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思想范文

2023-09-21

现代化思想范文第1篇

摘 要:在林业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凝聚职工力量、化解职工矛盾、振奋职工精神、理顺职工情绪、统一职工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更是传播和学习党先进理念和思想的重要渠道。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展林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增强职工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对四有职工的培养,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增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对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实践过程进行学习和总结不难发现,很多林业企业均逐渐重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并获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就对林业工作思想政治水平提升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林业;职工;思想政治;提升;策略

近些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林业企业经济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以及形势之下,林业企业必须要转变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模式,结合新的背景和环境进行创新,遵循科学发展观,与林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际相结合,明确职工需求,坚持创新发展,对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重新、深刻的认识,构建科学、良好、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及管理模式。引领全体职工发挥自身聪明才智,通过团结协作和不断创新来实现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下面就探析林业工作思想政治水平提升策略。

一、开展林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长期开展、广泛开展以及深入开展,林业企业职工思想政治素养直接关系到了林业企业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了林业企业开展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基础。开展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必要性。首先,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保证企业顺利应对外界变化。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致使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大多数林业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都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的指导作用,对职工思想压力以及精神压力进行有效的缓解,调节企业职工的心理,对职工情绪波动进行平复,进而促进林业企业持续、健康以及稳定发展。其次,提高林业企业思想政治水平能够促进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和进步。在新时期和新環境中,要求林业企业不紧要将原有的发展水平有效保持,还要突破自身实现更佳的发展。想要实现更加高层次和高水平的发展,必须要充分发掘林业企业职工的潜能以及能动价值,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发展进行推动以及引导,最终实现林业企业良好、全面、科学发展这一重要目标。

二、提升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具体策略

(一)对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进行创新

在新的环境、新的时代以及新的社会中,工作对象发生了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变化。在林业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注重开拓新途径,运用新方法和手段,认真学习优秀成果,借鉴成功经验,不断汲取新的成果和技术,对思想政治方法、模式和途径进行全方位改善,使其更加完善。在林业企业职工参加思想政治活动的同时,职工将自身思想意识、素养和境界提升,改变自身不良行为习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使职工更加深刻的意识到团结同事、化解矛盾、持续学习、克服困难和挫折的重要性,在林业企业中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使职工更加热爱工作,热爱林业企业,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学习使林业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努力提升自身素养

想要做好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必须要坚持从自身做起。由于每一名林业工作者起步以及基础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包括面临问题的差别以及思想状况等。比如,有些职工存在子女就业困难,有些职工存在社会保障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均影响了职工自身的思想,这些问题对于林业发展以及林业改革十分不利。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坚持从职工需求以及实际出发,对科学发展观进行落实,对职工矛盾进行高度重视,切实帮助职工办事,对问题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无私奉献的精神,团结一心解决困难和问题,更好的实施林业建设。

(三)提高工作方式灵活度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提高工作方式的灵活度,对现代化传播工具进行灵活运用,对党先进的政策和方针进行宣传。结合职工兴趣爱好、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等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知识竞赛、辩论赛、读书活动、主题演讲比赛等。安排职工到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定期安排职工进行考察以及学习,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方法和方式对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进行强化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对各类阵地进行开辟,包括宣传牌、文化长廊、文化休闲会馆、图书馆、局域网等,从传统说教式转变成为现代化的引导式,充分运用典型,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灵活和生动,同时,鼓励职工奋发有为、勇于创新,帮助困难家庭子女进行就业,体现出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赋予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性和生命力,切实提高职工思想政治水平,促进林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林业企业日常生产、运营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林业企业想要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获得成效和进展,就必须要依靠高水平、高技能、高素养的职工,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林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必须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深入了解企业职工的需求,关怀和关心职工,潜移默化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林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江霞.林业工作思想政治水平提升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4):220-221.

[2]张琦颖.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林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科技风,2019,(3):44.

[3]陈迎春.探究政工工作对林业企业思想政治推动的重要作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10):122.

[4]祖洪梅.加强和改进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分析[J].神州,2018,(27):297.

[5]王凤琦.新形势下做好林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浅谈[J].现代企业文化,2018,(18):218.

[6]洪壮丽.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管理高效化措施探讨[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8,(1):124.

