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景观设计要素范文

2023-09-20

公园景观设计要素范文第1篇

设计是需要规划和引导的,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如果不了解产品最终的使用者是谁;使用者为什么使用、购买产品;使用者对产品有怎样的需求;使用者的需求是否可以被满足、被实现等先关信息, 设计是就无法进行设计, 也无法保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想要将产品设计系统要素相互融合, 以期达到最符合人们需求的设计, 就必须掌握产品设计系统各要素的特点, 下面将逐一向大家解析产设计系统七大要素。

一、功能要素解析

产品设计的两大基本前提是产品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 实用功能是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 是决定产品形态的主要要素。审美功能是为了完善实用功能, 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而产生的。实用功能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分析产品, 通过功能分析, 明确使用者对功能的要求、产品应该具备的功能内容和水平, 提高产品竞争力。审美功能从分析消费者心理需求入手, 进行审美功能设计, 而后设计出新的结构。我们在设计产品时, 具有同一实用功能的产品在形态上也要具备多样化。利用产品特有的形态来表达产品的不同审美特征及价值取向, 让使用者在情感上与产品产生共鸣, 通过实用功能分析, 更有效的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排除多余功能、完善欠缺功能。

二、形态要素解析

产品形态是信息的载体, 通常利用造型语言进行设计。形态是点、线、面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形态随着大自然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变化。形态可以分为物质形态和概念形态, 凡是人们能直接看到的和触摸到的实际物质形象我们均称之为物质形态;凡是人们不能直接看到和触摸到, 而必须借助于语言概念感知到的形态, 我们称之为概念形态。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一般是通过产品形态所表达出的信息内容来进行判断和衡量该产品与其内心所希望的是否一致, 并作出最终购买与否的决定。一件产品只有赢得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认可才能被人们所接受, 才能具有市场竞争力。

三、结构要素解析

在工业设计中产品的形态与结构是紧密相关的, 产品结构包括外部结构、内部结构、系统结构以及空间结构。这些结构可以使产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结构会对产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产品的结构要素就是要给产品增添新亮点。产品在结构上的每个细节设计, 都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使用该产品。大自然是人工物体结构产生的基本源泉。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 自然形态中, 不少科学合理的结构越来越多地被设计和使用, 目前一些更新更丰富的结构形式还有待于人类进一步的发现和利用。

四、材质要素解析

在产品设计中对材料感觉物性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想为产品造型带来新特点就需要合理运用和安排好材料的感觉物性。木材具有温暖感, 利用木材的天然纹理和芳香气味制作家具给人以舒适美好和自然的感觉。灰黑色的钢铁表面给人以单调沉闷之感, 但经过化学处理得到的彩色不锈钢在保持同样金属光泽下却具有色彩鲜艳之感, 可直接用于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及精密机械的制造上, 有很好的外观效果。不同的材料金属和塑料经过同样的电镀处理也会产生完全一致的视觉质感, 给产品设计带来炫彩的多样性。

五、色彩要素解析

色彩设计在产品的开发流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不仅可以解决产品造型的问题, 还能够帮助产品改变造型的风格。如直线型风格的产品显得过于稳定, 可以使用明度较高, 纯度适中的色彩来打破产品过于稳定的视觉感受, 从而使产品更活泼。合理而巧妙的运用色彩为产品配色, 能够唤醒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让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式导致我们对一些产品的色彩形成了固定的想法, 如果在色彩上进行一些调整, 会发现生活变得更热情更丰富多彩。

六、科技要素解析

科技创新是产品设计中不可避免的话题, 产品根据人们的需求在不断变化, 设计的手段也就随之而变化。新产品的出现成为人们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种正常趋势。材料科学的进步使产品设计有更多创新性, , 譬如一种材料加另一种材料 (如光学纤维) , 多种玻璃合为一体, 以及拥有新物理属性的木材等等, 材料技术的惊人发展将产品从传统的生产模式中解放出来, 并且还将继续、拓展与开发, 在体会新科技中寻找新的思维方式。

七、个性要素解析

随着人们对商品的选择从“满足型消费”向“满意型消费”过渡, 人们从思想上的解放变成追求思想上的特立独行, 显而易见, 未来产品的竞争是人们需求的个性化竞争, 能更好满足多样的个体需求就能更好地占领市场, 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个性要素对现代设计起到了指引性作用, 受众需求的就是将要设计出来的产品赋予独特的差异性。个性化设计更大程度上是为满足人类个体需要而设计的, 同时也成为产品设计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势。产品设计是把人们需要的东西形态化, 个性化的产品是把形态化之后的产品特殊化。

设计的本质是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是以人为本的任务和目标。产品设计的要素之间互相关联影响, 各种不同类型的要素相辅相成才能为设计领域创造更多更新的产品, 也才能设计出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产品。

摘要:在产品设计中我们习惯把产品的功能结构、材质形态、个性色彩、科技创新等要素作为追求的目标。设计师通过设计要素将人与产品紧密联系起来, 每一种设计要素都不可或缺。

关键词:产品设计,功能结构,材质形态,个性色彩

参考文献

[1] 呼博、张玮、李甜, 平面构成【M】镇江, 江苏大学出版社, 2017

[2] 刘玥池、王芳、周磊, 立体构成【M】石家庄,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17

公园景观设计要素范文第2篇

【摘要】为了真正身处公园中的人们享受美好的自然生活,城市中的一些公园应该拆除外墙,取消收费,成为真正意义上姓“公”的景观环境。而开放式公园作为城市的必不缺少场所, 应与整个城市相融合。本文以南京太子山公园的改建规划为例, 来探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模式。

【关键词】开放公园;景观设计;生态效益

前言 太子山公园原为封闭式收费公园,而按照原先封闭式公园设计,不仅阻碍了太子山公园对城市的开放度,而且公园空间利用率也不高,景观连续性太差。试图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1.场地解读

1.1区位特点:

南京太子山公园位于南京市大厂区大厂镇三十三街区,规划总面积47.77公顷,周长3082米。公园以山命名,为大厂区辖综合性公园。

太子山公园整体呈三角形,西临纬五路,东靠园东路,南连太子山路。西北方向为南京大厂高级中学,周围主要是厂房和居住区。公园中心为太子山,太子山系老山余脉东延的一个丘岗,海拔58.8米,为大厂区制高点。东侧为太子山湖,主入口靠近太子山路。

1.2 swot分析法现状分析

利用swot分析法,充分尊重当地环境,扩大优势,抓住机遇。

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

劣势:周围建筑混乱,缺乏地方特色,基础设施不完善,历史建筑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

机遇:应社会发展需要,景观可改善当地小气候。

挑战:如何更好的挖掘六合文化,体现六合地方特色。如何更好提供给游人优美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和谐与自然相处。

2.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2.1设计目标 继承和展示当地文化的丰富内涵,展现时代特点和精神风貌,营造怡人的贴近百姓生活的休闲文化娱乐场所,并最大化增加游人合理容量,为更多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成为城市绿地系统中更加融合的组成部分。

3.总体规划布局

3.1总体规划设计构思

南京太子山公园立足开放式免费公园的定位, 从公园总体布局、环境规划, 到周边环境协调, 实现公园与城市综合功能、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规划改建主要目的是创造开放式公园, 展现太子山公园的独特魅力及六合文化地域特色,设计包括: 开放式空间的创造、植物配置、道路景观设计、灯光景观设计及局部景观改造设计。

3.2功能分区

3.2.1入口景观区

入口景观区由三个主要出入口构成:主出入口区,次出入口区,专用出入口区。

主出入口区:位于旭东路,北面靠近大厂高级中学,为了在创造独特的视觉景观,表现六合文化之韵,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远处高低起伏的太子山这一优雅的天然背景和优美的林冠线,通过借景之手法,在公园的主入口左侧,建造了一座太子山会馆,配以茉莉,竹,梅,雪松等植物。

太子山会馆的设计借鉴了南京六合传统及地方特色的元素符号,通过提炼元素,延伸,组合,建筑整体不仅具有本地文脉特色,而且在建筑风格上,营造出和谐,大气的氛围。建筑主色调为白色,配以黑色镶边,红色音符装饰。建筑造型是现代与传统文化的的完美结合,成为园区内特色景点。

博爱广场位于太子山的西面,靠近太子山公园的主入口。南京被称为“博爱之都”,因为博爱一词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体现了他“天下为公”的思想。

3.2.2山林风景区

山林风景区位于公园中部, 利用原有山系地貌, 结合植被景观游人可以在太子阁上俯视全园景观。该景区设计重要以太子山为主景,是游客观光较为集中的区域,设有一定的景观和活动设施,整体风格自然朴素,并符合相应的生态容量。主要景观有太子阁,太子城,月照花林等

3.2.3休闲农业区

该景区位于公园的西南部,园内设有茉莉花园,梅花园,百花园,特色农业展示园等,可根据不同植物的季节变化,举办以植物为主题的游园活动,在游人获得知识的同时,使公园获得相应的效益。

