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设计技巧范文

2023-09-19

房屋设计技巧范文第1篇

砌体结构是当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由于其原材料来源广泛, 易于取材、生产和施工, 造价低廉, 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耐热性、隔音性和耐久性, 在城乡建筑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因此, 如何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 将是建筑抗震设计中一个重要课题。在已有的震害调查结果表明, 不仅在7、8度区, 甚至在9度区, 砖混结构房屋经历震害后受到轻微损坏, 或者基本完好的例子也是不少的。通过这些砌体房屋的调查分析, 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只要经过合理的抗震设计, 构造得当, 保证施工质量, 则在中、强地震区, 砖混房屋是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

2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破坏形式

根据四川地震灾区的震后灾害调查情况,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房屋局部及整体倒塌; (2) 预制板楼、屋盖破坏; (3) 楼梯间墙体破坏; (4) 外纵墙破坏; (5) 纵墙在室外地坪处产生水平裂缝; (6) 外纵墙洞口间墙体X型裂缝; (7) 其它破坏。

3 砌体抗震措施

基于砌体结构本身特点以及其震害的多样性和严重性, 工程人员在设计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以加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提高其抗震性能。

3.1 结构的选型与布置

对于多层砌体而言, 如果可以做到正确选择承重体系、科学进行结构布置、合理选择楼 (屋) 盖形式、正确设置防震缝等等的话, 就会大大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3.1.1 正确选择承重体系

根据传递荷载的路线不同, 砌体结构的墙体承重体系可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和纵横墙承重三种形式。横墙承重体系一般横墙间距较小, 数量较多且开洞较少又有纵墙作为侧向支承, 其横向刚度大, 整体性好, 所以横墙承重的多层砌体结构具有较好的传递和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纵墙承重体系, 横墙数量少且自承重, 横墙间距大, 形成大空间, 使得房屋的横向刚度差。楼板又直接搁置在纵墙上或搁置在梁上而梁搁置于纵墙上, 造成横墙与楼盖的联结较差, 横向地震作用很少能够直接通过楼 (屋) 盖传至横墙, 而大部分通过纵墙经由纵横墙交接面传至横墙。因此, 地震发生时外纵墙因板与墙体的拉结不力而成片向外倒塌, 楼板也随之坠落;纵横墙共同承重体系, 纵横墙体都可以传递竖向荷载, 沿纵、横向刚度均较大且砌体应力较均匀, 能比较直接地通过楼 (屋) 盖向横墙传递横向地震作用, 也能直接或通过纵横墙的连结传递纵向地震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当多层砌体房屋有抗震设防要求时, 宜优先选用横墙承重及纵横墙承重体系。

3.1.2 科学进行结构布置

多层砌体房屋的平、立面布置力求简单、规则、避免由于布置不规则 (如:平面上墙体较大的局部突出和凹进, 立面上局部的突出和错层) 使结构各部分的质量和刚度分布不均匀、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不重合而导致的震害加重。

承重墙体的布置要规则、对称。横向墙体间距不宜过大, 纵向墙体平面布置尽量不少于三道, 且宜沿各自轴线对齐贯通, 尽量避免断开和转折。这样可以减少地震剪力传递的中间环节, 使可能的震害部位减少, 避免局部破坏, 使震害程度减轻。

从墙体立面布置而言, 房屋的纵横墙沿上下连续贯通。建筑物底层不应设置车库、营业等需要大开间的建筑功能。灾区遭到震害破坏的多层砌体建筑有很多存在以下情况:底部一层甚至两层为大开间, 仅有楼梯间墙体及少量的分隔墙体下落, 而且还在正门大开洞, 造成一面无墙, 三面有墙。这样的结构布置造成的后果就是建筑平面刚度不均匀, 立面形成了严重的“上刚下柔”的情况, 底部仅有的少量墙体远远不能抵抗地震力的作用, 及通常说的“鸡腿结构”, 抗震严重不利。

由于建筑功能要求和设备安装的需要, 往往要在墙体上留设洞口。洞口的存在使其两侧的墙体易形成应力集中, 成为地震破坏的隐患。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尽可能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少开洞, 开小洞”。横向墙体一般不要设置大洞口, 如果设置的洞口大于1000mm时应该在洞口两侧附加贯通本层的构造柱。纵向墙体应该尽量控制开洞率 (一般可以控制在55%左右) , 避免开大洞造成纵向墙体的中断。

