手交替运球》教学时,教师首先通过情境导入法引导学生建立左右手交替运球的运动表象,了解动作构成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发力,然后通过动作分解、完整示范帮助学生掌握左右手交替运球的动作要领,明确运球时的击球部位、手脚之间的配合以及身体重心的轉换,最后通过练习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左右手交替进行运球。在学习目标的设置上,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在原地进行左右手交替运球;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左右手交替进行直线运球;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左右手交替运球通过障碍物。

(二)创新设计,“勤练”实施在日常

1.巧设练习内容

“精讲多练”是体育教学的显著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通过设置不同密度和强度的练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但枯燥的练习内容往往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练习的参与度不够、练习质量不高。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练习环节,由难度较低、容易完成的单项练习入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升到具有一定难度的组合练习,促进学生技能和体能的同步提升。

如在进行《行进间三步上篮》教学时,先组织学生在篮下找好打板位置,进行打板投篮单项练习,以便帮助学生养成找到三步上篮的起跳位置、合球后顺势起球的动作以及单手高手上篮的习惯。然后利用标志盘做好迈步、起跳点标记,引导学生从原地进行三步上篮,此时需强调出脚的顺序和起跳的时机。再将原地运球与三步上篮进行结合,在篮框两侧交替进行原地运球三次后三步上篮组合动作练习。最后进行行进间运球+三步上篮组合动作练习,突出动作的实用性。从分解动作练习到完整动作练习再到组合动作练习,三个练习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三步上篮的动作要领,学会三步上篮的技术动作。

2.丰富练习形式

在体育课堂练习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以“教师教、学生学”的集体练习方式为主,练习形式较为单一;且只注重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对交流合作、共促学习的情感需求,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丧失了体育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学的目标也难以达成。因此,在设计练习环节时,教师要在精选练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多种练习方式进行教学练习,既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又要引导学生去探索更多的练习方式。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营造出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如在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时,教师首先讲解并示范动作要领,明确传接球时手部技术动作、身体发力顺序、重心转换等动作要点,学生根据教师口令分步骤进行集体动作练习。接下来组织学生利用墙面进行自主传接球练习,体会传球时蹬地发力、重心前移、伸臂拨指的动作。然后两人一组进行原地传接球、单次运球接传接球练习,待学生基本都掌握了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之后,增加更高难度的练习,由两人侧向滑步走传接球练习,再过渡到双人行进间跑动传接球练习。最后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其他有效传接球的方式方法,并进行自主练习。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教师需密切注意学生的练习情况,适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保护。该练习环节的设计运用了集体练习、自主练习、合作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传接球的技术动作,实现了这节课的目标。

3.拓展练习场景

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对于实现当前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勤练”理念必须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如开展阳光大课间、体育社团活动、体育家庭作业等。因此,除了对体育课堂练习的把控之外,教师也要加强对大课间、体育社团和体育家庭作业的重视,不断拓展体育练习的场景,积极探索家校联动的体育教学模式,补充课堂练习的不足,真正实现发展技能、增强体能的目的。

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在课堂上主要进行传接球、运球、三步上篮等基本技术动作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同时创编篮球操,与班主任、体育委员协同组织在大课间进行跑步+创意篮球操的组合练习,在增强篮球练习的趣味性的同时,加大体能训练的强度。在体育社团训练时,增加体前变向运球、击地传球、行进间低手上篮等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练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篮球技术。在每天体育课后布置体育作业,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篮球技能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更多的篮球实战技巧和锻炼方法,并进行居家实践锻炼,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有效实施,“常赛”核心在全员

1.体育课堂课课赛

体育课堂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与技能,参与体育活动的主阵地。因此,在学生基本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通过练习能够熟练地做出所教学的技术动作之后,教师要结合课堂重点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与竞争性的比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锻炼兴趣,巩固且提高学生在学练环节的成果。同时,在比赛中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在技术动作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后续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

如在进行《行进间运球》一课的教学中,设计“阵地争夺战”个人游戏竞赛。学生两两之间进行比拼,每两名学生各持一球,间隔一个大标志桶、两个小标志桶,面对面进行运球准备,听到教师口令后拿起小标志桶后退运球,踩到边线后加速运球到中间位置,率先将小标志桶扣在大标志桶上即为获胜。这种比赛形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加速运球能力,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此外,也可设计“种树砍树”小组游戏竞赛,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围绕若干个标志桶进行高低运球接力。听到教师口令后,第一名学生运球从起点出发,将标志桶原地放倒视为“砍树”,踩到对面边线后转身,将标志桶原地立起视为“种树”,返回与下一名学生击掌,下一名学生出发,小组四人率先完成接力并返回起点即为获胜。该比赛将行进间运球与高低运球有效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战运球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相互激励、团结合作的良好品德。

2.精品社团周周赛

除课堂教学之外,学校开设的各类体育社团也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体育教师也需要将“常赛”这一理念落实到体育社团的日常活动当中,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需要注意的是,与体育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不同,体育社团的主要活动对象是对某一项体育运动有兴趣或有特长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组织体育社团比赛时,更加注重该环节的灵活性与实战性,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和实战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如在进行篮球社团训练时,教师应每周组织至少一次篮球比赛。在社团训练初期以个人对抗和小团体比赛为主,比赛形式多为1v1篮球挑战赛、2v2趣味篮球赛等,通过修改比赛规则、限制某一項篮球技术的运用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如在进行1v1篮球挑战赛时,两人在直径2米的圈内各持一球,听到教师口令后各自开始在圈内运球,在保证自己不间断运球的同时,试图让对方运球出界或抢走对方手中的球,任何一方运球中断、出界或者球被抢走即判定为输。这种比赛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与人对抗中的运球控球能力,促进篮球竞技意识的培养。随着篮球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训练中后期应将非正式比赛逐渐过渡为正式比赛,每周组织1~2次的3v3篮球赛或5v5篮球赛,通过团队之间的技战术配合,培养学生对于各项篮球技术的运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篮球实战水平。

3.竞技选拔年年赛

近年来,随着篮球特色学校等的兴起和实施,各类校园篮球、校际篮球比赛也逐渐丰富起来。因此,为了满足特色学校发展的需要,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交流提升,学校需建立良好的选拔和竞争机制,面向全体学生选拔出一批优秀运动员作为学校代表参加各类比赛。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实战中突破自我、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形成“人人争先、为校争光”的良好氛围。

如开展一年一度的校内年级篮球比赛,为有篮球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实战中检验自己的篮球水平,不断磨炼自己,提升自己的篮球竞技能力与团队配合能力。除了校内篮球赛之外,体育教师也要组织一批篮球水平较高的学生成立学校代表队,积极参与校际篮球联赛,加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竞技交流,以点带面、校际联动,促进整体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会、勤练、常赛”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缺一不可。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广大体育教师需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进优化教学内容,积极创新教学过程,深刻把握“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系统性教学思路与方式,构建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育人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S],2021.