3.2.4娱乐运动区

娱乐运动区设置于公园中东部及西北部,区域内设置青少年文化宫、篮球场、网球场,野战俱乐部以及草地自由运动等健身空间,将成为周边居民主要的户外健身和运动空间。

3.2.5植物景观区

本区位于公园的东南部,园内设有森林小屋、观光亭等设施,增加了游人的参与性。疏林草地不仅作为舒适的公园的场所,而且作为绿荫所环绕的有氧空间,阳光投射树林荫影,脚踏沙沙作响的落叶,人们置身其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体会出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份美好。

3.2.6公园管理区

位于公园东部,由景观环路与之相连,以方便管理及联系。 负责公园绿化养护、古树保护、动物养护和管理、水体景观保护等工作;组织指导文物保护、修缮等工作; 主要负责安排在公园内举办的大型活动的筹划、组织、协调工作。

3.2.7滨水景观区

滨水景观区是太子山公园中景色中极其优美的区域, 该区景观设计以水体为主景, 营造喷泉、瀑布、湖泊、溪流等不同景致, 主要景点有观光塔,栈桥,游船码头,湖心岛等。湖东岸是专供人们散步、欣赏湖光月色的地方。围绕湖岸, 穿插着散步小路, 林间小草地, 沿路及空地设置座椅, 并配小雕塑、亭阁等园林小品, 滨临水岸为游人提供观景台。

3.3道路系统规划

根据公园用地及周围的交通特点,园内道路的规划以安全舒适为原则, 它承担着引导游人、连接各区等方面的功能。按其作用及性质的不同, 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游步小道3 种类型。

3.3.1 出入口设置

不仅增加了公园的出入口,而且将公园的围墙及一些栏杆进行拆除,采用渗透式,嵌入式景观设计将公园能更好的融合于城市当中。各个出入口具有各自的特色,形成靓丽风景点。

3.3.2 停车场

结合各出入口的特色及功能需求设置停车场,场地采用嵌草砖铺地,点植遮荫树,既可美化硬地,又可防止车辆在阳光下曝晒。

3.4植物配置

遵循“适地适树”的生态原理,充分利用具有优良景观的乡土树种,并结合景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园林绿地的功能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植物配置。太子山公园原有树种丰富多样,植物配置充分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以多种乔灌木组合的群植方法配置,留出风景透视线,形成高低起伏的林冠线。

4. 灯光景观设计

南京地区夏季气候炎热,市民们更喜欢夜晚活动。本园沿主路和广场设置庭院灯,构成夜景效果的主框架,夜间勾画出整个公园的风格。在主要景点配以射灯,泛光灯,将主要景点打亮,起到突出主景的作用。沿园路设置草坪灯,有层次的展开组景序列,丰富夜景效果。在水景中设水下灯和临水景灯。

结语

综上所述,开放式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不是单纯的工程设计,也不是平面构成、造型独特的环境艺术设计,其目的在于为游玩于城市公园中的人们创造一个安全、和谐、舒适的物质空间环境,只有安全、和谐的游园氛围,才能使开放式城市公园发挥出其应有的魅力,从而提升城市公园的整体景观品质,使其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琴,秦华. 休闲·文化·自然山林——现代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

[2]刘素璇,樊国盛. 城市开放式公园形式变化研究——以昆明市翠湖公园为例[J]. 现代农业科技,2010,(06) .

[3] 孙宪磊,于守超,张娟. 浅谈城市开放式公园的改建规划——以青岛市海泊河公园为例[J]. 河北林果研究, 2008,(02) .

[4]宋仁杰. 以迎泽公园为例谈城市开放式公园的景观设计[J]. 山西焦煤科技, 2003,(06) .

公园景观设计要素范文第3篇

城市绿化是城市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涉及城市形象、环境改善、居民休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现代城市公园的本质内涵?古代园林的最初设计是从景观意境出发,其中没有商业目的.现代中国以园林用地作为商业赢利场地,大兴土木,充斥着混乱的商业气息,严重破坏了绿化景观,也扭曲了园林本身应该具有的生态本质。

我们可以把景观定义为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人文过程和人类的价值观在大地上的投影。所谓乡土景观是指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显现。因此乡土景观是包含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镇、聚落、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这种乡土景观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乡土景观的这种理解包含几个核心的关键词:即,它是适应于当地自然和土地的,它是当地人的,它是为了生存和生活的,三者却一不可。[1]所以相对于“城市景观”而言,“乡土景观”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结果,其本质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为当地人的生活而设计,也为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景观提供了不尽的源泉。

从现在来看,乡土景观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体现为“自然之美、文化延续、城乡一体”的核心思想。乡土景观作为后工业时代的战略定位,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先进理念:

1、具有环境优美、和谐高效、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等主要特征,是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2]

2、乡土景观是人性化、生活化的园林景观。

3、乡土景观具有有历史底蕴和人文特色。

4、乡土景观是绿色、低碳的生活景观。

5、乡土景观是后工业化时代的审美导向。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城市绿地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其环境质量得到显著的改善。但另一方面,城市园林建设中的一些列问题也开始显露并呈现出逐渐蔓延扩大的趋势。其中最为突出的几点为:

1、“过度开发、生态失衡“;”千城一面,失去特色“;

3、盲目崇洋,文脉流失”。 [3]那么如何给人们提供一个生态化、人文化、合理化的乡土化景观环境是城市景观发展的趋势,也是我们所追求的。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求,乡土化景观的时代即将出现。法国在建设新城时引入农业景观,把农田作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隔离带。2004年,沈阳建筑工业大学新校区出现了中国首个校园里的农田景观。

在收集大量资料及现场考察后,我们选择了广东省广州市白云新城中心地带的一块占有约

1

为34万平方米 ,毗邻白云山的地块作为乡土化景观公园设计。在原有的地形基础中进行景观设计,并重点把 “将农村带入城市” 的概念融入本项目设计中,向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生态并且人文化与人性化的景观场所。

2

2 相关资料收集

2.1 乡村化景观的哲学基础 2.1.1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贯穿了我国整个古代文化思想史,渗透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其反映到造园中,既表现为园林造景中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想方设法在有限的空间中再现自然。[1]同样乡村景观也在这种自然观的影响下,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

2.2 乡土化景观的特征 2.2.1 乡土性

溢乡生态园侧重于乡土气息的表达,延续广州的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征。从传统的园林吸收营养,注重环境景观与当地风土环境的融合,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 2.2.2 生态性[4]

1、充分利用场地的特殊位置和现状条件,在场地中规划水体、湿地,尊重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2、 利用地形公园自然化,将道路在需要时做成栈桥,人在芦苇丛、花丛、树丛中行走。

3、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强化生物多样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2.3 乡土化环境在城市景观中运用的意义

乡土化景观源于乡村生活、来源于自然,朴实无华,但却与地域特征密切相关,并蕴含一定的文化意义和地方精神,不同地域之间的乡土景观元素保持较为明显的差别。我们认为,从平凡的乡土景观元素入手,去发现其朴实的美和透露出的真情,进而对当前的园林创作活动提供思路,应该是一件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事情。[5] 2.3.1 维护和重塑生态环境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进步,人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已经逐渐发生了偏差。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日渐升高的全球气温、束手无策的各种疾病„„这些残酷的现实都在告诉我们,没有大自然,人类什么也不是。[6]

因此,为了重新找回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了寻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式,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我们必须重新学习古人对待自然与土地的态度,学习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学习他们对乡土景观的保护与传承。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文明走的更远也更加辉煌。

3

2.3.2 保持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总是受当地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每个城市,每个区域所特有的景观风貌各不相同。它标志着一个地域所特有的景观风貌和历史人文,是地方特色最准确的表达方式之一。[7] 2.3.3 延续地域文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加速,土地上每天都在不断上演着崭新的故事,今天可能是农田,明天就变成了住宅区;今天还是乡野古镇,明天就开发成了旅游度假村„„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进步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历史呢?一一丢掉的历史,我们该怎样对待它?是毫无留恋的扔掉,还是换一种方式保留?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再论证,因为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明天,还有那些血脉相连的过去!所以,即使是一块小小的农田,一片长满水草的池塘,一条孩童嬉戏的小溪,它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因此当必须改变现状的时候,我们应该怀着虔诚的心,对自然、对乡土环境进行合理改造。即使另作他用,也尽可能的将这块土地的记忆保留下来,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4

3 相关案例解读——溢乡生态园景观设计

3.1 项目区位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新城内,东临云城东路,西靠云城西路,北至齐富路,南至齐乐路,是白云新城的中心地带。公园占地约为34万平方米 ,毗邻白云山,基地北部和西部主要是学校和居民区;东部主要是特色文化区,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南部的齐富路连接白云新城的商业区。 3.2 基地现状条件 3.2.1 地理条件

