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护理综述范文

2023-09-17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范文第1篇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目录

一、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症状护理常规

1、呼吸困难护理常规

2、咳嗽、咳痰护理常规

3、腹胀护理常规

4、昏迷护理常规

5、抽搐护理常规

6、水肿护理常规

7、新生儿高热护理常规

8、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9、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常规

1、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早产儿一般护理常规

3、新生儿口腔、皮肤、脐部护理常规

4、新生儿红臀护理常规

5、新生儿鹅口疮护理常规

6、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常规 (三)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

2、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 1灌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呼吸困难护理常规

1、评估呼吸困难的程度、症状和体征,评估诱因、伴随症状及用药情况,观察血氧饱和度、口唇、面色及皮肤颜色、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胸部体征等。

2、抬高床头20-30℃,改善通气,促进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根据不同疾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及动脉血气分析选择合理的氧疗方式,箱内吸氧、头罩吸氧或给予正压或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在30%一40%为宜,保SaO2和PaO2在正常范围(足月儿Sa02 85%—98%、PaO2 60一80mmHg;早产儿SaO286—93%、Pa02 50-70mmHg);用氧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氧中毒。

4、供给足够的营养和液体 喂奶宜少量多次,必要时采用鼻饲喂养。保证静脉夜通畅,输液勿过多过快,采用微泵控制输液速度及量[足月儿3~4m1/(kg〃h),早产儿2~3m]/(kg〃h)],防止心力衰竭、肺水肿的发生。

5、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6、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呼吸兴奋药等,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 3灌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腹胀护理常规

1、评估患儿腹胀的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腹胀的原因、排便、排气情况。

2、根据病情为患儿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坐卧位,减轻因腹胀抬高膈肌引起的呼吸困难,注意腹部保暖。

3、遵医嘱行腹部按摩、肛管排气、补充电解质等方式减轻腹胀。腹胀明显者遵医嘱给予禁食和胃肠减压,密切观察胃肠减压管是否通畅,引出液体的量、颜色,并做好记录。

4、观察腹胀消退情况,并记录有无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观察有无排便及大便的量、性质、颜色等并记录。

5、做好口腔护理q6h,保持口腔清洁。

- 5灌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抽搐护理常规

1、评估抽搐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次数、诱因、过程、部位、性质等。

2、发作时护理:立即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抽搐时禁止用力按压肢体,防止骨折;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3、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观察抽搐部位、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等并记录。

4、抽搐发作频繁者暂禁食,遵医嘱可给予静脉营养。

5、保持环境安静,集中治疗和护理,避免声光等刺激。

6、做好安全护理,床边备吸引器。

7、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使用镇静药物者,观察有无呼吸抑制等。

- 7灌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高热护理常规

1.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宜,通风良好,患儿衣被轻、软。 2.立即给予物理降温,如解包被散热、温水沐浴、头枕冷枕等,按需喂养,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抗感染治疗,防止水分不足。

3.每半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记录,体温正常后改为4小时测量一次。

4.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吃奶情况及有无发热的伴随症状,如寒战、皮疹、呕吐、腹泻、便血、惊厥等,如有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5.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大量出汗者应擦干皮肤,并及时更换床单、衣物,避免受凉。

6.口腔护理q6h,保持口腔清洁,口唇干裂可涂油。 7.有传染病可疑者按医嘱进行隔离.

- 9灌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要点。

2.呕吐时立即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并取头高右侧卧位,防止窒息。

3.观察呕吐时间、呕吐物的颜色、形状及量,监测血压、脉搏及呼吸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记录。

4.观察腹胀、排便、排气等情况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 5.由于喂养不当而引起的呕吐,可改变喂养方法,如少量多次,喂奶后将新生儿竖抱起,轻拍背部使气体排出,再轻放于床上取头高右侧卧位。人工喂养者,奶头开孔大小要适宜,喂养要合理。

6.呕吐严重者遵医嘱禁食,静脉补充营养。

7.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呕吐者,应及时吸出分泌物,可遵医嘱给予1%碳酸氢钠溶液20-30ml洗胃1~2次。

8.腹胀严重者给予胃肠减压,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9.禁食期间给予口腔护理q6h,保持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10.保持颈部皮肤清洁,预防颈部皮肤湿疹。

- 11灌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7、 维持正常体温 每日应定时测量体温,体温不升或发热者应增加测体温次数并给予相应处理,体温过高时予解包散热,降低暖箱温度,体温过低时根据情况予包被或暖箱保暖。

8、 勤巡视 严密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哭声、吃奶及大小便等情况。大小便常规标本应在3日内留取送检。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做好各种记录。凡高危新生儿均应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监护。

9、 消毒隔离,防止感染发生 (1)医护人员进入病室内应更换鞋子、穿清洁工作服,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各种治理前后严格洗手。若发现腹泻、皮肤化脓性感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患儿,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2)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洗床单元,每天更换枕巾,一用—消毒。奶瓶、奶嘴人一份,先清洗再高压蒸汽灭菌。

- 13灌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4)每周

一、周五各称体重一次,以体重的增长情况判断营养是否足够,如体重减轻,或久不增加应追查原因,检查有无感染并调整营养。

(5)观察患儿有无吐奶、腹胀、呕血、便血等情况,24小时内有无大小便,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调整喂养方案