[2]梁龙旭.体育课“学、练、赛、评”的有效设计[J].体育教学,2021,41(04).

[3]段瑞莉.改进体育课堂教学落实“教会、勤练、常赛”[J].体育教学,2021,41(02).

体育教学范文第2篇

一、 背景:

在一堂初三男生的跨栏跑教学课上,我组织学生第一次跨栏跑。老师先示范,然后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跨栏。结果,大部分学生跑到栏架旁就停下来了,不能过栏。只有少数胆大的学生能过,但都是跳过栏。在体育课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现象,如不敢跳山羊、横箱等。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恐惧而造成的;二是不会做专门的动作。如何消除恐惧心理,更快地学会跨栏动作,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二、教学片段:

我让学生在课前把各小组收集的跨栏跑优秀运动员的图片、技术动作展示在同学面前,讲讲跨栏跑动作、比赛场面,优秀跨栏运动员的事迹等(从情感上获得我要学跨栏跑渴望,从感性上认识什么是跨栏跑)。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害怕”。针对“害怕”先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害怕”?然后师解释“害怕”即 “恐惧”,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危机的逃避情绪。恐惧心理的产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增强。年龄越小,恐惧感越弱。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如“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个道理。而跨栏跑练习确有危险,不小心碰在栏上要摔跤的,所以不敢在跑动中跨栏,而采用逃避的方法,停下来跨过去。这样安全,不会受伤(老师从心理上帮助他们摆脱恐惧情绪)。接着让学生讨论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学习跨栏的动作,大家集思广益。他们想出了降低栏架的高度、找替代物作栏架、用体操棒放在地上进行模仿练习,用橡皮筋两人两边拉直进行跨越练习(开动脑筋,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生选择想出的方法进行尝试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按思——练——思的程序反复练习,练完后再找出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特别是用橡皮筋作跨栏练习(不怕摔跤),两人一组拉直橡皮筋作“跨栏架”,排头同学依次跨过一道道橡皮筋,跨到最后作“跨栏架”。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地提高高度,真是越跨越有劲(通过实践从理性上认识跨栏跑,体验运动乐趣)。

教学反思

通过跨栏跑的教与学,我认为:

1、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索“跨栏跑”。它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技术动作的方法(替代物法、降低难度法等),拓宽学生学习动作的思路,为学习其他技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技术,毅力增强了,勇气增强了,克服了恐惧心理,信心增强了。 通过互相交流、帮助,促进同学间合作,增进了友谊。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融洽师生关系,师通过示范、讲解、保护帮助,提高师生亲和力、信任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

3、由于上课时间有限,留给学生发展个性的时间与空间不够,教师为学生创造练习环境,所需要的 器材估计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应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所用器材。

4、没能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没能根据自己的条件自主选择练习,教师应重点帮助他们诱发创新思维,使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

体育教学案例

(换球接力)

案例教学背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目的,此游戏形式简单易操作,趣味性强,竞争激烈,发展学生的反应能力,提高学生速度及灵活性,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敢、顽强等心理品质,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此游戏较适合二年级的学生 案例操作过程:

游戏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快速的反应能力,提高速度和灵活性

游戏准备:划一条线做起跑线,在线的正前方,每隔6~8米划一个圆圈,每组2~3个,划若干组 游戏方法:把学生分成4~5人一组,趁纵队站在起跑线后,每组第一人的前脚踏在起跑线上并拿三个小球做好比赛准备。鸣哨后每组第一人向前跑并把三个小球依次摆进小圆圈内,跑回起跑线。有第二个人接力跑,把3个球拿回交第三个人去放,直到全组完成。先完成的组 为获胜。 游戏规则:球必须放在小圈内,如果滚出应重新放好。中途掉球,捡起来继续比赛。 教学建议: 1) 讲解

2) 做一次后进行简单的评议 3) 一鼓励为

体育教学案例

——关爱特殊学生

实例:

刚给初一(1)班上体育课不久,课堂上便发现该班女生王丽(这个女孩长得胖乎乎,挺可爱的)不太爱和同学们一块活动,做练习时总是往后溜,摸底测验成绩也比较差。课后我找到她,问她为什么上课不积极活动?开始她不说,在我的启发下,她才说:“其实我很喜欢体育活动的,可我长得这么胖,做起动作来很吃力,又不好看,同学们会笑话我,所以就不想动了”。根据她的想法,我诱导说:“不管谁在学习新动作时,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说对于你,重要的是参与、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练习的次数多了,动作也就好看了。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战胜自我,找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仔细寻找该生的闪光点。不久在上体育课时我便发现王丽同学跳皮筋不错,动作轻松自如、灵活漂亮, 她显得很快活、自信。这使许多同学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眼光。于是在第二天的体育课上,我及时表扬了她,并要求其他同学多向她学习,共同探讨跳皮筋的技巧。同学们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纷纷向她询问起来。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给王丽装上了自信的翅膀。这天的体育课她上得很投入,与同学合作的也很愉快。结束后,王丽主动对我说:“老师,是您和同学给了我信心和勇气,今天我真开心。”我便对她说:“在课堂上只要主动参与、积极练习,就一定能获得快乐,获得成功。”在以后的体育课上,王丽因肥胖而产生的自卑心理渐渐消除,她不再往后退了,而是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会的主动请教,反复练习。同学们觉得她变了,与她合作、交流的人越来越多。同时课堂上我也留心观察她,有时提醒她一下,有时带她一下,有时和她一块练习。对于特别难的动作降低动作标准和动作要求,让她尽力去完成。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的体育成绩从入学时班里后几名跃到现在前几名,体锻由260分跃到了390分,她不仅自己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和活动中,而且还带动和帮助她周围的同学一起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她的努力和成功得到公认,第二学期同学们推荐她担任了本班体育课第六小组的小组长。

一、目标

1、 进行双脚跳跃活动,发展下肢力量和弹跳力,以及身体灵巧、协调性,提高控制身体的能力。

2、与同伴和集体合作,共同完成跳跃移动障碍的任务,体验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方法

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队,各成一路纵队,间隔约三米,队员前后距离学生自定。各队第

一、二人各握短绳一端,在队前侧向站立。

游戏开始,各队持绳的二人低手拉绳从本队两侧向排尾迅速跑过,每个队员依此双脚跳起让绳子从脚下通过;持绳队员到排尾后,第一人留在排尾,第二人持绳跑回排头与第三人合作继续拉绳到排尾。依此进行,每个人都做二次拉绳人,以先跑完的队为胜。

三、规则

1、必须按规定动作跳跃过绳(双脚同时起跳、落地)

2、持绳队员必须平行前进,如途中绳子脱手,必须从脱手的地点握好绳后继续进行。 3、绳子不能拖地行进。

四、教材分析

这个游戏是分队进行的跳跃练习活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始终处于紧张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他们在活动中要主动调整好队形和跳跃前的位置距离,观察和判断来绳的速度、高度,确定自己起跳的时机和跳跃的高度。在自己进行拉绳时,既要考虑与同伴的协同配合,又要为集体提供适宜的高度和速度。因此,这个游戏除了能够发展学生身体灵敏、协调、弹跳以及空间感知觉能力外,尤其能够使学生感受与同伴和集体的紧密合作关系,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个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五、建议

1、游戏开始的准备部分应给学生较大的自练空间,教师只做适当的提示并能参与其中,不必做太多的讲解。 2、要重视游戏过程的观察和指导。发现学生个人与小组的成功或失利乃至不良的表现,能让他们交流体会、感受并及时引导;对由于胆怯或紧张而影响集体比赛速度的学生,教师要表现出对其的鼓励和关心。 3、在掌握游戏基本方法、技能的基础上变化难度层次。如变化跳跃的方式,变化拉绳的人数等等。 4、要注意安全,场地要平坦。绳子以有点弹性的塑料跳绳为宜。

我们学会了假设!