综上所述, 合理的墙体布置, 避免对墙体的无谓削弱, 可以使建筑物整体形成空间受力体系, 增加房屋的空间刚度, 进而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3.1.3 合理选择楼 (屋) 盖形式

多层砌体结构楼、屋盖宜优先采用整体性强的现浇混凝土板。

3.1.4 正确设置防震缝

当多层砌体房屋平面或立面形状复杂时, 可用防震缝把房屋分成若干个规则简单的体系的组合。大量的震害表明, 由于地震作用的复杂性, 体形不对称的结构遭受的破坏较体形均匀对称的结构要重一些.对于多层砌体房屋,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 (1) 房屋的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 房屋有错层, 且楼板高差较大; (3) 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 两侧均应设置墙体, 基础可不分开, 缝宽应根据地震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 一般取60mm~100mm。

3.2 楼梯间的设置

楼梯间作为地震疏散通道, 而且地震时受力比较复杂, 容易造成破坏。楼梯间在楼 (屋) 面处无板, 空间刚度较差, 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或平面转角处。而且楼梯间比较空敞, 顶层外墙的无支承高度为建筑层高的1.5倍, 在地震中的破坏比较严重, 尤其是当楼梯间设置在房屋尽端或房屋转角部位时其震害更为剧烈。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对楼梯间采取下列加强措施: (1) 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通长钢筋;7~9度时其它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 其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φ10; (2)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 并应与圈梁连接; (3)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 构造柱应伸到顶部, 并与顶部圈梁连接, 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通长拉结钢筋。

4 结语

砌体结构被认为是较简单的结构形式, 汶川地震人员伤亡严重, 财产损失巨大, 但是对震害经验的积累和我国工程抗震设防体系的检验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作为工程设计人员, 我们应该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 从自身工作做起, 做好抗震防灾这一功在当代, 利泽千秋的抗震防灾工作。

摘要:砌体结构是当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由于其原材料来源广泛, 易于取材、生产和施工, 造价低廉, 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耐热性、隔音性和耐久性, 在城乡建筑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房屋设计技巧范文第2篇

【摘要】建筑节能设计符合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原则,而后阐述了房屋建筑外墙、门窗及屋面设计中应考虑的节能设计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节能设计;建筑;外墙;门窗

金融危机的影响已渐行渐远,我国又一次迎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及早面对,如建筑能耗问题。众所周知,工程建设领域的能耗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我国城乡建筑建造和使用中的能耗,已达全国总能耗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城市建筑用能、农村建筑用能必将大幅度增加,全国建筑能耗比例将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建筑节能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原则,而后阐述了房屋建筑外墙、门窗及屋面设计中应考虑的节能设计措施,以供参考。

1.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原则

1.1自然通风

建筑节能设计需要注意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组织好建筑物室内外春秋季和夏季凉爽时间的自然通风。良好的自然通风不仅有利于改善室内的热舒适程度,而且可减少开空调的时间有利于降低建筑物的实际使用能耗,因此,在建筑单体设计和群体总平面布置时,考虑自然通风是十分必要的。

1.2建筑物的朝向

在建筑单体设计和群体总平面布置时,考虑朝向也是十分重要的。朝向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除了风之外,还有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得热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很大,夏季太阳辐射得热增加制冷负荷,冬季太阳辐射得热降低采暖负荷。总体而言,由于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变化规律,在夏热冬冷地区,南北朝向的建筑夏季可以减少太阳辐射得热,冬季可以增加太阳辐射得热,是最有利的建筑朝向。在规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优先采用南北或接近南北朝向。

1.3建筑物的体形系数

建筑物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的外表面积和外表面积所包的体积之比。体形系数的大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非常显著。体形系数越小,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外表面积越小,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越小。从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应该将体形系数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但是,体形系数不只是影响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它还与建筑造型、平面布局、采光通风等紧密相关。体形系数过小,将制约建筑师的创造性,造成建筑造型呆板,平面布局困难,甚至损害建筑功能。因此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权衡利弊,兼顾不同类型的建筑造型,将条式建筑的体形系数定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条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35,点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40。