白云新城是广州城区内重点规划的新城,政府重点支持开发,毗邻万达广场,使白云新城拥有了更大的升值潜力,成为继珠江新城外广州城市最受瞩目的重点开发区域。将被打造成一个可容忍24万居住人口的城市副中心。 3.2.2 交通条件

区内交通网络四纵四横划分清晰,交通方便,地铁2号线延长线和多个公交枢纽途径白云新城核心区,现规划中的9号、12号、14号轨道线也途径新城核心区。 3.2.3 环境条件

地块毗邻白云山。全园以平坦地形为主,南部较为平坦,北部较为复杂,以现状环路为中心,环路内存在自北向南下降的台地地形,整体较为平整。其绿地率达到40.6%,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0平方米,居民在步行500米范围内可到达公园„„白云新城一带将成为广州的“新绿洲”。 3.2.4 植被状况

平地植被覆盖率较高,植被分布不均衡,种类单一。基地现有植物以青草,棕榈树未主。部分地块分布有榕树等植物。基地中央靠近水体部分分布有大面积的芦苇和野草,除此之外,榕树和松树也成片分布于梯田处。 3.2.5 水系

基地南部以湿地为主, 水资源丰富,由北向南的流向汇成一条水沟。南部有几处面积较小的水塘,皆由地势的高低汇水形成的。总体而言,基地水系主要靠雨水和地下水供给,北部水

5

源相对汇集,南部水源相对分散。 3.2.6 土壤

由于基地曾经是飞机跑道,基地土层较薄,土壤贫瘠,表层黄土下为岩石,沙砾。 3.3 特色景观资源归纳

广州市景观资源丰富,本项目从生态景观资源与文化景观资源两方面进行归纳,其中乡土化景观属于文化景观资源的一部分。 3.3.1 生态资源特色

1、现状山坡和梯田特色

公园北部地表起伏较大,空间层次丰富,内部独特的台地形成 ,并且在公园制高点可俯瞰荣成全景,观景视野开阔。乡土地形条件为营造特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平原水系特色

公园中部低洼,植被稀虚,特色鲜明,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也是公园生态建设的特色所在。 3.3.2 文化资源特色

1、周边环境文化特色

该区依托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州新体育馆,以及毗邻各所学校等,为打造特色文化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乡土文化特色

当地民俗活动丰富,民间艺术繁荣。其中特色民俗活动包括秧歌、荷塘垂钓、划船,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有茶艺、雕刻和武术。 3.4 设计理念 3.4.1 设计概念

“把乡村带入城市”,为在这嘈杂城市中的人们创造一片心灵净土。 3.4.2 设计主题

“隐”是溢乡生态园的主题,我们更多的是想通过景观营造空间的形式,让人们在这个空间形态里形成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交流,让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能从精神层面上去改变,最终达到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目的。 3.4.3 设计载体

6

乡村景观作为设计载体,营造一个生态的乡村景观公园。人类的发展史告诉了我们人类的进步都是从原始一步一步的走来的,而农业的发展是延续至今的一个见证体,它沉淀了太多太多的历史,而乡村景观作为它最直接的呈现体,给予了人们太多的精神记忆。在这里儿童可以找到本性的童趣,老年人可以重拾孩时记忆,青年们在这记忆的家园里规划这自己的人生蓝图„„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成为自己的精神寄托。 3.4.4 设计目标

溢乡生态园定性为具有时代特上和地方特色,表达乡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并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浏览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 3.5 总体构思 3.5.1 功能分析

根据主题概念"把乡村带入城市",我们在规划的景观空间中以乡土诗意的语言融入到设计当中。在总体布局中我们充分考虑了景观规划中两地块的长形景观空间,并通过特色天桥的景观过渡与连接,形成了公园内部南北互动的景观空间。 3.5.2 环境景观分析

1、交通分析:

整个公园的交通流线以环形的车道包围着,主要的人行流线通过入口的整合联结,使之合理有效地贯穿于基地的每个景观空间,且步移景异。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车行与人行线路的分离,让人与车都可以畅通舒坦。(见图3.1)

2、视觉景观分析:

整体以自然乡土风光为主,将乡土文化融入城市公园中。在视觉的衔接考虑上,我们以宽阔空间与高低空间的结合设置视点,将视线范围更广化,满足人们观赏各角度的景观形态,让景观空间丰富多样化。(见图3.2)

(1)对外(公园外)视线的开与合

公园四周视线有开有合,娱乐区和休闲区在视线和空间上半开放;入口广场视觉完全开放;健身区和梳云揽翠区则通过地形和植物加以围合。

(2)内部视觉体验的多样性

空间的闭合与开放,场景的不同,动静的不同等都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3)借景和框景

周边高层建筑群会成为公园的借景和对景,而主要园路则成为一个景框,从而和水体形成

7

一系列的观景平台,通过主要园路可以远远看到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和其他建筑高楼,从而将城市景观引入公园。[11]

3、空间组织分析:

结合以水、绿、土为主体的乡土景观元素的构成,通过“S”环形流线,将涵珠娱乐区、静宜休闲区、稻乡印象区、科普感知区、水景健身区、峡涧涵街区、梳云揽翠区衔接于一体。将景观效应增至最大,满足人们对景观均好性方面的需求,并让各景观共享成为人们的互动交流的平台。(见图3.3) 3.5.3 环境景观设计

1、软质环境设计 ⑴ 水体

本公园分为自然式水体和人工水体。

① 在场地南部采用自然式堤岸,沿岸水草丛生,形成生态型的湿地景观。

② 在场地北中部利用人工开挖,并用暗管(必要时用水泵)和挖水渠的方式将水引到场地各部。该水系南北循环流动,起蓄洪作用。

③ 在某些广场等分别设计了小型的人工水景。有旱喷泉、涌泉、滚水、溪流、池塘、小型瀑布等共人观赏和儿童戏水。

⑵ 绿化

本公园绿化分为七个区,即密林区、观赏区、桃园区、亲水活动区、生态湿地区、湖滨区、休闲区,形成乔木、灌木、地被三者有机结合的立体生态密林,形成一个具有亚热带特征的乡土植物生态群落。

①密林区(健身区):公园的健身运动区以香樟松、雪柳为主体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公园周围以及其他用以分隔空间的区域内。

②观赏区(梳云揽翠区)以银杏、桂花、栾树、木槿等植物为主,清幽的观赏空间。 ③桃园区(峡谷涵街区)以樱花、紫薇为主,营造梦幻的植被景观。

④亲水活动区(科普感知区)以柳树、芦苇、水芋等,陆上以保留原有植被,加强其密度,让人们亲近大自然,寻找野趣。

⑤生态湿地区(水乡印象区)利用原有湿地改造成一个个小池塘,水域种植荷花、荇菜、茭白、莼菜、芦苇等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以及开花植物鸢尾、千屈菜等,浅水处种植柳树、芦苇、水芋等,为水鸟提供栖身之地,造就一派返璞归真的田园风光,让人们体验水乡

8

生活。

2、硬质环境设计 ⑴ 硬质铺地

①园内主道采用彩色混凝土铺设,明度低,避免地面反光的出现。同时在各园路交叉口出设计乡土文化符号的铺装图案,各广场中的特色铺装都增加了公园的文化感、艺术感、时代感、可读性和趣味性。

② 园区内开敞空间的铺装以花岗岩为主,充分利用了花岗岩自然、稳定、耐磨、耐冲击、抗滑能力较好的特点,给各年龄段的人们提供了优越的空间环境。

③ 园内的水岸空间的铺装设计力求与自然水面充分融合,以新型聚氨酯透水材料、防腐木、天然石块叠加砌筑进行铺设,形成自然式驳岸,并统一于自然和谐的大环境中。

④ 园内的私密空间采用混凝土砌块砖、鹅卵石、马赛克等材料进行铺设,园路本身的曲折性和铺装材料之间相互搭配构成的多样性,不仅延长了浏览路线,活跃空间气氛,而且是园路与环境充分融合,将铺装与人、自然融为一体。

⑵ 景观小品

在公园环境中设置园林小品的目的有:一是满足功能的需要,二是满足审美的需要。 ① 蛇形雕塑:设计色彩鲜明,将其布置在空间环境中人的视觉交汇点,与整体环境形成对比效果,以形成空间环境趣味中心。

② 置石:本公园对于不同环境采用不同的置石方法,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构成多幅美好的组景。如忆乡园中的干枯河流,就是利用不规则石头的堆砌而形成的,它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破坏的一种见证。