课题:人在摔倒时的应对方法

目标:

1、探究在不同情况下跌倒时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

2、建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学习过程设计:

1、探究内容:

(1)人是在哪些情况下摔倒的(奔跑、跳下、碰撞、绊脚、滑脱……)

对上述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对这些摔倒现象发生频率进行排序。 (2)人在摔倒时的方向(向前、向后、侧向……)

对造成摔倒时不同方向的原因进行分析。 (3)人在摔倒时着地的姿势

对不同情况、不同方向摔倒时的着地姿势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产生伤害事故的原因。 (4)探究避免事故发生的多种途径

自我保护意识

自我保护方法 场地器材的改造设计

(5)结论

(6)建议:应该增加的学习内容

[评述]探究学习在许多时候,可能延伸至课堂之外,这种学习方式也是符合课程标准理论的。案例中的探究内容设计的比较合理,有调查的内容、有分析的内容,也有实践的内容(如自我保护的方法)。虽然学生可能会得出各种不同的结论,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最后的建议,应该增加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这样做不仅提高了探究学习的价值,而且体现了探究学习的应用性。

体育教学案例

你们有信心吗

在一节体育课上,老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学习目标:发展弹跳力。同时,老师提供学生的最佳活动方式是跳绳。对于这个学习目标,老师是这样解释的:弹跳力是跳跃能力中的一种,也是跳跃能力的基础,要发展弹跳力,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弹跳力的现状怎么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测量一下自己原地纵跳摸高的成绩是多少,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个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就说明弹跳力提高了。于是学生们非常高兴地进行了原地纵跳摸高的原始成绩测试。接下来就是用什么方法和用多少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弹跳力了。老师给了学生两周的时间,用什么方法由学生自己决定,但是今天这节课上要用自己决定的方法进行练习,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咨询的机会。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选择了跳绳,因为跳绳是最通常、最熟悉的练习方法,有一位学生选择了负重深蹲跳,另一位学生选择了负杠铃(15千克重)站立连续跳,还有一位学生选择了背沙袋连续跳,热热闹闹地活动起来了。可是,这样的弹跳力练习只能坚持几分钟就做不动了。老师告诉大家,发展弹跳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可以参照别人的练习方法经常变换,一是有新鲜感,二是相互有调节和补充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持之以恒,天天练,但不过量。老师还启发了所有跳绳的学生,用哪种跳的方式最有效?最后老师鼓励大家:“今天同学们的练习方法很多,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相信大家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进行练习的,两个星期后的今天,是大家展示自己进步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信心?”学生回答是响亮的:“有!”

[评述]自主学习不是现场的即时表演,不是仅仅做几分钟练习,摆个花架子给别人看的。老师也不仅是提出目标后放任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通过老师的启发诱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方法,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性,鼓励学生去达成目标。当然,老师如果还能经常了解一下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就更理想了。

体育教学案例 倾听学生的观点

在一节体育课上,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是“学习一两条篮球比赛中的基本规则”。在让学生进行半场 三对三比赛中,老师结合实战,在各小组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发生后应该运用什么规则进行解释。 在第一小组的比赛中,有一名学生,因为同伴传给他的球,触及手后不慎滑落,他捡起球后,开始运球突破并且上篮成功。此时,老师根据场上发生的情况,告诉第一小组的学生,此球投中无效,因为刚才这个运球上篮被判为“两次运球”。理由是,这位同学在运球前,已经经过“球触手后落地了一次”,所以,再运球应被判为“两次运球”。可是,这位运球的同学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第一次球虽然触及了自己的手,但因为自己“并没有真正地控制住球”,所以不能算是已经运过球,只有当自己双手把球拿住后,此时才能算是真正地控制住了球,所以,自己再进行突破上篮是符合规则的。老师听了,觉得也有道理,自己所讲的两次运球的概念是否太过陈旧了?于是去查找了最新版的篮球规则,确认了学生意见的正确,一边表扬了这位学生,又把这条规则再仔细地讲给所有的同学听,还承认了自己对新规则的不熟悉。篮球比赛仍然在热烈地进行,却有更多的学生来跟老师研究、探讨篮球新规则了。

[评述]教室绝不是老师的一言堂,老师确实是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老师也确实想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掌握更多的技能。但是体育课堂上的不确定因素,远远要多于其他学科的课堂,老师的知识覆盖面很有可能并不完全,学生虽然是处于学习的位置,但是,并不等于学生对各方面是无知的。孔子就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吾师”这样的话,不知道并不可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更受学生的尊敬,课堂的学习效果才会不断提高。

体育教学案例

真正的成了课堂上的主人

在一节发展耐力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上,老师提出了“获得七分钟耐力”的目标,一部分学生马上走上操场的跑道,准备用耐久跑七分钟来实现这个目标。此时,有一个学生向老师提出:“我是否可以用跳绳七分钟来完成目标?”老师让所有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跳绳也是一种发展耐力的运动项目,用跳绳来实现目标是可以的,但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用跳绳来实现目标有投机取巧之嫌,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学生针对目标重新做了界定,认为教师今天提出的目标是比较宽泛的耐力概念,并没有特指心肺耐力或速度耐力,而是指的一般耐久活动的能力,因此,用跳绳的办法来实现目标是可行的。此时,又有学生提出:“我如果不停地在篮球场上做往返运球上篮,可以吗?”这次大家的看法就一致了,“没问题!”这节课上学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还真不少,当然也有失败的,不过,所有的学生都非常高兴,因为,无论成功与失败,他们都进行了一次自己亲身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得到了他人的尊重,使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真正地成了体育课的主人,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评述]采用多途径的手段与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积极提倡的观念。这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是不能设想的。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对实现目标的看法,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教师也不仅仅只是给予一般的肯定和支持,而是让全班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达成一致的认识。这种做法,看似简单,甚至有人嗤之以鼻,认为是浪费时间,实则这几分钟的“浪费”,真正提高了大家对目标的认识,对今后的创造性学习是有极大帮助的。

体育教学案例

谁会说:“这群学生根本不会跑”?