2.建筑节能设计措施

2.1外墙的保温节能设计

一般外墙在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全玻璃幕墙除外),由墙体传热造成的熟损失占整个建筑的热损失的比例也较大。因此,墙体的保温隔热是建筑节能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确定外墙传热系数时必须采用平均传热系数,即按面积加权法求得的传热系数,主要是必须考虑围护结构用边混凝土梁(过粱)、拉、剪力墙等“热桥”影响,以保证建筑在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时,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不超过标准约会求,不至于造成建筑耗热量或耗冷量的计算值偏小,使设讦的建筑物达不到预期的节能效果。

提高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设计时应注意外墙的保温层必须满足水密性、抗风压以及温湿度变化的时候性要求,使墙体不产生裂缝,并能与相邻的部位之间以及在边角处、面层装饰等方面,均得到适当的处理。在寒冷地区,建筑的保温性能主要决定于外围护结构本身材料的热工特性及围护结构内、外表面与室外空气的换热状况。围护结构的热阻值越大,保温性能越好。通过围护结构向外散失的热量越小。所以,减小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是提高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主要措施。对于寒冷地区,主要应考虑建筑的冬季防寒保温,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对建筑的能耗影响很大。因此,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限位要求较高。同时为了便于操作,以规定性指标作为节能设计的主要依据。目前,现有的成熟技术也能保证达到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限值要求。对于非透明幕墙,如金属幕墙、石村果墙,没有透明玻璃幕墙所要求的自然采先、视觉通道等功能要求,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应该做为实墙对待。此类幕墙采取保温隔热措施也较容易实现。

2.2门窗的节能设计

近年来,建筑的室内空气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建筑材料特别是建筑装修材料及胶粘剂会长发出各种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挥发性有机物中对室内环境影响最大的是甲醛。它能够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还会致癌。加强建筑物的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则会大大降低空内污染物的浓度,使之符合卫生要求。就公共建筑设计来说,建筑师有时为了追求外窗的视觉效果和建筑立面的设计风格,外窗的可开启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有的备至使外窗完全封闭。导致房间自然通风不足,不利于室内空气流通和散热,不利于节能,这种做法应逐步得到纠正。调查显示,做好自然通风气流组织设计,保证一定的外窗可开启面积,可以减少房间空调设备运行时间,节约能源,提高舒适性。一般地,为了保证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同样,作为外窗的一部分,透明幕墙亦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没有通风换气装置。考虑到透明幕墙的安全性以及构造施工的复杂性,其可启部分的面积也不宜过大,但也不宜太小,否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规定透明幕墙可开启部分的面积不支小于幕墙面积的15%。

2.3屋面的保温隔热节能设计

屋面在整个建筑围护结构面积中所占的比例远低于外墙,但对于一般顶层房间来说,却是外围护结构所占面积最大的。一般标准层房间的外围护面积只占2-3个面(朝向),而顶层房間的外围护面积却占3-5个面(朝向)。在冬季严酷的风雪侵蚀和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下,如果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太差,对顶层房间的室内热环境和建筑的采暖空调能耗的影响将是比较严重的。为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选用导热系数小,蓄热系数大的保温隔热材料,同时要注意选用材料的密度不宜过大,以防止屋面的荷载过大。

(2)保温隔热的材料很多,设计人员在选用时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屋面的结构形式、环境气候条件、防水处理方法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保温隔热材料不宜选用吸水率高的材料,以防止屋面湿作业时,保温隔热层大量吸水,降低热工性能。提倡选用挤塑型聚苯板、现场喷涂硬泡聚氯朗或聚氨酯板、高密度聚苯板等材料。如果选用了吸水率较高的保温材料,屋面施工时应设置排气孔,以排除保温材料层内的水分。

3.结束语

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执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推进建筑节能设计,是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基本要求,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是减轻大气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地球变暖趋势的必然选择。真可谓:建筑节能设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杨善勤等.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马永新.促进建筑节能发展应做的几项工作[J].砖瓦世界,2008,(11)

房屋设计技巧范文第3篇

摘 要:房屋建筑设计中应该在满足人们一般需要的基础上,遵循美学规律,设计出适应社会、文化的具有艺术生命力的房屋建筑,这是当前房屋建筑设计中应该主动加强的部分,也是我国房屋建筑设计亟须解决的问题。该研究以房屋建筑设计为中心,通过对艺术和美学的研讨形成了对房屋建筑设计工作的新认知,提供了从协调统一、理性与主观相结合、强化地方文化等房屋建筑设计方法,希望对房屋建筑设计中更好体现美学规律有所帮助。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 美学规律 艺术 协调统一 理性 主观 地方文化