③ 凉亭:在本公园中点状布置,形成多个观赏点,同时凉亭下,设木椅,供人们休息、坐赏周围风景,同时凉亭外形美观,可供装饰环境,与周围植物等有组景功能。

④休息座椅:根据人的活动习惯及场所性进行布置,形式简洁古朴,色彩沉着,材料选用天然木材、石材与塑料。

3、竖向设计

①场地总体地形为中低外高,南低北高,雨水排放到人工湖中。在地形处理上注意用地形变化来围合空间,场地整体向水中倾斜。

②生态建筑利用植被和石材为外立面,形成自然、开敞的坡地,让空间丰富起来。人们可以观赏公园内的立面景观的同时,享受其场所的功能服务。

9

4、灯光夜景设计

园灯在夜间柔和的照明可充分发挥其指示和引导游人的作用,同时丰富了公园夜色。结合公园个景观点的需要,分为园径高杆灯、低杆灯、草坪灯、景点泛光灯、指示系统灯。造型简洁、色彩为黑色或深灰色为佳,点缀装饰园林景色。

5、标识系统设计

标识牌形式、色彩、风格均与公园主题相结合,造型简洁,形式活泼,色彩鲜艳,平面设计感强,材料选用木、铝板、铁等,起到指示方位、提供简明信息的作用,其类型可分为:

①环境标志:在公园各主要出入口及主景区设置公园导游图,并标明游客当前的位置。 ②名称标志:设置于园内各种游玩设施或植物上注明去其名称和功能或植物科属、学名、特征等。

③指示标志:在各景点、建筑附近和园路交叉口设置,起到导向作用。

④设施及警告示标志:设置在公园内各功能区域公共设施及可能发生危险的地带,起告示提醒的功能。 3.6 景点设计说明 3.6.1 总体布局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公园周边环境及公园对外交通等情况,将公园分成五个得大功能区:涵珠娱乐区、静宜休闲区、水乡印象区、科普感知区、水景健身区、峡谷涵街区、梳云揽翠区。(见图3.4) 3.6.2 分区景观设计

1、 涵珠娱乐区 ⑴ 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的设计提取了中国八卦文化中的乾、坤、离、坎四卦作为四周的景观布置,通过虚实的形式布置形成以种向心的围合广场。水体以太极形式进行设计,中心的喷泉是为一个以石磨是结构进行解构设计,中心向外八个口留出,形成一种容纳八方的韵意。

⑵ 涵珠会所

本设计由张开的蛤蚌演化而形成露天剧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公园的一景。露天剧场由下而上呈分层式圆弧状,错落有致。是一处功能人性化的景观设施。(见图3.5)

2、静宜休闲区

10

⑴流水画廊

流水画廊连接着茶馆,仿佛是茶馆的延伸,给人们更多地去关注延续本土文化,又探索新的艺术。(见图3.6)

3、 水乡印象区 ⑴ 湿地浮岛

把乡村景观——池塘引入公园。人们在野草的熏香里,感受诗意地栖居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这就是人们所祈求的田园城市。(见图3.7)

⑵ 喷泉蛇道

喷泉蛇道连接着科普感知区与地铁预留的公共空间,像一条带有菱形斑纹的响尾蛇。人仿佛走在蛇身上,与骑在老虎尾巴上是等同的,这暗示着人与野生自然的精神联系。

从反向的蛇道聚集而形成的蛇形雕塑,象征着一对夫妻在此逆境中仍然相濡以沫,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见图3.8)

⑶ 桃源茶馆

设计灵感来源于水风车,建筑就像一架横式的水风车。它以循转的舞台为中心扩散,周围是观赏美景与享受美食的顾客。整座建筑被樱花包围着,就像处于世外桃源之中,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见图3.9)

4、科普感知区 ⑴ 戏水涧

设计灵感来源于矴步桥,以矴步桥的形式穿过一个自然的场景,一种自然界生存法则的场景,让孩子对自然产生好奇,进而去了解自然,关爱自然。

5、水景健身区 ⑴ 梯田运动场

设计灵感来源于梯田,运动健儿们就像是在田间作业的农民,亲身跟自然接触。而在每个场地的角落空间成为了人们场下的一个交流空间,同时也避免了以往运动场地大面积铺砖的情况 入口广场。

⑵ 游船码头

富有韵味的折线码头穿梭于湖岸,并把富有禅意的凉亭运用于观景亭中,码头中间的沉船雕塑,它既是一种景观,又给人起一种警戒作用,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6、峡谷涵街区

11

⑴ 峡谷艺术街

设计灵感来源于峡谷,悠长的峡谷景观不禁让人感叹自然的魅力与力量,峡谷中有不同的穴洞概念空间,成为各种不同的休闲服务空间,创造了空间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给整个公园创造了地形上的变化。

7、梳云揽翠区 ⑴ 云顶眺望台

云顶眺望台提取了鸟巢的结构形式进行在设计,通过旋转楼梯可到达三个层次的观景点,每个观景点的观景方式都不用,第一个层次是观景方式主要是引用相机构图的方式进行设计,第二个层次的观景方式主要是引用了圈景的方式进行设计,在预留的开窗前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观。而顶层的观景方式是引用环形原理,采用了一种开放式的方式进行设计,游客可以全角度的观赏到公园的全景。(见图3.10)

⑵ 忆乡园

设计灵感来源于板凳桥,通过架高的板凳桥完成整条观赏的路线,而路线的走向是根据树木的存在而形成,它代表着对自然的一种尊重,为自然让路。整条观赏路线贯穿着一条干枯的河流,它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破坏的一种见证。(见图3.11)

⑶ 螺景艺术馆

设计灵感来源于一只螺,建筑就想是一只被埋在大地里面的巨型化石螺,它的表面爬满了植被,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而高低变化的旋转楼梯更是全方位的让人去感受空间、了解自然。(见图3.12)

12

4 设计创新点

1、公园建筑:建筑以“隐”的形式展现,让建筑与绿地真正融合在一起,形成自然、开敞的坡地,让空间丰富起来。人们可以观赏公园内的立面景观的同时,享受其场所的功能服务。

2、公园里的各个景点源于乡村景观,将乡村意境引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为现代人的生活增添几丝浪漫和诗意。

3、“流水长廊”:是茶馆的延伸,人仿佛身处于山水之间感受文化气息。

4、“蛇道喷泉”: 集文化气息与科普教育于一体。

5、“戏水涧”: 功能性、亲民性、人文性的设计。

13

结论

本文探讨了乡土化景观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理念以及运用方法,在寻求突破和创新点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些缺憾。比如从公园规划与实施方法两方面探讨乡土景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运用时,由于笔者实践经验的不足与时间的限制,对于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未能作出很好的阐释。但在方案构思方面提出的概念设计对于今后乡土景观对城市景观设计的意义具有参考价值。值得一说的一点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我们考虑到人文景观的可持续性,它应该与整个社会生活相适应,以人为本,突出原始的人文思想。如果在设计当中我们仅仅以景观文化为目的,而脱离人的中心,也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总是,景观文化是一个维系人、自然与社会的共生机制系统,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系统外的多方面因素。随着乡土景观研究的不断深入,理论体系和实践项目都将逐渐完善和丰富,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中也必将发挥更大的用途。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1 道路分析图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2 视线分析图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3 功能分区图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4 功能分区图

15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5 涵珠会所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6 流水画廊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7 湿地浮岛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8 喷泉蛇道

16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9 桃园茶馆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10 云顶眺望台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11 忆乡园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12 螺景艺术馆

17

参 考 文 献

[1] 场博幸. 乡土景观设计手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 刘蔓,刘宇. 景观设计方法与程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许浩.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 俞孔坚. 低碳美学下的新桃源憧憬[R]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报告.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 [5] 荆其敏,张丽安. 地景网络环境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 孙晶译. 第二自然:当代美国景观[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7]

俞孔坚. 文化城市时代的景观探索与实践——从生态学“入世”到文化身份的认同[N].建筑与文化,2009年第60期

[8] 张丽友.乡土景观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9] 俞孔坚 王志芳 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EB/OL]. http:///paper/paper.php?id=192. [10] 张德或.乡土化景观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运用——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例[D].山东省阳信县建设局,2009. [11] 孙新旺 王浩 李娴.乡土与园林——乡土景观元素在园林中的运用[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2008 [12] 俞孔坚.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再认识[N].成都日报,2010. [13] Kongjian Yu, Dihua Li, Nuyu Li.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in China[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6.

[14] Kongjian Yu.The Art of Survival: Position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he New Era[J].The Art of Survival: Recover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6.

