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探讨论文

2022-04-15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探讨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1月15日下午,在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预备会议后,举行了代表优秀议案建议表彰暨履职经验交流大会,两件代表优秀议案、20件代表优秀建议受到表彰,温州代表团的杨作军代表、湖州代表团的楼黎静代表、舟山代表团的夏永祥代表交流履职经验。他们推心置腹的交流发言,进一步激发了代表们的履职热情。

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探讨论文 篇1:

农贸市场监管问题研究

【摘 要】城区农贸市场被视为城市的窗口,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被形象地称为居民的 “菜篮子”。近年来,各级人民政府为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抓好 “菜篮子”工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城区农贸市场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购物环境有所好转。但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农贸市场仍是城市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营和管理好城区农贸市场,有针对性地建立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是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面临的重要挑战。

【关键词】农贸市场;监管;问题;对策

1.城区农贸市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城区农贸市场监管手段不合理

城区农贸市场监管普遍存在着监管科技手段缺失、效能未充分发挥的现象。由于城区农贸市场的特殊性,脏、乱、差已成为城区农贸市场的代名词。纵观各地对农贸市场的经营和管理,均存在这一难题。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监管手段相对滞后。

1.2城区农贸市场监管效果不佳

准入门槛过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长效监管机制不完善都导致城区农贸市场监管效果不佳。城区农贸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不健全。常用的监管手段局限于收费和集中治理整顿等,缺乏对城区农贸市场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的考量; 监管对象和监管领域未得到及时调整,缺乏与时俱进的监管精神; 各地多以经验建设为主,缺乏系统的制度建设和配套措施建设。

2.城区农贸市场监管不力的主要原因

2.1城区农贸市场监管理念存在误区

由于经营主体复杂多样,尤其是文化程度、法律意识、文明意识等普遍偏低,对食品安全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监管部门的监管存在躲避和应付的心理,使得城区农贸市场监管人员的监管压力大,存在畏难情绪。

2.2城区农贸市场监管财政投入相对不足

由于财政投入的相对不足,市场经营单位无能力投入,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不愿投入,导致农贸市场的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发展不同步、不协调。农贸市场的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不利于城市整体发展。

3.强化政府对农贸市场监管的对策

农贸市场监管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携手合作,共同努力对农贸市场进行长效管理。

3.1切实提高对农贸市场监管的认识

农贸市场是城市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部门都应切实提高对农贸市场监管的认识,进行合理定位,加强对所在地农贸市场的监管。

3.1.1强化农贸市场监管是满足市民基本生活需要的认识

城区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交易大部分是通过农贸市场,因此,农贸市场的经营设施、购物环境、商品价格、经营秩序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物心情和消费行为,要认识到强化市场监管是推进城市管理良好秩序的需要。城区农贸市场是城市的窗口,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城市的形象,市场管理职能部门和市场经营单位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提高市场监管水平,无疑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形象,是提高城市品位的需要。政府市场监管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式,市场监管是市场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农贸市场监管也是政府部门提高公共服务、解除公共受托责任的需要。

3.1.2积极探索并转变城区农贸市场的监管思路

构建有特色的巡查模式,实现“上下联动,以所为主”,最终达成依法巡查、以查促管、规范有序的监管目标。二是由全面监管转为对特定主体、特定市场和特定商品的重点监管。重点监管城区农贸市场的开办单位、进场经营商户及经营商品,对无证无照经营进行严厉打压,尤其要从严查处密切关系民生的假冒伪劣商品。三是要由单一部门监管转向多部门综合监管,由多层次、多部门、多职责的全面管理逐渐取代原有的工商单一管理模式。在工商部门内部,由多角度、多科室、多任务的综合管理逐渐取代单一的城区农贸市场管理,由此形成城区农贸市场监管的综合网络体系。

3.2加大城区农贸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力度

加强城区农贸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建设是强化城区农贸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有助于明确城区农贸市场开办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明晰城区农贸市场经营商户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与义务,既是强化城区农贸市场监管的起点,也是解决当前城区农贸市场纠纷的重要根据。同时,应严格确定所有城区农贸市场开办单位的市场主体资格,并将其纳入市场主体范围,保护其平等的市场主体权益。