现代化思想范文第2篇

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义,勇,仁,礼,诚,名,忠,克”,就是引用借鉴了中国的儒家思想文化;武士道的“为主尽忠,死而后已”,为主君毫无保留舍命献身的精神,则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儒家的“士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

儒家的中庸思想、推崇“温、良、恭、俭、让”的处世哲学也对日本造成了广泛的影响。日本社会文化中“没有绝对的是非”,日本人对一件事情的观点常常是暧昧不清的,不说明到底是对是错,自己究竟站在哪一立场上。,“温、良、恭、俭、让”劝诫日本人相互之间和睦相处,相濡以沫,即使受到委屈,被人咒骂也不怨恨,不动怒。

日本民族把儒家“和为贵”的思想奉为民族精神的精髓,甚至把自己的民族称为“大和民族”;“和为贵”思想被日本企业界吸取并加以改造,提出“和谐高于一切”的口号,认为人与人之间应保持和谐关系。日本企业认为管理人员与雇员之间、同事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决不是单纯的利益关系,更重要的是互相扶持、互相帮助。

(二)佛教思想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与儒家思想相反的,佛家思想在被日本人接受之前经历了较为波澜的过程,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渗透演变过程之后,禅宗思想得到了日本民众尤其是武士阶层的崇敬与欢迎。人们信仰佛教超现实的神秘性, 尤其是传说在禅定修炼中能获得超凡的神异力量, 对以习武为业的日本武士们具有无比的诱惑力。禅宗了悟生死的超脱态度符合日本武士的尽忠心理及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禅宗也宣扬生死轮回和灵魂不死的佛教教义, 禅宗主张在顿悟中, 参悟生死, 达到无生无死的涅槃境界。

佛教思想中的宿命论深深烙印在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里。从日本的文学作品到影视动漫等,都可以看到宿命论的影子。宿命论使得日本人对待现实世界的不公平和不满有了一种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宽容和忍耐,“今世的一切是前世注定的,很多不可改变的东西都是命中注定的”,“今生得不到的祈求来世能够得到”,等等这些思想,使得日本人对待生命和生活有了种超然度外的心态。

(三)道家思想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道家中的“虚无”思想:有与无、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界限无法分清,一切都是相对的。日本大和民族在道家“虚无”影响下,形成了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思想——现在存在着的事物和生命不知何时就会化为乌有了,那么在现在可以享受的时候为什么不及时享乐呢?在享乐主义的欲望催生下,日本人就相对没有节操的观念,伦理道德也是可以颠覆的,因为伦理道德是阻碍人们尽情寻欢作乐的障碍之一。为了更进一步地追求欢乐,传统意义上的美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们的欲望了,所以各种反传统的美,新奇的,甚至是重口味的内容都被日本人拿来作为追求享乐的材料方式。但是道家思想熏陶下,日本人也形成了精细主义,做事精细敏锐,精益求精。

现代化思想范文第3篇

摘要:在建筑设计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建筑设计中出现了大量的创新理念。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理念主要来源于心理因素、灵感以及想象力,具有标准性、多样性、功能性以及抗害性等特点。同时,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理念主要体现在人文精神、可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上,合理应用创新理念有利于增强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现代建筑;建筑设计;创新理念

前言:

建筑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进行建筑设计可以充分展现建筑的艺术性与观赏性。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在设计特点、设计程度、设计手段以及设计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创新理念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现代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因此本文将对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理念进行简要分析。

1.现代建筑设计中创新理念的特点

1.1标准性

只有进行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建筑设计才能够增强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现代建筑设计对创新性有较高的要求,但是设计人员在创新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防水设计、防火设计、隔音设计以及抗震设计,因此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理念具有标准性的特点[1]。

1.2多样性

现代建筑设计要求设计人员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增强建筑结构的多样性。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设计模式进行建筑设计。例如,可以对建筑单元进行排列组合,使建筑结构更符合市场需求。

1.3功能性

进行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能够进行生活与生产活动的场地,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增强建筑设计的功能性。即设计人员需要增强建筑设计的实用性,使建筑设计更符合用户需求。

1.4抗害性

在自然与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损害,设计人员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建筑设计的抗害性。例如,设计人员需要灵活应用新材料与新技术增强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避免地震对建筑工程造成较大影响。

2.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差异

2.1设计特点差异

相比于传统的建筑设计,现代建筑设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系统性与全面性。例如,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会将技术与理念结合起来,也会将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结合起来。

2.2设计程度差异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传统建筑设计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即传统的建筑设计缺乏文化内涵。而现代建筑设计具有较强的长期性与战略性,主要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优化设计。