公园景观设计要素范文第4篇

泸州初中地理二班 )

评论数/浏览数: 0 / 985

发表日期:

2011-12-08 21:16:56

第三节

《地图三要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技能目标: 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难点:比例尺掌握、运用,以及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

教学用具:《中国地图》、《北京城区图》、《北京动物园图》、课件 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式谈话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手中的地理课本有多长吗?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直尺,动手量算出地理书的长度。 生:量出长度为26厘米。

师:问:“现在老师要把这26厘米的长度用线段表示,画在小纸上(规定),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 生1:不行,因为纸的长度不够。 生2;行,可以按比例缩小。

师:问:“这两种回答,谁对谁错?” 生:讨论并回答,都正确。

师:既然行你又如何画出这条线段? 生:用1厘米、13厘米„„。

师:假如用1厘米来表示26厘米的长度,那么比实际课本长缩小多少倍?。 生:26倍 师小结: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 板书;

一、 比例尺:用来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师:在黑板画长1厘米的线段,用它表示26厘米,比例尺的这种表示方法就是线段式。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种比例尺吗? 生: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6厘米。

师:这种方式就是文字式比例尺。除此以外还有什么方式? 生:比例尺还可以用数字表示,1:26或1/26。 师:请学生观察课本21页图并说出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生:线段式、数字式、文字试。

师:请写出下面比例尺的其他形式,同时比较哪一个最大: 线段式:A、1:6000000

数字式:B、

0

40千米 文字式:C、1厘米代表实距50千米 生:B最大。 板书

比较比例尺大小:比例尺是分数,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师:观察《中国地图》、《北京城区图》。请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两幅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生:《北京城区图》的比例尺大。

师;问:“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幅地图表示的内容详细?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分组讨论。在图幅相同情况下,地图比例尺愈大,要表示的范围愈小、表示的内容愈详细;反之,地图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表示的内容愈简略。

师过渡:看地图不只是会读地图上的比例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在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 板书

二、地图上的方向

师:在地球仪上确定方向我们已经了解,那么在地图上应该如何辨别方向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如何确定? 师:指导学生分组读图19页图讨论回答: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板书:1.经纬网定向法

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师:引导学生读图,指出甲、乙、丙三地的相对方向 生:回答

师点评: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师:请学生观察下图,分组讨论回答:图中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C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 板书:2.指向标定向法

A .B .

C .

生: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C点在A点的正南方向。 师:在有指向标的地图,方向的判断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 师: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那怎样判断方向? 板书:3.一般定向法 生:讨论思考

师: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我们判断地图的方向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过渡:上面我们学了地图的比例尺,还有地图上的方向。请大家仔细观察地图,会发现地图上的地表景观是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的,除了符号还有很多文字和数字,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因此要利用好地图,必须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三、图例和注记 师:请同学们看22页图一些常用的图例,自己想办法,如何快速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

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记忆的办法。 生:分类观察比较,他们有什么区别? 师:引导学生读课本22页文字

图例:各种地理事物都用特定的地理符号来表示,这些地图符号就叫图例

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陆高海深的数字,叫注记。 课堂小结:

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中所必须的重要工具。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假若你学会了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图例和注记,也就初步学会使用地图了。

板书设计:

第 三 节

地图

一、图上的比例尺

二、地图上的方向

1、比例尺的公式

1、经纬网定向法

2、三种表示形式

2、一般定向法

3、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指向标定向法

4、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表示

三、图例和注记

3 内容详略及范围大小关系

1、图例

2、注记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获取地理知识,整体的教学效果是良好。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获取地理信息,并对地理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2、本节课还没有带动全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排的几个学生没有融入到活动中学习。

3、比例尺比较抽象,学生刚接触,感性认识很好,但在实际运用中就比较困难了。在讲授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和地图表示的范围、内容的详尽程度时,需要更具情景合理引导,通过练习和学生的反馈,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这节课学生活动相对较少,可增加学生活动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能力。

公园景观设计要素范文第5篇

城市绿化是城市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涉及城市形象、环境改善、居民休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现代城市公园的本质内涵?古代园林的最初设计是从景观意境出发,其中没有商业目的.现代中国以园林用地作为商业赢利场地,大兴土木,充斥着混乱的商业气息,严重破坏了绿化景观,也扭曲了园林本身应该具有的生态本质。

我们可以把景观定义为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人文过程和人类的价值观在大地上的投影。所谓乡土景观是指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显现。因此乡土景观是包含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镇、聚落、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这种乡土景观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乡土景观的这种理解包含几个核心的关键词:即,它是适应于当地自然和土地的,它是当地人的,它是为了生存和生活的,三者却一不可。[1]所以相对于“城市景观”而言,“乡土景观”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结果,其本质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为当地人的生活而设计,也为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景观提供了不尽的源泉。

从现在来看,乡土景观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体现为“自然之美、文化延续、城乡一体”的核心思想。乡土景观作为后工业时代的战略定位,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先进理念:

1、具有环境优美、和谐高效、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等主要特征,是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2]

2、乡土景观是人性化、生活化的园林景观。

3、乡土景观具有有历史底蕴和人文特色。

4、乡土景观是绿色、低碳的生活景观。

5、乡土景观是后工业化时代的审美导向。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城市绿地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其环境质量得到显著的改善。但另一方面,城市园林建设中的一些列问题也开始显露并呈现出逐渐蔓延扩大的趋势。其中最为突出的几点为:

1、“过度开发、生态失衡“;”千城一面,失去特色“;

3、盲目崇洋,文脉流失”。 [3]那么如何给人们提供一个生态化、人文化、合理化的乡土化景观环境是城市景观发展的趋势,也是我们所追求的。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求,乡土化景观的时代即将出现。法国在建设新城时引入农业景观,把农田作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隔离带。2004年,沈阳建筑工业大学新校区出现了中国首个校园里的农田景观。

在收集大量资料及现场考察后,我们选择了广东省广州市白云新城中心地带的一块占有约

1

为34万平方米 ,毗邻白云山的地块作为乡土化景观公园设计。在原有的地形基础中进行景观设计,并重点把 “将农村带入城市” 的概念融入本项目设计中,向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生态并且人文化与人性化的景观场所。

2

2 相关资料收集

2.1 乡村化景观的哲学基础 2.1.1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贯穿了我国整个古代文化思想史,渗透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其反映到造园中,既表现为园林造景中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想方设法在有限的空间中再现自然。[1]同样乡村景观也在这种自然观的影响下,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

2.2 乡土化景观的特征 2.2.1 乡土性

溢乡生态园侧重于乡土气息的表达,延续广州的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征。从传统的园林吸收营养,注重环境景观与当地风土环境的融合,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 2.2.2 生态性[4]

1、充分利用场地的特殊位置和现状条件,在场地中规划水体、湿地,尊重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2、 利用地形公园自然化,将道路在需要时做成栈桥,人在芦苇丛、花丛、树丛中行走。

3、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强化生物多样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2.3 乡土化环境在城市景观中运用的意义

乡土化景观源于乡村生活、来源于自然,朴实无华,但却与地域特征密切相关,并蕴含一定的文化意义和地方精神,不同地域之间的乡土景观元素保持较为明显的差别。我们认为,从平凡的乡土景观元素入手,去发现其朴实的美和透露出的真情,进而对当前的园林创作活动提供思路,应该是一件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事情。[5] 2.3.1 维护和重塑生态环境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进步,人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已经逐渐发生了偏差。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日渐升高的全球气温、束手无策的各种疾病„„这些残酷的现实都在告诉我们,没有大自然,人类什么也不是。[6]

因此,为了重新找回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了寻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式,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我们必须重新学习古人对待自然与土地的态度,学习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学习他们对乡土景观的保护与传承。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文明走的更远也更加辉煌。

3

2.3.2 保持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总是受当地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每个城市,每个区域所特有的景观风貌各不相同。它标志着一个地域所特有的景观风貌和历史人文,是地方特色最准确的表达方式之一。[7] 2.3.3 延续地域文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加速,土地上每天都在不断上演着崭新的故事,今天可能是农田,明天就变成了住宅区;今天还是乡野古镇,明天就开发成了旅游度假村„„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进步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历史呢?一一丢掉的历史,我们该怎样对待它?是毫无留恋的扔掉,还是换一种方式保留?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再论证,因为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明天,还有那些血脉相连的过去!所以,即使是一块小小的农田,一片长满水草的池塘,一条孩童嬉戏的小溪,它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因此当必须改变现状的时候,我们应该怀着虔诚的心,对自然、对乡土环境进行合理改造。即使另作他用,也尽可能的将这块土地的记忆保留下来,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4

3 相关案例解读——溢乡生态园景观设计

3.1 项目区位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新城内,东临云城东路,西靠云城西路,北至齐富路,南至齐乐路,是白云新城的中心地带。公园占地约为34万平方米 ,毗邻白云山,基地北部和西部主要是学校和居民区;东部主要是特色文化区,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南部的齐富路连接白云新城的商业区。 3.2 基地现状条件 3.2.1 地理条件

白云新城是广州城区内重点规划的新城,政府重点支持开发,毗邻万达广场,使白云新城拥有了更大的升值潜力,成为继珠江新城外广州城市最受瞩目的重点开发区域。将被打造成一个可容忍24万居住人口的城市副中心。 3.2.2 交通条件