3.3改变城区农贸市场的监管方式

农贸市场事关城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与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监管。

3.3.1严格按照农贸市场网点布局的要求规划市场

各级人民政府和规划、商务、工商、国土、建设等主管部门要按照城市规划的有关要求,在相应的市场服务半径内进行农贸市场布点。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服务半径应控制在 700米以内,其他区域控制在 900米以内。市场布局确定之后,要严格按照布点要求建设市场,不得擅自变更。要将新城区和新小区列入农贸市场网点布局规划,以方便居民生活。农贸市场按网点布局要求建设竣工并投入使用后,城管、工商、商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应依法规范 不在市场服务半径内的马路菜市场和非法开办的农贸市场,对属于重复建设、影响市容的非法市场和马路市场一律取缔,还路于车,还路于民。

3.3.2修订完善农贸市场建设标准

农贸市场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不仅要考虑市场主体的结构、层高、通风、采光、隔热等,还要考虑市场内的门面、摊位、货架、下水道、电线线路等布局,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用新设计理念和新型建筑材料建设农贸市场,其设计、建设标准应伴随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确保农贸市场投入使用后,通道宽畅,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市场整洁,文明卫生,视觉宜人。切实扭转农贸市场污水横流、秩序混乱的不良现象,给居民以良好的购物环境。

3.4健全城区农贸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

3.4.1严格制定市场监管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地实际,由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农贸市场的长效监管标准,将市场经营秩序、卫生环境、食品安全等监管标准细化量化,严格组织考核奖惩。由领导小组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风评议员等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农贸市场进行检查和考评,对市场管理力度大、标准高、效果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农贸市场,由同级财政给予一定奖励。对阳奉阴违、敷衍了事、市场管理差、群众满意度低的农贸市场,应对其直接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罚。

3.4.2拓宽城区农贸市场监管领域

要以创建 “文明诚信市场”为旗帜,结合城区农贸市场形态的变化,深化城区农贸市场的监管,进一步拓宽城区农贸市场监管领域。不仅要加强对城区农贸市场运营主体的监管,更要加强对市场经营者的监管,把监管深入到市场经营的全过程。一方面,明确文明诚信城区农贸市场的标准和商户准入条件,由此对进场经营商户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在市场的“入口处”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杜绝不良经营。另一方面,完善城区农贸市场经营监管机制,严格执行重要商品备案、索证索票、行为公示和先行赔付等制度,落实农贸市场经营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并将其作为城区农贸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明确城区农贸市场中市场经营者的法律责任与义务。 [科]

【参考文献】

[1]尹元元.提质改造长株潭城市群农贸市场的对策探讨[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04).

[2]曾云燕.论建立科学化的农村集贸市场监管体系[J].凯里学院学报,2008(05).

作者:文孝兰

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探讨论文 篇2:

立足本职 发挥优势 践行使命

1月15日下午,在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预备会议后,举行了代表优秀议案建议表彰暨履职经验交流大会,两件代表优秀议案、20件代表优秀建议受到表彰,温州代表团的杨作军代表、湖州代表团的楼黎静代表、舟山代表团的夏永祥代表交流履职经验。他们推心置腹的交流发言,进一步激发了代表们的履职热情。

我是来自温州国有企业的人大代表,虽然拥有多个职务和头衔,但我始终以省人大代表的身份最为自豪。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立足本职,发挥优势,以自身特色践行代表使命。

优先执行代表职务,工作虽忙也要参加代表活动

作为温州市现代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同时兼任上市公司浙江东日、东方学院等多家单位主要负责人,我日常工作十分繁忙。但我深知,充分履行代表职责,是宪法和法律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明确要求。因此,我十分注意处理好本职与代表履职之间的关系,优先执行代表职务。主要做好三点:一是提前准备,及早谋划工作;二是见缝插针,做好时间预留和工作调整;三是搞好结合,比如协助人大就本集团所涉及的现代服务业开展代表视察调研等活动。