2.3设计手段差异

传统的建筑设计以手绘为主,设计效率与质量相对较低。而现代建筑设计以计算机为主,可以利用BIM等技术提升设计质量。

2.4设计思想差异

传统建筑设计受到了经验、规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设计人员会在固定的模式当中进行设计,导致大多数建筑都没有较大的差别。而现代建筑设计更注重创新和突破,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

3.现代建筑设计中创新理念的来源

3.1心理因素

建筑设计具有较强的创造性,而创造性当中的心理因素指的是设计人员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创造动机、意志、品质等内容。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若设计人员没有饱满的热情和激情就不会产生创新理念。

3.2灵感

现代建筑设计将智慧与形象思维结合了起来,而设计过程中的创造活动就属于设计灵感。换句话说,设计灵感指的是设计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闪现的思维火花。大多数设计灵感都来源于生活经验与专业知识,所以设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视觉开发素质与形象思维素质,积极挖掘生活中的设计元素。

3.3想象力

想象力指的是潜在的直觉与理性对事物的猜想。在现代建筑设计创新中,设计人员需要利用想象力提出假想说,从而捕捉事物的本质。

4.现代建筑设计中创新理念的体现

4.1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现代建筑设计中创新理念的主要体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们的需求、人们的审美等各个方面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从而增强建筑设计的视觉表达能力与冲击力,丰富人们的情感体验。同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需要聚焦人们的认知感与归属感,充分彰显建筑设计的人文价值。例如,当前大多数市政建筑都应用了人文精神,展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4.2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长期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人们不断索取地球资源,不仅造成了资源枯竭,也造成了生态污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个国家提高了对绿色环保的重视程度,我国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近年来,生态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这一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之一。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环保材料的应用、新技术的运用以及新能源的开发等。同时,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也体现在社会与生态当中。例如,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促进太阳能技术、污水循环处理技术、能源优化技术等各项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进步,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2]。同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与对环境的破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4.3智能化理念

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智能化理念逐渐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现代建筑设计的智能化理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设计智能化与建筑智能化。第一,设计智能化。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利用BIM等智能化工具与技术手段进行建筑模拟与专业协调,从而增强建筑设计的科学性。第二,建筑智能化。从某种角度来看,现代建筑就属于智能化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会应用多种智能化手段与设备。例如,设计人员会利用智能化監控设备对建筑进行实时监控,全面保障建筑的安全性与便利性。设计人员也会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进行建筑设备的控制,实现建筑温度、湿度、亮度的自动调节,从而大量应用自然资源。

4.4联系性理念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也应用了联系性理念。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建筑设计具有较强的孤立性,会与城市发展保持相对独立,导致部分建筑不符合城市发展需求。而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设计人员会根据城市发展理念与趋势进行设计。例如,设计人员会根据周边环境进行建筑设计,从而增强建筑设计的整体性与多样性。

4.5数字化理念

数字化理念也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之一,可以提升建筑的数字化水平。数字化技术的功能十分丰富,不仅可以将其应用在信息存储与处理当中,也可以将其应用在生活与工作的调节中。在建筑设计当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的功能、增强建筑结构的合理性,使建筑形成多元化的网络通信智能空间,从而将生活与工作结合起来。首先,设计人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建筑设计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避免决策失误。其次,设计人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建筑的概念设计,优化建筑的空间、造型以及色彩。此外,设计人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与分析,增强方案的合理性。

结语:

创新理念是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的内在动力,设计人员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灵感与想象力,从而形成更多的创新理念。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灵活应用人文精神、可持续发展等各种创新理念,确保建筑设计与社会发展理念相契合。

参考文献

[1]杨书婷.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色彩美学的艺术体现[J].建筑结构,2022,52(03):162-163.

[2]刘宽,王伯勋,周峻岭,王一帆,张书源.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1(33):39-40.

现代化思想范文第4篇

[摘要] 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些观点对现代企业管理仍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文章着重谈了儒家思想几个代表性观点諸如“以人为本”、“和为贵”、“修己安人”“以义统利”等思想在企业管理上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 儒家管理思想以人为本修己安人和为贵以义统利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一些国家运用儒家思想进行管理,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功,不少人开始挖掘儒家文化所蕴涵的丰富的内在价值。在大陆,近些年来,也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许多学者和管理人士,开始从新的角度,对儒家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发现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儒学所建立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是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在管理学发展的历史上,从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把人当作被动的物来看待,到认识到人的价值和尊严,并进而重视人、尊重人,发挥人的能动性,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新理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儒学的人本思想,不仅与现代社会的精神并行不悖,而且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现代管理中,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中心。任何管理活动的开展,最核心的都是管理好人。正因为如此,人本思想成为中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趋势所在,以人为本,尊重个人也成为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儒家思想中诸如 “民惟邦本”、“仁者爱人”、“富民养民”的闪光思想,和现代人本管理形成一种契合,对现代管理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儒家人本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世纪。