区内交通网络四纵四横划分清晰,交通方便,地铁2号线延长线和多个公交枢纽途径白云新城核心区,现规划中的9号、12号、14号轨道线也途径新城核心区。 3.2.3 环境条件

地块毗邻白云山。全园以平坦地形为主,南部较为平坦,北部较为复杂,以现状环路为中心,环路内存在自北向南下降的台地地形,整体较为平整。其绿地率达到40.6%,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0平方米,居民在步行500米范围内可到达公园„„白云新城一带将成为广州的“新绿洲”。 3.2.4 植被状况

平地植被覆盖率较高,植被分布不均衡,种类单一。基地现有植物以青草,棕榈树未主。部分地块分布有榕树等植物。基地中央靠近水体部分分布有大面积的芦苇和野草,除此之外,榕树和松树也成片分布于梯田处。 3.2.5 水系

基地南部以湿地为主, 水资源丰富,由北向南的流向汇成一条水沟。南部有几处面积较小的水塘,皆由地势的高低汇水形成的。总体而言,基地水系主要靠雨水和地下水供给,北部水

5

源相对汇集,南部水源相对分散。 3.2.6 土壤

由于基地曾经是飞机跑道,基地土层较薄,土壤贫瘠,表层黄土下为岩石,沙砾。 3.3 特色景观资源归纳

广州市景观资源丰富,本项目从生态景观资源与文化景观资源两方面进行归纳,其中乡土化景观属于文化景观资源的一部分。 3.3.1 生态资源特色

1、现状山坡和梯田特色

公园北部地表起伏较大,空间层次丰富,内部独特的台地形成 ,并且在公园制高点可俯瞰荣成全景,观景视野开阔。乡土地形条件为营造特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平原水系特色

公园中部低洼,植被稀虚,特色鲜明,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也是公园生态建设的特色所在。 3.3.2 文化资源特色

1、周边环境文化特色

该区依托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州新体育馆,以及毗邻各所学校等,为打造特色文化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乡土文化特色

当地民俗活动丰富,民间艺术繁荣。其中特色民俗活动包括秧歌、荷塘垂钓、划船,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有茶艺、雕刻和武术。 3.4 设计理念 3.4.1 设计概念

“把乡村带入城市”,为在这嘈杂城市中的人们创造一片心灵净土。 3.4.2 设计主题

“隐”是溢乡生态园的主题,我们更多的是想通过景观营造空间的形式,让人们在这个空间形态里形成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交流,让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能从精神层面上去改变,最终达到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目的。 3.4.3 设计载体

6

乡村景观作为设计载体,营造一个生态的乡村景观公园。人类的发展史告诉了我们人类的进步都是从原始一步一步的走来的,而农业的发展是延续至今的一个见证体,它沉淀了太多太多的历史,而乡村景观作为它最直接的呈现体,给予了人们太多的精神记忆。在这里儿童可以找到本性的童趣,老年人可以重拾孩时记忆,青年们在这记忆的家园里规划这自己的人生蓝图„„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成为自己的精神寄托。 3.4.4 设计目标

溢乡生态园定性为具有时代特上和地方特色,表达乡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并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浏览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 3.5 总体构思 3.5.1 功能分析

根据主题概念"把乡村带入城市",我们在规划的景观空间中以乡土诗意的语言融入到设计当中。在总体布局中我们充分考虑了景观规划中两地块的长形景观空间,并通过特色天桥的景观过渡与连接,形成了公园内部南北互动的景观空间。 3.5.2 环境景观分析

1、交通分析:

整个公园的交通流线以环形的车道包围着,主要的人行流线通过入口的整合联结,使之合理有效地贯穿于基地的每个景观空间,且步移景异。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车行与人行线路的分离,让人与车都可以畅通舒坦。(见图3.1)

2、视觉景观分析:

整体以自然乡土风光为主,将乡土文化融入城市公园中。在视觉的衔接考虑上,我们以宽阔空间与高低空间的结合设置视点,将视线范围更广化,满足人们观赏各角度的景观形态,让景观空间丰富多样化。(见图3.2)

(1)对外(公园外)视线的开与合

公园四周视线有开有合,娱乐区和休闲区在视线和空间上半开放;入口广场视觉完全开放;健身区和梳云揽翠区则通过地形和植物加以围合。

(2)内部视觉体验的多样性

空间的闭合与开放,场景的不同,动静的不同等都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3)借景和框景

周边高层建筑群会成为公园的借景和对景,而主要园路则成为一个景框,从而和水体形成

7

一系列的观景平台,通过主要园路可以远远看到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和其他建筑高楼,从而将城市景观引入公园。[11]

3、空间组织分析:

结合以水、绿、土为主体的乡土景观元素的构成,通过“S”环形流线,将涵珠娱乐区、静宜休闲区、稻乡印象区、科普感知区、水景健身区、峡涧涵街区、梳云揽翠区衔接于一体。将景观效应增至最大,满足人们对景观均好性方面的需求,并让各景观共享成为人们的互动交流的平台。(见图3.3) 3.5.3 环境景观设计

1、软质环境设计 ⑴ 水体

本公园分为自然式水体和人工水体。

① 在场地南部采用自然式堤岸,沿岸水草丛生,形成生态型的湿地景观。

② 在场地北中部利用人工开挖,并用暗管(必要时用水泵)和挖水渠的方式将水引到场地各部。该水系南北循环流动,起蓄洪作用。

③ 在某些广场等分别设计了小型的人工水景。有旱喷泉、涌泉、滚水、溪流、池塘、小型瀑布等共人观赏和儿童戏水。

⑵ 绿化

本公园绿化分为七个区,即密林区、观赏区、桃园区、亲水活动区、生态湿地区、湖滨区、休闲区,形成乔木、灌木、地被三者有机结合的立体生态密林,形成一个具有亚热带特征的乡土植物生态群落。

①密林区(健身区):公园的健身运动区以香樟松、雪柳为主体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公园周围以及其他用以分隔空间的区域内。

②观赏区(梳云揽翠区)以银杏、桂花、栾树、木槿等植物为主,清幽的观赏空间。 ③桃园区(峡谷涵街区)以樱花、紫薇为主,营造梦幻的植被景观。

④亲水活动区(科普感知区)以柳树、芦苇、水芋等,陆上以保留原有植被,加强其密度,让人们亲近大自然,寻找野趣。

⑤生态湿地区(水乡印象区)利用原有湿地改造成一个个小池塘,水域种植荷花、荇菜、茭白、莼菜、芦苇等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以及开花植物鸢尾、千屈菜等,浅水处种植柳树、芦苇、水芋等,为水鸟提供栖身之地,造就一派返璞归真的田园风光,让人们体验水乡

8

生活。

2、硬质环境设计 ⑴ 硬质铺地

①园内主道采用彩色混凝土铺设,明度低,避免地面反光的出现。同时在各园路交叉口出设计乡土文化符号的铺装图案,各广场中的特色铺装都增加了公园的文化感、艺术感、时代感、可读性和趣味性。

② 园区内开敞空间的铺装以花岗岩为主,充分利用了花岗岩自然、稳定、耐磨、耐冲击、抗滑能力较好的特点,给各年龄段的人们提供了优越的空间环境。

③ 园内的水岸空间的铺装设计力求与自然水面充分融合,以新型聚氨酯透水材料、防腐木、天然石块叠加砌筑进行铺设,形成自然式驳岸,并统一于自然和谐的大环境中。

④ 园内的私密空间采用混凝土砌块砖、鹅卵石、马赛克等材料进行铺设,园路本身的曲折性和铺装材料之间相互搭配构成的多样性,不仅延长了浏览路线,活跃空间气氛,而且是园路与环境充分融合,将铺装与人、自然融为一体。

⑵ 景观小品

在公园环境中设置园林小品的目的有:一是满足功能的需要,二是满足审美的需要。 ① 蛇形雕塑:设计色彩鲜明,将其布置在空间环境中人的视觉交汇点,与整体环境形成对比效果,以形成空间环境趣味中心。

② 置石:本公园对于不同环境采用不同的置石方法,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构成多幅美好的组景。如忆乡园中的干枯河流,就是利用不规则石头的堆砌而形成的,它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破坏的一种见证。

③ 凉亭:在本公园中点状布置,形成多个观赏点,同时凉亭下,设木椅,供人们休息、坐赏周围风景,同时凉亭外形美观,可供装饰环境,与周围植物等有组景功能。

④休息座椅:根据人的活动习惯及场所性进行布置,形式简洁古朴,色彩沉着,材料选用天然木材、石材与塑料。

3、竖向设计

①场地总体地形为中低外高,南低北高,雨水排放到人工湖中。在地形处理上注意用地形变化来围合空间,场地整体向水中倾斜。

②生态建筑利用植被和石材为外立面,形成自然、开敞的坡地,让空间丰富起来。人们可以观赏公园内的立面景观的同时,享受其场所的功能服务。

9

4、灯光夜景设计

园灯在夜间柔和的照明可充分发挥其指示和引导游人的作用,同时丰富了公园夜色。结合公园个景观点的需要,分为园径高杆灯、低杆灯、草坪灯、景点泛光灯、指示系统灯。造型简洁、色彩为黑色或深灰色为佳,点缀装饰园林景色。