4年来,我一次不落地参加了人大组织的代表视察、调研和联系人民群众等集体活动,总计超过30多次。先后就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交通网络建设、城市治堵、民办教育发展等提出意见建议,被有关部门吸收采纳。此外,多次以人大代表身份参加温州电视问政节目,分别就交通秩序优化和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问题,与群众及有关部门交流、探讨。

发挥本职岗位优势,要求虽高也要提好代表建议

依法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人大代表发挥作用十分重要的途径。代表提出建议,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的高低。一份高质量的代表建议,不仅要作大量深入的调研和分析,还要对存在的问题做出科学客观的研判,更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其实是一项很高的要求,需要代表下深功夫。我主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根据长期的积累和思考,就普遍性和共性问题依法提出代表建议,做到切实可行。

近年来,我先后就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外贸企业经营环境打造、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温州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等工作领衔提出了12件建议,目前都得到了较好的办理落实。比如,结合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我聚焦这项改革对国企成本管控、费用缴纳、信访维稳等方面提出的挑战和要求,提出了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中事业编制富余人员养老金企业化管理的建议。之后,在省人社厅的重视和支持下,按照建议办理答复的精神,在我们集团推行统一口径的配套社保政策,层层分类施行,为国家每年节约人力成本约400万元,也为国有企业事业编制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的新路。

践行服务群众宗旨,难度虽大也要为民办事

国有企业是公共利益的服务者和贡献者。我始终重视把加强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改善民生福祉结合起来,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近年來,我结合工作,每年到所属单位和有关社区调研,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对接民生事项。比如,针对温州城区一些新建住宅区和郊区居民买菜难的问题,我利用岗位优势,多次与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对接,作了大量协调沟通,有效推动“平价菜进社区”工程的实施。目前,这项工作已列入温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服务网点已拓展到了200多个,极大便利了社区居民生活。再比如,由于温州的农贸市场普遍存在档次低、秩序乱等问题,我多次到一线调研,协调会同有关单位,强力推进市属国有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施市场网格化管理,完善物流、食品安全等体系建设。在选择若干农贸市场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初步实现农贸4.0经营模式,构建了农贸O2O新零售产业链。目前,温州市区6家农贸市场已完成提升改造,居民的买菜环境大大改善,受到了市民的普遍赞誉。

这些都是我4年代表履职生涯的点滴和体会。人大代表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我会继续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浙江人大铁军”,为我省的民主法制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杨作军

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探讨论文 篇3:

城市健康导向下的菜市场综合效能提升设计

 [摘要]  菜市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与商业空间,不仅关系市民餐食基础,亦是城市公共交流空间与营生场所。本文基于对菜市场的空间环境、运营管理模式、人群特性及平疫转换的需求进行分析,利用软件模拟的方法厘清建筑形态与空间性能的关系,从通风、采光、节能和模数化体系构建几方面探讨菜市场空间的综合性能提升路径,提供一种以绿色建筑技术融合数字化建造的建筑设计思路。

[关键词]  绿色建筑 数值模拟 菜市场 气候适应性

1 疫情常态化下的菜市场困境

伴随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这个健康城市环境的概念,以及新冠疫情对全球化的影响让人们更加关注城市空间的环境健康、使用效率及管理机制。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近4万个菜场,关联千万个家庭。菜市场不仅在电商的冲击下受到重创,疫情的爆发让人们重审菜市场的空间健康度,普遍存在的环境隐患使其在疫情发生后进一步失去客源,靠此维生的小商贩等弱势群体面临失业,城市社区也失去了一个市民交流的公共空间。

基于此,菜市场的设计应当基于空间健康度与空间使用效率两个方面展开来实现综合效能的提升。空间健康度方面,设计需要解决传统菜市场中的通风采光及排污等问题,满足环境健康的基本要求。而空间使用效率则侧重空间的功能折叠,不仅需要解决平疫转换的便利性,也需要提高菜市场的功能拓展弹性。