现代社会,对任何一个组织而言,要获得成功,取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得到组织成员的认同和支持,从这一意义上说,人才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当代经济条件下,企业所掌握和运用的诸生产资料中,土地和资本的作用在日益下降,而掌握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人这一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日益突出。诚如李光耀所言:在知识经济里,人才是创造财富最缺少和最珍贵的资源,作为现代管理者,应当认识到人在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把尊重人、爱护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更要把这一管理的理念和原则贯穿和运用到管理的职能中。现代社会中,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能否拥有大量的人才是当今企业能否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企业就应把儒家“爱民、富民、养民”的思想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一切以员工为出发点,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人才培训机制,以促进他们的发展,亦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作铺垫。同时,企业应重视个人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看其是否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使职工的个人目标融入企业整体发展中,在企业中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通过沟通、协调,既可促进管理,又可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还能了解下属的需要,消除人们之间的各种误会,使管理工作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有利于促进管理活动的开展因而,相信、尊重、爱护和关心人是管理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二、“修己安人”的基本方略

儒家从“仁者爱人”、“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出发,在管理方面又提出了一套“修己安人”的理论,作为治理天下的基本方略。孔子提出,君子应“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孟子提出,“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都是强调管理“天下”这一组织的主体首先必须修身成为君子,方可治国,平天下,最后达到使“百姓安”的管理目的。荀子提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所谓“安人”就是要使整个社会组织的人都能达到各得其所,各有所安,亦即使百姓们都能够安定的生活,找到自己最合适的社会位置。所谓“修己”则是要求管理者首先管理好自己,培养好自己的仁义道德,然后再去管理别人,管理天下儒家“修己安人”的管理理论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他把“安人”作为管理的终极目标,并分别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这两类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管理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其“以人为本”的思想风格。第二,儒家把“修己”作为“安人”的前提,把管理者的自我修养放在一切管理活动的首要地位,并制定出一整套关于“修己”的方法、原则、目标和途径,这又充分体现了其特别重视管理者自我管理的思想风格。孔子常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弗从”。这是说,管理者只有自己站得直,行的正,然后才能有效地管理好社会组织;如果管理者自己行事不正,只是想靠威慑去发号施令来体现自己的意,那么即使他三令五申,政令再多,也是无人听从,徒劳无功的。中国传统儒家特别强调“修齐治平”的功夫,其所谓“修齐治平”,即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儒家看来,修身是根本,目的是为了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即管理者只有首先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家族;只有管理好家族,才能管理好国家;只有管理好国家,才能管理好天下。只有循着这样一条道路层层推进,才能最终达到“安人”的目的。也就是说,一切管理效果的最终取得,都必须建立在管理者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的基础之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比喻,充分说明了儒家非常重视管理者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管理者的德行好比是风,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吹草动全凭风向,可见管理者的表率作用之重要。而修身为本的管理意义,正在于强调了管理者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的问题。传统儒家这种视“修己”为“安人”的前提,特别重视管理者自我管理的思想,在当代管理学界也已经引起了积极的反响。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1985年为《有效的管理者》一书再版作序时说:“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事实上,人们不可能指望那些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管理者去管好他们的组织和机构。从很大意义上说,管理就是树立榜样。”德鲁克的思想,同儒家“修己安人”的思想可以说是不谋而合的。

另外,从管理角度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另一层含义,即不是只对管理者自身而言的。要达到治好天下的目的,就得使国家、家庭和个人联系起来,要求各个社会成员把它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人生目标,需要人人从自身做起。它强调了一种以国家社稷为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一点,同样被当今社会所接受。