4、维持有效呼吸。

(1)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发生呼吸暂停和窒息,因此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喂奶速度宜慢,喂奶后取右侧卧位,仰卧时可在肩下垫一软枕,头偏向一侧,定时更换体位,并轻拍背部,以利于肺循环,防止肺不张和肺炎。

(2)供氧:勿常规使用,仅在发生青紫及呼吸困难时才给予吸氧,且不宣长期持续使用。氧浓度以30%-40%为宜,维持SaO2在85%-93%,或维持PaO2在50~70mmHg。 (3)呼吸暂停发作时应给弹足底、托背、刺激皮肤等使其恢复自主呼吸,条件允许时放置水囊床垫,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氨茶碱或用气囊加压给氧或机械通气,咽喉部有分泌物者应将其吸净,并同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

5、预防感染

(1)环境: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病室空气新鲜,每日空气负离子净化消毒,地板、工作台、床架等均要湿拖湿擦;早产儿病室一切用品须与普通新生儿室用品分开。小于1500g的极低体重儿最好专人、专物、专位,小于1000g的超低体重儿所有用物先消毒后使用。

- 15灌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口腔、皮肤、脐部护理常规

一、口腔护理

l、禁用纱布擦拭,以免造成严重感染。

2、用0.9%生理盐水口腔护理BID,如有霉菌感染,应用2—3%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每日2次,遵医嘱应用10万单位/m1的制霉菌素涂口腔每日2—4次,直至痊愈。

3、口唇干裂者涂油保护。

4、禁食、鼻饲喂养的患儿口腔护理每日4次。

5、如有细菌感染时,可选用2—3%硼酸溶液口腔护理。

二、皮肤护理

1、工作人员应经常修剪指甲,操作时动作轻柔,以免擦伤患儿皮肤。

2、每周沐浴2次,不能沐浴的患儿,给予床上擦浴;出汗多者可每日沐浴或及时擦干汗液,必要时涂擦爽身粉,保持皮肤干燥。

3、遇皮肤感染如脓疱疮,可用无菌针尖刺破脓疱排出脓液后再用0.5%碘伏消毒,必要时遵医嘱局部涂擦抗生素软膏。

4、做好床边隔离,用物一人一用,用后严格消毒,尽量使用一次性用物。

三、脐部护理

1、用75%酒精对脐带残端、脐窝及脐轮进行消毒q6h,消毒范围以脐带为中心,直径大5cm。

2、密切观察脐带有无渗血、渗液,脐轮有无红肿,并酌情

- 17灌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红臀护理常规

1、勤换尿不湿。

2、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保持皮肤清洁,涂1O%鞣酸软膏。

3、重度红臀者,可予红外线照射,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如有破溃可涂鱼肝油继发感染可涂抗生素软膏。

4、疑有霉菌感染,可遵医嘱予制霉菌素扑粉应用或予复方克霉唑软膏应用。注意喂养,如有消化不良、大便次数频繁者,应汇报医生及时治疗。

- 19灌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常规

l、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病房开窗通风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2、患儿取颈仰卧位,病情允许可抬高床头30-45°,翻身拍背q2h,防止压疮及肺部并发症。

3、密切观察呼吸道分泌物量、色及性质,定时湿化气道,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皮肤颜色、脉氧变化,注意有无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加重、节律不规则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5、呼吸机使用时应密切观察气管导管有无移位、松脱或堵塞及胸廓起伏情况,及时、正确处理呼吸机报警,遵医嘱调节呼吸机参数。

6、呼吸机螺纹管及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集水杯处于最低位,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逆流入患儿气道;湿化水应用无菌注射用水,每天更换。

7、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每天用75%酒精擦拭1次,过滤网每日清洗一次。

8、应用0.9%生理盐水口腔护理,每2—6小时1次。

- 21灌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安静 患儿应安静少动,减少惊扰。一切治疗护理须集中有序、轻柔进行,若不安、尖叫、反复抽搐,按医嘱予以镇静剂、脱水剂。

3、患儿上半身抬高15~30度,以减轻颅压,采取右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吸入,凡需头侧位时,整个身躯也应同向侧位,以保持头呈正中位以免颈动脉受压。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缺氧者及时给氧,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兴奋剂,缺氧症状不能改善者,予机械通气并做好相关护理。

5、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 要做到药物准确无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6、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各项记录 (1)生命体征:T、P、R、BP。

(2)神志、意识、前囟张力、眼神、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四肢张力、头围大小等,抽搐、脑性尖叫及呕吐现象,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3)出入量、大小便情况,颅内压增高患儿严格控制每日进入量。

(4)观察局部输液情况,防止药液外渗。

(5)如做诊断性穿刺,要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腰椎穿刺术后应平卧4~6小时,防止颅内压下降引起头痛。

7、合理喂养 保持液量及热量供给,待一般情况好转后开

- 23灌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合理给氧 根据病情需要选用适当的给氧方法,如鼻导管、面罩、头罩等,重症并发呼吸衰竭者,给予正压或机械通气,氧气需经湿化后供给,吸入氧浓度在30%~40%为宜,保持Sao2和PaO2在正常范围(足月儿sa0285%~98%、Pao260~80mmHg;早产儿SaO285%~93%、Pa0250—80mmHg)。用氧时间不可过长,以防氧中毒。

3、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合适体位(抬高床头,头稍后仰),2~3小时翻身拍背1次,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粘稠者应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吸痰时动作应轻柔,吸痰负压不可过高(