房屋建筑对于大众和社会来讲不能简单地被称作“居所”,而是更应该被看做凝固艺术和美学作品,应该在房屋建筑设计中浮于房屋建筑艺术上的生命,使其通过对美的进一步展示,提升房屋建筑设计的层次,做到对房屋建筑设计工作深入地发展作用。房屋建筑设计是思维主动的加工和专业性的思考过程,想要体现房屋建筑的艺术价值,应该在设计中遵循美学规律,这样才能确保房屋建筑设计的质量,为房屋建筑建立起美的基础与可能。应该在房屋建筑设计中采取协调统一的策略,倡导理性与主观的全面结合,通过强化地方文化的方式,形成房屋建筑的美学特征,在尊重美学规律的基础上,形成房屋建筑设计的精品。

1 房屋建筑设计的协调统一策略

从美学规律上看,协调统一是美的组成部分,在房屋建筑设计应该应用协调统一的策略,在尊重美学规律的同时,确保房屋建筑设计的水平,体现房屋建筑设计的艺术。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应注意房屋建筑几何形状的协调统一,要通过有机地构图和合理地设计,使房屋建筑的整体美体现出来,呈献给大众具有建筑美的房屋建筑精品,获得市场和行业的认可。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应该在分清主次结构的同时,做到主次结构的配合与统一,通过设计更好地呈现房屋建筑主次结构的关系,不但便于人们对房屋建筑主次结构的粪便,而且也有利于观众体会房屋建筑的整体美和协调美。房屋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色彩的统一,要结合房屋建筑的功能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特点,大量运用色彩,使房屋建筑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形成对房屋建筑设计思想的有力烘托,以协调、统一的方式,体现房屋建筑的艺术生命力。

2 房屋建筑设计的理性与主观相结合

房屋建筑设计中应该将理性思想和主观经验做到全面结合,这是确保房屋建筑设计质量的根本出发点。在房屋建筑风格上要遵循建筑设计的规律和原则,理顺房屋建筑风格、要素上的关系,将房屋建筑设计的要点完整地体现在建筑风格之上。同时,也应该在房屋建筑风格设计上尊重设计者的主观感受和经验,将房屋建筑风格看作是整个房屋建筑的重要元素,通过理性和主观的全面结合演绎出具有美学特征和市场接受度的房屋建筑风格设计。在房屋建筑立面设计中要重视理性与主观的有机结合,房屋建筑立面设计中应该遵循理性与主观相结合的规律,要以房屋建筑的立面设计图纸完整地表现设计图案、几何形状,构成丰富的房屋建筑立面结构,体现房屋建筑的设计艺术。在房屋建筑立面设计中还要尊重设计者和观察者的主观经验和认知,通过对不同图形、形状的判别,形成房屋建筑新的美学认知,实现对房屋建筑美学更好地阐释与表现。在房屋建筑语言汇总方面,应该以古典主义为创作平台,尽量保留房屋建筑的边角结构,做好对建筑物斜角、门窗位置的准确定位,这是提升房屋建筑美学特征的基本保障。在房屋建筑语言汇总上也应该以印象主义为基础,设计更有艺术性的房屋建筑,提升房屋建筑整体的美学感受性。在房屋建筑材料选择中应该注意理性与主观相结合,从房屋建筑的结构种类、具体构造入手,探寻艺术化呈现房屋建筑细节的方法,合理运用材料的质感、颜色、数量表达出的建筑语言,设计出符合美学规律的房屋建筑。同时,应该发挥房屋建筑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材料的使用构筑出富于个人特质和艺术特征的图案、形状,在提高房屋建筑艺术亲和力的同时,提升房屋建筑的美学效果。