三、“和为贵”的协调功能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向讲究“和”,在儒家看来,“和”是管理活动的最佳境界。对什么是“和”,孔子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也十分重视“和谐”的作用,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荀子也认为“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则百事不废”。 可见,“和”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的范畴,在儒家看来,“和”与“同”是有着原则性的区别的。“和”是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是不同事物,不同方面相互补充,相互协调,最终达到和谐。因而,要达到儒家所说的“和”的状态,就必须使不同事物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能够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把儒家“以和为贵”的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即要求在企业内部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企业组织机构各个部门之间,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都各得其所并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使人们的积极性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只有企业内部的团结得到了保证,才能迎接外来的竞争和挑战。松下幸之助曾说过:“事业的成功,首先在人和……公司上下能不能团结一致,往目标上努力,是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但是,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并不意味着鼓励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各安其位是要求尽职尽责,而不是好高骛远。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只想当元帅而不能当好士兵的人永远也成不了元帅。当一天士兵就应当尽一天士兵的职责。 同样,在企业中从事某个职位就当承担应有的职责,同时不断提升、进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管理过程中,“和”的境界,同时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儒家主张“以和为贵”并非放弃竞争。儒家的“和”是有原则的“和”。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同而不和”即是指真正有德行的人是善于与人和睦相处,善于协调各种关系的,并不是盲目苟同和无原则的附和。此外,在“和”与“争”的关系上,儒家主张以和为主,以竞争为辅的原则,“和”是目的,“争”是为了在更高层次上取得和,竞争并不排斥人和。可见,儒家的基本原则是能和则和,内部和谐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对外竞争的实力,即“内和外争”。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内部的人和是取得对外竞争优势的前提和基础。对任何企业而言,失此基础都无法与其它企业相竞争,更不用说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四、“以义统利”的价值观

在儒家看来“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利欲……虽桀、纣不能去民之好义”。但是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孔子提出:“君子义以为上”即“重义轻利”,在儒家看来虽然“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但是对这种物质利益和社会权势的追求,应以义取之,而不应以利取之,也即所谓“君子生财,取之有道”其中“义”是前题。

“义利观”是儒家思想最为精髓的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中最根本的主张是“以义统利\"。孔子说“见利思義”,孟子说“先义后利”,均把“义”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在这种义利之辨的文化思想影响下,到宋明以后,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贸易不欺三尺子,公平义取四方财”的商业道德。而在中国历史上最为人所称道的晋商更是提出了“利以义修,名以清修”的诚信观,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在商业道德上的教育成果。但我们在理解义利关系时,首先要明确儒家思想的义和利的内涵。

儒家所谓的义,是指整体的利益,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讲,强调生财有大道,利己不损人。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由此可见,孔子不是反对致富,只是主张正当致富。而儒家所谓的利,既不是狭义的金钱财富的利,也不是权利的利,而是广义的利,长远的利。它认为仁义是利,道德也是利,在儒家思想看来,没有任何一件事不存在着利,而“入之情”,最为根本的是“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趋利避害”。

儒家思想在义利关系上认为:“仓廪实然后知荣辱,衣食足然后礼义兴”。以这种观点看待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每个企业追求利润,从而形成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的现象同样是十分一致的。而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很多经营管理的实践告诉我们,强调儒家的“义”,强调把追求利润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以达到“以义统利”、“义利统一”对于经济发展和企业壮大也是必须的。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现代化思想范文第5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当代大学生如何适应时代潮流下的社会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主要建设者,必须有正确的方法指导思想和行为管理,这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大学生思想与行为活动的双重属性分析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活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理层面,二是社会层面。因此,人的生理活动主要受脑神经的控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类构成了一个社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如何与社会因素分离?这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与社会发展规律有一定的关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活动不仅与生理因素有关,而且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关。

二、大学生思想引导与行为管理的心理学分析

通过现代心理学,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三种主要形式,即潜意识、无意识和意识。因此,我们也运用这一理论来分析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行为管理。

无意识行为主要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但它在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生理现象都随自己的情绪而变化。如果控制方法使用不当,它将对行为作出反应,并对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现在手机越来越流行,在公共场所,如学习教室和图书馆,我们经常听到电话铃响的提示。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加强思想引导,反复强调要保持浓厚、神圣、安静的校园环境,并对这些行为作出适当的警示,使学生的行为更加规范。

潜意识行为介于无意识和有意识之间。这一层次主要是人体神经组织的功能,但这不是一种需要后天学习支持的自然现象。因此,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指导和行为管理,只有制定有效的指导措施,才能达到一定的指导目的。例如,当今大学生的比较氛围越来越浓厚,它不仅是学术比较,而且是物质比较。一个学生买了一部名牌手机,其他学生也跟着买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开展大学讲座,对这种行为进行深入探讨,加强对学生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对这种比较行为有正确的认识。

有意识的行为是一种高层次的活动。它主要根据人类行为的目的,在一定的计划下活动,属于一种必要的意识活动。例如,考试期间图书馆和书房的座位不足。许多学生会把书或其他物品放在座位上,以便抓住座位,这意味着座位已经被占了。因为学校应该安排工作人员劝阻这种行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顺序选择座位。