在一节体育课上,老师认为,目前的这批学生是历届自己教过学生中最不会快速跑的,为了要提高学生快速跑的能力,煞费苦心地选择了好几个改进姿势的方法,老师以为这节课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方法I:原地摆臂练习,要求学生摆臂时五指叉开,前后用力,并告诉学生,这是世界短跑冠军的摆臂姿势,要好好学习;

II:两臂身后夹棍跑,这是为了改正跑时手臂伸直的错误动作; 方法方法III:窄道跑,老师要求学生在快速跑时始终跑在一条20cm的窄道里边,以保证跑的直线性;

结果事与愿违,这节课学生在做练习时都是无精打采、不紧不慢地在按老师的要求做,很显然效果不好。

第二节课老师让学生们做一个跑的游戏:“走出亚马逊”。这是一部学生刚刚看过的最新影片,里面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个人还记忆犹新。只看见孩子们一个个生龙活虎般地奔驰在操场上,玩得满头大汗犹不肯罢休。此时,老师看见每一个学生都在用他们各自习惯的跑法摆脱对手的追捉或努力去抓住对方,使他成为自己的俘虏,只看见这些孩子是那么的灵活,在奔跑时既能躲闪、又能不停地改变方向,有时为了捉住对手,像离弦之箭笔直冲去,有时为了摆脱对手,却又绕着很大的弯子,比起上一节课来有了天大的区别。看到了这样热烈的场面,难道还有谁会说:“这群学生根本不会跑”? [述评]这两节课其实是我在两所不同的学校中看到的课,作为教学案例,我把他们放在了一个老师的身上,是有些不公平的,但是,这样的对比,对我们思考问题却有很大的帮助。第一节课的执教老师本身是一个专业运动员出身的年轻教师,他满腔热忱地想把学生们都培养成像他一样的尖子运动员,他用最先进的技术方法来进行教学,介绍了世界冠军的摆臂姿势,运用了短跑竞赛中“经济性、实效性”的理论,要学生必须跑直线。可是,这种五指叉开的摆臂方法是多

! 学生的感觉的很难受的,而在一条20cm的窄道中跑,对一个一般的孩子来讲是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的。用么不自然这种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竞技运动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注定要失败的。第二节课的老师是一个很时尚的、教龄很短的教师,他本身就是个大孩子,他跟所有的学生一起在操场上奔跑,跟所有的学生一起尽力地呼喊、跟所有的学生一起激动,那样的场面是很感人的,这样的体育课学生怎么会不喜欢?

又联想到了我国的一个教育代表团去德国考察,其中有一位女教师在德国看了一节德国的体育课,回来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在那节体育课上,一位德国的女教师,身穿红色的紧身运动服,给一群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上课,课的内容是一个德国乡村传统婚礼上的民间舞蹈,动作很简单,只有四个动作:向左一步;向右一步;鞠个躬;把头上的帽子飞出去。就这么简单!但是居然德国的孩子们连左与右都分不清,整节课自始至终学生在相互地碰撞,鞠躬也很不整齐,只有一个动作是棒的:所有学生把帽子飞出去是尽力的,然后飞快地跑去把自己的帽子捡回来,等待着老师的下一次口令。这节课上完后,学生个个满脸通红,喜气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课后的评估,德国女教师竟然说这节课她的教学目标完成得非常好!让我们中国老师实着地大吃一惊。

体育教学案例

保龄球

校园新兴运动项目――保龄球

今天,老师上课时介绍了简易保龄球的练习方法,大家都觉得很兴奋,因为平时同学们很少接触到这种时尚的运动项目。老师在一条长15米左右的田径跑道上堆放着一些废旧的手榴弹和几只不同重量

的实心球。在完成了保龄球场地布置介绍后,老师请两位学生先做一次尝试。第一位同学是班级中有名的大力士,只见他抓起一个2公斤重的实心球,用习惯的实心球掷法扔了过去,实心球在空中划出一条弧线,直接落在了用手榴弹布置成的“保龄球瓶”区内,好一个中心开花,把手榴弹几乎全部都打翻了,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第二位同学很沉着地拿了一只实心球,向前走了三步,只见他左腿前跨,右腿左伸,右臂向后高高扬起,迅速地由后向下、向前,沿地面将实心球滚出,实心球急速地冲向“保龄球瓶”,瞬间倒下了一大片,引得同学个个喊好。接着,老师并没有责怪前者,也没有表扬后者,只是拿出了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学习目标:发展肌肉耐力和灵敏性;学习内容:简易保龄球运动”。老师让各小组讨论一下刚才两位同学的击球方法,研究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完成学习目标。

同学的讨论非常热烈,有人认为既然是简易保龄球运动,器材又是那么不规范,那么,掷球的方法

就可以自选,只要打倒球瓶就是好球,有人认为,既然是打保龄球,就要讲究规则,不能乱掷过去,这样太危险,也有人认为用滚动的打法是正确的,但不必过于追求动作姿势的美观……老师听了大家的各种观点后,启发大家仔细进行一次计算,一次保龄球比赛,一般要掷出多少只球。经过计算,得到了结果是一个保龄球选手,在比赛中大约要掷60-80次球,每只球的重量为18磅,也就是他要掷出1000-1500磅的重物。现在,同学们再看看老师手上的小黑板,明确了打保龄球要采用这样的姿势和掷法,一是为了省力,二是为了动作的稳定性。也明确了学习打保龄球可以提高自己肌肉的耐力和动作的灵敏性。现在,大家更清楚了第一位尝试练习的同学光靠蛮力既不能持久,又不能准确,这样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同时也不符合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不知不觉,半节课已经过去了,同学们赶快投入到兴致勃勃的练习中去了……

这里并没有提供大家一张设计探究式学习的教案,只是一件事情的表述。从传统的体育课来看,这节课的浪费时间太多了,学生的实际活动有效时间很少,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不足为取。而现在恐怕也会有人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是一门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这样的做法,不是违背了课程标准的初衷了吗?其实不然,首先是我们上面提到的,这第一次的“浪费时间”,是为了第二次的更节省时间,同时,更重要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延伸性,它并不拘泥于45分钟之内,在课堂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在学习中建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可以迁移到校外和课外的。学生学会了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迁移到课外与校外,进而去应用。所以不仅不会有时间上的损失,只会带来更多的活动时间。