4、供给足够的营养及液体 喂奶宜少量多次,以吃奶时患儿不感到呼吸困难为宜,呛咳者应抱起哺喂或采用鼻饲。保证静脉输液通畅,输液勿过多过快,采用微泵控制输液速度及量[足月儿3-4ml/(kg/h),早产儿2~3m1/(kg/h), 防止心力衰竭、肺水肿的发生。

5、维持体温正常 体温过高时予解开包被散热或降低暖箱温度,体温过低时予以保暖,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新生儿患肺炎时,先表现为一般感染症状,如拒奶、反应低下、发热或体温不升,而呼吸道症状常不明显,仅少数患儿有咳嗽,口吐泡沫较多见。注意患

- 25灌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1、 按新生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 保持病室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必要的操作如测体温、翻身、换尿布等尽量集中进行,有条件最好将患儿放于光线暗淡的单独病室隔离,达到避光、隔音的效果。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防止窒息发生。有缺氧、发绀者间歇用氧,一般予头罩吸氧。尽早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静脉滴注以中和循环系统中尚未与神经组织结合的游离毒素。

4、 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做脐部周围封闭,以中和未进入血流的游离毒素。

5、 口腔护理,每日用4%苏打水清洗口腔,发生鹅口疮者同时应用制霉菌素液擦洗口部护理 每日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脐窝内脓性分泌物,再用2%碘酒、75%乙醇处理,换下的敷料应焚烧处理。痉挛频繁者应暂禁食,从静脉供给营养及药物,痉挛减轻后再予胃管喂养,每次鼻饲前抽吸残余奶,残余奶大于20%可暂停一次,以免发生呕吐窒息,吸吮恢复则停止鼻饲,应每周更换一次。早日经口喂奶,但需保证每日入量充足。

6、 皮肤护理,剪短指甲,及时更换尿布,勤翻身防止压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7、 观察痉挛次数、持续时间、呼吸、心率、面色等改变。

- 27灌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预防交叉感染。检查全身,尤其是口腔、腋窝、脐部、臀部等,及时发现是否有感染灶存在和皮肤是否受损。如脐窝有分泌物,皮肤已化脓感染,可取分泌物涂片或做细菌培养。

3、使用抗生素前取静脉血送血培养+药物敏感试验,作为抗生素选择的依据。取血时应严无菌技术操作,严格皮肤消毒、皮肤护理。包括口腔、脐部、臀部护理,尤其应注意皮肤皱折部位(颈项、腋窝、腹股沟等)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及时处理脐炎、脓疱疮、皮肤破损病灶。

4、监测体温,维持体温稳定。对于体温不升的患儿(肛温<35℃),应置于新生儿暖箱。对于体温过高的患儿,予物理降温。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5、除生命体征的观察外,还应注意皮肤黄疸的进展、皮疹、肌张力、肝脏的大小,以及有无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症状,警惕化脓性脑膜炎、DIC等的发生。

6、有缺氧表现的患儿,合理用氧。静脉通道的通畅,以确保抗生素用药的准时和准确,注意配伍禁忌,观察药物副作里。

7、喂养宜少量多次,耐心喂养,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静脉高营养,必要时输注血浆及白蛋白,以保证营养供应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29灌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脓疱疮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要点。

2、做好床边隔离,保持患儿皮肤的清洁、干燥,特别要注意颈下、腋下、耳后、手心、腹股沟等处皮肤褶皱处要洗净、擦干,胎脂可用石蜡油清除。

3、对患儿皮肤脓疱可用75%乙醇消毒后,刺破并排出脓液,保持局部的干燥,必要时遵医嘱局部应用抗生素软膏。

4、病儿衣物应柔软、干燥、透气性好,不宜包裹过多、过紧。

5、遵医嘱输入抗生素,并注意疗效的观察。

6、若病儿全身感染严重,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呼吸、体温、血压、吃奶情况、皮肤黄染情况及神经系统症状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 31灌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梅毒的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①将患儿安置在隔离病房,与其他新生儿隔开,不接触各种传染源病。

②患儿的血液、皮屑、粘液等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所有用物均应专人专用。

③尽量使用一次物品,患儿所用衣物、被服先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洗,器械如听诊器、婴儿暖箱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洗。

④工作人员相对固定,接触患儿前后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时戴一次性手套,治疗护理集中进行,静脉穿刺时要注意避开皮肤斑丘疹部位,动作轻柔,不要碰破皮疹处的皮肤。 ⑤限制探视,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隔离室。

4、注意保暖 患儿置于暖箱内,箱温根据患儿日龄、体重及体温情况而定,以维持患儿体温在36.5—37.5℃为宜。

5、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增强抗病能力,对吸吮力差者遵医嘱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以保证营养和热量供给。

6、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加强口腔、眼部、臀部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脏湿衣物、尿布,注意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舒适,对全身水肿患儿,每2—3小时更换体位,并轻轻按摩皮肤受压处,以防发生褥疮。

- 33灌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透明膜病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保证适宜的环境温度, 使患儿核心温度保持在36.5~37.5℃。

3、保持呼吸道通畅,体位正确,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2—3小时翻身拍背一次,以利痰液排除,必要时吸痰。

4、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患儿体温、面色、呼吸、心率、肌张力、大小便及有无肺出血。

5、供给足够营养和热量,用微量泵控制输液速度2—3ml/(kg.h)。

6、预防感染 NRDS的患儿多为早产儿,严格按早产儿护理常规进行。

7、氧疗及机械通气护理 用氧时必须监测动脉血气和SaO2,维持Pa0250-70mmHg、PaC0235-45mmHg、Sa0285%-93%,及时调整氧浓度,病情许可应尽快停氧。