3 加强地方文化在房屋建筑设计的应用

当前很多房屋建筑师对欧美建筑风格和文化有着马首是瞻的倾倒,他们在房屋建筑设计中一方面对普遍的西方建筑艺术和风格有着强烈地倾向性,而对于地方文化和地方建筑艺术具有一种抵制的心理。地方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很多国家房屋建筑设计工作需要在地方文化中去汲取营养。而我国很多房屋建筑设计人员片面地认为本地文化没有先进性,自动放弃东方文化在房屋建筑的应用,使房屋建筑设计失去源泉,房屋建筑设计作品出现突兀、孤立的特征,原本追求的高雅的氛围难于实现,这种民族文化和艺术上的虚无主义将会影响到房屋建筑设计工作向深入层次上发展。应该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在遵循美学规律和美学特征的基础上,综合汲取地方文化的营养,要从辩证的角度看待地方文化和地方建筑存在的合理性,从中找到地方文化和地方建筑艺术的生命力,展开对地方文化的深入认知,探寻房屋建筑设计中地方文化和房屋建筑结合的契合点。通过艺术加工和美学处理,建立起地方文化应用于房屋建筑设计的途径和方法,使房屋建筑更加符合区域文化、历史的特点,在提升房屋建筑文化价值的同时,提高房屋建筑的艺术性与美学观感。

4 结语

从房屋建筑的美学角度看,每座建筑物都有其自身的艺术灵魂和美学要素,因此,在房屋建筑设计的工作力要尊重美学规律,从房屋建筑的功能设计,内外环境入手,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定位,进而确定房屋建筑设计应该遵循的美学规律。再通过不断地优化、持续地创新,构建房屋建筑的艺术生命和美学特点,抚育房屋建筑凝固艺术等生命力,真正实现房屋建筑设计的目标,设计出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的房屋建筑。

参考文献

[1] 赵飞,胡建国.试论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5):238.

[2] 吴立新.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探析[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5):7-8.

[3] 赵延艳,蒋春娇.美学规律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8):156-157.

[4] 赵飞,胡建国.试论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5):102-104.

[5] 张先锋.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探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1):212-213.

房屋设计技巧范文第4篇

姓 名: 牛光辉 学 院: 土木工程学院 专 业: 工程造价1431 学 号: 201420703112 课 程: 房屋建筑学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

多层单元式住宅楼(2个单元,层数4层)

二、目的和要求

1、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和方法,,掌握建筑施工图设计的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设计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要求

学生应严格按照指导老师的安排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本次设计。先经过老师讲课辅导、答疑以后,学生自行进行设计,完成主要工作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再进行答疑、审图后,每位学生必须将全部设计图纸按学院要求整理上交。

三、设计条件

1、建设地点及地形地质条件

本工程拟建于某城市市区,地段地势平坦,地质条件良好。

2、技术条件及其它

(1)结构按砖混结构考虑,开间进深应符合模数,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七度抗震。

(2)按一梯两户,每户三室两厅或三室一厅设计,套型建筑面积110-140m2。 (3)每套必须是独门独户,并应设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及餐厅等,各房间面积根据情况自行确定。

1)主要卧室应能同时两个方向放床,并要求每套住宅卧室大小搭配恰当。 2) 辅助房间:厨房和卫生间均为每户单独使用。厨房应能设置洗涤池、案台和灶台(燃料:煤或煤气)和必要的储藏设施。卫生间内部应设置坐便器、浴缸或淋浴、洗面盆等,无通风窗口的卫生间必须设置通风道。 3) 其它设施:每户至少有一个阳台,有条件时应分设生活及服务阳台。 (4)层高为2.8米-3.0米。

四、设计内容及图纸要求

用铅笔严格按照制图规范绘制2号图纸,各图比例根据图纸及设计尺寸的大小自定。本次课程设计需完成下列内容:

1、平面图

绘制底层、标准层、顶层平面图。 (1)纵、横轴线及编号。 (2)平面尺寸: 1)总尺寸——外包尺寸。 2)轴线尺寸。

3)洞间墙段及门窗洞口尺寸。

4)准确绘出楼梯的踏步和扶手等,标出上下行线。 5)标出室外地坪及楼地面标高。

6)标注详图索引符号、剖切线及剖面编号(在底层平面中标注)。

2、剖面图 绘制1个剖面。 (1)、轴线及轴线编号。 (2)、剖面尺寸。

1)总高尺寸:从室外地坪到女儿墙顶面或挑檐口的上表面。

2)层高尺寸:室外地坪到底层地面,底层地面到上一层楼面,楼面到屋顶。 3)门窗洞口的高度和窗台高等。

(3)、标高:楼地面、平台面、室外地坪等标高应标出。

3、立面图

绘制正立面图和背立面图。 (1)、标出房屋两端轴线。

(2)、各部分用料,色彩及做法。包括檐口、外墙、勒脚、雨篷等。 (3)、标出层高、总高和楼地面的标高。

5、楼梯详图

(1)楼梯平面详图:要画出房屋底层、中间层和顶层三个平面图。表明 楼梯间在建筑中的平面位置及有关定位轴线的布置;表明楼梯间、楼梯段、楼梯井和休息平面形式、尺寸、踏步的宽度和踏步数,表明楼梯走向;各层楼地面的休息平台面的标高;在底层楼梯平面图中注出楼梯垂直剖面图的剖切位置及剖视方向等。