因此,要科学分析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活动,深入研究大学生的自觉反应,从其产生的原因、条件、属性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综合评价,有效地指导和管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三、后馈管理和超前管理相结合,科学引导和管理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表明,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导和管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教学管理要想更先进、更科学,必须首先尊重科学规律。对高等教育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要科学认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根据大学生思维和行为活动的发展规律,进行有效的反馈管理和先进的管理。

主要指的是一种事后控制,这种管理模式的针对性很强。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应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彻底根除问题。在实施反馈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综合分析反馈信息、剔除一些扭曲信息、选择有用信息、直接聚焦的原则,对指导和管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直接有效的作用。

反馈管理的实施有一些局限性,因为它忽略了预防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弥补反馈管理的不足。事前管理主要指事前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必须立足于高校的实际和大学生的独立人格特征,对其过去进行评价,预测其未来,这是一种预防性管理措施。

实践证明,先进的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管理方法能及时制止一些不良行为。这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可以预防今后发生的事故,减少大学生的失误,有效、长期地解决问题。当然,现实世界本身就比较复杂多变,我们的预测也不准确,所以我们必须把反馈管理和高级管理结合起来,使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四、引导式管理的应用

(一)引导式管理在学风建设中的应用

作为一个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虽然有些学生自己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他们不可能总是采取行动。不能按规定自己学习,偶尔会出现旷课现象,表现出一种逃避和害怕学习的心理。按照传统的学生日常管理方式,教师经常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惩罚,以达到管理的效果。但这种影响往往很小,辅导员工作放松,学生开始旷课等不良学习行为。许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因为他们的懒惰。相当多的学生不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合理的学习安排,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除了用规章制度惩罚学生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制定一定的学习计划,制定长期和短期的目标,使学生觉得自己有事可做。笔者试图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风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一第一学期,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但下半年,部分学生出现旷课、迟到、早退等不良现象。通过调查,很多学生觉得上大学后没用。除了阅读课本,他们不知道该学什么,他们很困惑。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就养成了懒惰的习惯,长期影响着正常的班级。针对这一现象,应该指导他们进行自己的学术规划、职业规划和理想规划。例如,应当指导他们为当前的空闲时间制定一个合理而详细的计划。不仅如此,还让他们对三个阶段做了详细的计划。第一阶段,让学生制定一个好的四年学习计划;第二阶段,让学生有一定的职业规划,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教会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第三阶段,让学生在实现职业理想的同时努力做些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这一指导,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努力方向非常清楚。

(二)引导式管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引导管理对阶级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窗口”和“名片”。它能充分体现课堂的价值取向和课堂风格,给课堂带来良好的声誉,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和广泛的宣传效果。特色课堂文化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风格,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师生和谐的关系,它有巨大的推动力。但是,简单的制度并不能促进阶级文化的形成。它的形成需要所有的阶级成员努力形成阶级目标、阶级氛围、阶级风格和其他被阶级成员认可的意识形态。它是阶级成员所追求的价值观、风格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和反映。但是,在课堂形成之初,由于学生思想观念的不一致,这种文化正在形成和分化。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起到引导作用,并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一种针对班级的文化。因此,引导管理在阶级文化建设中起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三)引导式管理在舍风建设中的应用

宿舍是一个小家庭,许多学生只有上完大学才开始独立生活。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很多事情都要重新适应,人际关系、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学生要学会应付,学会面对。因此,良好的住宿方式的形成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辅导员可以引导宿舍或多个宿舍的人组成各种兴趣小组、爱心互助小组和其他自治组织,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例如,让每个宿舍都由不同层次的綜合素质和能力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在小宿舍里,宿舍里的东西排列整齐,视觉比其他宿舍大,宿舍里的学习氛围更强,宿舍之间的关系也很和谐。在每一次辅导员老师的访问中,宿舍卫生检查的结果都是极好的。宿舍得到了管理老师、同学、宿管的一致好评。辅导员和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使一些宿舍形成了良好的生活方式。

五、结语

高校教育工作者在管理大学生的思想指导和行为时,首先要了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一些规律和属性,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实施合理的指导以及管理,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现代化思想范文第6篇