体育教学案例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教学背景:我所教授的年级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支撑跳跃深受学生的喜爱,是一项对锻炼身体效 果很好的体育项目,是中学体育教材的基本内容之一,正好也是静安区检查体育的项目之一。因此在这必修教材的教授上,我可是动足了脑筋。支撑跳跃包括助跑、踏跳、支撑、腾空、落地等基本技术。而在四年级进一步学习的是跳箱成蹲撑的技术动作,这与原来所学的跳箱成跪撑的技术动作难度大大提高了,特别是那些体形较胖的和柔韧性较差的学生。在上第一节课时,我首先宣布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们的气氛一下子沸腾了“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是那些活动能力较强,灵活性好的学生。忧的是那些体形肥胖的、运动能力差的、胆小的学生,他们脸上露出尴尬的表情,并且在轻声的议论“这么高啊!怎么跳法?”于是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

教学描述:在准备活动过后,我先不急着进入本课主题,而是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站在跳箱之上,然后跳下,不强调技术动作。于是学生们纷纷开始进入练习,作为教师的我站在跳箱旁一边保护与帮助一边进行仔细观察。有的学生单脚直接跨上跳箱,单脚跨越跳下;有的是双脚跳上跳箱,双脚跳

下;有的是爬上跳箱,起立双脚跳下。在这些学生每人尝试了一次过后,我召集学生进行了讲评。首先我让学生们进行反馈,告诉我站在跳箱上的感受,有的说“一点都不可怕,再高我也能上”。有的说“很高耶,我都不敢跳下来了”等等。于是我对这次的练习进行了总结,练习实际上是让你们亲身体会感受一下这个高度,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心理的恐惧感,这便于以后的教学内容的深入贯彻。在学生的各种练习过程中,我挑选学生正确动作进行示范,告诉学生这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这个教学单元的技术要求。学生们明白要求后,集体进行跳箱成跪撑的复习。于是我做好了保护的准备工作,对于那些困难学生我更进行了细致耐心的讲解与保护,让学生觉得把自己交给老师就是放心的。

在学生们进行了新内容的尝试后,以自己的能力初步尝试的跳箱成蹲撑的技术动作,对于困难学生,作为教师的我尽我的能力帮助他们完成动作,让他们也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这对于他们来讲是一种经验,让他们认识到面对困难不要惧怕,而是要勇敢地去面对,并且去克服它、战胜它。他们永远不是孤立的,老师会在后面保护和支持他们。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消除了恐惧感,建立了学习的信心,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反思

体育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这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一个长期积累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则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给学生信心、给学生支持,这是学生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学生不仅在能力上存在差异。而且心理上的差异引起我足够的重视。活动能力差的学生对于是否能完成练习缺乏信心,但他们同时也具有进取心,渴望进步,渴望受到尊重,渴望成功——这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内在动力。我们应

当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加强学生激励教育

社会的发展需要多方技术人才,鼓励学生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帮助学生建立起我能行的信念。同时要加深并理解自信心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因为“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含义。

二、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教学中,我比较注意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积极的认识,学会辨证的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长处,又要认识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三、创造学生成功机会

现代心理学证:“只要我们有一次成功的经历和体验,头脑里就会留下一种刻划似的痕迹,真实清楚地保留在记忆里。当我们面临新的任务,重新唤起往日成功的模式,内心就会重新出现那种成功的心情。”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状况和运动水平。帮助每位学生设立一个自己经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从而对学习充满自信心。

四、期待学生亲情效应

学生感到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会感到师爱的温暖,感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他们的运动能力也有所不同,有些学生一学就会,而有的却需要花费一些更长的时间才能掌握,成功的动机是一种激励人克服困难,达到优异标准,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每个学生的终点相同,起点却不一样,过程也不一样,我们应该给每一位学生创造通过努力达到成功的条件,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自己不断进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任务式教学案例

任 务:校园漫跑(自由带领跑)

目 标:通过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思考和组织能力,培养同学相互间的友谊、支持和信任, 愉悦身心,激发对体育的兴趣,发展体能。 场地器材:整个校园,秒表若干只。

活动形式:分小组完成(最好分4——6人一组)

课前准备:教师应掌握整个校园的地形、地物、地貌的情况,以便于在教师自己先带领跑时,能够选择一条简便、独特的路线。 操作过程:

1、 在整队完毕后,教师讲自己带领跑的要求:

队伍前后跟紧,不要掉队。 注意观察,防止伤害。

2、 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开始校园跑,学生成一路纵队依次跟进,跑时为三分钟(时间可以机动)。

3、 跑步时间到后,并以此为引子,下达“校园漫跑”任务:

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各小组推选小组长(领跑人)。 提要求:

A、 领跑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地物、地貌和设施,设计出一条有想象力,有创意的线路。 B、 各组需齐心协力,看看哪几组跑得最好! C、 跑时为三分钟(可随机变动)。

D、 设置终点位置(具体根据课的下一个内容而定)。 ④、学生分小组开始慢跑。

4、时间到,各小组跑至终点,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1、 在分组让学生自由带领跑中,各组能合理地利用学校的各种地形、地貌、地物,设计出富有创意,别出心裁的路线来。

2、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课前的热身运动或耐久跑时,基本上采用在跑道上或操场上慢跑的形式来代替。这种固定的模式,日积月累,会让学生产生枯燥、单调、乏味的情绪,不利于体育教学。而此举,学生在整个跑进中,欣赏到亮丽的校园景色,沉浸于赏心悦目之中,在不知不觉中跑完,忘记了疲劳感和包袱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兴奋性。达到了课前制订的目标。

3、 小组中的学生之间的友谊可得到增强。 教学建议:

1、 此任务内容最好用于课前的热身和耐久跑。

2、 跑步时间可根据课的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

3、 领跑人的角色,可在组内成员进行轮流担任。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可以将教师先领跑的内容删去,直接布置学生领跑任务。第一次最好有教师做领跑示范,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样本和思路,减少多余的口舍。之后,教师不必再领跑。

体育教学范文第3篇

1 创设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是好的教学情景重要条件, 在体育教学中要形成良好的教学情景,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带着好奇和求知欲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而运用情景教学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方法。

创设情景的方法很多, 如, 问题情境, 其又可分为设疑、置错、创难, 求变等, 实物演示情景, 语言描绘情景等。情境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促使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使知、情、意、行融为一体, 以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2 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挖掘教材情感因素, 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教师的情绪变化对教学情境将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教师面带笑容, 轻松自如的讲解示范, 会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热情;而精神不振, 紧张, 缺乏自信则会使学生产生注意力分散、犹豫、恐惧的心理反应。当然教师要保持积极情绪, 不但要热爱自己的职业, 更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只有尊重、信任、理解学生, 才能架起情感相融的桥梁, 才能使饱满热情的情绪融汇于课堂中。同时, 教师的情感要与教材的情感因素结合起来。因此, 教师必须认真地钻研教材, 在保证教材固有结构、性质的前提下, 增加情感因素, 提高趣味性。如短跑教材可转化为, 听口令跑、追逐跑, 多种形式接力跑等, 使教材更吸引学生, 使教材与学生的“心”, 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振共鸣。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 营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是发挥更好的教学情景的重要环节,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必须建立学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空, 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甚至在一些教学内容上 (如游戏、队列队形练习等) , 师生还可互换角色, 互相体验各自的艰辛与欢乐, 促使师生心心相印, 情感相同, 带动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舞、互相促进, 充分发挥教师乐教, 学生乐学的教学情景。