5、标识系统设计

标识牌形式、色彩、风格均与公园主题相结合,造型简洁,形式活泼,色彩鲜艳,平面设计感强,材料选用木、铝板、铁等,起到指示方位、提供简明信息的作用,其类型可分为:

①环境标志:在公园各主要出入口及主景区设置公园导游图,并标明游客当前的位置。 ②名称标志:设置于园内各种游玩设施或植物上注明去其名称和功能或植物科属、学名、特征等。

③指示标志:在各景点、建筑附近和园路交叉口设置,起到导向作用。

④设施及警告示标志:设置在公园内各功能区域公共设施及可能发生危险的地带,起告示提醒的功能。 3.6 景点设计说明 3.6.1 总体布局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公园周边环境及公园对外交通等情况,将公园分成五个得大功能区:涵珠娱乐区、静宜休闲区、水乡印象区、科普感知区、水景健身区、峡谷涵街区、梳云揽翠区。(见图3.4) 3.6.2 分区景观设计

1、 涵珠娱乐区 ⑴ 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的设计提取了中国八卦文化中的乾、坤、离、坎四卦作为四周的景观布置,通过虚实的形式布置形成以种向心的围合广场。水体以太极形式进行设计,中心的喷泉是为一个以石磨是结构进行解构设计,中心向外八个口留出,形成一种容纳八方的韵意。

⑵ 涵珠会所

本设计由张开的蛤蚌演化而形成露天剧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公园的一景。露天剧场由下而上呈分层式圆弧状,错落有致。是一处功能人性化的景观设施。(见图3.5)

2、静宜休闲区

10

⑴流水画廊

流水画廊连接着茶馆,仿佛是茶馆的延伸,给人们更多地去关注延续本土文化,又探索新的艺术。(见图3.6)

3、 水乡印象区 ⑴ 湿地浮岛

把乡村景观——池塘引入公园。人们在野草的熏香里,感受诗意地栖居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这就是人们所祈求的田园城市。(见图3.7)

⑵ 喷泉蛇道

喷泉蛇道连接着科普感知区与地铁预留的公共空间,像一条带有菱形斑纹的响尾蛇。人仿佛走在蛇身上,与骑在老虎尾巴上是等同的,这暗示着人与野生自然的精神联系。

从反向的蛇道聚集而形成的蛇形雕塑,象征着一对夫妻在此逆境中仍然相濡以沫,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见图3.8)

⑶ 桃源茶馆

设计灵感来源于水风车,建筑就像一架横式的水风车。它以循转的舞台为中心扩散,周围是观赏美景与享受美食的顾客。整座建筑被樱花包围着,就像处于世外桃源之中,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见图3.9)

4、科普感知区 ⑴ 戏水涧

设计灵感来源于矴步桥,以矴步桥的形式穿过一个自然的场景,一种自然界生存法则的场景,让孩子对自然产生好奇,进而去了解自然,关爱自然。

5、水景健身区 ⑴ 梯田运动场

设计灵感来源于梯田,运动健儿们就像是在田间作业的农民,亲身跟自然接触。而在每个场地的角落空间成为了人们场下的一个交流空间,同时也避免了以往运动场地大面积铺砖的情况 入口广场。

⑵ 游船码头

富有韵味的折线码头穿梭于湖岸,并把富有禅意的凉亭运用于观景亭中,码头中间的沉船雕塑,它既是一种景观,又给人起一种警戒作用,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6、峡谷涵街区

11

⑴ 峡谷艺术街

设计灵感来源于峡谷,悠长的峡谷景观不禁让人感叹自然的魅力与力量,峡谷中有不同的穴洞概念空间,成为各种不同的休闲服务空间,创造了空间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给整个公园创造了地形上的变化。

7、梳云揽翠区 ⑴ 云顶眺望台

云顶眺望台提取了鸟巢的结构形式进行在设计,通过旋转楼梯可到达三个层次的观景点,每个观景点的观景方式都不用,第一个层次是观景方式主要是引用相机构图的方式进行设计,第二个层次的观景方式主要是引用了圈景的方式进行设计,在预留的开窗前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观。而顶层的观景方式是引用环形原理,采用了一种开放式的方式进行设计,游客可以全角度的观赏到公园的全景。(见图3.10)

⑵ 忆乡园

设计灵感来源于板凳桥,通过架高的板凳桥完成整条观赏的路线,而路线的走向是根据树木的存在而形成,它代表着对自然的一种尊重,为自然让路。整条观赏路线贯穿着一条干枯的河流,它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破坏的一种见证。(见图3.11)

⑶ 螺景艺术馆

设计灵感来源于一只螺,建筑就想是一只被埋在大地里面的巨型化石螺,它的表面爬满了植被,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而高低变化的旋转楼梯更是全方位的让人去感受空间、了解自然。(见图3.12)

12

4 设计创新点

1、公园建筑:建筑以“隐”的形式展现,让建筑与绿地真正融合在一起,形成自然、开敞的坡地,让空间丰富起来。人们可以观赏公园内的立面景观的同时,享受其场所的功能服务。

2、公园里的各个景点源于乡村景观,将乡村意境引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为现代人的生活增添几丝浪漫和诗意。

3、“流水长廊”:是茶馆的延伸,人仿佛身处于山水之间感受文化气息。

4、“蛇道喷泉”: 集文化气息与科普教育于一体。

5、“戏水涧”: 功能性、亲民性、人文性的设计。

13

结论

本文探讨了乡土化景观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理念以及运用方法,在寻求突破和创新点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些缺憾。比如从公园规划与实施方法两方面探讨乡土景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运用时,由于笔者实践经验的不足与时间的限制,对于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未能作出很好的阐释。但在方案构思方面提出的概念设计对于今后乡土景观对城市景观设计的意义具有参考价值。值得一说的一点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我们考虑到人文景观的可持续性,它应该与整个社会生活相适应,以人为本,突出原始的人文思想。如果在设计当中我们仅仅以景观文化为目的,而脱离人的中心,也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总是,景观文化是一个维系人、自然与社会的共生机制系统,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系统外的多方面因素。随着乡土景观研究的不断深入,理论体系和实践项目都将逐渐完善和丰富,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中也必将发挥更大的用途。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1 道路分析图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2 视线分析图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3 功能分区图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4 功能分区图

15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5 涵珠会所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6 流水画廊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7 湿地浮岛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8 喷泉蛇道

16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9 桃园茶馆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10 云顶眺望台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11 忆乡园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12 螺景艺术馆

17

参 考 文 献

[1] 场博幸. 乡土景观设计手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 刘蔓,刘宇. 景观设计方法与程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许浩.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 俞孔坚. 低碳美学下的新桃源憧憬[R]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报告.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 [5] 荆其敏,张丽安. 地景网络环境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 孙晶译. 第二自然:当代美国景观[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7]

俞孔坚. 文化城市时代的景观探索与实践——从生态学“入世”到文化身份的认同[N].建筑与文化,2009年第60期

[8] 张丽友.乡土景观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9] 俞孔坚 王志芳 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EB/OL]. http:///paper/paper.php?id=192. [10] 张德或.乡土化景观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运用——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例[D].山东省阳信县建设局,2009. [11] 孙新旺 王浩 李娴.乡土与园林——乡土景观元素在园林中的运用[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2008 [12] 俞孔坚.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再认识[N].成都日报,2010. [13] Kongjian Yu, Dihua Li, Nuyu Li.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in China[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6.

[14] Kongjian Yu.The Art of Survival: Position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he New Era[J].The Art of Survival: Recover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6.