2 沥滘农贸市场改造的背景

本项目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沥滘村农贸市场。其为典型的高密度街区中的菜市场,占地约 4800㎡,高峰期每日服务周边社区的数万名居民。现状存在通风不畅、采光昏暗、地面积水等环境问题,附近的高架桥等环境因素加剧恶化了其空间健康度。同时其空间功能单一,空间闲置问题突出。为了提升建筑综合效能,设计从环境健康度切入,对该建筑进行气候适应性改造,同时,基于该市场的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方案从模块化入手,结合人群行为进行空间与功能的折叠转换。

3 健康导向下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操作

3.1 基于健康性的空间构架生成

空间性能测算:方案从建筑内部风环境切入,结合岭南气候特征,依照几种利于通风的空间原型,如冷巷、架空层、天井等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控制变量来测量单一通风途径下不同因素对通风性能的影响。随后将较为有利的空间形式置入建筑体量中进一步模拟效能,将多种空间形式叠加再数据比较,筛选出对改善通风性能较有利的方式并应用到方案当中(图1)。

多维性能叠加:方案将空间构架形态与场地相适应进一步调整。首先,方案按照12m*12m的尺寸对场地进行模数化的划分,确定建筑的基本模块尺寸;其次,按照模数化方格网置入档口模块,根据风环境测算与评估结果加入烟囱模块,改善建筑的通风采光;随后,在原本的模块平面中生成中心庭院,增强上下层联通与空气的流通,并在建筑各个角落置入垂直阶梯模块。而二层为开放的公共活动空间,利用灵活的模数网络规划不同时期的模块并按照网格分区放置,加入结构柱;最后屋顶由东南向西北逐级抬升,屋顶高差间隙设百叶窗以增强通风效果,并采用屋面光伏板集能,减少建筑能耗(图2)。

3.2 基于模塊化的建筑空间塑造

为了提升建设效率及空间使用弹性度,设计采用模数化构件进行搭建,通过不同的模块拓展其空间功能,延长空间使用时长,如部分空间在晚上转换为夜宵档,提高空间利用率并加快食材去化速度。同时,疫情期间模块可快速转化以应对防疫需求,如共享厨房转变为食品安全加工房等(图3)。

伞状主体结构:建筑主体结构为伞状结构模块,在疫情经济受到冲击的情形之下,具有低成本易建易拆的优势。空间体量需要调整时亦方便进行扩张或拆除。伞状结构可以单独支撑二层楼板,亦可竖向叠加,支撑楼面组成局部体系(图4)。

可移动模块化系统:建筑内部功能单元模块由可移动的底座和加装的功能块组成。底座抬升后可自由移动,上部的功能块根据需求定制,通过拼装车间和底座进行拼接,以实现摊位功能自由转换。为市场内部平面功能快速转换提供了弹性基础,进一步延长市场的使用时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4 结语  

菜市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与商业空间,它不仅关系市民日常餐食基础,也是不同人群的交流空间与营生场所。在疫情常态化的趋势下,绿色建筑技术叠加弹性的空间使用模式可塑造出健康的菜市场,使其能够能够重新承担起城市活力空间及物质补给的作用,同时也让各类市民得以积极、轻松而富有尊严的参与其中。沥滘农贸市场改造正是基于城市健康的导向,从通风、采光、节能和模数化体系构建几方面探讨菜市场空间的综合性能提升,提供了一种以绿色建筑技术融合数字化建造的建筑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 肖毅强. 亚热带绿色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的关键问题思考[J]. 世界建筑, 2016(6):4..

2. 林波荣, 李紫微. 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环境性能优化设计策略研究[J]. 南方建筑, 2013(3):5.

3. 罗素娜. "SARS"之后的农贸市场环境改造设计探索[J]. 南方建筑, 2006(2):2.

4. 蔚澜,李早. 健康环境设计下的室内菜市场自然通风与室内采光探索[J]. 建筑与文化, 2020(12):2..

5. 林瀚坤, 肖毅强. 基于再生设计的高密度都市区绿色策略研究[J]. 住区, 2020(3):7.

6. 李颖. 被动式绿色建筑设计的美学策略研究[D]. 北京建筑大学.

7. 李文婧. 面向自然通风的建筑绩效评价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 2019.

作者:万丰登 肖晓苗 刘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开展家庭物理实验研究论文下一篇:一体化生产线班组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