(1)头罩应选择合适的型号,用氧流量不小于5L/min。 (2) CPAP辅助呼吸一般呼气末正压为5-10cmH20,早产儿从2~3cmH20开始,水封瓶低于患儿水平位30-50㎝。 (3)机械通气者按“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常规”护理。

8、遵医嘱正确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6小时禁止吸痰。

9、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正确喂养、科学护理、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 35灌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报警时,及时检查呼吸机管道环路、机器、气源等情况有无异常,并及时处理;每2小时更换体位1次,及时给予拍背及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5、观察患儿精神反应、瞳孔、前囟张力、肌张力等状况,并及时记录。

6、观察皮肤有无黄染、皮疹及脐部有无感染。

7、观察排便情况,如出现血便、异味等,及时通知医生。

8、遵医嘱监测血糖、尿量的变化,控制输液速度。

9、药物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

10、提倡母乳喂养,不能进食时遵医嘱给予鼻饲喂养或给予静脉营养。

1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进入新生儿病房时,工作人员要更换衣裤、鞋帽;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每天定时对空气、物品及地面进行消毒。

- 37灌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气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心电脉氧监护。 2.清除口鼻腔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抽空胃内容物。

3.配合医生开放气道,置入气管导管,予以复苏囊辅助呼吸。

4.遵医嘱将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次缓慢沿气管导管壁滴入,用复苏囊加压通气。

5.注射完毕后可有注射器推入2ml空气以助于肺表面活性物质更好的弥散,继续复苏囊加压通气2—3min。 6.术毕拔管。

7.术后继续吸氧,脉氧监护,摆好舒适体位,6h尽量避免拍背、吸痰、禁饮食。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范文第2篇

导读:根据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面临的困境,本文就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好的护理方案,同时也取得了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入院治疗需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360例患儿,毕业论文范文均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及血管疾病。随机分为桡动脉组(Ⅰ组)、股动脉组(Ⅱ组)和肱动脉组(Ⅲ组)。Ⅰ组120例,男性76例,女性44例,平均日龄(2.98±0.45)d,平均体重约(2850±158)g。Ⅱ组120例,男性68例,女性52例,平均日龄(3.14±0.53)d,平均体重约(2810±153)g。Ⅲ组120例,男性72例,女性48例,平均日龄(3.04±0.49)d,平均体重约(2840±160)g。3组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血工作由一位操作熟练的主管护师负责,工具全部采用1ml注射器和7号头皮针,以排除操作者技术水平对结果的影响。

1.2.1桡动脉采血法操作者用食指、中指触摸桡动脉,并感知桡动脉的走行、搏动感、位置的深浅和桡动脉的粗细。常规皮肤消毒后,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头皮针与皮肤呈45°角进针刺入,针尖斜面向上,见回血后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抽取需要量的动脉血,迅速拔出针头,套上橡皮塞混匀后送检,立即用无菌棉球按压局部至不出血。

1.2.2股动脉采血法患儿取平卧位,脱去一侧裤腿,使下肢处于屈膝外展位,必要时臀下垫一小枕,助手固定患儿双腿,常规消毒皮肤,同时消毒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扪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右手持1 ml注射器(自带7号针头)与皮肤呈90°或45°角进针刺入,然后逐渐向上提针,抽取需要量的动脉血,迅速拔出针头,套上橡皮塞混匀后送检,立即用無菌棉球加压止血点至不出血。

1.2.3肱动脉采血法患者取平卧位,上臂伸直,掌心向上,手自然放松,消毒穿刺部位及操作者左手食指,在肱二头肌肌腱内侧触及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使动脉在手指下方,在食指边的动脉搏动处,以30°~45°角进针,见有鲜红色回血时固定穿刺针位置,抽取需要量的动脉血,迅速拔出针头,套上橡皮塞混匀后送检,立即用无菌棉球加压止血点至不出血。

1.3评价标准观察3组动脉采血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血肿及淤血发生率、误入静脉率、患儿局部疼痛程度。根据CRIES疼痛量表[1评]分判断:重度疼痛指躁动、高调哭但不可安抚、痛苦表情伴有呻吟及生命体征改变;轻中度疼痛指皱眉、身体轻微扭动、无痛苦表情。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3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比较(表1)

由表1可见:3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Ⅰ组与Ⅱ组比较(χ2=22.32,P<0.001),Ⅰ组与Ⅲ组比较(χ2=15.4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Ⅱ组与Ⅲ组比较(χ2=0.0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3组患儿血肿、淤血、误入静脉率的比较(表2)。

由表2可见:3组患儿并发症、误入静脉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Ⅰ组与Ⅱ组比较(χ2=18.52,P<0.001),Ⅰ组与Ⅲ组比较(χ2=17.3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职称论文范文Ⅱ组与Ⅲ组比较(χ2=0.03,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3组患儿穿刺时局部疼痛程度的比较(表3)。