(2)楼梯剖面详图

(3)节点详图(1-2个。如扶手与踏步的连接、踏步与梯段的连接等)。

五、参考资料

1、本教材中有关内容及建筑制图与识图教材中的有关内容

2、《住宅建筑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

房屋设计技巧范文第5篇

[摘要]适应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教育的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教材建设应突破学科体系的框架,把典型的房屋建造这个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 房屋建筑构造 教材 建设

一、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教材建设背景

在当前形势下,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既能增加各方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又能刺激居民消费、促进民生改善,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住建部人士证实房地产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住建部称我国大规模城镇化建设还将保持35年。“十一五”期间,广西将建立“四群四带”城镇化格局。按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快速发展中,城镇化是一种重要的因素。上述这些,对高职教育培养建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加强教材建设,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部关于2007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提出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理论作为职业教育最有效的一种模式,在各国备受推崇,并且取到了良好的效果,是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

在重要的建筑业中,房屋建筑构造作为专业入门课程,在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中起重要作用。原教材《房屋建筑学》第一版已经在全国水利高职院校中使用2年半,共7000册,反映是好的,但难免存在许多不妥之处。针对其尚保留着学科体系的缩影,工学结合特色不明显,模拟性、生产性不强等问题,其改革与创新已迫在眉睫。对此,应突破学科体系的框架,把典型的房屋建造这个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材名称改为《房屋建筑构造》较为适宜。

二、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教材建设内容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二是坚持与建筑行业企业合作,三是基于房屋建造这个工作过程为导向,四是力求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开发课程,以房屋建筑构造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材内容。突出应用性、实践性、针对性、先进性和前瞻性;体现“双证书”制度;建立规定性、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实训教学机制;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注重素质教育、学生个性及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思路

保持《房屋建筑学》第一版“力求与水利水电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力争体现新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注重实用为主”的特点,在尊重原书主体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添加案例导人和实训项目为手段,形成“教、学、做”结合以及理论、设计计算、实训一体化教材。教材内容选取以“四结合”为原则,即结合基础知识点、结合生产新技术、结合典型工程案例、结合行业规范及标准。

(三)成果呈现方式

修订后的教材反映当代建筑科学技术、文化的新成就,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符合学生身心和学习特点,以立体化形式呈现。最终建设成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三、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教材建设特色及价值

第一,创新特色。教材开发由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向注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创新。

第二,建设价值。一是社会效益好。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既可使全国水利水电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全日制在校生5 000人以上受益,也可以作为自学考试、岗位技术培训的教材,还可以作为水利水电土建管理人员、建筑设计人员和建筑施工技术人员的阅读参考用书,为企业培养大量优秀的士建类技能型紧缺人才。二是人才效益好。依托企业以工学结合方式开展师资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教学团队。同时,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广、职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四种能力强。三是示范辐射作用大。教材修订后各项建设水平均达到全国水利水电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系列教材示范教材的要求,能够带动衔接课程《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概论》、《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教材的发展完善,起到较大的示范辐射作用。

四、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教材建设基础

(一)已有教材基础

原教材《房屋建筑学》由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凌卫宁副教授主编、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张迪教授主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王付全副教授参编、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凌洪高工技术咨询,为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系列教材、全国水利水电高职教研会和中国高职教研会水利行业协作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2007年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4000册,2008年7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4000册,目前已使用了7000册,得到全国兄弟院校的高度评价。

(二)负责人概况

负责人始终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具有在本门学科前沿进行探索的能力和将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手段的能力。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具有丰富的学科理论研究和专业教学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组织能力和教材撰写能力。近年来参加“国家精品课程与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类的研讨培训会近10次,参加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评卷、建筑工程项目招标评标等行业工作多次。在建筑工程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的工作,在《广西教育》和《城市建设》等报刊上公开发表了15篇相关论文,主持或参与厅级、院级教改科研课题项目15项。负责人在建筑工程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实践工作,为项目的高质量策划组织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成员概况

