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2022-10-13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 在教学中要创设丰富的资源学习环境, 包括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有关信息资料、试验器材等等, 从而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达到学生认知过程中质的飞跃。现谈谈我在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创设情境的方法。

1 通过实验创设物理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探究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物理情景的创设对学生扫清视觉和思维障碍、分析和理解物理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新课程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实验资源, 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一个物理实验就是一个完整的物理情景, 它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 易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中学生, 物理实验有很强的吸引力, 极易唤醒他们的直接兴趣, 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新奇的实验现象, 使他们兴趣盎然。学生通过观察, 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所以, 物理教学中, 认真做好一系列有效的实验, 让学生亲眼看一些物理现象, 促进学生思维活化, 用师生密切配合, 共同参与的分组实验, 创设生动活泼, 热情探讨的情景;促使学生触景生情, 触类旁通, 活化知识, 提高能力。

2 运用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1) 利用诗歌、典故和故事等将学生带入物理情境。比如用毛泽东同志的两句诗:“……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诗歌形象地把地球在太空中自转的情景描写了出来, 选择参考系不同, 得出不同的运动形式。再如, 在讲共振这节课前, 先讲这样一个故事, 唐朝时候, 洛阳某寺一僧人房中挂着一种乐器--磐, 它经常自鸣作响。僧人因此惊恐成疾, 求医无治。他有一个朋友叫曹绍夔, 是朝中管音乐的官员, 闻讯特去看望僧人。这时正好听见寺里敲钟声, 磐也作响。于是曹绍夔说:“你明天设盛宴招待, 我将为你除去心疾。”第二天酒足饭饱之后, 只见曹绍夔掏出怀中铁锉, 在磐上锉磨几处, 磐再也不作响了。僧大喜, 病也随着痊愈了。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引入新课, 学生们一节课热情高涨, 积极探索其中的奥秘, 这样新课还没进行, 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2) 运用幽默的语言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调和师生关系, 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速度”时, 介绍著名物理学家费恩曼曾经讲过一个笑话一位妇女因驾车超速儿被拦住, 警察对她说:“太太, 您刚才的车速是每小时6 0英里!”妇女反驳说:“先生, 这是不可能的, 我刚才只开了7分钟。这真是天大的笑话!我开车还没有1小时, 怎么可能每小时走60英里呢?”“太太, 我的意思是说, 如果您继续像现在这样开车, 在下1个小时您将开过60英里。”“这也是不可能的。”妇女接着说“我只要再行使10英里就到家了, 根本不需要再开60英里的路程。”从这个笑话中, 学生很快就能理解速度的概念, 要比一味的强调速度的概念要好得多。

3 师生互动创设情境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比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拿一个签字笔, 找一个同学自告奋勇合作, 盯紧老师的手, 当老师放手的时候立刻捏住, 教师保证, 谁捏住了, 这个笔就归谁。学生带着兴趣, 且高度紧张来完成这个任务, 当然大多数同学是捏不住的, 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带着失败的遗憾饶有兴趣完成这节内容, 最后结束课程前, 要问这位同学, 为什么捏不住呢?鼓励学生不要气馁自己练习减小反应时间, 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收益很多。当然, 这个笔要送给这位同学留作纪念。

师生互动能够有效地激发、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 还能够缩短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 降低教学难度, 便于学生准确快捷地感知、理解、运用教学内容。

4 运用多媒体网络创设教学情境

运用多媒体网络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借助多媒体中的图像、声音、动画、课件、影片以及其它教学用具, 把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更让学生爱学、乐学, 充分领略了物理学的无穷奥妙, 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多数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认真地总结得出来的, 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以及仪器本身因素的限制, 有些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如果利用计算机模拟辅助物理实验, 将起到直观形象、重复再现、大小、远近、时空、动静、快慢都可调节等作用。比如在讲授核裂变聚变的时, 任何老师都不可能做这个实验来验证反应过程, 如果口头讲述学生更难以理解, 那么制成flash动画, 借助多媒体, 再现神奇的原子世界。学生就易于接受和掌握知识了。

5 通过“表演”创设情境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 运用具体的事物或事例, 并结合形象的语言, 并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 感受物理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从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讲述牛顿第三定律时, 让两队学生到前面表演拔河比赛, 学生们热情高涨, 从自己的感受中真正体会到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同事也对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给予表扬, 既传授了知识又达到育人的目的。讲授位移与路程的区别时, 让一个同学绕教室一圈, 然后再讲述位移就是位置的变化, 当回到出发点时, 位置没变, 位移是零, 而路程则是他走过的轨迹的长度。

6 通过实践创设物理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 创设一个真实的物理情境, 在实例和环境中积累情境素材, 培养学生的思维抽象能力, 概括分析能力, 同时提高学生的物理情景创设能力。比如, 我们在讲授圆周运动一节, 课前让学生把一辆轻便自行车搬到教室, 架高后让学生转动脚踏板, 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共轴时角速度相等, 共线时线速度相等。还可以在轮上洒一些水, 转动的时候就能直接看到瞬时速度方向是圆的切线方向了。

总之, 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是多种多样, 其共性都是通过教师创造学习诱因, 激发学生情趣, 调动学生学习动机, 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在特定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更有力更有用。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大堆事实性的知识, 还要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思维和情感的发展, 要求学习者参与真正的文化实践活动。

摘要:教学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日益受到学者和教师的广泛关注。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教师应由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将各种具体的和真实的事、物、境呈现给学生, 从而使学生面对真实的情景, 实现知识的构建, 激励学生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 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智力的发展。

关键词:实验,语言,师生互动,多媒体网络,表演,实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下一篇: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取得的成效、产生的问题——以西安铁路局为例