由表3可见:3组患儿穿刺时局部疼痛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Ⅰ组与Ⅱ组比较(χ2=43.38,P<0.001),Ⅰ组与Ⅲ组比较(χ2=33.7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Ⅱ组与Ⅲ组比较(χ2=0.7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桡动脉采血安全,成功率高桡动脉采血选择桡骨茎突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明显搏动、触摸有条梭状感觉的部位作为桡动脉穿刺部位,位置固定,暴露好,并且桡动脉位置表浅,没有大的血管、神经与之毗邻,因此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且十分安全。股动脉搏动虽然明显,但位置较深、搏动弥散、定位困难,而且股动脉穿刺点靠近股静脉和股神经,若操作稍有不慎就容易误抽静脉血或损伤股神经[2]。肱动脉搏动明显,易于穿刺,但部位深,毗邻组织关系变异较多,易误穿到正中静脉等[3]。

3.2桡动脉采血操作方便,并发症发生率低桡动脉采血部位在手腕,不必松解包被和衣服,卷起袖管,根据解剖位置取血即可。穿刺采血部位表浅,易于固定和触及,不易穿刺失败导致发生淤血、血肿。股动脉采血部位结构特殊,皮肤松弛,穿刺成功后很难固定,而且股动脉是大血管,压力高,穿刺后压迫不当易出现淤血甚至血肿[4];另外股动脉采血的时候,患儿需暴露面积大,但因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会使体温下降甚至不升。肱动脉采血部位较股动脉浅而较桡动脉深,也较易形成血肿,且因其解剖位置特殊,在此穿刺易因动脉栓塞造成前臂血运障碍[5]。

3.3桡动脉采血省时省力,容易掌握股动脉、肱动脉位置深,患儿易激怒,四肢不自主活动多,操作难度大,往往需要2人协作,对初学者不易掌握。穿刺成功后难于固定,有时针头从血管中滑出导致采血失败,需反复穿刺。抽吸时必须换手,这样既给操作人员带来许多不便,又使患儿局部疼痛反应强烈。而桡动脉采血不受体位和操作地点的限制,同时采血部位表浅,易于固定,减少患儿躁动及哭闹,成功率高,1人操作即可,省时省力。

4小结

桡动脉采血比股动脉、肱动脉采血时对患儿的不良影响明显要小,且此法操作方便、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不同动脉采血部位的对照分析,探索更适合于新生儿的动脉采血部位。方法选择新生儿科需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36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采血,并对其一次穿刺成功率、发生淤血、血肿、误入静脉率及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桡动脉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股动脉组和肱动脉组(均P<0.05),毕业论文发生淤血、血肿、误入静脉及产痛情况明显低于后2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动脉是适合于新生儿采血的部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减轻患儿穿刺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范文第3篇

骨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1 骨科手术一般护理………………………………………………………………4 外固定支架护理常规……………………………………………………………6 牵引病人护理常规………………………………………………………………7 皮牵引护理常规…………………………………………………………………9 骨牵引护理常规…………………………………………………………………10 石膏绷带固定病人护理常规…………………………………………………11 小夹板固定护理常规……………………………………………………………12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护理常规…………………………………………………13 骨肿瘤病人护理常规……………………………………………………………14 截肢病人护理常规………………………………………………………………16 化脓性关节炎护理常规…………………………………………………………19 手外伤的一般护理常规…………………………………………………………23 关节穿刺术护理常规……………………………………………………………25 腰椎手术护理常规………………………………………………………………26 脊柱骨折病人护理常规…………………………………………………………28 骨盆骨折护理常规………………………………………………………………30 骨关节手术一般护理常规………………………………………………………33 髋关节置换护理常规……………………………………………………………34 膝关节置换护理常规……………………………………………………………38 肩关节置换护理常规……………………………………………………………42 四肢骨折的护理常规……………………………………………………………45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49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51 锁骨骨折护理常规………………………………………………………………53 肱骨干骨折护理…………………………………………………………………55 肱骨髁上骨折护理………………………………………………………………57 胫腓骨骨折护理…………………………………………………………………59 髌骨骨折护理……………………………………………………………………61 尺桡骨骨折护理…………………………………………………………………63 股骨头坏死护理常规……………………………………………………………64 踝部骨折的护理…………………………………………………………………66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范文第4篇

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每月召开一次全科护士思想素质教育大会,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对态度好、工作好的大力表扬,对有损病人和科室利益的人予以大力批评,弘扬正气、鞭策后进,在我科每月召开的工休座谈会及病人满意度测评中,多次受到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扬。

二、深入开展整体护理,全面提高职业素质

1、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了相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了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了一次护理查房,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加强业务学习,技术训练,提高应急急救能力

1、抵年资护士加强了十五项护理技术训练,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技术水平。

2、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老护士给低年资护

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得到了发扬光大。

3、加强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了法律观念,组织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秩序,使小儿科护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穿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每次操作前洗手,每晚治疗室紫外线消毒,病房空气消毒,严防了医源性感染。

2、严格执行了早班制度,切实帮好了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对病人病情做到九知道,在交接班时向下班护士做好了详细报告。

4、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确保各项护理指标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

5、开展了婴儿抚触,拓展护理技能。

五、护理人员较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

XX年的经济收入比XX年稳步提高,全年本科基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在“5.12”国际护干节中,有两名护士被医院评为“优秀护士”,整个儿科被市团委评为市“青年文明号”组织,护士长获得市团委“十大杰出青年”的光