项目组成员均是从事区内外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教学与研究的人员,有丰富的工程实践、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实践经验。也在建筑领域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项目组成员,团结协作,默契配合,来自区内外,能够及时有效的收集相关信息,促进本项目的研究开发。

五、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教材建设手段

项目组跟踪调查教材的使用情况、行业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外课程改革和学科专业建设的最新成果。分工如下:主编负责教材修订总策划、总协调、统稿;主审负责教材修订理论、实践研究和指导;副主编和参编负责教材使用的跟踪分析、修订、配套光盘和课程网络创作。最终形成立体化教材。

六、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教材建设成果

本立体化教材最终形成纸质教材,配套光盘(含电子教案、CAI课件、试题库)、网络课程。通过教学平台,为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较为完善的教学解决方案,以满足教学需要,摆脱低水平的、单一从事现成书本知识传授的模式,使教学真正成为一项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工作。

(责编 黎原)

房屋设计技巧范文第6篇

摘 要: 人类文明进程里、历史发展征途上房屋建筑的地位与作用“无物能及”,在中国,某些情况下有了“房屋”才算有了“家”,有了安身立命的场所。故,对房屋建设人们一直都是倍加重视与关注。只要条件允许,人们会不遗余力的将其功能给予放大,将房屋建设的规矩、牢固、漂亮、舒适并尽量赋予其更多的精神元素、人文价值、美学观念、地域风情、建设理念、设计情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经济的繁荣,时下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质量、品味、以及其蕴含的文化基因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同时,其建筑设计文化内涵、生活美感等也需要得到提升。本文将就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展开探讨,希冀为广大房屋建筑设计者提供一点理论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 美学规津 设计

1 房屋建筑的艺术发展与美学规律

房屋建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有的甚至是很主要的内容,上古时期的房屋建筑为人类提供了遮风挡雨的安全空间,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可靠的保障,房屋建筑对人类的贡献居功至伟。房屋建筑是一门艺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饱含着设计者的智慧、记录着建设者过去的劳动,房屋建筑典藏着乡村苍老的过去,铭记着城市建设的足迹,昭示着城乡未来发展的经纬,彰显着民族文化的轨道,传递着艺术发展进步的信息,是人类建筑艺术范畴里五彩斑斓美学思想荟萃的集合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许多西方房屋建筑艺术以及独特的建筑风格的也在影响并不断地涌入中国房屋建筑设计市场,其所蕴含的美学思路、美学概念、美学规律等在中国得到欢迎,许多房屋建筑设计者将西方美学概念、美学观点、美学思想与传统房屋建筑理论、理念、文化因素等相互融合使得我国房屋建筑水平与艺术得到了提升,表达途径与方式得到了丰富。其中西方建筑艺术语言中的空间组合、尺度、比例以及质感、色度、体型等包含韵律美的结构与布局、风格得到了发挥。时下,我国房屋建筑美学理论与实践正向着更广阔、更深邃的领域拓展,房屋建筑领域充满正能量、孕育着美艳的新生命。

房屋建筑包含着形式的美,是通过一定的建筑形式使建筑物使用与精神功能被人们感知。形式美源于美的形式、形态,然,随着社会与历史的发展,慢慢的脱胎于美的内容,形成了新的体系,演变成依照一定的规律结合起来的线条、框架、色彩、形体等形式因素,艺术家对其进行了抽象化、概括化逐步成为一种建筑的形式美。其体现在有规律的整体形态,融合力学规律的构图与形式,契合建筑材料的结构、纹理品质、内涵将建筑物的每个部分甚至细节予以完美的展现。通过对建筑物的整体调整、局部融合处理,依照一定的比例,色彩,质感等展示出来,使房屋建筑具备了较强的观赏性、较高的使用价值。建筑美学把多种材料用对称、协调、均衡等架构起空间,显示出其独具特色的内在美, 并有意识的放大其使用功能以外的非物质性的内容或用途。例如苏州古城的地域性民族建筑,其美学特色就颇具代表性,苏州古城建筑把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粉墙黛瓦式建筑方式予以抽象把民族传统文化因子融入到现代建筑样式中,不但传承了民族文化历史特色,而且对民族文化进行了发扬和大胆的创新。