摘 要: 众所周知,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受到意识形态的禁锢和干扰,对梁实秋的研究与定位一直是学界研究的一大疏漏与盲点,有关于梁实秋的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因为文艺上的拨乱反正,多元文化生存空间重新得以确立,梁实秋对“五四”新文学建构所做出的贡献也重新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是梁实秋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依据。但是,此种思想的传递毕竟是在一个跨文化语境的情况下发生的,势必会产生某种“错位”。本文将通过对梁实秋和白璧德的文学批评的研究,对梁实秋文学批评中的文化错位现象展开讨论。在这个论述的过程中,分别将儒家传统与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对梁实秋产生的影响进行细致阐述。在研究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时,重点讨论儒家学说对其思想产生的建设性作用以及白璧德对儒家文化的错位理解。与之相对,梁实秋在中国现当代的文学批评中对白璧德思想的应用,直接照搬了白璧德对浪漫主义思潮的深刻批评,这实际上也存在着一种问题意识的错位。

关键词:梁实秋 文学批评 白璧德 错位

在现代中国文学起源之初林林总总的文学批评中,梁实秋的文学批评是无法令人忽视的。曾有学者指出:“梁实秋不是一个有影响的文学史家,却是一个很有理论个性的批评家,他对20世纪20年代很多文学热点背后潜伏的问题和危机,有相当敏锐的体察。”a我们无法否认,在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文学脉流中,梁实秋的理论影响是具有贯穿性的。新人文主义二元人性论是梁实秋文学理论的辐射中心,也是他文学批评的出发点。这一产生于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的思想是梁实秋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依据。但是,此种思想的传递毕竟是在一个跨文化语境的情况下发生的,是否会产生某种“错位”?而梁实秋在中国现当代的文学批评中对白璧德思想的应用,实际上也是直接照搬了白璧德的概念,同样也存在着一种问题意识的错位。

一、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

首先,从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说起。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是梁实秋文学批评的重要理论依据,要更为深入地了解其文化错位的产生,就要从“新人文主义”对中国儒家文化的误读说起。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理论的形成,不可否认会受到他身处其中的西方传统思想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来自东方印度的佛教和来自中国的“儒家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也对白璧德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在白璧德的著作中,最早出现“儒家思想”痕迹的是1919年出版的《卢梭与浪漫主义》。在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理论构建中,“儒家思想”被用来阐释新人文主义理论,并疗救西方现代精神的弊病。他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完善和证明西方经验——“远东的经验还以一种最令人感兴趣的方式完善和證明了西方的经验。如果我们想提出一种真正世界性的智慧来反对我们目前流行的自然主义的可怕的片面性,我们可以通过两个人——孔子和佛的教育与影响来概括远东的道德经验。” b

但是有研究者指出,白璧德关注的多是先秦时期孔子的“儒家思想”,而并非汉代之后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思想”。 c我们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的就是:白璧德在他的论著中引用了大量孔子的观点,但是否“引用”就代表着白璧德的思想与“儒家思想”相符合呢?比如他文章中的这些引用部分:“但他并不单独倚重节度法则,而是同样注重谦卑法则,他的谦卑一则体现为‘顺从天命’,另则体现在对先贤的态度上面。” d“孔子与其他亚洲大师们则独重谦卑这一美德。” e

可以发现,在解读孔子的思想时,白璧德非常看重“中庸”“谦卑”和“道德约束”等概念,对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却没有做出更多解释。而且,白璧德对于“礼”的理解似乎有一些断章取义:“孔子本人对‘人之何以为人’这个问题有着深刻地、真切地洞察,他称之为‘内在制约的原理’,而这一原则,有时亦与各种繁文缛节联系在一起。” f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似乎白璧德认为孔子所说的“礼”是用来进行“内在制约”的。但在《论语·为政》篇中写道“: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恵,齐之以礼,有耻且格。”g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礼”并非是白璧德所理解的“节制”和“约束”,而是孔子所说的,对每一位社会成员的普遍性要求。白璧德还忽略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礼”的归属问题与文化语境。在中国,“礼”是一个独特的具有民族属性的概念。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礼”的含义也从单纯的“礼俗”发展到了“礼制”,最后又到“礼义”,并逐渐与政治、伦理、道德、法律、宗教、哲学等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说是中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独特代言。然而,白璧德却将对孔子儒家学说所期望的“节制”和“制约”,错位地使用在现代社会的现代人身上。从整体背景上来说,白璧德当时身处于现代民主社会,而儒家学说产生的文化背景与之完全不同。所以,白璧德对“儒家思想”的解读是建立在一种“理想化”的想象之上的,他没有考虑到儒家学说背后深厚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一系列因素,而是专注于文学表面的理解。这就使得他对于儒家学说的理解与运用实际上是一种断章取义式的简单移植,而这种“移植”的后果,就是产生了一种根本上的“水土不服”。