荣称号。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范文第5篇

麻醉科

Yyq

2017年12月25日

感谢学校,让我能在2017年11月1日-12月30日,在我院重症监护科(ICU)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学习实习生活。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ICU(重症监护科)成立于2002年,2008年4月迁至新病房大楼,一区目前病床18张,病区总面积为786m2,病区395m2,为十万级层流病房,其中正压及负压层流病房各一间,保证了空气的洁净。配备有先进的层流病房和医用集控系统,床旁监护、生命支持、重症抢救系统,能够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人如各种重大高危手术术后(高危、老龄患者术后等)、严重创伤术后、急慢性呼吸衰竭、各种休克、急性心肌梗死、中毒、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血症(SEPSIS)、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心肺脑复苏等患者实施及时、有效、不间断的监护及救治,高素质的ICU专职医护人员、先进的监护治疗设备以及精湛的医术为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ICU目前医生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其中博士后1人,硕士研究生4人。 高质量的护理队伍:一只具有高度的爱心、热情与责任心的护理团队,护理人员19人,其中本科生6人。 承担省攻关个3项,在国家及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ICU现有设备:呼吸机PB8400;德国 drager呼吸机,迈瑞床旁多功能监护仪及中央监控器;血液透析机;GEM血气/血液电解质分析仪、OLYMPUS纤维支气管镜,除颤仪,循环驱动仪,震动排痰仪等监测与治疗仪器设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ICU开展项目: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机械通气,气管切开及经皮穿刺扩张气管置管术;经口/鼻气管插管;各种动静脉穿刺及置管;胸、腹腔穿刺置管;骨髓穿刺;危重病人的整体护理措施,胃肠道功能监测与肠内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方案,危重病人的镇静与镇痛,持续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ABP、S-G、PICCO)等方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ICU将成为危重病人的的避风港,并帮助他们度过生命中最危险的时期,并顺利康复,为医疗新技术的开展保驾护航,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病人死亡率。

而我作为一个刚刚本科毕业的学生,进行规范化培训以来接触ICU机会寥寥无几,对ICU缺乏深刻了解。为了在科室开科以后更好的融入ICU的工作当中,我就这样带着一颗好奇与渴求的心情踏上了短暂的进修征程。初到ICU我感觉特别陌生,不管是医护人员的工作节奏,还是患者的生存状态,都和我以前在实习的科室看到的情景难以吻合。两个月的时间,我主要是以观摩学习为主,入科学习以来,ICU的工作给我的感觉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战斗”,时刻在战斗着,与病魔的对抗,与时间的赛跑,与疲倦的较量,与饥饿的斗争。这是一个高度紧张,高强度的工作,一切都是为了换取患者的健康生命。

我认为想在两个月内把ICU及相关知识都掌握及熟练应用有很大困难。所以经过我自身的考虑以及结合我院ICU的特点,我有计划的选择一些ICU的基础知识去掌握及熟练应用。

1、ICU最基本的一个技能就是气管插管术。呼吸道梗阻、缺氧、通气不足是全麻手术后常见的呼吸道并发症,对于已经拔管的病人,这时候就需要重新气管插管来给予患者呼吸支持。在这两个月中,我见过几例气管插管的整个过程,我本身毕业于麻醉学专业,在之前的实习生活中,已经系统的学习过气管插管知识和技能操作要点,并在手术室的实习中亲自操作学习过,但重症监护学科的气管插管方式和插管物品的选择上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个细枝末节的差异是非常值得我学习和研究的。

2、通过两个月的观察和学习,我基本了解了术后病人如何处理,开什么样的医嘱。相关的护理医嘱、抗生素应用、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这是每一个病人术后需要的处理。当手术室通知有患者需要转入ICU进行监护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

①接好呼吸机,检查是否漏气,并根据患者情况调好相应参数; ②准备好相应的抢救设备,抢救药物,为即将到来的患者做好抢救的准备;

③患者进入ICU后,接好呼吸机、监护仪,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心电图情况,与接床医生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麻醉前状态、麻醉情况及手术情况。

④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应处理。

3、对于一些ICU的常见药物,比如多巴胺、硝普钠、去甲肾上腺素等,我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什么时候用什么药物,用多少剂量,这是ICU医生最需要掌握的技能,ICU病人的治疗就是一个“快”字,没有扎实的药理学基础,没办法及时的对症治疗,患者随时都会面临生命的威胁,所以,我决定还去以后,尽快把这些ICU常用药物的使用剂量、适应症、禁忌症掌握。

4、在ICU,对于每一个患者的各项监护是极其重要的,这能让我们及时的掌握患者的生理变化。心电监护仪上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各自的意义,掌握这些数据的意义,并密切监护,就能第一时间了解患者机体的变化,并做出及时处理。在监护仪上,我们可以看到患者心电图的波形,可以看到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可以随时监测袖带血压,若对患者行中心静脉穿刺、肺动脉穿刺,还可以看到CVP、动脉血压、肺动脉压等,这些都需要去掌握。

在ICU,我还大概了解了如何去使用呼吸机,如何行中心静脉穿刺术,如何处理消化道出血、呼吸困难的患者。另外,我还从这边的医生和护士身上学会了如何去与患者沟通,如何去抚慰他们躁动的心。这绝对是一门学问,ICU的患者经常在床上一躺就是几天,周围都是仪器设备,他们很容易产生烦躁的心理,一旦患者烦躁,就会导致心律加快,很多问题随之而来。我从高年资医生身上,需要学的不仅仅是医学技术,还要学会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这样才能称为一个合格的医生。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范文第6篇

【摘 要】目的:探讨婴儿抚触的基本方法及其影响。方法: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抚触可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提高机体的免疫反应性,有效降低婴儿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同时也增进亲子感情,提高婴儿的情商。结论:抚触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方法。