公园景观设计要素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主要从不同的环境、地形分析公园入口,揭示公园入口的本质,研究公园入口与环境、场地、建筑的关系,探索公园入口的设计道路。

关键词:过渡 过渡方式 分界 入口双向性

在长期的设计思考过程中景观设计师会形成这样一个经验,就是设计的景观与人的联系往往比景观本身更为重要。在许多公园设计中都屡见不鲜。但这一经验却在公园入口的设计中很少得到体现,原因在于入口的特殊性,人们已习惯于将之看成是一个实物,习惯设计一个标志物达到其节点的作用,却忽略了入口的本质——从一个区域进入到另一个区域的过渡。

这种过渡方式可以有多种变化,可能是一个点,也可能是数个点;可能是线,也可能是面;可能是二维的,也可能是三维的;可能是实形的,也可能是虚空的。

如果项目或构筑物必须与整个场地和谐的话,那么,设计的表达也应与不同场地的不同景观相适应。尤其处于过渡位置的项目——入口。公园的入口与建筑物的入口有相类之处,但更具有多样性,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更密切。在公园的边界和边界条件确定的同时,入口也可能被确定。

1城市公园的入口

面积不大。由于城市本身用地紧张,因此公园的面积不可能很大,所以入口区域也不可能很大,甚至没有明显的入口。通常只有大门、停车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设计都利用公园的进深与大门串联,使人们进入时能感受有层次感的景色。条件较好的可以设置集散的小广场、甚至建筑物,结合广场和建筑物则使入口区域具有更多的设计可能性。

与临近城市街道和人行道关系紧张。通常城市公园周边都是城市街道,它们是联系住所和社区的最主要元素。因此入口处通常被设计成凹形增大缓冲带和开辟出欢迎的空间,也有结合建(构)筑物以形成入口广场以达到目的。像主题公园有固定的参观线路时,一个与街道关系和谐的入口广场是很有必要的。

傳统的心理感受使城市公园的入口景观设计显得过分重要。“人靠衣装”,无论古今中外,人们首先能感受到的必然是事物的表面。城市公园通过入口与城市发生关系,很多时候入口会被单独设计,被夸张地设计为地标,结果主观或客观地破坏了与城市公园的整体关系,又或者变得与街区的关系变得更对立紧张。对于开放性质的城市公园而言,入口标志性失去了意义,人们更关心的如何更轻易地使用城市公园,这时入口就分化成若干个,问题分解之后的影响就小至可以忽略。开放性的城市公园比较适合多设出入口,方便人群流动,单独设置出入口反而使公园与城市的关系更紧张。

新的技术发展使入口多样化。现今特别流行与地形结合的“地形建筑”,对于城市公园紧张的面积而言,将城市公园立体化和公园内的建筑一体化未尝不是一种解决办法,因此在入口区域就出现上行(可能是人的流向)和下行(可能是车的流向)的两条或以上的立体线路,集中在入口的流线问题更显突出。

2郊野公园的入口

土地充足。与城市公园相反的是,郊野公园的面积一般比较大,因此入口的面积在传统设计上会较大。当然,严格划分入口区的范围是很难做到的,能起到过渡作用的区域在观念上都被接受为入口区域。在郊区,大多数开放式的公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入口,人们总是慢慢地进入公园,慢慢地退出公园范围。

可达性和停车场。由于远离人群聚集地,所以必须考虑人们是乘坐交通工具到达,必须考虑设置停车场。为尽量不破坏原有地貌,控制开发量,因此即使是开放性的郊野公园,也不可能象城市公园一样设置很多入口。一般是在郊区道路旁引出进入公园的支路,将入口区隐藏在内部。当然也有将入口设置在郊区道路边的,这时候停车场就必须设置在步行入口前。

自然环境优越,公园建筑成为附属于景观上的元素,入口建(构)筑物是否在例外?一般认为,在郊外自然环境中,建筑物与自然环境是一对矛盾。处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成为现今热门的课题,前面提到的“地形建筑”也因此而生,形态上能和自然和谐共存。在中国山水画中经常看到隐隐青山中朦胧的亭台楼阁,建筑物虽是点睛之笔,但其附属之意却是昭然的。在功能上,入口代表人从一个区域进入另一个区域,形态上加以划分是很有效的方式。在心理上,入口是人们心理转变过程的节点,在无序的自然环境中加入限定元素,使之更适合人们的使用——同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是最少的。当然,入口并非一定需要由建(构)筑物来构成,将自然地貌人工化处理一样可以达到目的。整体的环境关系出发,入口依然是附属于景观上的元素,但它又不同于公园内的建筑,它具有更强的限定和组织使命。

材料本土化。郊野公园不如城市公园一样可以选择更多的材料,从环保角度出发,一般会选用当地材料,当然这是对整个公园而言。如果从入口占有的比例出发,局部使用其他材料以达到标志性目的也是可行的。虽然如此,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流行的今天,选用非本土材料还是不值得提倡的——不论是景观还是建筑物。事实上入口区域的材料本土化更易于钝化过渡时的棱角,人们在视觉和心理上更容易过渡到公园环境。

3坡地公园的入口

坡地公园一般是指公园位于坡地上,缺乏大面积平地。从一个区域进入到另一个区域,人们还是需要一个可以停留的场所,倾斜的地势人是难以停留的。因此坡地公园入口设计最主要考虑的是选址。通常会选择在平缓的地块,并设有广场;若完全没有平地,则可以结合公园建筑一体化设计。

4滨水公园的入口

滨水公园比其他形式的公园不一样之处在于它增加了水上进入的可能性。当入口在水上时,形态可能与其他陆地入口大相径庭。首先人群的进入不可能依靠步行,船只是必要的交通工具,因此码头、航道都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不过,一般情况下滨水公园不会将主入口设置在水上,毕竟大部分人群还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5工业园区的入口

严格来说,工业园区并不属于“公”园。只是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而归入本文的分析范围。当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工业园区一般都设在远离城市的郊区,郊区过渡到工业园区必然有个分界,这就是工业园区的入口。工业化与自然是一对矛盾,显然这个分界就是矛盾的焦点。随着园区的选址确定,这个分界就被确定,剩下的就是在边界上选择合适的缺口作为入口。

工业园区的入口外表多被设计成为体现工业气息的造型,这一现象是单方面考虑的结果。即只考虑到入口与工业园区的和谐,却忽略了入口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大部分人心理上依然是将工业与污染等同起来,选择集中工业设置园区并远离城市也是这个原因。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将入口看成是从属与自然郊区的,人们是从工业园区进入到自然环境中,而非从自然环境进入到工业区,工业园区是“外”,自然郊区反而是“内”。以适应人们钟情于自然环境的心理。

6公园入口形式的背后

入口的本质是从一个区域进入到另一个区域的过渡,这决定了入口本身的特殊性。对于实际的项目操作而言,多是建成了公园再建入口(或先设计公园再设计入口),也就是环境对于入口来说都是现状(或既定的设计条件),所以入口本身不得不作为一个单独项目去考虑。入口一旦成为正式的项目,则会如建筑项目一样,无可避免地出“复制”的情况。

入口作为一个独立项目而言,其利润不足以满足参与各个环节的人们,所以很多时候会被随意设计成为夸张的形式以刺激游人的眼球,又或者为了节省成本随意从别处“复制”而来。用建筑行业的语言来说,是质量不过关的建筑。

主题公园,这是一种70年代开始流行的公园模式。主题公园一般都有明确的游览路线,而且大部分是收费的,因此公园的入口是其重要的标志。入口的形式自然而然成为设计的重点,为主题而服务,至于入口跟场地环境的关系反而退居二线。但早期的主题公园设置一般并不考虑与地块的关系,多是出于商业考虑,因而也导致千奇百怪的入口形式产生。同时也被不断地“复制”到其他可能完全不合用的公园。

技术因素制约着入口设计的发展,但同时也在促进其发展。特别是对于工业区而言,很多新型的技术可能就会被展示在入口区域,而且通常是以可被人感知的形式存在。同样,这种“新型入口”也会因为市场化的原因被“复制”到其他地区。

7结语

公园入口的可能性千变万化,但始终与环境息息相关。城市、郊区、坡地、河道都有各自的特征,公园可能被规划在这些元素之间,入口需要同时考虑与各种元素协调——例如在城市边缘地带的滨水公园需要设计入口,其入口设计可能要同时满足城市、郊区、河道这三者与公园本身的关系。

具象的形态并不是入口的唯一形式,根据各种环境要素与地形的关系可以有多种形式:广场、大门、建筑、雕塑,甚至如城市中的开放公园一样,所有边界都可以作为入口。而且在现今技术发展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设想可以被实现——将城市建筑的屋顶花园连接成公园,这时候公园的进入方式将是自下而上的,所有传统意义上的门,广场等入口方式将被颠覆。

入口本质是从一个区域进入到另一个区域的过渡,这种进入是双向性的,入口设计或着可将传统观念反过来考虑。正如工业园区的入口设计一样,入口双向性不容忽视。

公园入口的设计重点并不在公园入口本身的设计,而在于公园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之间寻找连接点。入口可能已经在那里,设计师只不过将它找出来而已,而非创造出来。

参考文献

[1][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俞孔坚 王志芳 孙鹏译,2000

[2]George Lam. Landscape Design@USA. Pace,2007

[3]孟刚 李岚 李瑞冬 魏枢.城市公园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4]Michael Laurie.An Introduction t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ccond edition.

[5]梁振学.建筑入口形态与设计.天津大学出版,2001

[6]张溪明.环境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山西建筑第33卷第5期,2007.2

[7]俞泳.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研究.同济大學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998

[8]顾孟潮.入口的故事. 读书,1997.66-69

[9]楼庆西.中国建筑的门文化.河南科技出版社,2001

上一篇:羁绊的意思范文下一篇:家庭教育专题调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