二、梁实秋对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的错位应用

那么,在文化源头上已经发生了一次思想的“错位”,而梁实秋对白璧德思想的应用使得这种“错位”又延续到思想的再次传递中去,这正是基于既有的“错位”而产生的另一重“错位”。

梁实秋的文学批评,是从批判五四新文学运动开始的。显而易见,在这个时期,白璧德及其学说对梁实秋的影响是深刻而直接的。在文学批评上,白璧德一直以古典主义为立场,批判西方近代文艺思潮中的浪漫主义,并希望能够建立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但是白璧德所批判的浪漫主义,是除却古典主义之外,所有的西方文艺思潮,他把这些文艺思潮当成一个概括的整体加以否定。白璧德认为,浪漫主义不加节制地放纵感情和想象,完全摒弃了古典主义的理性与节制,这是十分危险的,使之成为“一种放纵的乃至泛滥无度的情感主义”和“一种无政府的想象的混合”。同时浪漫主义还过分地推崇个性而忽略了艺术的普遍性,而过分地追求个性、推崇新奇即为情感的泛滥,是需要批判与节制的。古典主义崇尚一种和谐、均衡的审美理想,这恰恰是其在艺术理想和艺术风格上的节制与理性,也就是所谓的“合适”原则;而浪漫主义无节制的宣泄感情,违背了“合适”原则。这是白璧德所不能容忍的。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梁实秋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批判,他是以一种反浪漫主义的姿态来面对新文学、批判“五四”新文学,并大量借用了白璧德对西方浪漫主义的批判。在梁实秋1925年底所写的《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这篇文章中,他依持新人文主义“二元人性论”的观点,对五四新文学运动进行了根本的否定性的批判。文章开篇即开宗明义指出,全文的主旨即在“证明这全运动之趋向于‘浪漫主义’”,他认为整个五四新文学运动,就是一场“浪漫的混乱”。他从极端受外国影响、推崇感情缺乏节制、受印象主义支配,以及推崇自然与独创四个方面印证自己的观点。这几点描述恰恰与白璧德对西方浪漫主义的描写相吻合。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梁实秋的表述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五四新文学运动作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的确包含着鲜明的浪漫主义因素,这是饱含着解放、进取和重生的、青春洋溢的时代所赋予文学的特殊性格与使命。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五四新文学运动不仅仅只有浪漫主义,它是多种思潮和多种主义碰撞、融合的运动。梁实秋显然没有重视这一客观事实,他只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将五四新文学运动纳入到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理论框架中,以便使用“新人文主义”对其进行批判,而忽略了批判对象是否可以真正称之为“批判对象”。比如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返归自然”的趋势,但是梁实秋依然认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初步即是攻击旧文学,主张‘归返自然’”,“这一个呼声震遍了全欧,声浪不断的鼓动了一百多年,一直到现代中国的文学里还展转的发生了个回响” h。将卢梭的“返归自然”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导火索”。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出,梁实秋的文学批评似乎有些为了批判而批判,这就是另一重的“错位”移植。

总之,任何文学批评都不是完美的,都不能立刻有效地解決所有文学问题。梁实秋的批评理论与实践有得有失,无论得失,都值得我们认真探讨与总结。

a 温儒敏:《文学史观的建构与对话——围绕初期新文学的评价》,《华夏文化论坛》2010年第00期,第23页。

b 〔美〕欧文·白璧德:《卢梭与浪漫主义》,孙学宜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c 王凯莉:《“学衡派”对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的“误读”及利用》,《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第18页。

def〔美〕欧文·白璧德:《民主与领袖》,张沛、张源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5页,第124页,第27页。

g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2页。

h 梁实秋:《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7年第2期,第258页。

参考文献:

[1] 毛虹.新人文主义与梁实秋的文学批评(1919—1936)[D].重庆大学,2016.

[2]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D].暨南大学,2011.

[3]陈胤瑾. 选择与重构[D].江南大学,2009.

[4] 王凯莉.“学衡派”对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的“误读”及利用[D].东南大学,2016.

[5] 马利安·高利克,张林杰.梁实秋与中国新人文主义[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4).

[6]罗钢.梁实秋与新人文主义[J].文学评论,1988(2).

[7] 梁实秋.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7(2).

[8] 梁实秋.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9] 欧文·白璧德.文学与美国的大学[M].张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0]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作 者: 杜越,南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上一篇:我的奇思妙想优秀作文范文下一篇:一年级体育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