【关键词】婴儿,抚触

随着儿童保健学科和脑科学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学模式也由機械医学发展到预防医学阶段。婴儿抚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婴儿健康护理技术,是通过对婴儿全身各部位肌肤进行科学的、有规则的、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抚摩,让大量温和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以产生积极的生理效应,从而有效促进婴儿生理和情感健康发育的方法。婴儿抚触已引起国内外儿科界、儿保界人员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抚触对婴儿各方面的成长发育都有很大的好处。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抚触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婴儿抚触的历史起源

抚触源于英语Touch。1940年,Ribble在临床中发现婴儿在出生后数周经常得到母亲的抚触,能促进呼吸及循环功能,使婴儿浅而不完全的呼吸变得比较平稳,这是最早的有关婴儿抚触的研究[1]。1958年,Harlow在试验中偶然发现饥饿的小猕猴宁可要可以抚摸的母猴替身物品(架子蒙上毛圈织物),而不要食物(钢丝架上的奶头和牛奶),这些研究为以后婴儿抚触研究奠定了基础[1]。1991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对按摩进行专门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机构——抚触科研中心(TRI),Mecluer专门成立了国际婴儿按摩指导协会。如今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婴儿抚触的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和推广。我国1998年引进此项技术,起步较晚,但已相继在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大城市开展对早产儿、新生儿抚触研究,并取得与国际一致的结果。得到中华护理学会、围产医学会、儿科医学会的认可,婴儿抚触引起我国医务工作者的兴趣及社会、家庭的关注,婴儿抚触的普及正在兴起。

2 婴儿抚触的要求与方法

2.1 抚触对象

无合并症的早产儿、正常新生儿或疾病婴儿。

2.2 新生儿抚触疗法的要求。

2.2.1 环境要求 室温宜在25~28℃,湿度宜在50%~60%。冬天需有暖气或加电暖器,有条件的设在安静、舒适专用房间或抚触室。

2.2.2 新生儿准备 抚触前对新生儿的准备十分重要、充分地准备可以使婴儿舒适、愉快。一般应选择新生儿较安静、不累、不饿清醒状态下,喂奶前30~60 min或喂奶后90 min。抚触时间安排在沐浴后、午睡、就寝前,先从5 min开始,适应后每次15 min,每天2~3次。

2.2.3 对操作者的要求 操作人员应保持心情舒畅,充满爱意。用安慰性语言和亲切的目光与新生儿进行交谈,使新生儿始终处于安静、愉快的状态。应取下戒指、手表等物以避免擦伤婴儿皮肤;剪短指甲;抚触前先在掌心倒一些润滑油,轻轻摩擦,以温暖双手,并可增加润滑度,以免擦伤婴儿的肌肤,并将水分保存于婴儿的肌肤中,有效防止皮肤干燥,皲裂。

2.2.4 对新生儿父母的要求 对其父母进行培训,传授新生儿抚触知识,教会操作方法,告知新生儿抚触的好处,并在产妇出院后进行随访,检查手法是否规范。

2.2.5 辅助要求 可放一些柔和的轻音乐。

2.3 抚触方法

2.3.1 国际标准法(COT):即全身按摩法,婴儿全身裸露,按操作标准顺序从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背部抚触,力度从轻到重,并揉搓大肌肉群。

2.3.2 国内改良简易方法(MDST):婴儿在半裸状态下抚触,在COT基础上改进。

2.3.3 国内改良简易加经络按摩法(MDSTAC):在MDST基础上加中医经络中脾经与肾经。朱建幸[2]等对以上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抚触对婴儿早期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以COT为最明显,应用MDST或者MDSTAC的婴儿促进作用不明显,但三种方法在促进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比对生长的影响更为明显,可增加亲子关系和婴儿安全感,从而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2.4 抚触体位

目前的主流抚触体位主要包括先仰后俯、先俯后仰两种。钱小芳[3]等研究发现先俯后仰体位新生儿表现更安静舒适,更容易接受。齐虹[4]等将100例新生儿分别安置俯卧位、仰卧位各50例,结果仰卧位哭闹不安明显38例(占76%),俯卧位舒适安静48例(占96%),得出新生儿最佳舒适体位是俯卧位。

3 婴儿抚触的作用

3.1 抚触有利于婴儿的神经行为发育

当代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认为,怀孕第8周时,胎儿大脑皮层开始生成,出生时细胞分裂成形,婴儿在常规的生活环境中,大脑的各部分神经细胞以一般速度发育,外界刺激越频繁,大脑神经细胞发育速度越快。但如果未受到刺激发育就要终止,因此,婴儿期抚触可刺激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5]。包健[6]对56例患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研究表明抚触组的发育商明显高于对照组,抚触可减少或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祝玉兰[7]探讨了抚触对正常新生儿行为神经及智力发育的影响,通过抚触组和对照组的比较研究得出,抚触可提高正常婴儿的智力及促进婴儿心理等各方面的发育。凌赛泳、林梅[8]对50例正常新生儿的对比研究表明,抚触组四大能区评分(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能、语言能与社交能)及发育商明显高于对照组。