4 指导学生看、听、想、练相结合, 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在体育教学中, 只有让学生细心观察示范动作, 认真听取技术要领和动作方法, 方能激起学生积极思维, 看、听是学习的前提;想、练是学习的深入,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 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发挥其综合效果。有人做过实验, 让第一组只用视觉记忆, 结果保持70%;让第二组用听觉识记, 结果只保持60%;让第三组用视听两种方法识记, 效果最好, 能保持86.3%。由此可见, 参与学习的感官越多, 教学情境的效果越好。为此, 练习前让学生默念技术要领, 强化技术要领, 强化技术概念练习中运用音响, 引导动作节奏, 或烘托练习气氛;练习之余, 让学生看看技术图片, 进行技术分析等, 就可以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5 合理运用语言艺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是教师进行成功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学语言必须针对性强, 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富于启发性。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的比喻、口诀等, 就是一种很好的语言艺术形式, 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口令语言也讲究艺术性, 预令要清脆有力, 长短要根据队伍的大小, 联系场地, 及风向等具体情况而定, 动令要短促有力, 口令的诀窍还表现在体操、无数等教学项目的运用上。

在教学评价上语言的运用尤其要注意讲究艺术。教学评价用语不仅要准确、鲜明、及时, 而且要富有激励性, 引导性。通过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而且还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中, 如果教师的语言运用得好, 就能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 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随着教学情景的设置而全身心的投入到练习中去。

6 采用激励教学法, 是营造教学情境的有效手段

激励教学法是体育教学常用方法之一, 有语言激励法, 表率激励法、表情激励法、竞赛激励法等等, 它们都能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练习质量;有利于区别对待重点辅导, 提高教学效果起良好的作用。在教学中应用时,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及心态灵活选择运用, 要为学生多创造竞争条件, 使学生的情绪高涨, 同时使其他学生深受感染, 都跃跃欲试, 且争先恐后的练习, 利用此法能同时调动素质好、动作掌握较快和素质掌握动作技术较慢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认真地对待每次练习, 进而使课堂练习紧凑、气氛浓厚, 练习时感到轻松自如, 而无疲惫拖遢之感, 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效果。

7 体育教学中创设情景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创设情景应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不能光注重如何创设一个好的情景上, 还要考虑学生通过本堂课学习, 学到了什么, 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术动作, 否则就失去了体育课本身的意义。其次情景的创设要合理, 在设置情景的过程中, 一定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要符合现实和社会特点, 否则会事与愿违。再次情景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情景创设时, 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当地的风土人情, 也可以结合各类体育比赛, 比如奥运会, 各单项世界杯, 世界锦标赛及当时的国内体育赛事等。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锻炼了学生的身体, 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后情景的创设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需要而定。多个教材内容之间不能用一个情景贯穿时, 更不要生搬硬套。

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情景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而情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作为体育教师应努力探索, 不断追求, 在教学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最佳的教学情景。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体育教学必须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 努力创设适应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教学情景的创设, 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努力, 实现我们的教学设想, 保证教学的预期效果的实现。

关键词:教学情景,师生共鸣,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润忠.谈体育情景教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 (3) .

[2] 杨美玲.利用情景教学激发学习兴趣[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 .

体育教学范文第4篇

摘要: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初步掌握从事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幼儿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具备担任幼儿体育教学活能力,本文针对中职学前专业体育教学的特点,对计算机技术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影响展开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中职学前专业体育教学;应用

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的主要任务是基本掌握设计、组织实施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与方法;培养初步具有担任幼儿体育教学,组织幼儿体育活动和创编幼儿体育游戏及评价幼儿体育活动情况的知识和能力。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特点,如何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中职学前专业体育教学中,是我们中职的体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信息化的应用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以教学技术为基础,融合通讯技术和传播技术,能处理编辑和存储并呈现多种媒体信息的集成技术。信息技术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后,在本质上具有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特征,在表现形式上具有新颖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等特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工具,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学生的认知方法,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益。

尽管现在的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求知欲不强,对学习兴趣不高,然而,他们所接受到的信息量是很大的,比如对于精彩体育赛事、体育明星、体育新闻等所知并不比教师少。因而,如何吸引学生,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中职体育的教学需要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门技能,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并能为职业素质服务。而通过体育信息化的教学,使体育与专业更好地结合,达到多种技能的提高。这也是信息化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最直接受益。

有研究表明,人们仅从听觉获得知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大约只能达到15%,仅从视觉获得知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大约只能达到25%,但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方式获得知识就能够接受知识的65%以上。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把听觉信息和视觉信息加以整合,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教学示范,这些作用是体育教师单靠口头讲解获形体示范所不能达到的。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的固有弊端,并为教学结构、内容和方法的更新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信息化在中职学前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根據信息化技术的功能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95%以上是女生,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技术手段,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使体育教学获得成功,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锻炼。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教师要充分探究兴趣素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以往的体育课都是由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激发不了学生兴趣,而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就截然不同,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的是生动的、直观的印象,教学中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讲解示范。课前做好课件,通过多媒体网络发给学生,让学后先了解所学内容,然后再进行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笔者在教授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时是这样运作的:首先播放优秀运动员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视频、图片,让学生建立动作的概念,让动作的概念留在学生的脑海里,使之对该技术动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教师对视频动作的讲解,了解了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目的及意义。然后再结合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场地,充分利用教师的正确示范、优秀学生的示范,提高传、接球的技术动作,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传、接球手型及节奏,达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又如,笔者在教授跑步中途中跑技术动作课时,采用了信息化技术教学,播放优秀运动员的跑步视频、本人的跑步视频、图片,将途中跑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画面出现教师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分解动作:头部动作(头、上体保持正直或稍前倾)--摆臂动作(两臂屈肘,以肩为轴,协调前后摆动)--腿步动作(摆动腿大腿高抬、屈膝积极前摆下压、小腿自然前伸以前脚掌扒地着地、略有缓冲,当身体移过着地点时,即开始后蹬,后蹬时快速有蹬伸膝、踝关节,推动身体向前)的文字解释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使途中跑的动作概念留在学生的脑海里,练习起来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理解更直观,掌握技术动作更快,打破了传统的让学生难以完全接受的教学方式。

(二)创造性运用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要增强体育课程的教学成效,就必须努力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针对性,优化和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围绕教学实际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求,对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信息补充。指导学生从网上下裁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

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很方便地根据教学需要把零散分布在不同影视、录相、VCD以及网上有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采集起来,再把它们合理加入到课件中去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或学生在自学中可暂停、慢放或多次播放所需影音材料,或加以文字说明同视频画面同步运行形成动静结合的多位一体的多容量的教学内容,达到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便于观察和模仿的目的,从而达到了快速理解的效果。