2 房屋建筑设计中美学规律应用

传统房屋建筑室内外设计的形式美美在和谐、美在形式、美在秩序、美在与周围的环境协调、美在与功能、主人的身份、地位匹配。房屋建筑的形式美涵盖:统一、主次、比例、均衡、韵律、节奏等固有的法则、审美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就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创作的根脉,是其生命的源泉。

2.1艺术感觉的统一

房屋建筑设计中,其使用目的虽然大致相同,但,其表现形式却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多样性。

2.1.1 形状的统一。

房屋建筑是由相似或相同的简单几何形状组成,但设计中需掌握好一下两点:其一,把握好主体部份或者主要部分与次要部位的从属与关联关系。在具体的设计中小部位从属于位于支配地位以及较重要的位置、低处从属于高处部分。其二,房屋建筑的几何体形状要本着协调、统一的形状、尺寸建设,即使建筑物中处于从属地位的也要设法与整体建筑物相互协调。目的在于使建筑物内外部处在统一完整的构图中,形成一种整体统一的美。

2.1.2色彩的统一

房屋建筑的色彩运用相统一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如果运用色彩得当获得统一一样能体现出特有的协调的美感。色彩运用特有的难点在于对材料的选择。只要选料得体、设计独具匠心无论新老建筑、无论风格是否异同仍然能营造一种强烈的统一感。房屋建筑材料在色彩上产生的强烈对比往往具有戏剧性般效果。

2.1.3利用好陪衬

房屋建筑功能越来越强大、形体越来越复杂,但建筑的功能还是有主要与从属部分的区别。任何一个建筑都有主次之分 缺少主次其建筑则会显现出平淡与松散,缺乏美感。故,外形设计中,处理好建筑主体的从属关系至关重要,充分利用好处于从属地位的陪衬部分使其与主体部位相协调统一则建筑整体的艺术表现力就会得到彰显。

2.2 把握好房屋建筑的比例

魅力十足的物体都具备比例匀称的特质,这是美的第一原则。房屋建筑设计建设必须遵守这一原则。把握好其应有的的比例即长、宽、高三要素间的大小关系,在整体、在局部亦或局部间都固有的比例关系。比例协调的房屋建筑才是和谐的、完美,比例失调的建筑没有美感可言。房屋建筑布局中,主要部位甚至细节部位尺寸比例几乎是一样的。其简单基数比一般是1/1、1/2或2/3 等。黄金分割比例是所有比例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最具有美感、优秀的房屋建筑中往往巧妙的将其运用在其中。

2.3 使房屋建筑整体处于均衡

均衡是物体美感的特性之一。房屋建筑应该是一个具备均衡性的大型的“物体”, 均衡是其建设设计的重要法则。对称就是最简单的均衡。房屋建筑设计要应对复杂的对称关系,在外观设计中、在内部构筑设计中要想方设法考量这个问题。优秀的建筑师在房屋建筑的设计者中往往通过自然的方式引导观者绕向设置主要入口的主要立面,使观者明确感受到均衡的存在。然,房屋建筑具有较强的使用功能在建材、功能构造、等问题上使用功能处于主导地位往往会导致建筑物部分部位不对称或者出现不规则的形式。不规则的均衡问题出现时候要通过杠杆平衡原理,如果是远离平衡中心、又是次要物体,可通过靠近均衡中心或较为重要的主要物体予以平衡。巧妙利用均衡中心的吸引作用,来淡化其中的不匀称。

2.4 把握好房屋建筑的韵律

韵律是事物特有的一种属性。是事物不同元素之间的形状、性质、特质的差别或共同的品位给予加强造就的。房屋建筑中可以利用光、阴影、色彩、支柱、以及室内容积等相互的和谐、对比等不同的特征对其共同拥有品质进行强化。突出房屋建筑中大部分效果使得建筑物韻律处于协调、强化。

3 结语

房屋建筑设计充分利用美学规律,可提升房屋建筑的品质、提高其使用功能外富含的精神内涵。房屋建筑设计师要灵活运用美学规律,利用好对称,把握好房屋建筑的韵律,利用好陪衬与地域特点、历史文化等要素紧密结合,房屋建筑的质量、品味、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孟晓.浅论住宅阳台的后期封闭[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3期

[2] 张荣兰.浅谈平面布局中的节地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3] 魏海林.建筑传热异常部位结露校核的计算方法和结构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上一篇:勤俭节约范文下一篇:以中秋节为主题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