3.2 抚触有利于婴儿的体格发育

通过抚触刺激皮肤体表感受器而兴奋迷走神经,一方面使机体胃肠活动增加,胃泌素分泌增加,刺激胃酸分泌,促进其消化和吸收,使婴儿体重增加,另一方面是经络作用于下丘脑一垂体功能,使经气通过按摩手法的反馈调节,渐渐有序化,当机体进入高水平平衡状态时,机体内部产生的中枢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促进了与生长发育相关激素的分泌,如垂体激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T4以及胰岛素,这些激素直接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使机体处于更理想的生长发育状态。黄坚、颜春英[9]等对120例剖宫产婴儿的研究表明抚触组婴儿出生42天体重、身高及头围增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骆彩珍、彭玲[10]等对60例早产儿的研究表明抚触组早产儿出生后42天、4个月、6个月体重、身长、头围增长3项指标均增长较快,抚触干预可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3.3 抚触有利于提高婴儿机体免疫力

婴儿期,皮肤特点薄嫩,屏障功能不够完善,而且免疫系统在生后4~6岁逐渐发育接近成人,而生后6个月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IgG逐渐下降至消 失,所以在婴儿期免疫力较为低下,只单纯从母乳中获得SigA,抗病能力极为有限。而婴儿抚触能有效地提高其免疫力,研究显示接受早期抚触的婴儿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另外婴儿体内具有较低水平的应激激素以及较高水平的5—羟色按,5—羟色胺既是神经递质,又是免疫细胞,它影响大脑海马回的受体活性和增加糖皮质受体的结合能力,因此有助于减轻或终止应激反应,平定婴儿烦躁情绪,使睡眠增加,减轻婴儿焦虑和抑郁状态,哭闹减少增强安睡状态,婴儿在获得深沉睡眠后,免疫力亦会随之提高[11]。

3.4 抚触对婴儿生理性黄疸有治疗作用

抚触可以改善胃肠道功能,增加胃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从而减少胆红素肠道吸收,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作用,减少核黄疸的危险,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率。董汇群[12]等对95例正常新生儿的研究表明抚触可使新生儿的黄疸指数降低及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可缓解新生儿便秘,增加消化功能。

3.5 抚触改善睡眠状况,情绪稳定,反应灵敏

每天定时的抚触能减少哭闹,改善睡眠,调节良好的睡眠觉醒节律。赵雪梅[13]对10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的研究表明,抚触能够平定婴儿躁动情绪,减少哭闹时间,增加睡眠时间。齊雪阳[14]的研究显示,抚触后的新生儿较安静,睡眠时间长。通过抚触可使新生儿感受到舒适和安全,并可减少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促进睡眠,提高新生儿的睡眠质量,调整睡眠节律建立规律的睡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6 抚触在产妇自身康健中的应用

抚触不但有益于婴儿健康的发育,同时也有益于产妇产后恢复。产妇抚触婴儿增加了产妇的活动量,促进身体早日康复,另一方面,抚触婴儿后摄奶量增加,使吸吮的频率及强度增加。有利于下丘脑分泌和释放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使子宫残余的蜕膜及时排出,减少了产后出血。使子宫复旧快,产后浆液性恶露排出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提前。同时。产妇给婴儿进行抚触,有利于提高产妇的睡眠质量,促进乳汁的分泌[15,16]。

4 展望

婴儿抚触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方法,通过对肌肤的抚摸,是表达情感的一种爱的传递方式,将父母的爱意传递给婴儿,来满足婴儿被爱的需要。婴儿抚触是一项科学的有手法技巧的医疗护理技术,它能极大程度的满足婴儿触觉这一天生的需求,使婴儿产生安全和幸福感,是一种成本低、效益好、简单易行的医疗技术,能促进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婴儿抚触还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提高。作为医护工作者,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抚触的认识,使婴儿抚触得以普及。

参考文献:

[1] 雪丽霜,叶梅艳,杨巧玲等,婴儿抚触的研究进展,护士进修杂志, 2001,16 (10), 728-730.

[2] 朱建幸,王德芬,沈月华等,不同抚触方法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多中心临床研究.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0, 15 (4):192-194.

[3] 钱小芳,肖健莲,徐玉英,新生儿沐浴体位的临床研究.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9~20.

[4] 齐虹,孙志远,新生儿俯卧位抚触的益处. 中华护理杂志,2001, 36(1): 55.

[5] 王彬,沈月华,金润彦等,抚触对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研究.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9, 2(4):241-242.

[6] 包健. 抚触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行为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07 (14): 43-44.

[7] 祝玉兰,抚触对正常新生儿行为神经及智力发育的影响. 现代护理,2010,7(21): 89-90.

[8] 凌赛泳,林梅,抚触对新生儿神经发育影响的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8(14): 3305-3306.

[9] 黄坚,颜春英等,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和睡眠质量的影响,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0,7:78-79.

[10] 骆彩珍,彭玲等,抚触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5): 534-535.

[11] 徐宁华,浅谈抚触在婴儿护理中的重要作用,中外健康文摘,2009, 6 (10): 130-131.

[12] 董汇群,方梅英,石强,婴儿抚触对婴儿黄疸及肠蠕动的影响讨论. 医学信息,2011,24(2):515-516.

[13] 赵雪梅,抚触对促进婴儿睡眠和稳定婴儿情绪的研究. 安徽医学,2011,32(1): 96-97.

[14] 齐雪阳,新生儿抚触200例临床观察. 现代护理,2008, 5(7): 132-133.

[15] 高正平,抚触技术对母婴的影响,当代护士, 2009, 6: 31-32.

[16] 安扬,产妇抚触婴儿对母婴的影响,中国性科学,2010,19(3): 21-22.

上一篇:作风建设半年总结范文下一篇:地理下学期知识点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