(三)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征,强化教育成效

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中,笔者结合实际,让学生自己录制或拍摄一些比赛、上课、训练片断,在学习训练时插播这些录像或课件,或者让学生利用flash、CAI等技术制作生动的画面,在制作的过程中就是对技术动作的又一次思考,既强化体育技术动作,也提高专业特长,达到了双赢的目的。这样就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一些技术动作更为直观、生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笔者平时经常把室内课内容与室外相结合,给学生播放精彩的NBA篮球联赛,激烈的世界杯足球赛(精彩片段),优秀运动员的跑步视频,各种比赛规则,游戏教学视频等内容,然后进行讲解,使学生欣赏的同时感受体育比赛的激烈及震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信息化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一)有助于各种教学资源共享,增进师生交流

中职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材及教学辅助设备,放置网络共享。让学生学会在网上处理信息并进行有效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能力、平等意识、参与和探索精神。学生在网上学习可以不受学校规定的时间和课程表的限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进度,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潜能,使教育的个性化真正得以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给学生创造了与教师展开交流的空间,不但能够解决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因畏惧教师不敢提出问题的难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等平台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增进师生间的交流。

(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学应该与时具进,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也许传统观念普遍认为,信息化技术教学和体育课很难联系到一起。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以达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一个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言语讲解技术要领,示范动作过程,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得规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把自己很难示范清和学生一瞬间很难看清楚的技术环节,通过各种手段将复杂的技术以慢镜头或定格的方式逐渐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个技术细节,更快、更全面地建立起表面印象,形成动作概念,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三)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运动,设计的课件不能仅仅围绕知识目标,更应让学生面对知识和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努力探索,在不断解决问题的时候培养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实践是体育教学的核心,学生把从各种渠道所学来的理论知识,通过体育课上的实践,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变成自己的技能,技巧,才能真正体会到其运动的乐趣,并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四、信息化技术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为顺应时代发展,体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加强自己对信息化技术的培养和运用,提高業务水平。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实现现代化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主力军,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服务于社会。

(二)强化体育学科的教学过程特性

学校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体育教学过程是思维活动加上身体活动的过程,它是以学生室外身体练习为主,室内理论教学为辅,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品德、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和能力为指导思想的学科。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在常规教学中配合信息化,把握好时间和空间的差异,科学的组织将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关键所在,切忌喧宾夺主。信息化技术教学只是辅助体育课教学的,不能让过多的视觉材料占据同学们的思维空间和锻炼时间,教师只要掌握好在课堂上“看什么”“练什么”和“怎么看”的关系和尺度,引导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理论和开拓知识面,对学生以后进行身体锻炼和树立终身体育是大有好处的。

(三)信息化教学的技术问题

信息化教学所使用到的器材非常多。例如电脑、投影仪、录像机、手机等多媒体仪器。而体育课更多的在室外大场地,如果在室外课堂中直接使用,虽然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移动投影仪、手机等设备,但对于这些仪器的摆放就需要花费很大的心思。体育课需要学生不断地参与练习,是一个运动流汗的过程,而信息化的教学需要不停地打断学生运动,对于课的练习密度及练习强度都有很大的冲击,也容易把学生固定在特定的范围。如果条件许可,多设置几个投影仪,采用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或把课件发到班级的QQ群,让学生分成几组轮换练习和观看多媒体课件是一种解决的思路。制作多媒体课件所选用的素材一定要适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切不可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材料而选择一些不太适宜的材料对付使用,否则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产生负作用。这要求教师平时多留心,能在理解大纲、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广泛而细致地收集、整理和筛选材料。如何在信息化的使用和练习的过程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信息化教学中的关键点。需要我们中职体育教师做更深入的研究。

五、小结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起着良好的辅助作用,它解决了传统体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这也对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要驾驭信息技术,发挥信息化技术教学的优势,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充实到我们的体育课堂里去,正确、合理地使用它,从而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

[2]陈瑾榕.浅谈体育教学方法改革[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S1).

[3]刘志清.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J].中国学校体育,2004(2)

[4]张光忠,范先锋.推进体育教育信息化的若干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5).

[5]童富勇.现代教育新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8.

[6]李永前.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0(11).

[7]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韦启比,男,壮族,1969年5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广西来宾市武宣县职业教育中心体育教研组组长、体育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体育教学范文第5篇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成为现实社会越来越重视的一门体育课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完整的课程目标体,有助于实现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全面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意识,在新课改中构建一个科学的课程教学框架,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框架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进步,学校体育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高中学生的健康状况逐渐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研究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探索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合适出路,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衡量学校发展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新形势下的高中体育教学也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要求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课堂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水平的培养,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育德育人方面体现出科学的教育素养。在教材改版之后,一线教师在新课改环境中如何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构建科学的教学框架,是一个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

二、新课改的要求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教学计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水平教学部分、模块教学部分、单元教学部分、学时教学计划部分。在《体育与健康》中有对模块计划和单元计划具体概念的详细说明,但是在所列出的举证这一模块,又将单元计划与模块计划等同,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给一线的体育教学教师进行教学计划的规划中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困惑。

实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将会把高中体育教学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广大体育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科学研究,并且更新自己的体育教学观念,努力探索并且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涵。在规划单元教学课程时要抛弃与现代体育教学不相符合的观念部分,更新自己的教学观点、理论和思维方式,进一步拓展新的思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体育教学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广大体育教师必须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努力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素養,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另外,教师还需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不同影响因素,如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等,结合具体的教材以及学校拥有的场地、体育器材资源和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等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这样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加强学习和研究,更新自己的学习观念,既要考虑如何将新课改中的教育理念融入教育课堂中去,又要策划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学校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健康教育应该在学校原有的学科体系中融入现代健康教育的内涵,要以人的健康发展为中心,促进体格和人格的结合,从而促进人精神、情感、智力的充分发展。

三、新课改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框架以及教学探究

(一)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树立全新的体育观念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健康问题。在新课改这一大背景下,“全民健身”与“阳光体育”不再是一个口号。高中体育教师应该有善于发现的眼光,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亲身事例去启发学生,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体育,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们树立一种全新的体育理念,充分地认识体育在生活中的普遍性以及在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开设“盲人方阵”的拓展活动,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都蒙住自己的眼睛,把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每个成员都均匀地站在四边形的每条边上。这个拓展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决策能力,拓展训练学生的领导能力以及统筹能力。总之,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过去传统、呆板的体育训练思维模式,让体育教学和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运用灵活生动的、有特色的体育教学训练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生活习惯,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二)创新拓展训练,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心理拓展训练是高中体育在新课改中所增添的新的内容。在这一大背景下,要求高中体育教师转变旧的思维模式,紧跟时代的潮流,对教材进行突破创新,用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思维模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学生,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心理健康,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对自我情绪进行合理的调整,并且具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观念都是面对新课改的要求而做出的相应调整,同时也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潮流发展的全能型人才。进行体育拓展训练是以学生为根本,帮助学生克服和调节自身所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比如害怕、恐惧、不自信、无法面对困难等,让学生对自身的心理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初步的了解,帮助和引导学生通过体育训练来克服心理和情感以及精神上的各种压力,锻炼自己的精神意志力,从而促进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是以现代终身教育观念为基础的,从而成为中学生体育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中学体育教师应该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要运用正确、科学的体育理念及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身体,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可以用课余时间分别组织班级跳绳、踢毽子等比赛,体育教师、班主任只指导不参与,让学生自己去组织。这样,学生不仅学会如何制定比赛规则,提高了组织能力,而且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拼搏精神,还懂得怎样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四)采取因材施教,优化创新灵活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这一大背景下,教师应该对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创新。目前,新课改的要求是使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重视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建设,丰富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合理引导学生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就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以及不同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在心理以及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上存在的各种差异性。面对学生群体的不断变化以及教学内容的相关调整,体育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细心的观察、合适的引导,让学生协调向前发展。比如在选项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储备,从而运用不同的分层教育法,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提高综合素质,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体育教学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相对于高考学科而言,一直被社会所轻视和忽略。目前,高中的体育师资整体队伍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比较低,在新课改的逐渐推进作用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体育教师的地位也日趋稳固。但是有一小部分教师并没有树立课程意识,对于课程设计的内容毫无目标以及方法,只是一味按照传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经验,按部就班地开展体育教学。高中体育教师作为学生健康发展的支撑者和领导者,必须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建立与时俱进的体育教学思想,积极自觉主动地学习,逐步提升在体育教学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非常高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培训业务以及理论的学习课程,设法掌握当前社会最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教学思想;还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科学合理地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地提高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质量,真正使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得到很大的进步。

(六)根据大纲要求,制定教学框架

四、结语

通过上述对新课改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框架的论述,我们了解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现状越来越受到更多的人关注与重视。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所以高中体育教师肩上扛着很重要的责任,要切实做好体育和健康的教学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框架,应该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与塑造,从而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健康发展。体育教师一定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把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创新出属于自己的体育教学方法,不能只凭借过往的教育经验来进行体育教学。要知道,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只有提升教师的素养,才能提高现阶段的教育水平。另外,应该重视師德对中学体育的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芦 岩.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问题探讨[J].体育时空,2017(8):164.

[2]曹锡海.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探讨[J].新课程(中学版),2014(11):196.

[3]林丛文.新课改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2015(5):105.

[4]何丽娜.健康第一,培养终身意识——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学周刊,2018(8):155-156.

体育教学范文第6篇

摘要 二十一世纪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健康的重视度也提高了。就我国教育行业而言,体育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我国的地位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健康,健康处于第一位置的思想指导着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就是体育游戏,老师可以通过体育游戏这种有趣的方式将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此外体育游戏还能增加学生对体育热爱。本篇论文就简述了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充分考虑了体育游戏自身的特点以及体育教学中的内容并表明了观点,为之后的体育教学贡献一份力。为之后大学体育

关键词 体育游戏 大学体育教学 运用

一、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体育游戏并不是游戏这么简单,它不仅仅对审题产生作用,对智力发展还有促进作用。准备活动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就如同基本功对于武术,基本功不单只身体某个部位的训练,而是涉及身体各部位的专门练习。基本功对协调、柔韧以及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而且基本功对于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和学习武术中的其他有用的套路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准备活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是较高的。纵观全国,在各大高校的体育课上首先进行的一项活动就是准备活动,而准备活动最为常见的形式就是体育游戏。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通过体育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建所有同学的兴趣调动起来,主动去了解游戏规则,大学体育老师通过采取这种方式能将相应的内容高效地传达给学生,调整好同学们的转态,做好准备活动。就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言,他们基本上是不会理睬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谁,无论处在人生的什么阶段,只要对某件事情或者某份工作等感兴趣,都会自己找资料主动地去了解它,而且特别地积极。对于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对于常规的东西是不怎么感兴趣的,但是?w育游戏就能激起大学生的兴趣。体育游戏的形式各式各样,比例最为典型的报数游戏,通过报数游戏就能高速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除此之外,反动向游戏、组队都是体育游戏中的一种形式。在体育游戏中,每个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在一起,整个氛围很好,这能让同学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良好的准备状态。现在拿一种体育教学举例,大家对体育教学中的球类教学并不陌生,在大学体育课堂上进行球类教学时通过“人手一球”、“击鼓传花”的体育游戏能够让同学们各自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在传球中的传球方式是不一样的,在感到整个游戏乐趣的同时还能将自己的肢体活动开,有利于之后的体育教学。

1.体育游戏运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

肢体的全面活动就是一般性准备活动,让学生整个身体活动起来,随着身体的运动慢慢地刺激大脑皮层,是同学们产生兴奋感,这能加快学生进入状态的速度。慢跑是典型的准备活动,每个同学都知道,倘若每次都是用它,学生使是会失去兴趣的,对本堂体育课就不会太感兴趣,因此可以用体育游戏来代替传统的准备活动,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体育游戏运用于专项准备活动

专项准备活动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准备活动对身体的某个部位产生反应,在专门性准备活动中活动到的部位的关节、肌肉群以及韧带都能被刺激到,学生们就能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只要和专门性准备活动能达到同一个目的的体育游戏就能作为辅助,让同学在不失去兴趣的同时做好准备活动,“跳山羊”游戏就能运用到体操跳马的专门性准备活动中、“叫号追人”游戏就能运用到速度性训练的专项准备活动中,将体育游戏运用到专项准备活动中不仅仅能达到预期的训练目的,还能提高同学的积极性。

(二)体育游戏在基本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教学独特的一面决定了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是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主,在体育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措施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参加到体育练习中,最终达到目的。现在就动作技能而言,它不是一系列简单的动作,在动作技能的训练中是较复杂的,动作训练对学生最低的两个要求就是学生自身的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良好的技能状态。体育教学中的技能训练是比较乏味的,倘若在技术教学中运用到体育游戏,首先整个过程的气氛就能被调动起来,在活跃的气氛中,同学们会更有激情;其次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变得有趣,能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同学们对技术训练的字面理解会停留在反反复复的动作上,老师在同学们前面讲解动作要领,由老师进行技能动作的示范,学生跟着老师做,之后学生自己重复动作,老师在前面观察,纠正动作不标准的学生,这是大部门同学对技术训练的理解。但是在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中运用到体育游戏就不一样了,体育游戏以变化带来新奇,在游戏过程中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例如在篮球的技能技术的教学中运用到“活动篮筐”、“一人运两球”等等体育游戏,把体育技能教学有趣化、将枯燥乏味的基本技能训练生动化,同学们的兴趣也被激发了。

二、小结

上一篇:新年畅想范文下一篇:化工事故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